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 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C=B:E 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 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⑶、作物的灌溉气候生产潜力
• Yw=g(wi)·Yt
• 式中:Yw是光温水生产潜力(g/m2·年)
• Yt是光温生产潜力
• g(wi)是灌溉条件下水分影响函数
•
g(wi)=(Ws+Wi)/E0
• Wi-农田灌溉水量
• E0-土壤水分年平均蒸发量
• Ws-土地水资源量
• 4.农业生态区法在土地资源开发前景中没有考 虑大型土地改良措施的作用,而我国人多地少,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许多边际土地在外国能被认 为是不适耕作的土地,在我国都采取了多种大型 土地改良措施。
农业生态区法应用的特点
• 5.一个农业生态单元的土地并不都是 用来生产食物。在计算土地资源的食 物总产量时,就发生土地总面积中有 多少是用来生产粮食的问题。这就涉 及到土地利用结构问题。FAO采用了简 化的推算方法,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时,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 定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参数。
•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
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 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 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 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 土地自然生产力反映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所能达到 的最大限度,其水平高低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 与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与人类的经济活动 无关。
⑸、计算土地(经济)生产力 ——通过考虑投入水平修正土壤适宜性
• (1)投入的方式
• 一是改变土壤状况的基本性投入;主要是农田基本建设,如土 地平整
• 二是具体生产过程的常规性投入;主要是肥料、良种、农机和 技术投入等。
• (2)投入的水平 • 在农田基本建设与常规生产性投入方面同时考虑分为高、中、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国内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在我国也受到 广泛的关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6年9 月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 持“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项目,在此项目的带动下,国内众多学者纷纷 开展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研究,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 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ECCO模型不适于一般自然区
1.
2.
通常采用一定尺度的行政区域,对一般自然区 不宜使用。 自然区的资料获取比较困难,特别是社会、经 济方面的统计资料; 模型旨在检验决策者的各种方案长期后果,若 自然区则不能抱枕政策完全平衡。
1、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
按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 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或借助于地理信息 系统软件完成。 土地划分为:农业生态区(单元),土地评价单元 和制图单元 特征:生产条件、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相 对一致,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自然生产潜力 相似。 人口承载力取决于农业生态区内,自然生产潜力、 灌溉条件、投入水平和人均粮食消耗。
2、计算标准 依据:一般粮食的热量转换系数与蛋白质含量和人均 需要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人均消耗水平标准分为 温饱型、营养型、能量型三类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 1989年居民膳食热量为11100.54kj/(人*d),蛋白质 为69.7g/(人*d),基本为高谷物膳食,将此称为温饱线
(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 在农业生态区图的基础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 植制度分区图,以便匹配、修正与计算出两个 生态区图的某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 生产力(灌溉农业生产力)与光温水生产力 (旱作农业生产力)。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第五节 土地承载力评价
农业生态区法的特点
• 1.农业生态区法方法先进,结果比较准确 • 2.农业生态区法机制合理、思路严谨 • 3.农业生态区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农业生态区法(AEZ)
1 清查研究区的农业资源
• 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资源及耕地资 源 • 气候资源清查→光温生产力图,光温水生 产力图 • 土壤资源清查→土壤资源图
第六章 土地资源评价
第五节 土地承载力评价
一·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含义及其研究 意义 二·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思路 三·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估算的流程
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人地关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全球性问 题日益突出,各国的科学家和政治家都在为 这些问题的缓解而做不懈的努力。
的食物; • ②土地能够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是因为土地具有生 物生 产力,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地其生产力不同,相 同类型的 土地生产不同生物产品的能力也不同; • ③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生产力是有限的; • 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口,其食物结构及生活方 式不 同,对土地的需求利用不同,但对最低热量和 蛋白质的 生理需求是一致的,并且是可比的。
土地承载力研究实质
• • • • 人口
↙ ↗ 食物 → ↘ ↖ ← 资源(土地)
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日
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
一·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含义及其 研究意义
•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含义
•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在一定 生产条件下土地 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 承载的人口限度。” • 这一定义指明了土地承载力的四个要素及其之间 的关系。 这四个要 素是:生产条件、土地生产力、被承载 人口的生活水平和
第三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土地经济学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可能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ü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ü数学函数式:LPC=f[R(t),P(t),C(t)]式中: LPC为土地承载力;R(t)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P(t)为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C(t)为人口消费水平;t为时间。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公式:LPC= 土地生产潜力/人均生活水平l1、土地生产潜力测算ü定义: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能力。
即测算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农产品的生产总量。
ü计算: Y=Y1+Y2+Y3+…+Yiü式中,Yi:单种作物生产潜力,Yi = 单产×面积,又分为单产测算、面积测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公式:LPC= 土地生产潜力/人均生活水平l1、土地生产潜力测算ü单产测算:(1)农业生态区域法(AEZ):依据光、温、水、土壤等条件,预测出区域内每种农作物的光热产量→气候产量→土壤产量→理论产量,其中每一步都根据相关的限制因素进行修正。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公式:LPC= 土地生产潜力/人均生活水平l1、土地生产潜力测算ü单产测算:(2)趋势预测法:根据历年单产的变化趋势资料通过灰色系统预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单产。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可以提高资源承载力
4)时空内涵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二、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
土地资源质量
土地
土地人口承载力
人类
投入水平
生活水平
时间尺度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三、研究方法——AEZ
AEZ: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化为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 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 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土地生产潜力 的差异一进步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二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二、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三、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
(一)瓦赫宁根法(Wageningen )
Yyo• eE a TeMd •K•C•T C• H G
yoFcy (1F)ye
hm2·d] 当Pm<20kg/(km2·h)时 bgm=F(0.5+0.025Pm)b0+(1-F)(0.5Pm)bc[kg/ hm2·d]
2)计算实际叶面积下的总生长率 CL=2.47570×10-3+0.32241×LAI+0.83616×10-
3×(LAI)2-0.01328×LAI3+1.33047×10-3×LAI4 Bg=CL×bgm
Pw=Ymp·W W=1-Ky(1-ETa/ETm) Ky为产量反应系数,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不一样,
ETm为最大蒸散量,即供水充足条件下作物的最大蒸散 量,ETa为实际蒸散量(需要在既无径流又无地下渗漏的 情况下才能实现)。
第六章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3.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产量修正
第6章_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
6.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3 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产量修正
作物的生长过程需要一个最适宜的气候环 境条件才能进行完全正常的光合作用,达到最 大的光温(水)生产力。而一般情况下,要使 现实的每一个农业生态区的主要作物及其各种 制度都处在同样的最适宜的气候环境是不可能 的,因此需要对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进行修正。
可以根据当地已有的作物及种植制度,或今 后要推广的作物及种植制度,以及常见的灾害 性气候,进行气候适宜性评价。
6.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6.2.2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作物在上述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受到具体区域 的土壤和地形等地学条件的限制,因此也就要对上述的气候 生产潜力进行土壤修正。
2 工作程序和步骤
应用农业生态区法进行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和预 测,一般经历3个阶段:1)土地资源清查;2)土地资源物质生 产力计算;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计算和分析。
6.1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概述
AEZ法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分为6个步骤:
1)查清农业区的农业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资源 及耕地资源,并分别绘制出所要求的、相同比例吃的资源图 幅;
hm2·d] 当Pm<20kg/(km2·h)时 bgm=F(0.5+0.025Pm)b0+(1-F)(0.5Pm)bc[kg/ hm2·d]
2)计算实际叶面积下的总生长率 CL=2.47570×10-3+0.32241×LAI+0.83616×10-
3×(LAI)2-0.01328×LAI3+1.33047×10-3×LAI4 Bg=CL×bgm
6.3.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1 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方式
土地资源学 第6章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3. 成果提交阶段
6.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6.3.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1.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结果是划定区域生 态安全底线和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依据。从区域生态安全底线出发,通过开展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综合识别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
3.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2.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一般程序
1. 准备阶段
数据准备; 专家咨询; 实地调研
2. 工作阶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
3. 成果提交阶段
6.2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6.2.2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2. 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 3. 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 4. 土地资源水承载力 5. 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 6. 土地资源灾害承载力
6.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6.3.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一般程序
1. 准备阶段
2. 工作阶段
6.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6.1.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历程和概念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经历了“生态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 展过程。
6.1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
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
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
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
(2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 与人口承载力
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供给、环境保 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 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 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岩溶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_王
少静(硕士)
摘要: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面积大,人地矛 盾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应科学 地预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本文以广 西百色市为例,运用“农业生态区域法”,结合适用于 岩溶地区土地生产潜力预测方法,对百色市土地生产潜 力进行估算和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 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岩溶地区;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 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力;百色市
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
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 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 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与此相 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 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研究_哈斯巴根(硕士)
摘要: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城 市人口不断增加,已由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 市,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问题是呼和浩特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 问题之一,对农业政策与土地规划、人口政策 与计划生育,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长远规 划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研究课题对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 发展战略对策, 呼和浩特市
土地人口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人口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人口承载力(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或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
土地人口承载力要探讨的是人口、食物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土地生产力对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增长的限制目标,其实质是研究人口消费与食品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组织先后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可分为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研究和人口的承载能力研究两大部分。
[2]
一、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指土地能提供各种农副产品的潜在能力,亦可理解为未来时间尺度内,在一定投入水平下土地资源的总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作物的单产潜力研究
2、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3、种植业生产潜力评定
4、畜禽业生产潜力的估算
二、人口承载潜力
人口承载潜力是指一定时间尺度内,用于食品生产土地的各项产品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
人口承载潜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2、人口营养水平探讨
3、食物总需求量估算
4、土地的供给量与人口需求量的匹配。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知识分享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实验四: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计算一. 目的要求(1) 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 工作程序。
(2) 掌握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2、 生活水平标准:温饱型:400kg/人•年;小康型:450kg/人•年;富裕型:500kg/人•年3、 模型:线性回归、散点预测等多种统计方法均可。
三. 实验内容通过所给数据,计算青岛市 2009、2014和2019年土地的生产 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状况。
四.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计算器 四.完成任务 (一)粮食单产预测单产(公斤/公顷)由excel 做出粮食单产的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上图,并可以得 出:历年单产呈上升趋势,并趋向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 y=78.71x-151508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粮食单产的预测表,女口 下:•单产(公斤/公顷)——线性弹产(公斤/公顷))(一)人口预测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和测定。
青岛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因此采用自然增长法对青岛 市进行预测。
2009年青岛市人口 7629161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青岛市十二五’经济和 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5%以内”的思路和目标,因此,青岛市人口预测见下表: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人口承载力二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粮食生产能力和人均粮食消费标准。
人均粮食 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
参照我 国食物结构标准,粮食年消费水平400 kg 、450 kg 与550 kg 分别作 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级不同消费标准。
结果如下:(三)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进一步从耕地、人口、粮食三方面对邹城市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土地人口承载状况进行分析:温饱情况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小康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富裕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由表可以看出,至V 2019年青岛市人口在不同水平下明显超载,土地以及粮食不仅均无剩余,反而需要更多粮食以养育更多人,人口超载率逐年减小。
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中投入方案
高投入方案
承载人数 承载密度 承载人数 承载密 度
蛋白质
69.7
113662
1.20
(g)
小康 热量(KJ) 10842
148728
1.57
蛋白质
72
(g)
发达 热量(KJ) 11676
三、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的急 剧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 压力,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耕地减少且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等。面对这一事实,许多学者 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即地球上有限的 土地资源是否能够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
FAO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土地人口承载 潜力研究项目。该研究于1978-1981年成 功地评定了全球117个发展中国家(未包 括中国)的人口承载力。
1.工作程序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式
1.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清查
土地资源生产潜 力计算
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计算
目的是为了 确定农业生 态区
即要计算在 一定物质和 技术水平下 的物质生产 能力;
即按人均所 需的食物消 费量来预测 一定行政区 域内所能承 载的人口容 量。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式
1.按土地所能生产的粮食和每年人均多少千克 粮食计算 实际上是一种概算,如每年每人平均375400kg计算,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而且 不考虑粮食品种。
2. 按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 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 合成热量与蛋白质的量,并计算为相应的 农业生态区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
光合生产潜力
作物生产的实质就是作物的光合生产.光合生产 潜力是假设其它因素为理想状态,只受光照影响. 光合生产潜力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作物最大生产 能力即作物高产的上限,所以它是研究”一定生 产条件下土地的生产力”的基础和依据.因为一 定的生产条件实质就是指人类对光合生产潜力 的”衰减”因素的调节控制程度和水平.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及计算
• 何为“卡路里”呢? • 卡路里:就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
公斤15℃的水升高到1度所需要的能量。 • 卡路里=大卡(C)=1000小卡(cal)=4.185
千焦(KJ)
一个馒头的智慧
• 你一顿能吃几个呢? • 一个馒头有多少热量呢? • 一个馒头约265大卡的热量,也就是1100
千焦。(在非常时期可以维持一个人一天 的生命。
注:f(S)为土壤肥力订正系数
5、区域土地生产潜力
表7 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生产潜力估算结果
←65.21% ←37.91% ←32.19%
注:Yq′为加权计算的光合生产潜力, Ymp′为加权计算的光温生产潜力、 Yp′为 加权计算的气候生产潜力、Ys′为加权计算的土壤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的限制因素: ①温度 ②降水 ③土壤肥力
• Y=P.A.R • Y是粮食生产总量;P是土地生产潜力(单位面积
产量)水平;A是耕地面积;R是粮食用地占耕地 的百分数。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概算
• (2)计算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s)。人均 社会粮食占有量应包括人口口粮、种子粮、 饲料粮、本地工业用粮及仓储等其他用粮。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概算
• (3)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 • T=(Y—O)/S • C=T/L • 式中:T是土地所能承载的总人口数量;Y是土地
费水平分别为400,600,800 kg/(人·年)
结果: ①该区实际人口为204.98万人,还有
4.92%人口未实现温饱
②但理论上该区应可处于我国高消费水平
四、如何提高
1. 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荒漠化 2. 发展设施农业和灌溉农业,提高作物产量 3. 改进施肥方法,培肥地力
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政策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计算一.目的要求
(1)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工作程序。
(2)掌握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
2、生活水平标准:温饱型:400kg/人·年;小康型:450kg/人·年;
富裕型:500kg/人·年
3、模型:线性回归、散点预测等多种统计方法均可。
三.实验内容
通过所给数据,计算青岛市2009、2014和2019年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状况。
四.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器
四.完成任务
(一)粮食单产预测
由excel做出粮食单产的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上图,并可以得
出:历年单产呈上升趋势,并趋向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y=78.71x-151508,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粮食单产的预测表,如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测定。
青岛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因此采用自然增长法对青岛市进行预测。
2009年青岛市人口7629161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青岛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5%以内”的思路和目标,因此,青岛市人口预测见下表: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
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人口承载力=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
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粮食生产能力和人均粮食消费标准。
人均粮食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
参照我国食物结构标准,粮食年消费水平400 kg、450 kg与550 kg分别作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级不同消费标准。
结果如下: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进一步从耕地、人口、粮食三方面对邹城市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土地人口承载状况进行分析:
温饱情况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
小康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
富裕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
由表可以看出,到2019年青岛市人口在不同水平下明显超载,土地以及粮食不仅均无剩余,反而需要更多粮食以养育更多人,人口超载率逐年减小。
在富裕水平下,最大超载率达到27.33%,这说明青岛市要在2019年达到富裕水平有较大的困难,应该通过其他方法增加粮食的产量。
通过比较着几个表格,不论是在温饱、小康,还是富裕水平,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逐年上升的,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估算时假定耕地面积不变而粮食单产逐年增加。
(四)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粮食消费水平设定条件下,青岛市的人口承载能力均已超载,但总体上粮食供应比较紧张,因而解决粮食问题是提高人口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对于提高人口承载力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发展立体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三,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
第四,加强耕地规划管理和法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