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四单元(下)粤教版必修二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2课件:第4单元 14 阿房宫赋

粤教版语文必修2课件:第4单元 14 阿房宫赋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在哪里 (5)之辘一辘人远之.听心,,杳千不万知人其之所心之 也.也 结动构词助 ,词 往, ,的 去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代词, 代 秦 人 (6)于辞 架楼 梁下 之殿 椽, ,辇 多来于.于 机.上秦之工介女词, 到介 词 , 表 比 较
骊.山( lí )
水涡.( wō ) 媵.嫱.( yìnɡ )( qiánɡ ) 晓鬟.( huán )
逦.迤.( lǐ )( yí ) 架梁之椽.( chuán )
囷.囷( qūn ) 不霁.何虹( jì ) 辇.来( niǎn ) 鼎铛.( chēnɡ ) 锱.铢.( zī )( zhū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2 步 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一六 楚王人毕一.,炬四,海可怜一.焦土动 词 ,数 统词 一, 一 把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 一 旦
(2)为朝 则递歌三夜世弦可,至为.万秦世宫而人为.君动词动 ,词 成, 为做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顾炎武 ——杜甫 ——屈原 ——韩愈
——辛弃疾
[知识·梳理]
第 1 步 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
译文:__判__断__句____灭__六__国__的__是__六__国__自__己__,__不__是__秦__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语文必修2讲义:第4单元 14 阿房宫赋

粤教版语文必修2讲义:第4单元 14 阿房宫赋

14阿房宫赋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灭族秦国王室的是秦国自己。

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无度,没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没有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其结果只能是民怨沸腾,国亡族灭。

一国之君,如果缺少了责任,就不仅是对个人的不负责,更是对天下百姓的不负责。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当八国集团峰会在意大利拉奎拉开幕时,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年龄在14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也正在罗马召开会议,商讨着与八国峰会几乎一模一样的全球性热点话题。

这就是前来参加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青少年八国峰会”的代表们。

这些青少年就如何改善全世界儿童的状况进行交流和辩论,并且讨论有关气候变化、全球经济危机、非洲发展和优质教育等热点问题。

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与出席本届八国集团峰会的各国领导人进行了对话,呼吁八国集团兑现承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骊.山()囷.囷()水涡.() 不霁.何虹()媵嫱..()() 辇.来()晓鬟.() 鼎铛.()逦迤..()()..()() 锱铢架梁之椽.()【答案】líqūn wōjìyìnɡqiánɡniǎn huán chēnɡlǐyízīzhūchuán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赤壁赋课件粤教版必修2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赤壁赋课件粤教版必修2

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写客之人感困慨人于生周短促郎无常者的悲乎观?情绪方。 3、分层,并用竖线分开,并概括层意。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第而一东层:也苏子,之问舳舻千承里上启,下旌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第赋二诗层:,客人固之答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望月江而问渚:孟之德之上诗;,侣
第(一)层 望地而问:孟德之于周郎;
1.歌 歌曰:“桂棹
5.之
名词,歌词
兮… …
名词,歌声
倚歌而和之
七月即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2.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眺望
6.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
动词,攻下、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名词,下面,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动词,像 4.如
艺术特色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 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 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一.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嘱 2、冯虚御风—— 凭 3、山川相缪——缭 4、杯盘狼籍—— 藉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修辞?对偶)
⑥客有吹洞萧者 (句式:定语后置) 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修辞?对偶)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读而文问思客考曰::“何为其然
也?” 客曰:“‘月明1星、参稀考课,下注乌释鹊,翻南译本飞段,’掌握,重此点词 语。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2口、概,括本东段内望容武。 昌,山川相
说说这一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项脊轩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项脊轩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 高一学生感情丰富,但却不能把自己的 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在写作中总是无 从下笔。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 教师针对学生实际,传授阅读古代文学 作品的正确方法,即引导学生根据要求 筛选和归纳信息,把握文章结构,然后 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探究, 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指导写作实践。
• 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 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 对高一学生来说,文章的特点也符合他们的 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 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提高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 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 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 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 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避免为文造情。
冥“然自兀主坐学,万习籁,有积声极(思雅考静), 庭合 的阶作细寂探微寂究之,小” 处鸟,进啄对行食课分(文组情中讨趣) 明论月,半最墙后,桂汇影总斑观驳点(,美把景)
怡学 入然生。自的鉴得赏恬思然维引自向安深
字斟句酌
分组讨论
• 1.“借书满架”与 “明月半墙”中的 “满”和“半”可 否互换?
• 2.“万籁有声”和 “万籁俱寂” ,哪 个性,让学生自主 感悟,自主表达,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因此以上环节特别使 用了“说说你的理解” “—谈—谈慈你爱的看法”等提问 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 花,怜使爱学生能够尽情表达, 让课期堂望焕发无限生机;教 师则引导学生积极品味语 句—,—分恩享爱感悟,使学生充 分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 二 课 时
一、说教材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阿房宫赋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阿房宫赋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2

阿房宫赋说课稿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从文字、结构和意义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鉴赏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培养学生疏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

而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三)、教材重点、难点: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②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来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分析活动而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

二、说教法主要采取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协助。

上课之前需要学生用一个早读的时间来进行诵读,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互相交流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点拨法是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提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多媒体手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阿房宫重新建立一个大概的形象认识,并可以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必修2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1.文言文阅读能力:学生掌握了《阿房宫赋》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提高了文言文阅读的流畅性和理解力。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对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语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秦朝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视频。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反思总结: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析难点,体验文本情感。
-提问与讨论:主动提问,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传授文言文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学特色。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阿房宫赋》的电子文本、预习PPT及导学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预习情况,并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上)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上)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上〕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二第四单元〔上〕《阿房宫赋》、《赤壁赋》、《项脊轩志》要点:一. 学习《阿房宫赋》1. 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某某某某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某某、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 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 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X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下)粤教版必修二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下)粤教版必修二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下)粤教版必修二【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二第四单元(下)《与妻书》、《逍遥游(节选)》、《论毅力(节选)》要点:一、学习《与妻书》(一)课文解读(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13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

就读期间,他努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课余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参与领导清末福州数次反帝反封建斗争。

他在福州的谢家祠组织过读书社,鼓吹革命思想,还在一家外国教堂附近试验炸药,想用来组织武装暴动,可惜没有成功。

1905年,林觉民留学日本,入读庆应大学,学习哲学。

不久,他就加入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与资产阶级保皇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写作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翻译《莫那国犯人》和《六国宪法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留日学生常常聚在一起,谈到祖国面临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现状,禁不住痛哭流涕。

林觉民对此愀然变色,说道:“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1910年,孙中山先生发动广州起义,因准备不足,失败了。

孙中山先生接着制订了翌年在广州起义的计划,在日留学生、华侨积极响应,林觉民立即离开日本赶赴香港。

在香港的起义统筹机关里,黄兴见到了林觉民,喜不自禁地说:“意洞来,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

”当即命林觉民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林觉民回福州后,与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秘密会商,布置了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他在福州只停留10天,于4月17日率领福州革命党人刘元栋等十余人为第一批先行赴穗聚义。

林觉民回闽还肩负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

他原本打算让他的妻子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将炸药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他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八个月,可能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运送武器的任务。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文档讲义 4.19 兰亭集序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文档讲义 4.19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本课话题——善待生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王羲之认为,人的生命短暂,应该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思考规划人生,做好自己的一切。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假如生命是花,应当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撒在人生的征途上;假如生命是草,应当联合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一丝浅绿;假如生命是树,应当一心一意地把根扎向大地的深处,汲取生活的源泉;假如生命是船,应当高扬起理想的风帆,劈波斩浪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假如生命是水,应当奔腾不息,咆哮地融入江河、湖泊;假如生命是云,应当幻化成雨,默默无闻地撒向大地;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应当铺路、架桥、修家具;假如生命是一根枯枝,应当甘作柴薪,点燃火炬……阅读——文学中的典故被尊为“史圣”的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遭受腐刑后,承载着极大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忍辱含垢,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受眼盲、耳聋、口哑三种痛苦折磨的海伦·凯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眼睛是明亮的,只不过这个世界太黑暗。

”正因为她能正视人生的不幸,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才被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并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这一殊荣。

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思想主张书法主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主要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部分:诗歌鉴赏1. 诗歌的基本特点- 以字数有限、意象鲜明、语言精练为特点- 通过形象描绘、文字美化以及抒发情感- 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自由诗等不同形式2. 诗歌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象征、对偶等手法用于描绘、表达情感- 律诗、绝句、词等形式适用于特定情境或表达特定情感3. 诗歌鉴赏的方法- 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4. 典型诗歌鉴赏- 李白的《静夜思》、《将进酒》等- 杜甫的《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赋》等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特点- 古文化遗产,形式上和现代汉语不同- 借代、典故、古体词汇等较多- 文字简练、表达深刻2. 文言文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常见- 用于表达情感、强调思想、描绘景物3. 文言文阅读方法- 了解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作者用词、句式、修辞手法-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意义4. 典型文言文阅读篇章- 《论语》、《史记》、《诗经》等古代经典- 《红楼梦》、《水浒传》等明代小说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特点- 准确、简洁、通俗易懂- 以说明、议论、叙述等方式表达2. 现代文文体和写作技巧- 故事、议论、描写、抒情等不同文体- 戏剧、小说、散文、报告等文类3. 现代文阅读技巧- 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分析作者观点和写作意图- 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线索4. 典型现代文阅读篇章- 《红楼梦》中的才子佳人形象描写- 《围城》中的现代人生困境描绘- 《老人与海》中的人性和命运哲理第四部分: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1.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 用于表达情感、描绘形象、强调意义2. 写作技巧- 扎实的词汇和句法功底- 合理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丰富的具体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3. 文章写作要领- 确定写作主题和观点- 打造生动有趣的开头和结尾- 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精练第五部分:古代文化和经典作品1.《论语》- 论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史记》- 记载中国历史- 以正面评价和批评称述人物和事件3. 《红楼梦》- 描绘众多人物形象和命运故事- 反映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封建制度的弊端4. 《水浒传》- 讲述众多英雄豪杰的故事-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冤屈5. 《诗经》- 描述古代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 形成了古代文化的基础和传统以上仅为粤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解析《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兰亭集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其次,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哲理,学生可能难以一下子理解。此外,如何欣赏和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也是学生需要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 《兰亭集序》中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 你认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有什么独特之处?
- 你认为《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史上具试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体验书法艺术的美妙之处。
(5)写作练习:请学生以《兰亭集序》为灵感,写一篇关于友情、人生或艺术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3. 欣赏和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理解其字体特点和书法风格。同时,学生也将能够评价《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价值,认识到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影响。
4. 提升书法欣赏和创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提升自己的书法欣赏能力,能够辨别不同书体的特点和风格。此外,学生也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书法创作能力,尝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书法作品。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章和书法的艺术魅力。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古文词汇游戏、书法创作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 畅 。仰 观 宇宙之大 , 这一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畅快。抬头遥望寥廓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 游目骋 怀 , 足 低头观察繁盛的万物,所用来纵目游观、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 以 极 视听之 娱,信 可乐也。 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品类:指万物。所 以:为固定结构“所 用来„„的景观”。游目:纵目,放 眼。极:尽,穷尽。信:确实,实在。 夫 人之相与,俯仰 一世。 夫:语气词,提起下 人与人的相处,转瞬之间就度过一生。文几种交往的形式, 发出感慨。相与:相处,交往。俯仰: 一低头一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固 知 一死 生 为虚 诞 ,齐 彭 殇 原本就知道把死和生视为一体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 为 妄 作 。 同等看待是虚妄杜撰的。
一、齐:意动用法,意为“把„„视为一体一样”、 “把„„等同起来”。殇:夭折,未成年死亡。
后之视 今 ,亦犹今之视 昔 。 之:为主谓之间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 结构助词,不译。 真是 悲夫!故 列 叙 时 人,录其 所 可悲啊!因此我一 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著录他们所作 述,虽 世 殊 事 异,所以 兴怀,其 的诗,即使时世变迁,事物有异,但人们感慨的缘由,表达的情 时: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 致 一 也。 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致却是一样的。 后 之览 后代的读 者 , 亦将有感于斯 文 。 斯:此, 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这。
五、词类活用 ①极视听之乐(副词用作动词。极,穷尽。) . ②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 贤士。 贤, .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③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用作名词。 年老之境。 老, ) . ④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流,使„„流。) .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5赤壁赋(2)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单元15赤壁赋(2)

赏景品情悟人生---《赤壁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客情感变化的过程。

2.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趣与理趣。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文中主客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趣与理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怀。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特别是当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山水最懂人的那颗苦闷和破碎的心。

公元1079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诗人,大家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对,他就是苏轼。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体会一下当年苏轼泛舟赤壁时的心情。

二、情感思路朗诵课文,从中在勾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明确:第二段第一行的“于是饮酒乐甚”,其中的“乐”字。

第三段第一行的“苏子愀然”的“愀”字,表示容色改变,也是情绪变化的标志。

第三段最后的“托遗响于悲风”,其中的“悲”字。

最后一段的“客喜而笑”的“喜”“笑”,表示高兴。

本文情感思路:乐--悲--乐。

作者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乐?为什么喜?又为什么转悲为喜了呢?需小组讨论作答。

三、赏“乐”之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指出我们人生当中有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赤壁泛舟,四美俱全。

请找出这四美的句子。

明确: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乐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赏心: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之下的这幅月色之图,非常的美丽,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番美景描绘出来。

明确:月夜泛舟赤壁,一袭月光泻在这万顷碧水之上,如烟雾般笼罩在江面,清风徐徐吹来,波光粼粼。

茫茫月色,茫茫江水,境界开阔而空明,意境澄沏而朦胧,如梦似幻,真可谓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真是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14课《阿房宫赋》◎第15课《赤壁赋》◎第16课《项脊轩志》第14课阿房宫赋本课话题——仁政一、从课本中积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从历史中积累古有尧舜,周具文武,汉出文景,唐盛贞观,清泰康乾。

这些朝代的鼎盛无一不是“行王道”“持中庸”“求平衡”。

仁政的特点在于选贤用能、广开言路、讲义求睦、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老百姓因此能够循礼守法,安居乐业.三、从名言中积累1.古者为政,爱人为大。

——礼记2.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

——汉·桓宽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4.以仁服人,何人不服。

——清·吴敬梓5.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宋·王安石6.在暴君统治下,自由被言论毁灭,人们只有保持沉默,才能得到象征性的自由。

——卢梭7.我还发现,在暴政的国度里,既无美德,也无欢乐。

-—华兹华斯一、作者简介“小李杜"之“杜”--杜牧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佑之孙。

大和进士,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侵扰,诗文中多为指陈讽喻时政之作.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

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生活.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背景回放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35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来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没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也是危机重重.于是,杜牧写了这篇赋。

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课件:阿房宫赋

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课件:阿房宫赋

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课件:阿
房宫赋
导读:本文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课件:阿房宫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14课《阿房宫赋》课件(粤教版必修2)1.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

“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2.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命名(阿,在古义中可释为曲处、曲隅等)。

“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3.“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

”意即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命名。

4.传说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

……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下)粤教版必修二【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二第四单元(下)《与妻书》、《逍遥游(节选)》、《论毅力(节选)》要点:一、学习《与妻书》(一)课文解读(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13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

就读期间,他努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课余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参与领导清末福州数次反帝反封建斗争。

他在福州的谢家祠组织过读书社,鼓吹革命思想,还在一家外国教堂附近试验炸药,想用来组织武装暴动,可惜没有成功。

1905年,林觉民留学日本,入读庆应大学,学习哲学。

不久,他就加入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与资产阶级保皇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写作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翻译《莫那国犯人》和《六国宪法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留日学生常常聚在一起,谈到祖国面临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现状,禁不住痛哭流涕。

林觉民对此愀然变色,说道:“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1910年,孙中山先生发动广州起义,因准备不足,失败了。

孙中山先生接着制订了翌年在广州起义的计划,在日留学生、华侨积极响应,林觉民立即离开日本赶赴香港。

在香港的起义统筹机关里,黄兴见到了林觉民,喜不自禁地说:“意洞来,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

”当即命林觉民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林觉民回福州后,与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秘密会商,布置了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他在福州只停留10天,于4月17日率领福州革命党人刘元栋等十余人为第一批先行赴穗聚义。

林觉民回闽还肩负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

他原本打算让他的妻子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将炸药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他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八个月,可能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运送武器的任务。

广州起义前夕,部分革命党人对起义缺乏信心,林觉民慷慨陈词:“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唯一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

今试以余论,家非有龙钟老父、庶母、幼弟、少妇稚儿者耶,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摧,割肠之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乎”、“故谓吾辈死而同胞不醒者,吾绝不信也”、“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他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决心,给了同志极大的鼓舞。

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

同盟会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组织,集中了党内菁华,组织了拥有八百多人的先锋突击队。

就在准备起义的时候,发生了华侨工人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一事,广州清军加强戒备。

此时,同盟会在国外购买的一批武器尚未运到,起义被迫推迟。

由于起义的消息泄露,广州城内形势十分严峻,黄兴临时决定于4月27日发动起义。

原计划起义队伍分四路发动进攻,第一路由黄兴率领,进攻总督衙门。

编入第一路起义队伍的主要是由福建、四川、广东花县和海外华侨的革命志士组成的先锋队,共一百三十余人。

4月27日傍晚5点半,黄兴率领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逃跑。

黄兴率队与清军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相遇,双方展开激战。

另外三路人员未能按时前来策应,第一路起义军势孤力单,牺牲甚多,起义惨遭失败。

黄花岗之役死难烈士共一百多人,事后收殓烈士遗体七十二具,仅福州籍的革命党人就有二十三人,林觉民是其中的一个。

后来,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是在与清军血战肉搏中身受重伤力竭被捕的。

当两广总督张鸣岐审讯他时,他慷慨演说,宣传革命,说道:“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就义时,年仅25岁。

本文写于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

林觉民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一封就是《与妻书》,全书千余字,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催人泪下,令人感奋。

另一封绝笔书是写给父亲的:“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公而忘私、为国忘家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2)基本读解。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志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之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本文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的心情,细述投身革命的道理。

又“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这一句是全文的纲。

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

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紧接着,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

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一句,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层面。

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直指种种社会惨状及其根源,说明在这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是自私的,也是不现实的,坚定了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接着讲到了破镜难以重圆的故事,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接着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

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希望妻子将遗腹子抚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

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3)精华鉴赏。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

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

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怀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

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本文语言非常好,浅近畅晓。

信中之话是烈士说给爱妻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分析现状黑暗,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虽多处用了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又不觉艰深费解。

(4)参考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

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

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

你不要悲伤啊!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

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

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

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蒙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

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

”我也答应了你。

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趁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不忍心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

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

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