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论文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4b414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b.png)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哲学,即是方法论。
哲学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
对于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多的论文加以描述。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哲学,即是方法论。
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
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
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
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爱上智慧,并运用智慧来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哲学,生活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它能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
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17、18世纪,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对物质结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4942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d.png)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篇一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
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
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生活与哲学优秀作文
![生活与哲学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ab319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e.png)
生活与哲学优秀作文最新生活与哲学优秀作文(通用3篇)生活与哲学优秀作文1每个人在其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活阅历、各种知识的积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哲学,对生活有着独一无二的认识,形成各自不同的生活理念、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完善,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检验自己的思想是否合理可行。
生活离不开哲学,没有哲学的生活是盲目的、空洞的。
虽然许多人没有明确地认识到哲学在自己生活中的存在,甚至对哲学只是一个含糊的认识,但并不能说哲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存在。
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反省,其实就是哲学的事实存在。
每个人几乎随时都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探讨、反思,渴望寻觅出生活的原理、规则,以指导日后自己的言行。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生活理念、人生观千差万别,受个人文化水平、思想水平、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出千姿百态的价值观、生活观,对自己的理念、认识水平态度各执一端,自以为是,正如庄子所言“天下多得――察焉以自好”。
哲学是一门学问,与生活密切相关,不可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在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人们不断地总结升华凝结出众多的经典语言,众多的思想家,通过反思、归纳总结出众多的哲学经典,指导着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耀、恩泽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哲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它是具体而真实的生活写照,是千百年来人们把人生的经验与“经典”反复进行有效、有力结合的产物。
正因为此,我们的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才充满活力、生机,才充盈着趣味性。
整个社会生活的乐趣来自于哲学,哲学以它独特的方式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生活的全过程,彰显着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活与哲学优秀作文2在我身边的同学,常常在老师宣布事情时漫不经心,功课永远是迟交的那个人,从他身上我学到,能马上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即完成,就像古人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我知道时间是很珍贵的,而我呢,却从来不会浪费每分每秒,在短短一分钟内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用哲学的眼光看生活论文
![用哲学的眼光看生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daf96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2.png)
用哲学的眼光看生活论文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把哲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融合,理论性与故事性的结合。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用哲学的眼光看生活论文,欢迎阅读!用哲学的眼光看生活论文篇一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学哲学\乐哲学\用哲学[摘要] 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把哲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融合,理论性与故事性的结合。
[关键词] 哲学课堂效率师生关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习新理念不断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
如何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上政治课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积极性是我们所有高中政治教师都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把哲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融合,理论性与故事性的结合。
我国古代强调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师严生敬的关系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倡导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
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看,充分相信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渗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平等了,课堂互动的隔阂就消失了;教师由单纯的灌输者变成了知识生成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动性就提高了。
比如说,教师可以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抛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
这样一方面学生走神、打瞌睡的机会就少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
生活哲学论文六篇
![生活哲学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a708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6.png)
生活哲学论文六篇生活哲学论文范文1哲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的实质是人的本性,要使得哲学教育发挥其关心同学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功能,促进同学自由、全面的进展就要通过教学活动来使哲学在同学的进展中把握认知、评价和实践的功能。
简洁来说,就是要通过哲学教育来提高同学的生活境界,使得同学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到真善美。
提倡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转变原来的教育目标,从以往政治塑造转为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要求,全人所指的是具有健全人格、全面进展、自由的人。
哲学教育虽然不能保证明现全人教育,但是通过哲学教育可以引导同学思索,提高同学的思想素养,同时为培育同学的政治素养打基础。
因而,理解哲学教育的性质,落实好其对同学立场和方法的教育,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间思维培育是必要的。
其次,通过转换哲学教育目标,实现预成性目标向生成性目标的转化。
预成性目标是学问论的产物,受到学问主义价值和分析论的影响。
这种目标对于同学的学问习得虽然有肯定的优势,但是对于关心同学建构和转换思维却无法实现。
而生活化的哲学教育的关键是对同学学习过程以及现实生活中生成目标。
2.探究哲学教育生活化课程模式转变教学方式也是实现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信息化的语境和同学自主社会化的现实促进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学气氛愉悦。
哲学教育要向现实生活迈进就要探究可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课程模式。
第一,讨论同学的系统目标,创设哲学思维训练平台;其次,为同学供应诸如网络环境、学界论坛、课外活动等哲学教育场域,延长哲学课堂教学的场所。
3.建构文本与生活融会的教育话语教学是同学和老师对教育文本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教育文本中包括教材、辅导资料和教案等。
而教材是教育文本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我国的哲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是以传统的哲学教材反思和建构实施的。
我国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教材是来自于20世纪30年月的教科书,要想解放思想就要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因此,老师要正确对待哲学教材在学科和课程的地位,应当把其看成是学习哲学的平台。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7b17d28762caaedc33d44d.png)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并且提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途径。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篇一【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提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途径。
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立足现实,以人为本,进一步实现时代化、大众化,其对人民生活和人类解放的指导意义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生活;关系;意义哲学从产生开始就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这种智慧说到底是生活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正确的哲学思想能够指导人们过上理性的、有意义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对幸福生活或者说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对‘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问题的探讨。
”在迄今为止的各种哲学流派中,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生活做出了最科学最合理的解释,是真正的生活哲学。
其“起点是现实生活,经过哲学,最后复归于现实生活。
”由于哲学是对生活最深刻的洞察,因此它反过来又能指导人们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产活动出发,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规律;另一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
在这两个规律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要么通过革命的手段,要么通过改革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其固有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其实质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哲学对生活的意义论文800字
![哲学对生活的意义论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95323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1.png)
哲学对生活的意义论文800字哲学对生活的意义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人类的思考、价值观和存在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它探索人类的本质、意义和目标,并试图给予生活以意义和方向。
在许多人眼中,哲学是一种理论抽象的学科,与现实生活似乎很遥远。
然而,哲学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哲学为人类提供了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通过哲学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能够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并在行为和决策中依据这些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哲学思考使我们能够不断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更好地塑造我们的个人品格,并通过我们的行为影响他人。
在现代社会,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指南,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其次,哲学帮助人类思考和解决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我们常常陷入生活的种种难题中,比如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冲突、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的自我认知等等。
哲学通过给予生活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哲学思维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此外,哲学还能够启发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哲学的思辨能力和查询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和理解复杂的问题,从而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哲学思考激发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更高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哲学还能够提供给我们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关键和终极目标,超越物质的欲望和表面的追求,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
哲学思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真谛,给予我们意义深远的力量和灵感。
综上所述,哲学对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人类提供了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帮助我们在行为和决策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思考和探索帮助我们解决存在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并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哲学还能够启发我们的精神追求,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宁静。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精选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bf2ae3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b.png)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精选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
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人因哲学和教育而成为更理智、更智慧的人。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一生活、哲学与教育摘要: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
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人因哲学和教育而成为更理智、更智慧的人。
教育、生活、哲学相伴相随。
在教育这种生活中,最应当产生哲学。
大学的学者进行着艰难和艰辛的精神劳动,他们总是力求走到哲学。
大学在让哲学繁茂起来的时候,自己亦必成了哲学的繁茂之地。
关键词:教育;哲学;生活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17-0717(2013)03-0125-03收稿日期:2013-03-15作者简介:张楚廷(1937-),男,湖北天门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名誉校长,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的研究。
曾有学生希望我就哲学、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做一次演讲。
还没来得及做这场演讲,现在先就这一题目写成一篇文章。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人们走着走着,就跳动起来了,舞动起来了。
于是,就有了舞蹈。
人们说着说着,就哼起来了,唱起来了。
于是,就有了歌曲,有了音乐。
说着,走着,歌舞一起生成了,来到了。
这个事实好像在说明,人是必然走向艺术的,或者说,生活必然会走向艺术的。
也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艺术。
笑是艺术的源泉。
然而,哭也是源泉。
艺术家之所以能让哭也成为艺术,就是因为哭与笑一样,都是人的情感的表达。
歌又是与诗连在一起的。
歌是对生活的抒发,诗是对生活的提炼。
歌被写下,就是诗;诗被唱出,就是歌。
诗与歌被画出,就是美术,就是绘画。
诗情是艺术,诗意是哲学。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生活中就处处有哲学。
二、哲学亦生活人们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教书的,有演戏的,有从军的……这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生活中都有哲学吗?的确是都有。
有军事哲学,有教学哲学,有艺术哲学,有各种经营中的哲学。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74ec0426fff705cd170a2e.png)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哲学视角下生存与生活研究【摘要】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矛盾是人类存在的一对根本性矛盾,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类的“生活”方式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
文章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二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的异化活动下的“生存”与“生活”的转变与出路。
【关键词】生存;生活;马克思主义;异化哲学不是超乎于人类世界之外的遐想,它总是深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大都对人类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们苦苦探索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寻找着人们生活的意义及价值。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是一种最为矛盾性的存在,人类既与其他物种一样自然而然地生物性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是能够自我意识、自我改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有人类特殊性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一、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生存”,是指动物包括人本能地无意识地去适应环境来维持其生存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纯粹性的自然反映。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曾对其门徒说:“人就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
”强调了人的动物性与自然属性。
近代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在其名著《人是机器》中提出:“人归根结底却是一些动物和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
心脏是什么?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人的欲望、快乐、爱情、痛苦等等都是受到机械规律支配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多几个齿轮,多几根弹簧而已。
”指出了人的动物性和机械性。
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也说道:“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表明了人与动物一样也具有生理层面的自然反映。
动物式的“生存”活动是没有意识的生命适应行为,它们依据与生俱来的本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动物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性”、“自在性”的存在。
“生活”,是指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我与世界、改造自我与世界以及能动地从事物质生产的生命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超越本能的反映。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2)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868035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0.png)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篇四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摘要: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
离开人生,哲学是枯燥乏味的;离开哲学,人生是茫然无助的。
哲学与人生融会贯通,指引我们在通往知识的海洋中奋勇前行。
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
本文拟从对“哲学”的解读出发,阐释“哲学”一词的由来,分析“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这两者的区别,然后说明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并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哲学;人生;关系;启迪“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
”哲学思想好比一个人的灵魂。
黑格尔曾说:“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壮观的庙里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没有可使人敬仰的东西。
”有了哲学,就如黑夜中行走时被照亮了路;没有哲学,仿佛一叶孤舟茫然地漂泊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不知所向。
哲学与人生融会在一起,给人以启迪。
一、对“哲学”的解读1.“哲学”一词的由来什么是哲学?哲学(philosophy),即智慧之学,它是由距今两千五百年的古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演变而来的。
Philosophia 一词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philos由动词philein演变而来,是philein的形容词形式,philein的含义是“爱”“追求”,而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按其本义而言,指“爱智慧”。
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
在英语、俄语、德语等语言中,这个词音译为“菲罗索菲”。
有观点认为,毕达哥拉斯是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人。
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特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
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2)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a4827d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0.png)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2)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篇二哲学对人生的影响【摘要】哲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先进人物成功的背后是哲学思想的支撑。
哲学并不仅限于书本,生活处处哲学。
【关键词】哲学人生观哲学的起源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世界范围内希腊、印度和中国同时产生了哲学,哲学三元。
雅斯贝尔斯的理论,不管你赞成与否,它确实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不容否认。
三者独自产生,所以哲学三元而非一元,三分天下。
三者自成体系,平行发展。
在世界的文化史上,有所谓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有哲学,或者说只有在这三个地方产生了哲学突破:西方,中国,印度。
在西方,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在印度则有佛教、耆那教等。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这三个地方形成的哲学,在轴心期都是在本地的地区性文化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样发展起来的哲学,因此也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独立的思路、独立的哲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三大哲学系统:希腊系统、中国系统以及印度系统。
在当时这三大系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交流,而是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16世纪以后,希腊系统扩充到了整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势力越发强大,而中国系统和印度系统相比之下则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出现了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即“爱智慧”。
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就我们个人来讲,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的存在形式。
它反映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或生活中奉行的一些准则。
人生却是实在的生命体验。
一个有哲学观念的人,他的心灵一定长着翅膀,这也是人走向完善的基本条件。
有时,哲学对人生也是很无奈。
比如,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人,无论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想在哲学上面找到答案,然而,并不令人满意。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生活中的哲学1000字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生活中的哲学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fca6f013169a4517723a3c5.png)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生活中的哲学1000字“中国现代哲学”,不是“现代中国哲学”如“新儒学”、“马哲化的意识形态”,当然更不是“西方现代哲学”如“德国现代哲学”或“法国现代哲学”或“英美现代哲学”的中国版。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一生活世界中的三种哲学生活“中国现代哲学”,不是“现代中国哲学”如“新儒学”、“马哲化的意识形态”,当然更不是“西方现代哲学”如“德国现代哲学”或“法国现代哲学”或“英美现代哲学”的中国版。
它是什么,仍是一个问题。
但有一条路该走则是无疑的,那就是,从西方哲学史启示与理性、超验与经验两极化的绝对本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反反复复重重叠叠所隐喻的本源上的“悖论偶在”开始,回复“现代之为现代”的既非绝对本质主义也非虚无主义但同时是两者悖论式相关的偶在空间,以察看中国现代哲学应有的身位。
换句话说,能走出西方哲学史而携古代于“现代”,作为参照,中国现代哲学自有容纳中外古今哲学的偶在空间──为“现代”正名。
我们了解西方的程度远甚于西方了解我们的程度。
其所以如此,除了百年来被动承纳的厚积薄发,“和而不同”、“有容乃大”、“静为躁君”的中国古训仍是值得遵循的现代原则。
1先从西方哲学史的现象学描述开始。
古希腊前苏格拉底,问天假神而命“ 自然始基”;苏格拉底则问人爱智而言“哲学”,使哲学的地位尽人智而达到“哲学”的顶峰:虽有神相启,但敬而远之,因而哲学以“无”求“知”的“问”尽呈“自然之光”遍帔“智”的华林,没有人敢在此“问”下惟我独尊。
柏拉图将此“哲学” 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开了工具理念的先河,为亚里士多德所完成。
希腊化-罗马时期,随着城邦走向帝国,空间的扩大与民族的倾轧提出了统治与救世的双重要求,哲学分解为科学与伦理学,而更大的信仰空白为宗教所填补。
中世纪,坏说,哲学降为神学的婢女;好说,哲学被神学融为一体而精制。
但由此,神学走上了形而上学神学的道路。
哲学与生活小论文
![哲学与生活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6c52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d.png)
哲学与生活小论文哲学与生活小论文其实当我们谈到哲学的时候,总是认为哲学离我们佷远,甚至认为哲学是一种佷虚幻的东西。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情,被束之高阁。
下面试小编整理的哲学与生活小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哲学与生活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生活质量。
简单来说“哲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在于活得充实,是经营人生的生活理念。
人生的真理,在于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从各种目的、条件、因素、力量、可能出发,寻找一条最适合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道路。
而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根据现实的、历史的、未来的条件来作出判断,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面对生活,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是生命体对当下此在状态的感觉,每一个人的生活只能在特定的空间中展开,人之生活的状态往往表现为建立在人客观活动过程上的主观感觉和评价,是一种心理与精神的反映;而人生活的空间构成与人生活的状态构成,皆是在人生活的时间构成中存在并展开的。
例如;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人的生活中,去了解生活哲学,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关于我们生活的学问或艺术。
马克思说:“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知道,自己的结论无论对天堂的或人间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都不会纵容姑息。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1a36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3.png)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并且提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途径。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篇一【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提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途径。
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立足现实,以人为本,进一步实现时代化、大众化,其对人民生活和人类解放的指导意义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生活;关系;意义哲学从产生开始就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这种智慧说到底是生活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正确的哲学思想能够指导人们过上理性的、有意义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对幸福生活或者说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对‘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问题的探讨。
”在迄今为止的各种哲学流派中,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生活做出了最科学最合理的解释,是真正的生活哲学。
其“起点是现实生活,经过哲学,最后复归于现实生活。
”由于哲学是对生活最深刻的洞察,因此它反过来又能指导人们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产活动出发,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规律;另一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
在这两个规律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要么通过革命的手段,要么通过改革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其固有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其实质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 哲学与生活2000字论文
![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 哲学与生活2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5a59942f60ddccda38a0c7.png)
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哲学与生活2000字论文哲学是形而上之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它是揭示世界上最为本质的、规律性的学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生活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哲学是形而上之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它是揭示世界上最为本质的、规律性的学科。
它回答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然遇到的三重关系。
【关键词】哲学;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与意识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从哪里来的?是人类回避不了的基本问题,不同地区的人一直在思索。
西方基督教认为人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产生的后代,所以认为人天生都是具有罪过,人生就是为了赎罪。
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给人的来源另一种解释,认为女娲捏土造人,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无一例外的认为人是无所不能的神创造出来的。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的解释了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说到底人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反驳了一切的神创论。
自然界作为人的产生的源泉和生活的场所,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人又不是被动的服从自然界的安排,人还具有能动的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
古代有人类创造的玛雅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等;现代有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高原变通途的青藏铁路。
这都是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的代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正确之路。
现代社会人类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对自然少了敬畏之心,自然被人类认为是附属物,有了人定胜天的观念。
其实,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都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万里烟飘的雾霾天气,困扰大半个中国,就是很好地例证。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地法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道也就是规律。
人类只有遵守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二、人与人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指出人是群居性动物,任何个人都是一定社群中的一员,离开社群这个群体个人是无法生存的。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论文(2)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9f4b9a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7.png)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论文(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论文篇二略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生活在《逻辑哲学论》[1]的自序里,维特根斯坦说“这本书的整个意义可以概括如下: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书的最后一句话也确实是这么说的:“7. 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
”他的理由是“这本书讨论哲学问题[2],并且表明,如我所认为的,这些哲学问题的提法,都是建立在误解我们语言的逻辑上的。
”于是这本书要做的工作便是通过对“我们语言的逻辑”的具体分析,“为思维划定一条界线,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述划定一条界线”。
最后,“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表明当这些问题已经解决时,所做的事情是多么少。
”──引用这些话干什么?我写这篇文章做什么?本文试图就几句《逻辑哲学论》的文本做一点点简略分析工作(直面事情的、具体的工作,非此等所谓paper者所能为也),表明那本书所做的事情确实是多么的少──当哲学问题完全被引错了方向,从而虽深无益的时候。
首先什么是哲学问题?韩林合先生说得好:“对逻辑和哲学的双重兴趣使我选择了分析哲学……读弗雷格、罗素和卡尔纳普……蒯因这些分析哲学大师们的著作时我发现他们的著作的眼界都过于狭窄,于人生伦理问题几无涉及……令我深感宽慰和欣然的是,我的这种缺憾在研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时得到了完全的弥补。
”[3]笔者走过与此极为相似的读书历程。
不同的只是那“弥补”对于我远不是“完全”的。
就象维特根斯坦的写完《逻辑哲学论》回维也纳老家不搞哲学想当修士,我也曾在踹掉那把“梯子”以后,回到了东方思想的老家想当和尚不搞哲学。
是伟大的引路者佛陀给我上了思想艺术和哲学生活的第一课,而他也只有能力上第一课(犹如比起后期来,维特根斯坦前期不过是一年级素描班学生而已)──这差不多是中国学者纵贯历史的文理:从沉湎佛老到反求六经,如宋明诸贤。
新儒宗师熊十力更是如此。
正是他老人家给我上了关键的第二课。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2)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316c51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7.png)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2)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四哲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从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发展,以及如何学习哲学,用哲学指导工作,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关键词生活哲学工作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一、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的一个理论问题,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也可以说是哲学永恒的话题。
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哲学家们就在不停的追问,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为大家公认的哲学定义。
因为哲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研究对象,它应当包括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
可以说,每个时期对此都有自己的回答。
最早的哲学是古代哲学,它和科学还没有分开,只是一种笼统的直观的知识,这种知识在我们看来就是理论知识的总汇,这时哲学的含义叫做智慧,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这是最早的哲学概念。
到了中世纪,哲学与神学相结合,这时的哲学就是神学。
到了近代,也就是17-19世纪,哲学的核心先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的本体,叫做本体论,后来,哲学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人类认识的本性问题,于是认识论的问题就变成了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以,这时的哲学又叫做认识论哲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
它的完整表述就叫做: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个表述是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也叫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同志说,哲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归纳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怎样去看世界,这就是世界观,人们用这种根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就是方法论。
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与具体问题时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因此,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c31e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4.png)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2)推荐文章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后感热度:哲学论文素材内容热度:管理哲学期末论文热度:优秀王阳明哲学论文热度: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热度: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二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编者按:我们很多人喜欢严肃认真的哲学研究,却并无在哲学界谋个差事的兴趣,我们喜欢的完全是另外一种哲学,是实用主义的哲学,探讨的都是实际问题,如朋友去世后如何从悲痛中解脱出来,若身陷道德困境,如何积蓄勇气采取正确行动,以及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等。
本文恰好描述了这种人的背景和视角。
“过去30年,我们对西方哲学史的理解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事实上,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悄无声息的革命。
最近出版的三本书让我们见识了这种范式变革的意义和广泛程度: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的《经过审视的生活: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萨拉·贝克维尔(Sarah Bakewell)的《如何生活:蒙田的人生问题和20个答案》、贝坦尼·休斯(Bettany Hughes)的《毒酒杯:苏格拉底、雅典和美好人生的探讨》。
这场革命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某些最有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主要是古代哲学家但也包括蒙田、卢梭、叔本华、尼采等现代人)希望他们的哲学不仅仅是一套教义或纯粹的思想内容而是有关人生的艺术。
像大部分革命一样,最明显的一点是这场革命触及我们看待过去的方式。
把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观点的核心是激进变革的思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Theses on Feuerbach (1845)中,马克思提出了挑战西方认识哲学的方式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但是把哲学理解为“生活方式”的观点并不是要改变世界而是改变哲学家自己。
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的说法有个明显的缺陷,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改变的意思是什么。
革命家和宣传家们没完没了地谈论改变世界,结果却是社会陷入各种各样的麻木和昏睡状态。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2)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c58eb7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4.png)
生活中的哲学论文(2)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二摘要:哲学是关于各门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哲学不是给予,它只是唤醒。
”本文旨在唤醒每一个热爱哲学的人来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思考离人们最近的生活哲学。
关键词:哲学;生活;唤醒一、哲学来源于生活,哲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哲学元素其实就存在于人的实践和生活之中。
离开人的生活和实践,就不可能有哲学,也不需要哲学。
哲学并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哲学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深入大众思想的深度,哲学不应该是哲学家的盛宴,而应该是大众都可以享用的思想营养。
哲学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哲学家的哲学,这就是历史上或当代一些哲学家创立的哲学体系;另一种哲学是生活中的哲学。
学哲学,当然要学习哲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只懂得书本上的哲学而不懂得生活中的哲学,那么这只能叫做书斋哲学,是书呆子的哲学,没有将哲学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未能“学以致用”。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哲学家比起任何其他人更应该从直观知识中汲取素材。
因此,哲学从哲学家开始到每一个热爱哲学的人都应该永远注视事物本身,让大自然、世事、人生成为哲学的素材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
哲学来自于生活,是从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之物开始的。
虽然哲学力图从可见的东西中寻求不可见,但是这种直接源于生活的观念是直观的、朴素的、非科学的,是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多数哲理都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同一个生活细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并且每个人会因不同的生活轨迹和体会总结出不同于他人的哲学;然而这恰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如同马克思所言,“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感受这份独特地魅力。
二、生活中哲学无所不在生活中除了0和1的哲学,伴随在人们身边的哲学原理还有很多,如同庄子讲的“道”一样,道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哲学也是无所在无所不在。
哲学的无所在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独立自存的哲学问题,存在的往往都是具体的问题,人们需要将看到的某种直观的东西进行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论文增强《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趣味性《生活与哲学》现行教材所涉及的概念繁多、理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无味。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则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差。
因此作为教师应增强《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以哲学故事增强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适当穿插哲学小故事并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既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学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寓言小故事“蜗牛的婚礼”。
有一对蜗牛在公路旁边的草丛里约会,公蜗牛问母蜗牛:“亲爱的,你什么时候嫁给我呢?”母蜗牛思考了半天,说:“听人说,爱情的滋味是浪漫,可我怎么没有品尝到呢?”公蜗牛听了这话,朝前方那条开阔的柏油路凝视了一会儿,然后信心十足地说:“亲爱的,如果你真的浪漫,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环球旅行结婚吧!”于是,他俩爬上那条柏油路面,一起没白日没黑夜地爬呀爬呀,仍没爬出小镇的中心,两只蜗牛感到很失望,完全没有先前的浪漫念头。
之后,他俩就在一棵青草底下举行了结婚仪式。
这个故事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两只蜗牛选择旅行结婚,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二、以流行歌曲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一般来说,学生对音乐比较喜欢,尤其是对流行音乐可谓是情有独钟。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播放流行音乐也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如讲授“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时,可播放歌曲《雾里看花》,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进行归纳: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把握哲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三、以笑话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笑话大都是违背常情令人发笑的生活故事,好的笑话就像一幅出色的漫画、一段风趣的相声,闪耀着机智,幽默的思想光芒,既使人轻松愉快,又给人有益的教训。
在教学中,适当引进笑话故事,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如学习“具体分析解决不同矛盾”时,可以穿插这样一则笑话故事。
据说,平原地区有个医生,自称治驼背百发百中。
驼背病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全都闻风而来。
(教学论文)他并没有去了解每个人造成驼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而是让所有的驼背病人都面向地面趴下,然后他用脚往他们背上用劲踩。
驼背们痛得哇哇大叫:“你这样不把我们弄死呀?”他回答说:“我管的是把你们的背弄直,没说管你们死不死啊。
”学生听后哈哈大笑,通过这则笑话学生既掌握了哲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
四、以名言警句增强哲理说服的趣味性名言警句是劳动人民从生产实践中得来的,是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通俗易懂,有着很强的哲理性。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补充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言警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如在讲述量变与质变关系时,穿插名言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能说出相关名言名句,而且还要启发学生去回答,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哲理。
五、以漫画故事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漫画在哲学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是非常多的,几乎每一个框题都有一幅漫画。
漫画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寓哲理于漫画之中,可谓妙趣横生。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漫画故事,使学生在品味漫画故事的趣味中轻松地识记教材内容,把握哲学原理,增强学习的兴趣。
如学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投影一组漫画名字叫“笑一点”。
这幅漫画有三幅图构成,分别为“不笑”、“微笑”、“狂笑”,来体现“不美”、“美”、“很丑。
”图中那位女士本来笑得很美,但由于笑过了头,物极必反,事物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从而让学生把握哲理“坚持适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