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例式及”,其)这实及一例其部和一分变个置换个于式具变及体换其的矩实实阵例例的之左,间边这一部分置于变换矩阵的右边
(成立)
(不成立)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词类序列: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戏台上 放着 鲜花
1
(2)戏台上 演着 京戏 但(11)(2)3的2语法4 意义不13同--24:主 述谓 宾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C式)]不语能法变换成[E式]
[C式] 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1
[E式] 名词[施事]+从……+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
[C式]
[E式]
我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从上海织了一件毛衣给她
我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我从厨房冲了杯咖啡给客人
([三A式)](语静法态)可转换成 [C式];
[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1
[C式] 名词+动词+在+名词[处所]
[A式]
[C式]
山上架着炮 黑板上写着字 墙上挂着画 床上躺着病人
炮架在山上 字写在黑板上 画挂在墙上 病人躺在床上
1 辅变音换的分发析音法
([三B式)] (语动法态)可转换成 [D式]
[B式]:我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E式]:我发现的小张的钥匙是在马桶里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A.式1层] 次分析法[D的式局] 限和变换分析法的产生
[A式]
[E式]
1
[A式]:我在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这颗小行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共24页文档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共24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1 语法(3)——短语
[3B.式1层] 可次转分换析为法[的E式局]限:和受变事换所分在析的法地的方产生
[B式]: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1
[E式]: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
[B式]:我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E式]:我发现的蟑螂是在抽屉里
A
1 (2)我 偷了一件衣服 给她
B
(3)我 做了一件衣服 给她
C
1
2
1-2 主谓关系
但1、2、3语3法意义不同4 : 3-4 连动关系
(按1层)次包分含析两法个1行、为2、动3作都实是际主上谓只和有连一动个关过系程,送的过程也是 给的过程;(2)(3)包含两个行为动作,两个过程,但(2)
结构关系一致
1 辅变音换的分发音析法
造成具有这种相关性的不同句法格式的原因有两个:
(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这样,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
1
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 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
A.名词[施事]+动词+名词[受事]——我丢了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主—动—宾) B.名词[施事]+把+名词[受事]+动词——我把办公室的两把钥匙丢了(把字句) C.名词[受事]+被+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被我丢了(被字句) D.名词[受事]+名词[施事]+动词——办公室的两把钥匙我丢了(主谓谓语句)
1.变换是英语transformation的译名,最早使用变换的术语的是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三讲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一、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 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 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 结构关系。
二、层次分析完全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因此
有些现象它解释不了。例如:
a.木头桌子质量
b.羊皮领子大衣 a.北大数学老师 b.土壤钾盐含量
单就构成层次和内部的句法结构关系看,前两 组一样,后两组一样。
(2)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 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 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 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例(2)的基本脉络是:飞船——返回——地 面”。
优点: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简洁、清楚、
明了
局限性是什么呢?先看下列例子:
(3)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4)我们便宜他了。 例(3)作为句子主干的 “*思想清除”,根本就不 成立。例(4)句子的主干是“我们便宜”,句子 可以成立,但是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原因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不大关注语
法结构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有它的局限性,但决不能认为句
子成分分析法就没有用了,就没有价值了。我们 说某种分析方法有局限,是说它只适用于一定的 范围,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而不是说它就一无是 处。其实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初级语法教学或对外 汉语教学中,还是能发挥它的作用的。
4、分析时,先一举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谓语,
(1)我的好朋友早已斟满了一杯香香的葡萄酒。
例(1)的中心词----主语是“朋友”,谓语是 “斟”,宾语是“葡萄酒”。 因为“斟”是个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 “葡萄酒”这个中心词就是宾语成分。 “我”、“好”、 “早已”、“满”和“一 杯”、“香香的”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 的各种附加成分。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教学

言知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0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 通过变换分析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创
新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03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及其对现代汉语教学的促
进作用
变换分析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

揭示语言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结构,揭示语言规律
• 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 通过变换分析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 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 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展望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创新
• 变换分析法将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新
的思路和方法
•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SMART CREATE
变换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01
变换分析法的理论概述及应用领域
变换分析法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
变换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 通过分析语言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名+动
信号中断 陈述和被陈述 主谓
动+名
修建房屋 关涉和被关涉 动宾
形+动
迅速增长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动+形
交待清楚 被补充和补充 中补
名+的+动 信号的中断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动+的+名 修建的房屋 修饰和被修饰 偏正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3)、结构关系与句法结构的功能性质
结构的功能性质,结构的被用性质。 当一个句法结构作为材料构成新的结构时, 充当不同的结构成分,可以构成不同的结 构关系,如: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兼语结构是具有配对性质成分的三分结 构,这里的所谓“三分结构”是指结构的 直接构成成分一定是三个。 兼语结构
关涉成分 :兼作被关涉和被陈述的成分 :陈述成分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联合结构、连动结构 、同位结构的构成成分 不是互为条件的不同性质的成分。联合结构、连 动结构的构成成分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 四个、五个……,不管有几个,它们的性质都一 样,分不出甲乙丙丁。同位结构尽管只能是两个 成分,但也不是互为条件的不同性质的成分。因 此其构成成分应都是相同性质的成分: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2、句法结构成分的称谓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中补结构 主谓结构
定语 + 中心语
状语 + 中心语 动语 + 宾语 中心语 + 补语 主语 + 谓语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三、句法结构的分析
主要讲两个问题: 1、句子成分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2、层次分析法与句法分析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句法分析

第三章第二节变换分析法3(上课)

第三章第二节变换分析法3(上课)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 事]
a.我在飞机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藏在草丛里的小偷。 “[处所]”是“[施事]”所在的地方
b.他在抽屉里发现了蟑螂; 他在马桶里发现了小张的钥匙。 “[处所]”是“[受事]”所在的地方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a、 b的区别可以从形式上得到验证——
二、 变换分析法的由来
·“变换”一词是英语transformation的 译名。 改换 变换 转换 ·在语法研究中,最早使用这一术语是英 国语法学家纳斯菲尔德《纳氏英文文法》 (1896年),书中有一编讲“句子的改 换”。
• 现在的“变换”来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 后期的代表人物海里斯。 • 不过我国学者对他的学说有所修正、有 所发展。
2、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1)层次分析法能分析的歧义句式,变换分 析法能分析。
咬死了猎人的狗
a式:动词+补语(了)+名词1+的+名词2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一)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其歧义
我 在屋顶上 发现了 他 主 谓 状 中 介词短语 动 宾 方位短语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二)变换分析法可以分化其歧义 ·从外部寻找分化的出路。 其词类序列:
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 这种词类序列在现实语言中存在两种理解:
(5)在纸上写字=>字写在纸上 (6)在盆里捞汤丸=>汤丸捞在盆里
例(5)(6)低层次语义不同,不是同一个变 换,算两个不同的变换。
2、约束性原则
变换会受到音节、句法、语义等方面的限制。 他把文章改好了 ==> 他改好了文章 他把文章改通顺了==> *他改通顺了文章 他把腰累弯曲了==> *他累弯曲了腰 他把门关严实了 ==> *他关严实了门 小红把嗓子哭嘶哑了==>*小红哭嘶哑了嗓子 张三把杯子打粉碎了 ==> * 张三打粉碎了杯 子 上述例句不能变换是受到了音节的限制。

变换分析法 现代语法专题教学PPT课件

变换分析法 现代语法专题教学PPT课件
时间 施事 处所 与事 动作 数量 受 事
1212
第一、结构关系和构成成分不同。
句法结构的成分为句法成分:主语、谓 语、述语、宾语等,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是主语—谓语、述语—宾语等。
语义结构的成分为语义成分:动作行为、 性质状态、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 结构关系为动作—受事、施事—动作等。
1212

小张明年打算考研究生。

上述例句中处于主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小芹、我、
张明轩、小张”都是感事。句中的感知动词规定感事,从意
义上来看,意义。常见的有:“爱、恨、喜欢、讨厌、希望、
想念、打算、知道、了解、认识、明白、怀念、热爱、期望、
盼望”等,这些词有的既可以带名词宾语,也可以带动词宾语。
感事在语义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人类]的语义特征,只有人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1212
句法结构分析的内容
句法层次分析
形式分析
句法关系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句型分析
语义关系分析
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
一、“语义”的含义
“语义”是指词语进入句子以后,词 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一种 关系意义。
这种关系意义是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 式来表现的,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 来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同于词汇意义,不 同于言语意义,也不同于句法意义,但他 还是属于语法意义。
1212
语义关系
动作行为 + 施事 动作行为 + 结果 动作行为 + 工具 动作行为 + 受事 动作行为 + 处所 动作行为 + 目的 动作行为 + 方式 动作行为 + 时间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二、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
• 1、句法结构和结构成分 • 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是由句法结构的结构 关系决定的,不同的结构关系构成不同的 结构成分。 • 复合式可以根据复合方式的差异分析出不 同的结构关系,得出不同的结构成分,附 加式只有一种结构关系——附加关系,只 能得出附加成分和被附加成分。
复合式又可以根据复合方式的差异分析出二分 结构和不一定二分(多分)的结构;具有配对性质 成分的结构和不具有配对性质成分的结构,如:
主语 谓语
b、把词作为划分成分的基本单位,破坏了句 法成分的整体性; 孔乙己 显出 极
主语 谓语 状语
高兴 的 样子。
定语 宾语
金萍 江苏
主语 定语
人。
谓语
c、根据六个成分的搭配排列确定句子的格局 不利于概括汉语里丰富多彩的语言事实。 这个会谁的主席? 美国的历史没有我们的长。 像这样的人不能去。 萝卜烧肉。 一顿饭吃了五毛钱。
④主谓结构 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主语,是被陈 述的对象,后一部分是谓语,是陈述前一 部分的。如:
⑤兼语结构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 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 语。如:
⑥连动结构 由不止一个动词性词语连用,隐含同 一个主语,各部分之间没有关联词语,没 有语音停顿,也没有联合,偏正、主谓、 补充等关系,这样的短语叫连动短语。如: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的时候,往往找出主语和谓语作为 句子的主干,以其他成分作为枝叶,描述整 个句子的结构。
例如: (年轻)的学生‖[都][在]学习∣(非常有用)的课程。
学生(主语)
年轻 的(定语)都
学习(谓语)
(状语)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报告法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报告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

未来发展
展望语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语义解释
探究语义解释的方法和原则
演变关系
语义和语法的相互演变关系
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
1 应用范围
实践应用在不同领域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
3 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语法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探讨实际问题与语法研究的关联
总结
核心内容
总结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 点知识
意义和价值
总结语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语音语调和语音变化
1
定义和作用
语音语调的影响和作用
2
类型和规律
不同类型的语音变化及其规律
3
特点和演变
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词汇和句法语法
词汇语法
深入剖析词汇语法与句法语法的 联系和区别
句子结构
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
语法规则
学习和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
语法框架和语义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一门关乎汉语结构和规律的重要学科。本次课程将深入 探究汉语语法的本质,提供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全面解析。
课程介绍
主题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内容大纲
语音语调和语音变化、词汇和句法语法、语法框架和语义解释,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复习课程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复习课程

第三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变换分析法复习课程第三讲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在屋顶上发现了敌⼈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语⾔中存在着⼤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度来看,⼀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个事物的特定,⼀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个事物的特性,⼀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3)a. 嘎⼦在树上发现了敌⼈的坦克。

嘎⼦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的敌⼈。

嘎⼦在河⾥发现了敌⼈的车队。

b. 嘎⼦在抽屉⾥发现了⼀把⼿枪。

嘎⼦在枪栓上发现了⼀个记号。

嘎⼦在煎锅⾥发现了⼀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第三章第二节变换分析法3(上课)

第三章第二节变换分析法3(上课)

点;
• 变换分析法通过分析了解所分析句子的结构跟 他种句子结构之间的不同联系来深入认识所分 析的句子的特点。
(二)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
• 变换不是指两个不同具体句子的变换,而是指 两个不同句式的变换。这两个不同句式都是分 别从许许多多具体的句子抽象出来的,因此每 个句式都形成一个聚合体:
原式矩阵⇒变换式矩阵 set(A) => set(B) S1 => s1‘ S2 => s2‘ S3 => s3‘ …… ……
a可以变换为“把”字句、“被”字句 :
• 小王洗破了衣服。→小王把衣服洗破了。
• →衣服被小王洗破了。
• b却不能变换为“把”字句、“被”字句:
• b.小刘洗怕了衣服。 → *小刘把衣服洗怕了。

→ *衣服被小刘洗怕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a类句和b类句的内部究竟有什么不同?
• a:补语跟宾语发生意义上联系,补充说明这宾语 • b:补语跟主语发生意义上联系,补充说明这主语
• 第二、A式所有实例的结构都是NL +V+着+NP, 其语法意义(高层次语义关系)都表示“某处 以何种方式存在某物”。 • 第三、B式所有实例的结构都是NP+V+在+NL , 其语法意义(高层次语义关系)都是“通过动 作,事物存在于某处”。 • 第四、A式的实例与B式的实例,其语义结构关 系(低层次语义关系)都是:V和NP是动作和受 事的关系, NL表示NP所在的位置。
• 只有遵守平行性原则的变换才是正 确的变换。例如:
(1)病人在床上躺着=>病人躺在床上 (2)衣服在外头晾着=>衣服晾在外头 (3)画儿在墙上挂着=>画儿挂在墙上 (4)水在沟里流着=>水流在沟里 例(4)与前面3个变换不同,高层次语义关系、 低层次语义关系与前三个不同,不是同一个变 换。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PPT课件
单词的组合往往可以作不只一种分析也是有多种理解的然而在一定的上下文或者一定的生活环境里这些单词或单词的组合就只有一种意义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是很少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距离大这口井很深深厚他俩感情很深深奥这本书很深这块布的颜色很深热爱人民的总理周总理是热爱人民的总理我们热爱人民的总理一语音1语音中的轻声能区别词性地道n
1)黎、吕分析为:主—宾—谓 2)王力、丁声树分析为:主—主谓谓语
张志公在《汉语语法常识》里分析为: 主—主谓谓短,在《汉语知识》这本书引进了 宾语前置这个术语,分析为主—宾—谓
三类句子的不同分析可以看出在主、宾 问题上语法学者是存在分歧的。
第28页/共205页
二、分歧的原因 1、根本原因: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和形态变化,它不象印欧 语的语言那样根据名词或代词的格变来确定主、宾语。 2、所持的标准不同 语法学者在确立主、宾语时对所持的标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直接成分分析法要求有上述表述。
第7页/共205页
话题属于谈话内容的概念,与评论相对待。二者虽然可以并存于汉语的句子中, 但不属于同一个平面,主语属于句法平面,话题属于语用平面。
《红楼梦》我读了两遍。 句子的层面上既有话题又有主语,《红楼梦》大主语,整个句子是主谓谓语 句。 在具体地析句中把二者结合起来,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语法研究状态 有新的突破。
N2位于N1的后面,VP的前头,与VP在语义上有 选择关系,所以是主语。
第19页/共205页
第二种是句首是个介词短语,后面是一个 主谓短语的句子。
在农村他生活了五年 关于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谈。 至于房子你自己去想办法。
有标记的话题。 第三种是句首是一个表示时间、地点的n. 性词语,后面是一个主谓短语的句子,同时还可 以加上介词。 (在)去年夏天弟弟学会了游泳。 (在)会议室里代表们热烈地讨论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层次分析不能分化类似下列的歧义句:(1)嘎子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层次分析法虽然很有用,但是也有局限。

那就是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可以抽象为:(2)名词[施事]+在+名词[处所]+发现+名词[受事]以上分析的语感对不对?怎样从形式上来加以验证?怎样有效地来分化这种歧义句式。

语言学界找到的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新的方法就是变换分析法。

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事物的特性将会在内外两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内部来看,一个事物的特定,一定会在其构成成分上,或构成成分的配置上,或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上,或在其他某个方面表现或反映出来。

从外部来说,一个事物的特性,一定会在跟其他事物的联系接触上表现或反映出来。

所以对于诸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敌人”这样的歧义句,当我们无法从内部找到化解的方法时,那我们就应该从外部去寻找出路。

下列句子的词类序列相同,但所表示的意思却正好相对于a、 b两种类型的句子:(3)a. 嘎子在树上发现了敌人的坦克。

嘎子在车顶上发现了藏在树林里的敌人。

嘎子在河里发现了敌人的车队。

b. 嘎子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嘎子在枪栓上发现了一个记号。

嘎子在煎锅里发现了一块烧饼。

(3)a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4)名词[施事]+发现+名词[受事]时,名词[施事]+(是)在+名词[处所]而(3)b可以跟下列词类序列发生联系:(5)名词[施事]+发现+的+名词[受事]+是+在+名词[处所]例(3)a的词类序列(设为[A]式)可以变换为(4)词类序列(设为[C]式),即(6)[A]式→[C]式例(3)b的词类序列(设为[B]式)可以变换为(5)词类序列(设为[D]式),即(7)[B]式→[D]式注意:[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8)[A]式→[C]式[A]式→*[D]式反之,[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9)[B]式→[D]式[B]式→*[C]式实际上,(2)的词类序列表示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

仔细观察下列句子:(10)a. 兰兰在屋顶上数星星。

b. 明明在钢笔上刻记号。

c. 冬冬在盘子里抓花生。

d. 芳芳在词典里查生词。

e. 园园在院子里倒垃圾。

f. 艳艳在商店里买文具。

g. 壮壮在操场上踢足球。

h. 佳佳在汽车上喷油漆。

i. 灵灵在池塘里钓鲫鱼。

j. 倩倩在小河里洗衣服。

再看一组例子:(11)我送一件衣服给她。

(12)我买一件衣服给她。

(13)我做一件衣服给她。

这三个结构层次一样,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同,试用变换分析法加以分化。

它们的词类序列都是:代词+动词+名词语(受事)+给+名词语(与事)从结构层次上来看,都是第一层主谓关系,第二层为连动关系。

但从语法意义来看,“我送了一件衣服给她”是包含了两个行为,但只有一个过程。

而“我投了一件衣服给她”和“我做了一件衣服给她”则包含了两个行为以及两个过程。

3.2 什么是“变换”?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海里斯(Z. S. Harris):变换(transformation)即“结构不同而等价的序列之间的替换”(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1952);“两个有着相同的个别同现集合的形类相同的不同结构之间的形式联系。

”(《语言结构中同现和变换的分析方法》,1957);“两个有着相同词类的n个词的句式,如果其中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X跟另一个n元组集合的句式中某一个能让人满足的句子Y,在排列词序的可接受性上相同,那么对该n元组集合来说,这两个句式互为变换。

”(Transformational Theory《变换理论》,1965)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其客观依据是句法格式的相关性。

各个句法格式,表面看似乎各不相同,实际上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14)a. 小王送给女朋友一束鲜花。

b. 小王送了一束鲜花给女朋友。

c. 小王把一束鲜花送给了女朋友。

d. 那束鲜花被小王送给女朋友了。

e. 那束鲜花小王送给女朋友了。

(14)各例词类序列、内部层次构造、句法结构关系以及所表示的语法意义都不同,它们是不同的句法格式。

但是句中所包含的各个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却相同,这使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存在着结构上的相关性。

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有二:第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

第二、语言表达要求尽可能经济,这又常常在一定的上下文里省略一些词语,这就造成原本属于不同句式、内部语义关系也不相同的两个句子在表面上成了形式相同的歧义句。

例如:(15)a. 肉吃了 b. 鸡吃了 c.牛吃了梨吃了鱼吃了猪吃了饭吃了虾吃了马吃了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变换分析的着眼点不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结构的内部,而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格式的外部。

具体说来,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的句法格式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原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变换是句式的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照这个精神,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得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第一、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由三部分组成:(一)左边是所要研究分析的句法格式(称为“原式”)及其一个个具体实例。

(二)右边是与原句式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称为“变换式”)及其一个个具体的实例。

(三)原式及其实例和变换式及其实例之间用一般箭头“→”表示变换关系成立,用加斜杠的箭头“-/→”表示变换关系不成立。

例如:(16)a. 台上摆着鲜花→ 鲜花摆在台上-/→ 台上正摆着鲜花门上帖着对联→ 对联贴在门上-/→ 门上正帖着对联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 黑板上正写着字床上躺着病人→ 病人躺在床上-/→ 床上正躺着病人前三排坐着来宾→ 来宾坐在前三排-/→ 前三排正坐着来宾b. 台上演着梆子戏-/→ 梆子戏演在台上→ 台上正演着梆子戏门外敲着锣鼓-/→ 锣鼓敲在门外→ 门外正敲着锣鼓外面下着大雨-/→ 大雨下在外面→ 外面正下着大雨教室里上着课-/→ 课上在教室里→ 教室里正上着课大厅里跳着舞-/→ 舞跳在大厅里→ 大厅里正跳着舞第二、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式的一个个实例,其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第三、在变换矩阵中,右边作为变换矩阵的一个个实例,其形式(即词类序列)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第四、在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第五、在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第一、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咬死了猎人的狗”)第二、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还”和“更”的用法差别:(17)哈尔滨比这里还冷哈尔滨比这里更冷老张比老李还有钱老张比老李更有钱冬冬比壮壮跑得还快冬冬比壮壮跑得更快(18)那孔儿比针眼还小 *那孔儿比针眼更小他呀,比狐狸还狡猾 *他呀,比狐狸更狡猾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他们跑得比兔子更快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这是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所不具备的。

“不”和“没”的区别:(19)这只菠萝不大 *这只菠萝不拳头大我家离他家不远 *我家离他家不几里远这块砖头不重 *这块转头不两斤重(20)*这只菠萝没大这只菠萝没拳头大*我家离他家没远我家离他家没几里远*这块砖头没重这快砖头没两斤重“不”后的性质形容词不能受离散性名词(有界名词)修饰,而“没”后的性质形容词却可以受离散性名词修饰。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

“N1+在+NPL+V+N2”歧义格式解析0 引言0.1 吕必松(1988)举过留学生造句练习中的一个病句:“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

[1]该“句”可以认为是由原式“我在五道口食堂吃饺子”变换来的“把字句”。

可以看出,原式很通顺。

我们把原式抽象为“N1+在+NPL+V+N2”。

这是表示活动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相关事物所处场所的常用表达格式。

1该格式的特殊性在于,“在+NPL”表示的处所可以有四种情形:(一)说明N1的处所,如“冬冬在屋顶上数星星”;(二)说明N2的处所,如“冬冬在手背上写字”;(三)表明N1、N2同时所处的环境,如“冬冬在教室里擦黑板”;(四)在表明N2处所的同时,是否也说明N1的处所,依语境而定,如“冬冬在汽车上喷油漆”。

0.2 “在+NPL”有的可以挪至补位,如“冬冬在手背上写字”可以说成“冬冬写字在手背上”。

但“在+NPL”有时是不能挪至补语位置的,如“冬冬在屋顶上数星星”不能说成“冬冬数星星在屋顶上”。

有时“在+NPL”表面上可以挪至谓语动词后做补语,但这样挪动位置后,句子的意思与原句迥然有别,如把“冬冬在脸盆里洗手绢”说成“冬冬洗手绢在脸盆里”,意思便发生了变化。

0.3朱德熙(1980)[2]、(1981)[3],施关淦(1980)[4],邵敬敏(1982)[5],齐沪扬(1994)[6]、(1998)[7],俞咏梅(1999)[8]等对该格式中V的语义特征和“在+NPL”的语义关系做过富于启示性的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在+NPL”的语义指向为视点,力求分化出该格式的歧义类例,并扼要分析其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

1 “在+NPL”专指N1“在+NPL”专指N1,表示N1从事“V+N2”这一活动时所在的“定点”位置。

因为“在+NPL”在语义上跟N2无涉,所以不能被移至句尾,也不能同时通过“把”字将N2置于V前。

例如:(1)兰兰在屋顶上看月亮。

1 表示状态的“N+在+NPL+V”格式,如“邮票在信封上贴着”、“一群儿童在湖边走着”,其中的“在+NPL”明确指向N,而且当后置做补语时,其语义关系基本不变。

因此该格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兰兰看月亮在屋顶上。

*兰兰把月亮看在屋顶上。

(2)康司令员在司令部指挥实弹演习。

*康司令员指挥实弹演习在司令部。

*康司令员把实弹演习指挥在司令部。

变换式不能成立的原因显然跟“在+NPL”的语义指向有关。

原式的“在+NPL”前指N1,而变换式的“在+NPL”则就近指向了N2。

[9]然而,虽然“屋顶”和“司令部”都具有[+容人][+容物]的语义特征,但经验证明(1)和(2)的原式及其变换式中的N2客观上与“在+NPL”并不存在语义上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