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下面是由分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特征: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文明的结晶,它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另外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1. 悠久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2. 多样性的地理景观:中国地域广大,山川、河流、湖泊、峡谷、草原等景观丰富多彩,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
3. 浓郁的民族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手工艺品,如苗族的苗绣、布依族的木偶戏等。
4. 丰富的节日文化: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 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是中国的独特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
中医对于人们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也成为了世界上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
6. 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艺独特,以“五味八菜”为主要特征,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等。
7. 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国的自然风光十分美丽,包括神奇的自然景观、著名的山水画、丰富的植物、珍稀的动物等,如华山、黄山、珠穆朗玛峰等。
中国文化七大特征,中华民族七大品格
中国文化七大特征,中华民族七大品格1、文化认同性善,国人真诚善良中国文化中关于人性论的观点虽有分歧,但性善论一直是我们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本善良,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荀子虽提出“性恶”,但他同样认为“恶人”经过教育便可向善,人的最终归路就是善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善”的人性论逐渐成为官方钦定的主流派观点。
佛教的“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论,不但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也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旨趣最为契合之点。
儒家学者虽有多人排斥佛教,但对佛教的心性论,则多持肯定的态度。
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与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之意;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与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
善良真诚,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灯,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善良无需强迫,它会传播。
以真诚和善良做人处世才能活得安稳宁静。
2、文化绵延坚韧,国人自强不息中国文化是绵延不绝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它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
中国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伴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国家政权虽有更迭,或间有盛衰,但民族间的融合从未中断。
在民族的迁徙、聚合和战争冲突中,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融合和文化交流高潮,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一次次分合兴衰中,中华民族也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语。
《论语》中也强调人要自强,“不怨天,不尤人”。
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获得尊严,一个国家如是,一个民族如是,一个人更是如此。
从百日维系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黄花岗,自强不息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执着努力。
人生当自强,吾辈当自强!3、文化讲究情义,国人有情有义中国文化是一个讲情的文化,乡土情,伦理情。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基本的特点。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1、“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悠悠岁月中,炎黄子孙养成了一种踏实诚恳敦厚笃实的性格。
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却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是不行的。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文化的特色。
如在科技方面,最突出的是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在人文方面,重视伦常日用,而不企求来世与天国;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精神。
农耕型文化把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作为理想目标。
孔子高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在民族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历来推崇文治教化,主张:“协和万邦”,形成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传统。
小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是为了自给自足。
为了保证这种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群体的利益,否定个体的独立意识,将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在天人关系上,不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强调其同一的一面。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农生产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
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平均”思想。
儒家讲“不患贫而患不均”,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都符合小农的“平均”思想。
另外,小农生产规模小、狭,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秩序稳定,因而人们常常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缺乏开拓精神与竞争意识。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特点如下:
1、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2、中国文化具有主体性。
即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
3、中国文化具有持续性。
即既成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
4、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文化是由不同的异质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1中国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特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一,东方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人相信缘份,有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中国 人把一切不愉快或不幸的事归咎于天数.eg:遇到产品使用失 败或者服务很烂的时候,中国人较少做出投诉,但是中国人在 选择消费的时候又很注重与销售人员的"缘份" 2),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的团体取向,权威主义,面子和人情. 重视家人,亲属,朋友的意见,习惯压抑自我的感受以求得和谐 的关系.因此,团体对产品的购买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3),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国人容易形成自我萎缩的性格,由于集 体主义的倾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态度,是中国消费 者经常改变其预定的购买行为. 4),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人缅怀过去,所以容易有较高的品牌 忠诚
(三),社会时尚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政治经济影响着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消费行为: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的风暴不仅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社会 的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也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造成了一代新风尚.辛亥革命后,适应 社会时尚的转变,以往服饰上的那种古板,单调,等级森严的局面被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景象所取代.人 们在选择服饰时,不再重视身份贵贱,而是以美观新奇为时尚.又如,中国在十年动乱中受"左"的思潮影 响,"绿军装,武装带"风靡一时,改革开放以来,十分流行的茄克衫,宽松衫,休闲服,运动装则体现了和谐,发 展的政治气氛下自由,活泼的生活追求. 2),社会心理使商品消费呈现特定的现象,社会心理因时代,地域的变化,生活习惯,个人文化差别而有悬 殊差别.红色历来被我国视为满的象征,所以民间婚姻喜事都喜好红色,以呈现欢庆热闹的气氛.中国人 喜欢人情味浓厚,表现团结精神且吉祥如意的店名,如"同仁堂"药店,"全聚德"烤鸭店,"友谊"宾馆等. 3),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所赋予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文化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规 定了人们一定的生活样式,教育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生活,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接人待物等等.在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自然会形成不同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生 活方式对消费心理影响之深还体现在当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改变,例如,随着中国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往的扩大,人们生活中对美的需求增加了,就妇女的穿着打扮来说,一改过 去单调,呆板,老一套的服装,发式,起而代之的是各种流行时装,时髦发式,不仅结婚的妇女要烫发,就连女 孩子也经常烫各种时兴的发式.自然,人们对这些方面的产品需求明显增大.如各种时装,化妆用品,烫发 护发用品等. 4),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它是文化的基本内涵,但不同的文化决定着人 们不同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人们的物质生活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它赋予人们社会活动一定的思想 感情,形成对人生,对生活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它不仅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 而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日常消费品如冰箱,彩电等,对一个时期中国人来说 是十分昂贵的高档商品,许多人把这些商品看作是财富的象征.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别,体现在人们消费活 动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特征
二、崇尚和平的原因 (一)思想方面的提倡 张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农业生活的影响 (三)佛教的影响
19
第六节 乡土情谊
20
一、乡土情谊在日常 生活中的表现 《周易》:“安土敦 乎仁,故能爱。” 《礼记》:“不能安 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 不能成其身。”
21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 两金。 乡亲遇乡亲,说话也好听。 宁给挑葱卖蒜的,不给出门在 外的。 官大一品,不压乡党。 湖广四川的做客,不及在乡间 撩削麦。
4
4、重统绪 西方学术文化的分类: 宗教、语言、哲学、文学、 艺术、经济、政治。 中国学术文化的分类: 经、史、子、集。
5
5、求久的思想
《易传》:“可久可大。” 《中庸》:“悠久成物。” 老子要人法“天长地久”。 孟子:“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 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司马光:“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 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 计。”
6
第二节
涵摄性
7
一、文化的涵摄性 二、士人的宽容心态 儒、释、道三教并祀于 一堂 三、同化与融合 四、涵摄力面临新考验
8
第三节
统一性
9
1、统一的文字 2、思想的提倡 墨子主尚同,儒家主大同 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 孟子回答:“定于一。” 《礼记》:“天无二日,土无二 王。” 3、没有强大的邻国
22
二、乡土社会的特色
(一)没有陌生人 (二)生活有地方性 (三)较少需要法律
23
第七节 家族本位
24
一、家族意识 二、家族与家 三、家族意识和家族组织 对个人的影响 (一)重家族轻个人 (二)个人未被发现 (三)缺乏公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显着特点1,世代相传。
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内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内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内心世界。
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秦“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
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2.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3.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
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主要特征
• 中国文化显示出它理性的一面。儒家孟子认为道德之善,来源于人的本 性,把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引向人的主观修养一途,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 观。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来源于后天环境对人性的陶冶、改造,比孟 子更为彻底地摆脱了有神论的道德观。道家则认为道法自然,否定了由 人格、有意志的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不是以奴隶制的国家代替氏族血缘纽带 联系起来的宗法社会,而是由家族走向国家,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 度,形成“家国一体”的格局。
氏族社会的解体在我国完成得很不充分,因而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 及其意识形态的残余大量积淀下来。几千年来,全社会并未长期存在 如同古代印度和欧洲中世纪那样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组织主要是在 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间的宗法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 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 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 成为其一部分。如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所谓融 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 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 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也有同化的意 义。
不仅在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久远的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着 传统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如: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 务实、乐天知命等
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 性文化”,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的地 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 (“气”)可以与天地相通。因此可以说,人的德出自于自然天地, 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天地有德”
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一、中国文化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
关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下以章节将有详细的论述。
简而言之,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与西方地中海延岸的多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从物质生产方式看,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组织结构看,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文化的特征可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
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汤因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曾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现实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中国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
所谓农业文化,并非说构成这种文化的物态成分中没有其他产业的产品,而是说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业。
黄河、长江哺育的亚洲东部这片肥沃的土地,为中华先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主体——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躬耕田畴,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从事简单再生产,成为国家服役的基本承担者。
这就铸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农业型物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实用—经验理性”,如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重实际而罢玄想的务实精神,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包含循环与恒久的变易观念,等等。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
就必须提到许多具有特点的方面。
(1)传统礼仪: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仪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人们在生活中按照明确的礼仪行事,使社会关系能够规范、和谐。
(2)著名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如长城、洛阳宫、洛阳盆景等,它们不仅有着出色的建筑艺术,而且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3)美食文化: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一种独特的
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可以欣赏到其传统口味。
(4)部落文化:中国古代诸侯国也有着自己的文化,有的诸侯国会凝
聚当地的文化,形成类似魏国、蜀国、吴国等独特的部落文化。
(5)知识文化:自儒家和道家以来,中国古代文明历来被认为是知识
文明。
从曹操、刘邦到孔子,如今他们共同一种精神:“唯有知识能够改
变命运”。
中国文化主要特征
中国文化主要特征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特色之一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以下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1.厚重的历史传统: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这个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中国人重视传统并尊崇祖先,许多习俗和节日都源于古代的传统习惯。
2.封建权威和等级观念: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以封建制度为主,并崇尚等级观念。
人们对长幼尊卑、君臣父子等关系非常重视,这种等级观念在现代中国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
3.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家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亲情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家庭责任和孝道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4.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强调平衡和和谐。
中国人注重中庸和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极端和过度的行为。
这体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中,体现了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5.尊重老人和崇尚智慧:中国文化非常尊重和崇尚老人和智慧。
老年人被认为是智慧和经验的代表,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受到高度重视。
6.艺术和文学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崇尚文化修养和艺术创作,这种观念在现代中国也有所延续。
7.崇尚教育和知识:中国文化非常看重教育和知识。
传统上,中国人认为读书教育是个人提升的途径,教育是获取智慧和成为有用之人的基础。
这种观念在现代中国仍然存在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8.尊重自然和宇宙观念: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崇尚自然和宇宙观念。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人一直尊重大自然,崇尚自然美和生态保护。
以上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虽然现代中国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变化,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特点
论万
心恶
终淫
古为
少首
完 人
论 事
不
论
心
论百
事善
贫孝
家为
无先
孝 子
论 心
不
论
事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特征 伦理文化
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伦理道 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 影响之大,导致道德论与本体论、认识论、 知识论互相涵摄,界限不明。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宗法: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
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
宗法的主要内容:
全族人尊奉共同祖先;宗族以父系计算, 由嫡长子为继承人;嫡长子称宗子,为大宗, 余子为小宗;大宗率领小宗,小宗服从大宗。
族:族的本义是集矢成束。因有聚集义,故
绪论
一、总体特征 二、中国伦理型文化的基本特点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5、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 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 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
推原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便是出发
化
点与归宿点“重合”。这恰恰是农业
的 基
生产周期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周而复
本 特
始衍化所暗示的。
点
二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
包含着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
中 国
与农业文明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完整word)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完整word)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固然有文明和文化的一般共性,但由于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的,因而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也就是说,神本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占主导地位,而人本主义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在文化精神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中国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西方人文主义则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中心。
中国文化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五伦,强调人对于民族和国家的义务,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道德人本主义。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个性主义,它是西方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重视道德伦理,角色扮演,履行一定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
这与专制主义有一定的联系,是它的消极因素.(二)强大的延续力.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延续不断,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族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
中国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特征。
以下是中国文化的几个特征:
1. 历史悠久
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成就,都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奠定了基础。
2. 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都非常重要。
同时,中国文化也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3. 尊重传统和尊重长辈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传统和尊重长辈。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尊重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
同时,中国文化也非常注重尊重长辈,认为长辈的经验和智慧是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
4. 崇尚和谐
中国文化强调和谐的重要性。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
中国人认为和谐是一种美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 重视教育和知识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和知识。
中国人认为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中国文化非常注重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历史悠久、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尊重传统和尊重长辈、崇尚和谐、重视教育和知识等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所在,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儒家文化对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影响 1),在自我概念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东方人偏向于依 赖性的自我, 即在自我概念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对依赖性 自我概念而言,其行为是基于和他人之间的基本联系,这些联系包括 家庭,文化,职业和社会关系等.中国人更多的是以依赖性自我为中心, 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人对自己购买行为的反应. 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 的个人总是处于为了他人的期望而生活以争得〃面子〃的压力之下. 东方世界的人很注重〃面子〃,〃面子〃在东方人的消费行为中起了 很大的作用.通过奢侈品消费, 人们维护自己的〃面子〃, 强化他人对
自己的看法, 并维护自身的社会地位. 2),追求个人和团体利益需求的平衡,在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里, 人们 更强调个人对组织的趋同一致,个人行为以满足团体利益为中心,当 个人欲望和团体目标发生冲突时,更倾向于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组织 利益, 用儒家传统观念来说即〃先承担责任,再享受权利〃.个人和团 体利益需求的平衡体现为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于家庭,文化,职业和社 会关系等基本的人际联系需要.中国的集体意识决定了, 个人的成功 重要的是能为家族争光,所以中国的奢侈品购买很多时候并不是个人
行为,而是为了家庭,职业等团体关系的需要.
(三),社会时尚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政治经济影响着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消费行为: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的风暴不仅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社会 的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也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造成了一代新风尚.辛亥革命后,适应 社会时尚的转变,以往服饰上的那种古板,单调,等级森严的局面被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景象所取代.人 们在选择服饰时,不再重视身份贵贱,而是以美观新奇为时尚.又如,中国在十年动乱中受"左"的思潮影 响,"绿军装,武装带"风靡一时,改革开放以来,十分流行的茄克衫,宽松衫,休闲服,运动装则体现了和谐,发
中国文化特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一,东方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中国文化为例.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人相信缘份,有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中国 人把一切不愉快或不幸的事归咎于天数.eg:遇到产品使用失 败或者服务很烂的时候,中国人较少做出投诉,但是中国人在 选择消费的时候又很注重与销售人员的"缘份" 2),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的团体取向,权威主义,面子和人情. 重视家人,亲属,朋友的意见,习惯压抑自我的感受以求得和谐 的关系.因此,团体对产品的购买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3),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国人容易形成自我萎缩的性格,由于集 体主义的倾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态度,是中国消费 者经常改变其预定的购买行为. 4),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人缅怀过去,所以容易有较高的品牌 忠诚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 发展的诸因素。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 文化的发展脉 络,可以依循历史的发展进行。 关于中
国文化的特征,一般可以归为三条:第 一,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第二,家族 伦理本位;第三,贵和尚中。西方分别 是:第一,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第二, 个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
展的政治气氛下自由,活泼的生活追求. 2),社会心理使商品消费呈现特定的现象,社会心理因时代,地域的变化,生活习惯,个人文化差别而有悬 殊差别.红色历来被我国视为满的象征,所以民间婚姻喜事都喜好红色,以呈现欢庆热闹的气氛.中国人
喜欢人情味浓厚,表现团结精神且吉祥如意的店名,如"同仁堂"药店,"全聚德"烤鸭店,"友谊"宾馆等. 3),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所赋予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文化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规 定了人们一定的生活样式,教育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生活,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接人待物等等.在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自然会形成不同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生 活方式对消费心理影响之深还体现在当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改变,例如,随着中国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往的扩大,人们生活中对美的需求增加了,就妇女的穿着打扮来说,一改过 去单调,呆板,老一套的服装,发式,起而代之的是各种流行时装,时髦发式,不仅结婚的妇女要烫发,就连女 孩子也经常烫各种时兴的发式.自然,人们对这些方面的产品需求明显增大.如各种时装,化妆用品,烫发
中国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 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 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 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 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 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 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 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
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 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 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 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 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 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 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 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 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 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 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 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 时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它文化一旦成 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 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 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