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校语文课堂飘出“语文味”

合集下载

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

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

周刊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黄少娟(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福建漳浦363200)摘要:语文不是为了教而教,面对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学习乐园,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无疑是首选。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聋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知识和情感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容,并感受语文学科中浓浓的“生活味”,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聋生;生活;夬乐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研究发现,课前三分钟大脑皮层中还处于兴奋点,一个 美妙的导入犹如一部乐章的序曲,引人入佳境。

因此,在教 学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优化三分钟,激发聋生的“兴奋点”。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能 最大化的激起聋生学习兴趣,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和积极探究的氛围。

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导入新课。

选取最基本的生活材料:一 只较大的玻璃杯、盐、淡水、鸡蛋,先将淡水注入玻璃杯,再放 入鸡蛋让聋生观察鸡蛋的位置,然后向杯内加盐不停搅动,直到盐水饱和,鸡蛋上浮于水中,最后请聋生说说实验过程并解释原因。

这个源自生活的小实验,原料易得,只要动手 去做就行。

重要的是简单的实验达到了吸引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的导入目的,而且也训练了聋生说话、观察的能力。

又 如《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的课文,导入部分可以让聋生说说生活中的大自然都有什么颜色、声音等自然现象,在 自由开放的交流中了解更多生活常识。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聋生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效,更富有成效。

二、教学过程,品味生活由于听力障碍的,聋生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极为有限,其认知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抽象的内容容易失去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的一味说教往往会遭遇“冷场”。

教师不 能将教材中的课文为唯一内容,使之成为无源之水,而是要 带领聋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生活中走进文本,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品味生活。

浅谈提高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浅谈提高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浅谈提高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摘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是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主旨。

把握聋生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为聋生提供言语训练的机会,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做到师生共同参与、有效沟通、情感共通,这是提高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方法引言:聋校教育改革十分注重人本化,注重聋校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且把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作为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宗旨,从事聋校语文教育的老师,要学会灵活运用教育技能技巧,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语文课本的魅力。

一、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时间,令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课堂,这样做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语文老师应该积极的采取准备工作,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聋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时间,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进而充分的发挥出孩子的个人主观理解能力去学习语文知识。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会对自己曾经熟悉的事物相关的新事物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相关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对新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

比如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中,要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虽然只是节选这一部分,但是可以让孩子们先尝试着去了解漂流生活,同时在开课前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下提问,鲁滨逊为什么会在岛上漂流?如果换做你是鲁滨逊,那你在岛上该如何生存?这两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且也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回答出这样的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从而使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鲁滨逊在漂流生活中的一些插图,或者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丛林探险的人,他们在荒岛上的做法的图片,这样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生活,再结合我们现实的生活进行对比,这样使学生更加了解漂流的生活,同时也能做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1]。

尊重聋生需要 创设有效语文教学情境

尊重聋生需要   创设有效语文教学情境

尊重聋生需要创设有效语文教学情境【摘要】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习语文的难度,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聋生的特殊需要,结合聋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使情境创设和语言环境相融合,与聋生年龄特点相符合,和聋生实际生活接轨,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聋生;特殊需要;语文;教学情境;有效性聋生由于身理的缺陷导致其形象思维相对占优势,感知事物、学习语言需要依靠直观形象的帮助。

因此,聋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利用态势语、图片、实物、演示、课件、实践操作等等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还原课文的本真,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少学习语文的难度,从而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效率。

然而,在现实的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却未能遵循聋生的特殊需要,忽视聋生学习语言的特殊性,出现教学情境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聋生的生活实际,与聋生年龄、心理特点不相符等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情境创设的效果,影响了聋生语言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要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聋生的特殊需要,结合聋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来进行。

一、情境创设要与语言环境融合,体现“语文味”聋生从小在生活中不断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但因为听力缺陷没有同时形成语言。

所以聋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形式与语言的内容相结合,充分揭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帮助聋生理解语言,学会语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却忽视了聋生不能自然习得语言,没有语言基础的特点,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呈现过程中,没有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

而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的教学情境,是无法帮助聋生习得与内化语言的,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使聋生语言能力得不到发展。

因此,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把情境与语言环境相融合,让情境在具体的语言文字环境中展开,聋生在接收情境所带来的信息的同时看到相应的语言文字,使之一一对应。

如何优化聋校语文课堂

如何优化聋校语文课堂

如何优化聋校语文课堂、营造良好氛围聋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耳聋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首先,掌握语言文字,是使聋人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

其次,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耳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再次,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耳聋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课堂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

而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残成才的关键。

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状况,把“为了每一个残障学生的充分发展”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品格、学习智慧和个性差异。

通过活用教材、创设情境、开放课堂、差异评价等有效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历程,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回归生命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体温”与人文精神的。

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儿童的负担。

”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得人生体验并跳荡着活跃的生命的殿堂,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地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一、科学使用教材,调制可口养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兴趣,更多的来自于事物的本身。

要让聋生在课堂上获得快乐的体验,教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

如果把课堂学习活动当作是学生发展中获取“营养”的过程,那么作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就必须是一个高超的营养“调制师”。

激情化教学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激情化教学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激情化教学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激情化教学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激情化教学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地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语文水平。

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通常聋生会面临语言障碍、交流障碍等问题,使得他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而通过激情化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聋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激情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聋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激情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密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聋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2 激情化教学概述激情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热情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激情化教学能够帮助聋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激情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加主动参与,还能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更有信心地面对学习挑战。

通过激情化教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激情化教学在聋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动力。

2. 正文2.1 激情化教学对聋生语文学习的影响1. 激发学习兴趣:聋生由于特殊的听觉障碍,常常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而激情化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热情激励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聋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2. 提高学习积极性:激情化教学注重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聋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有助于聋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3.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激情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等形式,鼓励聋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下双镇沙河小学刘海英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

我也曾一度陷入迷茫中和部分老师一样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实践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然而当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又一次听、评课活动之后校领导语重心长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其实,不管课堂怎么改革,语文味永远不能改,而且要越改越浓。

然而要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却并非易事。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那么,如何让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呢?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当然,这里的“读”,正如崔峦老师所说“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如何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呢?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请同学们细读2-9自然段,从文中找找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愿意放鱼呢?1、体会鲈鱼大美生:大。

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乐园

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乐园

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聋生的乐园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耳聋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对学习丧失信心或产生厌学心理。

如何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发挥视觉代偿作用,弥补其听觉缺陷,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图片、画图、情景、动作、电教、表情等多种演示法进行综合运用,让聋生在观察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聋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聋生语文乐园策略不久前我看过一篇科普文章,说的是一位生物教授,为了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了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讲桌上放了一杯液体,教授示范用手指沾了一点杯子里的液体,然后将食指放进嘴里尝了尝,然后叫所有的学生一个个上来重复这样的实验。

最后,教授问学生:你们尝出这是什么液体吗?学生纷纷说:味道很涩,好象是尿的味道!”哈哈!”教授笑着说,首先对你们勇于尝试的精神表示赞赏,但对你们的观察力却不敢恭维。

因为你们没有看清楚,我是用小拇指沾的尿,放进嘴里的却是食指。

学生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我一直津津乐道于这个故事,便想搬过来考考我的学生。

于是有一天我依葫芦画瓢,在讲桌上放了一杯液体。

为了更象,我给它加了一点柠檬汁。

然后我学教授的样子,示范一遍,然后叫几个学生上来重复一遍。

做完了,我得意地问:同学们,你们尝出是什么味道了吗?生:不知道!师:为什么不知道?生: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尝!我们已经看出你是用小拇指沾的”水”,放进嘴里的却是食指!杯子里肯定是尿,你想骗我们!师:啊?这个小小的实验给了我启示:聋生虽然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但他们可以通过眼睛获得大量信息,信息进入大脑经过筛选变成知识保存下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说眼睛是聋生接受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一、图片演示聋生的听力障碍制约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然而,生理上的感觉补偿,却使得他们的视觉灵敏、观察力强。

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那么在聋校教学中如何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呢?1激发聋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的动力。

没有兴趣,学生是无法学习你所教学科的知识的。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聋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1猜谜语,图画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抓住聋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聋生的思维能力,开课时,我先请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我就先请学生猜谜语,“上肢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很像一个人,爬时又像一条狗。

”生动形象的谜语,激发了聋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就猜出谜底。

这时我趁机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小猴子住在山上,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它下山来做了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请大家打开《小猴子下山》这一课。

于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很自然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1.2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之间为什么闹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好了?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插图激趣、以活动激趣、以情境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

谈如何让聋生爱上语文课

谈如何让聋生爱上语文课


学 习 的动 力 来 源 于 兴 趣 , 兴 趣 是 学 习动 力 的 先 导 条件 。 多 媒 体 教 学 更 能 够 引 起 聋 生 的注 意 力 ,更 能够 调 动 其 学 习 积 极 性 , 将 抽 象 的 事 物变 得 具 体 化 、 生 动化 、 可理解化 。 在 如 今 的 聋 校 教学 环境 下 , 多 媒 体 已 经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占有 一 席 之 地 。 它 能 发 挥聋 生视 觉 代 偿 作 用 , 弥补听觉缺陷 . 将 枯 燥 的 课 堂 知 识 变 为 图 文并 茂 的形 式 ,让 聋 生在 接 触 课 本 的 同 时 有 一 种 置 身 文 中 的感 觉 , 既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 又 能起 到及 时 反 馈 的 效 果 。聋 生通 过 多 媒 体 平 台根 据 自己 的语 言 水 平选 择 适 合 的 学 习 方 式 .进 行 交 流和 指 导 ,在 遇 到 不懂 的 问 题 随 时 向 教 师 提 出 。 这 种无 声 的方 式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聋 生 的 积 极 参 与 性 和 学 习 动力 , 不 经 意 间 强 化 了教 学 效 果 。 多媒体应用在教学过 程 中, 通过 生动的 画面 、 情 景展示 , 让 学 生感 受 到 了课 堂 的生 动 性 , 使 得 教 学 内容 更 深 入 脑 海 , 使 得 学 生更 深 入 地 理 解 文 章 。 比如 在 教 学 山 水 景 色 的 课 文 时 , 讲 课 之前 先 找 到相 关 的影 像 。将 文 章 的各 处 景 点 通 过 视 频 播 放 形 式 生 动 地 展 示 出来 , 让波 光粼粼 的湖面 、 阳光倒 映的瞬 间、 水天一色的海 E t 美 景 等 真 实 地 展 现 ,让 学 生 仿佛 置 身 于 这 些 美 丽 的景 色 中 。 通 过 展 现 , 聋 生 可 以 以 自 己 的 角 度 感 受 作 者 的书写心境 , 通 过 这 些 美 丽 事 物 的渲 染 , 情 感得到 了共鸣 , 身 心 得到 了放松 . 很 自然 的语 文 课 堂 成 了 欣 赏 美 的课 堂 。 他 们 在 知 识 的 天空 中尽 情 翱 翔 . 从 而 真 正喜 欢 上 了 语 文这 门工 具 性 学科 。 二、 精 心设 计 . 陶 冶 聋 生 情趣 语文课堂是一门讲求艺术 、 审美的课堂 。 聋 校 语 文 教 学 不 仅仅是传授知识 、 讲 解语 言 的 传 统 课 堂 , 更 应 该 培 养 聋 生 的 高 雅情趣 、 审美 观点 。 通 过 有 效 的途 径 引 导 聋 生 感 受 、 欣 赏 语 文 课 的美 丽 。 新 课 改 下 , 尽 管要 求课 堂 教 学 主 体 是 学 生 , 但 由 于 聋校的特殊情况 , 还是要采取 以教师为主导 、 学 生 为 主体 的 教 学模式 , 教师在教学前 , 需要经 过大量准备 工作 , 从 而 设 计 出 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 真 正 了 解 每 位 聋 生 的 学 习特 点 . 因 材 施 教 。根 据 每 位 聋 生 的失 聪 程 度 ,找 出最 有 效 的课 堂 教学 模 式, 创 造 和谐 融 洽 的学 习 氛 围 . 让 聋 生 在 教 师 正 确 的带 领 下 学 习知识 , 提 高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向上 的 动 力 , 培 养 聋 生 团结 协 作

让语文“味”飘满小学语文课堂

让语文“味”飘满小学语文课堂

让语文“味”飘满小学语文课堂什么是语文?我国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教育家叶圣陶说得非常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老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

小学语文课教学是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小学生把字认好、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培养良好汉语言思维表达能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教学实践活动。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陶冶小学生的良好情操,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感受祖国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其实就是要我们教师时时处处注意创设小学语文课这种特有的语文“味”。

一、在语言学习中营造“练”味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听说读写的培养,那语文就徒有虚名了。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应以语言训练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训练时,在课文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创设训练契机,为学生搭建学习语言、感悟人文的平台。

我们来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段:师:被困的小鱼可真多,真可怜啊!下面的句子由老师来读,你们认真听,边听边看句子有什么变化。

(学生发现“水、吸干、蒸干、干死”这些字变大变红了)师:把这四个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生:这些小鱼都会有生命危险。

生:如果水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死掉。

师:你真会联想,掌声鼓励。

师:谁能这样说:浅水洼里的水本来就——要是——就——生:浅水洼里的水本来就又浅又少,要是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活活地干死。

这个片段教师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想象小鱼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这有利于发展语言,培养语文能力。

当然训练也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去“另起炉灶”,为训练而训练,否则就会走入了机械训练的死胡同。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语文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语文的魅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课堂的整洁与美观,让学生在一个清爽宜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此外,合理的座位安排、适当的光线和温度调节,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我们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充实语文课堂,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感官方式来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

三、注重文本的选择与解读语文的核心在于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对于语文课堂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选择既有内涵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例如经典诗词、名著、优秀散文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与解构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情感和美感,培养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字、词、句、段落等层次的讲解,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的技巧与规范;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

通过书写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与乐趣。

五、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后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让聋校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让聋校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让聋校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途径感知外界事物。

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我们只有“以人为本”,把教科书与聋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使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陶冶聋生的情操,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聋校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聋校语文教学创设出生命力且富有生活特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聋校语文教学目的是为聋生今后的生活打基础,这就要求聋校语文教学内容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必须突出注重实际运用的选材。

首先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课本的选材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缩短“学”与“用”的距离。

在这方面,许多特教专家们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无本教学,随手拾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材料。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材料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内容对他们生活的实用价值确实很大。

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喜欢学,而且越学越觉得有意义。

如我在教学“怎样写请假条”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请假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之后他们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学会了写请假条。

二、语文教学策略取于生活聋校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教学策略就应取于生活。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上,参照社会生活存在的样式,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师生座谈、集体讨论,让学生壮起胆子,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在气氛上改善了传统的庄重严肃,解除了传统语文课堂所造成的学生被迫接受的沉重心理压抑;其次,一群性格不同、思路各异的人坐在一起围绕同一话题展开讨论、争议或辩难,极易激发参与者探索的兴趣,开启心智,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并随着讨论的激烈、深化,参与者对问题的认识、理解也会随之逐步深刻。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语文课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在许多学生心中,语文课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缺乏趣味和吸引力。

如何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首先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和习题的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

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打开全新的学习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赏析诗词、古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通过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开展语言环境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通过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培养综合素养,使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注重阅读的导向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注重阅读的导向。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文学经典,文化殿堂等著作,不但能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阅读材料,通过这些情境化的阅读材料,可以充分搭建语文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有意义的文章。

通过引导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逐步培养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爱好,使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

三、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角度的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语言交际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通过作文、述职报告、口头授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味道淡”,缺乏“语文味”的问题。

为了让语文教学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语文特色,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

一、注重文本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载体,对于营造“语文味”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

在文本阅读中,可以通过点读、朗读、评点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的“味道”,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传统文化背景的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地域文化,让学生对语文和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注重文学鉴赏文学是语文的核心内容,通过文学鉴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氛围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精心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和韵味。

还可以通过诗词歌赋、古文阅读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语言表达语言是语文的载体,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课外指导等形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懂得运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还可以通过课堂表演、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运用语言表达中感受到“语文味”。

四、注重传统文化五、注重跨学科融合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培养“语文味”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与艺术、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让学生在跨学科融合中体会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项目学习等形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互相支持和联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丰富的“语文味”。

要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扎实的教学素养。

谈如何让聋哑学生的语文课堂绽放华彩

谈如何让聋哑学生的语文课堂绽放华彩

蓁 的 独 思 特 维 的 定 角 势 度 提 , 发 出 现 疑 问 题 , 讨 , 从 论 1 蓝
进 行 批 判 性 质 疑譬 培养学生

初 -
篓 子们由于听力失聪, 他们
0 ; T 宁 省 感 知 事物 、认 识 世界 的 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 对知识的掌握、问题 的认 识不够深入 ,缺乏主观能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提供 良好的条件。
【 关键词 】 数 学课 堂教 学 ;民主氛 围;
心 理动 因 :创 新 能 力
组 织 形 式 , 积 蓑 极 创 设 数 学 教
. : :
活打 下 深厚 扎 实的基 础 。
【 关 键 词 】聋 哑 ;
课 堂;语文;教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是 否 有激情,够生动 ,是它能 不 能使 课 堂成 为学生 向 = 往 的乐园的关键。聋哑孩
的一个组成部分,作 为一名基层特教语 文 教 师,面对的是 一群生动可爱,具有 不同 个性 潜能、充满活力、身心不 断成长 的聋 哑学生,对他们 的语 文教 学方 法也要相应 有所调整 ,应捕捉 生活 中的语言现象 ,在 语 文教学 中有意识地将 生活材料 语文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 ,引导学生亲历知识 的形 成与应用的过程 ,使 学生在获得 对语 言理 解的 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 感态度 与价值 观等 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 学习知识 以外 ,让学生在教 育过程 中各个方面的素 质都得到有机的和谐发展 ,为聋童的健 康
成 长 以 及 创 造 美 好 的 生
谈如何 让聋 哑学生的语文 课堂绽放华彩
提 供 良好 的 心 理 环 境 ; 同 时诱 发 以 需要 为 核 心 , 以 兴 趣 、 情 感 为 基 本 内容 的 心 理 动 因 。

让聋校语文课充满美

让聋校语文课充满美

让聋校语文课充满美作者:孙国辉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20期孙国辉(德江县特殊教育学校贵州德江565200)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美。

当课堂教学有了节奏和生气,有了欢乐和热情,课堂教学的美就出现了。

一堂优美的课,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聋生与正常学生相比,生理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社会,因此聋生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那么,如何让美充满聋校的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设想,略谈几点拙见。

一、使聋生享受到教材中的美1.品味词句,感受美。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品味课文中的词句,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理解人物的心灵美。

2.激发情感,鉴赏美。

语言能够表达思想情感,当学生接触到相关阅读材料遇到过去相似的情感体验,于是感情上产生共鸣,这就为感悟课文做好了铺垫。

聋生由于信息接受系统的缺陷,他们的情感较正常学生难以沟通。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去鉴赏美的深蕴。

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组织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反复诵读,启发学生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悟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优美意境。

3.发挥想象,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感知美和品味美,还应该在教学中以作品直接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

一方面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把已经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图景和形象,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二、使聋生感觉到教师教学艺术美1.语言美(1)口语:聋生能用眼睛来感知,用心来体会。

所以,作为一名聋校教师,同样也要做到教学语言层次明晰,优美生动,口齿清晰,情感真挚,富有节奏和感染力。

教师铿锵有力、优美生动的语言就像吸铁石一样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安徽省合肥特殊教育中心郑秀娟摘要:聋校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在熟读深究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实在而适度地设计教学目标、简洁流畅且创新地设计教学思路,注重朗读品味等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的探寻,以实现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教学设计优化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聋校,教学对象因为听觉障碍失去了“听”这一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来源,其认知理解力相对较弱,而沟通障碍又成为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都对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对语文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设,才有可能实现聋校有效教学的目标,而教学设计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是否过硬的“硬杠杠”,应成为特教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追求。

一、研读文本:熟读深究要浅出对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设计的前提便是要熟读文本、深入地研究文本。

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读,更要从学生的视野去读,从教者的角度去读,先通读,再细读,其次再研读,最后能透彻解读文本且熟读成诵,如庖丁解牛般初见文本、不见文本、再见文本,形成对文本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思考,并且结合聋生的阅读基础,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再有针对性地参看教参,查阅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

如此,教师才有可能高屋建瓴,以最简易、最容易被聋生接受的方式科学地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谓之“浅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切忌:不尊重聋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要,一味地照搬他人的教案,或者在没有读懂读透文本的情况下,花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资料,在网上下载课件,结果却迷失在他人的设计中、理不出头绪。

特级教师陆继椿说:我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心得决不翻教学参考书;即使一篇较熟较长的文章,我也要读十遍左右。

这样,到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聋校语文课“语文味”的培养

聋校语文课“语文味”的培养

聋校语文课“语文味”的培养【摘要】如何让聋生扎扎实实地获得语言、形成语言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本文旨在阐述通过聋生自身的语言实践,即快乐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写,让语文课堂洋溢出浓浓的“语文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全面培养聋生的语文素养打好基础。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语文味关于语文味的概念,程少堂认为,它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师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目前,聋校语文教学,存在着大量泛语文的东西,即没有守住自己的阵地,游离于语文本体的边缘,成了类似于自然常识课、政治说教课、或者是各种学科的拼盘等课程。

因而,一个本应是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变成了枯燥、乏味甚至讨厌的代名词,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充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

因此,聋校语文课中净化语文课堂,营造“语文味”成了当务之急。

一、快乐地读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

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

1.多种形式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

阅读形式有默读、朗读、集体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读、速读、范读、表演读、打手语读等,每种读都有不同的功能,默读能让学生静心思考,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表演读打手语读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才能有层次性的训练。

2.有指导地读老师要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价。

让聋校语文课堂飘出“语文味”

让聋校语文课堂飘出“语文味”

让聋校语文课堂飘出“语文味”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具有“语文味”,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文道同行”。

然而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轻视“语文味”的隐忧,主要体现在忽视聋生个体生理、能力与兴趣的差异,缺乏学习规律的正确认知,将聋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比普通学生更为严重。

久而久之,养成了聋生缺乏探究意识,被动学习的习惯。

为深入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应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语文实践。

通过引领聋生对教材反复涵咏体会,使他们在扎实进行听话(看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训练的同时,发展观察和判断能力,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读出“语文味”教学片段一:教学第八册《骆驼和羊》(出示训练提示:故事发生在骆驼和羊之间,骆驼认为_______好,羊认为_______好。

)学生读课文,要求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读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师巡视,针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记,怎么理解的。

带着对生字新词的认识再读课文,要求语音正确,分清句读。

最终的朗读目标在品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中落实体现。

由于聋生听力障碍,语音教学和有表情朗读必然要耗费大量教学时间,而大多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仍延续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模式。

课堂朗读一味使用手语,面无表情的机械读书,造成学生口语基本丧失,不能准确表现语言文字的色彩。

作为物质外衣的语言,特别是口语,它是由声音和语义两部分构成的,对聋生发音的质量,不能因为难形成、不好听就不作要求。

有表情的朗读,也是基于聋生听力缺陷的一种读书形式,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直观,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

这种表情朗读不仅能传声、传形,更能传情。

对于某些文学作品的精彩朗读,可以超过分析、讲解的效果,能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聋校语文课堂飘出“语文味”
发表时间:2010-07-05T15:28:55.2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谷红玉
[导读] 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具有“语文味”,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文道同行”。

谷红玉(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淮安 223200)
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具有“语文味”,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文道同行”。

然而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轻视“语文味”的隐忧,主要体现在忽视聋生个体生理、能力与兴趣的差异,缺乏学习规律的正确认知,将聋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比普通学生更为严重。

久而久之,养成了聋生缺乏探究意识,被动学习的习惯。

为深入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应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语文实践。

通过引领聋生对教材反复涵咏体会,使他们在扎实进行听话(看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训练的同时,发展观察和判断能力,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读出“语文味”
教学片段一:教学第八册《骆驼和羊》
(出示训练提示:故事发生在骆驼和羊之间,骆驼认为_______好,羊认为_______好。


学生读课文,要求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读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师巡视,针对学生读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记,怎么理解的。

带着对生字新词的认识再读课文,要求语音正确,分清句读。

最终的朗读目标在品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中落实体现。

由于聋生听力障碍,语音教学和有表情朗读必然要耗费大量教学时间,而大多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仍延续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模式。

课堂朗读一味使用手语,面无表情的机械读书,造成学生口语基本丧失,不能准确表现语言文字的色彩。

作为物质外衣的语言,特别是口语,它是由声音和语义两部分构成的,对聋生发音的质量,不能因为难形成、不好听就不作要求。

有表情的朗读,也是基于聋生听力缺陷的一种读书形式,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直观,形象地传达作品的内容。

这种表情朗读不仅能传声、传形,更能传情。

对于某些文学作品的精彩朗读,可以超过分析、讲解的效果,能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聋生虽然有听力障碍,口语能力差,但可以“以目代耳”,靠看口型和朗读表情来理解文学作品。

本片段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其重点在于扫除阅读障碍,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粗知课文大意;其后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在学生有了读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灵活运用双语离开教材进行诵读,通过夸张的口型、流畅的手语,辅以恰如其分的表情,渗透读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

灵活运用口语、手指语、手势语,扎扎实实让学生读好书,一步步走进文本,既读熟课文,又读出具有聋生特点的语文味。

二、挖掘文本,品出“语文味”
教学片段二:教学《给小猪垫草》
在这一课中,作者写道:秋天的一个深夜,突然刮起了大风,把窗户吹得格格作响。

饲养员小李被惊醒。

他想,风这么大,天这么冷,小猪会不会冻坏?他一骨碌跳下床……
师:这一段话有几句,每一句讲了什么?
(学生概括句子意思。


师:这几句话是什么关系?
生:因为刮起了大风,所以窗户格格响,因为窗户格格响,所以饲养员小李才被惊醒。

第一句是第二句的原因,第二句又是第三句的原因。

师:小李为什么会想到小猪会冻坏呢?
生:因为秋天的深夜本来就很冷的,加上刮大风,天气就更冷了,所以小李想到小猪会冻坏。

师:想到小猪会冻坏,小李是怎么做的呢?“一骨碌”是什么意思?谁来学一学小李“一骨碌跳下床”。

(出示句子:①小李起床。

②小李一骨碌跳下床。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它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第二句通过“一骨碌”和“跳”表现小李的急切心情,体现了小李对小猪的关心。

师: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把秋风下,窗户格格作响和小李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体会)。

由于聋生逻辑思维的特殊性,很多教师的教学便停留在浅层次表面的东西,只注意句子中的“刮风”“惊醒”“格格响”几个词的词义理解。

然后,就匆匆忙忙地让学生讲讲这一节的大意。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应抓住教材隐含的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

学生的回答隐约体会到因果关系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及因果可以互相转化、具有相对性,即前一事的“果”又是后一事的“因”。

教师十分重视启发学生动脑读书,既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辩证因果关系,又使学生体会到怎样连句成段,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要想使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语文教学必须紧扣文本。

教师认真挖掘课文语言,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用心灵去感受语言、感悟文本、鉴赏文字,品出“语文味”。

三、活化文本,演出“语文味”
教学片段三:教学“甜”
这个词时,教师事先准备白糖、红糖、冰糖、糖块、蜂蜜等,让学生尝一尝,概括出以上物体都有同一味道,就是“甜”。

在学生对甜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比较分别吃了甜酸苦辣东西时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再进行有表情的朗读指导,读出语言文字内在的意蕴,将抽象的文字变得可以操作。

新课改要求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同一味道不同食品的出现,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尝一尝、比一比、演一演、读一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味觉、嗅觉、视觉的协同作用。

利用学生善于模仿、表演的特点,将生活情景再现,学生借助想象,把词语或课文内
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既理解了意思,又演出语言文字的色彩。

诸如此类活化文本的形式还包括课本剧的表演。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真实再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但无论是分角色的朗读,还是扮演,都必须在学生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课本剧的表演,学生能够将课文语言转化成剧本中需要的台词,这种语言实践,既发展了语言,又培养了美的情趣。

四、拓展训练,练出“语文味”
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主要是:依文学语、依语学文。

有质量的多练是耳聋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语文专家指出:阅读训练‘宁可开一口井,也不挖一条沟’,其意不言而喻,对聋生的训练也要做到少而精,避免到处播“点”,走马观花华而不实。

要么不练,要练就练到位,练得扎实,练出效果。

教学片段四:教学《诚实的孩子》:师:请你想象一下,列宁回到家里心情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列宁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有如下结论①当面向姑妈认错。

②写信向姑妈认错。

③打电话向妈妈认错。

④发短信向妈妈认错。

)师:现在你是列宁,我是姑妈,请你用当面、打电话、写信、发短信的方式向我认错。

(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练习。

教师展示学生说写情况,其他同学注意聆听、观察。

针对存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强调语言规范和沟通技巧。


好的训练是以人为本的,训练中包括“感悟”。

上面一例中,学生说出不同认错方式其实更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诸如此类的训练比比皆是,只要聋校语文教师善于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教学资源,扎实开展听(看)、说、读、写的训练,就能练出浓浓的语文味。

当然,要想切实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还必须考虑到聋生学习的特点,兼顾聋生的个体差异,为聋生制订个别化教学方案,加强个别化教学,提倡教学语言、方法、形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