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解剖学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皮肤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 如某部位毛发处于生长期的比例小,则治疗次数就要增多,反 之治疗次数可减少。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PPT幻灯片课件
As many as 10–12% of murine basal layer cells might be ‘‘stem cells’’ capable of generating a single maturing column of cells based on foreign gene transduction assay (LacZ). (J Invest Dermatol. 1997;109(3):377-83).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 ——表皮
22
3.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位置: 在棘层之上 层数: 一般为2~4层,在掌跖等部位细胞可厚达
10层 细胞形态: 梭形细胞,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在该层
内溶解。特征是细胞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嗜碱性透 明角质颗粒 电镜下:角质透明颗粒无包膜,沉积于成束的张力 细丝间
Stem Cell Frequency in Epidermis
Stem cells might comprise 1–10% of basal layer cells identified by radiobiology method (label-retaining cell). (Biochim Biophys Acta. 1979;560(2):281-99; J Invest Dermatol. 1985;84(4):277-81; Cell Tissue Res. 1985;242(3):551-6).
《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1
2
3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皮肤性病学的组成: ● 皮肤病学
亚学科 皮肤美容 皮肤外科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 ——表皮
22
3.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位置: 在棘层之上 层数: 一般为2~4层,在掌跖等部位细胞可厚达
10层 细胞形态: 梭形细胞,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在该层
内溶解。特征是细胞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嗜碱性透 明角质颗粒 电镜下:角质透明颗粒无包膜,沉积于成束的张力 细丝间
Stem Cell Frequency in Epidermis
Stem cells might comprise 1–10% of basal layer cells identified by radiobiology method (label-retaining cell). (Biochim Biophys Acta. 1979;560(2):281-99; J Invest Dermatol. 1985;84(4):277-81; Cell Tissue Res. 1985;242(3):551-6).
《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1
2
3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皮肤性病学的组成: ● 皮肤病学
亚学科 皮肤美容 皮肤外科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共58张PPT)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
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一、表皮(Epidermis)
角质形成细胞 Karatinocyte
(属于外胚叶分化 的上皮细胞基底层
表皮 根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分层)
非角质形成细胞 non-keratinocytes
子筛立体结构,可进行物质交换并有
组
利吞噬〕
成 细胞:含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噬色素 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4、具有:①抵御外界冲击力②支撑皮下组织 ③储存水、电解质及血液④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
三、 皮 下 组 织 〔subcutaneous tissue〕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stratum cormeum)
1、基底层或生发层〔stratum basale or germinatum〕:位于表皮的最下一层立 方形或圆柱状细胞,嗜硷性、核偏下方含 有黑素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 胞每天约有10%进行核分裂并有序地渐渐向 外表移行。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 约需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外表脱落又需 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 替时间。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皮肤 skin
表皮
Epidermis
真皮
Dermis
皮下组织
Subcutis
皮肤附属器
Appendages
毛发
皮脂腺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3
与自由基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 防止衰老。
28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29
黑色素的调控因素
铜离子
微量元素中铜离子、锌离子参与黑色素形成 过程,是黑色素生成增加。
硫氢基
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
34
35
乳头层
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
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
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
36
37
胶原纤维
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 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
白构成)。
13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功能
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
14
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 3层,无细胞核) 成分: 角母蛋白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19d
14d
14d
24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此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 (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μm的 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
皮肤PPT课件
数量较多 分散在棘层细胞间,多突起 EM:伯贝克颗粒(杆状或球拍
状) 功能:一种参与免疫的细胞
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
数量少 基底细胞间,有短指状突起。 基底面与盘状感觉神经末梢 相接触。 功能:感受触觉刺激
二、真皮(DERMIS)
乳头层:薄层L.C.T.,可分为血管乳头、神经乳头。 网状层:厚层D.C.T.,保证皮肤的弹性和韧性。
1.分层: 基底层:紧贴基膜的一层低柱状上皮,分裂分化能力强。
棘层: 数层多边形细胞,棘 - 桥粒,膜被板层颗粒(糖脂和固醇)
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核趋于退化。 含兰色的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被。 板层颗粒释放入细胞间隙,形成多层膜状结构
屏障。
透明层:几层扁平细胞,核与细胞器已消失,细胞均质透明。
2、非角质形成细胞(NON KERATINIZED CELLS)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位于基底输送黑色素
角质形成细胞摄取
作用:决定肤色的重要因素 吸收紫外光,免受辐射损伤
★痣 白化病:缺乏酪氨酸酶
2)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三、皮下组织(HYPODERMIS)
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四、皮肤的附属器(SKIN APPENDAGES) 1.毛(HAIR)
毛干
毛根
上皮性毛囊(与表皮相连)
结缔组织性毛囊
毛球 毛母质细胞(不断增生、角化) 黑素细胞
毛乳头(富于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
2.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角质层:多层扁平,已死亡的角化细胞,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 表面细胞脱落 皮屑。
★①生理性再生:基底层细胞增生、向上推移、补充表层细胞 ②从基底层到角质层,角化过程,称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状) 功能:一种参与免疫的细胞
3)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
数量少 基底细胞间,有短指状突起。 基底面与盘状感觉神经末梢 相接触。 功能:感受触觉刺激
二、真皮(DERMIS)
乳头层:薄层L.C.T.,可分为血管乳头、神经乳头。 网状层:厚层D.C.T.,保证皮肤的弹性和韧性。
1.分层: 基底层:紧贴基膜的一层低柱状上皮,分裂分化能力强。
棘层: 数层多边形细胞,棘 - 桥粒,膜被板层颗粒(糖脂和固醇)
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核趋于退化。 含兰色的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被。 板层颗粒释放入细胞间隙,形成多层膜状结构
屏障。
透明层:几层扁平细胞,核与细胞器已消失,细胞均质透明。
2、非角质形成细胞(NON KERATINIZED CELLS)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位于基底输送黑色素
角质形成细胞摄取
作用:决定肤色的重要因素 吸收紫外光,免受辐射损伤
★痣 白化病:缺乏酪氨酸酶
2)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三、皮下组织(HYPODERMIS)
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四、皮肤的附属器(SKIN APPENDAGES) 1.毛(HAIR)
毛干
毛根
上皮性毛囊(与表皮相连)
结缔组织性毛囊
毛球 毛母质细胞(不断增生、角化) 黑素细胞
毛乳头(富于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
2.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角质层:多层扁平,已死亡的角化细胞,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 表面细胞脱落 皮屑。
★①生理性再生:基底层细胞增生、向上推移、补充表层细胞 ②从基底层到角质层,角化过程,称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皮肤构造PPT课件
详细描述
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如皮肤干燥、 过敏、炎症等。治疗皮肤瘙痒的方法 包括使用止痒药膏、抗过敏药物,避 免刺激因素,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皮肤炎症
总结词
皮肤炎症是指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瘙痒等症状,通常由感染、过敏、外 伤等原因引起。
详细描述
皮肤炎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消炎药物、 抗感染药物、抗过敏药物等。同时, 避免刺激因素、注意卫生也是预防和 治疗皮肤炎症的重要措施。
色斑等问题。
专业咨询
03
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建议,针对个人皮肤问题制定合适的护
肤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皮肤上的微生物群落能够 拮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增强皮肤对感染的抵抗力。
调节体温功能
温度调节
保温作用
皮肤通过收缩或舒张血管、排汗等方 式调节体温,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液 分泌减少,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 温稳定。
散热作用
当人体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有助于 散热。
皮脂腺
分泌皮脂,具有滋润皮肤 和毛发的作用。
汗腺
分泌汗液,具有调节体温 的作用。
03 皮肤生理功能
保护功能
保护作用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能够抵御外界物理、化学 和生物因素的侵害,保护 内部组织不受损伤。
屏障作用
皮肤表面角质层能够防止 水分散失和外界物质侵入, 具有很好的保湿和防护作 用。
防止感染
皮肤的构造与特点
总结词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具有不同的 特点和功能。
详细描述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 层和基底层组成。表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更新和修复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组成,含有丰富的胶 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对维持皮肤弹性和防止皱纹形成具 有重要作用。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脂肪细胞和疏 松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温、缓冲和感觉等功能。
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如皮肤干燥、 过敏、炎症等。治疗皮肤瘙痒的方法 包括使用止痒药膏、抗过敏药物,避 免刺激因素,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皮肤炎症
总结词
皮肤炎症是指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瘙痒等症状,通常由感染、过敏、外 伤等原因引起。
详细描述
皮肤炎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消炎药物、 抗感染药物、抗过敏药物等。同时, 避免刺激因素、注意卫生也是预防和 治疗皮肤炎症的重要措施。
色斑等问题。
专业咨询
03
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建议,针对个人皮肤问题制定合适的护
肤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皮肤上的微生物群落能够 拮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增强皮肤对感染的抵抗力。
调节体温功能
温度调节
保温作用
皮肤通过收缩或舒张血管、排汗等方 式调节体温,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液 分泌减少,以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 温稳定。
散热作用
当人体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有助于 散热。
皮脂腺
分泌皮脂,具有滋润皮肤 和毛发的作用。
汗腺
分泌汗液,具有调节体温 的作用。
03 皮肤生理功能
保护功能
保护作用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能够抵御外界物理、化学 和生物因素的侵害,保护 内部组织不受损伤。
屏障作用
皮肤表面角质层能够防止 水分散失和外界物质侵入, 具有很好的保湿和防护作 用。
防止感染
皮肤的构造与特点
总结词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具有不同的 特点和功能。
详细描述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 层和基底层组成。表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更新和修复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组成,含有丰富的胶 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对维持皮肤弹性和防止皱纹形成具 有重要作用。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脂肪细胞和疏 松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温、缓冲和感觉等功能。
皮肤的结构.PPT课件
,3:混合性皮肤 看:T区为油性肤质,其他区为干性肤质 面部肤色明显不 均匀,油性区肤色暗黄。 摸:T区呈油性肤质特点,而两颊出现干性肤质的特点,
两区手感差异明显
问:T区容易脱妆生暗疮,干性区易脱皮但很少出现暗 疮也不容易脱妆
护理要点:调节水油平衡或分肤质护理,保湿防晒
4:中性皮肤 看:面部有光泽,毛孔细小,皮肤细腻水油平衡,无
3:暗疮皮肤:油性肤质较多,面部可见黑头,白头,暗 疮疤痕等皮肤损伤
护理要点:消炎,祛印,保湿防晒
4:色斑皮肤:整个面部或局部的肌肤出现的黑色素 增多导致的肤色加深
护理要点:美白祛斑,保湿防晒
5:老化肌肤:干性皮肤比油性皮肤更容易老化,皮 肤水分油分明显不足,同时变薄松弛,弹性下降,出 现皱纹
皮肤的组织及构造
B真皮层 主要由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物质具有弹
性,保水性及免疫功能,真皮层中各种纤维均由 胶原蛋白组成。 C:皮下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和结蒂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内脏, 保湿提供储存热能及丰满体形的作用。
皮肤分类及护理要点 1油性皮肤: 看:毛孔粗大,面部泛油光,肤色较暗 摸:皮肤较厚,手感油滑 问:易脱妆,容易出现暗疮,皱纹出现较晚 护理要点:控油,保湿,防晒,减少油脂分泌过旺 2:干性皮肤 看:毛孔细小,面部无光泽,皮肤纹理细,皱纹纹理细密 摸:皮肤较薄,手感干涩 问:容易发生脱皮现象 ,容易出现皱纹斑点 护理要点:补充水分,加强皮肤保湿防晒
护理要点:抗衰,保湿防晒
课堂小结:通过上这节课,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皮肤 到底属于哪一种,分为哪几种。
分清皮肤应该怎样护理及要点。
作业布置:分清自己的皮肤是属于哪种?
应该怎样识别自己的皮肤?
《皮肤的结构PPT课件
5.角质层
• • (4)重叠、镶嵌,坚韧,构成了人体天然保护层 结构紧密。因此能防御治病微生物,抵抗摩擦, 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起到屏障作 用; • 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硷、紫外线有一定的 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 • 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保证了它不断的 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皮屑),便表皮厚度处于
黑色素的作用
1 光吸收剂,阻
止紫外线穿透皮 肤,使深部组织 免受伤害。
2 保护皮肤免疫 细胞,保持免
疫监视作用。
3
与自由基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 防止衰老。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 素 酪氨酸酶 氧化 聚合
转运:黑色素颗粒由黑色素细胞树突转运至 角
质形成细胞。
黑色素的代谢
2.棘细胞层
• 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细胞组成, 细胞内有许多有包膜的颗粒叫角质小体。
• 其内含有双极性磷酸酯质,可在角质细 胞外形成一层薄膜,使之具有屏障作用。
2.棘层
组成:多角形细胞(4~10层) 特点: (1)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 (2)角质小体; (3)细胞间含外被多糖,亲水性,黏合作 用 (4)棘细胞间含有免疫分子;
小汗腺
6. 汗液的功能 a. 调节体温 b. 排泄人体代谢产物 c. 与皮脂合成皮脂膜,润泽皮 肤 8. 影响汗液分泌的因素 a. 温度 b. 湿度 c. 神经情志
小 汗 腺
4.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s)
• 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s) 又称大汗腺,属 大管状腺体。其分泌部位于皮脂肪层中,通常导管开口于 毛囊皮脂腺入口和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主要 分布于腋窝、乳晕、腋窝、肛门及外阴处等。分泌物为乳 状液,无气味,若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即产生臭味,称腋 臭。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于青春期分泌较
皮肤结构解析图ppt课件
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 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 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 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又称生发层,由一层排列 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 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 有3%~5%的细胞进行分 裂),逐渐向上推移、角 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 各层,最后角化脱落。
真皮层
乳头层
是真皮浅层,与表皮的基底层紧密相连。乳头层的结缔组织纤维束较细密,主要有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其方向 大致与基底层平行。在乳头层的上部常有与表皮长轴平行的嵴状隆起,称为乳头,以真皮乳头对应部位表皮的凹 陷称为真皮乳头下丛状血管。
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皮肤营养供应不足,使得肤 色暗沉无光。
01
皮肤保养与改善建 议
清洁保湿工作重要性
清洁工作
定期清洁皮肤,去除污垢、油脂和老废角质,有助于保持皮肤光滑细腻,并促进 后续护肤品的吸收。
保湿工作
皮肤水分充足是保持皮肤健康的关键,使用保湿产品可以锁住水分,增强皮肤屏 障功能,使皮肤看起来更加饱满有弹性。
感觉功能
皮肤内分布着大量的 感觉神经末梢,能够 感受外界刺激并传递 信息给大脑。
代谢功能
皮肤参与糖、蛋白质 、脂肪等物质的代谢 过程,并排出代谢废 物。
免疫功能
皮肤具有免疫细胞和 免疫分子,能够识别 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维持人体健康。
01
皮肤结构层次解析
表皮层
01 角质层
02 透明层
03 颗粒层
皮肤结构解析图ppt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演讲人:
日期:
目录CONTENTS
• 皮肤概述与功能 • 皮肤结构层次解析 • 皮肤附属器官介绍 • 皮肤屏障功能探讨 • 常见皮肤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 皮肤保养与改善建议
认识皮肤类型解剖皮肤细胞PPT课件
健康皮肤:对外界物质反应正常的皮肤。此 类面部健康皮肤又可根据皮脂和汗液的分泌量, 细分成四种类型: 油性皮肤 干性皮肤 中性皮肤 混合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
返回
油性皮肤
表面油腻光亮,纹理粗糙,可 见粗大的毛孔,有时呈桔皮状。
此种类型皮肤者不易出现皱纹。
返回
干性皮肤
肤白细嫩,毛孔不明显,无油腻, 少光泽,较干燥,有时还可见到糠样的 脱屑。
纸巾试验
油性皮肤: 纸巾呈透明状,满是油光或透 明点,透明点每平方厘米在 5 个以上。
返回
肉眼观察皮肤形态
油性皮肤特征: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 少皱纹,多粉刺。
干性皮肤特征:皮肤红白细嫩、薄而干燥, 毛孔不明夏季则感润滑。
返回
皮肤脂度的测定
洗脸试验 触摸试验 纸巾试验
返回
洗脸试验
洗后不涂任何护肤品,观察紧绷感消 失的时间。
35
防御生物性刺激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 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 并有抑菌,杀菌作用。
返回
皮肤的调节体温功能
通过血管调节体温 通过汗液蒸发调节体温
返回
皮肤的感觉作用
皮肤有着极丰富的神经纤维网及各种神经 末梢,可将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周围 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产生各种感觉。 单一感觉: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复合感觉:干 湿 光滑 粗糙 坚硬 柔软
抗原:各种能引起肌体过敏的异物
抗体:免疫过程中所产生的球蛋白
皮肤的水分
皮肤贮水占全身的 10~20%, 其余的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肌肉、全身 所有内脏。
如果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会 发生皮肤病。
返回
皮肤的 pH值
是判断皮肤酸碱度的标准。 人体内流动的体液是呈弱碱性的,如 血液、淋巴液等; 皮肤表面则呈弱酸性。 皮肤表面的 pH 值主要由皮脂与汗的 混合物所组成的皮脂膜所决定,通常在4.5 ~ 6.5,平均 5.75。
敏感性皮肤
返回
油性皮肤
表面油腻光亮,纹理粗糙,可 见粗大的毛孔,有时呈桔皮状。
此种类型皮肤者不易出现皱纹。
返回
干性皮肤
肤白细嫩,毛孔不明显,无油腻, 少光泽,较干燥,有时还可见到糠样的 脱屑。
纸巾试验
油性皮肤: 纸巾呈透明状,满是油光或透 明点,透明点每平方厘米在 5 个以上。
返回
肉眼观察皮肤形态
油性皮肤特征: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 少皱纹,多粉刺。
干性皮肤特征:皮肤红白细嫩、薄而干燥, 毛孔不明夏季则感润滑。
返回
皮肤脂度的测定
洗脸试验 触摸试验 纸巾试验
返回
洗脸试验
洗后不涂任何护肤品,观察紧绷感消 失的时间。
35
防御生物性刺激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 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 并有抑菌,杀菌作用。
返回
皮肤的调节体温功能
通过血管调节体温 通过汗液蒸发调节体温
返回
皮肤的感觉作用
皮肤有着极丰富的神经纤维网及各种神经 末梢,可将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周围 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产生各种感觉。 单一感觉: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复合感觉:干 湿 光滑 粗糙 坚硬 柔软
抗原:各种能引起肌体过敏的异物
抗体:免疫过程中所产生的球蛋白
皮肤的水分
皮肤贮水占全身的 10~20%, 其余的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肌肉、全身 所有内脏。
如果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会 发生皮肤病。
返回
皮肤的 pH值
是判断皮肤酸碱度的标准。 人体内流动的体液是呈弱碱性的,如 血液、淋巴液等; 皮肤表面则呈弱酸性。 皮肤表面的 pH 值主要由皮脂与汗的 混合物所组成的皮脂膜所决定,通常在4.5 ~ 6.5,平均 5.75。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状层属致密结缔组织,包括胶原
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集成许多粗壮的束并有分支 交织成网,束的走向与皮肤的张力线 相平行。
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主要分布在网状 层的下部,弹力纤维在毛囊和腺体周 围较密,也能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 和弹性。
真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
原纤维
– IPL – CO2 (Encore)
黄褐斑
• 病因:
– 可能与内分泌(如妊娠妇女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药物、 日晒多种因素有关,一些慢性病患者也常发生。黑色素增加与黑 色素细胞的活性增加有关。
• 临床表现:
– 皮损逐步出现,表现为淡褐色至淡黑色,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 片,对称分布于面部的突出部位,以颧部、前额、两颊最明显, 色素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而变化。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血管扩张和充血----血管扩张时血管壁变薄,管腔扩大,管腔中红细胞 增多。
14天 14天 13-19天
TALOS – 银屑病(牛皮癣) 特点----角化不全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
正常皮肤
真皮乳突
牛皮癣斑块和鳞屑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仅为37.5小时,表皮更新时间为8-10天,角质形成 细胞无法正常成熟,称为角化不全,临床表现为鳞屑。
表皮的临床变化
TALOS
• 角化不全----银屑病
皮肤组织解剖学
皮肤解剖学
汗腺开口
鳞状上皮细胞
基底
表皮
细胞
真皮
黑素细胞
汗腺
皮下组织 (脂肪)
结缔组织
动脉 静脉 神经
皮脂腺
毛干 立毛肌
皮肤解剖学
整个表皮厚度为66-178um
表皮中黑色素浓度以基底层最浓, 向上逐渐减弱,至角质层最淡。
整个表皮无血管。
表皮
从开始形成新的角质 形成细胞至角质层脱 落共41-47天,称为 表皮更新时间。
• 太田痣
– 好发于东方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皮损为淡青色/灰 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最常累及眶周/额头/颧部/颞部/ 鼻翼,真皮网状层的胶原纤维聚集大量黑素细胞可扩 展到乳头层和皮下组织。
• 伊藤痣
– 分布于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的肩与上臂, 又称肩峰三角肌蓝褐痣
• 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 外源性色素沉着
• 咖啡斑
– 遗传性皮肤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或斑片,像咖啡和牛奶的混 合色。
• 雀斑样痣
– 又称黑子,颜色比雀斑颜色深,表现为棕黑色的斑点,圆形卵圆 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小于5mm,色素非常均匀,单发或多发, 累及黏膜,不因日晒而加深或增多。
• 老年斑
– 几毫米到几厘米的淡褐色至黑色斑疹,好发于老年人,损害内黑 素沉着过度,表皮突延长,黑色细胞数目增多。不再日晒后也不 容易消退或完全不退,同时伴有其他皮肤老年性变化,皮疹常对 称发生。
• 表皮瘢痕----表浅伤口仅影响表皮, 有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增生, 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愈合,修复 后可完全恢复。
色素增加性病变
• 黑色素细胞活性的增加
– 雀斑、炎症后色沉
• 黑色素细胞数目的增加
– 雀斑样痣、黑色素痣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雀斑
– 好发于面部日晒部位,尤以鼻和额常见,皮损为1-4mm圆形/椭圆/ 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与日晒关系密切,色 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 耐受性,夏季雀斑数目多,形体大。
– 文身 – 爆炸粉粒沉着 – 金属色素沉着
皱纹的形成
• 真皮细胞中大约90% 是水,除水以外最主要的成分是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具有特异的弹力和张力。日光中紫外线照 射可使弹力纤维变形、纤维增粗、扭转、分叉,日 积月累可使变性的弹力纤维呈团块状堆积,其弹性 和顺应性则随之丧失,皮肤出现松弛、过度伸展后 出现裂纹。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胎期皮肤中约占胶原成分的50%,成年后仅见于表皮下和皮肤附属器周 围,呈疏松网状排列,在创伤愈合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以大量增生。 – 日光照射可减少I型胶原的形成,III型胶原相对增加,最终导致成熟的胶 原束减少,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表皮
真皮
角质层
颗粒层
表皮生发层 黑素细胞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
上皮细胞
乳突层
Layers of the Epidermis
(a.k.a. epithelium) 网状层
上皮细胞 乳突层
网状层
乳突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临床
上判断的标志是“点状出血现象”, 在激光磨削术中是重要判断指标。
乳突层不含有网状纤维,因此真皮乳 突层的修复过程不会形成瘢痕,临床 操作中深度不超过乳突层的损伤性治 疗也适合瘢痕体质患者。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胶原纤维是人体最主要的结构蛋白 • 其中最主要的是I型和III型胶原
皱纹的形成
– I型胶原约占皮肤胶原成分的80%,在真皮中聚集成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
维束,相互交织成网,具有高度机械稳定性,是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拉 力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皮肤饱满充盈的物质基础。
– III型胶原是幼稚、纤细的胶原纤维,是构成网状纤维的主要成分,在胚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集成许多粗壮的束并有分支 交织成网,束的走向与皮肤的张力线 相平行。
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主要分布在网状 层的下部,弹力纤维在毛囊和腺体周 围较密,也能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 和弹性。
真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
原纤维
– IPL – CO2 (Encore)
黄褐斑
• 病因:
– 可能与内分泌(如妊娠妇女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药物、 日晒多种因素有关,一些慢性病患者也常发生。黑色素增加与黑 色素细胞的活性增加有关。
• 临床表现:
– 皮损逐步出现,表现为淡褐色至淡黑色,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 片,对称分布于面部的突出部位,以颧部、前额、两颊最明显, 色素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而变化。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血管扩张和充血----血管扩张时血管壁变薄,管腔扩大,管腔中红细胞 增多。
14天 14天 13-19天
TALOS – 银屑病(牛皮癣) 特点----角化不全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
正常皮肤
真皮乳突
牛皮癣斑块和鳞屑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仅为37.5小时,表皮更新时间为8-10天,角质形成 细胞无法正常成熟,称为角化不全,临床表现为鳞屑。
表皮的临床变化
TALOS
• 角化不全----银屑病
皮肤组织解剖学
皮肤解剖学
汗腺开口
鳞状上皮细胞
基底
表皮
细胞
真皮
黑素细胞
汗腺
皮下组织 (脂肪)
结缔组织
动脉 静脉 神经
皮脂腺
毛干 立毛肌
皮肤解剖学
整个表皮厚度为66-178um
表皮中黑色素浓度以基底层最浓, 向上逐渐减弱,至角质层最淡。
整个表皮无血管。
表皮
从开始形成新的角质 形成细胞至角质层脱 落共41-47天,称为 表皮更新时间。
• 太田痣
– 好发于东方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皮损为淡青色/灰 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最常累及眶周/额头/颧部/颞部/ 鼻翼,真皮网状层的胶原纤维聚集大量黑素细胞可扩 展到乳头层和皮下组织。
• 伊藤痣
– 分布于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的肩与上臂, 又称肩峰三角肌蓝褐痣
• 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 外源性色素沉着
• 咖啡斑
– 遗传性皮肤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或斑片,像咖啡和牛奶的混 合色。
• 雀斑样痣
– 又称黑子,颜色比雀斑颜色深,表现为棕黑色的斑点,圆形卵圆 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小于5mm,色素非常均匀,单发或多发, 累及黏膜,不因日晒而加深或增多。
• 老年斑
– 几毫米到几厘米的淡褐色至黑色斑疹,好发于老年人,损害内黑 素沉着过度,表皮突延长,黑色细胞数目增多。不再日晒后也不 容易消退或完全不退,同时伴有其他皮肤老年性变化,皮疹常对 称发生。
• 表皮瘢痕----表浅伤口仅影响表皮, 有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增生, 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愈合,修复 后可完全恢复。
色素增加性病变
• 黑色素细胞活性的增加
– 雀斑、炎症后色沉
• 黑色素细胞数目的增加
– 雀斑样痣、黑色素痣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雀斑
– 好发于面部日晒部位,尤以鼻和额常见,皮损为1-4mm圆形/椭圆/ 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与日晒关系密切,色 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 耐受性,夏季雀斑数目多,形体大。
– 文身 – 爆炸粉粒沉着 – 金属色素沉着
皱纹的形成
• 真皮细胞中大约90% 是水,除水以外最主要的成分是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具有特异的弹力和张力。日光中紫外线照 射可使弹力纤维变形、纤维增粗、扭转、分叉,日 积月累可使变性的弹力纤维呈团块状堆积,其弹性 和顺应性则随之丧失,皮肤出现松弛、过度伸展后 出现裂纹。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胎期皮肤中约占胶原成分的50%,成年后仅见于表皮下和皮肤附属器周 围,呈疏松网状排列,在创伤愈合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以大量增生。 – 日光照射可减少I型胶原的形成,III型胶原相对增加,最终导致成熟的胶 原束减少,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表皮
真皮
角质层
颗粒层
表皮生发层 黑素细胞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
上皮细胞
乳突层
Layers of the Epidermis
(a.k.a. epithelium) 网状层
上皮细胞 乳突层
网状层
乳突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临床
上判断的标志是“点状出血现象”, 在激光磨削术中是重要判断指标。
乳突层不含有网状纤维,因此真皮乳 突层的修复过程不会形成瘢痕,临床 操作中深度不超过乳突层的损伤性治 疗也适合瘢痕体质患者。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胶原纤维是人体最主要的结构蛋白 • 其中最主要的是I型和III型胶原
皱纹的形成
– I型胶原约占皮肤胶原成分的80%,在真皮中聚集成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
维束,相互交织成网,具有高度机械稳定性,是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拉 力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皮肤饱满充盈的物质基础。
– III型胶原是幼稚、纤细的胶原纤维,是构成网状纤维的主要成分,在胚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