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引导下经皮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TFS)联合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

合集下载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总结与评价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总结与评价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总结与评价谭军; 冯晓飞【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9(031)010【总页数】3页(P1283-1285)【作者】谭军; 冯晓飞【作者单位】200120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随着生活质量和寿命成为医疗保健的主要目标,脊柱外科微创技术(MISS)的发展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MISS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及成本效益高等优点。

在众多的MISS中,内镜下脊柱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从最初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疼痛和神经根病,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

尤其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上,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有效性。

TLIF是一种标准的腰椎融合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神经组织减压,同时避免神经损伤。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TLIF(MIS-TLIF)技术具有组织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及融合率高等优点。

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资料对内镜下TLIF的最新进展进行详细总结与介绍,支持使用内镜下TLIF的临床随访结果只是短期,证据水平级别较低。

因此,本文针对内镜下TLIF技术的现状,讨论内镜下TLIF技术的优点、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1 TLIF适应证内镜下TLIF的常见适应证包括:(1)腰椎管狭窄伴节段性不稳定;(2)腰椎侧隐窝狭窄伴节段性不稳定;(3)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定。

禁忌证包括:(1)严重的腰椎管中央狭窄;(2)高等级的脊椎滑脱(>2级);(3)严重腰椎椎间隙狭窄;(4)任何可能降低脊柱植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如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感染或先天性畸形。

2 内镜下TLIF的分类根据所采用的内镜系统的类型与特点,可将该手术技术分为三类,即双通道内镜下TLIF,显微内镜下TLIF,经皮内镜下(全内镜下)TLIF。

腰椎融合术综述

腰椎融合术综述

【摘要】腰椎滑脱(Lumbar spondylolisthesis)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

脊柱融合术(spinal fusion)在治疗椎体滑脱的疾病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脊柱外科和内固定器器械的发展,脊柱融合术有了很多方法,包括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脊柱后外侧融合术,微创方法有应用内窥镜、特殊显露器械或经皮入路完成腰椎前、后路融合固定术等等。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滑脱;ALIF;PLIF;TLIF;一、腰椎滑脱的发病机制:腰椎承受胸椎向下传导的压力,又向下传至骶椎和骨盆,它的骨性结构形成一个前凸的弓形,扩大了躯干重心基底的面积,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对负重及维持腰部的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形成正常成人腰椎以L3为中心前突,L4,L5 有向前下移位的倾向,而L3及其以上腰椎则有向后下移位的倾向。

由于此弓形以骨盆和骶椎为基础,故骶椎和骨盆的空间排列结构尤其是前后方向的倾斜对腰椎前凸和前倾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两个相邻的椎骨由前部的上下椎体、椎间盘形成的椎体间纤维软骨连结和后部两侧的上下关节突形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形成一个三关节复合体,关节囊、韧带附着于周围,联系于节段之间,进而形成了骨-间盘-韧带复合体,称为脊柱功能单位,也可称为运动节段。

背侧的肌肉(腱)、筋膜一方面作用于所跨过的脊柱后部关节,可对后方关节产生压力,使脊柱各运动节段得以伸直和排序,维持直立姿态,同时中和前部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则构成运动的主动部分。

腰椎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融合术PPT课件

TLIF的适应症
大量瘢痕形成使PILF 无法开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腰椎Ⅰ度或Ⅱ度滑脱 多次复发的椎间盘突出 退行性侧弯 椎间假关节形成 单侧椎间盘突出
TLIF的优点
TLIF通过后外侧的椎间孔进入椎间隙,保护了 前纵韧带和大部分的后纵韧带免遭破坏,而前 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能防止植骨的移位,并有利 于植骨块融合。
ALFT的优点
在于前入路对椎管内结构的干扰非常小,避 免了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损伤及瘢痕形成,不 会损伤到腰椎后部骨性结构及椎旁肌,从而 避免腰椎不稳 。
植骨位于压力侧,有较大的植骨床,并且切除了 不利于融合的椎间盘源性微动。
有助于恢复腰椎的曲度, 直视下操作,安全。
ALFT的缺点
前路手术的创伤大,剥离广:腹膜损伤、泌尿 系统损伤、植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后路椎间融合术的适应症
严重的腰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后复发(有明显的腰痛) 反复多次复发的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痛) 假关节形成 椎板切除后的后凸畸形等
PLIF
Working Zone
工作区域
Working Zone
PLIF 的优点
为在于其可以在直视下操作神经根及硬膜囊, 安全性较高,避免了ALIF常见的并发症。
现在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但是为现代脊柱融合 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外侧融合术(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
PLF 是腰椎融合术中 开展最早最普遍的术 式, 其通过将病变 节段间横突和小关节 去皮质处理后,在其 间植入大量的碎骨使 上下节段融合。
后外侧融合术(PLF)的特点
360°腰椎融合术
PLF+PLIF,即为后路360°融合术,是指 单纯通过后路对脊椎的前柱和后柱均作融合的 环状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间植骨融合。

随访1~7年,观察JOA评分、融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3.53%、82.35%和85.29%。

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

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器;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但其核心治疗原则仍不变—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滑脱椎体复位及椎间的骨性融合[1]。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起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病7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病程10个月~8年。

L3/43例,L4/546例,L5/S119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Ⅰ°6例,Ⅱ°26例,Ⅲ°32例,Ⅳ°4例。

其中36例为椎弓峡部崩裂,32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

所有病例均表现下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久站或行走后加重。

入院时平均JOA评分6.2分(4~9分)。

68例患者术前均常规摄正、侧、斜位片以了解峡部情况,57例行MRI检查以判定椎管狭窄、腰椎稳定性、腰椎间盘病理状态及神经受压等情况,并对腰椎滑脱程度进行评估。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

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篇)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则、术式选择、入路选择、术后并发症等。

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成人脊柱侧弯将更加普遍。

本期小灶主题即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共分五集,分别为基础篇、测量篇、诊断篇、治疗篇、技术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十分适合刚入脊柱科室的住院医师及致力于脊柱方向的医学生学习,也希望与更多骨科同仁交流,本期为“治疗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科林永绥首先需要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无症状的DS,一般不需要治疗或仅需随访观察。

与AIS不同,DS的治疗一般不以矫正畸形为目的,常是针对局部疼痛和椎管狭窄的症状,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仅少数引起失平衡的DS需要矫形恢复平衡。

另外,DS 一般发生于老年人,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骨量和生活方式等,根据患者的症状。

身体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为主,在能够保证病人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方便、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分析腰背痛或放射痛的来源。

腰背痛、肌肉无力和轻度神经根性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一般均可减轻疼痛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所以大多数DS可采取保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案应包括短期的休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主要为NSAIDs),并在少数情况下短期使用支具展开剩余88%根据疼痛来源可以局部注射或封闭,如硬膜外注射、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封闭等。

有文献报道按摩和矫形治疗有效,但需在专业的物理治疗中心进行。

躯干稳定性锻炼和低对抗性的有氧条件下可耐受的锻炼也有益,加强腹部和背部肌肉的运动疗法(如游泳)对疼痛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针对的药物治疗也常常有效。

三环类抗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神经源性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晚上的疼痛,加巴喷丁也有类似作用,这些药物对于老年人群有较大益处。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手术适应征1.症;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3.症;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全麻;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手术技术1.减压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在工作通道下,逐级放置椎间撑开器,切除软骨终板及大部纤维环和髓核,显露骨性终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上位神经根,避免损伤;完成椎间隙准备后, 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操作;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但同时又带来附加的手术创伤,造成取骨区并发症;作为替代手段,目前常用的选择是应用内置自体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Cage,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国外学者应用椎间融合器结合重组骨形态蛋白-2rBMP2等,临床随访也获得良好疗效;融合器的材料也出现一些改进和革新;从最初的钛金属,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的聚醚醚酮,到可降解的多聚体材料PL-DLA等;在椎间融合的基础上,也可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实现360度融合;3.经皮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在C臂透视辅助下,选择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通常进针点位于横突根部和上关节突基底的连线交点;和开放腰椎后路手术相比,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可更偏外,以获得更大的向内角度,增加螺钉的抗拔出力;决定了进针点后,以Jamshidi针进行椎弓根穿刺,以正侧位透视纠正进针方向,理想的进针方向和深度是,在正位相上,Jamishdi针的针尖接近椎弓根投影的内侧缘时,侧位相上针尖正进入椎体;确认以上方向和深度后,放入椎弓根导针,以空心丝攻进行椎弓根的攻丝,应注意导针的位置,既要防止操作中导针退出,更要注意攻丝的过程中带入导针,如果穿透椎体前方,可能造成内脏和大血管的损伤;完成攻丝后拧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重复以上步骤放置其余椎弓根螺钉,放入固定棒,进行节段压缩,恢复腰椎前凸,最后完成固定;术后处理术后第一天可以下地活动,三天内出院;临床疗效一般而言,MIS-TLIF的疗效与常规TLIF手术相当,但在手术相关创伤、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多项研究比较MIS-TLIF和open-TLIF手术的两年随访结果,临床疗效相似,但MIS-TLIF 术后早期较轻,住院时间短,早期康复,并发症较少;MIS-TLIF的临床疗效不低于开放TLIF手术;但在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和手术和治疗的相对费用来说,MIS-TLIF具有明显的优势;。

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养不良[6],因此患者需要早期以及长期肠内营养支持。

在应用FMEA模式之前,责任护士只关注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肠内营养以及肠内营养应用操作流程是否违反常规,当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时,第一反应是停止肠内营养。

而将FMEA模式管理应用到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之后,FMEA团队结合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从患者自身状态、疾病的发展、护理工作流程以及流程管理多方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效应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了操作流程,增强了护士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在处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时能够有据可循,依理办事。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善后的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流程图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腹泻的发生率(P<0.05)。

综上所述,FMEA模式在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1]毛春英.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及防治体会[J].中 国医师杂志,2006,8(5):676 677.[2]远庚.综合ICU患者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1.[3]吴嘉欣.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7):16 18.[4]HalmosEP,MuirJG,BarrettJS,etal.Diarrhoeaduringenteralnutritionispredictedbythepoorlyabsorbedshort chaincarbo hydrate(FODMAP)contentoftheformula[J].AlimentPhar macolTher,2010,32(7):925 933.[5]洪利芬,何冬伟,李晨玲,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胃管意外滑脱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9(8):172 174.[6]洪楚云,苏真娇,魏霞,等.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34 35.(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7.021工作单位:1.512025 韶关 粤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510405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申银艳:女,本科,主管护师胡永玉: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08-30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申银艳1 骆影超1 闫清月1 欧阳萍1 王金荣1 梁秋金2 胡永玉1摘要 总结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腰椎融合术(LIF)是一种通过将融合器置入椎体间,从而使椎体间融合的技术。

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椎肿瘤、外伤、脊柱畸形等领域。

自腰椎融合术诞生以来,应用最为普遍的是两种后方入路: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

在过去的15年里,多种前、外、侧方入路被广泛的运用,这些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在充分暴露椎间隙植入融合器的前提下,不损伤椎旁肌肉及后柱结构。

本文就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解剖学研究、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做一综述。

一、XLIF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最早由Pimenta1等在2001年报道,其自1998年至2001年在内窥镜下完成了100余经腰大肌入路的前路椎间融合术。

此后,该种术氏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不同的器械通道。

据报道,XLIF的适应症1-3包括节段性脊柱不稳、盘源性疼痛、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人工椎间盘术后翻修、胸腰椎骨折、肿瘤、以及进行性、退变性脊柱侧弯等。

近年来也出现了将XLIF用于治疗急性椎间盘炎、单节段结核、腰椎骨折4、5、12的报道。

XLIF的禁忌症1.3报道不多,包括以前广泛的腹膜后手术(如肾手术)和L5/S1水平的疾病、严重的椎管狭窄、中重度滑脱、旋转型侧弯,以及腰椎骶化,因为腰椎骶化可能包含变异腰肌解剖和移位的腰丛神经。

同时,据报道,治疗失败的一个很大的风险是骨质疏松6;因此,骨质疏松症(T-score 2.5)是手术的相对禁忌症。

骨质减少患者(T-score 1.0至2.5),需要采用较宽的融合器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来减少沉降的风险7.8。

二、XLIF的解剖学研究2003年,Moro10等针对腹膜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腰椎手术安全区进行了评估。

使用了30具防腐尸体,其中6具用于研究神经根和腰神经丛的位置,将尸体冰冻至-80℃,然后将尸体沿腰椎椎间隙、椎体上1/3处以及椎体下1/3处水平切开,在计算机中输入每个切面的腰神经丛和神经根的照片.定义椎体前方为A区,椎体后方为P区,椎体按照前后依次平均分为I-IV区,计算机可以分析出相应区域的腰神经丛和神经根的分布;解剖剩下的24具尸体,观察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的走行及两者的位置关系。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

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比较

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比较
入路均有其各自 的 适 应 证 及 术 后 并 发 症,临 床 规 范 操
作技术,明确手术适应证,熟悉解剖学特点及潜在并发
症是成功开展各项 LIF 的前提 [1].本文主要探讨不同
入路 LIF 的起源、解剖 学 特 点、适 应 证 及 术 后 并 发 症,
比较不同入路腰 椎 融 合 术 的 区 别,为 脊 柱 外 科 医 生 临
病理性骨折)、感染 (椎 体 骨 髓 炎 或 内 固 定 植 入 术 后 椎
发椎体不稳,出 现 轴 性 疼 痛 等,后 续 内 固 定 松 动 断 裂,
中国民间疗法 2021 年 10 月第 29 卷第 20 期 115
综 述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Oc
综 述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Oc
t
2021,Vo
l
29No
20
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比较
陈 浩1 ,黄桂成2 ,蔡 平3
(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邻椎体的上下软 骨 终 板 剥 离 后,在 椎 体 间 隙 放 入 植 骨
材料,使用或不使用椎体内固定钉棒系统,以促进两节
或两节以上椎体 融 合,重 建 和 维 持 手 术 节 段 稳 定 性 的
手术方法.按融 合 入 路 可 分 为 前 入 路 与 后 入 路,前 入
. 路主要包括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病不明脏腑,何 异 盲 子 夜 行.”熟 悉 不 同 入 路 方 式 的 解
剖,是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前提.

不同入路方式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比较

不同入路方式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比较

单节段 阅杂曰 盂保守治疗 猿 个月无效遥 排除标准院 淤合并严重 骨质疏松者曰 于既往存在腹部尧 腰部手术史者曰 盂合并脊柱肿 瘤尧 脊柱结核者遥 将行 孕蕴陨云 治疗的 猿怨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袁 将 行 韵蕴陨云 治疗的 猿怨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遥 对照组中男 圆远 例袁 女 员猿 例曰 年龄 源猿 耀 愿园 岁袁 平均年龄 渊远园援圆愿 依 圆援园源冤 岁曰 滑脱分 级院 玉级 圆圆 例袁 域级 员苑 例遥 观察组中男 圆源 例袁 女 员缘 例曰 年 龄 源圆 耀 苑愿 岁袁 平均年龄 渊远园援圆缘 依 圆援园员冤 岁曰 滑脱分级院 玉级 圆园 例袁 域级 员怨 例遥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渊孕 跃园援园缘冤袁 具有可比性遥 员援圆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 孕蕴陨云 治疗院 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袁 术前 悦 臂机定位目标节段袁 沿棘突作正中直线切口袁 切口范围 包括上下各一正常椎节袁 逐层暴露横突尧 上下关节突关节袁 按 照 宰藻蚤灶泽贼藻蚤灶 解剖定位法袁 于 悦 臂机下在滑椎及其下位椎体中 置入 圆 枚椎弓根螺钉曰 椎板咬骨钳去除上位椎板下半部分尧 部 分上关节突曰 硬膜囊及神经根剥离后显露纤维环尧 椎间盘袁 切 开纤维环袁 清理椎隙袁 使用椎间融合器试模从小到大依次撑开 椎间隙袁 满意后选择合适椎间融合器袁 将同种异体骨置入椎间
差异 渊孕 跃园援园缘冤遥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渊孕 跃园援园缘冤遥 结论 孕蕴陨云尧 韵蕴陨云 均可有效改善 阅杂 患者的腰椎功能袁 且安全性
相当袁 但 韵蕴陨云 治疗的切口长度较小尧 术中出血量较少尧 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均较短袁 更利于患者的恢复遥
揖关键词铱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曰 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曰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院 R681.5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摘要】目的评价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2009年,对4例极外侧性腰间盘突出患者行tlif手术治疗。

结果随访18-36个月,椎间融合率100%,所有病人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无术后感染。

结论 tlif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tlif【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54-02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以外的椎间盘突出,最多见于腰4、5椎间隙,其次为腰3、4椎间隙和腰5骶1椎间隙。

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略有不同,腰痛主要是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而未累及后纵韧带及硬模,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90%病人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椎间盘突出越偏外,则压迫下位神经根的可能性越小,而压迫同位神经根的可能性越大。

ct、mri扫描在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见间盘信号影是典型的表现。

2005年-2009年采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成功治疗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腰4、5间隙2例,腰3、4间隙1例,腰5骶1间隙1例。

1.2手术方法全麻,俯卧位,以病变间隙的棘突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剥离两侧骶棘肌直达椎板,暴露两侧关节突关节及横突,c臂x光机透视下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以腰4、5间隙右侧突出为例,先用椎板咬骨钳咬除腰4右侧半椎板,再用小凿凿除腰4右侧下关节突及腰5右侧上关节突(注意勿损伤神经根),将咬下骨质修整,咬碎保留备用。

完全暴露椎间孔后,即可见腰4及腰5神经根,突出之间盘将腰4神经根顶起呈弧形,摘除突出之髓核组织,用终板绞刀斜行伸入椎间隙,绞除间盘组织,用终板刮匙刮净,暴露终板直至终板渗血为止。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㊃共识解读㊃[收稿日期]2023-07-07[作者简介]张世民(1965-),男,北京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脊柱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张世民,时福东(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一科,北京100102) [摘要] 近年来,随着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诊疗技术的发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应时发布,该共识对以往D L S S 诊疗指南或共识进行更新补充,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指导㊂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医务人员对该共识的理解,使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及规范化治疗㊂[关键词] 椎管狭窄;诊断;治疗;共识解读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4.01.001 [中图分类号] R 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1-0001-05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在>60岁的人群中,其椎管相对狭窄与绝对狭窄的发病率可高达到47.2%与19.4%[1],其患病率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继续上升㊂对于D L S S 的诊断以及其治疗措施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㊂自2011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及2014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来[2-3],对D L S S 的诊断以及治疗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㊂随着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对D L S S 的诊疗规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鉴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组织业内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23年共识)[4],该共识在D L S S 的定义㊁分类㊁发病机制㊁诊断㊁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均有所补充,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好地指导,现解读如下㊂1 D L S S 的定义D L S S 是因腰椎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㊁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的狭窄,而引起神经源性跛行或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㊂2023年共识强调了对于D L S S 的诊断将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三者结合的重要性,若仅存在腰椎M R I 或腰椎C T 等影像学上狭窄,而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应诊断为影像学上的腰椎管狭窄,并非D L S S ㊂此外,新共识还明确指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㊁腰椎滑脱或脊柱侧弯继发导致的椎管狭窄,因有其自身的疾病特点,并不属于D L S S ,若合并D L S S 时,可根据疾病主次行伴随诊断,为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㊂2 D L S S 的分类2023年共识基于解剖位置(即中央椎管㊁侧隐窝或椎间孔),新增了D L S S 分类的描述㊂椎间隙高度丢失㊁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骨赘形成以及黄韧带肥厚是D L S S 发生的主要因素[5],椎管和硬膜囊受累时发生中央管狭窄,侧隐窝受累时发生侧隐窝狭窄,椎间孔受累时发生椎间孔狭窄㊂明确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㊁部位以及范围,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以及术式的选择,行个体化手术减压㊂3 D L S S 的发病机制2023年共识新增了D L S S 的发病机制,对其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新共识对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机制进行解释说明:上关节突增生内聚㊁黄韧带肥厚发生椎管结构性狭窄导致的神经根缺血是间歇性跛行发生的主要机制,除此之外,神经根氧合不足㊁代谢物积聚亦可引发神经源性跛行㊂当处于前屈位时,脊柱的前凸变小和黄韧带绷紧,椎管容积增大,反之则椎管容积变小,是D L S S 患者症状与姿势和运动状态相关的主要原因㊂㊃1㊃第45卷第1期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1J a n . 20244D L S S的诊断4.1 D L S S症状及体征 D L S S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诊断的准确性,将病史㊁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正确诊断的基础㊂间歇性跛行㊁患者症状与姿势动态相关以及症状多㊁阳性体征少是D L S S的典型临床表现㊂2023年共识依据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更系统地对D L S S症状进行描述,进一步将患者症状㊁体征以及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对D L S S选择针对性治疗㊂4.2 D L S S影像学诊断腰椎MR I对椎管软组织解剖结构(椎间盘㊁后纵韧带㊁黄韧带等)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优越于其他检查方法,而腰椎管内充满神经㊁脂肪㊁纤维等软组织,故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M R I是临床诊断D L S S的主要检查方法㊂腰椎M R I测量的硬膜囊正中矢状位直径<10mm被认为是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直径<4mm时被认为神经根管狭窄[5-6]㊂M R I不需要暴露在辐射下,具有较好的软组织㊁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分辨率,对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㊂鉴于腰椎M R I在D L S S 诊断中的广泛应用,2023年共识补充了基于腰椎M R I的影像学狭窄分级评分系统,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㊂L e e等[7]根据T1加权矢状面图像提出腰椎椎间孔狭窄的3度分级法,S c h i z a s等[8]基于硬脊膜囊形态将椎管狭窄分为4级以及B a r t y n s k i等[9]将腰椎侧隐窝狭窄程度分为4级,这些分类方法,对了解椎管狭窄的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帮助㊂2023年共识指出,腰椎C T是一种D L S S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㊂其对骨质改变㊁韧带钙化及骨化方面显示更为清晰,可明确侧隐窝骨性狭窄程度及范围㊂而腰椎X线片在评估软组织㊁椎间盘和神经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单凭X线片难以确定椎管狭窄㊂4.3 D L S S辅助诊断2023年共识补充强调了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D L S 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存在责任节段诊断困难等情况,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可明确狭窄节段及部位,以达到精准靶点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㊂同时,对于不耐手术的患者,神经根阻滞技术亦可联合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病变神经根以消除炎症和水肿[10]㊂此外,鉴于肌电图虽然能判定神经根性病损情况,但在临床上诊断D L S S的特异度较低,多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肌电图在D L S S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㊂5D L S S的治疗5.1非手术治疗针对于D L S S的非手术治疗方面,2023年共识进一步细分为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是病变程度不重㊁症状较轻D L S 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㊂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健康宣教㊁脊柱健康管理及物理锻炼,可长期改善D L S S患者预后;对于药物的选择,仍以应用控制疼痛㊁消除炎症㊁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药物为主[11],相较于以往未见明显变化㊂但是,2023年共识新增了抗抑郁药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的相关推荐㊂一项包含21项研究的M e t a分析发现[12]:抑郁症㊁行走功能障碍或心血管疾病等是影响D L S S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负面因素㊂此外,鉴于近年来中医药在D L S S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2023年共识首次肯定了中医药治疗D L S S的应用效果㊂根据证型,中医将D L S S分为风寒痹阻型㊁肾气亏虚型㊁气虚血瘀型以及痰湿阻滞型,在应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以辨证施治[13]㊂5.2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通过增加椎管狭窄水平的横截面积,以解除神经压迫㊂2023年共识明确指出5点D L S S手术适应证,为临床医生治疗选择提供指导,如对于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建议选择手术减压治疗,这亦是ȡ65岁D L S S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最常见原因[14];但是对于一些存在神经根严重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干预,以防止神经功能持续损害㊂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 n h a n c e dr e c o v e r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E R A S)理念在脊柱外科领域不断发展,2023年共识首次将 加速康复 概念纳入D L S S 手术的基本原则,旨在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㊂5.2.1椎管减压术随着D L S S微创及阶梯治疗的理念不断深入,对于D L S S不伴腰椎失稳的患者,建议首选单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㊂关于开放性椎管减压术式的选择,2023年共识与以往共识所一致,建议尽可能选择创伤小㊁手术时间短㊁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强调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最大化保留脊柱的稳定性㊂目前有关微创手术治疗D L S S的研究逐步增多,其可减少开放手术造成的椎旁肌组织损伤以及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在保证减压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15-17]㊂因此,2023年共㊃2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识首次提出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观点㊂D L S S微创减压手术主要包括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p e r c u t a n e o u s e n d o s c o p i c l u m b a r d i s c e c t o m y,PE L D)㊁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术等㊂P E L D包含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18]㊂对于中央型椎管狭窄,经椎板间入路P E L D可切除椎板增生骨质㊁肥厚黄韧带以及增生的上关节突,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管,对硬膜囊及神经根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19];对于神经根管出口区(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P E L D通过切除增生关节突和部分椎弓根,扩大椎间孔和侧隐窝的范围,能对椎间孔狭窄进行直接减压治疗,是P E L D治疗椎间孔狭窄的最佳选择[20];对于单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致压因素偏于背侧者,经椎板间入路更为适合,致压因素偏于腹侧者,经椎间孔入路更为便捷,具体术式选择,需考虑术者的偏好及不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于双侧侧隐窝狭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 n i l a t e r a l b i p o r t a l e n d o s c o p y,U B E)通过切除棘突基底部㊁对侧黄韧带和部分关节突,以达到椎管内270ʎ减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1]㊂2023年共识指出,P E L D治疗D L S S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开放性椎管减压手术㊂首先,对于重度或极重度狭窄的患者,由于其器械移动空间狭窄,操作受限,难以充分减压,建议行开放性椎管减压;其次对于多节断狭窄神经根受压患者,由于其核心为靶点治疗,视野及操作空间有限,使其难以对多节段椎管狭窄进行良好减压㊂因此,2023年共识认为 开放性椎管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手术方法 ㊂5.2.2腰椎固定融合术腰椎固定融合术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治疗策略,对于D L S S伴有椎体失稳或减压后存在失稳风险的患者,减压后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以维持其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㊂2023年共识根据手术入路更系统地将腰椎固定融合术分为3类:①经后方入路,如后路椎间融合术(p o s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P L I F)㊁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L I F)等㊂近年来,随着经皮螺钉内固定和通道技术的发展,微创T L I F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其减少肌肉损伤及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结构破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㊂②经侧方入路,如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 b l i q u e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O L I F)㊁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 x t r e m e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X L I F)/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d i r e c t l a t e r a l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D L I F)等㊂O L I F㊁X L I F及D L I F属于经腹膜外间隙到达腰椎侧方的微创椎间融合技术,X L I F/D L I F需要劈开腰大肌,存在腰大肌损伤及较高的腰丛神经损伤的风险, O L I F则利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间隙,降低了腰丛神经的损伤风险㊂侧方入路通过置入大面积融合器来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实现间接减压和重建腰椎间稳定性,但不适用于严重中央椎管狭窄Ⅱ度及以上椎体滑脱㊂③经前方入路,即椎体间融合术(a n t e r i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A L I F)㊂A L I F 采用腹直肌旁小切口腹膜后入路,进行椎体间融合,能有效恢复腰椎前凸,恢复椎间孔高度,对椎间孔狭窄进行间接减压,并具有较高的融合率㊂6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自E R A S理念于1997年被K e h l e t[23]首次提出以来,在脊柱手术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展现出诸多优势,故2023年共识新增了围手术期E R A S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宣教㊁术中处理㊁术后康复㊁围手术期疼痛管理㊂6.1术前评估宣教 D L S S多见于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专项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详实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麻醉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㊂研究发现术前宣教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及减少住院时间[24]㊂2023年共识建议对术前预防镇静㊁镇痛以及 预康复 措施内容进行重点宣教,旨在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负面因素影响和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㊂6.2术中处理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脊柱手术入路㊁减少损伤出血㊁控制疼痛等方法,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25-26],因此,2023年共识建议在术中需仔细操作,保护神经,减少患者损伤㊁出血等㊂6.3术后康复在常规术后诊疗的基础上,2023年共识提倡D L S S患者应术后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以避免肌肉萎缩,促进术后功能康复㊂相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下地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27]㊂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节点及方式应结合患者手术方式及身体情况个体化开展㊂㊃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6.4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疼痛管理方式是E R A S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㊂2023年共识指出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术后疼痛,鉴于阿片类药物会导致出现恶心呕吐㊁呼吸抑制及肠道抑制等不良反应,以非甾体抗炎药为基础,联合其他低剂量镇痛药的多模式镇痛,有助于减少镇痛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㊂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如疼痛情况㊁用药史㊁药物反应等方面,以便针对性给予镇痛药物㊂7结语综上所述,2023年共识在以往指南或共识的基础上,对D L S S的定义及诊断进行更细分阐述,新增了对D L S S分类㊁发病机制㊁分级及责任节段诊断方法的描述;探讨了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作用机制,肯定了中医药在D L S S的临床疗效;修改完善了D L S S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原则,纳入 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医院优先选择微创椎管减压术 的新推荐;更加关注E R A S原则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促进D L S S患者恢复㊂因此,2023年共识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㊁个体化诊治D L S S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 K a l i c h m a n L,C o l e R,K i m D H,e t a l.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p r e v a l e n c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s y m p t o m s:t h ef r a m i n g h a ms t u d y[J].S p i n e J,2009,9(7):545-550.[2] W a t t e r s W C3r d,B a i s d e nJ,G i l b e r t T J,e ta l.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 n 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 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J].S p i n e J,2008,8(2):305-310.[3] K r e i n e rD S,S h a f f e rWO,B a i s d e nJ L,e t a l.A ne v i d e n c e-b a s e dc l i n i c a l g u ide l i n e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u p d a t e)[J].S p i n eJ,2013,13(7):734-743.[4]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科微创分会.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2):97-103. [5] D e e rT,S a y e dD,M i c h e l s J,e t a l.Ar e v i e w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w i t h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n e u r o g e n i c c l a u d i c a t i o n:d i s e a s e a n dd i a g n o s i s[J].P a i n Me d,2019,20(S u p p l2):S32-S44.[6] W a s s e n a a rM,v a nR i j nRM,v a nT u l d e rMW,e t 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o rd i a g n o s i n g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p a t h o l o g y i n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o wb ac k p a i n o rs c i a t i c a:ad i a g n o s t i c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 S p i n e J,2012,21(2):220-227.[7] L e eS,L e eJ W,Y e o m J S,e ta l.A p r a c t i c a l M R I g r a d i n gs y s t e m f o r l u m b a r f o r a m i n a l s t e n o s i s[J].A J R A m JR o e n t g e n o l,2010,194(4):1095-1098.[8]S c h i z a sC,T h e u m a n nN,B u r nA,e t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g r a d i n g o fs e v e r i t y o f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b a s e d o n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 o ft h e d u r a l s a c o n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21):1919-1924.[9] B a r t y n s k iW S,L i nL.L u m b a r r o o t c o m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l a t e r a lr e c e s s:M R i m a g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y e l o g r a p h y,a n d C Tm y e l o g r a p h y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c o n f i r m a t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03,24(3):348-360.[10] K oS,J u nC,M i n WK,e t a l.P a i nr e l i e f a f t e rs e l e c t i v en e r v er o o t b l o c ka s a p r e d i c t o r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u r g e r y[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22,47(9):666-671.[11] T e m p o r i t i F,F e r r a r i S,K i e s e r M,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h y s i o t h e r a p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S p i n e J,2022,31(6):1370-1390.[12] A a l t o T J,M a l m i v a a r a A,K o v a c s F,e t 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 s f o r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i n l u m b a r 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06,31(18):E648-E663.[13]崔学军,朱越峰,姚敏.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36-944.[14] D e y oR A.T r e a t m e n to f l u m b a r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b a l a n c i n ga c t[J].S p i n e J,2010,10(7):625-627.[15]刘兵兵,任志楠,张盼可,等.经皮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7):553-558.[16] D e e rT R,G r i d e r J S,P o p e J E,e t a l.T h eM I S T g u i d e l i n e s:t h e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c o n s e n s u s g r o u p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p i n et r e a t m e n t[J].P a i nP r a c t,2019,19(3):250-274.[17]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18]张世民.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面临的问题[J].中国骨伤,2021,34(1):5-8.[19]S u n F,L i a n g Q,Y a n M,e ta l.U n i l a t e r a l l a m i n e c t o m y b ye n d o s c o p y i nc e n t r a l l u m b a rc a n a l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t e c h n i c a ln o t e a n d e a r l y o u t c o m e s[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20,45(14):E871-E877.[20]南运东,徐长科.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1,29(19):1811-1812.[21] K i m H S,P a u d e l B,J a n g J S,e t a l.P e r c u t a n e o u s f u l le n d o s c o p i cb i l a t e r a l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o f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t h r o u g h u n i p o r t a l-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a p p r o a c h: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s u l t s[J].W o r l d N e u r o s u r g,2017,103:201-209.㊃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1期[22] G eD H,S t e k a sN D,V a r l o t t aC G,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w o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o p e nT L I F v e r s u s w i l t s e M I S T L I F[J].S p i n e(P h i l a P a1976),2019,44(9):E555-E560.[23] K e h l e t H.M u l t i m o d a l a p p r o a c h t o c o n t r o l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J].B r JA n a e s t h,1997,78(5):606-617.[24] K o n g C B,J e o nD W,C h a n g B S,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s p i n a l f u s i o nf o rl u m b a rd eg e n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s t u d y i nK o r e a[J].S p i n e(P h i l aP a1976),2010,35(15):1489-1494.[25] L e s c h k eJ M,C h e n C C.S u p p l e m e n t i n g 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w i t hi n s t r u m e n t e d f u s i o n f o r s y m p t o m a t i c l u m b a r 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ac r i t i c a l a p p r a i s a l o f a v a i l a b l e r a nd o m i z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N e u r o s u r g R e v,2021,44(2):643-648.[26] H e r m a n s e nE,A u s t e v o l l I M,H e l l u m C,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3d i f f e r e n t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l u m b a rs p i n a ls t e n o s i s: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 N e tO p e n,2022,5(3):e224291.[27] C h e n C Y,C h a n g C W,L e e S T,e t a l.I s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i n t e r v e n t i o n d u r i n g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e n o u g h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g o i n g l u m b a r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s u r g e r y?A p r o s p e c t i v e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s t u d y[J].C l i n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2015,129(S u p p l1):S41-S46.(本文编辑:赵丽洁)㊃5㊃张世民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中年双节段颈椎病

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中年双节段颈椎病

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中年双节段颈椎病发布时间:2022-07-27T08:49:07.1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张毕胡玲陈荣春李小明游辉[导读]张毕胡玲陈荣春李小明游辉(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摘要】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中年双节段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择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中年双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作为实验对象,均行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效果。

结果:20例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00%;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显著升高,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采用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中年双节段颈椎病,可明显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关键词】双节段颈椎病;Zero-P椎间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颈椎功能障碍双节段颈椎病属于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沉迷手机信息,成为了低头族,且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导致双节段颈椎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影响患者颈部功能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颈椎融合手术方式已成为了当前治疗各种颈椎疾病的首选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1]。

但经大量研究指出,单纯地行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活动代偿性较大,节段应力负荷增加,容易引起相邻节段退变,降低疗效。

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则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节段退变的发生[2-3]。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2018年1-12月选取20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中年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行Zero-P椎间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0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中年双节段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周期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其中男性12例,占比60.00%,女性8例,占比40.00%,年龄40-62岁,平均(51.05±11.03)岁。

骨科常用英文缩写

骨科常用英文缩写

LC-DCP:AO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imitedcontact-dynamiccompressplate,LC-DCP)Ni-TiMEP: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锯齿环抱器(Ni-Tishapedmemoryembracingplate,Ni-TiMEP)PC-Fix:点状接触接骨板(pointcontactfixator,PC-Fix)LC-D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板:Limitedcontact-dynamiccompressionplate,LC-DCP交锁髓内钉:lockingnail,LN简化通用钉:simplifieduniversalnail,SUN腰椎椎间填充块??Lumbar?Verterbra?Disc?Spacer颈椎椎间填充块??Cervical?Verterbra?Disc?Spacer?USA?万向脊椎前路锁定型钢板系统??Universal?Spinal?anterior?Locking?Plate?SystemOC?SCREW?脊柱后路固定系统??TRIFIX(TM)??Spinal?fixation?System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SRS????TRIFIX(TM)?Spondylolisthesis?Reduction?SystemACDFACDRDRFSRFPLIF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erinterbodyfusion,PLIF)TLIF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erinterbodyfusion,PLIF)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lumberinterbodyfusion,PLIF)PLF是指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fusion,PLF)PKP是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PVP是指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

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

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

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

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

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

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

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

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

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

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

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

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概述及优缺点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

Th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Treatment of OLIF
FU Hong, ZHU Ming-shua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OLIF 手术一般选择标准右侧卧位,这是由于侧卧位时血管、 输 尿 管 等 可 随 腹 腔 向 前、向 对 侧 移 动,从 而 使 得 手 术 操 作 空 间 更 大。切口为:单节段者于手术节段椎间隙与腋前线的交点往腹侧 作 3-4cm 长 横 行 手 术 切 口,多 节 段 者 沿 腹 外 斜 肌 肌 纤 维 走 形 作 4-5cm 长斜行切口。手术开始后,钝性分离进入腹膜后间隙,暴露 腰 大 肌 和 腹 主 动 脉 之 间 的 间 隙,显 露 目 标 椎 间 盘 后 插 入 导 针 。X 线透视定位后,置入逐级扩张器,放置有照明的工作通道后于椎间 盘侧方中点处切开纤维环,以刮匙和椎间盘铰刀髓核组织及软骨 终板组织。接着用铰刀垂直切断对侧纤维环,椎间隙内置入试模, X 线透视确认试模的型号和位置正确后,植入填充人工植骨材料 的椎间融合器。行前路单钉棒固定者在椎间隙相邻上下椎体植入 椎体螺钉;联合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改为俯卧位 置入。透视后关闭切口,无需安置引流管。
1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0
·综述·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摘要: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 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发展迅速的腰椎融合技术,由于其手术创伤小,术 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被越来越多得应用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OLIF 在理论上相对安全,但各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仍然屡见报道,考虑主 要原因为术者在追求新技术的过程中对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局部解剖、术中操作细节等方面缺乏充分的探讨与认识,导致与操作方法或 解剖入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深入地了解 OLIF 操作流程,掌握局部解剖层次,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等对于减少 OLIF 手术并发症,取得 手术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并发症;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0.060 本文引用格式:付宏 , 朱明双 .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的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处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0):130-131.

TLIF技术

TLIF技术

TLIF的发明及特点
• 由Blome、Rojas以及Harms、 Rolinger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真 正被接受是上世纪90年代晚期。 技术特点 1.后路彻底的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 2.不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等椎管内结 构 3.提供前柱的支撑及稳定 4.恢复椎间隙的高度 5.恢复腰椎生理曲度 结合后外侧植骨,达到360°融合 结合内固定系统,提高融合率
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盘源性下腰痛 症状明显的椎管狭窄
骨质疏松 椎体或终板破坏 硬膜外瘢痕严重粘连 活动性感染 脊柱转移性肿瘤

TLIF手术后路内固定方式选择
刚性 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刚性
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对侧关 节突关节螺钉
TLIF技术新进展
小切口
经皮
改良TLIF
改良TLIF工作区域:保留椎板上缘、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 脊柱导航技术 机器人技术
谢谢
EUROPEAN STREET SHOW
Tristan Eston,著名街头画家、涂鸦艺术家、知名插画家

TLIF技术
潘山
2017.10
腰椎融合术式
• 后外侧融合术( posterolateral fuslon, PLF) •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 前路腰椎间融合术(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 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I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 微创经侧方椎间融合术(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DLIF/LLIF/ELIF) • 斜侧方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er Interbody fusion,OLIF) • 骶前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 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xiaLIF)

机器人经皮置钉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机器人经皮置钉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机器人经皮置钉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付松;邵诗泽;王龙强;侯海涛;王亚楠;刘海军;王欢;黄相鹏;吕仁花【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15)1【摘要】目的总结机器人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利用机器人进行术前规划,安放机器人机械臂,按照术前规划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行减压、椎间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统计螺钉置入准确率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反映滑脱程度的Taillard指数、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6例获得随访.术中出血量为(266.8±61.6)mL,手术时间为(115.3±32.8)min,机器人经皮置入单枚螺钉时间为(1.4±0.6)min,术后引流量为(196.4±69.5)mL.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VAS评分、ODI、Taillard指数较术前降低,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CT显示椎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椎间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经皮置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操作安全、简单,置钉准确率高,容易掌握,对于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short term curative effect of Quadrant-assisted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by using a robot percutaneous insertion of pedicle screws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From June 2014 to March 2015,39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ere treated using robot to make preoperative planning and install robot manipulator in Shandong Wendeng Osteopath Hospital.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planning,pedicle screws were placed percutaneously. Mast Quadrant-assisted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were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he operation time,time of screwsinsertion,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volume ofdrainage,accuracy of screw insertion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and during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Taillard index,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the fus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s at 2 weeks and 1,6 and 12 months. Results All the 39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and 36 were followed up.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66.8±61.6)mL,operation time (115.3±32.8)min,time of screws insertion by robot (1.4±0.6)min,and the average volume of drainage (196.4±69.5)mL. The VAS score,ODI and Taillard index were decreased,and 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all show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t 12 months follow-up,CT showed bone healing,no interbody fusion cage shift and no internal fixation fracture. Conclusion The robot percutaneous insertion of pedicle screws with Quadrant-assisted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is safe,simple,of high accuracy andeasy to grasp,and has a good clinical efficacy for treating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总页数】6页(P7-12)【作者】付松;邵诗泽;王龙强;侯海涛;王亚楠;刘海军;王欢;黄相鹏;吕仁花【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山东 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骨科,山东 2644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相关文献】1.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 [J], 陈少华;蓝梅妍;郑延华2.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J], 夏雄超;赖茂松;熊浩;罗鹏刚;林伟文;凌华军;吴增志3.椎间减压、椎弓根半裸置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34例[J], 杨红伟;陈永飞4.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刘晨阳5.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与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及对围术期和并发症的影响 [J], 崔显峰;都嘉明;丁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