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曾国藩《挺经》摘录

曾国藩《挺经》摘录

曾国藩《挺经》摘录曾国藩《挺经》摘录曾国藩曾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是为立功;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是为立言;修身养性达到至高境界,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是为立德。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

最近正在阅读曾国藩的《挺经》,有颇多感触,摘录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和大家分享。

其一: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身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译文:仔细考察古人的工夫,其中成效特别明显的大约有四个方面:谨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

慎独,就是说遏止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时时刻刻都如此,内省而无愧,所以心里坦然。

主敬,就是说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静定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

求仁,就是说从本体上讲,能保养心性,从运用上来说,有爱民惜物之胸怀,大公无私,所以人们悦服。

思诚,就是说内心忠贞坚定,言语笃实无欺,以致诚与万物感应,所以神灵也钦服。

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这四种效验就自然而至。

其二: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

“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

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

《曾国藩》阅读感悟和精华摘录

《曾国藩》阅读感悟和精华摘录

曾国藩阅读感悟和精华摘录1、真正的困难并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内部的倾轧和自身的缺陷。

2、领导者首先入了局,你就有了竞争的资格,你的才华才能显露,你的远大抱负才能实现。

3、挺经1:在开始做事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刚气,在具体行动中则要刚柔并济。

4、作为领导者谁能适应形势发展,谁就能成为幸运的成功者,这种策略就叫“借势”。

5、非凡的勇气加高明的见识。

6、现实的情况在不断变化,即打破旧有的结构或秩序,产生新的形态或本质。

在破与立的过程中,操作成本较高,且有一定风险性。

7、成大事者,一般以整体利益、长久利益为重,通观全局,裁量取舍。

8、事缓乃圆。

不轻进,不轻退。

9、当领导要找好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别人的舞台上,只能永远扮演配角。

抬高事业的起跑线,才能打造自己的天地。

10、固执己见、逞一时之气的做法难溶于官场。

能力能达为体,不怨不尤为用。

11、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通,行得通也。

12、不懂创造用武之地的人难成大事;棱角太过分明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13、领导能力的实现,来自拥护他的“智谋集团”,光杆司令做不了大事。

14、无论对于领导还是政坛大局来说,求变是一种极高的应对变局的境界。

主动求变,掌握先机。

15、英明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无论当局如何、同僚如何、做官就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管。

16、对下属严格,才会树立领导的威信,才会令行禁止。

17、多其察,少其发,酷其阀。

18、圆而不滑,变而不浮,终身恪守“朴实”二字。

植根朴实,乃大气也。

19、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

20、一个不太聪明的领导如果想成功,就要勤奋。

21、对人生对事业,不能强作强为,而应当以无为胜有为,顺其而为,时机成熟,水到渠成。

22、作为领导者,最忌固步自封,须知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提高自我。

23、“廉明勤慎”24、静字不独为修身、养生所必守,还是领导者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

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25、少树敌,不结党。

曾国藩《挺经》:挺为第一,如何挺?躬身入局,坚持到底

曾国藩《挺经》:挺为第一,如何挺?躬身入局,坚持到底

曾国藩《挺经》:挺为第一,如何挺?躬身入局,坚持到底《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

那么,《挺经》讲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聊聊第一部分:入局。

01曾国藩的《挺经》中第一部分《入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老翁来了客人,要留客人吃饭,老翁就吩咐儿子去市集买酒菜。

但是,眼看已经要到中午了,儿子还没回来,老翁心里很着急,于是亲自去看看。

结果老翁发现,儿子在一条水塍上跟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面对面站着,两人谁也不愿意相让,僵持在那里了。

老翁赶紧上前说道:“老哥,我家里有客人,等着这些酒菜呢,麻烦您往水田里挪一下,让他过来,这样您也可以过去了。

”那人针锋相对说:“你我让下田,你怎么不让他下田呢?”老翁说:“我儿子个矮,下到田里,酒菜就会进水了,老哥你个子高,你的货物不会碰到水,所以,请您下田。

”老翁的理由固然不错,但是,那人不让,理由是老翁儿子的担子轻,他的担子重,而且贵。

老翁看说不动那人,于是,说:“这么着吧,让老头子我下到田里去,我给你顶在头上,肯定沾不到水,这样你空身从我儿子边上过去,我再把担子还给你。

”那人见一个老头都这样了,心里过意不去,于是说:“老丈你也别费事了,我下水田罢了。

”说完下到水田,给老翁的儿子让路,这事也就圆满解决了。

02这是《挺经》里面的一个故事,曾国藩从“入局”的角度说,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成事。

李鸿章把这个故事讲给幕僚听,有一个叫吴永(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的女婿,也就是曾国藩的孙女婿)的幕僚说:“还是曾公说得好,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的意思仅仅是躬身入局吗?我认为还有一层“挺”的意思,如果不挺一下,不下定决心,入局也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从故事中这三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1)老翁儿子的挺个矮,不能下水,所以就不动,也不退,这是一个挺,反正货郎和老翁替他着急。

(2)货郎的挺一开始坚持不退让,不管老翁找什么理由就是不行,因为他觉得坚持一下,对方就退让了,凭什么老翁说几句风凉话自己就该退让,所以他想坚持。

挺经内容概括

挺经内容概括

挺经内容概括【篇一:挺经内容概括】挺经 -内容简介第一次是25岁,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第二次是34岁,1926年3月18日《纪今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是77岁,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历害的人物。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他一个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来多少豪杰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

人的神秘可能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可能来自其人的独行孤举,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挺经》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

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

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

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

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篇二:挺经内容概括】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

近代中国人,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从梁启超、杨昌济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曾国藩挺经精选

曾国藩挺经精选

《挺经》精选曾国藩要用对待别人的尺度反过来衡量自己,不要老觉得别人不行,不然就没有长进。

牢骚太多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发牢骚时,要反躬自省。

但凡做一件事,便要全部精神去做,全神贯注这件事,自始自终不松懈,不能见异思迁,坐这山,望那山,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

凡属傲气欺凌物事,不必一定是言语伤人,有的是那股子傲气欺人,有的是脸色难看而欺人。

傲气太盛,说话太多,是历代官场导致灾祸的原因。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失败两大原因,一是有傲气,二是多言。

不要非议讥笑他人。

对手下刻薄寡恩,漠然无情,看他们好比路人,那么他们也会把你看作路人。

办事要求严格明白,但感情上还是要以沟通为贵。

每日要有独处反思的时间。

一书不读完,断不看他书,不东翻西阅。

每日再忙也要读书十页。

人都有好名思想,你得到,别人得不到,对比之下,让他们如何想。

故要谦虚谨慎,时刻警惕自己。

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而是“话语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

”一个人若对他人使心机,耍诡计,也必迫使他人对他使心机,耍诡计;他不对别人坦坦荡荡,别人也自然不会对他坦坦荡荡,他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

所以工于心计的人必然没有朋友,他有的只是想利用他的人。

忠诚,不仅对人,也对事;对人忠诚是有信,对事忠诚是有恒。

人生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风波乍起:被冷遇,被嫉恨,被压制,被奚落,被欺骗,被陷害,四面楚歌,百端拂逆,人间浮沉,世态炎凉。

这时要“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逆境并不可怕,那正是磨练英雄,玉人于成的好时机。

不要总见到别人的不足,凡事都要见得别人几分好处。

克制有节,行之有恒。

要看到名利带来的好处,但也要看到带来的坏处。

在与人交往中,不要对别人有过度的苛求。

待人接物,见到别人不对的地方,大都极端愤怒,若能设身处地替对方想想,就会心平气凡事不留待第二天去做。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带兵的人最重要的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不二途径,是律己以严,只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才足以指挥将士,激励兵心。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曾国藩,字炳焘,江苏镇江人,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書法家。

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为主,深受后人推崇和学习。

下面将介绍曾国藩的《挺经》原文以及相应的译文。

《挺经》是曾国藩的一篇帖文,他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做人原则,表达了对于修身养性和崇高境界的追求。

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曾国藩的心得体会和思考,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原文:仰以眇拂车,阅以京洛貌,反以顾步岂怙块,视穷通何劳辱。

偶得之以图书,时获之于昆曲。

脂粉貌非情,黛痕香怪说。

梦得之以琴鉴,眩之于虏掌。

人生有何量,关舆亦可传,虽道义二行同,栋梁实倢伃。

欺肆如不论外敌,守臣有怀铁砂,龙樯一渡往来,盈余娇怯如蚤。

物极于千载,遗容灰且化。

犹怨我尚寝履远舍,汗青容残又云来。

译文:凭着低微的身份驾着简陋的车子,游览着繁华的京洛之地,回过神来,怎么可以自满于贫贱,视贫穷和富裕为何必要的耻辱。

偶然得到图书,偶尔聆听昆曲。

妆饰和美丽的外表并不代表内在的情感,脂粉和香味常常隐瞒真实的自我。

通过琴音,我找到了心灵的镜像,在虏寇的指挥下得到启示。

人的一生有怎样的价值,马车能传道于后世,纵然仁义两者道路相同,角梁却是珍贵的。

在外敌的欺侮下,领导者有坚如铁的决心,守臣有怀揣铁砂的胸怀,龙舟航行于往来间,巧妙地避开风险,克服困难。

物极必反,千百年后只留下灰尘。

我仍然不满于舒适的居所,历史荣辱既然变成了一种记忆。

通过以上对《挺经》的原文和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曾国藩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做人原则,倡导修身养性,崇尚高尚品德,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物质迷惑,要明辨是非,追求内在的价值和精神的富足。

曾国藩的《挺经》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帖文,更是一份道德和人生哲学的宝贵遗产。

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汲取曾国藩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旅途,成为忠诚、勇敢、有担当的人。

《挺经》也不是曾国藩写的

《挺经》也不是曾国藩写的

《挺经》也不是曾国藩写的之前谈到,被诸多出版社、诸多“当代国学家”力推的“曾国藩名著《冰鉴》”,不但是一本超级烂书,而且根本就不是曾国藩写的。

这里再说一下另一本所谓的“曾国藩名著”《挺经》。

一、曾国藩没写过《挺经》与《冰鉴》一样,这本书也很烂,也不是曾国藩写的。

翻查正规的曾国藩文集,无论是曾死后李鸿章等人编撰的《曾文正公全集》,还是岳麓书社20世纪90年代整理出版的《曾国藩全集》,都找不到所谓《挺经》的踪影。

市面上所有以《挺经》为名的图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产物,是出版社追赶“曾国藩热”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产品”。

创造的具体方法,是辑录一堆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和文章,再以编写者自己对“挺”字的认知为糨糊,把这些家书、日记和文章粘成一坨,然后在封面印上“曾国藩著”字样,就算大功告成。

读者以为自己是在看“曾国藩的《挺经》”,但他读到的只是曾国藩的只言片语和编写者自以为是的糨糊。

其实,民国人也伪造过《挺经》。

民国文化人刘树鹏自己就曾脑补出《挺经》,刊登在中央周刊1946年第34期上。

与今人不同的是,刘树鹏明言这三十条是自己编造的,并没有将《挺经》弄成正儿八经的“曾国藩著”。

他在文章的开篇处说得很明白:曾国藩的《挺经》没写成,如今已无从查考,实在是太遗憾了。

所以“区区妄拟挺经”三十条,以彰显我们湘人的气质。

①二、曾国藩否定了没写出来的《挺经》《挺经》这本书,唯一绝对真实的,就是《挺经》这个书名。

该书名最早见于晚清笔记史料《水窗春呓》,作者是做过曾国藩幕僚的湖南湘潭人欧阳兆熊。

欧阳兆熊的原话是:文正一生每三变:……又(1)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2)至出办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3)咸丰七年在江西军中丁外艰,闻讣奏报后即奔丧回籍,朝议颇不为然。

左恪靖(宗棠)在骆文忠(秉璋)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

(文正)出山后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无沾沾自喜之色。

尝戏谓予曰,他日有为吾作墓志者,铭文吾已撰:“不信书,信运气”。

从曾国藩《挺经》说“挺”

从曾国藩《挺经》说“挺”

从曾国藩《挺经》说“挺”转:单眼老表博客的博客从曾国藩《挺经》说挺(1)第一点,什么是“挺”?“挺”,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发一谋,举一事的咬牙坚挺决心。

曾国藩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

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坚挺之诀。

余庚戍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又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

从前水师之设,创议于江忠烈公(江忠源);安庆之围,创议于胡文忠公(胡林翼)。

其后本部堂办水师,一败于靖江,再败于湖口,将弁皆愿去水而就陆,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安庆未合围之际,祁门危急,黄德糜烂,群议撤安庆之围,援彼二处,坚忍力争而后有济。

至金陵百里之城,孤军合围,群议皆恐蹈和春、张国梁之覆辙,即本部堂亦不以为然,厥后坚忍支撑,竟以地道成功。

以上两段话,皆言“咬牙坚挺”,这是讲事功经验。

要做成一件事就得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放弃,决不中途动摇。

这个“挺”字的意思就同今人所说的:“给我顶住”、“坚持最后五分钟”云云。

深入一层说“挺”,就说到对天下大事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含义了。

李鸿章一次在与同僚闲谈《挺经》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

一早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但时已过巳,尚未还家。

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正挑着菜担,在水滕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对峙着,彼此皆不肯让。

老翁赶上前婉言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就餐。

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以过去,岂不是两便吗?’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站在水田里,恐怕担子会浸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曾氏宝典:1.[原典]:“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2.[原典]:“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

’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

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

自金陵告克之后,常思退体藏拙。

”3.[原典]:“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

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4、[原典]:“处大位大权震享大名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想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灭去几成,则晚节渐可收场耳。

”5.[原典]:“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6.[原典]:“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7.[原典]:“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

”8.[原典]:“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金陵一城,沅(曾国荃,字沅甫)与荃(李鸿章,字少荃)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

何必全克而后成美名哉……盖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9.[原典]:“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注解]:屠羊说:战国时楚国的一个屠户。

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楚国败亡,楚昭王逃难到随国。

屠羊说跟着昭王逃亡。

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包括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

曾国藩的挺经中的“挺”字是什么意思,如何把小道理做成大事业?

曾国藩的挺经中的“挺”字是什么意思,如何把小道理做成大事业?

曾国藩的挺经中的“挺”字是什么意思,如何把小道理做成大事业?曾国藩的挺经中的“挺”字是什么意思,普通道理中有哪些不普通?最近在看关于曾国藩的书籍,读着读着慢慢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他出身农家,资质平平,可谓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他却凭着稳重老成的心性,和过人的执着和严于律己,成为了世人眼里的圣贤,成绩了自己的惊天伟业。

曾国藩的一生和普通人一样,也是挫败连连,可他却屡败屡战,凭借着自己的一套心智体系,从容应对。

那么挺字是何含义呢?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就是凡事都不要放弃,执着坚持,熬过去,是谓挺。

这只是我个人看字面意思的理解曾国藩的挺,凡事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是做衰时想,刚柔相济。

翻译一下,我的理解就是,凡事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盛极而衰,凡事都要谦虚谨慎,防患于未然,小心使得万年船。

挺字,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是入世,入局的魄力。

生活中曲径通幽的灵活,远胜于坚韧的高明。

挺经里的前提就是入局,那么怎么样是算入局呢?那今天的生活背景下的人来举例,父母经常教育子女,要如何做人,如何发愤图强,如何不能玩物丧志,可以说是苦口婆心,有些天资高的孩子就会明白其中道理,而大多数孩子都会觉得厌烦,那么父母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孩子听话呢?这里就需要用到曾国藩的入局,躬身入局,做到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从孩子的角度去做事情,去想问题,去走进孩子的生活,切勿只是在局外呐喊,必须亲身去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在其位谋其政,以身作则。

挺字,也是一种境界,和外界的环境抗争,和自己的惰性抗争,打败自己的惰性,心无杂念,通彻澄清,修身养性。

曾国藩曾告诫自己的弟弟,想要有所长进,需要多多读书,修身养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效。

所以道理都是相同的,今天的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贤,但想小有所成,也是要一日日的积累,匆匆忙忙,是不可能有高深的学识和内在修为的。

挺经 曾国藩

挺经 曾国藩

卷九
勤敬
领导的修养决定政策的执行 领导爱护下属是唯一的真理 领导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领导的核心素质是多做少说 术即宽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仁术之道,就是宽容 善待竞争对手 培养宽容的心态 言行一致才能使人信服 勤谦不能有半点马虎 富不过二代 快乐在于自身 学会冷静、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撞钟思想也是一种解脱
LOGO
《挺经》—— 读后分享
内容陈述顺序 一、 《挺经》——总体介绍 二、 三、 曾国藩——人物介绍 互动
四、
五、 六、
正文
总结 运用
LOGO
Page 2
挺经——介绍
书名:挺经 作者:曾国藩(1811.11~1872.03) 晚年之作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 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详 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
LOGO
Page 23
卷十八
盈虚
虚实相间,大智慧的特别之处 盈虚乃世之常理 矛盾的原理 残缺也是一种美 知足者常乐 成大事之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家门之福,兄弟之幸 功成身退 适可为止 落叶归根
LOGO
Page 24
LOGO
谢谢大家
2013-05-24
LOGO
Page 4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汉族 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 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 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 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 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处世十八条心法一《挺经》

曾国藩处世十八条心法一《挺经》

曾国藩处世十八条心法一《挺经》挺经”是一种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所谓“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等等,可以说就是“挺经”的注脚。

下面是关于“挺经”注解的鲜活例子:湖南人曾国藩曾和他的学生李鸿章说过一个故事: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

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

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

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

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一直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

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

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

”当即下田避让。

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

《挺经》全文卷一内圣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曾国藩 挺经的故事

曾国藩 挺经的故事

曾国藩挺经的故事曾国藩,字子陟,号挺经,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他一生勤奋好学,严于律己,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关于他勤奋学习、修身齐家的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曾国藩挺经的故事,感受这位名臣的品德风范。

一、勤奋好学,凿壁借光曾国藩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好学。

有一年冬天,他为了学习,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冒着严寒,步行几十里地去借书。

由于路途遥远,他只能在夜晚赶路。

一天夜晚,曾国藩在经过一片树林时,无意间发现一处人家,墙壁上有一个小洞,透出一丝光亮。

他好奇地走过去,发现是一个学堂。

他兴奋地站在洞外,聆听里面的讲课内容。

此后,他每天夜晚都来这个小洞听课,勤奋学习,终于凿壁借光,成为一代名臣。

二、严于律己,每日反省曾国藩非常注重个人修养,他提倡“挺经”,即严于律己,每日反省。

他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如读书、写字、作文等。

同时,他还要求自己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有不当之处,立即改正。

这种严谨的作风,使他在政务繁忙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三、教子有方,以身作则曾国藩不仅自己勤奋好学,还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他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勤奋学习,严于律己。

他的子女在他的熏陶下,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他的长子曾纪泽成为了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次子曾纪鸿成为了数学家。

四、扶持人才,为国为民曾国藩在任职期间,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发现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并积极扶持他们。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原本是一个落魄的秀才,曾国藩发现他的才华后,大力推荐他,使他成为晚清一代名将。

总结:曾国藩挺经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名臣勤奋好学、严于律己、教子有方、扶持人才的品质。

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挺经》: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挺经》: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原文及翻译

曾国藩《挺经》: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二、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

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

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

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

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

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三、点评:盛者不可如洪水暴涌,喜其如平原流大江;弱者不可似枯木病绝,喜其似春木抽新芽。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

近代中国人,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从梁启超、杨昌济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梁启超在他所编辑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一书的序言中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

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如斯而已。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晚年毛泽东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评价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更是一生研读曾国藩著作,并以之为修身行事的准则,他教育儿子蒋经国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非常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两位曾国藩的铁杆儿粉丝,却从曾国藩的著作中读出了不同的韵味,并且巅峰对决,胜负早定。

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什么。

最形象也很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毛泽东受曾国藩的《爱民歌》启发,创作出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精神凝聚和纪律约束所起的巨大作用已为历史所证实。

蒋介石从曾国藩的“涤生刀”受到启发,给每一个黄埔学生以及有功将士颁发一把“中正剑”,其激励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近代曾流行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曾国藩的学问博大精深,从我们每个人都用得着的学问来说,莫过于他的挺经。

那么,《挺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挺经》的来历据专家学者考证,曾国藩存世的文稿中,没有《挺经》这部书,也没有草稿之类的半成品。

曾国藩全书·挺经解读

曾国藩全书·挺经解读

曾国藩全书·挺经解读前言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

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政坛领袖、各级干部,下至普通读者、平民百姓,对“曾国藩”或读之,或研之,或习之,或用之,竞相求证,蔚为大观。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

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

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

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

而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

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虽然后人对他有“毁之则为元凶,誉之则为圣贤”的评价,但他毕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

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获得彻底的成功。

虽诟病不绝,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

其行其言,于无意间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官场绝学,把中国人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阐释得淋漓尽致。

晚清还是一个信仰崩溃、道德失范的时代,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曾国藩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大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会经验。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

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是他在几十年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官场实用宝典,是他从身体力行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理论。

曾国藩挺经全文翻译

曾国藩挺经全文翻译

曾国藩挺经全文翻译展开全文【挺经曾国藩-作者简介】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

道光进士。

为抗拒太平天国革命,练湘军。

任两任总督、钦差大臣。

赠太溥,谥文正。

晚清政治家、文学家。

能诗文,其古文继桐城之后,加以扩展,溯源经史,奇偶互用,别衍为湘乡派。

学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并重,并以“经济”来充实,讲求经世济时之道。

“平生好雄奇瑰玮之文”;重视字句声色的修辞技巧,主张以一定骈体的“华丽文采”来矫正桐城派古文语弱的弊病,文学史上有称他为桐城派“中兴明主”的说法。

论诗受宋诗派影响,推崇杜甫,标榜黄庭坚,又不拘囿于宋诗派,对后来“同光体”诗派的产生影响较大。

编选有《十八家诗钞》28卷,《经史百家杂钞》26卷,《曾文正公文集》等作品。

【内圣】内,心也;圣,异于常人也。

功修于内,怀日月之明,雷霆之奋,修身自强,名配尧禹也。

为体,为用,气之帅,行之范也。

内圣者恭形于内,敬主于中,坚挺拔俗,不卑之亢,为曾门《挺经》十八篇开山之作,念武功之隆,文德之盛也。

【“内圣”法(上篇)】【译文】细思古人修身功夫,其成效特别显著的大约有四方面:慎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恭谨慎,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敬慕热爱;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慎独,就是说遏禁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时时如此,内省而无愧,成以心泰。

主敬,就是说仪容整齐严肃,内心思虑专一,端恭不懈,所以说身体强健。

求仁,就是说从本体上讲,有爱民惜物之怀,大公无私,所以人悦。

思诚,就是说内心忠贞无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感应万物,所以神钦。

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效验自然而至。

我虽然年纪衰迈,但还想讲求此修身之功夫,以求得万一之效。

【“内圣”法(中篇)】【译文】所谓“独”这个东西,是君子与小人共同所有的。

当小人在他单独一人之时往往会产生一个狂妄的念头,狂妄之念聚得多了就会产生纵肆,而欺负别人的坏事就会发生了。

君子在他单独一人之时产生的念头由其禀性决定,往往是真诚的。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易经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易经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易经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卒于1872年3月12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享年61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儒,精通儒法道佛诸家学问。

《曾国藩日记》记载,曾氏系统研读《易经》五遍:第一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起,至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结束,历时一年半,一天研读一卦,反复学习,几乎没有间断;第二遍,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至二月,历时两个月,每天二至三卦;第三遍,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至十二月,历时三个月;第四遍,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每天数卦,全部温习一遍;第五遍,同治十年(1871年)十一月初六至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历时两个月。

曾氏现存日记从道光十九年正月开始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

其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下旬至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之间,长达13年中断。

笔者推测,曾氏系统研读《易经》至少还有两遍。

其一,《易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必修课,曾氏在中进士点翰林(道光二十年)之前,至少系统研读一遍。

第二,从1861年到1872年,十年间,曾氏系统研读《易经》四遍,间隔最短一年,最长五年。

据此保守地推断,在曾氏日记中断的13年间,他至少应该系统温习研读一遍。

加起来应该在七遍以上。

直到去世的前半月,在身体极度衰弱,双眼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又系统研读《易经》一遍。

可见,曾氏对《易经》的重视和热爱。

曾国藩不但对《易经》的“义理”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对“象数”也很擅长。

他在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一日的日记中记载:“自占一卦,问江北有兵来南岸否?遇‘坎’之‘观’卦。

见者以为佳。

”事情是这样的,1860年12月中旬(咸丰十年十一月),太平军兵分三路再次向祁门地区发动进攻。

曾国藩四面楚歌,又一次陷入惊恐之中。

他在家书中说:“自十一月以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

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

”可见当时情况已十分危急。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的《挺经》是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它对于中国古代经
学的发展和思想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挺经》的原文和译文:
《挺经》原文:
挺经者,谓专一经义,不为外务。

人之所以为学,欲得通经义,以为学问之本,岂可不专一乎?故曰挺经者,谓专一经义也。

《挺经》译文:
挺经者,指的是专注于研究经典的人,不被外界琐事所干扰。

人们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经典的真义,将其作为学问的基础,这样
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挺经者指的是那些专注于研究经典的人。

以上是《挺经》的原文和译文,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传统智慧】曾国藩《挺经》十八法

【传统智慧】曾国藩《挺经》十八法

【传统智慧】曾国藩《挺经》十八法【传统智慧】曾国藩《挺经》十八法《挺经》曾国藩著,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

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译文、事典、点评四个部分。

在这里只写纲要,以便快餐(参)。

^_^卷一内圣内,心也;圣,异于常人也。

功修于内,怀日月之明,协霆之奋,修身自强,名配尧禹也。

为体,为用,气之帅,行之范也。

内圣者恭形于内,敬主于中,坚挺拔俗,不卑之亢,为《挺经》十八篇开山之作,念武功之隆,文德之盛也。

卷二励志忠者,心之向也,气之帅也。

有志者,事尽成,要在躬行践履也。

鼎贫穷而不改,处危难而志弥坚,遇险阻而甘若饴,报国复邦,建功立业,或闻鸡起舞,或卧薪尝胆,志存高远,乃《挺经》之卷二“励志”也。

卷三家范家范,居家之规法也。

时思不辱先门,不辱己身,尊年高,慈孤弱,兄友弟恭。

切记,立身百业,以学为主,不倡游言,孜孜进取。

器不饰,无以美观,人不学,无以懿德。

是故,克勤于国,克俭于家,此乃《挺经》之卷三“家范”也,旨在族门挺盛,薪火为继也。

卷四明强明者智也,强者勇也。

强字自明出,智勇兼备,遭挫受辱气不馁,所向披靡,挺经之要环也。

识大千世界,智者能鉴人,强者能制人,机枢智圆,谋出不测,大智大勇,百折不挠也。

此乃《挺经》之卷四,“明强”大法也。

卷五坚忍坚忍者何?刚强牢固为坚,勇毅强挺为忍。

君子持威重,执坚忍,临大难而不惧,视白忍若无也。

欲立不世之功,得成勋世伟业,非坚忍所不能也。

坚忍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外无敌,内大治,厚道载物乎?此乃《挺经》之卷五“坚忍”之法也。

卷六刚柔刚柔,坚挺顺弱之谓,五行生克之数。

遇险而怯为柔,知难而挺曰刚。

君子柔且刚,刚且柔,不畏强御也。

心力不刚,多中道沮废,行世过柔,刚逆来顺受。

为柔,月缺不改光,为刚,剑折不钝锋。

此乃《挺经》之六法,刚柔是也。

卷七英才英才,德美艺殊之杰出人物,乃风尚之典范,基业之资本也。

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管理资料]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

近代中国人,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从梁启超、杨昌济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梁启超在他所编辑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一书的序言中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

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如斯而已。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晚年毛泽东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评价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更是一生研读曾国藩著作,并以之为修身行事的准则,他教育儿子蒋经国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非常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两位曾国藩的铁杆儿粉丝,却从曾国藩的著作中读出了不同的韵味,并且巅峰对决,胜负早定。

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什么。

最形象也很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毛泽东受曾国藩的《爱民歌》启发,创作出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精神凝聚和纪律约束所起的巨大作用已为历史所证实。

蒋介石从曾国藩的“涤生刀”受到启发,给每一个黄埔学生以及有功将士颁发一把“中正剑”,其激励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近代曾流行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曾国藩的学问博大精深,从我们每个人都用得着的学问来说,莫过于他的挺经。

那么,《挺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挺经》的来历据专家学者考证,曾国藩存世的文稿中,没有《挺经》这部书,也没有草稿之类的半成品。

说明曾国藩终其一生也没有写作《挺经》这部书。

吴樵子等著的《挺经》关于曾国藩原文部分,与《败经》、《面经》等著作一样,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曾国藩的日记、家书、奏章、书札等著作中分门别类进行摘录的。

曾国藩虽然没有撰写《挺经》一书,但确有写作《挺经》一书的打算,想把一生的经验教训都总结出来,留给后人一笔财富。

曾氏的好友欧阳兆熊在他所著的《水窗春呓》中记载:“文正一生凡三变……尝自称欲著挺经。

”但他没能实现这个心愿。

“挺经”没有成书,当然很遗憾。

但是,曾国藩的挺经智慧是日渐成熟的。

应该说,挺经智慧是其一生学识阅历经验教训之大成。

晚年的曾国藩已经做好了挺经十八法的布局谋篇,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写作提纲,只是没有系统总结而已。

这可以从李鸿章等人的讲述中得到印证。

除欧阳兆熊的记载外,李鸿章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

那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并且向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口述了挺经的第一条秘诀。

更加直接的证据是,曾国藩本人明确提出了“挺经”一词。

“三旬危险之际,鄙人不肯移出岭外,此固执之挺经也。

即定计于二十六日移之东流,此通融之挺经也。

”(《曾国藩书札》祁门危机解除后曾国藩写给李续宜的信。

) 挺经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挺经”,意即言“挺”之经。

“挺”,是所言的内容;“经”,指关于“挺”的原则、秘诀。

何谓“挺”,“挺”有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四种词性。

其字义如下:?硬而直:挺立,笔挺,挺拔。

?伸直或凸出:挺直,挺身,抬头挺胸。

?勉强支撑:硬挺,挺得住。

?很:挺对,挺好,挺冷,挺不容易。

?量词:一挺机枪。

那么,曾国藩“挺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按照欧阳兆熊的说法:曾国藩“尝欲著挺经,言其刚也。

”也就是说“挺经”是“刚之经”,讲“刚”的秘诀、“刚”的智慧。

郦波老师更是直接把“挺经”说成是“明强挺经”,应该也是讲得通的。

因为“刚”和“强”的字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常说“刚强”。

综观曾国藩一生,毫无疑问,“刚强”是其处世治事的主基调。

但是,这是否是曾国藩“挺经”的本意呢,或者说这样概括是否全面和准确呢,这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们把“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

”这段话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端倪。

“文正一生凡三变。

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

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

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

至出而办理团练事务,复而申韩。

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

咸丰七年,至江西军中丁外艰,闻讣奏报后,即奔丧回籍,朝议颇不以为然。

左恪靖于骆文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

文正亦内疚于心,得不寐之疾。

予荐曹镜初诊之,言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盖欲以黄老讽之也……此次出山后,—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无沾沾自喜之色。

”按照唐浩明老师的观点,在曾氏同时代以及后世研究曾氏的文字中,这是最值得关注、富有权威性的一段评论。

这是因为欧阳兆熊作为与曾氏相知数十年的密友,对曾氏的了解极其深刻,因而能够清晰地看出曾氏人生中有着明显差异的几个阶段,并能揭示这种差异背后的学理奉持上的转化。

简言之,欧阳兆熊认为,曾国藩的做人治学有三次转折:做京官时,由翰林诗词之学转为程朱理学,此为第一次转折;咸丰二年守母丧期间,奉旨夺情出山办理团练军务,则由程朱之学变为申韩法家,此为第二次转折;至咸丰八年守父丧期间再次夺情出山,则由申韩法家转为黄老道家之学,此为第三次转折。

笔者认为,欧阳兆熊所谓的“曾氏一生三变”,并不是泾渭分明的由甲到乙的转变,而是曾氏在现实社会中对儒法道诸家学说践行后的理论升华和人生境界的升华。

可以说,晚年的曾国藩对儒法道诸家学说已经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并且在实践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

这正是曾氏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所在。

他是以儒家的“仁”为体,以法家的“刚”为用,杂用道家的“柔”。

但总体来说,在刚柔之间,曾国藩还是以刚为主,以柔为辅,进而达到刚柔相济的。

不然,何来“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之说呢,蒋介石有一句著名的评论:“曾国藩主刚~”非常中肯。

接下来,我们再看曾国藩自己著作中的说法:“三旬危险之际,鄙人不肯移出岭外,此固执之挺经也。

即定计于二十六日移之东流,此通融之挺经也。

”这里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词“固执”和“通融”。

实际上,这就是曾氏对挺经精神的高度概括。

“固执”意思是“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通融”意思是“变通办法,不死板”。

这不就是持经达变、刚柔相济吗,“固执”属于“阳”、“刚”,即持经。

而“通融”则属于“阴”、“柔”,即权变。

因此,持经达变、刚柔相济,是挺经的精神内核。

“刚”和“柔”是“挺经”的一体两面,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这才是“挺经”的本意。

对此,曾国藩自己更是深刻地阐述道:“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糜,太刚则折。

”又说:“能柔非柔,至刚无刚。

”极其深刻地阐述了刚柔的辩证关系。

因此,用“刚之经”、“明强挺经”来概括“挺经”确有不够准确之处。

笔者认为,“刚柔挺经”可能更确切一些。

“刚柔”也好,“明强”也好,显然讲的都是处世治事的学问和智慧。

那么,“挺经”是否就是仅仅讲的处世治事的学问和智慧呢,显然不是。

再看李鸿章的说法:“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

那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精通造化”,就是精通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常引申为精通人世间的运行规律。

精通自然界和人世间的运行规律干什么呢,就是用于守身用世。

“守身”就是修炼、保持自身的品德和节操。

“用世”就是处理世间的问题。

这就很清楚了,“挺经”是“守身”和“用世”的学问和智慧。

“守身”和“用世”是“挺经”的一体两面。

“守身”是体,“用世”是用,两者相辅相成。

挺经十八法猜想我们从“挺经”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就可以看出,“躬自入局,挺膺负责”既是处世所必须,更是修身所不可缺少。

“负责任”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

曾国藩将其作为“挺经”开宗明义的总纲是非常富有见地的。

“负责任”贯穿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过程。

试想一想,如果不负责任,还谈得上什么“修齐治平”,如果人人都不负责任,这个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呢,既然《挺经》是守身用世的学问和智慧,那么,笔者按照这一思路,猜想“挺经”十八法的提纲是:第一经.“担当”经:做人第一美德;第二经.“识见”经:成事第一秘诀;第三经.“诚”字经:人生第一基石;第四经.“勤”字经:自古庸人败于惰;第五经.“谦”字经:自古才人败于骄;第六经.“悔”字经:善始善终的人生法宝;第七经.“明”字经:借我一双慧眼;第八经.“强”字经:自胜处求强; 第九经.“小”字经:细节决定成败;第十经.“简”字经:简单就是力量;第十一经.“恒”字经:成功的神奇之钥;第十二经.“忍”字经:成功背后的磨难学; 第十三经.“赏罚”经:领导手中的“二柄”;第十四经.“人才”经:万事根本在用人;第十五经.“革新”经:社会发展的源泉;第十六经.“刚柔”经:做人大智慧;第十七经.“权变”经:办事大法则;第十八经.“盈虚”经:人生大境界。

这十八条挺经的依据是曾国藩在家书、信函、奏章等著作中反复阐述的、比较系统和成熟的观点。

其中,有不少就是曾国藩直接命名的,除第一条外,其它如“悔字诀”、“忍字诀”等,在曾氏的家书中无数次地出现。

又如,对于“刚柔”,“盈虚”,“明强”,“诚”,“勤”,“谦”,“识”,“才”,“恒”,“简约”,“克勤小物”等都有深刻的阐述。

看过这个提纲之后,我们会感到曾国藩的学问并没有任何高深莫测之处。

他所论述的道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做人处事的道理,但不神秘不等于不高明。

它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那就在于它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都非常熟悉。

比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人们往往就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实际做不到,或者说不知道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

而曾国藩说清楚了,说得非常具体,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他说:“古来言凶德至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丹朱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余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身。

”什么是多言,曾国藩举了一个例子:尧的儿子丹朱品德不好,所以尧把位置禅让给舜而不传给丹朱。

丹朱的缺点就是骄傲,多言。

嚣讼,就是爱揭别人的短,告别人的黑状,喜欢拨弄是非。

他进一步论述道:“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

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

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