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预案

考古工作预案
考古工作预案

考古工作预案

家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前言

抱着对考古浓厚的兴趣,学期初,我在许多的通识课之中选择了走进魅力考古这门课,它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在这里了解到了考古学并没有我从前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像我学习地质学一样,学习考古同样可能会有艰苦的实习以及充分的准备。但我想,为所爱,踏着荆棘也不会觉得痛。通过多方查阅资料以及对家乡的了解,现设计工作预案如下

一、考察对象:庞葛城

1、地理位置: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哈拉新村前,有座夯土建筑、规模宏伟、遗迹清晰的古城,这是嫩江流域规模较大的辽金古城址之一,称“庞葛城”。大略位于下图中左上角红色图标1所在位置

2、历史记载:

金初太宗时期设置的乌古迪烈统军司及海陵王时期的乌古迪烈招讨司应在庞葛城。

庞葛城见于文献记载,《金史》中两见。一为太宗天会三年二月“以庞葛城地分授所徙乌虎里、迪烈底二部及契丹民”一为《金史·习古乃传》中记习古乃在太宗时受降乌古、迪烈二部后,“以庞葛城地分赐乌虎里、

迪烈底二部及契丹人,其未垦者听任力占射”的治所,应在庞葛城。

3、基本资料:调查得知,该城由南北二城构成,全城周长1 960米,近四华里。其中北城略呈方形,东西长300米,南北长250米,周长1 100米,中部偏东有一道土墙,墙中部偏南处有一大型建筑台基址,现高约3米,四面城墙每面各筑防御用等距马面2个,城四角各有一个角楼,南墙有东西宽26米、长16米的瓮城,城墙均由夯土筑成。南城应为接北城而后建,破坏甚剧,仅存东墙遗迹,东西长300米,南北长130米,周长865 米。近年来,在古城内发现大量辽金石期文物,如金代灰砖、布纹瓦、兽面瓦当、定瓷瓷器残片及辽金时期的石臼、石槽、铁制农具等,认定该城是一座辽金时期的古城。

4、考察目标

1)进一步确定该城的确切年代

2)使学生良好掌握田野考古的方式方法

3)进行文物保护与遗址复原工作

二、齐齐哈尔地区简介

1:名字由来:“齐齐哈尔”名字来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因世界珍禽丹顶鹤在此栖息,又名鹤城。

2:地理位置: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5°至48°,东经122°至126°。东北与本省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本省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大庆139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面积43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29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千米(2010年)。

3:气候特点

齐齐哈尔市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东部和南部地势低洼。齐齐哈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年降水量415毫米,年均温3.2℃,1月均温

-25.7℃,7月均温22.8℃。历史上最高气温发生在1980年6月26日,42.1℃,最低气温发生在1956年1月8日,-39.5。

年平均无霜期122至151天。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生长期(五至九月)的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

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4交通:齐齐哈尔横跨亚欧大陆桥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西部地区之交通枢纽,铁路、高铁、公路、水路、民航多种交通方式并存。2013年客运总量达7748万,货运总量达11789万吨。客运总量仅次于哈尔滨,位居黑龙江省第二。货运总量位列黑龙江省第一、东北地区第九。

5特产:黑龙江牌冰刀、鹰牌猎枪、裘皮、史国公药酒、玛瑙项链、马铃薯6民风:东北人豁达、豪放、刚毅、勇敢,尤其热情好客

7民俗: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等原主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谈到民俗,不得不提二人转,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走唱类曲艺曲种。

8语言:东北话,虽属方言,但和普通话相近,通俗易懂。

9经济:2014年,齐齐哈尔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38.8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一产业增加值299.3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2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531.3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24.2:33.0:42.8。

10用工:

最低工资标准为1160元

三、工作计划

1出发之前的准备工作:

(1)办理审批手续,争取得到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同意及支持

(2)积极与齐齐哈尔市有关部门、机构联系,争取支持,取得土地占有者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3)筹集经费,争取资金支持,预期约为5亿元

(4)准备所需物品,如:

测绘工具、记录工具、探查工具、发掘工具、运输工具、文物处理器具、科技考古器具、药品等。

(5)提前一段时间购买车票,防止临近假期车票紧张。

(6)做好安全预案,保证学生安全

(7)2016年7月1日至5日间,开展动员会议,同时强调纪律与安全问题。

2时间:2016年7月7日至2016年7月27日间,(选择原因:该地冬日较冷,由于课程安排,只有占用暑假时间作为实习)

3地点:齐齐哈尔市庞葛城遗址,即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哈拉新村前

4人员

指导老师:吴桂兵老师

学生:20人整。

学生分为5组、每组4人。

5交通:乘坐高铁G1204次车由南京南抵达哈尔滨西,抵达时间约为晚上十点,第二天早上乘坐T47到达齐齐哈尔,其后通过58同城租一辆中巴前往梅里斯区。

6日程安排

日期时间内容地点

7月7日8:00 集合乘车前往南京南站体育馆四号门11:22—21:53 乘坐G1204次列车前往哈尔滨火车

22:30 到达预定酒店入住休息丽枫酒店哈尔滨西

站店

7月8日6:00 起床、早餐酒店

6:30 退房、集合酒店门口

6:53—10:13 乘坐T47次列车前往齐齐哈尔火车

10:30 乘坐中巴前往梅里斯区中巴

13:00 到达旅馆稍适休息并中餐梅里斯坤宇旅馆

16:00—18:00 完成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接

洽,同时在邻里间进行走访调查,

初步观察考察区域

18:30 晚餐

7月9日至7月16日6:30 起床、早餐旅馆

8:00—10:30 在考察区域进行挖掘、勘察、清理

以及文物登记与保护工作

庞葛城遗址11:30 中餐

2:00—4:30 在考察区域进行挖掘、勘察、清理

以及文物登记与保护工作

庞葛城遗址5:30 晚餐

7月17日全天休息

7月18日至7月24日6:30 起床、早餐旅馆

8:00—10:30 在考察区域进行挖掘、勘察、清理庞葛城遗址

以及文物登记与保护工作

11:30 中餐

庞葛城遗址2:00—4:30 在考察区域进行挖掘、勘察、清理

以及文物登记与保护工作

5:30 晚餐

7月25日6:30 起床、早餐旅馆

8:00—11:30 会议与工作小结会议室

13:30 中餐

下午休息

7月26日18:13—21:42 乘坐T48由齐齐哈尔至哈尔滨

7月27日8:57—19:52 乘坐G1202次列车返回南京火车

备注:该日程仅为预案,若遇不良天气应及时调整时间,考察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与相关部门的接洽和与当地村民的良好关系,

7经费:预期为25万元左右

8资料整理:对每个出土文物及发掘现场进行拍照,保存照片文件,同时做好档

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档案统计。

9文物的处理及保管:文物是历史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更是浓缩集

结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智慧,同时也反应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进程,它的历史

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其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要做好保护工作,首先

要小心触碰文物,进行必要的清洁处理,移交博物院等地进行专业的护理与陈列,

尽量不要突然改变环境条件,面对无法保护好的珍贵文物,可以暂时不移动位置,

保护好周边,提供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

10:文物及遗址保护:

文物严格登记

采取整体式保护的方式

整体式保护可以不割裂各文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对区域内历史文物的研究更加深层次的去探究其历史上的联系。

保护方法设计原则

(1)尊重考古发掘成果,以考古资料作为参照依据。

(2)查阅有关文献记载,研究建筑各部位的原貌。

(3)通过对遗址规划,划定其范围,控制周边环境的变迁。

(4)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对遗址实施无损保护。

(5)在依据充分的情况下,设法再现原建筑

(6)任何一项保护措施应具备可逆性。

具体措施

(1)对考古发掘清理之后的遗址表面。先铺满一层5~10厘米的细砂,然后在其上覆盖45厘厚的黄土.使遗址表面保护层厚度为50厘米,其目的使遗址表面与保护层有所区别,但又不破坏遗址表面

(2)支撑与加固相结合

2018年考古发现和探索答案解析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由谁提出来的?() ?A、章太炎 ?B、季羡林 ?C、王国维 ?D、梁启超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包括()。?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目的 ?D、研究主体 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 3 【判断题】敦煌石窟是1999年由一名道士发现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通过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 我的答案:√ 1 【多选题】下列属于遗迹的是()。 ?A、墓葬 ?B、房屋 ?C、道路 ?D、鼎 我的答案:AD得分:0.0分

2 【多选题】下列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用具 ?B、生活用具 ?C、房屋 ?D、刀 我的答案:AB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挖掘是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是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单选题】人类第一次合成的是哪一种金属材料?() ?A、铁 ?B、金 ?C、银 ?D、铜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石器时代可再分为四个时期,关于这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晚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影响因素包括()。?A、磨制石器的出现 ?B、铜器的出现 ?C、农业生产的出现 ?D、动物的驯养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4 【判断题】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位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 ?A、夏鼐 ?B、张忠培 ?C、王巍 ?D、苏秉琦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2 【判断题】三峡工程对古代遗存没有产生建设性破坏。()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考古在国外倍受好评。()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 【单选题】下列物品中属于遗物的是()。 ?A、房屋 ?B、运河 ?C、墓葬 ?D、耳环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一) 分享 首次分享者:/mg/阿吉!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考古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考古学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并取得辉煌成就的1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评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就是20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代表。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地域上遍及整个中华大地,在年代上涵盖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7世纪初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这些考古发现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的发现、 北京人距今70万年~距今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发现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发掘年代:1921年 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人类在东方大陆的起源,并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剑齿虎头骨化石:(上) 剑齿虎上犬齿化石:(中)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下,脑量1300毫升~1500毫升 2 云南元谋人的发现

距今170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云南省元谋县。 发掘年代:1965年 对于研究猿人化石的地理分布、体质形态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元谋人牙齿化石:(左上:11.4毫米,右上:11.3毫米) 刮削石器:工具(下)

3 陕西蓝田人的发现 (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0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发掘年代:1963年 为研究古人类进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石器:工具(上,长3.7~4.6厘米) 蓝田人头骨化石:(下,脑容量780毫升) 4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

中国考古最大惊世发现.doc

中国考古最大惊世发现 中国考古最大惊世发现:发掘历程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发掘工作都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4] 通过考古,考古人员发现除了2011年盗墓者对西汉海昏侯墓实施一个大的盗洞之外,该墓的西北角有一个五代时期留下的盗洞,从现在这个方位发现的装衣服的漆箱、写有昌邑九年字样的漆器等文物来看,盗墓者未能成功实施盗墓。人们不禁要问,公元104年至五代时期,中间几百年时间,为什么它没有遭遇盗墓者的骚扰呢?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徐长青、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等多位专家都提到,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专家所说的大地震,指的是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张仲立表示,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才使得墓内的文物得到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中国考古最大惊世发现:研究进展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棺进入清理阶段,主棺将整体打包至附近实验室,多证据指向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5]

美术学考古

美术学考古 “天下之是非”焉能混同“人人之是非” 为“美术考古学”定义与郑岩先生商榷美术学考古一词是在100多年前,由德国人米海里司制造的。之后郭沫若先生将其转译到了中国,并将其美化。在《“美术考古学”之明辨》中指出:一、思维对象之本质属性含混,不可能有助于合乎逻辑的推理。因此,“美术考古学”之定义,不具有学术指导意义。二、发明“美术考古学”的米海里司,其著作旨在美术史的梳理。三、考古与美术史研究,是学术进程的前后关系:考古学提供了历史实物资料,美术史研究是其后视觉艺术之整理者与美术史之发展者的职责。 而美术史与考古的关系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下大体有了以下结果。一、“美术考古学”在中国已成显学,需要显示其词语被“频频”采用的盛况,《由来》列举了约32本书名。二、《由来》以历史发展的变动性开脱定义者之失误,却忽视了《百科全书》的功能与规范要求。 “美术考古学”植入中国考古学、以考古学的目标为目标却从事美术史研究,是因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的缘故。 “美术考古” 近三十年美术史研究的新转向 近三十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取得的成绩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科自身的发展。二是对人文学科研究的影响。这三十年来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一种明显的表现特征就是通过对考古学的贴近,从利用考古资料,到借鉴考古学理论,再到形成具有本学科理论特色的美术考古学研究方法。 美术史研究对考古材料的利用体现在对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利用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将其发掘的物品作为自己的研究与补史对象,还利用考古学家的分期断代与分型描述甚至是可能的解释与分析,来为美术史研究带来便利。美术史研究与考古学的亲缘关系让美术史受益匪浅。

考古探索与发现尔雅完整答案19188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的?(C) A.、胡适 B、王懿荣 C、王国维 D、梁思成 单选题]中国发现甲骨文是在哪一年?(B) A、188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多选题]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第一-代的考古学家?(AC) A、作宾 B、傅斯年 C、王威 D、梁思永 [判断题1三次文物大发现之前国内历史学的学者们主要是根据纸本文献进行研究的。(√)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得资料的。(×) 1.2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 [单选题]以下哪项出现时间最早?(C) A、铜器 B、铁器 C、石器 D、银器 [多选题]考古学上的遗存包括(AC)。 A、遗迹 B、遗失 C、遗物 D、遗留 [多选题]以下属于遗物的是(ABC)。 A、生产的工具 B、武器 C、装饰品 D、墓葬 [判断题]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仅是人类的制品(×) [判断题]进化论的提出为形成科学的考古学创造了条件。(V) 1.3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 [单选题]伴随磨制石器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B)。 A、工业革命 B、农业革命 C、商业革命 D、医学革命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BC)。

A、以商业为生 B、打制石器为主 C、以渔猎采集为生 D、铜石混合石器为主 [多选题]新时期区别于旧石器的特点包括(AD)。 A、磨制石器 B、以渔猎采集为生 C、靠自然为生 D、陶器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实物遗存或者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还原历史的一门科学。(√)[判断题]旧石器是以磨制为主的。(×) 2: 考古学概述(- ) [单选题]以下哪位不是考古学家?(D) A、张忠培 B、苏秉琦 C、严文明 D、王小波. [多选题]中国的三个为人称道的领域是(ABD)。 A、航天 B、体育 C 新闻 D、考古 [多选题]可能给考古造成危机的是(ABCD)。 A、修大坝 B、铁路建设 C、农业用地 D、旧城区改造 [判断题]考古和现代经济发展建设是存在矛盾的(√) [判断题]考古学家不需要较强的行政能力。(x) 2. 考古学概述(二) [单选题]以下哪部电影跟文物密切相关?(C) A、.阿甘正传 B、林则徐 C、东陵大盗 D、戊戌变法 [多选题]以下哪些领域遗存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BCD) A、公海 B、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 C、中国人民共和国内水 D、中国人民共和国领海 [多选题]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可以收藏通过哪些方式取得的文物?(BD) A、拍卖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读书笔记 发表:2010-08-01 16:58阅读:2376 读书笔记是应用文的一种,是指我们在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时,把读到的某书、某文的精华部分和段落、重要情节、精辟见解、观点材料、警句词语等进行勾画,摘录要点,或拟提纲,或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质疑等。①这是一本名为《关于书的书——怎样写读书笔记》对“读书笔记”一词的定义。虽然读书笔记的意义本身涵盖较多的方面,但在我看来,大致可将其分为“原文式”与“随感式”两大方面的记录。“原文式”涉及的多为书籍本身理性方面的知识(包涵书中相对客观的目录提纲、题材内容等具体方面;“随感式”则是经过阅读书中内容时或过后所进行的感性理解。因此,本人对《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一书所写的笔记内容将主要包括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两大部分,与此同时,在行文中也将插入相应的比较与讨论。 一. 理性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社会潮流发展,学科之间的区别和划分已越来越不那么明显,也可以说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与补充性已经越来越强,那么硬是要划定出理性与感性的明确界限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同理,在本人的读书笔记中,理性与感性的区分也不是十分绝对的,较为合理的情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以期获得更为客观准

确的理解与认识。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一书进行简要的理性分析: 1. 书籍简介 书名:《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英文名:A History of Chinese Fine Art Archaeology);作者:阮荣春(主编);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次:2004年12月第1版;书籍类型:美术考古学(人文学科类)。 2. 书籍撰写原因与目的 在提及书籍的编撰目的时,主编阮荣春认为“由于学科参照对象的缺位,中国美术考古学没能在传统古物学的肌体中获得自身的学术话语权和学科品质,其研究也一直处于一种失语和边缘化的状态。……出于高校美术考古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之对目前研究现状的不满……”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该书籍写作, 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为学科本身的缺陷造成失语与边缘化状态,另外一个为高校教学的需要;另外,我认为也不排除个人意愿、上级文件规定等其他原因存在的可能性,但为忠实原文,也觉得没必要再此问题上纠缠,也就以编者的说法为标准了。 3. 撰稿团队的确定 书中列出的撰稿人员共10人,他们分别是: 阮荣春(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新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汇总

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 发现

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 (以时代为序) 经过对24个入围项目的最终评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8日在京揭晓。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自1990年由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7届,产生了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推进了考古学科的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一年一度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知名品牌。 1、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文物管理所、富源县文物管理所 发掘领队:吉学平 简介: 该遗址位于云南东部富源县大河乡茨托村海拔1743米的癞石山上,是个总长约35米的洞穴。2006年的发掘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旧石器考古发掘方法,共获得石制品1400余件,动物化石150余件,人牙化化石1枚。该遗址遗迹现象非常丰富,有人工垫石地面、火塘等。该遗址发现的人工垫石地面为西南地区首次发现。该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我国南方的首次集中出现。 大河遗址文化层的年代为4.4万年至3.6万年,它的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发生于中国南方的时间早于中国北方。这或许意味着不同的交流路线。 专家点评: 该遗址的各种迹象比较全面,既有人工遗迹,也发现石器有新的特点,加上有人牙,在发掘过程中还十分注意保护。

2、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深圳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李海荣 简介: 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沙丘遗址。出土的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7000―6000年。对它的考古研究,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距今6000年前后至近7000年间考古学文化的分期、断代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另外,距今7000年的遗物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现的、有准确测年的人类最早的遗物,这些遗物为探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古文化之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发掘表明该遗址是当时规格很高的对周围遗址有较强辐射力或者控制力的一个中心性聚落遗址,也是目前惟一一处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典型遗址。可以说咸头岭遗址是一把钥匙,它是深入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的关键之一,通过对该遗址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解决一些久而未决的岭南史前考古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 专家点评: 其一,这个遗址在发掘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沙丘遗址的发掘技术程序,比较好地解决了沙丘遗址固沙的难题,对今后沙丘遗址发掘水平的提高有借鉴作用;其二,它是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史前时代研究的重要发现。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 考古发现的重大突破:考古发现中国史前最大古城。关于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之史前石峁古城遗址 2013新年伊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按往年惯例,在京发布了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陕西神木发现的史前石峁古城遗址,赫然在列。 在这之前我就预测到石峁古城会入选,这不但是我近来没少从央视等媒体看到石峁古城的报道,更主要的是我曾去实地学习考察过,还曾在专家座谈会上用“震惊”之类的词语,形容过我的观后感。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之惊人之处 石峁古城究竟以什么样的发现让我“震惊”之至呢?首先是三个字:面积大!大到什么程度?比较一下就清楚了:此前中国发现的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史前大型古城,像山西襄汾陶寺古城和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面积分别约为280万和300万平方米。这般量级的古城,常被考古界当做史前时代区域性中心聚落甚至国家都城来认识和研究,堪称标示中国文明起源的代表性古城,有的还被形容为“中华第一城”。但它们与面积大达42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我过去上课向学生介绍良渚古城时,曾形容它有4个故宫那

么大,同学们听得不免啧啧称奇。而石峁古城却有6个故宫面积那么大,相当于大约600个足球场。 石峁古城之大还只是它令人震惊的一个方面,另外,它的石砌城墙之高、结构之复杂、构筑技术之先进、布局和结构之清晰和完整、保存状况之好,也都算得上中国目前业已发现的史前古城之最。譬如布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这三个由小到大的重圈,构成了三重城墙相套的“城中城”格局。再譬如,石峁古城的建筑材料几乎都用石头垒砌,因山势而建,具有中国北方高原地带特点,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多在平原或丘陵地带兴建古城以及多用土堆筑城墙明显有别。还有就是,历来史前城址考古都很难发现城门,可在石峁古城却几乎完整地清理了出来。这不仅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石城门,而且其结构异常复杂,为研究我国城门建筑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乃至于一向严谨的考古学家都难抑兴奋,说它足以称为“华夏第一门”了。 说起来,我国史前古城的发现和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关注。但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考古界逐步开展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之后,像文字、铜器、城址等最能标示文明起源基本要素的考古发现便逐步增多。目前全国各地迄已发现的史前城址,粗算已不下百余处,其中几万到几十万平方米的史前城址,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年代早的可到距今五千多年的仰韶时代,晚些的像龙山时代中晚期石卯这样的古城也距今4000多年,即接近夏代了。这样一来,我国城市史不但有了更早、更长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且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国家

世纪中国项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20世纪中国10项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一、周品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研究 1918年2月的一天,瑞典著名地质学家安特生偶然听说周口店附近一个叫龙骨山的地方有"龙骨"和石灰岩的洞穴,于是只身前往,对一小块遭到破坏的含化石的堆积物进行了小规模发掘,仅找到两个种的啮齿类和一个种的食肉类化石,收获不大。1927年,由代表中外双方的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签署了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协议,1928年,发掘的堆积物2800立方米,得材料575箱,又发现了一件少年女性右下颌骨和一件成年人的保存有三颗完整臼齿的下颌骨。 沉睡地下几十万年的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在1929年12月2日发现了。由北京人的遗骨可以推测他们的外貌。北京人的头骨的特征是前额低平,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遮盖着双眼;脑壳很厚,大约比现代人要厚一倍。 大半个世纪以来,对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周口店成为闻名世界的人类化石宝库之一。它解决了19世纪末爪哇猿人发现以来,猿人究竟是人还是猿的长期争论,确立了猿人阶段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推进了我们对于人类发展和人类起源的认识。 二、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 半坡遗址的遗存丰富,面积约5万平方米。它是在1953年被前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的,1954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考古工作者连续进行了5次发掘,它是我国考古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的一处原始氏族聚落遗址,后经14C测定年代为距今6700至6100年。 半坡聚落遗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家庭到家族再到氏族社会的完整的生活场景,它不仅是新石器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人类发展史、文化史诸领域研究的极为珍贵的实物遗产。 三、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 良渚文化最早发现于浙江杭县(今余杭市)的良渚镇。良渚遗址的首次发掘工作是在1936冬至1937年春,由当时浙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主持。"良渚文化"的命名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于1959年12月26日正式提出的。 良渚文化玉器主要出自良渚文化墓葬。就目前的资料显示,良渚文化玉器已有30多个品种,主要器物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器和镯、管、珠、坠、柱形器、锥形器、带钩、环等。 良渚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渊源于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是在崧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包括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的广大地区,距今约5200年至4000年。 良渚文化的玉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无论在出土数量上,还是在造型、种类、琢制工艺等方面均达到了我国史前玉器发展的顶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社会内涵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四、殷墟的发现与发掘 晚清光绪年间,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在翻耕田地时,常常拣到一些刻有奇特字形的骨片,这些骨片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有碍庄稼生长而被填于枯井或被冒作"龙骨"转售于药店,"一斤才值数钱"。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染病取药,从中药中的"龙骨"上发现了这此奇异的刻划。王本是金石学家,经他考证,确认这种非篆非籀的字形乃商代贞卜文字。1908年,经罗振玉多年留心探访,才得知甲骨实出自河南安阳之小屯,1936年6月12日,H127的坑中

060103考古学专业报考指南

——考古学 专业内容与要求介绍 专业编号:060103 我热爱自身专业的5个理由: ?理由1:考古学专业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考古学理论知识,丰富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 ?理由2:考古学专业学习在理论学习之外,还要进行实地的田野考察与发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理由3: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习,除了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中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学生与当地村民以及学生与技工等关系。 ?理由4:考古学学习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既有文科知识,又涉及到理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们的知识架构。 ?理由5: 考古学专业学习还会涉及到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参观与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 ?我后悔选择专业的5个原因: ?原因1:考古学田野考古实习,需要长期的户外工作,对于爱美的我们来说要面临晒黑、晒伤的危险。 ?原因2:考古学田野考古发掘工地,大多处于偏远农村且人烟稀少的地方,对于喜欢热闹的我们来说要甘于寂寞。 ?理由3:“吃不了苦,考不了古。”这句话在考古圈内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而这也明确无疑的说明考古学需要吃很多苦头。 ?原因4:考古学专业设计知识面很广,对于非学霸的我们来说有学不完的知识、看不完的书本。 ?原因5:每逢放假亲戚朋友一碰面都要面对“你是学考古的呀?”“我家里有个花瓶,拿来帮我看看值不值钱?”的一大堆问题,亚历山大。 北京大学 一、专业情况概览 1、专业定义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领域,一级学科。在中国学科体系中一度属于历史学范畴,在国外许多国家多属于人类学或艺术史范畴。考古学萌芽很早,但直到近代才于欧洲发展为一门科学,后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考古学是通过考古调查与发掘对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证性。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时期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如美术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古文字学、水下考古学、航空考古学、天文考古学、陶瓷考古学等)等分支学科。 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如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

【笔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西北大学公开课笔记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 第一节周口店遗址与人类起源 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上,此处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一地区的石灰岩洞穴和裂隙中常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 安特生发掘过仰韶遗址,在鸡骨山发现两种啮齿类动物化石,发现一具食肉动物的化石。 1921年开始调查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人类牙齿,1926年公布发现成果。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正式发掘,步达生(体质人类学专家)将周口店发现的人类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来简称为北京猿人,最后简称北京人。 1929年,震惊世界的发现,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最终在西方世界得到承认。随后发现了更多的人工制品:石头,灰烬,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开始使用火了。在周口店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人们将在山顶洞穴中发现的人叫做山顶洞人。 贾兰坡,发现了三个直立人的头盖骨,1927到1936年,考古发现一次比一次震惊,1937年后因战争停止。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考古工作的就是周口店遗址。1951年陆陆续续有新的成果发现,比如少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个别的石器。1966年发现猿人额骨,顶骨以及牙齿。1973年,发现晚期猿人牙齿,所以命名为新洞人。 考古发现的意义(科学价值):1、人类是怎么起源的,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起源的传说,但是达尔文发表了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否定其神话色彩。简单的结论是: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周口店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达尔文的观点。2、把人的历史推进了很远,是当时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北京猿人解放了爪哇人。发现大量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证据。石制品有十万件左右,对石器的观察认识越来越深刻,用显微镜发现石器被使用的痕迹,在功能上各个不同。这些工具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石器的使用证明了人是占主动地位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有控制的用火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985年,路易斯宾服认为北京人用火的证据没有说服力,没有明显的火塘遗迹,遗址不是北京人的原居住地址,可能是被冲进来的灰烬,也有可能是吃了人的鬣狗带进来的,火或许是自燃现象或者其他可能。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重新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重新证明了北京人是会控制用火,回击了一些质疑。晚时期的山顶洞人出现了最早的有意识的埋葬,有撒在人类周围的赤铁矿可能有一些含义还有一些随葬品装饰品。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很多,发现了骨针。周口店不只有人骨,还有石器。莫伟思线划分了两个世界,细石器与手斧是有区别的。铲型门齿从北京人起就与西方人非洲人有了巨大的区别,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目前周口店有27处地点,1987年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田野考古规程

有关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的说明 一 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年来,中国考古学得到极大发展,学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颁发执行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有鉴于此,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于2002年组织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进而于2005年春,将修订《规程》任务正式下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接到国家文物局项目委托书即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立即组织力量,启动项目。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自接到委托书后至2005年9月,我们即组织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师为主的相关人员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研讨,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在综合大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有关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初形成《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正式条文部分的修订稿。 第二阶段,2006年1月至7月,将《规程》正文修订稿送国内各主要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第三阶段,在对《规程》正文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开始编写规程附录,至2007年暑期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4,《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报审稿),国家文物局 5,《田野考古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6,《优秀考古报告奖评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7,《田野考古学概论》,北京大学课程讲义 8,《田野考古学》,于海广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9,《田野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克林.伦福如等著,(中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 11,《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中译),文物出版社1989年 12,《考古学调查研究ハンドブックス》,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考古学调

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

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 1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有着共同的研究资料。西方对史前、希腊、罗马美术史的研究常与古典美术考古重合,在研究中国史前甚至是研究夏、商、周美术史时。也是与美术考古学有着更为特殊的密切关系,因为二者都牢牢的建立在考古学发现的资料基础上。 2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在研究内容和重点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差异:1、美术史研究的绘画艺术,主要是研究宋、元、以后的卷轴画,美术考古学由于研究的重点在宋、元以前,而宋、元以前卷轴画现存真迹较少,仿者甚多,往往把鉴定宋、元卷轴画真伪问题和明清绘画主要归为鉴定学,美术考古主要研究的事建筑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绘制的岩画、工艺美术装饰画和宋元以前的纸绢画。2、古代碑志铭文和文字书法是美术史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他很少注意古代碑志的形式及造型风格和装饰纹样的演变,而这些正是美术考古所主要研究的内容。同时,美术考古也注意研究铭文内容和书体艺术。3、大多数美术史家把中国古代电科的岩画和画像石、画像砖都归在绘画艺术中,其实他们与绘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效果都不完全一样,美术考古学认为他们是雕塑艺术,但和一圆雕、浮雕为主要表现技法的其他其他雕塑艺术又稍有差别,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雕塑艺术;再就是,美术史还系统的研究美术家、美术理论、美术思潮、流派争鸣和美术批评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美术考古学虽偶有涉及,但不属系统研究的内容。 3美术考古与美术史都是为了美术发生与发展的历史,都有着为实现自己研究目的而逐步建立和建全起来的艺术分析研究方法,这种共同研究目的的,共同使用的艺术分析研究方法,使二者结合的甚为密切,情同手足,亲如姊妹。但二者二者在艺术研究方法上各自遵循的准则不能混淆 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的关系 1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有着共同的研究资料。西方对史前、希腊、罗马美术史的研究常与古典美术考古重合,在研究中国史前甚至是研究夏、商、周美术史时。也是与美术考古学有着更为特殊的密切关系,因为二者都牢牢的建立在考古学发现的资料基础上。 2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在研究内容和重点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差异:1、美术史研究的绘画艺术,主要是研究宋、元、以后的卷轴画,美术考古学由于研究的重点在宋、元以前,而宋、元以前卷轴画现存真迹较少,仿者甚多,往往把鉴定宋、元卷轴画真伪问题和明清绘画主要归为鉴定学,美术考古主要研究的事建筑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绘制的岩画、工艺美术装饰画和宋元以前的纸绢画。2、古代碑志铭文和文字书法是美术史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他很少注意古代碑志的形式及造型风格和装饰纹样的演变,而这些正是美术考古所主要研究的内容。同时,美术考古也注意研究铭文内容和书体艺术。3、大多数美术史家把中国古代电科的岩画和画像石、画像砖都归在绘画艺术中,其实他们与绘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效果都不完全一样,美术考古学认为他们是雕塑艺术,但和一圆雕、浮雕为主要表现技法的其他其他雕塑艺术又稍有差别,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雕塑艺术;再就是,美术史还系统的研究美术家、美术理论、美术思潮、流派争鸣和美术批评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美术考古学虽偶有涉及,但不属系统研究的内容。 3美术考古与美术史都是为了美术发生与发展的历史,都有着为实现自己研究目的而逐步建立和建全起来的艺术分析研究方法,这种共同研究目的的,共同使用的艺术分析研究方法,使二者结合的甚为密切,情同手足,亲如姊妹。但二者二者在艺术研究方法上各自遵循的准则不能混淆

2014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2014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关键词:中国考古;六大;揭晓;墓地;考古 刚刚过去的2014年,又有许多埋藏千年的秘密,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得以重见天日。1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论坛上宣布入选名单: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这六项重要发现,是评审委员会从全国25省区考古机构推荐的40多项2014年全国最新考古发现中,经严格遴选产生的。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包括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遗址。目前已确认遗存共近400处,包括矿坑、矿井、房址、岗哨、石料堆积等;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料、

金片、瓷片等。经初步确定,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年代为战国至汉代,可能存在四坝文化时期遗存;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距今3500—3000年)。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的年代约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此次发掘发现6座大型高规格墓葬,出土遗物共计280余件(套),包括铜、铁、锡、陶、石、木器等。发掘中采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大量数字化技术,为一大亮点。此次发掘发现的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在云南属首次发现。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共发掘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曲踏墓地发掘5座距今1800年左右的洞式墓。墓内出土箱式木棺、黄金面具、丝织品、银器、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料珠等。其中一座墓葬还发现一枚精美天珠(蚀花玛瑙珠),为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的年代约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墓主或是高氏集团重要人物。此次发掘共清理壁画240多平方米,出土大量陶俑残片、铁棺钉、陶器、瓷器残片等。墓道壁画中,有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狩猎图,生动再现了北朝民族“以狩猎练兵”的场景,对北朝军事研究有重要价值。墓道北壁的木结构建筑壁画,为同时期墓葬中首次发现。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 20世纪作为现代史的开端,考古学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 殷墟博物苑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命名,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 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遗址 司母戊鼎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

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殷墟车马坑 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但由于受当时发掘技术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架清出。1953年在殷 墟首次成功清理出商代车子的残迹,搞清了车子的大体结构及部分构件的尺寸。殷墟发现并清理的多座车马坑以及道路遗存,展示了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的基本雏形,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及工艺水平等,都是极重要的研究资料。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 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是《中国文物报》在2007年期间所报道的考古发现的精选,关于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图书信息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 作者:中国文物报社编 [1]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8-1 开本:16开 I S B N :9787507731125 定价:¥58.00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文物报》在2007年期间所报道的考古发现的精选,由中国文物报社主编,从2007年的考古报道中选择了100个最为重要的汇编成集,纳入到本书之中。所收录的每一个重要考古发现均由考古领队亲自撰稿,资料最权威、最准确、最及时,既为专业人士较快地全面地检索研究提供方便,也能让众多的文物考古爱好者从中了

解考古出土的新资料及其价值和意义。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目录 1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 2 福建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获得重大收获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双树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4 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再获重大发现 5 山东沂源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6 重庆奉节藕塘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7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细石器遗址的新发现 8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苏红图发现大型细石器制作场 9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区域性考古调查 10 河南新郑唐户遗址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大面积居住基址 11 重庆酉水流域首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存 12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仰韶文化中期大型墓葬 13 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晚商文化遗存 14 河南渑池笃忠遗址发掘仰韶晚期—龙山早期聚落 15 湖北省郧县大寺遗址发掘 16 河南灵宝铸鼎塬史前聚落调查取得重要成果 17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18 浙江良渚遗址发现5000年前的古城南墙 19 安徽蚌埠禹会村考古发掘获重要收获

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与文化解读试题与答案

1.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 2.考古学文化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3.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4.遗物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的文化遗存。 5.以文字为出现前的历史阶段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称为史前考古学。 6.以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称为历史考古学。 7.以旧石器为生产工具的人类古代社会称为旧石器时代。就整个世界而言,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1.2万年至1万年。 8.以新石器为生产工具的人类古代社会称为新石器时代。 9.以青铜器开始出现并作为生产工具的人类古代社会称为青铜时代。 10.玉猪龙发现于红山文化和三门峡虢国墓地等。猪首龙身,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是一种玉质礼器,为原始宗教信仰和等级区别的象征。 11.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玉琮作为祭祀礼器,也用于随葬。良渚文化、三门峡虢国墓地等都有出土。 12.典型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龙山文化地域差别较为明显,可分为三个类型:城子崖类型、两城类型、青堌堆类型。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200~公元前1900年。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和蛋壳陶为典型,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制玉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冶铜业已开始出现。龙山文化,氏族血缘纽带已经松弛。设防城堡普遍出现,对立阶级已经产生。礼器的问世、文字符号的发展,表明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3.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距今5000年~3700年左右。 文化特征:陶器以泥质黑皮陶最具特征性,石器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以玉器随葬较为多见。良渚文化时期,太湖流域农业经济已很发达,手工业方面,还出现了竹、草编织物和丝麻制品。 14.八音指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一.简述考古学的功能和局限性: 功能:从遗存中尽最大可能提取考古学信息,加工还原用以证经补史写史。 局限性:首先是时代限制,包括科技水平与时代思想状况,其次是工艺水平,考古是技术活,考古发掘中的不合理动作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信息丢失。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二.考古学文化年度的确定方法: 两种方法,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亦即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推测。 所谓绝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几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常用的测定绝对你年代的方法有放射性碳素法、古地磁法、钾—氩法、铀系法等。 三.人类演化的几个阶段: 四.中国文明起源的几大区系: (1)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2)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3)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