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推荐)电解质四项
血清钾离子:离子选择电极法人体内的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及蛋白质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所必需。
钾离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约为细胞内的1/20),且浓度较恒定。
人体内的钾盐主要来源于食物。
血清钾盐测定实为细胞外液钾离子测定,但体内的钾离子经常不断地在细胞内与体液之间相互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
因此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间接的反映细胞内钾离子的水平。
1原理: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用电位法测定溶液中钾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的方法。
即选择电极由钾离子不同活度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电位,这种电位的变化由离子活度所决定,和钾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其电极属于特种玻璃膜电极,是缬氨霉素液膜电极。
2临床意义:1、血清钾升高:血清钾高于5.6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尿少或尿闭,体内的钾不能经肾排出体外;同时因肾组织细胞受破坏,致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外液,使血钾升高。
肾脏功能障碍使尿减少。
尿毒症或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缩减。
(2)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此时红细胞或肌肉组织内钾大量释放至细胞外液,使血清钾升高。
如重度溶血反应、组织破坏、运动过度等细胞内钾大量转移到细胞外液。
(3)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此时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液。
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休克和循环衰竭等症。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排泄钾的功能主要由肾皮质激素调节,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使肾排钾能力降低,排钠增多,故血钾升高而血钠降低。
即阿狄森氏病,使肾小管远曲小管分泌钾减少。
(5)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食入或经静脉注入大量钾盐,超过肾排钾能力,尤其是肾排钾功能降低时更易发生高钾血症。
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
(6)其他:醛固酮缺乏或长期应用抗醛固酮利尿剂及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均可使血钾升高。
检验科常见电解质检测项目解析
检验科常见电解质检测项目解析电解质是指在生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相对较稳定的电解质化合物,包括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以及氯离子(Cl-)等。
这些电解质在维持生物体细胞内外电位差、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体液渗透压以及参与神经和肌肉传导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电解质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钠离子(Na+)检测钠离子是体内最主要的阳离子,对于维持体液渗透压、调节神经和肌肉传导以及催化酶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约为135至145mmol/L。
当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可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而高钠血症则可能导致口渴、皮肤干燥、肌肉无力等。
因此,对钠离子的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钾离子(K+)检测钾离子在维持细胞内外电位差、调节心肌收缩和神经传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血浆中钾离子浓度的正常范围约为3.5至5.0mmol/L。
钾离子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心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因此,钾离子的检测是评估患者心脏、肾脏功能以及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指标。
三、钙离子(Ca2+)检测钙离子对于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和维持心肌收缩、神经传导等机能均起重要作用。
血浆中的钙离子分为游离钙和蛋白结合钙两种形态,全钙正常范围约为2.08至2.54mmol/L。
钙离子浓度异常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低钙血症可能导致手足抽搐、心动过缓等,高钙血症则可能产生疲劳、多尿等症状。
钙离子的检测可用于早期筛查骨质疏松、肾功能异常等疾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镁离子(Mg2+)检测镁离子是体内第四丰度的阳离子,参与细胞内外电位平衡、酶活性催化等多种生理过程。
血浆镁离子的正常范围约为0.65至1.05mmol/L。
镁离子浓度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症状。
镁离子的检测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镁剂的使用以及观察治疗效果。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它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酸碱平衡和电位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电解质检查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主要离子浓度来评估机体的电解质状态。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检查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电解质检查项目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检查的基本原理电解质检查是通过测量体液中的离子浓度来评估机体的电解质状态。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钠(Na+)、钾(K+)、氯(Cl-)、钙(Ca2+)、镁(Mg2+)和磷酸盐(PO43-)等离子,它们在人体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维持了细胞膜的电位差,从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功能。
电解质的浓度在人体内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饮食、排泄、药物使用等。
因此,对于某一电解质的浓度出现异常,可能反映了机体某些方面的异常情况,如水、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不平衡等。
电解质检查一般使用离子选择电极、电解质分析仪等设备进行。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特殊的电极,它能够选择性地与某种离子反应,并产生电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电信号的强度,就能够计算出体液中对应离子的浓度。
二、常见的电解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 钠(Na+)钠是人体最主要的阳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钠的浓度异常常见于水分摄入或排出的失衡,如过度饮水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或大量出汗导致的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常见于失水引起的水分丧失过多,如严重腹泻、呕吐等。
2. 钾(K+)钾在维持细胞的电位、调节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参与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钾的浓度异常常见于饮食中钾的供给与排泄不平衡,如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组织破碎等;低钾血症常见于疾病状态引起的钾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
3. 氯(Cl-)氯是体内最常见的阴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氯的浓度异常常见于饮食与排泄的失衡,如高氯血症可见于应用含氯盐的药物或失水引起的水分丧失过多,低氯血症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
【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字】项目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参照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参照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电解质测量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K+、Na+、Cl-、Ca2+、pH 、TCO2测量的临床意义钾的临床意义人血清中钾平均为5mmol/L,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
但当呕吐、腹泻、用利尿剂后、饥饿和创伤时,钾排出过多又得不到补充,以及酸中毒组织破坏后,由尿排出了大量的钾,输入多量液体但没有补钾等情况,可造成低血钾。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增高血钠和降低血钾浓度的作用。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素激素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时,血钾多降低。
在注射葡萄糖及用胰岛素后,液体中的钾进入细胞内,血钾可暂时性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尿闭、尿少、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输入的钾过多、严重溶血,以及组织大量破坏,放出钾而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血钾多升高。
钠的临床意义血钠比较恒定,其增高、降低不及血钾明显。
血钠增高甚少见,偶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补入钠盐溶液过多,以及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血钠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腹泻、严重呕吐、胃肠瘘管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以及肾炎病人用大量利尿剂后。
尿钠增高见于埃迪森氏病,尿钠减低见于长期禁食钠盐。
氯的临床意义机体内氯化物,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于血细胞内。
正常人主要靠食物摄入,随尿、大便、汗液排出。
当氯摄入过多时,如食盐过多,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及碱中毒等,均可使血氯增加。
排泄受阻,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性肾炎的无尿期以及摄入蛋白质减少时,也可使血氯增加。
此外,血氯增加也可见于心力衰竭浮肿、大叶性肺炎退热后、柯兴氏综合征等。
血氯减少的原因有:1.严重腹泻与呕吐造成失氯过多如肠道阻塞、贫血、子痫幽门痉挛等。
2.肠瘘等引起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
3.长期缺盐饮食如肝硬化病了腹水抽出过多大量盐类丧失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限盐并大量利尿后。
4.肾脏排泄过多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埃迪森氏病尿中毒的肾病等。
5.肺气肿二氧化碳张力增加氯离子进入血细胞内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电解质是指能够自由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控制细胞膜电位、参与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
临床上,电解质紊乱常常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1.钠离子(Na+):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阳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参与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
钠的浓度异常升高称为高钠血症,可以导致脱水、尿少、乏力、肌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
钠的浓度异常降低称为低钠血症,常见于临床上,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水肿甚至生命危险。
2.钾离子(K+):钾在细胞内液中浓度很高,与钠离子相互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电位差,这对于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
当钾的浓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严重时能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衰竭、向心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其症状包括心悸、肌无力、呼吸困难等;低钾血症多见于利尿剂滥用、酗酒、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情况,其症状包括乏力、肌无力、心律失常等。
3.钙离子(Ca2+):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阳离子,它不仅仅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
血钙浓度异常升高称为高钙血症,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骨髓瘤等疾病,其症状包括多尿、便秘、脱水等;低钙血症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其症状包括手足抽搐、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
4.氢离子(H+):氢离子指的是酸碱平衡中的氢离子浓度,是评价体内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范围内的轻度酸中毒或碱中毒可由肺腺体质、细胞外液排烦功能障碍而引起,如肺疾病等。
严重的酸中毒和碱中毒则常常与严重的疾病状态、骨骼疾病和肾功能衰竭有关。
总之,电解质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以及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电解质发生紊乱时,会导致多种疾病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生命安全。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一、血清钾(K+)测定及意义1.正常参考值3.6-5.0 mmol/L2.临床意义血清钾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钾的平衡情况,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清钾浓度较高,而细胞内可能低钾;反之,慢性体内低钾时,血清钾却可在正常范围内。
故判断结果时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其他资料(如心电图)。
(1)血清钾减少① 钾供应不足,如长期禁食、幽门梗阻、厌食等,钾摄入量不足,而肾脏对钾的保留作用差,尿中几乎仍照常排钾,致使血钾降低。
② 钾的不正常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消化道内瘘管、胃肠道引流等丧失大量消化液,使钾丢失;又如长期使用利尿剂,钾自尿中大量排泄而致血清钾降低。
③ 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或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脏滞,排钾,使钾排泄增多,血清钾降低。
④ 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对HCO3-重吸收减少,K+随之排泄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H+排泄障碍或HCO3-重吸收障碍,前者使医学教育网原创K+-Na+交换增多,钾排泄增加;后者尿中排泄HCO3-增多,使肾小管泌K+增加,K+排泄增加,致使血清钾降低;又如糖尿病性酸中毒经纠正,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同时尿量增多,尿内含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K+随之排泄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
⑤ 周期性麻痹,发作期间血清K+明显降低。
主要是由于血清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梯度差扩大,使肌肉动作电位不易产生和传布,从而出现肌肉麻痹,发作间歇期血清K+的水平亦偏低。
⑥ 血液透析,也可能引起低钾血症。
(2)血清钾增加① 肾功能不全,尤其在少尿或无尿情况下,排钾功能障碍可导致血钾增高,若同时又未限制钾的摄入量更易出现高钾血症,这种情况在急性肾功能不全尤易发生。
②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发生高血钾,但很少增高至钾中毒的情况;醛固酮缺乏或应用抗醛固酮药物时,因排钠滞钾而致血钾增高的趋势。
电解质正常值
电解质正常值引言电解质是人体内的重要化学物质,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它们在细胞内外之间传递电荷,维持水平衡,帮助调节酸碱平衡,并参与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了解电解质的正常值对于判断机体的健康状态以及诊断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电解质的正常值范围,并对其作用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血清钠血清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阳离子,参与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体液容量。
正常的血清钠范围通常为135-145mmol/L。
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5mmol/L)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肝硬化或失水等情况的结果。
高钠血症(血清钠高于145mmol/L)通常与脱水、摄入过多的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血清钾血清钾是维持细胞内外电荷平衡的重要离子之一。
正常的血清钾范围通常为3.5-5.0mmol/L。
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可能是由于摄入不足、肾功能异常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
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0mmol/L)可能是由于肾功能衰竭、酸中毒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所致。
血清钙血清钙是维持神经肌肉功能正常的重要离子。
正常的血清钙范围通常为2.2-2.6mmol/L。
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2.2mmol/L)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吸收不良引起。
高钙血症(血清钙高于2.6mmol/L)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或过度摄入钙等原因引起。
血清镁血清镁是细胞内外的重要离子,参与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以及调节酶的活性。
正常的血清镁范围通常为0.7-1.0mmol/L。
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0.7mmol/L)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过度利尿或某些药物使用导致。
高镁血症(血清镁高于1.0mmol/L)通常与肾功能不全或过度摄入镁有关。
血清氯血清氯是维持酸碱平衡以及体液容量的重要离子之一。
正常的血清氯范围通常为98-106mmol/L。
低氯血症(血清氯低于98mmol/L)通常与呕吐、严重腹泻或肾功能异常有关。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重要性和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重要性和意义电解质测定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电解质是人体内起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
电解质测定的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1. 深度解析电解质测定的意义和重要性电解质是带正电荷(阳离子)或带负电荷(阴离子)的化学物质,包括钠、钾、钙、镁、氯、磷等。
它们在体内起着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等重要生理功能。
电解质的水平常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如饮食、代谢、肾功能等。
通过监测电解质的水平,可以了解人体内的液体平衡、酸碱状态和某些疾病的发展情况。
2. 电解质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电解质的异常水平在很多疾病中是常见的,比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等。
电解质测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举例来说,钠是血浆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它调节细胞内外的液体平衡。
低钠血症(低钠)或高钠血症(高钠)都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恶心、抽搐等。
通过测定血清钠浓度,可以评估水电解质平衡的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钠,钾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低钾血症(低钾)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高钾血症(高钾)则可能对心脏造成危险。
血钾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这些疾病的程度和预后,并在必要时调节药物治疗。
肾功能是电解质调节的关键,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通过监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电解质调节功能是否正常。
这对于诊断和监测慢性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以及其他与肾脏功能相关的疾病非常重要。
3. 电解质测定的技术和方法电解质测定通常使用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进行。
常见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各种电解质的浓度。
4. 个体差异对电解质测定的影响每个人的电解质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这可能受到芳龄、性别、饮食、药物使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电解质临床意义
正常值:
1、钠(Na)135~145mmol/L。
2、钾(K):新生儿3.7~5.9mmol/L。
婴儿4.1~5.3mmol/L。
儿童3.4~4.7mmol/L。
成人4.1~5.6mmol/L。
3、钙(Ca)婴儿2.5~3.0mmol/L。
成年2.1~2.55mmol/L。
临床意义:
钠
高值(150mEq/l以上的情形)因糖尿病性昏睡、呕吐、下痢、发汗等所引起的极度脱水状态、尿崩症、库兴氏病aldosteronism症、食盐的大量摄取等。
低值(130mEq/l以下的情形)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肾病变症候群、甲状腺机能降低症、心脏衰竭、火伤、抗利尿贺尔蒙分泌异常。
钾
高值(5.5mEq/l以上的情形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大量输血、服用钾蓄积性利尿剂。
低值(3.5mEq/l以下的情形)aldostenmism症、库兴氏病、呼吸不全症候群、服用利尿剂、神经性食欲不振症。
钙
高值(12mEq/l以上的情形)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肿瘤、原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低值(8mEq/1以下的情形)肾脏衰竭、副甲状腺机能降低症、维他命D缺乏症。
氯
高值(110mEq/l以上的情形)脱水症、肾脏衰竭、过换气症候群。
低值(97mEq/1以下的情形)肺气肿、肺炎、肾障碍、呕吐、下痢。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水肿、尿中泡沫增多、血尿、腰部酸痛、高血压症状的人群。
有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症状的人群。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参考值及资料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电解质包括血清钾(K+)、钠(Na+)、氯(Cl-)、钙离子(Ca2+)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无机微量元素包括磷(P)、镁(Mg)、锌(Zn)、铜(Cu)、铁(Fe)等;尿电解质主要包括尿钾(K+)、钠(Na+)、氯(Cl-)、钙离子(Ca2+)和尿磷(P)。
【项目名称】血清钾钾在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英文缩写】K【参考值】3.5-5.5 mmol/L【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1)钾的摄入不足,如饥饿、营养不良、吸收不良。
另外严重感染、败血症、消耗性疾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的晚期以及手术后长期禁食等。
(2)钾的过度丢失,如严重的呕吐、腹泻及胃肠引流等。
(3)钾的细胞内转移,如家族性周期性四肢麻痹、肌无力症、给予大量葡萄糖等。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
(5)肾脏疾病: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②肾小管酸中度。
(6)碱中毒。
(7)药物作用:①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②使用利尿剂;③大剂量注射青霉素。
2.病理性升高:(1)肾脏功能障碍;(2)细胞内钾的移出:如重度溶血反应、组织破坏、灼伤、运动过度、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使细胞脱水。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即阿狄森病。
(4)组织缺氧: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中枢或末梢性呼吸障碍、休克及循环衰竭、全身麻醉时间过长。
(5)酸中毒。
(6)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如注射大剂量青霉索钾或长期应用安体舒酮、氨苯喋岭等。
【采血要求及注意事项】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项目名称】血清钠钠的生理功能是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当血清钠的含量发生变化时,体内这些平衡就会被打破,出现病态。
【英文缩写】Na【参考值】135~145mmol/L【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
电解质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K十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
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其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
K十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十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2)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血清K+低于3.0mmol/L, 可出现心脏骤停。
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岀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
Nf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2)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岀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W,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1. 介绍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包括钠、钾、氯、钙等离子。
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正常的细胞功能和体液平衡。
电解质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人体内电解质的水平,以及诊断和治疗与电解质相关的疾病。
2. 临床意义2.1 评估水电解质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测定血清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可以评估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
钠离子(Na+)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其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出细胞外液容量和分布的改变。
低钠血症可能表明失水或过多饮水,高钠血症可能与脱水或肾脏功能异常有关。
2.2 监测肾功能肾脏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器官,通过排除废物和调节电解质的浓度来维持体内稳态。
电解质测定可以用于监测肾脏功能的变化。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
高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受损。
2.3 诊断和治疗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指人体内某种或多种离子浓度超出正常范围。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这些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异常、肌肉无力等严重后果。
通过电解质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紊乱,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2.4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会影响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如利尿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通过定期测量电解质水平,可以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3. 电解质测定方法3.1 血液样本采集电解质测定通常需要采集静脉血样本。
在采集之前,患者需要空腹,并且遵循标准的血液样本采集流程。
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3.2 常用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常用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常见且快速的方法,能够直接测量血清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则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电解质开化验单简写
电解质是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一般用来评估患者有没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是否平衡,是否存在酸中毒、酸碱失衡,或者是否出现高危情况的一项重要评定指标。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都有不同的分布,如果血液中上述物质过多、过少,都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就是电解质紊乱。
如果发生电解质紊乱,会引起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肌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因此,电解质平衡是人体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
电解质的检查项目包括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等指标。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指标的范围和临床意义。
01 / 钾离子成年人血钾的正常值范围应在3.5-5.5mmol/L,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会产生恶心、呕吐、厌食、口渴、多饮、反应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
还可以出现软弱、无力,如呼吸肌麻痹以及心律失常、房早、室早等症状及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
当血清钾超过5.5mmol/L时为高钾血症,临床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四肢乏力、肌肉酸痛、肌束震颤,严重时可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出现松弛性四肢瘫痪,最后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以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停跳以及各种类型的房传导阻滞,严重者会出现心脏停搏。
02 / 钠离子根据血钠浓度可有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之分,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135mmol/L,低钠血症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钠水平和血钠下降的速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神经精神症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低钠血症脑病、脑水肿等并发症。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大于145mmol/L。
高钠血症伴随血液渗透压过高。
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急性高钠血症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进行性肌张力增加、颤抖、运动失调、惊厥、癫痫发作、严重昏迷甚至死亡。
03 /氯离子血氯的正常范围波动在96-106mmol/L,如果血氯高于106mmol/L,考虑血氯增高,一般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尿路梗阻等。
电解质生化报告单
电解质生化报告单一、引言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种物质。
电解质生化报告单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来评估人体电解质平衡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生化报告单中常见的几个指标,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二、血钠浓度血钠是血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钠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在135-145mmol/L之间。
血钠浓度偏高可能表明脱水、高盐摄入或肾脏功能异常,而血钠浓度偏低可能表示体液过多、肾脏功能不全或饮食失调。
三、血钾浓度血钾是血液中的主要内源性阳离子,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正常心肌收缩起重要作用。
血钾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在3.5-5.0mmol/L 之间。
血钾浓度过高可能表明肾功能损害、药物副作用或酸中毒,而血钾浓度过低可能表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或碱中毒。
四、血钙浓度血钙是维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正常的重要电解质。
血钙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在2.1-2.6mmol/L之间。
血钙浓度偏高可能表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疾病或肾脏功能异常,而血钙浓度偏低可能表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或肾脏功能不全。
五、血镁浓度血镁是维持神经肌肉功能和酶活性正常的重要电解质。
血镁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在0.65-1.05mmol/L之间。
血镁浓度偏高可能表明肾功能异常或药物副作用,而血镁浓度偏低可能表示肠道吸收不良、酒精滥用或药物副作用。
六、血氯浓度血氯是血液中的主要阴离子,对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氯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在98-106mmol/L之间。
血氯浓度偏高可能表明脱水、肾脏功能异常或代谢性酸中毒,而血氯浓度偏低可能表示体液过多、肾脏功能不全或代谢性碱中毒。
七、血糖浓度血糖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对维持正常脑功能和肌肉运动起重要作用。
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在3.9-6.1mmol/L之间。
血糖浓度偏高可能表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或应激状态,而血糖浓度偏低可能表示胰岛素过量、胰岛功能不全或饮食失调。
总论——生化电解质检测项目、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生化检测项目、参考范围、临床意义1、项目2、标本3、参考值4、临床意义一、肝功: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浆)5~34U/L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浆)9.0~48.0U/L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3、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浆)31~115U/L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4、乳酸脱氢酶(LDH-L)血清(浆)89~221U/L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5、谷氨酸转肽酶(GGT)血清(浆)0.0~53.0U/L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尿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尿电解质的临床意义尿电解质是指尿液中溶解的电解质,由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和阴离子(如氯、磷酸根、硫酸根等)组成。
尿电解质的组成不仅反映了尿液的性质,也可以反映体内水电解质的状态,可以用来反映肾脏功能和全身水电解质的平衡。
此外,尿质也可以用来反映尿液是否有肾小管疾病,因此尿电解质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二、尿电解质的主要指标1、钠:尿钠含量可以反映肾排钠功能,正常人尿钠的浓度为20-200mmol/L,尿总钠及尿钠浓度越高,说明肾排钠能力越强。
2、钾:尿钾含量可以反映肾排钾功能,正常人尿总钾浓度为2.0~7.0mmol/L。
3、氯:尿氯是指尿液中的氯离子含量,可以反映肾排水功能,正常人的尿氯浓度为10-50mmol/L。
4、肌酐:尿肌酐是指尿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以反映肾脏滤过功能,正常人的尿肌酐浓度为5-25mmol/L。
4、磷酸根:尿磷酸根是指尿液中溶解的磷酸根离子含量,可以反映体内磷酸根的代谢情况,正常人尿磷酸根浓度为2-7mmol/L。
三、尿电解质的临床应用1、诊断肾脏病:尿电解质的检测是判断肾脏是否有异常的重要指标,如高尿钠及钾是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指标,高尿氯是慢性肾病的重要指标,磷酸根及钙是多发性硬化性肾病的重要指标。
2、诊断糖尿病:尿电解质在诊断糖尿病时也有重要作用,如高尿钠及尿磷酸根可以反映糖尿病性酸中毒,高尿氯是糖尿病性酮症的重要指标。
3、诊断其他病:尿电解质的检测也可以反映其他疾病,如尿磷酸根的升高可以反映肝病,尿钠的升高可以反映肌病等。
四、结论尿电解质的检测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情况,从而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想及时诊断临床疾病,应提高对尿电解质检测的重视。
电解质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
5mmol/L为高钾血症。
血清K+高于7。
5mmol/L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血清K+低于3.0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时,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3、血清氯测定临床意义:血清Cl –浓度低于90mmol/L为低氯血症,高于120mmol/L为高氯血症。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1、钾(K)[正常参考值] 3.6—5.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2、钙(Ca)[正常参考值]2。
1—2.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3、钠(Na) [正常参考值] 135-14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正常参考值]0。
87—1。
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5、镁(Mg)[正常参考值] 0。
8—1。
2mmol/L.[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6、铁(Fe) [正常参考值]男:8.95-28.64μmol/L;女:7。
16—26.8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1、钾(K) [正常参考值] 3.6-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2、钙(Ca) [正常参考值] 2.1-2.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3、钠(Na) [正常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正常参考值] 0.87-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5、镁(Mg) [正常参考值] 0.8-1.2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6、铁(Fe) [正常参考值] 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
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能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
7、锌(Zn) [正常参考值] 7.65-22.95umol/L。
[临床意义] 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
硬化、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白血病、长期多汗、反复失血等。
增高见于急性锌中毒、溶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8、铜(Cu) [正常参考值] 男:10.99-21.98μmol/L;女:12.56-24.34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风湿热、白血病、贫血、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肾脏病透析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肝硬化、各种感染等。
减低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肾病综合征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脑组织萎缩。
9、汞(Hg) [正常参考值]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0.2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汞中毒。
10、硒(Se) [正常参考值] 用荧光法:1.27-4.32μmol/L。
[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贫血、心肌损害、恶性肿瘤等。
增高见于硒中毒、白内障、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