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举措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举措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及重要举措研究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一是现代农业理念深入人心。中央连续5年以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加快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优势,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农业农村领域出现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二是支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提前免除“农业税”,将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延展、扶农资金向优势产业倾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激励、调控、支持和促进政策体系,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直辖以来,市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年均增长24.3%,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三是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现代生产要素加速引进,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4%。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建成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1315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7家,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60%,粮油优质率达50.8%。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与全国和世界农业关联度显著提高。四是现代农业基础初步奠定。过去5年,农村经济总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6.9%,2007年分别达1391

亿元、3509元。农业增加值303.1亿元,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为

53.6,4.8,38.1,3.5,粮经结构调整为72.9,27.1,从事一、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比调整为59,15,26,粮食、肉类、蔬菜产量分别为1088万吨、159.3万吨、855.3万吨,人均占有量增加到343公斤、50.2公斤、270公斤,其他农,畜、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建成中型水库17座,开县鲤鱼塘水库和“泽渝”一期15座中型水库建

设顺利推进,整治病险水库683座,农田有效灌面927.2万亩、节水灌面183.4万亩,森林覆盖率30%。

,二,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直辖以来,

全市耕地净减3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1.03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0.18亩。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80%左右,15-25度坡耕地占32.5%,土地酸化占

15.1%。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的48.6%,石漠化占11.6%。人均蓄饮提水能力185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然灾害常年发生2500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约9000万亩次,每年损失粮食40—60万吨。二是人才结构矛盾凸显。近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48万、占总量的53%,其中45岁以下的青壮年有八成已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农村从业人员素质整体下降,纯务农农民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5%,小学文化程度占41.3%,初中及以上仅占52.2%。三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去5年柴油涨幅高达71.4%,仅此一项农民种粮每亩增加成本30元左

1

右。人工成本不断增长,2007年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分别比上年提高

10.7%、19.4%。两个方面的因素抵消了党的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抑制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四是发展方式仍较落后。农业科技创新、中间试验和成果转化乏力,科技贡献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左右。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较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流通体系发育不完善。农业规模经营刚刚起步,产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农产品加工率仅29%,农业“三品”认证数量在全国名次靠后。五是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服务网点呈收缩势头,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萎缩,农村信用社“独木”难承支农之重。农村金融信贷机制不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能力有限、覆盖面小。2007年,全市

支农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5%,且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六是农民

增收压力较大。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1元,比四川、湖北

分别低38元和48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正常年份在3.6:1左右,2007年高达3.9:1。未来一个期,农民收入四大构成继续大幅度增长的空间有限,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15%目标的压力较大。

,三,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赢来新的机遇。一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中央明确了“三农”工作“五基本、一首要”的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作出“314”总体部署,将“三农”工作置于“四大任务”之首,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

2

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2007年

GDP411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788.6亿元、比5年前增长4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国家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市政府、农业部决定共建设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此背景下,全市上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加快建立工农协调、城乡一体发展的制度框架,促进城市、工业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发展意识空前浓厚。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的促动下,广大干部和千万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谋求发展、创新突破的意识空前活跃,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站在西部看农业渐成理性行为,品牌、市场和外向型农业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产业优化升级、农民转移就业、改善农村民

生、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任务,深化土地流转制度、农业投融资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服

3

务体系五项改革,着眼“135+X”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优质粮油自给、优势产业培植、特色产业优选、精品农业展示、创汇农业拓展五大工程,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遵循规律、统筹规划。把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保障粮食自给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深度挖掘增长潜能,努力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整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分区域定位主攻方向,分层次明确扶持重点,分产业确定技术路线,加快培育和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带,区,。

——整合资源、重点突破。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分工合理、管理有序”的思路,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下大力气做大盘强主导优势产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成品牌、出效益。围绕产业发展,培育新型主体,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综合服务,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型经济”格局。

——创新机制、扶优扶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组织、投入和评价机制。统筹财政、金融、税收、科技等政策,转变支持方式,重点扶持产业带发育较成熟的区县和带动力强的主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城市和工业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进军。

——解放思想、开拓开放。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站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配置农业资源,面向西部地区乃至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