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重点与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重点与实施策略长期实践积累形成了传统农业所具有的众多优良品质,但在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剧的形势下,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表现在耕作科学性较缺乏,规模普遍较小,效益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
现代农业在继承传统农业精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赋予农业以新的内涵和发展动力,要求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大量运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讲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研究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构架,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策略,对指导当前及今后一时期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主要研究内容:
1、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意义;
2、金华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目标;
4、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重点与布局;
5、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策略。
金华市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重点与实施策略
1、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意义
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农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农业资源总体上趋于减少,努力使农业资源达到消长平衡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农业生态效益受到期重视;世界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农产品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正在向多层次和精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农产品认证制度在各国逐步兴起,食品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可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逐渐兴起,并成为传统农业理论转向现代农业理论的重要标志。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模式。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必将导致农业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国家倡导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
此,各级政府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循环、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宗旨,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为金华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农业发展艰巨的使命。实施以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农业可循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金华农业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迫切需要我们对农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
党中央在今年一号文件中明确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这是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近切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1)现代农业首先必须是市场化农业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实质的区别,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现代农业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科学分工、协作的经营模式,属市场化模式。市场化农业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与市场经济大分工相衔接,又是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特征的农业。这就要求当前农业在市场主体、产业模式、生产方式、公共服务诸方面能够与现代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传统农业往往更多偏重于生产环节,追求的是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现代农业经济更多的是注重流通销售环节,较多追赶求的是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二、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以生产发展为中心,立足市情,实施战略,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持续保持良好态势。2006年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农林牧渔产品商品率 65%。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特色传统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奶牛、茶叶、优质水果、蔬菜、粮食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群。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面积比调整到;生猪比重缩小,土鸡、特色畜禽持续扩大;农业功能逐步得到挖掘,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兴起。与此同时,主导产业的区域氏布局进一步显现,如磐安食用菌、武义有机茶、婺城奶牛、土鸡等产业带[初步成型。
2、产业化经营得到发展
通过实施“百强农业龙头企业”工程,全市已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5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0家。2006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出口创汇2.5亿元以上。年销售收超亿元龙头企业22家,创汇超百万美元的有24家。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带动、辐射能力在增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建立种植业基地85万亩,带动农户50万户。已有农村专业合作社218家,社员3.2万人,带动农户18万户.。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市场+农户”等方式推动了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规模化经营格局日趋显现,发展各类种养业大户户,流转土地面积万亩;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分别达到 %、 %。
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大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初具规模,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已建立起较完备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成了土壤肥料、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种子、畜产品检测中心。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制订了130多项地方农业标准,实施国农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73个,到2006年,全市水果标准化栽培面积17万亩;放心菜生产面积15.7万亩;无公害茶园21.9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4.5万亩;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3万亩。有71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43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9个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农产品市场,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有中国驰名商标1只,省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