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件4(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育力(5年x每人产后代数mx) lx mx
0
0
0.003
0.0030
0.137
0.1357
0.278
0.2747
0.285
0.281
0.211
0.2074
0
0
Ro=?
存活
4.2.5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1 自然增长率:种群的实际增长率称为自 然增长率,用r来表示。自然增长率可由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来计算出。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种群
4.1 生物种群及种群生态学
• 单体生物 unlitary organism:每一个体都 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 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首先发 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 构件,形成分支结构。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 不可预测的。大多数植物、海绵、水螅和珊 瑚是构件生物。
个体大小群:植物的年龄结构仅能为种群 提供有限的描述。因为其生长率是不可 预测的,与年龄没有密切关联,一些植 物可能比同种同龄的其它个体长的更大。 在这些情况下,个体大小,如质量、覆 盖面积或树木胸高直径(DBH),在生态 学研究中可能比年龄更有效。
构件生物年龄结构:包含个体年龄和组成 个体的构件年龄两个层次。
•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假说)、实验研究 (证实),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 应用: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保护及 病虫害防治
种群统计学
种群的基本参数:
1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2 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这些参数与种群的密度变 化密切相关。
3 次级种群参数,如年龄结构、性比、种 群增长率、分布型等。
2 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 B 成对(雌雄) C 种群 D 群落 E 属或
科
3 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A 空间特征 B 数量特征 C 形态特征 D 遗传特征
3. 种群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指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 对象,研究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 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 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R可按下式计算:r=㏑Ro/T。式中T表示世 代时间,它是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 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用生命表资 料可估计出世代时间的近似值,即 T=(∑x lx mx )/(∑ lx mx )
2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内禀增长率:指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 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 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值速度, rm,又称为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
• 无性系分株ramets:构件生物各部分之间的 连接可能会死亡或腐烂,这样就形成了许多 分离的个体,这些个体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 并且基因型相同,成为无性系分株。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进化的 基本单位。种群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即群落是由物种的种群所组成的。
思考题
1 有关生物种群,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A 种群是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 B 种群内的个体共有一个基因库 C 种群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D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用来解释某些哺乳动物的周期性数量变动 (啮齿类) 3:遗传调节—奇蒂(Chitty)学说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的前提假设: (1)一个恒定不变的环境和一条不变的补充量曲线;(2)
忽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考虑存活了和繁殖力随年龄的 变化。
在生产实践中,很难做出可靠的MSY估测,尽管有这些重要 不足之处,MSY一直是捕捞渔业、捕鲸业、野生植物和森 林业的优势模型。
配额限制与努力限制:
• 收获MSY一般有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两种方式。 配额限制即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 量或生物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 一定数量的猎物种。MSY配额是正好平衡净补充 的部分。由于自然环境的波动性,这种方式实际 上风险很大。
Pitelka and Schultz,1964,强调食物对 种群调节的重要性,提出营养物恢复学说
(二)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1:行为调节—温.爱德华(Wyune-Edwards) 学强说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认为种群自身的 社群密等度级变、化领影域响性本等种行群为的可出能生是率一、种死传亡递率有、 关种生群长数、量成的熟信、息迁,移可等有种效群调参节数种。群种密群度调。 2:节内是分各泌物调种节所—具克有里的斯适蒂应(性Ch特ri征st。ian)学 说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性成熟速度、繁殖力、 繁殖次数、胚胎期、孵化期、繁殖年龄 长短等。
3
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 的百分比结构,它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 而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 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 个体数或种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思考题: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 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他们 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 混合在一起。24h后,他又捉了40只鼠妇, 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标记的。 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 无迁入与迁出。估算鼠妇的种群数量。
ຫໍສະໝຸດ Baidu 2
(4)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雌体在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逻辑斯蒂方程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2 是渔业、牧业、林业等领域确定最大持续产量 的主要模型;3 模型中两个参数r和K,已成为 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最大持续产量MSY(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减速期 转折期
饱和期
开始期
1 生命表:用来描述死亡过程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1)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群个体接近同时出 生到生活史结束的命运,这样的一群个体称做 同生群。
(2)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 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编制而成的 生命表。一般用于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 的情况下的补充。
(3)综合生命表:有的生命表中除lx栏外,还
作为构建生物,植物体也有年龄结构,是 由年轻的、正在生长发育和参与繁殖的 部分与衰老的部分组成的。同时,构件 的年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 种群的性比比例
性比:种群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比例。 (1)雌雄相当:大多数动物种群的性比接近1:1。 (2)雌多于雄:有些种群以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个体为主,如轮虫、枝角类等可进行孤雌生殖的 动物种群;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种群, 如家白蚁、 同一种群中性比有可能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另外,有些动物有性转变的特点,如黄鳝,幼年都 是雌性,繁殖后多数转为雄性。
玫瑰上的昆虫
捕鲸图
4.3.3.2 种群调节理论
(一)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
素的作用。 1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2代表密:以度色制列约的的博生登物海学默。派认为天气条件通过影
代 寄 是响早引表生生昆期起:和 物虫死的澳竞 学的 亡 。大争 派发 率利等 的育 的亚生 代和85生物 表存%物过。-活9学程他0来%家对虽决是种然N定i由群承c种h于调认o群l天节非s密o气起密n度。条决 度,主件定 制证张不作 约明捕良用 因昆食而。 子虫、 对种群动态有作用,但认为这些因子仅仅是破坏 性的,而不是调节性的。
r与λ 的关系?( Nt=No. λt ,Nt=No. ert )
如何根据生命表数据求种群增长率? r=lnRo/T
酵母培养
酵母培养
有限条件下的阻滞增长模型比无限条件下 的指数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当Nt=K时,种 群为零增长,即dN/dt=0;
(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 比例的,种群每增加1个个体对增长率降 低产生1/K的影响。
• 种群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种群的 数量和结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4.2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动态
•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1 有多少 /(数量和密度)2 哪里多、哪里少?(分布) 3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4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将上述指数增长方程dN/dt=rN乘上一个密 度制约因子(1-N/K),就得到著名的逻 辑斯蒂方程:
dN/dt=rN( 1-N/K)
减速期 转折期
饱和期
开始期
加速期
“S”曲线有两个特点: (1)曲线渐近于K值, 即平衡密度; (2)曲线上升是平滑
的 在种群增长早期阶段,N很小,N/K也很小,因此1N/K接近于1,所以抑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种群增 长实际上为r/N,呈指数增长。
然而,当N变大时,抑制效应增加,直到当N=K时, (1-N/K)变成了(1-K/K),等于0,这是种群的 增长为0,种群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所观察到的实际种群的增长
逻辑斯蒂方程的意义:
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两个参数r和K,均具有重要的 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值能力。K是 环境容纳量,即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但应注意K同其他生态学特征一样,也是随环 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增加了mx栏,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这样的生 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Kx对=(数l减og去nx下-l一og时nx+期1)存,活一数个的时对期数存。活数的 致死力:一个生活史的k值(如卵期、幼虫
期) 总死亡率效应:整个生命周期致死力之和。
1)K-因子分析:根据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 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哪一时期,死亡 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这样我们就 可最以 大看,出这哪一一技个 术关 称键 为因K-子因对子分Kto析tal。的影响
• 调节收获努力可以减少配额限制带来的潜在风险。 该方法即努力限制,因为一般来说,猎物种群数 量减少后,收获者势必要增加收获努力来获取正 在降低的数量。在一定的收获努力条件下,收获 量随种群大小而改变。
4.3.2 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
野外种群不可能长期的、连续的增长,只有 在一种生物被引入或占据某些新栖息地后,才出 现由少数个体开始而装满“空”环境的种群增长。 种群经过增长和建立后,既可出现不规则的或规 则的(周期性)波动,也可能较长期的保持相对 稳定。许多种类有时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即 大发生,随后又是大崩溃。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 长时期的下降,称为衰落,甚至死亡。
鲑鱼生活周期的k-值
2)净增值率:综合生命表中mx为每一期存活个 体生产的卵数。将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
累加起来,既得净增值率Ro(Ro=∑lx mx),
同时,Ro还代表种群世代净增值率。
年龄 0-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50
存活率 0.9932 0.9921 0.9905 0.9983 0.9860 0.9829 -
加速期
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为种群的净增加量。最大净 增加量发生在中等密度、种群中存在许多繁殖 个体,而种内竞争又相对低的情况下,这一最 大净增加量代表人们可长期从种群中收获的最 大数量-MSY。
MSY的计算:在中等种群密度下,种群增加量最大, 这是S-曲线的拐点,相当于K/2的水平。这是种 群的增加量dN/dt最大。将K/2带入逻辑斯蒂方程 式,得d(K/2)/dt=rK/2(1-K/2K)=rK/4.因此, MSY的估算公式为:MSY=rK/4。
n为个体数目,a为地区面积,t为时间, D为种群相对密度。
6 密度的测定
•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 相对密度:能获得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相对
指标。 • 标记重捕法: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直接计数很
困难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一部 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定期限后重捕, 即:N=M×n/m。其中M:标记个体数 n:重捕 个体数 m:重捕样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 总数。
因为实验条件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所 以由实验测定的rm值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4.3 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
4.3.1 种群增长的基本理论模型 4.3.2 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 4.3.3 种群调节 4.3.4 生态对策
如何估测非密度制约性种群的数量加倍时间?
根据Nt=No. ert ,当种群数量加倍时,Nt=2No, 因而: ert =2,t=0.693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