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件4(1)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生态学基本原理课件
➢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类群 生产者 消费者 还原者或称分解者
生态学基本原理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氮、磷和水等元素在 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 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内, 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 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 到环境,不断进行着流动 和循环的过程叫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水循环 气体循环
富营养化 藻类蔓生 溶氧降低 鱼类死亡 5.信息系统的破坏 污染物和昆虫性激素发生反应,使昆虫失去交配 机会,从而导致该物种繁殖受阻,直至消失。
• 全球变化的几个典型事件举例 • “生物圈二号”
• 该事件告诉人们,地球是目前最完美的生态系统,人们利用高 科技不可能创造象地球这样完美的生态系统
- 长江特大洪灾 1998中国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的大部分地区, 都发生了洪水灾害或洪水影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2000亿人民币!造成2150多万hm2农作物受灾。问题的原因是 由于江河上游乱砍乱伐森林造成的
布
当达到一定生理年龄 时,短期内几乎全部
死亡,如人类、及其
生态学基本原理
他一些哺乳动物,以 及某些植物
种群增长模型
(1)指数增长模式
➢ 在没有限制的指数增长中,
增长速度(G)与个体数量 (N)成正比;
➢ 指数增长模式只是一种理 想的状态
种群的环境负荷量
环境负荷量(carrying capacity) 一定面积或一定空间内种群个体的数目接近或达到环境所能
三、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1、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切实保护环境 3、人口平衡增长
20
双锯鱼和海葵共栖
黄嘴牛椋 鸟和犀牛 共栖
蚂蚁和蚜虫合作
白蚁消化道中原生动物帮助白蚁消化木屑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18
三、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 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竞争的结果,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激烈的 竞争,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一个物种完全排斥 另一物种;二是两个物种之间必须出现栖息地、食性、 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 生态位是指生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 作用。
精选ppt
21
二、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 科学则是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 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生态学 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指 导人们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精选ppt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平衡
I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达到生理寿命之 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II型——对角线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各年龄期的死 亡率基本相同,如鸟类、大多数爬行动物和一些小 型哺乳动物。
III型——凹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幼体的死亡率很 高,只有极少数个体能够活到生理寿命,如大多数 鱼类,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0.014
0
0.014
2.0
0
-----
精选ppt
死亡率 qx
0.563 0.452 0.412 0.225 0.290 0.409 0.692 0.000 1.000 -----
Lx
Tx
102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态学李博版》课件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生态系统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位。我们将介绍生态系统的概 念、结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保护
1
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宝库,我们将探索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
威胁与挑战
我们将讨论当前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威胁和保护面临的挑战。
《生态学李博版》PPT课 件
欢迎来到《生态学李博版》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介绍生态学的基 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准备好迎接关于自然、 生态和环境的精彩旅程吧!
生态学基本概念
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我们将介绍生态学的定义、范围、研究对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 关系。
讨论气候变化的原因、后果以及 应对策略,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和适应气候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
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概念、类型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能。
循环经济
介绍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实践,包括废物减量、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回收。
环境政策
了解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政策与法规,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将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实践。
案例分析与讨论
1
保护物种多样性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如何保护濒危物种和物种多样性。
2
城市绿化与生态景观
探讨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和如何设计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
3
生态农业
讨论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实践,包括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3
保护措施
(2024年)全新生态学ppt课件
02
01
倡导全球共治
积极倡导全球共治理念,推动构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04
03
2024/3/26
32
2024/3/26
谢谢聆听
33
03
温室气体排放趋势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 ,对气候的影响日益严重。
9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原因分析
2024/3/26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01
全球变暖使得极端高温、干旱、洪涝等天气事件频发。
人类活动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02
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
1
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和生境 丧失。
2
城市扩张占用大量农田和绿地,导致生态服务功 能下降。
3
城市人口集聚,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增加,环 境压力加大。
2024/3/26
1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实践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均衡布局、功能多样。
绿地建设实践
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生态廊道、居住区绿地等 。
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 展。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提高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效率 和经济效益。
2024/3/26
2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畜禽粪便
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
农作物秸秆
推广秸秆还田、生产生物质燃料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
固体废弃物分类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
(完整版)生态学课件.ppt
质的量或能量。公式为:
最新.
6
Pn=Pg-R
3 净增生物量(Net Gainable Biomass,△B):单位时间内单位 面积所增加的植物生产量,公式为△B= Pn-L-G;其中L为一定时 间内植物的凋落物(Litter);G为被动物或其他消费者所啃食 (Grazing,G)的量。
4 生物量(Biomass):地表单位面积内现存的活植物体总量或贮 存的总能量,即现存量(Standing Crop),常用kg.m-2或t.hm-2表 示。
最新.
2
二 本节重难点
▪ 1 本节重点
(1) 初级生产的形成过程; (2) 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 (3) 初级生产在地球上的分布。
▪ 2 本节难点
(1) C3、C4和CAM植物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光合效率的 差异性;
(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最新.
3
三 讲授新课
太 阳 光
初级生产 者的光合
时
最强光时
度
同化产 慢
快
物再分
配
不定
干物质 中等
高
低
生产
最新.
23
表3-2 具有不同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的植物的特征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由高到低依 次为C4植物、C3植物、CAM植物。如表3-3所示:
植物类群
umol/m2/s
CO2吸收 mg/g/h
C4植物 60~140
30~60(70)
C3植物 作物
CO2)
C3酸 约-10%~-20%
(PGA)
最新.
CAM 大液泡
颗粒状 约-10%~-20% 约-10%~-20% 约-10%~-20%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n 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
碳、氮、磷和水等许多与生命活 动相关联的物质以多种形式—生 物的或非生物的形式,原子的、 分子的或生物大分子的形式等在 自然界中循环,这些物质的循环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中所有物质的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共同的特点:
(1)碳、氮、磷和水等都有一个非生物的库;(2)有一些物质 的一部分可以完全通过地学过程进行循环;(3)有些需要经过 微生物的加工才能被生物所利用;(4)微生物对各级别营养水 平生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 南美洲和大洋洲以北赤道附近。
▪ 垂直分布明显 ▪ 生物种类多
高大常绿乔木、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 灵长类、鸟类、各种昆虫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 季节性干旱地区。 ▪ 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阔叶丛林 ▪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 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针叶林主要由常绿的针叶树如松、杉、柏等树种所组 成,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的温带到亚寒带地区。
▪ 林下植被不发达,地表常被枯枝落叶所覆盖。 ▪ 动物种类较多,如野鸡、松鼠、鹿、狼、熊和各种鸟类。
针叶林中昆虫的种类也很多。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冻原又称为苔原,分布于北极圈以南环绕北冰洋的 严寒地带),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
Hale Waihona Puke n环境与生态因子➢对于一个生物,其周围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一个生物的环境因素按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
物因素两大类。
➢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子,而对 于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则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总结词:平衡与影响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03
生物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种群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空间和时间三 个基本特征。
群落的演替与变化
总结词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 争的影响。
详细描述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演替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争的影响 。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壤变化、地形变化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物种的适应性,从而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物种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 的相互影响,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优势物种的出现和 演替的进行。
04
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总结词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是指生物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 形成的不同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以 及由此产生的物种多样性。
VS
详细描述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不同物种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各异 ,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此外,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为它 们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总结词
种群增长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受到内源调 节和外源调节的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种群增长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是生态学中 一个重要的概念。种群增长受到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的 共同作用。内源调节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竞争、捕食、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量。外源调节则是指环境 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栖息地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 量。
生态学 PPT课件
实际上任何植物的自然种群,都是自然群落整体中的 一个成员,它本身的种群过程,必定与其生存的群落环境 不可分割。近十来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对各种群落内部种群结构和 动态的研究。
植物群落学研究:更加重视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特征种、生 态种组的种群统计和分布格局的定量化研究,深化认识植 物群落形成演替、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多样化的过程。
群丛单位理论指导下的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的群
群落学研究
落种群研究
群落类型
真实的、自然界中的客 观实体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有机体、生物的“种”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 群落分布
明显的 间断分布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代表人物
Clements(1916,1928) H.A.Gleason( 1926 )
30
( 2)、生活型(life forms ): 1)概念: 生活型是植物对一定的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
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不但在体态上是相似的, 而且在形态结构、形成条件和某些生理过程也具相似性。
7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类型反映植物 群落的外貌。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
结构(食物链)。 形成群落的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 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 分布范围: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温度、水分的限制 边界特征
群落的季相是群落适应环境节律的一种必然的表现形式。群落的周 期性外貌变化,在温带和寒带明显的和气候变化相吻合,表现得最为明 显,而控制这种季节性变化的外界因子是温度的节律;在热带亚热带很 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湿度的节律性变化。
北大环境生态学课件04人类社会与循环型经济
第4章人类社会与循环型经济第一节循环型经济—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型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趋势,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是《人类环境宣言》发表33周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发表13周年。
两个宣言发表以来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世界环境的总体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
地球上供人类生存的土地、淡水、生物多样性等资源锐减和遭到严重污染;气候变暖趋势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促使人类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循环型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于是,人类反思得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是“生态环境危机”问题。
由于“生态环境危机”指的是,在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自然环境所发生的结构和状态上的改变,不利于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所以可以说,“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危机”。
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前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也是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遭遇无法再继续下去的根源。
所以,也可以说,“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危机”。
图3.1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流示意图产品流通与分配加工自然资源消费自然资源或产品回顾人类的发展史可见:人类从古代渔猎、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但人类的基本生存模式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特别是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开发过程中忽视对自然的保护,滥耗资源,污染环境,已造成严重后果。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发展,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美国生态学家康芒纳在《封闭的循环》中指出:“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也正如哲学家海格尔所言:“技术时代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 的百分比结构,它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 而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 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 个体数或种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Pitelka and Schultz,1964,强调食物对 种群调节的重要性,提出营养物恢复学说
(二)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1:行为调节—温.爱德华(Wyune-Edwards) 学强说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认为种群自身的 社群密等度级变、化领影域响性本等种行群为的可出能生是率一、种死传亡递率有、 关种生群长数、量成的熟信、息迁,移可等有种效群调参节数种。群种密群度调。 2:节内是分各泌物调种节所—具克有里的斯适蒂应(性Ch特ri征st。ian)学 说
•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假说)、实验研究 (证实),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 应用: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保护及 病虫害防治
种群统计学
种群的基本参数:
1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2 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这些参数与种群的密度变 化密切相关。
3 次级种群参数,如年龄结构、性比、种 群增长率、分布型等。
生育力(5年x每人产后代数mx) lx mx
0
0
0.003
0.0030
0.137
0.1357
0.278
0.2747
0.285
0.281
0.211
0.2074
0
0
Ro=?
存活
4.2.5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1 自然增长率:种群的实际增长率称为自 然增长率,用r来表示。自然增长率可由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来计算出。
• 种群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种群的 数量和结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4.2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动态
•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1 有多少 /(数量和密度)2 哪里多、哪里少?(分布) 3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4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然而,当N变大时,抑制效应增加,直到当N=K时, (1-N/K)变成了(1-K/K),等于0,这是种群的 增长为0,种群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所观察到的实际种群的增长
逻辑斯蒂方程的意义:
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两个参数r和K,均具有重要的 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值能力。K是 环境容纳量,即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但应注意K同其他生态学特征一样,也是随环 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2 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 B 成对(雌雄) C 种群 D 群落 E 属或
科
3 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A 空间特征 B 数量特征 C 形态特征 D 遗传特征
3. 种群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指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 对象,研究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 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 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个体大小群:植物的年龄结构仅能为种群 提供有限的描述。因为其生长率是不可 预测的,与年龄没有密切关联,一些植 物可能比同种同龄的其它个体长的更大。 在这些情况下,个体大小,如质量、覆 盖面积或树木胸高直径(DBH),在生态 学研究中可能比年龄更有效。
构件生物年龄结构:包含个体年龄和组成 个体的构件年龄两个层次。
将上述指数增长方程dN/dt=rN乘上一个密 度制约因子(1-N/K),就得到著名的逻 辑斯蒂方程:
dN/dt=rN( 1-N/K)
减速期 转折期
饱和期
开始期
加速期
“S”曲线有两个特点: (1)曲线渐近于K值, 即平衡密度; (2)曲线上升是平滑
的 在种群增长早期阶段,N很小,N/K也很小,因此1N/K接近于1,所以抑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种群增 长实际上为r/N,呈指数增长。
作为构建生物,植物体也有年龄结构,是 由年轻的、正在生长发育和参与繁殖的 部分与衰老的部分组成的。同时,构件 的年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 种群的性比比例
性比:种群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比例。 (1)雌雄相当:大多数动物种群的性比接近1:1。 (2)雌多于雄:有些种群以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个体为主,如轮虫、枝角类等可进行孤雌生殖的 动物种群;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种群, 如家白蚁、 同一种群中性比有可能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另外,有些动物有性转变的特点,如黄鳝,幼年都 是雌性,繁殖后多数转为雄性。
R可按下式计算:r=㏑Ro/T。式中T表示世 代时间,它是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 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用生命表资 料可估计出世代时间的近似值,即 T=(∑x lx mx )/(∑ lx mx )
2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内禀增长率:指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 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 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值速度, rm,又称为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
玫瑰上的昆虫
捕鲸图
4.3.3.2 种群调节理论
(一)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强调外因:认为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是外部因
素的作用。 1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2代表密:以度色制列约的的博生登物海学默。派认为天气条件通过影
代 寄 是响早引表生生昆期起:和 物虫死的澳竞 学的 亡 。大争 派发 率利等 的育 的亚生 代和85生物 表存%物过。-活9学程他0来%家对虽决是种然N定i由群承c种h于调认o群l天节非s密o气起密n度。条决 度,主件定 制证张不作 约明捕良用 因昆食而。 子虫、 对种群动态有作用,但认为这些因子仅仅是破坏 性的,而不是调节性的。
n为个体数目,a为地区面积,t为时间, D为种群相对密度。
6 密度的测定
•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 相对密度:能获得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相对
指标。 • 标记重捕法:用于不断移动位置直接计数很
困难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一部 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定期限后重捕, 即:N=M×n/m。其中M:标记个体数 n:重捕 个体数 m:重捕样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 总数。
增加了mx栏,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这样的生 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Kx对=(数l减og去nx下-l一og时nx+期1)存,活一数个的时对期数存。活数的 致死力:一个
1)K-因子分析:根据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 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哪一时期,死亡 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这样我们就 可最以 大看,出这哪一一技个 术关 称键 为因K-子因对子分Kto析tal。的影响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种群
4.1 生物种群及种群生态学
• 单体生物 unlitary organism:每一个体都 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 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首先发 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 构件,形成分支结构。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 不可预测的。大多数植物、海绵、水螅和珊 瑚是构件生物。
因为实验条件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所 以由实验测定的rm值不会是固定不变的。
4.3 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
4.3.1 种群增长的基本理论模型 4.3.2 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 4.3.3 种群调节 4.3.4 生态对策
如何估测非密度制约性种群的数量加倍时间?
根据Nt=No. ert ,当种群数量加倍时,Nt=2No, 因而: ert =2,t=0.69315/r。
鲑鱼生活周期的k-值
2)净增值率:综合生命表中mx为每一期存活个 体生产的卵数。将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
累加起来,既得净增值率Ro(Ro=∑lx mx),
同时,Ro还代表种群世代净增值率。
年龄 0-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50
存活率 0.9932 0.9921 0.9905 0.9983 0.9860 0.9829 -
思考题:
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 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他们 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 混合在一起。24h后,他又捉了40只鼠妇, 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标记的。 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 无迁入与迁出。估算鼠妇的种群数量。
2
(4)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雌体在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r与λ 的关系?( Nt=No. λt ,Nt=No. ert )
如何根据生命表数据求种群增长率? r=lnRo/T
酵母培养
酵母培养
有限条件下的阻滞增长模型比无限条件下 的指数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当Nt=K时,种 群为零增长,即dN/dt=0;
(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 比例的,种群每增加1个个体对增长率降 低产生1/K的影响。
加速期
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为种群的净增加量。最大净 增加量发生在中等密度、种群中存在许多繁殖 个体,而种内竞争又相对低的情况下,这一最 大净增加量代表人们可长期从种群中收获的最 大数量-MSY。
MSY的计算:在中等种群密度下,种群增加量最大, 这是S-曲线的拐点,相当于K/2的水平。这是种 群的增加量dN/dt最大。将K/2带入逻辑斯蒂方程 式,得d(K/2)/dt=rK/2(1-K/2K)=rK/4.因此, MSY的估算公式为:MSY=rK/4。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的前提假设: (1)一个恒定不变的环境和一条不变的补充量曲线;(2)
忽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考虑存活了和繁殖力随年龄的 变化。
在生产实践中,很难做出可靠的MSY估测,尽管有这些重要 不足之处,MSY一直是捕捞渔业、捕鲸业、野生植物和森 林业的优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