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范文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在孔子之后的近2 500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错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赏美文杏坛圣梦先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圣;后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明。

—-南怀瑾天下最大的讲坛莫过于孔子的杏坛了,它的视野直达世界。

当“三十而立"的孔子和弟子在讲坛旁栽下银杏树时,他也把自己的信念一同栽下了。

银杏多果,象征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象征着师生正直、伟岸的人格;杏仁可食用,可入药,象征着弟子们学成后利国益民。

当杏树参天成林,那不正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辉煌吗?被康熙冠以“万世师表”的孔子对教育的第一贡献,就是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仅仅限于贵族子弟的传统,开创了平民办学的先河。

人的胸襟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小小杏坛,为中华民族的教育开辟了一个多么广阔的天地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有教无类”才使贫寒好学的颜回、率直鲁莽的子路、富庶聪明的子贡共修德业。

撇开一切,只把人放在人的位置上,人格面前人人平等,使人活得像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多么人本、人文的教育理念啊!“有教无类"是一种恢宏的胸襟,是一份生命的尊重。

一个教师,首先需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去尊重,这种基本的职业素养,不正是当今倡导的“生命教育”的根本吗?杏坛,是一座人本、人文的丰碑。

出身贫寒的孔子生性好学,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且“学而不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今全球提倡的终身性学习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身体力行了.孔子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教版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耦(ǒu而耕) 莞(wǎn)尔长沮(jū) 接舆(y )
B.饥馑(jǐn)箪(dn)食哂(shěn)之喟(ku)然
C.莒父(fǔ)无车兒(n)耰(yōu)而不辍曲肱(ɡōnɡ)
D.无適(d )则葸(sī)笃(dǔ)亲殆(d i)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问津(渡口)
奚自(疑问代词,为什么)
绥之斯来(安抚)
B.卓尔(卓越,突出)
天厌之(厌弃)
不堪其忧(可以)
C.在家无怨(古代大夫的家族)
樊迟未达(通达)
济众(帮助)
D.犹病诸(疾病)
闻义不徙(迁移)
男有分,女有归(拜访)
3、下列**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小人之过也必文由
B。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

诲女知之乎
D。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Word版含答案.doc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睦,重申师道尊严,学生不行违反老师。

这是在一般状况下。

但是,在仁德眼前,即即是老师,也不礼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权衡全部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美字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赏美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爱读闲书,即即是正经书,也不如当闲书读。

比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看作孔子的闲聊读,读出了很多风趣,这类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贤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但是,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其实关于功利的态度很是淡泊,关于伦理的态度又很是灵巧。

这两个方面,能够用两句话来代表,即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

孔子是一个念书人。

一般念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幸亏社会上混一个稳固的职业。

说一个人不行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前途,这是很禁忌的。

孔子却坦率地说,一个真实的人原来就是不行器的。

也的确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地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关于念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主张念书要从兴趣出发,不同意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他还主张念书是为了完美自己,鄙视那种欺世盗名的俗气文人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

他再三重申,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才华横溢,而不必在意外在的名望和遭受,近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起码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单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此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上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纳凉,一路唱歌回来。

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同样。

”贤人的这一叹,开朗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人,竟更名“圣叹”,以志纪念。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90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90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测试题 2019.9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6,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7,问知。

子曰:'知人。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8,举直错诸枉 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___________10,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测试题答案1,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2,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

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3, 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单元测评:第一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单元测评:第一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5·四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两汉经学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

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

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

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

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

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

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

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

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

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烦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评一:第一单元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评一:第一单元

单元测评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同步专练】单元测评一——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单元测试试题

【同步专练】单元测评一——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单元测试试题

单元测评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先秦诸子选读一单元练习题

先秦诸子选读一单元练习题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上传:王茜更新时间:2012-5-16 19:51:53《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基础题(每題3分,共24分)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长沮(ju)喟然(kul)比及(bi)舞尊(yti)b莒父(jd伍)樊迟(伽)皋陶(gaoydo)弘毅(h6ng)c 曲胧(gong)愠色(\vtin)莘女(shh)饥慷(jin)d鼓瑟(se)苹甫(fu)荷篠(diao)笃亲(dH)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a木铎•忧然莞尔一箪食b饬令赏当遁世佞臣c弑君铿尔闊谢畏蔥d接舆哂之周牖大车无軌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女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 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 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女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c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茅增,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 片而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吉处5、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g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 《论语》由孔子及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 g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笋方1衍。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o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是鲁孔丘与?b.小人之过也必文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举直错诸枉7、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 廨我以文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c.饭疏食饮水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8、下列各句和''汤有天下.选于众“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徳之不修.学之不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弦.歌(xuán)辍.学(chuò)怃.然(wǔ)喟.然长叹(kuì)B.饥馑.(jǐn)铿.锵(kēng)撰.写(zhuàn)莞.尔一笑(guǎn)C.悲恸.(tònɡ)户牖.(yǒu)颠沛.(pèi)向隅.而泣(ǒu)D.股肱.(ɡōnɡ)谄.媚(chǎn)切磋.(cuō)畏葸.不前(xǐ)项,“弦”应读“xián”;B项,“莞”应读“wǎn”;C项,“隅”应读“y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项,敏:聪明。

C项,平生:向来,素来。

D项,伤:伤害,损害。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动词,去,往;C 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评一:第一单元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评一:第一单元

单元测评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六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六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以上,可以语(yǔ,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停止)之,无愠(yùn ,生气、怨恨)色。

C .不愤(郁积,郁结)不启,不悱(fěi ,郁闷、凄切)不发。

举一隅(yú,墙角)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 .巧笑倩(qiàn ,笑时两颊呈现酒窝的好看的样子)兮,美目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兮,素以为绚(绚丽,艳丽)兮。

答案D解析A 项“语”读yù。

B 项“已”,罢免。

C 项“悱”,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起予者商也 起:站起来B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三:三次C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反:类推D .由也兼人,故退之退:后退答案C解析A 项起:启发。

B 项三:多次。

D 项退:使……后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B.⎩⎪⎨⎪⎧ 告诸往而知来者投诸渤海之尾C.⎩⎪⎨⎪⎧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 始可与言《诗》已矣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答案A解析A 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

B 项兼词,之于。

C 项副词,表猜测,大概。

D 项语气词,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B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C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D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答案C解析A 项“中人”在句中指“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B 项“至于”在句中指“到了”。

D 项“不说”在句中指“不喜欢”。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其斯之谓与 ②何谓也 ③回也非助我者也④起予者商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A解析①②均为宾语前置句,③④均为判断句。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检测试题(150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54分,共18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

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

“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

“忠恕”是仁的具体化。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

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

“义”即“宜”。

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

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

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

“智”,即聪明、有智慧。

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

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

“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

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

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测试题 2019.91,请以“这件事真令我自豪”为题目,写一片文章。

提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事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的力量,激励你走向美好的未来。

生活告诉你:做人一定要诚实,面对困难一定要坚强,荣誉不只属于自己,要关爱他人……当你品味成功的甘美时,你一定非常骄傲和自豪!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②详略适当,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又一定的议论和抒情。

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2,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审议设立了世界范围的孔子奖,旨在弘扬孔子的教育精神。

孔子的某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行和倡导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公平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他的这种思想是A.有教无类B.创办私学C.因材施教D.温故而知新3,隋唐科举制体现了下列哪派思想家的思想?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儒家学说到清朝晚期,被康有为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变法维新 B.经世致用 C.大同思想 D.平均思想5,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yǎn (1) 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辉煌才更令人敬yǎng (2) 、向往和尊素。

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shè (3) 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diān (4) 。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6,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7,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8,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观刈麦》)9,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五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

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测试题答案1, 略2, A3, B4, A5, (1)掩 (2)仰 (3)涉 (4)巅6, 商女不知亡国恨7, 悠然见南山8, 五月人倍忙9, 了却君王天下事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秦诸子选读一单元练习题

先秦诸子选读一单元练习题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上传: 王茜更新时间:2012-5-16 19:51:53《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a 长沮(jū)喟然(kuì)比及(bì)舞雩(yú)b 莒父(jǔfǔ)樊迟(fán)皋陶(gǎoyáo)弘毅(hóng)c 曲肱(gōng)愠色(wūn)莘女(shēn)饥馑(jǐn)d 鼓瑟(sè)章甫(fǔ)荷蓧(diào)笃亲(dǔ)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a 木铎怃然莞尔一箪食b 饬令筼当遁世佞臣c 弑君铿尔凋谢畏葸d 接舆哂之扃牖大车无輗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5、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单元练习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曲肱(gōng) 有马十乘(shèng) 恶乎成名(wū) 自牖执其手(yǒu)B. 皋陶(yáo)臧武仲(zāng) 木铎(yí) 一箪食(dān)C.仪封人请见(xiàn) 诲人不倦(huǐ) 能近取譬(bì) 莞尔(wǎn)D.怃然(wǔ) 绥之斯来(suí) 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 喟然(ku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长沮耦耕接舆高山抑止景行行止B.喟然哂笑户牖仰之弥高钻之弥艰C.荷担舞雩弑君为之不厌诲人不倦D.畏葸谄媚切磋己之不欲勿施与人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莫春者,春服既成B. 举直错诸枉C. 旧要不忘平生之言D. 闻斯行诸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博我以文C.饭疏食饮水D.鼓瑟希,铿尔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小人之过必文(掩饰)B. 过也,人皆见之(有了过错)C.可以语上也(语言)D.人能弘道(扩大,光大)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恕"乎②尧舜其犹病诸B.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不如丘之好学也C.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君子之于天下也D.①歌而过孔子②富而可求也7.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之武城A.古之学者为己B.之一邦,则又曰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非其鬼而祭之8.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为国以礼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义以为上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B. 子路宿于石门C.大哉尧之为君也D.不吾知也10.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填空题(20)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②子曰:,,乐亦在其中矣。

③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④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⑤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⑥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义之与比。

⑦岁寒, 。

⑧仰之弥高, 。

,。

⑨子曰:志士仁人,,。

⑩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篇》)[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1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5分)译文: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分)译文:(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16分。

13—16题每题5分,17题10分)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

②希:稀少。

③木主:死人的牌位。

④爰:于是;就。

⑤徂:通“殂”,死亡。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B .天下宗.周 宗:祭祀C .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D .余甚或.焉 或:通“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⑤⑥D .③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 且.七十子之徒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1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②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语文第一次周练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10题每题4分,13--16每题5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分)①子曰:,。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②子曰:,,乐亦在其中矣。

③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④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⑤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⑥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义之与比。

⑦岁寒, 。

⑧仰之弥高, 。

,。

⑨子曰:饭疏食饮水,,。

⑩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1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5分)译文: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分)译文:1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5分)译文:②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5分)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