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
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和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倾听的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1.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的掌握。
-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和自己的理解,阐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光合作用产物的生成、测定光合速率等,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漳平市南片教研协作片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时间:二○一七年三月九日科目:生物开课老师:漳平市永福中学李华庆复习课:光合作用学校:漳平市永福中学开课人:李华庆班级:永福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三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3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4.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5。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6。
验证绿叶在光下能造淀粉;能力目标1。
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2。
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3。
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
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
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素等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教法学法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导学,归纳总结。
复习上节知识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
动物结构层次多了什么?4。
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考向聚焦1、题型分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整合,将光合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演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6CO2 + 6H2O +光能→ C6H12O6 + 6O2。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基本组成,为学习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1.书面作业:
(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及基本过程,要求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晰。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它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践作业:
(1)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光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互助精神,但分工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普遍具有环保意识,但可能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5)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word教案 (11)
5-1 光合作用课型:新课审批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难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学习方法材料分析法、实验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结1、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
2、和使生物体逐渐生长。
3、、、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自主学习活动1、柳苗生长之迷:1、十七世纪以前:植物从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2、十七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结果:柳苗增重74.5KG,壤重量减少0.057KG。
得出结论:。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得斯特利实验:结论:。
4、1779年荷兰科学家: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5、1782年,瑞士牧师瑟纳比埃:植物在光下放出的同时,还要吸收。
6、瑞士学者索绪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
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绿叶在光下能产生。
讨论: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3、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活动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讨论1、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什么作用?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小结:课堂自测: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_________下进行的。
根据实验的结果,他认为蜡烛燃烧会__________________,使小鼠窒息而死;__________________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_________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
后来瑞士牧师瑟纳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2.教师引导: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3.学生回答: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反应和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
4.教师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过程,尤其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利用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5.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什么?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学生讨论: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形成统一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4.通过学习光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3)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合作用这一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由于光合作用的原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生物学概念。
6.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观察家中的绿色植物,探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同学们的生物学科兴趣。
作业提交及评价:
1.同学们需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同学们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教师将挑选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2.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及影响因素。
3.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及能量的流动。
2.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及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5.1光合作用(1)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5-1光合作用(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
2.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现象,提升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领略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
2.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分析科学思路。
三、教学难点: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分析科学思路。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等。
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新课导入【引】:上课之前,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不可全听领导的话,亦不可全搬书上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真知。
)(二)新课学习1.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引】: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直至17世纪初,人们都相信植物是从土壤中获得生活需要的全部元素,一颗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真的是“土壤汁”的作用吗?2.海尔蒙特的是实验:①学生阅读教材②海尔蒙特的实验想证明什么?为什么要称土壤与苗前后的重量?③实验中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数据分析,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④海尔蒙特有哪些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海尔蒙特并未迷信前人的“经验”,他通过科学实验来寻找植物增重的真正原因,由此看出他敢于怀疑现有的观点,敢于冒险。
B.整个实验他前后花费了五年的时间,从中看出他具有坚忍不拔、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
C.最后发现了植物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水、土壤只供给少量的物质,与前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这又充分说明他具有创新精神。
⑤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的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空气中的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第三课时,三维)
第1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能力: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刀片很锋利);(2)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叶片与光合作用”,是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教科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教学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特别强调场所。
(2)是不是整个植物体都含有叶绿体?哪些器官含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体的哪些部分是绿色的,从而得出“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的结论。
)(3)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适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这样做既可复习已学知识,又可引入新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1)探究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设问: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较好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经片刻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可用显微镜;有的提出要先用刀片将叶片切薄。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准备】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内容要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导入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1、 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植物的叶片排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邻两个叶片相互错开,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 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回顾光合作用的本质。
从生活中的叶镶嵌现象,到具体的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激发起学习的兴【对模型应用的教学反思】应用模型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叶片上下表皮颜色有差异?”,根据课堂的条件和时间因素,这个环节采取了两个不同的方式,一是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利用自制模型摆出不同的细胞是以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二是让其他学生把活动报告上随机排列的图组按照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顺序排列。
同时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形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识记效率高,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给学生一个图片去硬背的效果好,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各个结构的特征和位置,今后这种识记结构类型的课程,可以以类似的形式开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展示多媒体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例如,利用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的背景设定在2023年春季学期,当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量的转换等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绿藻等样本,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同时,学生也接触到了环境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等概念,为深入理解光合作用提供了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叶片、绿藻等。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的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然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步骤,如光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固定、氧气的释放等。
在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例如,利用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到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叶片在光照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用绿植装饰教室、种植盆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光合作用是如何为植物提供能量的?”、“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例如:“光合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采用直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
4.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环保意识。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第1课时)
探究式,萨克斯的实验:后来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
淀粉遇碘呈现蓝色
如果让你来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的实验设计,你会怎么设计?学生讨论。
讨论:有点问题。与平时学的加以引导,不能一下入题太深。
能力
1.查阅、整理光合作用发现的资料,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2.感受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1.实验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2.怎么来设置对照?照光和遮光。
介绍: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黑暗处理→一半照光、一半遮光→酒精脱色→碘液显色(遮光处颜色没有变化,照光处变深蓝色)。
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提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分别是什么?
在玻璃罩中放了一盆植物后,蜡烛和小白鼠都很好。
3.植物和蜡烛为什么能长期共存,小白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也没有死去?小白鼠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氧气从哪儿来的?它们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去哪儿了?
总结归纳:植物生长不仅需要空气而且能净化空气。因为在当时,普利斯特利仅知道这些。
【过渡】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深入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
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如何表示的?
2.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反应式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光反应和暗反应;2.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认识不足,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关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生态农场等,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3.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及产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充分将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光合作用的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3.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板书设计:光合作用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叶片的结构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D.两者都无叶绿体三、识图题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介绍光合色素的种类、功能及分布,并解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4.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其次,光合作用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知识点,如叶绿体结构、光合色素、光反应和暗反应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光合作用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光合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设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归纳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设置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学习动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师应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科普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能够向他人普及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光合作用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呢?
回答: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形成淀粉的?
2、光合作用能否产生其它有机物?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去思考,并查找有关资料去探究。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脉分布在叶肉之间。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很多。
学生实验
观看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学生4人一组,把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二、教授新课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
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
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
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回答3:加碘液后,叶片四周变为了蓝色,而被纸片遮住的地方颜色没变,从这可以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学生实验:
请大家来练习一下徒手做切片,并且识别一下叶片的结构。
1、学生4人一组,先观察绿叶。
2、制作叶片切面的玻片标本,
把绿叶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把绿叶按平。
用刀片慢慢的切绿叶,绿叶切的越薄越好。
把切好的绿叶放入有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的切片散开。
在培养皿中选择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好盖玻片。
3如书上P71图
(一)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实验指导:
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我们来看一下几种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让学生看几种植物的叶子。
S:它们都有一个长长的柄和叶片。
T:我们反长长的柄叫做叶柄。
T:同学们,你认为光合作用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光合作用是在叶片地方进行。
叶片是叶子和主要器官,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叶片和结构。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叶肉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栅栏层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我们判断淀粉存在的有力证据。那为什么有上面现象产生呢?
回答:因为叶片被黑纸片遮住后,就不能接受光进行光合作用了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后四周显蓝色,而中间不显蓝色。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师:很好,从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回答: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师: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灭。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当普利斯特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讨论: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绿钯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地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来源。叶绿素也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们来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
S:叶子在植物体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应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在植物的叶子里进行的。
T:哪我们就知道叶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一、小结
植物的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叶中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使叶子呈现绿色。
二、社会实践
1、在生活中寻找不是绿色的植物。
2、到农村菜农家学习如何生产韭黄。
三、答案
一、思考题的答案
1、判断 (1) ╳ (2)√
2、选择 (1)B (2)C
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
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由学生自己归纳)
三、练习(思考题)
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
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
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
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