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西藏民族大学
民族学专业及研究方向简要介绍
民族学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一、民族学专业及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民族学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仅有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史。
该学科在欧美国家主要隶属于人类学(Anthropology),为其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在美国人类学界,大体上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相当。
我国的民族学始于20世纪初,现已被国家定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级学科。
我国的民族学主要以民族为研究对象,长期以来以国内少数民族的研究为重点,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更加成为我国各民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推动力量。
我校民族学专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质和文化两大方面,民族文化研究因此也构成着民族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某一具体的民族文化研究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和技能。
(二)中国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是我国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亦是我国开展民族学研究的最具有利条件的地区之一。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全面掌握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某一具体的西北民族研究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和技能。
(三)少数民族妇女研究少数民族妇女是少数民族社会中的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亦是有关妇女研究的一个特殊的课题。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有关女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某一具体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与技能。
(四)中国西北乡土社会研究中国西北乡土社会由于其人文和自然环境相对较为特殊,其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亦很独特。
这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乡土社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等的研究写作,在中国西北乡土社会研究的某一具体领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将来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活动的兴趣、经验与技能。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一、专业名称:幼儿教育专业
二、学制:3年
三、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四、课程性质:必修课
五、使用教材:《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文科》
六、课程安排:
一学年(每周2课时)
七、培养目标:
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哲学、史学、地理学、科学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八、就业范围: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师或管理者等。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族学概论》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各个民族起源、发展、变迁及消亡等规律,及其各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讲述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形成、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可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无指定教材。
二、本文第一章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民族、种族与族群概念。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概念的区分;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民族的分布格局。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2)人类的起源。
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的异同。
第二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2)语言的产生。
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2)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种族、族群的概念。
理解:语言与民族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教学要点:民族学的源流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民族学的源流(2)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西方民族学流派;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十门课程的简要教学大纲
十门课程的课程简要说明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编号:130101004总学时:36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6学时,实践0学时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二、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的国史和国情,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正确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做出三个伟大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正确性,深刻领悟中国近现代的沧桑巨变和历史发展。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一定的条件,并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第一、在保证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以至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做出三个伟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正确性和必然性。
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第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体系,正确处理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在引导学生牢固把握教材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从事历史领域的相关工作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第三、转变教育理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组织学生就相关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辩论、演讲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培养并提升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中国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和历史人物。
西藏民族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西藏民族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三年制)
下表中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该人数不含拟招收推免硕士生人数。
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计划为准,拟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因实际录取推免硕士生数变动。
注:
671法学基础:含法理学、宪法学
851法学综合:含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专业学位硕士(三年制)
下表中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该人数不含拟招收推免硕士生人数。
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计划为准,拟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因实际录取推免硕士生数变动。
注:
308护理综合:含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除理工类外各本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课内36学时;2学分;开设一学期..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我国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和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介绍了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历史、现状;着重讲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经济发展政策、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具体政策规定..2.采用远程教学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授课中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媒体资源的使用说明本课程采用全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文字、音像、IP、PAD、手机终端等各种不同呈现方式的资源..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资源;录像教材、IP课件、PAD资源、手机资源和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资源;向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便利..1.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分立式”;由基本教材、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基本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辅助教材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手段的辅助工具..文字教材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要求体系完整、概念准确、文字简洁;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和成人自学的要求;强调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为14课时;以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对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并注意结合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程涉及的相关理论、政策、法规理解与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3.IP课件IP课件共计14课时;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侧重讲授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达到教学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简洁的效果;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本课程在文字教材之外的一个主要和基本的教学资源;要求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所有学习需求;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突出系统性、学生使用的方便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5.Pad资源PAD移动终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在其上呈现的教学资源的主要功能在于更好地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内容上既有与网络课程重合的部分;又有独特之处..PAD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突出趣味性、直观性、便利性;资源内容具有模块化、碎片化等特点;同时非常注重用户体验..6.手机资源智能手机终端也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在其上呈现的教学资源的主要功能与PAD终端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其特点..手机终端在资源设计上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短信、电话等功能;更应是当作一个简易版掌上电脑;PAD中的核心内容可以以APP的形式在手机中呈现..6.网上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是随时为学生提供的上述资源之外的动态性、补充性、参考性信息..二、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2学分;36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系统地讲授;使学生全面了解民族理论研究对象和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节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方法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第二章民族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民族的概念;系统了解民族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概念第二节民族基本特征第三节中国的民族识别第三章民族发展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的产生;全面了解民族的发展;系统掌握民族消亡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的产生第二节民族的发展第三节民族的消亡第四章民族关系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民族关系的概念;全面了解民族关系的特点;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关系概念第二节民族关系特点第三节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第五章民族问题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民族问题的概念;全面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特点及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问题的概念第二节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第三节民族问题特点及发展规律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刻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的民族概况第二节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第三节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和原则和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正确认识和理解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和原则第二节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第三节保障散居平等权利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内容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了解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正确理解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节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第三节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了解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正确理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节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第三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教育对民族发展的影响;全面了解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与文化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第三节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政策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和作用;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全面了解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和作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第三节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全面认识和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及特性以及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风俗习惯及特性第二节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第三节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第十四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宗教及其社会影响;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宗教及其社会影响第二节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三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民族院校重点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
提 高的渐进过程
有1 4门课程通过首次验收。2 0 1 1 年开展了第 重点课程建设体现了民族院校对教学工作认 审, 有 7门课程通过了专家验收。 识 的逐步提高 ,也是顺应我 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二批课程验收工作 ,
加强重点课程 内涵建设 ,是提高课程建设质
方法 ,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 满足学 量的前提。 教务处适应课程建设发展要求 , 遵循课
生 自主性 、 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 学生 程建设规律 ,研究借鉴其他院校课程建设管理办
将成为教学 的真正主体 , 通过 自 我主动学 习, 实现 法和经验 ,结合我校重点课程建设实际 ,制订 了 知识 、 能力和素质 的全面协调发展。 《 西藏 民族学院重点课程评估标准》 ,从教学基本 建设 、 教师 队伍建设 、 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效果等 以 二、 民族院校重点课程建设是一个 不断 方面提 出我校级 重点课程建设的标准和依据 ,
开展课程验收工作 , 既是对多年课程建 形势的必然。民族院校重点课程建设与发展有一 我们认为 , 个从认识到提高 、 重视发展的历程 , 其中不乏曲折 设工作的检验 和总结 ,同时也健全 了教学管理过 有效地将课程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台阶。 第二 与探索的艰辛。 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 , 我校从 2 0 0 2 程, 年起开始着手重点课程建设 , 经过了起步发展 、 提 轮验收较之第一轮验收工作 ,从课程负责人的思 教学基本建设 , 取得 的成果有了显著地提 高完善和精品课程建设三个 阶段 。第一阶段可谓 想认识 , 高。教务处积极探索 ,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 总结重 举步维艰 , 发展缓慢 。
藏族文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
藏族文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大纲将藏族文学作为全院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来开设,旨在突出西藏民族学院的藏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有助于我院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藏民族著名的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提高对藏族文学的鉴赏能力,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现代藏族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做出贡献。
本课程的教学以藏族文学作品的体裁分类讲授,贯穿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
突出各类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代表作品及著名作家。
藏族文学发展概况(2学时)一、藏族文学的历史分期1、远古和吐蕃奴隶制时期的藏族文学(远古一一公元842年)2、封建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公元843——1264年)3、封建农奴制前期的藏族文学(公元1265——1644年)4、封建农奴制后期的藏族文学(公元1645——1949年)5、社会主义时期的藏族文学(1950年以后即藏族当代文学)二、藏族文学的特点1、藏族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2、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获得高度发展。
3、文史哲合璧,内涵丰富,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
4、与宗教关系密切,大多数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藏族神话(2学时)一、藏族神话的分类及内容1、大自然神话:反映天地山川、自然万物起源的神话。
主要介绍《斯巴宰牛歌》。
2、人类起源神话:反映人类起源及繁衍生息的神话。
主要介绍《物猴变人》。
3、生产斗争神话:反映原始农牧业生产、生活的神话。
主要介绍《青棵种子的来历》。
二、藏族神话的特点与认识价值1、表现了藏族先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2、曲折地反映了远古藏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3、充满了瑰丽的幻想和奇妙的想象。
4、体现了浓郁的高原色彩和民族特色。
藏族传说(2学时)一、藏族传说的分类及内容1、人物传说: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氏族或部落英雄、能工巧匠等)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或遭遇口传文学作品。
重点介绍《止贡赞布的传说》。
2、史事传说:以叙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的口传文学作品。
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西藏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B1111002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研室制2012年10月《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B1111002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开课学期:二总学时:34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口才与演讲训练》、《社会学概论》、《自然科学基础》平行课程:《社会学概论》后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课程简介:《社会科学基础》的课程性质是哲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传授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文学、史学、法学、宗教学和文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典型学说。
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推荐教材:《社会科学基础》曲庆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国史大纲》(全2册),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年。
2.《中国哲学史新编》(1—6册),冯友兰,人民出版社,1980—1989年。
3.《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4.《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12年。
5.《论语译注》,杨伯峻译,中华书局。
6.《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2009年。
7.《楚辞》,林家骊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
8.《资治通鉴》,司马光,岳麓书社,2009年。
9.《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0.《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11.《美学》(共三卷),【德】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12.《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3.《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14.《法学概论》,吕鹤云,黄新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B1111002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研室制2012年10月《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B1111002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开课学期:二总学时:34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口才与演讲训练》、《社会学概论》、《自然科学基础》平行课程:《社会学概论》后续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课程简介:《社会科学基础》的课程性质是哲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传授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文学、史学、法学、宗教学和文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典型学说。
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推荐教材:《社会科学基础》曲庆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国史大纲》(全2册),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年。
2.《中国哲学史新编》(1—6册),冯友兰,人民出版社,1980—1989年。
3.《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4.《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12年。
5.《论语译注》,杨伯峻译,中华书局。
6.《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2009年。
7.《楚辞》,林家骊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
8.《资治通鉴》,司马光,岳麓书社,2009年。
9.《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0.《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11.《美学》(共三卷),【德】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12.《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3.《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14.《法学概论》,吕鹤云,黄新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5.《中国史学史》,白寿彝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的历史脉络;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儒家伦理思想;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观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和艺术鉴赏;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许慎的《说文解字》;文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和屈原的诗歌;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法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宗教学的本质和世界三大宗教;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会通。
能力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与技能: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的能力;运用学过的本学科知识科学继承和发挥传统文化精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态度与情感目标: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窃别人的火煮自己的肉”,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导论社会科学导论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一、学习社会科学的必要性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类四、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精神五、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作业与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社会科学基础主门课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什么?第一章哲学的历史发展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二、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三、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四、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五、中西哲学比较六、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过程七、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作业与思考】为何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你是如何理解哲学把握世界方式的?黑格尔是如何在总结前代哲学家研究成果上进行创新的?中西哲学的不同点有哪些?第二章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和儒家思想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一、道德、伦理和伦理学二、道德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三、道德发展和进步的规律四、中国伦理学历史发展概观五、西方伦理学历史发展概观六、东西方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之比较(一)孔丘和《论语》(二)孟轲和《孟子》七、孔孟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影响八、弘扬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努力提高中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作业与思考】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道德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是什么?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积极内容的世界意义和现代意义。
孔孟之道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影响。
结合公民道德建设谈谈如何提高中国公民的道德素质?(课外)第三章美学的历史发展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一、美二、美感三、美育四、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观五、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六、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的比较【作业与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什么是美育?儒家、道家、楚骚的美学思想分别是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西美学的各自特点是什么?第四章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一、汉语的性质二、汉语的特征三、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四、汉语语言学重要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业与思考】简述汉语的性质与特征。
汉语语言发展史从历史进程上看,大体可归纳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第五章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屈原的诗歌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一、文学的本质二、文学的特征三、文学的分类四、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概观五、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优秀传统【作业与思考】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有何特点?谈谈你对屈原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第六章史学的历史发展理论教学内容(3学时)一、历史和历史学二、历史学的功能三、中国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四、西方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五、东西方史学研究的比较六、《史记》的主要史学观点七、司马迁《史记》对于史学研究的贡献【作业与思考】中西史学研究有何不同?请简述各自的特点。
简述司马迁的《史记》在史学研究上的创新。
第七章法学的历史发展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一、法的概念二、法的基本特征三、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四、法学的功能五、法的产生及其本质六、中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八、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业与思考】简述法与法学的关系。
第八章宗教学的本质及世界三大宗教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一、宗教的起源二、宗教的本质三、原始宗教的形成和特征四、人为宗教的形成和特征五、宗教的功能六、佛教七、基督教八、伊斯兰教【作业与思考】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宗教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九章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概述理论教学内容(2学时)一、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综述二、20世纪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三、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四、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作业与思考】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律是什么?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有8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辩论、外出参观等方式。
五、教学指南导论社会科学导论【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理解社会科学的史发展;掌握社会科学的性质。
【重点与难点】1、社会科学的性质;2、学习社会科学的必要性。
第一章哲学的历史发展【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理解哲学及把握世界方式;掌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西哲学的比较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哲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重点与难点】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一种特殊方式;3、中西哲学的比较。
第二章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和儒家思想【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伦理学历史发展概观;理解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伦理思想中积极内容的世界意义和现代意义、孔孟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1、道德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2、中国伦理思想中积极内容的世界意义和现代意义;3、孔孟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美学的历史发展【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观;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中西美学的各自特点和基本美学思想。
【重点与难点】1、什么是美,美的本质;2、儒家、道家的美学思想;3、康德美学理论的创新。
第四章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理解汉语语言学的性质与特征。
【重点与难点】汉语的性质和特征;第五章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屈原的诗歌【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理解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文学艺术上的创新。
【重点与难点】文学的本质;第六章史学的历史发展【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史学的历史发展概观;理解史学的性质和功能;掌握《史记》的主要史学观点及其对史学研究的贡献。
【重点与难点】1、史学的性质和功能;2、《史记》的主要史学观点及其对史学研究的贡献。
第七章法学的历史发展【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历史发展;理解法学的性质和功能。
【重点与难点】法学的性质和功能;第八章宗教学的本质及世界三大宗教【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概况;理解宗教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掌握宗教的起源及其本质。
【重点与难点】1、宗教的本质;2、宗教的功能。
第九章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概述【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展望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1、20世纪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2、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六、作业本课程布置作业两次以上,以书面形式上交。
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得、小论文、读书笔记。
七、考核方式按照专业培养计划的安排,《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考查课,完成一篇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小论文。
八、成绩评定《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成绩评定比例为:考察70%,平时30%(上课出勤率、作业、回答问题、发言讨论等)执笔人:葛晓莉审定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