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农耕格局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11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1篇】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设计篇一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时代背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变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代表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
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雨果:法国人,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3、影响: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_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1、时代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_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等;英国: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以上后3点一般了解)3、评价: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单元为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将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生在心理和认知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本教学设计的实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2)了解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4)提高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筛选、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史料解读、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结合实地考察、历史影片欣赏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3)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宝贵,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何成刚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崛起。
3.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互动。
2.小组合作学习。
3.视觉辅助教学。
四、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5课时)1.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影响,包括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图片、地图等视觉辅助教学。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分组,小组合作对比研究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第二课: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包括君主制、官僚制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展示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通过讨论比较各个时期的特点。
3.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教学内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包括孔子、老子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讲故事、演示等形式引入思想家。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研究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和理论,通过展示和讨论加深理解。
4.第四课:秦汉帝国的统一与创新教学内容:介绍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创新,包括秦始皇、汉武帝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互动,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创新。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分组,小组合作研究秦汉帝国的重要制度和政策,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理解。
5.第五课: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教学内容:介绍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包括唐朝的繁荣时代、宋朝的科技进步、元朝的文化交流、明朝的海外贸易、清朝的艺术繁荣等。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新课标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为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历史课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学会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大致进程,能够准确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知识点。
(2)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考证、比较、概括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线梳理、思维导图、史料分析等。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形成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2篇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2篇高中历史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
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
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
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
四、重点工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五、具体措施: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
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高中历史教学计划2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5篇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5篇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
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总体教学目标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清河中学学校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争取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
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习题要。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习题。
做到习题要,反馈要及时。
要通过习题讲评评出方法、规律,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掌握。
进行复习时,重在理清每一专题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专题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级部颁发的《20__级高二第一学期级部工作计划》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巩固内涵、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具体落实到历史教学的细节中。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
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篇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1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
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_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篇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课标要求】⑴讲述创造珍妮机的故事,理解英国工业____开场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创造;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消费中的作用;⑶简述创造"旅行者号"机车的根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影响。
【教学目的】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____首先开场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的根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消费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影响。
理解工业____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____的原因以及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才能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____的原因和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p ,培养学生分析^p 、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才能。
通过对工业____中一系列工作机互相作用以及各部门间互相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拟、判断、联络、推理分析^p 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工业____中的一系列创造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____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创造创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开展需要技术____,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展丁业____的原因;工业____中的重要创造创造及工业____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____中各环节的互相促进和工业____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老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创造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创造做出了重要奉献?〔学生答复后老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____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最早的祖先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2、掌握早期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过程;3、认识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1、早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2、不同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0分钟)展示一张《人类演化图》,引发学生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好奇和思考。
提问: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二、知识讲授(25分钟)1.人类的最早祖先:震旦人、直立人、智人等。
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2.早期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过程: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农耕文明社会。
讲解每个社会的特征和转变过程。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早期人类社会的特征和演变过程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汇总。
四、知识扩展(20分钟)1.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黄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
讲解每个文明的发展历程、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介绍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五、学习方法指导(10分钟)讲解如何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提醒学生要善于思考和归纳,将零散的历史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六、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展练习。
如:列举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七、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过的内容,重点回顾早期人类社会的特征和演变过程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八、课后拓展(自主学习,时间不限)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扩展自己在早期人类社会和古代文明方面的知识。
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早期人类生活方式的小论文,或者设计一个展板,展示自己对古代文明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编写,需要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在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历史事实、概念和解释,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探究、批判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织。
内容应涵盖重要的历史时期、事件、人物和文化,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1. 历史时期:如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史等,每个时期的特点和转折点都应有所涉及。
2. 历史事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如革命、战争、改革等,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历史人物:介绍对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析其思想和行为对历史的影响。
4. 历史文化: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特点,如艺术、科学、哲学等。
三、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历史知识和事件,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增强他们的历史体验和同理心。
5.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选修1历史教案5篇
高中选修1历史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中选修1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中选修1历史教案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宋明理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学和心学的内涵,体会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春秋战国---西汉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第四节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铺垫,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重点掌握夏、商、周、秦、汉、唐等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史实。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掌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世界史:重点掌握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等重要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已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打下基础。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测试和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资源教材和教辅:选用高质量的历史教材和教辅,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博物馆和纪念馆:充分利用博物馆和纪念馆等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实物和场景。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历史学习资料和学习方式。
高中历史教案【五篇】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中历史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宗教改⾰和尼德兰⾰命教案教学⽬标基础知识宗教改⾰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中的主要教派;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和各种社会⽭盾;尼德兰的地理概念;尼德兰⼈民争取独⽴的历史过程;尼德兰⾰命的历史意义。
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对宗教改⾰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的形式进⾏反封建⽃争。
通过对尼德兰资产阶级⾰命根本原因的分析,使学⽣认识到这次⾰命是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1)通过对封建专制和西班⽛统治者的暴⾏的认识,引导学⽣发展痛恨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感。
(2)通过了解尼德兰⼈民独⽴⽃争的经历,引导学⽣体会珍爱民族独⽴和⾃由的感情和不畏强暴,敢于对恶势⼒抗争的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宗教改⾰与⽂艺复兴并列,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场反封建⽃争,⽽且,它更加⼴泛、深刻,因为它触及了每个⼈的精神世界、还同他们的经济、政治利害息息相关。
⽽尼德兰⾰命既是世界历第⼀次成功的资产阶级⾰命,⼜是⼀场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命的成功同时宣告了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胜利。
北⽅独⽴后,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教材对学⽣发展影响的分析(1)通过对尼德兰⾰命的学习,培养学⽣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和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的能⼒。
(2)通过对尼德兰⾰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培养学⽣运⽤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历史的能⼒。
(3)通过对与尼德兰⾰命相关的各种社会⽭盾相互作⽤的分析,培养学⽣综合地、全⾯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
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1)宗教改⾰的原因、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教案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目标- 了解秦朝的建立过程- 理解秦朝的统一政策- 掌握秦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特点教学内容1. 秦国的起源和嬴政的改革2. 秦始皇统一六国3. 统一政策与单位制的实施4. 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5. 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6. 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学活动1. 班级讨论:秦国与周朝的对比2. 观看相关视频:秦始皇的建立与统一政策3. 分组小研究:探讨秦朝统一政策对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秦代法律制度与皇家暴政的情境5.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秦朝的文化统一与经济繁荣教案二:西汉与东汉的兴衰目标- 了解西汉与东汉的兴衰过程- 分析影响西汉与东汉兴衰的因素- 掌握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统治2. 公元前9年的中兴与改革3. 铁器的普及与农业发展4.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5. 东汉王朝的建立与东汉灭亡的原因6. 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西汉与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搜集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案例分析:讨论东汉国力衰退的原因4. 制作海报:展示都城建设与文化繁荣5. 角色扮演:模拟西汉与东汉时期的皇帝与官员对话教案三:三国时期的演变目标-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教学内容1. 董卓之乱与群雄割据2. 刘备、曹操和孙权的崛起3. 三国鼎立与统一中国的失败4. 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5. 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6. 文化繁荣与诸葛亮的贡献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2. 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对话3. 辩论赛:讨论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4.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感受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5. 创作作品:表达对诸葛亮贡献的理解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的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篇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目标篇一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内容。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他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空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历史发展脉络等;(2)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增强历史素养;(5)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整理、分析等;(6)提高历史论述和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4)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尊重历史事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时代使命感;(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5)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成就,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中历史教案精选
高中历史教案精选教案要有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教案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历史教案(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点: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难点: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势的矛盾; 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教学手段:利用地图、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一、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二、俄国1861年改革:一组同学演示:“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主要表现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
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欧洲。
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
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二组同学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讲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显示改革内容。
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是一次对农奴的‘合法’掠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关资料。
组织学生探讨、评价改革的性质、作用及不彻底性。
本目小结提问:为何在封建制度最顽固的俄国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且取得成功?强调俄国改革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
三、美国内战:三组同学演示:“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5篇
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5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接下来是关于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1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秦汉的中枢权力机构(秦——三公九卿,西汉——中朝)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了解从秦朝开始,皇帝位于全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避免了大权旁落局面的出现。
从秦朝开始,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体系中,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矛盾处理得好,就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处理不好政局就容易出现动荡。
在秦朝以后,中枢权力体系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变化。
汉承秦制,西汉时一开始继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度,但到了汉武帝时,为了提高皇帝的,于是起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作为他身边的办事人员,这些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宫内的决策班子,号称“中朝”,这样就使得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机构“外朝”,沦为了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
(展示图片)东汉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另外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还没有规定各自具体的权力和职务,因此它还不是正式的中枢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是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阶段。
(展示图片)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师:到了隋朝时,三省六部制得以正式确立。
隋朝和秦朝都是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王朝,结果也同样相似,都是二世而亡。
但这两个朝代在历所起做的贡献都同样不可磨灭,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都是明证。
隋朝的创制是围绕着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的重建而展开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唐承隋制,到了唐时,三省六部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展示图片)"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4、教学重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5、教学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内容分析: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三)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四、教学反思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