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正常CT表现
腹部平片正常报告
腹部平片正常报告1. 背景腹部平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该检查通常通过X射线照片来观察腹部的骨骼、肠道、肝脾等器官,以帮助医生确认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本文档主要基于一份经过专业医生观察和分析的腹部平片正常报告,旨在提供对腹部平片正常结果的详尽解释。
2. 报告结果经过对患者腹部平片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以下正常报告结果:1.胸腔:胸廓对称,双侧肺纹理清晰可见,无明显异常阴影。
2.肋骨:肋骨形态完整,未见明显异常。
3.脊柱:脊柱居中,椎间隙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4.肝脏:肝脏阴影适中,边缘光滑锐利,未见明显结节和占位。
5.脾脏:脾脏大小正常,边缘光滑,未见明显异常。
6.肠道:肠气影分布均匀,未见异常积气和梗阻征象。
7.胃:胃轮廓清晰,未见明显扩张和异常阴影。
8.胆囊:胆囊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阴影。
9.肾脏:双侧肾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结石和肿块。
10.骨盆:骨盆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 结论根据对患者腹部平片的观察和分析,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报告结果属于正常范围。
正常腹部平片的结果表明患者的腹部器官和骨骼结构没有明显的异常,与正常人群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腹部平片只是一种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对某些病变可能不敏感或不具备明确的诊断能力。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腹部症状或医生怀疑存在异常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来作出准确诊断。
因此,本报告结果仅针对患者进行腹部平片检查的情况,不能作为完整的健康评估和诊断依据。
任何健康问题应该在与医生的进一步讨论和咨询后进行确定。
4. 参考文献[1] Hartman TE, Major ML. Chest Radiography for Radiologic Technologists. AJR Am J Roentgenol. 2011;197(1):232-238. doi:10.2214/AJR.09.3421[2] Ranschaert E, Morreel S, Nackaerts K, et al. Imaging of Lung Cancer: New Developments in Chest X-ray Imaging. J Belg Soc Radiol. 2018;102(1):25. Published 2018 Jul 9. doi:10.5334/jbsr.1542[3] Bolus DN, G Diaz C, Glavis-Bloom J, et al. Role of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Curr Probl Diagn Radiol.2020;49(4):262-273. doi:10.1067/j.cpradiol.2019.09.005。
腹部CT影像示意图PPT课件
目录
•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腹部脏器的CT影像 • 常见腹部疾病的CT影像表现 • 腹部CT影像的解读与诊断 •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01
腹部CT影像基础知识
腹部CT影像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腹部CT影像是指通过CT(计算机 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扫描, 获取的图像信息。
胰腺常见病变
胰腺炎、胰腺癌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会呈现相应的密度和形 态变化。
胰腺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胰腺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 的性质。
肠道的CT影像
肠道CT影像特点
肠道在CT图像上表现为形态弯曲、管腔较大的器官,其内容物对密 度有一定影响。正常肠道的轮廓清晰,管壁光滑。
肠道常见病变
类似病变的鉴别
一些病变在影像上可能表现相似,如胰腺癌与胰腺炎,需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设备与参数的影响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对影像 解读产生影响。因此,在解读影像时需要注意设备与参数 的差异。
05
腹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与价 值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要性
腹部CT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脏 器的形态、位置及病变情况,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腹部CT影像的扫描范围
01
02
03
上腹部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 脾脏等器官。
下腹部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 等器官。
全腹部
包括整个腹部的所有器官。
腹部CT影像的成像原理
X射线
CT设备利用X射线对腹部进行多 层扫描,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正常腹部CT解剖PPT课件
-
12
(2)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上接胃窦部,向下绕过胰头和钩突, 水片段横过中线,走形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下 动静脉之间。其肠壁厚度与小肠相同。
(3)小肠 小肠肠曲之间有少量的脂肪,小肠肠系膜内有大量 的脂肪。十二指肠空曲后移为空肠,通常肠腔位于左上腹部, 回肠位于右下腹部。具体某一肠袢CT图像上难以判断。如充 盈对比剂的小肠其肠壁厚度正常时<5mm。
湾构成。其小湾侧可以看到肝胃韧带(小网膜的一部分),
增强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左后向右前走行的胃左动脉。该
层面可以看到左侧肾上腺结构。-
6
幽门平面:幽门的水平高度常处于胃角高度平面或稍上下层
面。胃窦远端和幽门多向左后折曲。如果胃窦和十二指肠长
轴与扫描层面平行,可以看到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
-
7
切线图像。胆囊位于胃窦右侧。
腹部正常CT解剖
-
1
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
1.CT运用的价值和局限性:
CT一般不作为首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在X线检查 的基础上再做CT检查,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 方案和预后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2.应用解剖
(1)胃 胃底部常见液平,胃底左后方是脾,右前方是肝左
叶,内侧是左膈脚。胃体垂直部呈圆形,靠前方与肝左叶空
肠、胰尾部及脾的关系密切。结肠脾曲可在其左侧,腹腔动
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出现在同一层面。胃体水平面自左向右
与胃窦相连。胰体在其背侧,十二指肠位于胰头外侧。扩张
适度的胃,其胃壁厚度正常在2~5mm。
-
2
胃CT横断解剖
腹部正常CT表现-文档资料
以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叶 以肝左静脉将肝左叶分为左内、外叶 以肝右静脉将肝右叶分为右前、后叶
经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向内突出的肝
组织为尾叶
32
33
谢谢!
34
专业文档最好找专业
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感谢您的下载!
17
门静脉主干<1.4cm
18
胆囊横径<5cm
长径<8cm
胆囊壁厚<3mm
>5mm为增厚
19
以5个肋单元作为脾的正常标准。
20
正常肾上腺的厚度不会超过同一扫描层面 上同侧膈肌最厚部分
胰头≤3cm , 胰体≤2.5cm,胰尾≤2.0cm 主胰管胰头、胰体、胰尾分别为3mm,
2mm,1mm
约胸11、12水 平。
正常主要为门 静脉影像。
11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三肝门
进入肝脏的血液90%以上经过这 三支静脉汇人腔静脉,余下的小部 分血液经肝短静脉流人肝后下腔静 脉,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 ,又称第三肝门。
12
肝脏正常CT图
13
14
15
一般把胃壁的厚度>10mm视为异常
16
腹部正常CT解剖
1
肝 胆 胰 关 系 示 意 图
2
肝脏正常CT表现
边缘光滑,各个层面形态各异 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 密度高于脾、胰及肾 增强后强化均匀
3
4
肝脏正常CT表现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 门静脉
平扫呈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 密度影
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 大
增强明显强化5Βιβλιοθήκη 6肝脏正常CT表现
胸、上腹和盆腔CT详实图解(完整版)
❖ 由第1胸椎、第1肋骨及胸骨柄围成,气管两侧及前 方为甲状腺下极,左后方为食管,该层面可见到三 对血管排列在气管两侧,靠前、靠外是一对左右头 臂静脉,靠后是一对锁骨下动脉,紧贴气管两侧为 左右颈总动脉。
❖ 喉返N位于气管食管沟内, 臂丛N位于锁骨下A后方; 迷走N位于颈总A和颈内V间,其外可见膈N;交感N 位于胸肋关节前外方。这些N在CT难辨认。
四腔心层面-左右房室(七)
四腔心层面-心室层面 (七)
四腔心层面(七)
❖ 右心室居正前方,心腔与心壁不注射造 影剂无法区别
❖ 纵膈内其它几个重要脏器,气管、食管 (一般壁厚不超过3mm)、胸腺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4、四腔心层面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左肺: S4 上叶上舌段 S5 上叶下舌段; S6 下叶背段 S7+8 下叶内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4、四腔心层面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肺叶、肺段(5叶18段)
右侧
❖ 上叶:尖段S1 后段S2 前段S3
❖ 中叶:外段S4 内段S5
❖ 下叶:背段S6 内基底段S7 前基底段S8 外基底段S9 后基底段S10
左侧
上叶:
尖后段S1+2 前段S3
下叶:
上舌段S4 下舌段S5
背段S6 内前基底段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脾静脉
胰体尾 门静脉
正常肝脏的CT表现
一、平扫 1、肝实质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高于脾、
胰、肾等脏器,CT值为50~70Hu。 2、轮廓光滑,其断面形态及结构依断面位
置不同而异。 3、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低于肝实质,
越近肝门静脉越粗大。
二、增强(螺旋CT双期和三期扫描)
胆囊
位置:肝门下方,肝右叶内侧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大小:直径4~5cm,壁厚约2~3mm 0~20HU
密度:均匀低密度,
增强:壁均匀一致强化(肝内外胆管大多不显影)
胰腺
位置:横跨于L1、2椎体之前,胰尾、胰
体、胰头逐渐由高到低、钩突是
胰
头部最低的部分,是胰头下向
内延
伸的楔形突起。胰头被十二
指肠包
绕,外侧是降段,下方是
水平段。
胰管位于胰腺偏前部,
可不显示或
细线状
形态:呈带状,密度均匀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胰钩突
大小:胰尾2.0,胰体2.5cm,胰头3cm cm。60岁以上老人逐渐萎缩变细。
血管:脾V—沿胰腺体尾部后缘*标志 肠系膜上A、V—钩突前方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钩突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
二、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的特点) 1、动脉期:病灶可表现为明显强化(均匀或
不均匀性),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 2、门静脉期:病灶内造影剂迅速下降,正常
肝开始强化。 3、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
常肝实质。
三、肝内及肝外转移的CT表现
1、门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 支内充盈缺损,或门静脉分支消失。
4.肝韧带和沟裂
CT腹部小结
CT腹部小结
CT腹部小结
CT腹部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的扫描成
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腹部内部的器官和结构,对腹部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份CT腹部的小结报告。
检查方法:行腹部CT扫描,平扫和增强扫描。
扫描结果:
1. 肝脏:肝脏形态正常,大小正常,密度均匀。
未见明显肿块、结节和肿瘤。
肝实质血管影像清晰。
2. 胆囊:胆囊形态规则,大小正常。
壁光滑,未见明显结石和胆固醇沉积。
胆囊测量容积为XXX ml。
3. 胰腺:胰腺形态正常,大小正常。
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胰管未见扩张。
4. 脾脏:脾脏形态规则,大小正常。
未见明显结节、肿大和破裂。
5. 肾脏:左肾形态正常,大小正常。
实质分布均匀,肾内未见明显结石、肿块。
右肾形态正常,大小正常。
充盈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6. 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其分支形态规则,管径
正常。
未见明显狭窄和扩张。
7. 盆腔:未见明显异常结构,未见盆腔积液。
8. 肠道:胃肠道形态正常,未见明显梗阻。
未见肠间段积气和穿孔迹象。
结论:
1. 腹部CT示腹腔内器官结构及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
2. 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肿块和结石;
3. 未见明显腹腔积液、肠梗阻和肠穿孔;
4. 腹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异常。
综上所述,该患者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腹部器官结构和血管情况基本正常,未见明显异常所见,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评估。
腹部CT诊断
肝脏疾病CT诊断
转移性肝癌 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 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瘤内出血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引起的症状 CEA高值有一定意义。
肝脏疾病CT诊断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平扫: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大多表现为低密度 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 边界多为模糊不清 此外如大肠癌、卵巢癌等的肝转移性瘤 可合并有钙化。
肝脏疾病CT诊断
脂肪肝 应注意重症脂肪肝平扫易掩盖其他低密 度占位病变,需做增强扫描或结合其他检 查确诊。
肝脏疾病CT诊断
脂肪肝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硬化 是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 慢性肝病,肝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维化、 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晚期 肝脏萎缩变小。 主要原因有;肝炎、酒精中毒、慢性胆 道梗阻、心功能不全、药物中毒、寄生虫 等,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 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 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注造 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脓肿CT表现 增强:其典型三层病理改变增强后CT表现为: 中心坏死区无强化 中间层为介于液化坏死区与正常肝组织之间 的低密度带晕带环 外围层表现为与正常组织分界模糊 慢性期由于脓肿周围形成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 被膜,脓肿壁显著环形强化,其密度高于肝组织。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脓肿CT表现 脓腔内若含局限性少量气体或气液平面 为其特征性表现。
正常腹部ct解剖
于中央的髓质,呈现特有的豹纹状,称为“花斑脾”;在门静 脉期和实质期,脾则呈均匀一致强化,通常情况下要高于肝。 实质内的脾动、静脉在增强扫描时也不易分辨。
正常脾脏CT表现
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三角锥体 约15~40%的人有副脾存在 密度低于或等于肝脏
3.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4.肝左叶 5.胆囊 6.结肠肝曲 7.胃窦
12
13 14
8.胃体 9.膈 10.角切迹 11.横结肠 12.空肠 13.升结肠 14.肠系膜
1
2
5
3
4 6
8
7
12
10
9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经胰的冠状层面CT(增 强)
1.肝右前叶 2. 肝中间静脉 3.肝左内叶 4. 肝左外叶 5.胃底 6.胆囊 7.十二指 肠上部 8.肝门静脉 9.腹腔 干 10.胃体 11.脾 12.结 肠肝曲 13.胰头 14.胰体 15.肠系膜 16.肠系膜上静 脉 17.腹主动脉 18.降结 肠 19.肠系膜上动脉 20. 空肠 21.回肠
胰尾的后发为脾静脉,再往后为肾上腺、左 肾,脾静脉是胰体为的界标。
脾脏增大CT标准
大于5个肋单元 脊柱前缘与脾脏前缘平行线超过8cm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脾脏下缘超过肝脏下缘 脾脏增厚:男大于4cm,女大于3.5cm (脾门至对侧缘的垂直线即脾脏的厚度) 体积测量
1 5
6
8
2 7
3 4
11
10
1.肝右后叶 2.脾 3.脊髓末 端 4.左肾 5.左腰大肌 6. 左腰方肌 7.第4腰椎棘突 8. 右骶髂关节9.乙状结肠 10. 左骶翼 11.左髂骨
影像学技能培训CT教学文案
侧脑室前角
基底节 内囊前支
内囊后支 第三脑室
丘脑 松果体钙化
侧脑室三角区 侧脑室后角
第五层面:侧脑室三角区层面,中心层面
额叶 顶叶
枕叶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体部
胼胝体亚部
大脑镰
第六层面: 60mm侧脑室体部层面
脑 皮 质
脑沟
额叶 放 射 冠
枕叶
大脑纵裂
顶叶
侧脑室顶部
第七层面:70mm侧脑室顶部层面
增强扫描表现为病变区不均匀强化
动脉期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 静脉期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 (快进快出) 坏死液化区不强化
病例
平 扫
平 扫
增 强 扫 描 动 脉 期
增 强 扫 描 动 脉 期
增 强 扫 描 静 脉 期
增 强 扫 描 静 脉 期
肝左叶内侧段见一局限性低密度肿块, 累及肝门,边缘不清,密度均匀,CT值 45HU。增强扫描动脉期密度高于正常肝实 质,静脉期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呈“快 进快出”的特点。静脉期病变边缘较平扫 时清楚。
左颞部硬膜外血肿
右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3、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指血液聚集在硬脑膜与蛛网膜间,常与 脑挫裂伤同时存在,称为复合性硬膜下 血肿。
CT表现 沿颅骨内板走行的新月形高密度区; 1-2周后变为等密度;1月后变为低密度 区(慢性);亚急性和慢性者可表现为 高、等、低或混合密度,偶可变为双凸 状。
一、正常上腹部CT
扫描方式:定位扫描、平扫、增强 认识肝胆胰脾肾的CT解剖
平扫
第二肝门
增强
肝脏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右叶较左叶大。 肝实质密度均匀,平扫时CT值55-75HU,密度略高于脾脏。 平扫时肝内血管(静脉)密度略低于肝实质,增强扫描肝内 血管密度明显增高。
腹部常见病变CT诊断
(2)胆囊和胆道:胆囊位于胆囊窝,横径4cm,囊内含胆汁,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5-30H,形状呈椭圆形,或规则圆形,边界清楚。在正常肝脏中,外胆管未发育并在扩张时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从肝门延伸到肝脏的树突状低密度阴影。
(三)胰腺疾病
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是X射线检查的难点。CT能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诊断准确率高。(1)胰腺癌:直接表现为肿块或胰腺局部肿大,密度相同,且密度低。间接征象是由于肿瘤浸润和压迫导致远端胰管扩张。如果主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则显示双导管标记。如果胰腺癌扩散,它会渗入周围的脂肪层,轮廓模糊。淋巴转移扩大了胰腺和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肝和腹膜后转移可引起腹水。(2)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以胰腺肿大、畸形、边缘模糊为特征。慢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萎缩或肿大、畸形、钙化和假囊肿。
2,脂肪肝:大部分脂肪浸润是广泛而均匀的,少数是有限的,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低于脾脏,严重的CT值为阴性,因此肝脏血管显示树突状密度较高的阴影。
3,肝脏肿瘤:肝脏肿瘤的CT检出率高,肿瘤的数量,大小和程度可以确定,但有时定性诊断很困难。(1)肝囊肿:CT显示球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CT值与水密度相似。(2)肝海绵状血管瘤:CT扫描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呈结节性增强,向中心逐渐扩大,原始密度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该过程所需的时间长度与病变的大小成比例。这种特有的CT性能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定性诊断。(3)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肝癌(3 cm以下),肿块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所显示出的大多数肝癌密度相对较低,但少数肝癌的密度相同,CT不易发现。低密度肿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在肿瘤中,由于坏死,液化等而出现较低密度区域,并且在中部和边缘处可见结节。此外,应注意以下间接征兆:肝脏形状有局部凸起。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与肝硬化有关。肝转移通常在肝脏中显示出多个圆形,低密度区域,其大小不同。增强可见的肿瘤增强或圆形标志。鉴别诊断需要使用其他临床数据。
腹部CTppt课件
第一节正常断面CT表现
一、肝
第一肝门:位于肝下面的中心部, CT图像可见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 断面所成的三角关系。门静脉最粗, 位于肝动脉和胆管的后方; 肝动脉 在左、肝管在右。 第二肝门:位于肝顶部,由肝左、 中、右三条静脉组成,在第一肝门 上方,CT图像能清楚显示。
二、脾 脾的大小变异很大,通常CT横断面以5个肋单元作为正常标准,其外侧 缘光滑,内侧缘形态不规则,呈波浪状或分叶状,平扫密度均匀一致。
【CT诊断要点】
1. 平扫 多表现为低密度肿块,约12%为等密度病灶;病 灶多呈单发、多发结节,肿块或呈弥漫病变;病灶的边界 模糊不清,有包膜者境界清楚。 2. 增强扫描 ①动脉期:血供丰富的小肝癌表现为弥漫性 增强,血供不丰富的肝癌,并不出现高密度。②门静脉期: 多数表现为边界较平均更清晰的低密度,可发现门静脉、 下腔静脉是否有瘤栓形成,瘤栓表现为充盈缺损的低密度。 延迟期,肿瘤包膜呈环状高密度。
(三)肝炎性假瘤
【典型病例】 患者,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岁,右上 腹疼痛3周。
【CT 诊断要点】
1. 平扫 病灶形态可为为圆形、葫芦形或不规则形的 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或不清楚,常为单发。 2. 增强 动脉期病灶绝大多数无强化表现。门脉期病 灶常有强化表现,形态各异,可为周边环状强化,中心 核样强化,偏心结节样强化,有些病灶可见粗细不均的 低密度间隔。延迟扫描有些病灶可见周边强化。
(三)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无任何其他不适,体检B超 发现肝右叶肿块。
【CT诊断要点】
1. 平扫 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改变,边界清楚。当中 心存在纤维性疤痕时,其特征为从中心向边缘呈放射 状分布的低密度影像。 2. 增强 可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不等,主要因 其供血情况而不同。病变内纤维分隔无增强,动脉晚 期病变呈低密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腹盆部CT腹盆部盆部正常CT表现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腹盆部CT检查技术概述 • 腹部的正常CT表现 • 盆部的正常CT表现 • 病例分析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要性
诊断疾病
医学影像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密 度、结构等方面的异常,有助于医生 准确判断病情。
骨盆的各个骨骼形态、大小和位 置关系正常,骨皮质连续无中断 ,无骨折、骨质破坏或肿瘤等异
常病变。
在CT图像上,骨盆内的骨髓腔呈 低密度影,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
。
05 病例分析与实践
CHAPTER
常见腹部疾病的CT表现
肝脏疾病
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 CT表现,如密度改变、形态异常
等。
胰腺疾病
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的CT表现 ,如胰腺形态改变、胰周脂肪浸润 等。
增强扫描后,脾脏的密度有所增高,但仍低于肝脏,强化后 的CT值约为70-90HU。
肾脏的CT表现
肾脏的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其 CT值约为30-40HU。
增强扫描后,肾脏的密度有所增高, 但仍低于肝脏和脾脏,强化后的CT值 约为60-80HU。
胃和肠道的CT表现
胃和肠道的CT平扫表现为中等密度的管状结构,胃壁较厚 ,肠壁较薄。
重建图像
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通过图像重建算法生成二维
或三维图像。
CT图像的解读基础
01
02
03
窗宽和窗位调整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可 以更好地观察不同密度的 组织结构。
图像后处理
可以对图像进行旋转、切 割、放大等操作,以便更 全面地观察病变。
正常腹部CT图谱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粗箭:门静脉 细箭:肝总管 箭头:肝动脉
注: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扩张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1. 2.
3.
4. 5.
6.
7. 8.
9.
脾动脉 肝动脉 胰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肝总管 肝圆韧带裂 肝左叶 肝尾叶
注:门静脉与肝动脉呈水平走行。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主动脉 2. 腹腔动脉 3. 脾动脉 4. 肝动脉 5. 门静脉 6. 下腔静脉 箭:肝总管
1.
注:本例肝总管扩张
第一肝门区轴位切面CT图
粗箭:门静脉 细箭:肝总管 箭头:肝动脉
男性盆腔.精囊水平轴位切面CT图
1. 2. 3.
膀胱 精囊 直肠
注:直肠内充盈 液体和气体
腰椎轴位切面CT图 (经椎弓根下部层面)
1.椎体 2.椎弓根 3.椎板 4.棘突 5.横突 6.椎管 7.椎体基底静脉
肝内门脉轴位切面人体标本图
RPV:门脉右支 LPV:门脉左支
门脉及其分支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图
1. 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 2. 脾静脉 3. 门脉主干 4. 门脉左支 5. 门脉左支脐部 6. 门脉右支 7. 门脉右前上支 8. 门脉右后上支 9. 门脉右后下支 注:本例门脉高压,故门 脉及其分支、胃冠状静 脉与脾静脉均呈不同程 度的扩张状态。
以肝静脉为解剖标志的肝叶段划分:
第二肝门超声图
3.肝左叶前外侧段 4.肝左叶内侧段(方叶) 7.肝右叶后上段 8.肝右叶前上段
注:1.肝左叶内外侧段以肝左静脉为界。2.肝右叶前上段与后上段以 肝右静脉为界。3.肝左右叶以肝中静脉为界。4.肝左叶前外侧段又叫 外侧下段,后外侧段又叫外侧上段。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在后 上方,一个在前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正常CT表现
肝韧带呈低密度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一肝门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汇入 腔静脉处。 约胸10、11水 平。 可见肝左、右 、中静脉。 是上部肝脏分 段的标记。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一肝门层面 :肝动脉、胆 管及门静脉进 入肝脏处。 约胸11、12水 平。 正常主要为门 静脉影像。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三肝门
进入肝脏的血液90%以上经过这 三支静脉汇人腔静脉,余下的小部 分血液经肝短静脉流人肝后下腔静 脉,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 ,又称第三肝门。
பைடு நூலகம்
肝脏正常CT图
一般把胃壁的厚度>10mm视为异常
门静脉主干<1.4cm
胆囊横径<5cm 长径<8cm 胆囊壁厚<3mm >5mm为增厚
腹膜后淋巴结: 大血管周围 横径<1.0cm
前列腺<5.0cm
肝脏分段的解剖标志
肝左、中、右静脉 门静脉
肝脏分段: (Couinaud)
据血管解剖(肝静脉和门静脉)的8段分法
以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叶 以肝左静脉将肝左叶分为左内、外叶
以肝右静脉将肝右叶分为右前、后叶
以5个肋单元作为脾的正常标准。
正常肾上腺的厚度不会超过同一扫描层面 上同侧膈肌最厚部分 胰头≤3cm , 胰体≤2.5cm,胰尾≤2.0cm 主胰管胰头、胰体、胰尾分别为3mm, 2mm,1mm
结肠壁厚>10mm为增厚,肠腔>5cm为扩 张 小肠壁厚>5mm为增厚,肠腔>3cm为扩 张
经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向内突出的肝
组织为尾叶
谢谢!
腹部正常CT解剖
肝 胆 胰 关 系 示 意 图
肝脏正常CT表现
边缘光滑,各个层面形态各异
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
密度高于脾、胰及肾
增强后强化均匀
肝脏正常CT表现
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
门静脉 平扫呈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 密度影 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 大 增强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