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篇一:校本研究结题报告校本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第一阶段XX--XX年度-「课题设置」1,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研修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任务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流曲初中迫切需要自己的独特教法,以改变乡下学生忽视历史学习的现状。
校本研修的任务,学习实践他人研究成果,走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创造个性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1、教研组组员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反思。
1、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
3、认真学习和研究洋思教学法,在教学中体会实践并反思。
4、教研组会议参加渭南市“阳光师训'活动的老师谈心得。
5、分析汇总一年来月考历史科学习成绩的变化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1、“授课前预备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学法指导策略;知识落实策略”深入所有教师心里。
2、探究发现法的“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作业巩固”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洋思教学经验在贫穷的农村效果不明显。
但他倡导的合作学习、以优帮困的策略符合课改新理念。
4、阳光师训”讲课教师带来的新观点得到肯定“历史知识要堂堂清”“知识问题化,问题细小化,梯度化,能力过程化”为我校教师历史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课题名称:对学困生学情的研究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第二阶段XX-XX年度---对学生作业的研究「课题设置」如何解读“可爱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过程」(一)对“可爱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的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农村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
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校本课题研究成果。
我所选的校本课题是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普遍较低,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我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的研究论文和教育专家的观点,我了解到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我选择了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这所学校的不同年级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组织读书分享会、开展阅读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我发现这些方法和策略确实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学生们在参与这些活动后,表现出更高的阅读热情和主动性,同时也取得了更好的阅读成绩。
通过这个校本课题的研究,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系,还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我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谢谢大家!。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研究能力,教师参与研究,提高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已成为教师群体的共识。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如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高,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对教育科研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等。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初中,现有教职工近百人,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
这些教师大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但他们在教育科研方面却显得比较薄弱。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广大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说课、评课、教育论坛等,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实效;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并努力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队伍。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如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合作意识;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科技教育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天的小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后备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
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
主要的原因有: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
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
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
而在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没有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
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
“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
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
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科技知识基础、科学技能、组织能力、创新意识等是决定科技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教师的科技教育素质不容乐观。
六是中小学科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科技教育设施和条件不能满足科技教育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第一章】引言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是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的一份正式文件。
它记录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方法、实施过程、结果及改进方向等内容,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活动目标和背景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通过学科教师间的合作研究,探索并实践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同时,也为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三章】活动方案和实施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方案是由学校教研组组织,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教研计划。
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设备,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培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实践和观摩:推动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观摩,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第四章】活动结果和成果在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成果: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培训和教学观摩,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拓展,增强了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展了创新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本次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第五章】活动评估和改进方向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估主要从教师参与度、教学效果、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
通过评估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改进方向:一、加强教研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优化教研活动的组织机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效果。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近年来,学校面临着快速发展,日益繁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动态,使传统文化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便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此提出了一种以传统文化内涵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延伸的课程开发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特色资源、评价机制等,它首先应从基础原则出发,获取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建立特色资源体系,接着以团队合作协作为模式,构建课程知识结构,实施合理性研究,并最终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修订。
研究结论和建议是:(1)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传统文化内容为中心,结合课程教学和认知心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实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时,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准确性,认真规划课程设计,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合理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专注度,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
(3)应构建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制定实施细则,通过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加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1. Introduction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今天的多元文化社会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是被大力强调。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便备受关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以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研究目标,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方案,并在实际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从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及其评价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该研究的全过程,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2. Research Background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近年来教育发展中引起关注的重要话题,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书法校本课程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书法校本课程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书法校本课程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目录摘要一、课题构思(一)课题的提出1、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二)课题概念的界定(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构建小学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初见成效的书法教育特色2、传承和延续书法艺术的精髓,创建浓厚的书学氛围3、提高师生的书法文化素养(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对象(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二、实践探索(一)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1、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3、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保障(二)营造浓厚书法氛围的校园环境1、静态的校园特色环境建设2、动态的校园特色环境建设(三)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书法校本教材1、基于书法文化知识的《文墨飘香》2、基于生字练习的《午间练字范本》3、基于学校书法特色的《小学书法教育》(四)设置较为科学完合理的教学常规活动。
1、“必修课”2、“午间练字”课3、“五步式”书法特长生教育(五)开展丰富多样的书法课外活动1、毛笔书法现场赛2、“人人写好字”班集体硬笔字比赛3、大型书画展览4、“春联进万家”5、“书法家进校园”(五)确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和专业提高进行评价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三、实践成效(一)丰富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二)促进了书法教师的快速成长(三)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四)打造了学校品牌的形象四、研究反思五、主要参考文献摘要: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一直以来受到国人的青睐。
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表明书法这朵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正焕发着无限的青春和魅力。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延续往往要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中小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承的主要对象。
但遗憾的是,由于学校对书法教育的不够重视、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家庭教育认识的片面性等原因,书法教育现状不尽满意,学生的书法意识较薄弱,整体书写水平亟待提高。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基石。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实践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一、研究背景如今,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开发适合小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生命教育课程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实践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关爱和责任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
通过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教材,我们将开发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然后,我们将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对该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课程开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开发了一套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1. 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介绍基本的卫生常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情感与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友谊和家庭的重要性,并教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3.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4. 格言和道德故事:通过教授一些格言和道德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促进其道德观念的形成。
五、课程实践我们选择了一所小学进行课程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向学生传授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反馈和评估。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身心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六、课程评估和改进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持积极态度,并认为该课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
小学足球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足球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刘志雄长兴县第六小学课题负责人:刘志雄课题执笔:宋利峰课题组成员:缪琪、蒋杰、董云云摘要:由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未对足球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对足球的教学有了教学计划,但其中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我校作为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学需要。
我校组建课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归类、分析课标教材,改编与创生各水平游戏。
各位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验证足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适应性和实效性,修改与完善足球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形成适合我校现阶段不同学段学生足球水平的校本课程《快乐足球》,实现了小学足球校本课程突出快乐锻炼,享受足球的思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足球教学校本课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缘起对《小学足球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工作,缘起于2006年我校成立足球队开始。
由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全称《标准》)未对足球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对足球的教学有了教学计划,但其中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我校作为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学需要,以及地方、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自主利用、选择与开发等特性,促进了该课题研究的萌发和探讨的不断深化。
2012年9月,本课题正式申报长兴县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并立项。
一年时间里,该课题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黄显庭校长经常关注课题进度,为课题的正确研究指出了方向,受到了全校教师的全面配合和热情参与。
课题研究在新课程下小学足球教学内容的选编与开发,小学低段(水平一)、中段(水二)、高段(水平三)足球游戏化教学形式与探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
课题组成员始终坚持“理论探索、课程开发、实践尝试、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强化研究过程管理,逐步逐层逐项推进,及时总结与反馈,形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研究背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教学改革与发展新型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校本教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由教师个人组织,也有少部分通过集体研讨来实现。
但这些都具有局限性,往往由于个人经验、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难以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为此,学校、教育部门开展的校本教研得以推广和普及,弥补和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的缺陷。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校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本次研究所提供的结论和建议,可作为校本教研实践过程中的参考。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问卷:设计校本教研意义、集体研讨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2.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和整合数据,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教师:选择干部教师代表,通过访谈的方式,探究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4.撰写结题报告:整合数据和访谈结果,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出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果校本教研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教师探索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集体研讨校本教研集体研讨是校内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经访谈发现,教师们普遍感觉到校本教研集体研讨能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和交流学习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但也有教师认为集体研讨的效果不明显,存在话题单一、讨论不深入等问题,导致实际效果不高。
建议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与改进提升集体研讨的实际效果,包括保证讨论效率、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等措施。
教学改革校本教研的意义在于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和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004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
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实践研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1)探索适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研究内容(1)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2)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3)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学实践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实践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2. 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总结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1)案例一: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案例二: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004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
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
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
”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田为种植实验田,兴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仅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受益,而且可以让城区的孩子们来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校办大教育”呢?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二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二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少年儿童的音乐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音乐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仅仅是学会几首歌曲,几个舞蹈动作已远远不能达到提高整体音乐素质的目的了,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把目光聚焦于器乐的学习上。
在我国民族器乐百花园中,二胡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弓弦乐器,它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在当今管弦乐队里处于唱主角的位置。
它的运用非常广泛,被国外友好人士誉为中国的小提琴。
将二胡引进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二、研究的背景为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器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我校早在2014年就办起了二胡学习班。
负责教学的XX老师二胡已达10级,我们始终坚持以梯队的形式,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进行教学。
2017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这一特色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放;2018年,民乐合奏获XX市艺术节“二等奖”;2019年,二胡班活动被刊登在《XX日报》上;2000年,在XX区民乐大赛中,一名学生获“一等奖”、一名获“二等奖”、三名获“三等奖”;同年,我校XX同学获“首届中国国际卡通艺术青少儿才艺大赛”银奖。
期间,我们也组织学生参加校,区,市的各类表演,均获好评。
然而,办班几年来,二胡这一乐器始终只能局限于少部分学生学习,大多学生还是接触不到,也许还会不断出现只知刘德华,而不知刘天华的学生,不利于我们这一民族瑰宝的继承和发扬。
那么怎样将二胡这一乐器推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了解、接触并喜欢上这一乐器?经研究,我校于2018年开设了二胡校本课程,并逐步展开这一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对二胡教材教法等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二胡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
2.让小学生接触、了解、喜欢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篇一:校本研究结题报告校本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第一阶段2021--2021年度-「课题设置」1,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研修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任务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流曲初中迫切需要自己的独特教法,以改变乡下学生忽视历史学习的现状。
校本研修的任务,学习实践他人研究成果,走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创造个性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1、教研组组员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反思。
1、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
3、认真学习和研究洋思教学法,在教学中体会实践并反思。
4、教研组会议参加渭南市“阳光师训'活动的老师谈心得。
5、分析汇总一年来月考历史科学习成绩的变化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1、“授课前预备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学法指导策略;知识落实策略”深入所有教师心里。
2、探究发现法的“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作业巩固”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洋思教学经验在贫穷的农村效果不明显。
但他倡导的合作学习、以优帮困的策略符合课改新理念。
4、阳光师训”讲课教师带来的新观点得到肯定“历史知识要堂堂清”“知识问题化,问题细小化,梯度化,能力过程化”为我校教师历史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课题名称:对学困生学情的研究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第二阶段2021-20年度---对学生作业的研究「课题设置」如何解读“可爱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过程」(一)对“可爱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的研究。
(二)对“可爱生”的生长环境及其危害的研究。
(三)对“可爱生”的教育引导方法的研究。
1,从家庭环境方面纠正;2、从学校方面纠正;3、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我个人的所思所行:练好钢笔毛笔字;多参加劳动;恩威并施、解决问题;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小错要有耐心;齐抓共管,不给错误的滋长留任何土壤。
课题名称:关于“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讲评”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研修目的」通过研修使全体组员明确学生历史作业的重要性,促进教学效果迈上层新台阶「研修过程」1、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难中易),同容量,同时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2、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不同容量(多中少),同时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3、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同容量,不同时间(长中短),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4,调研作业的难度,作业的数量,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情况汇总;5、调研各教师讲评作业后的各类学生测试成绩情况,并进行汇总;6、调研不同类学生作业题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7、小组会议研讨分析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1、历史作业内容的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符合课程计划要求,要有启发性、典型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历史作业的布置适量适时避免重复,作业方式由统一规格向差异型转变,向个性换转变;3、批改作业要做到“三要”即批改符号统一规范,时间及时准确无误,实行“眉批”、“面批”相结合,评价方式要灵活。
4、对于学生的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全学期总规划,时间上各学科兼顾、方向上各类学生并进。
“完成课标最低要求,向能力素质高要求拓展。
”布置作业的目的“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会方法,增长见识。
”以讲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补充:小组研修成果详见20年《读写算》第四期,题目《关于“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讲评”》结束语历史是一门科学,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塑造完美人的艺术,本人和政史组的组员们几年来,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肯定,我们深感欣慰。
学海无涯,知识无止境,我们政史教研组从事历史研究的步伐不会间断,伴随着历史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成果。
年5月10日20篇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20.12.28)《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巨野县龙固镇李集小学常胜钦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县教研室审批,于20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校本课程,是基于以下思考: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塑造高素质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因此,开发适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积极探索符合学校校情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使之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
课程开发主体性及选择性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方式及内容,必须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的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实践、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
校本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课程活动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使学校拥有了自我开发和完善的空间。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受到的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
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现小学生教材“一纲多本”,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世界各国在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过许多可资借鉴的教训。
新形势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是有价值的知识的观念;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考虑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实,考虑未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力量,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校本课程开发要做到教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密切结合,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引导师生独立地、自主地、不受干扰地选择教材。
3、课题研究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⑴课题研究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经过长期的调查、思考,我决定从课堂改革入手,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进行分组讨论,可以用不同方式来交流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在学习国内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在过去办学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搭建强有力的研究机构,广泛征求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回顾我校近3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在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上下功夫,作了一番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第一,强调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大兴科研理论学习之风。
教育的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提高教育质量同经济工作一样。
显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靠“加法”是不可取的。
根本出路在于把立足点转移到依靠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唯有教育科研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⑴组织课题组老师研究有关的学科内容,组织学习校本课程教材。
⑶邀请镇教研员到校开设“月末讲座”,更新和重构教师的教育观念,为课题的实现廓清认识上的迷雾,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指点迷津。
⑸学校研究、制订和完善了《李集小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列入奖励范围。
第二,凸显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严格课题管理,分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科研课题的运作关键在管理,管理可以出效益。
课题管理是课题主持人的第一责任。
我们从严格课题管理入手,抓课题的具体运作。
首先,将立项课题列入工作计划和学校的议事日程,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赢得学校行政的支持;其次,不断地对研究的进度、成果进行认真自查、总结和表彰,并及时向镇有关部门汇报;再次,对少数研究人员发生工作调动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补充研究力量,调整工作安排。
第四,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三,注重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争做学者型科研带头人。
课题主持人发挥带头作用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
其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的、大量的、经常的,是体现在率先垂范、注重创新,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每阶段的研究任务上。
课题主持人常胜钦老师带头创新,下了一番功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第一,牢固树立课题意识。
他团结课题组成员,不断强化对课题的明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实施课题看成是学校和教研组的一种集体追求。
第二,就是不断加强学习。
第三,争创一流业绩。
四、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1、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⑴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老师坚持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努力探索“立足学科教学,着眼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研究新路。
⑵课题研究有效地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质水平。
三年来,我们寻找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