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美教案

合集下载

12《论美》教案1

12《论美》教案1

《论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培养学生概括、探究、质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探究、质疑以及表达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美”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复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大意及所蕴含的美的真谛;2、难点:文中个别语句有前后矛盾、不够连贯或说法片面的疏漏,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要在让学生了解这是篇结构自由灵活、语言跳跃性强的杂感以及翻译文学所难以克服的局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说“不”的怀疑精神。

学习方法品读--探究--质疑--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美图导入:1.播放以“感受美”为主题的系列图片,营造“美”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己见)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一堂课的导入,不仅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符合本课内容所要求的学习情境以及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说话热情,又能将话题定位在“美”上,进而巧妙地转而讨论“什么是美”、“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美?”在学生踊跃的参与和精彩的发言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沟通渠道也建立了;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探寻美的真谛的学习情境也得以顺利创设。

)(二)作者简介:问:哪一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培根?培根简介(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著有《论人生》等著作,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论美(培根)-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论美(培根)-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论美【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本文的观点并梳理文章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2.通过制作格言卡等形式,品味文章的语言。

3.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作者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认识美、评价美从而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认识到心灵美是真正的美。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那么,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就向英国大哲学家、美学家培根请教一下。

二、走进作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

三、检测预习(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衬托滑稽吝啬摄取(2)文学常识天空《论美》作者是国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3)写两句关于美的名人名言、言语、俗语或古诗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请再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五、合作探究1.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否自相矛盾呢,究竟要不要外貌美呢2.“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你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吗3.文中说“暮秋之色更美。

”你认为呢4.“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这个观点能成立吗5.在论述“才德与美貌也可以并存一身”这一观点时,作者所举的人物多是帝王,是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六、精读品析培根的随笔。

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他的话常常被引为格言。

下面请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例子: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

赏析: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的宝贵。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篇一:《论美》教学教学目标:能说出本文的观点;能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能够对他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能说出真正的美的内涵,最终能以追求真正的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重点:课前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阅读一些关于审美的文章;准备一个美德的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论美》,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9月,新生入学的热闹气氛洋溢着川北医学院的整个校园,但是重庆考生徐红却因为脸上有疤痕被拒绝录取,而无缘走进这所高校。

幸运的是重庆医科大学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刚刚顺利完成两次整形手术,和正常学生一样准备入学。

师:听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示:(老师肯定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和人才观,要求大家学习培根的《论美》,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与哲学家相识请你向大家介绍培根。

要求:重点介绍培根在思想学术方面的成就。

在朗读中领略美目标: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创设学习情境:请同学们在优美的古典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章的感情。

组织学习活动:教师准备好一段古典音乐,组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朗读课文,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争取让学生至少读两遍。

然后,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朗诵。

朗诵后,还可以请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评价。

在比较中发现美目标:能仔细阅读课文,根据文章比较美德与形体美,从而形成对美的正确的认识。

创设学习情境一:培根在文中提出生活中有哪几种美?他尤其欣赏哪一种美?请根据文章来谈谈。

组织学习活动一: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几种美的名称。

提示:文章谈到了美德,颜色之美,形体之美,优雅行为之美等几种美。

创设学习情境二:请阅读下列新闻,谈谈你的启发。

不注意道德修养不少理工科学子人文知识贫乏。

论美教案

论美教案

《论美》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懂得美德是美的最高境界。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和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3、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观,并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个人美德。

教学重点:1、品味作者格言工的语言,学习作者惜墨如金的写法。

2、感受美的内涵。

教学难点:1、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美的认识。

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究竟什么是美?究竟什么是美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听听17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是怎么说的?二、走近作者,积累常识。

三、整体感知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2、全文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四、探究文本本文共运用了哪几个实例?分别用来说明什么观点?1、“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属概括实例,直接说明不要一味追求华贵外表,美德最美。

(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2、“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属具体实例,用来与“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结果“一无作为”的人形成对比,论述外在美与内在美可以统一,为下文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作铺垫。

3、“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认为几何作画可画得最美人像。

”属具体实例,用来类比论证“最高的美”即美德的难于直观性。

4、朴素的老人作风优雅而可敬,一些美貌的年轻人因缺乏修养而不可爱,属概括实例,对比论证、进一步说明唯有美德最美。

五、品味语言这是一篇杂感,这就决定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一方面,作者重在谈“感”论述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另一方面,既然是杂感,写作时双是比较自由灵活的,语言更能彰显作者的个性。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细心体会语言的妙处所在,并随手圈画出自己认为特别精彩之处。

(可结合探究练习二进行)六、拓展迁移现实生活讨论: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为让自己的脸变得更好看一点,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这些人做法怎么样?七、小结外表的美终归是暂时的,易逝的,花开能有几时红,西施也有鬓斑时,只有心灵美,才是一各永不凋谢的美,是一各深沉的美。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案)(培根)圣美秀教学目标:1、作者的基本观点;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相关论述;3、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审美观,品味文章中的相关论述。

教学难点:能够对作者的观点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说出心中的美俗话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同学们,你们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你们本身就很美,而且也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美无处不在,也正是你们非常喜欢的,下面想请谁来说说自己心中的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美的情景,美的感觉,最好也用一两句美的语言来表达。

学生自由回答二.读出课文对美的诠释。

一读课文,找出作者关于美的主要观点。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几种美,以及作者对美的主要看法。

(学生找,师板书)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德行之美二读课文,理解作者对观点的阐述方法。

要求:应该说作者的观点还是比较清晰。

本文是一篇随笔,由于文章的内容是谈美,而“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处理不当就会失之空洞。

那么这篇文艺性随笔,又是通过哪些方法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先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还要能说出这样论证的好处。

过会请某些组内4号回答。

(多用实例,生动具体明显地阐述道路而不显得艰深难懂;比喻论证,用形象的语言来展现道理,使文章更为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更好地说明美德最美的道理;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为准确;道理论证—讲道理,用正确的理论来说服读者,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此处在原有板书上添加。

如比喻论证时加入两句:如盛夏的水果,容易腐烂难以保持;好比宝石,朴素背景衬托更华丽。

对比论证时加入:外在美,内在美)三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本文作者培根是一个学识渊博、思想丰富的大哲学家,在他的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有些能给我们启发、教育;有些能给我们以美感,让我们不由得喜欢,有些句子表达的观点让我们信服,当然也有一些观点和我们自己的观点发生磨擦,甚至产生碰撞。

《论美》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论美》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教师自我评价
教学内容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1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
教学时间管理
4
评估自己对教学时间的安 排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 利用时间。
教学方法运用
2
评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
课堂氛围营造
3 反思自己是否有效地营造
了一个积极、互动的课堂 氛围。
家长反馈与建议
《论美》初三上册 语文教案
汇报人: 2024-01-03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与练习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目录
Part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 解文章大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 分析能力。
2
了解作者培根的生平和作
朱光潜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 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任教,并致力于 美学研究与著述。
详细描述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 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留学欧洲, 专攻美学和心理学。
《论美》的背景介绍
总结词:阐述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朱光潜作为当时的文化精英,深感时代变革对传统价 值观的冲击,因此通过《论美》等著作探讨了美学问
孩子学习进步
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和成 长进行反馈。
课外拓展建议
家长为孩子的课外拓展学习提供 建议和方向。
教师教学风格
家长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 法提出建议和意见。
作业量与难度
家长对孩子的作业量及难度进行 评价,提出相关建议。

论美(教案)

论美(教案)

论美(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同学们,一个很有学问和智慧的人,你不觉得他很美吗?一个人形貌出众,你不觉得他很美吗?一个人品行高尚,你不觉得他很美吗?那么,外在美与内在美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向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美学家培根请教。

二、介绍培根。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培根的资料来介绍。


三、阅读课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出作者的审美观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最看重的是什么美?学生讨论文后练习题一。

3、学生讨论形美与德行美的关系。

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四、品味语言。

1、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学习作者惜墨如金的写法。


2、完成文后练习二。

五、自由阐发:
1、可以针对文中的句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2、每人拟一条自己关于美的格言。

六、布置作业。

完成文后练习三、四。

板书设计:
很美的人多半无才能
(但不绝对,举例)
什么是美
怎样的美才是最美
论美
批驳生硬创造美的观念(按几何观念合成、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美的期望(希望“美放射真正的光辉”)。

论 美(教案).doc

论 美(教案).doc

论美(教案)弗兰西斯·培根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思路,理解本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的宽题狭做。

3、对本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及思想加以赏析。

4、能恰当引用课文的语句,说一段话表明自己对美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和思想教学设想: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其中散文多为劝世箴言式短文,讨论了题材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有一些十分精妙的格言警句。

本文有不少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启发学生进行质疑,充分发挥主动性学习,理解这些语句,并能充分发表自己对于美的理解。

但要注意课文论“美”的切入角度,避免泛泛而谈以及空谈大道理。

由于文本短小精悍,比较难理解,可以以同学讨论为基本教学方式,再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经历战火的城市一片惨象。

一天,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事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你没有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

”“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的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欲望和权利,对于美,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理解。

远古人认为羽毛装饰头部就为美(甲骨文),后世有又许多人对美进行过论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美”的经典作品,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

2、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 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马克思称赞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

“知识就是力量”(让学生说)《论美》创作于400多年前,选自培根的作品集——《论说随笔文集》,培根的随笔,皆系劝世箴言式的短文,对世态人情剖析入微、影响颇大。

还有如:《论健康》《论家庭》《论勇气》等等。

《论美》教学案例

《论美》教学案例

《论美》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美》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作品。

作者是个顶顶有名的人物,而文章谈论是话题又是古分宽泛难以把握的“美”。

面对这样的课文,作为执教者,当然不敢怠慢,在正式上课前好几天,我便开始构思着这篇课文的上法。

如果按老一套,由介绍作者到分析课文这样讲下去,一定会使这样的《论美》之文,显得毫无美感,反而令人生厌。

如果旁征博引,大谈美学理论,美学观点,那情景一定会是讲授者唾沫横飞,听课者不知所云。

既然这是一篇论美之文,那上这篇课文就应该以美字为突破口,在美字上大做文章。

我想:我所面对的是9年级的初中毕业班学生,他们对美应该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上这节课就应该将他们心目中对美的认识挖掘出来,让他们内心的美观与作者培根的美观进行碰撞,产生交流,从而使他们在对美的认识上得以升华。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确定了“说、读、思、评的四步骤教学流程。

即说出自己心中的美,读出文章对美的诠释,对文中的语句进行思辨与评说。

二)教学步骤1、说出心中的美九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美”这样的话题对他们而言真是热门中的热门,他们的心中一定有自己认为美的事物,美的情景。

如果课堂上他们能畅所欲言,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心中对美的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美的盛宴,对老师而言也是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收获。

主体活动:以回顾相关古诗文语句入题,让学生畅谈自己心中的美。

2、读出课文对美的诠释。

一读课文,找出作者关于美的主要观点。

主体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几种美,以及作者对美的主要看法。

二读课文,理解作者对观点的阐述方法。

主体活动: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自由回答。

三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本文作者培根是一个学识渊博、思想丰富的大哲学家,在他的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有些能给我们启发、教育;有些能给我们以美感,让我们不由得喜欢,有些句子表达的观点让我们信服,当然也有一些观点和我们自己的观点发生磨擦,甚至产生碰撞。

《论美》教学设计-03

《论美》教学设计-03

《论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体会作者的审美观。

2.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3.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谈自己对美的理解。

作者简介(1)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

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务。

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

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3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 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

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

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候补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

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

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

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

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受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语文《论美》教案

语文《论美》教案

语文《论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分清内在美与外形美的主次关系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的能力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雪莱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别吝啬将你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过渡: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雨后的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篇章是美的国色天资也是美的......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家吧,他是谁呀?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著名的哲学家.他将在《论美》一文中给我们一个答案.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论及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关系2、作者的观点有些主要观点?文中运用了些论证方法3、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希望【提示】文章的主要观点⒈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已经否定了)⒊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通过三者的比较说明优雅行为之美最为要优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⒋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作者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最有价值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探讨论证方法梳理论证结构㈠提出问题①美德最美(喻证法、例证法)㈡分析问题具体论述美德最美②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例证法、对比论证法)③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对比论证法、例证法)④通过某些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对比论证法、引证法)㈢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喻证法)三、结合文本感悟美德如果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句最精彩的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句为什么过渡:本文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的英国人欲横流许多形貌美的人无需花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形貌不美的人要获得成功则要付出比形貌美的人多得多的努力针对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培根就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实今天的我们学习本文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文明有了高度的发展有人说当今的社会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德那我们该办呢有没有一位具有道德标杆式的人物呢有他就是雷锋1、那么雷锋有些美德呢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活雷锋呢举例说一说2、教师总结:美美是雷锋在列车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美是危险时刻女教师张丽莉的奋不顾身美是司机吴斌在生死抉择中抒写的对职业的忠诚美是吴菊萍用双手托起对生命的敬畏美甚至是上课后你悄无声息的坐在座位上美在里美就在我们的古文中四、寻找历史踪迹再谈“美”示例:“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是美的可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更美请以“()是美的可()更美”的形式说话五、课堂总结美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美是黄金分割美更是千手观音的普度众生美有很多种有人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有人喜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之美还有人说健康才是真的美总之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美的标准但是求真求善是美永恒的内涵同学们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美德的重要性应该是永远都不会变的他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六、布置作业1.班上有一名同学平时喜欢浓妆艳抹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学校规定穿校服可她硬是置之不理而学习则是一塌糊涂你是她的好朋友学了《论美》这一课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注意信中要恰当引用文中的语句2.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另写几句表达你对美的感受.例句: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学生说:“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美一种执著追求的美.”医生说:“————————————————————————”法官说:“————————————————————————”3.写出10个体现中华民族美德的词其中你最欣赏的是一种美德并说明理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到美德最美认识到一个人提升自己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进一步学习如何去分析议论文掌握学习议论文的方法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最大限度集合了资源使原本抽象的“美”在具体的学习中有了更加实在的内容让学生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但教师还用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普通话不过关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学中不要走过场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回答问题的时间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论美培根教案

论美培根教案

论美培根教案导言美培根教案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

这种教案以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思想为基础,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美培根教案的核心思想和实施方法,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美培根教案的核心思想美培根教案的核心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弗朗西斯·培根认为,世界上的知识是无限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他强调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并主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根据美培根教案,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美培根教案的实施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培根教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实例和案例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美培根教案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培根教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和开展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的角色转变美培根教案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三、美培根教案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美培根教案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美培根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业成绩。

其次,美培根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

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论美》 优课【一等奖教案】

《论美》  优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

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四、疏通课文1、弄清字词障碍:搽(chá)玄(xuán)虚省(xǐng)悟自欺欺人脊(jǐ)梁渺(miǎo)茫诓(kuāng)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2、朗读全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论美教案
教案标题:培根论美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培根的《论美》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能够分析和评价培根对美的理解和观点。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培根及其代表作《论美》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提出问题如:“你对美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美与艺术有什么关系?”等。

主体活动:
3. 分发《论美》的文本,要求学生阅读并标注重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培根对美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辩论。

5.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6.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培根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拓展活动:
7. 艺术品欣赏:选择一些与美有关的艺术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结合培根的观点进行讨论。

8.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创作一幅画、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等,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结活动:
9. 学生总结: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总结自己对培根论美的理解和观点。

10.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培根的《论美》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能够分析和评价培根对美的理解和观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
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创作任务和总结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