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论美》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论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的定义及不同人对美的理解;2.学习了解不同文化对美的追求,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3.分析文本结构及运用修辞手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美的看法及观点;2.掌握文章的结构及修辞手法;3.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文化差异对美的影响;2.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知识点讲解1.美的定义及不同人对美的理解;2.不同文化追求美的方式;3.文本结构及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对美的理解是什么?2.你们觉得不同文化对美的追求方式有什么不同?3.你们认为文章运用的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思考概括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概括:1.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美的差异,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相互了解和尊重?2.在写作表达时,应该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训练老师给学生下达提高训练任务:翻译一篇国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及对美的表述方式,并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晰明确。
作业布置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讲义,理解掌握今天学习的知识点,并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们对美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到文化对美的追求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对跨文化交流也有了新的认识。
针对不同优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设计任务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还需进一步提高,但是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论美(教师中心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美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的原则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内容:第一章:美的定义1. 讨论美的概念: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2. 分析美的特点:普遍性、主观性、客观性。
第二章:美的种类1. 了解自然美:自然景观、生物形态等。
2. 探讨艺术美:绘画、音乐、文学等。
3. 探究社会美:人际关系、社会现象等。
第三章:美的欣赏1. 学习欣赏自然美:观察风景、欣赏花草等。
2. 培养欣赏艺术美的能力:欣赏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
3. 提升欣赏社会美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欣赏他人的优点等。
第四章:美的创造1. 激发创造力:尝试绘画、写作、摄影等创作活动。
2. 培养审美创造力:设计服装、装饰环境、创作故事等。
第五章:美的应用1. 提升个人形象:注重仪表、服饰搭配、仪表举止等。
2. 营造美好环境:家居装饰、公共空间设计等。
3. 培养美好品质:善良、正直、宽容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的概念、种类和欣赏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美的创造和应用活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美的相关话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美的创造活动的成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目,检验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关于美学的经典著作和现代论文。
2. 网络资源:美的相关图片、音乐、文学作品等。
3. 实物的美:自然景观、艺术品、社会现象等。
论美(教师中心稿)教学内容:第六章:美的价值观1. 探讨美的价值:美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美的评价标准:个人和社会的审美标准。
3. 思考美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七章:美的心理效应1. 研究美对心理的影响:如愉悦感、平静感等。
2. 分析美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如激励作用、治愈作用等。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如“美”、“审美”等。
2. 提高学生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美学原理去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论美》的阅读与理解。
2. 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
3. 审美实践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学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课文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美学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论美》的打印稿。
2. 与美学相关的参考资料。
3. 审美实践活动的道具或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美相关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论美》,引导学生理解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讨论:组织学生就美学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分组进行审美实践活动,如欣赏艺术品、评价美的现象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与美学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审美场所,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3. 美学社团:鼓励学生参加美学社团,开展美学沙龙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审美状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课文论美的教案设计
课文《论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论美》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提出的关于美的观点和论述。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对比分析、实例论证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论美》的基本内容。
(2)作者关于美的观点和论述。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论述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实例论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的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谈论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入课文《论美》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述,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美的。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反驳。
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例论证:让学生举例说明美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加深对美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美的感悟的文章。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哲学家或思想家关于美的论述,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彼此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美的事物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美,并分享美的故事和感受。
《论美》教案设计
《论美》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美》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介绍苏格拉底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哲学思想。
讲解《论美》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起学生对美的兴趣。
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
第二章:美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美是和谐”的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标准和评价。
2.2 教学内容讲解苏格拉底在《论美》中提出的美的定义。
分析苏格拉底通过对话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美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标准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美的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美的价值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讲解苏格拉底在《论美》中关于美的价值的论述。
分析苏格拉底如何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美的价值。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思考美的价值。
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探讨美的价值所在。
第四章:美的追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追求美。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美的追求。
4.2 教学内容讲解苏格拉底在《论美》中关于美的追求的观点。
分析苏格拉底如何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追求美。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追求美。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人的美的追求计划。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论美》的主要观点和思考。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收获。
5.2 教学内容回顾《论美》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思考。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论美》教案设计
《论美》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美与生活的关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1.2 教学内容美的定义与内涵:介绍美的概念,解释美的内涵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美的种类与特点:探讨不同种类的美,分析各种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美的生活应用:讨论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艺术、大自然、人际关系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美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美。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美的看法和体验,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大自然景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存在。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的写作、绘画等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或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美的兴趣和好奇。
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师讲解美的概念、种类和特点,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体验,分享彼此的看法。
3.2 时间安排引入:5分钟讲解与案例分析:20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式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写作、绘画等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审美能力。
口头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口头反馈,鼓励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4.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作业评估和口头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论美》教案设计
《论美》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美》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激发对美学讨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对美学的研究。
分析《论美》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式。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对美学的研究。
学生阅读《论美》文章,并分享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美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评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章:美的本质探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文章内容和讨论,探索美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苏格拉底的观点,探讨美的本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标准和价值。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的本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论证,评估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美的标准和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的标准和价值,思考如何评价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苏格拉底对美的标准和价值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对美的评价标准。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的标准和价值。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评价标准。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收集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估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章:美的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将美学融入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苏格拉底对美的实践与应用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美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的实践与应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应用方案。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难点感受美的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配乐,展示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已见)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课题、作者)二、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一)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略。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小黑板显示格言卡版式(老师也做了一张格言卡,先抛砖引玉)美的格言卡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课文论美的教学教案
课文《论美》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论美》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论美》的背景介绍。
2. 课文内容的详细解读。
3. 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分析。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和内容,阐述重要观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2.2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名画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定义。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论美》的内容和观点。
3.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课文《论美》的背景介绍3.1 课文作者简介:介绍课文作者的美学思想和学术贡献。
3.2 课文创作背景:介绍课文创作的年代和社会背景。
3.3 课文主要观点:概括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第四章:课文内容的详细解读4.1 课文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4.2 课文观点阐述:详细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
4.3 课文论证方法:分析课文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分析5.1 美的定义:分析课文中对美的定义和描述。
5.2 美的标准:分析课文中对美的标准和评价。
5.3 美的价值:分析课文中对美的价值和意义的阐述。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讨论问题。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和表演。
6.2 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和共同思考。
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生生互动和思想交流。
3.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提供指导和建议。
第七章:文学作品分析与欣赏7.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比喻修辞,理解其表达效果。
论美教学设计(合集3篇)
论美教学设计(合集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美教学设计(合集3篇)论美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美的定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的原则去欣赏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论美》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 相关知识:介绍美的定义、美的种类和美的评价标准。
3. 实际案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美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美的原则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论美》的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和看法。
4. 案例分析:展示现实生活中美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美的原则进行评价。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美的定义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案例分析法:展示现实生活中美的实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能力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论美》课文和相关美的知识资料。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案例材料:收集现实生活中美的实例,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七、教学资源1. 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的美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2. 学术资源:查阅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加深对美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
3. 社会资源:联系艺术家、设计师等专业人士,邀请他们分享对美的见解和经验。
八、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完整且有序。
九、教学延伸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美的创作和实践,如绘画、摄影、设计等。
初中语文《论美》教案
初中语文《论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美》这篇文章的主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来阐述观点的。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论美》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哲学思想。
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奥的哲理。
2. 学会如何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美》这篇文章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文章背景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
2. 提问:什么是美?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论美》这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并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文章的主旨、基本结构和论证手法。
2. 分析文章中的举例、对比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探讨文章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美德是否可教?美与善的关系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哪些观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心得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美》这篇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美”的作文。
2. 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论美》教案范文
《论美》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即“美在于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自主翻译并解读文章。
3.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主要观点的提炼和解读。
2. 文言文翻译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和哲学概念的理解。
2. 将文章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审美判断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简介、重点观点和词句。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3. 案例分析法: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文章,理解主要观点。
3. 讲解:讲解文章重点观点、词句和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文章观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5. 案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6. 总结:概括文章观点,强调美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以便在讲解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时能提供详细解释。
2. 准备案例分析的素材,包括现实生活中美的实例和反面案例。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重点观点、词句的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方面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进行。
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来进行。
3. 评价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掌握和运用,通过作业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教师也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翻译并熟读文章,确保能够理解并背诵其中的重要段落。
《论美》教案范文
《论美》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美的定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的定义:什么是美?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美的分类: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3. 美的价值:美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4. 美的欣赏:如何欣赏美、评价美?5. 美的创造:如何创造美?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美的定义、美的分类、美的价值和美的欣赏。
2. 教学难点: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美的创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的定义、分类、价值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美。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美的创造和评价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或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美的创造和实现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一首名曲,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定义和内涵。
2. 讲解:讲解美的定义、分类、价值和欣赏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欣赏一些艺术作品或社会现象,练习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美的创造和评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美的价值和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思考题或练习题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论美》相关书籍或文章,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名画、名曲等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文章、视频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论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论美》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论美》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对美的定义和论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论美》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美的认识,从而引入课文《论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美的定义和论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论证过程。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就某一审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的重要性和追求美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论美》,总结作者对美的定义和论述。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3. 写一篇关于美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和表现,考查审美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案例分析:运用具体的审美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和论证方法。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欣赏美。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审美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审美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论美》教案5.doc
《论美》教案5一、教学目标: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
一说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样两件事。
1.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历经战火的城市,到处颓垣残壁,一片惨象。
一天,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然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你没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
”“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2.《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段冷子兴的叙述:“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
” 这是贾宝玉抓周的一个镜头,贾政的评价完全是唯心的,倘从唯物的角度出发,一个周岁婴儿,抓取脂粉钗环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脂粉钗环色彩最美,不仅贾宝玉,李宝玉、张宝玉也照样如此。
可见,不管身处绝境的民族,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爱美,但是怎样认识美呢?我们今天要学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论美》。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师: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
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书)明明谈的是“人的美”,为何起“论美”这么大的题目呢?提示: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处,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培根论人生》。
作者作了说明:“系关于人性及人生问题之研讨”,体现了文艺复兴后欧洲人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总标题下,“论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教案《论美》教案《论美》教案1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对文章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一篇杂感《论美》。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有的人为了让这张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
我们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翁,当然没有那么许多闲钱花在这张脸上,那么我们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文中的句子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说课文论述的思路。
(三)观点运用。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
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
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她)。
要求:(1)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
(2)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语句,仔细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钟左右完成。
(四)辨别观点。
1、仔细阅读课文,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如果赞成请举一个例子证明;如果不赞成也请举一个例子来反驳。
总结:教师寄语:拥有美,犹如拥有冬日的阳光,温暖了别人,也会温暖你自己。
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奉献,你就是最美。
《论美》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能力目标: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3、情感目标: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2、教学难点:感受美的内涵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浏览课文,熟悉基本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9-3-34)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参考:形体之美、颜色之美、行为之美,美德。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略。
三、品味语言,制作格言卡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
1、出示格言卡美的格言卡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2、组织学生制作、交流格言卡3、总结: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要点: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美的格言卡预案美的格言卡格言: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赏析(推荐理由):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美的格言卡格言: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赏析(推荐理由):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
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美的格言卡格言: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赏析(推荐理由):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
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凡人论美1、培根认为:美德最美。
确实,一个人无论容貌如何,当有了美德,他身上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
同学们,纵观古今中外,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吗?示例:如周总理,居里夫人,任长霞,刘翔等2、名人们因为美德更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示例:为身患绝症的同学捐款。
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3、今天,你赞美了吗?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
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
你的赞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老师或同学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五、完成补充习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1)华丽――华美、华贵(2)俊秀――俊美、俊俏(3)优雅――优美、儒雅(4)完美――完善、圆满2、课文中“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一句中“吝啬”怎么理解?“此”和“彼”分别指什么?吝啬――过分爱惜,不大方的意思,这样写显得幽默风趣。
此――指形体美;彼――指内在美。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1)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不能。
用“并不”限制“都有”,说理就实事求是,很有分寸。
(2)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不能。
“恐怕”表猜测,并非排除“画家本人”以外的人也会喜欢,这样就避免了说理绝对化。
4、文中说:“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美是整体的、和谐的、不可分割的。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一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美德最美。
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个比喻、一个实例表明这个主要观点。
6、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就某一论证方法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有两种类型,其一具体式举例,如“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典型地论证了外在美与内在美可以统一起来;其二是概括式举例,如以“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为例,说明不要只去追求华贵的外表,美德最美。
7、从课文中摘抄你欣赏的比喻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这里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8、研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这两段文字中培根侧重强调了什么?侧重强调美德最美。
(2)第2段中开头的“美”和末句中的“美”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不是。
开头的“美”是指形貌美,句末的“美”是指形貌、德行结合的美。
9、阅读培根的《论礼貌》,回答问题“只有确实内在品格很高的人……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1)文中画线句“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向人们传递了什么信息?举止有礼貌的人一定能够到处赢得好的声誉,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作者赞赏什么样的行为举止?鄙视什么样的行为举止?赞赏优美的举止,即举动自然纯真,不过于做作;鄙视表现过于做作,过分注重细微末节,或者粗放不拘礼仪,有失自重。
(3)从选文内容看,作者的观点是倾向于人可以不计较小节呢,还是应该注重小节?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应该注重小节。
因为作者认为,只有确实内在品格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而作为常人,小节问题随处存在,它更易为人注意,且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习得优美的举止。
六、教师寄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论美》教案3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美。
板书:美刚才上楼梯时,我遇到了一个帅哥。
一脸阳光,一身黑色运动服,超帅,超酷!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他边走边吃着烤肠。
(我们班同学也喜欢这样)吃完就随手把烤肠棒扔在楼梯上。
最可恶的是他扔在了我们班的包干区,我很气愤,顿时觉得他仅有的一点美感就如肥皂泡一样迸裂了。
那么什么才是美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论二、初读感知,读懂美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美”作了哪些论述?边读边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出示:在议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句。
)2.师生交流,朗读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并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专注,那现在请大家说说,你勾画了哪些关键语句。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把自己觉得关键的语句摘录了出来,其实和大家所摘录的差不多。
(屏幕显示关键句)来,我们先一起把这些关键句读一读,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观点。
师:下面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主要观点?(说出理由)参考: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因为尽管作者十分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有价值的,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
)(2)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请简要阐述。
(同桌间互说)出示简述论证过程的步骤:1.分段或分层;2.概括段意或层意;3.用先…再…然后…最后…将段意或层意整合。
(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如:《学问与智慧》作者先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的不同,再通过对比论证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然后通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智慧也离不开学问”,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1.文中的语言或准确精炼,或含蓄隽永,或形象睿智,很值得我们去玩味。
请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一段赏析的话,或是选择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理解或是受到的启示,制成“美的格言卡”。
(学生写)参考例句1:格言: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我的赏析: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
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参考例句2:格言: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他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我的理解: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