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测评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及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及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及课内阅读(含答案)一、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出塞.(sāi sài)长征.(zhēng zēng)未还.(hái huán)龙城飞将.(jiāng jiàng)王翰.(hàn gàn)琵琶.(pā pá)人杰.(jié jéi)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cháng zhēng hú mǎ pú taopí pa shā chǎng zhēng zhàn guǐ xióng三、形近词组词。

塞()词()杰()亦()赛()司()羔()赤()秦()催()雄()征()春()摧()难()证()酿()硕()四、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欲—()莫—()不教—()人杰—()反义词笑—()古—()还—()生—()五、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hú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二、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飞将(jiāng jiàng)在生当(dān g dàng)作人杰死亦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三、选择正确答案。

1.《出塞》是一首()。

A.山中田园诗B.赠友送别诗C.边塞诗2.王昌龄是()代诗人。

A.宋B.唐C.清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A.《清明》B.《回乡偶书》C.《从军行》4.《凉州词》是一首()。

A.送别诗B.边塞诗C.赠友送别诗5. “度”的意思是()。

A.越过B.度过C.过度四、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六、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著名的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_____________,对死亡并不畏缩,_____________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_____________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古诗,对重要词句能够默写。

4.体会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5.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3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学生背。

(略)师: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

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

(板题)二、理解诗意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谁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

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师:看看这景色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生:我猜可能是“可爱”的意思。

师:正确。

知道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生说诗意,师相机指导理解“半”,“半”在这里,不是确指。

三、想象悟情师: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

(范读)第2课时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们再轻声读这首诗,一行行地读,一行行地想,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交流。

(掌握方法:查字典,结合诗后注释,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等)3.问题检测:苏轼身在何处?(具体在山中的哪些位置观察庐山呢?)4.理解“横看”:怎样看是横看?看我的五指山(教师以手示意),怎样看是横看?也就是正面,前面。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一)《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一、说教材《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说教学建议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诗人?你对这些诗人了解多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首先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万里长征人未还.。

()A.huí;回来B.huán;归来C.huán;归还2.醉卧沙场..君莫笑()A.战场。

B.铺满沙子的场地。

3.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生当作人杰..A.杰出的人才B.人中的豪杰C.杰作4.“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同样写出梅花比雪香的诗句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B.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C.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D.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5.对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B.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C.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敌人的军队度过阴山。

二、填空题6.主题积累(补全古诗)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7.经典诗文默写。

(1)《夏日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__。

诗中鲜明提出作者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天你和好友因追求学业而各奔东西,面对朋友离别的忧伤,你用诗句安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经常教育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获得成功。

三、语言表达8.前人对《凉州词》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说作“谐谑语读”。

你赞成哪一种?也可再作别解,请阐述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写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翻译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排比句式写一个关于母爱的句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出塞》教学设计《出塞》教材分析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安排四篇课文,单元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在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本单元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作时注意抓住人物,写出特点。

本单元承接了第六单元“成长故事",设置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上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

因而本单元在整册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昌龄的《出塞》有两首,这是第一首。

本诗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本诗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尊敬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x老师给予我们参与本次活动的机会,感谢x老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耐心指导和专业引领,感谢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同行的路上有你们,倍感幸福!我和xx来自区内一所新建学校——xxx小学,在特级教师、校长xxx的带领下,老师们积极学习区域主张的“三性课堂”理念,努力践行“三课四学”,另外我校语文教研组一直在学习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的教学理念,尝试运用群文的方式开展平时的教学活动,前不久,在区教科院的指导下,我校xxx老师在市第七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暨课外阅读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

那今天xx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课堂呈现的效果,我觉得有以下优点:一.聚焦单元整体,激活对比教学。

基于单元统整的教学观,基于群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基于三性教育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以单元主题“家国情怀”为主线,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式学习三首诗,三次对比,三次统整,不断地渗透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魅力。

第一次统整——整体感知学情初探学生对三首古诗有了初步感知后,李老师提问,“你能发现三首诗有异同吗?学生立马就能找到一些比较明显的异同,如诗人的朝代不同,性别不同,字数不同,如三首诗都跟战争有关,甚至有的孩子还能提出边塞诗的观点……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知道了学生现有的能力。

第二次统整——层层深入步步铺垫学生在x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把诗歌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内容,读出了情感。

李老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现场生成,并给予及时的点评。

这一切都在为第三次大统整做好铺垫。

第三次统整——师生共情对比出彩三首古诗学完以后,教师有感情地引导读三首古诗,尤其是每首抒情的两句。

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再次统观三首诗,整理异同点,不难得出结论:1.每首诗都有抒发情感的句子,都抒发爱国情感,但是侧重点不同;2.前两首都有写景的句子,借情抒情,后一首是怀古诗,借典抒怀;3.前两首描写的是边塞的风光,是边塞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收录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分别为《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感受诗中的画面,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主动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感受诗歌氛围的环境。

4.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思考,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诗人简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或音乐。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适时停顿,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或者进行接龙朗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达标1.看拼音,ch u s h 写词语。

cu i r nl i! xiah u zij iech ugu i xing q n ch o cu 1 c ux ing y uch ng zh e ngh e zu i2.比一比,再组词。

塞 ______ __ 秦 _____________ _征_ ______ 项一 _ 亦_________赛 奏 证 顶赤3.查字典填空:(1)闱”字是 结构,音序是 ,音节是,部首是,除部首外画,字义是。

(2)乾坤”的乾”应读,是 结构,部首是 ,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 ,乾坤”的意思是。

4 .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龄C.王翰王昌龄(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 欲”意思是()。

A.想要B.将要C.还要D.只要(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B.项羽C.李广D.曹操5 .阅读《出塞》,理解不当的一项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全诗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B.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讽朝廷用人不当。

C.王昌龄长于七言绝句,所作篇篇俱佳,有 七绝圣手”之称。

D.王昌龄诗作的主要特色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抒情言志,对边塞戍卒寄予极大的同情。

6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①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②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二、诗歌鉴赏7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 朝的。

(2)这首诗属于 ______ 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3)中莫”的意思是:。

(4)首诗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 的情怀。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台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台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音字。

jié zuì xiàng qín xióng()出沉()()目()朝英()()日()多方()()声()猫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出征.(zhēng zēng)归还.(huán hái)出塞.(sài sāi)3.填空。

(1)“征”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远行;②用武力制裁;③寻求,希望得到;④由国家召集或收用。

“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征”应取解释。

(2)一首诗就是一支充满激情的赞歌。

代诗人在《夏日绝句》中,用“,”这两句诗展现出了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4.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下列对三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州词》通过写边塞的将士们出征前的一次开怀痛饮,反映了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爽气概B.“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C.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批判和深深的爱国之情D.《夏日绝句》中的后两句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沙场”指的是。

(2)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写出了战士临行前仍嗜酒如命的可笑形象B.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回来?C.第二句诗是反问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主题(3)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A.悲凉伤感B.豪放激动C.痛苦无奈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共二篇(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共二篇(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注释或查询工具书,准确理解诗意。

4.感悟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体会诗中浓浓的爱国热情。

2.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板书设计】所见:明月边关出塞所想:良将壮志美酒夜光杯——热烈凉州词琵琶马上催——悲壮醉卧沙场——视死如归几人回——悲苦论生死——作人杰为鬼雄夏日绝句借古讽今忆项羽——不肯过江东【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利用影视剧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入情入境,让他们通过想象画面,把他们带到诗歌的情境中去,借助历史背景体会诗人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抒发。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完成了,但是教学中太平了,学生的情绪很平,整个环节也很平,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学氛围,我应该跟随课堂对教学环节做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二)《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诗人?你对这些诗人了解多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首先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诗题)2.读诗题。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塞”是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出塞”是出征到边界的意思。

)3.课件出示边塞图片。

你想去边塞看看吗?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4.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王昌龄简介。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后,教师指名读并纠正读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识字学词我能行】(3星)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qín cháo cháng zhēng cuīcùhēzuì()()()()()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边塞.(sài shài)人未还.(huán hái )还.来就菊花(hái huán)征.战(zhēn zhēng)教.课(jiāo jiào)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品析诗句我能行】(4星)出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诗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龙城飞将”泛指的将领。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但使: 。

不教: 。

3.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这首诗的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歌颂他们决心、的战斗精神。

5.下列内容中暗示边防多战事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B.汉时关C.人未还6.万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 )(多选)A.对敌人的蔑视。

B.对国家的忠诚。

C.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D.对战争的恐惧与排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识字学词我能行】(3星)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échūguǐxióng luòxiàxiàng yǔhúzi()()()()()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催.促(cuī chuī)将.军(jiānɡjiànɡ)但使龙城飞将.(jiāng jiàng)杰.出(jié jéi)生当.作人杰(dāng dàng)死亦为.鬼雄(wéi wèi)【品析诗句我能行】(4星)凉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作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课《 古诗三首》教案及作业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含作业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初步感知边塞诗特点,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诗意。

3.对比阅读。

通过抓关键词“秦、汉”“月光杯”“醉卧沙场”等,想象画面感悟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研学单,抓关键词“秦、汉”“月光杯”“醉卧沙场”等,想象场景,感悟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抓住边塞特有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感悟古诗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一、“以信为线”牵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初识书信。

书信自古以来是联系亲朋好友的纽带。

特别是在古代战争时,一封信牵动一个家庭的心呀!有一位诗人,经常在内地和边关穿梭,成了边关将士的信使。

说说你了解到的王昌龄。

2.认识诗人。

3.理解诗题。

板书课题,读课题。

(1)理解诗题“出塞”。

借助研学单,知道“塞”有三种读音。

在本诗中是边界、边关、边境的意思,根据句义定音很快选择了它的正确读音。

(2)理解“凉州词”。

4.认识边塞诗。

二、“课前预学”交流——“三步”读诗,了解诗意。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借助研学单课前预学检查生字词学习。

2.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二)二读古诗,读出节奏。

1.指导学生给古诗划分节奏。

2.按照节奏划分,再读古诗。

(三)三读古诗,了解诗意。

过渡: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读懂古诗有什么好方法呢?1.引导回顾理解诗意方法。

(借助注释、插图、资料等)2.说说你借助了什么方法,理解了那句诗意?生交流反馈。

小结:巧妙运用方法就可以让我们快速理解诗意。

三、“课中助学”精读——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一)借助表格,梳理相同。

巧用方法,我们理解了诗意,请完成课中助学任务一,找出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1.生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

(二)巧用步骤,感受不同。

请同学们完成课中助学任务二:“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走进当时的场景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理解】《出塞》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这里复用“时”字,使空间有了历史的深厚感,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戍率,绵恨千年。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不允许,“教”字按照平仄规律要读第一声,按照意思“令、使”要读第四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后两句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被王世贞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诗一开头就切人了宴会场面。

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略带悲壮的语言这正是将士抒发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

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教学流程】任务一,初步了解单元要求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朗读,理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2.大任务情境:讲中国故事,做热血少年。

3.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作要求:学习写书信任务二,初读边塞诗,标出平仄,读出韵律美1.边塞,理解塞的意思:边塞、边关。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 2课时课堂练习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 2课时课堂练习试题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 杜甫是_____唐_____代著名的诗人。
2. 这首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其中第____①______、____②______句写“望”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只__要__。___
教:___令__,_使__。__
翻译:
_只__要__有__李__广__那__样__的__英__勇__善__战__的__将__领__戍__守__边__关__,__一__定__不__会__让__敌__人__越__过__阴__山__。_________
三、把《凉州词》和《夏日绝句》默写完整。
(一)凉州词
(二)夏日绝句
______葡__萄_美__酒__夜__光_杯________,
生当作人杰
欲饮琵琶马上催。 ______醉__卧_沙__场__君__莫_笑________,
______死__亦__为__鬼_雄_______。 ______至__今__思__项_羽_______,
五、前人对《凉州词》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
另说作“谐虐语读”。你赞成哪一种?试着查资料,和同学们讨论。
_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第 2 课时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的具体内容,第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句写“望”中所想。(填序号)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古诗三首》课时测评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古诗三首》课时测评

21古诗三首字词积累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sài wài chūzhēnɡcuīcùjiéchūzuìjiǔyīnɡxiónɡcíyǔqínɡuó二、选择多音字“将”在句子中的意思,并写出读音。

(填序号)①将要,快要。

②军衔名,在校级之上。

③把。

1.大战将.至,战士们都非常镇定,毫不慌乱。

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音:____________2.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音:____________3.进犯的敌人遇到了守城将.士猛烈的还击。

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音:____________三、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使..龙城飞将在。

( )A.如果。

B.但是。

C.只要。

2.醉卧沙场君莫.笑。

( )A.不要。

B.孤单。

C.冷清。

语句应用练四、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读句子,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1)在战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外出打仗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独自偷生回到江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沙场”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测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教学测评一、测评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本次教学测评,我们以《古诗三首》教学课例为研究对象,一是通过发现、诊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理论和经验上对教学过程、方法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改进教学;二是借由测评,为教师提炼教学风格、增进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三是借由测评,来验证学生如何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测评工具及结果分析学习的信息不仅发生在课堂中,也发生在课前和课后。

课前学习情况往往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课后的学习信息则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验证。

我们遵循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从课前学情调研、课中课堂观察和课后检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测评。

具体来说,本次测评课前采用了访谈和学前检测的方式进行,课后则采用了试题加访谈的方式进行,这样得到的结果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课堂观察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两个维度,选取了7个视角,21个观察点,以观察量表的形式进行。

以期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以小见大,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较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课前学情调研(一)观察点说明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业水平、知识储备、预习效果等因素,课前我们采用了访谈调查的方式进行。

(二)观察量表设计表1:课前学情访谈表访谈教师访谈时间访谈地点访谈内容访谈对象访谈内容1.你都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2.朗读下面三首古诗,试着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3.借助插图、注释,试着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4. 读完三首古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设计重点测评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方法、古诗的朗读、诗句的理解及提问等方面内容,遵循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使用说明:课前对全部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依照表中的项目,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检测和记录。

(三)观察结果表2 课前访谈调查结果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学习古诗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把古诗读正确,但诗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课中课堂观察(一)观察点说明我们从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两个维度进行课中观察,组织14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语文教师组成课堂观察团队,分为6个观察小组,分别从学生的倾听、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与课堂理答、教学时间分配对本课进行观察。

(二)观察量表的设计表3 课堂观察量表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体悟情感 能通过对比说出对诗句的体会 能借助资料中关键信息(三)观察报告1.“学生倾听”观察报告 借助学生倾听观察量表,确定班内45名学生为观察对象,观察点为学生在课堂倾听时的状态:认真聆听、积极回应、做小动作注意力涣散。

我们发现,在“读好古诗”这个环节学生的倾听率最高,基本达到100%。

而积极回应老师的占比也很高。

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性的评价调动了孩子们读古诗的积极性,这是课堂中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结果。

在“理解诗意”这个环节,它承载着理解诗意、用多种方法体会诗意、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句及古诗背景等,学生的倾听和参与度明显降低,说明在这个部分,由于知识难度增加,教师的提问难度系数提高,思考性的成分居多,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点下降,尤其在合作交流环节,倾听率最低,说明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每次的回应仅有5、6位学生。

说明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困难,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在最后的悟诗情这个环节,临近课堂结束,学生的参与度又有所提升,大多学生受到情感的共鸣,爱国情怀的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

建议:挖掘古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的参与面广一些,适时地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课前了解学情,制定本课的可行目标,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与问题体现分层设计,贴近学生。

2.“合作学习”观察报告本次观察采用量表记录的方式进行,随机选取学习小组进行观察。

本次观察采用量表记录的方式进行,随机选取学习小组进行观察。

根据合作学习中三个关键的环节:独学、共学、展示,分别从时间的分配,学生的活动和人数等进行观察。

本次观察涉及课堂中两次主要的合作学习活动,分别是多种方式读好古诗和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老师第一次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近70%的学生进行了组内独学,只有不到30%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第二次合作学习较之第一次有了改善,小组内所有的同学主动参与到了讨论交流中,组内成员能主动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我们认为本节课教师虽然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合作交流的过程没有真正发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

从“对古诗进行三个层次的朗读”来看,小组内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建议:一是合理规划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可以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二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鼓励方式。

既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又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3.“学生的课堂回答”观察报告课堂生长点往往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回答或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中。

我们对两课时古诗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几种方式——“无回答”“集体回答”“个别回答”“讨论汇报”等进行了客观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第一课时的古诗学习中,学生“集体回答”次数占到23次,占总次数的38.3%;“个别回答”次数24次,占总次数的40%;“讨论汇报”13次,占总次数的21.6%;“无回答”0次,课堂中没有出现学生站起来无回答问题的现象。

第二课时中,学生“集体回答”次数占到20次,占总次数的33.8%;“个别回答”次数28次,占总次数的47.5%;“讨论汇报”11次,占总次数的18.6%;“无回答”依然是0次。

通过对比发现,学生的回答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认为,考虑到古诗这种题材的特殊性,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程度的差异性。

课堂上,老师要本着“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学定教,对学生的回答要客观、公正、精准地评价。

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生发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思考,积极去点拨、引导和评价。

4.“教师课堂理答”观察报告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老师在课堂上非常尊重学生,没有一次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是代答,很少几次重复学生的答案,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达到32次,其中激励性的表扬达到12次;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追问提升的理答达到12次。

回顾本节课,我们觉得教师在理答方面有如下优点:一是多样鼓励评价用语,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二是重视启发,提升思维。

如在教授《夏日绝句》时,抓住“思”字,启发学生讨论“思”什么,为什么“思”,引导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最后,通过资料的补充,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明白了,一个“思”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赤裸裸的讽刺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

建议:教师既要关注语言性的理答,也要关注非语言性的理答,比如肢体动作(竖大拇指点赞、拍拍肩膀、摸摸头等)、神态(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等。

5.“教学时间分配”观察报告教学时间的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

针对学习古诗的三个教学环节,我们从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学生自学”四部分进行教学时间上的观察。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用时13分10秒,占总时间32.7%;“师生互动”用时18分12秒,占总时间45.3%;“合作学习”用时 5分“学生自学”用时 2分58秒,占总时间 6.5%。

40秒,占总时间13.5%;建议:总体看,老师这节课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但是,“学生自学”时间安排上显然有些少,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多,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力。

建议课堂上要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

课后学习检测(一)观察点说明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前访谈的内容,我们重点检测古诗的积累背诵、理解运用,这样的检测设计旨在观测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观测工具表4 课后访谈调查表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4. 你对这节课的感受是()A我学得很愉快 B我学的比较愉快C我感觉一般 D我感觉不好5.你觉得本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表5 课后检测题《古诗三首》课后检测(满分30)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得分_________1.默写《出塞》(5分)2.默写《夏日绝句》(5分)3.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别董大》,并完成练习。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0分)(2)结合注释,说说你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理解,并说一说你从终于体会到什么?(10分)表6 课后检测结果统计1.通过对比古诗朗读的数据发现,学生在这节课后,对三首古诗的朗读和诗句的理解均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朗读中“有韵味”,课后学生能关注押韵读出韵味的同学比课前的情况提升幅度最大,这也表明老师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关注韵脚读出韵味是很有效的。

2.通过古诗学习方法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诵读”“想象画面”“联系背景”等方法是学生在课后提到最多的,而课前学生了解较少。

这从侧面表明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是注重了这样一些学习方法的点拨指导。

3.从数据来看,学生对《别董大》的朗读掌握较好,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还有欠缺。

看来,四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内容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多种方式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