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3——《唐雎不辱使命》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和注释

初中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和注释

初中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和注释唐雎不辱使命先秦:刘向撰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说通: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所以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语文知识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语文知识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唐雎,也作唐且。

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但是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违背我,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但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在看轻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27.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妖气。
28.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9.若:如果。必:将要。怒:发怒,动词。
30.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缟,白绢。素,白绸。
3、轻寡人与。“与”“通“钦”,吗。
4、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古今异义
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浸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22.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23.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4.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作者:刘向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

唐雎不辱使命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_有关《唐雎不辱使命》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秦王色挠 : 屈服 (2)逆寡人:违背 (3)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4)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5)以君为长者:把(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7)否,非若是也这样 (8)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9)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10)免冠徒跣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脚(11)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12)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翻译:(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8 唐雎不辱使命(原卷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8 唐雎不辱使命(原卷版)

专题38唐雎不辱使命(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

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士.之怒士:官吏。

B.长跪而谢.之谢:道歉。

C.安事.二姓事:侍奉。

D.南乡.拜而死乡:同“向”,面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B.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C.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D.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

初中语文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和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和译文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

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梳理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和辞说。

2、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安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3)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3、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出使)(2)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3)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

唐雎不辱使命_知识点总结《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唐雎在面对强秦的威胁时,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最终不辱使命的英勇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2、文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安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表判断的动词)(3)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4)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5)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出使)(2)以:以大易小(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3)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4)徒: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亦免冠徒跣(光着)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4:《唐雎不辱使命》(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3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B.徒以.有先生也/以.中有足乐者C.且秦灭韩亡.魏/河曲智叟亡.以应D.非士.之怒也/管夷吾举于士.(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以“天子之怒”恫吓唐雎,唐雎从容镇定,并以“士之怒”驳斥了秦王“天子之怒”。

B.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C.全文成功塑造了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形象,也揭露了秦王骄横无礼、色厉内荏本质。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34篇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34篇 唐雎不辱使命

②安陵君其• (表示祈使语气)许寡人
③请广• (增广、扩充)于君
④秦王怫然(愤怒的样子)怒
••
⑤免冠徒(裸露)跣(赤脚)


⑥以头抢(碰,撞)地尔

⑦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
••
不祥)降于天
⑧寡人谕(明白,懂得)矣

⑨徒(只,仅仅)以有先生也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 秦王说:“天子发怒,百万人横尸 百万,流血千里。”唐雎• 曰• : 在地,血流千里。”唐雎说:“大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

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

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 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 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 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 , “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 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
弗敢易!”秦王不• 说• 。安 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 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文言文梳理
九年级下册 第34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1 文学常识 2 作品主旨 3 字词梳理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 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注释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翻译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 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 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 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 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 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文言文注释
(10)易:交换。 (11)直:只,仅仅。 (12)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 地上撞罢了。抢,撞。徒,光着。 (16)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8)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言文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 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 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 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

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虚词归类】1.之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五百里之地/ 皆布衣之士也②代词,相当于“他”,或“它”。

如:长跪而谢之/ 愿终守之③连词,起连接主谓作用,不译。

如:天子之怒/ 专诸之刺王僚2.而①表示顺接关系。

如: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挺剑而起②表示转接关系。

如:而君逆寡人3.于①相当于“在”。

如:仓鹰击于殿上②相当于“到”。

如:使唐雎使于秦/ 何至于此③相当于“从”。

如:受地于先王/ 休祲降于天④相当于“给”。

如:请广于君4.以①相当于“凭”、“靠”。

如:君以五十里之地存②相当于“拿”、“用”。

如:以大易小/ 今吾以十倍之地③相当于“因为”。

如:徒以有先生也④相当于“把”。

如:以君为长者【重难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便如此,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作者:刘向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精选15篇)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精选15篇)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精选15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篇1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文本译文原文文本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非常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情愿始终保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兴奋。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访到秦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由于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狡猾的人,所以不加留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反我的意愿,莫非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莫非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文本译文原文文本秦王气概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闻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闻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闻过一般平民发怒吗?”秦王说:“一般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线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篇一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的国的王)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死去,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但是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了。

”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久久的(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何会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创作背景篇二《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3—《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体裁:《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唐雎,也作唐且。

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二、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三、字词解释:1.使:派遣,派出。

2.谓:对...说。

3.许:答应。

4.虽然:即使(就是)这样。

5.曰:说。

6.终:始终。

7.守:守护。

8.欲:想。

9.以:用。

10.之:的。

11.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12.许:可要,必须。

13.易:交换。

14.加惠:给予恩惠。

加,给予。

15.虽然: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16.弗:不。

17.以:用。

18.且:况且。

19.而:但。

21.以:凭借。

2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故,所以。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23.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24.逆:违背。

25.轻:轻视。

26.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7.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若,像。

是,这样。

28.直:只,仅仅。

29.谓:对…说。

30.怫然:盛怒的样子。

怫:盛怒;然:……的样子。

31.伏尸:使尸体倒下,使动用法。

32.流血:使血流,使动用法。

33.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这里指的是下文所说的“士”,即游说诸侯的策士。

他们有胆识,有本事,但没有爵位,所以也称布衣。

34.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跣:赤脚。

抢,撞。

徒,光着。

35.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36.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37.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38.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39.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40.通“苍”,青色。

4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于,从。

42.若:如果。

43.必:一定。

44.怒:发怒。

45.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46.是:这样。

47.挺:拔。

48.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

挠,屈服。

49.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唐雎道歉。

谢,道歉。

50. 谕:通“喻”,明白,懂得。

51. 以,凭借。

52. 存,幸。

53. 者,原因。

54. 徒,只,仅仅。

55. 以,因为。

四、原文及翻译:【原】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原】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但是(因)我是从先王手中继承来的封地,想终生守护着它,不敢交换!”【原】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秦王(很)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原】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译】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况且秦国已灭掉了韩国、魏国,但安陵君(仅)凭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原】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唐雎回答说:“不是,不像你所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来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原】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原】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译】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译】秦王说:“天子发怒,要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

”【原】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译】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原】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原】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译】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译】(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个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倘若发怒,(则)倒下尸首两人,流血五步,(而)全国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说完)拔剑站起。

【原】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译】秦王(吓得)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严重)到这(地步)!【原】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国却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留(至今),只因为有您啊。

”五、人物形象:唐雎:机智勇敢、有胆有识、临危不惧、爱国忠君、不卑不亢、勇于献身、大义凛然、不畏强暴、从容镇定;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贪得无厌的暴君。

六、教学建议:一、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戏剧性,学生乐于接受。

教学时,仍应以朗读为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讲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只需要对个别词句略加点拨,其余由同学自主思考,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朗读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

甚至可以让学生表演唐雎和秦王的这段对话,以便加深理解。

二、引导学生从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入手,由此加深学生对文言词语、句式的理解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三、在中国历史上,像唐雎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着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品格。

四、《战国策》中的许多人物、事例,往往不合史实。

如课文,唐雎是不可能带剑接近秦王的,并且一个使者是不可能如此同君主说话。

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以给予解释。

本文主要还是体会人物形象,不必过分认真计较史实。

七、其他人物:专诸、要离、聂政补充资料专诸,春秋时堂邑(今江苏六合县北)人。

吴王诸樊的公子光欲谋杀王僚(光的堂兄弟),善待专诸。

乘吴对楚用兵国内空虚之机,公子光设宴请王僚,使专诸刺杀他。

王僚戒备极严,“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夹道排班站立着),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要离,春秋时吴国人。

公子光既杀王僚以自立为王,王僚之子庆忌逃往卫国。

公子光使要离去刺杀他。

要离诈负罪出奔,使吴戮其妻子,而见庆忌于卫。

与之俱渡江,至吴地,乘庆忌不意刺杀之。

要离后亦自杀。

(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聂政,战国时韩国人。

杀人避仇至齐,以屠为事。

严仲子(韩国的大夫)与韩国相韩傀(一名侠累)有仇怨,严仲子恐被害而逃离韩国。

得知聂政是个勇士,即以重金聘之。

聂政以侍养老母为辞。

其母死后,去见严仲子愿为他杀仇人。

聂政独行仗剑至韩。

韩傀方坐府上,戒卫森严,政直入,上阶刺杀傀,并击杀数十人。

“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暴尸于市,购问莫识。

其姊闻而往哭之,后自杀于尸旁。

时人称其姊为烈女。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战国四公子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该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所以后人尊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