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难点知识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

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建议教师联系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制作一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简表,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的起点。

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研究与电动机、发电机出现的关系等。

(2)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

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梳理知识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主要成就:A、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C、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D、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2、影响: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

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D、促进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主要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

E、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F、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主要成就:A、电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此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出现了以内燃机驱动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

C、化工技术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生活。

D、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影响: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C、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E、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最重要)。

知识经纬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前提17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大量积累的资金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到工场做工,进而成为自由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充足劳动力市场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技师科学家、工程师科技含量基于技术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密切结合科学理论指导技术发明,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发生时空首先发生于英国,然后向欧美蔓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部分国家如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起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企业兴起,垄断组织产生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出现要点精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商品贸易的规则、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等因素。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 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

其中人们利用电能的科学依据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3.主要发明成果:
①电能开发和利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理想是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最主要发明是出现在1879年的电灯泡,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②电讯业: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有线电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①科技和生产真正结合,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②源于美国和德国,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③在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个人: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

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发生的原因:1.前提:1870年后资本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在全球普遍建立并占统治地位;2.技术条件: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基础,自然科学成为理论科学的重大突破(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3.资本条件:正常资本积累好,资本实力雄厚;4.劳动力条件:高素质的自由劳动力出现;5.市场因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大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产生了垄断组织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2.从社会关系革命角度:产生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4.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5.使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矛盾加剧,最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1.多个国家共同进行;2.以重工业为主;3.科学技术与理论相结合;4.个别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发生的一场技术和经济变革。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成为新的能源,带动了电灯、电动机、电报、电话等一系列发明和应用。

2.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

3. 化学工业的兴起:化学合成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如塑料、合成纤维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大规模生产的出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等。

2. 科学方法的形成: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 科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文化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反作用。

4. 科学文化的传播: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科学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期,英、美、法、德等国家在工业领域中展开的一场技术变革,它在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一、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加速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来的。

资本主义的崛起打破了封建主义式的生产关系,使商业和工业逐渐独立成为经济生活的两大支柱。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和化学工业也慢慢发展,并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率。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给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交通运输和通讯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重要发明和发现1. 电气化技术发电、输电、照明等电器化技术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19世纪末期,发电机、电线、电灯等电气化产品相继问世,并逐步普及。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交流电发明者特斯拉、欧洲科学家法拉第均对电气化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2. 汽车和内燃机汽车革命在19世纪末在欧美兴起,奔驰、福特等品牌相继面世,而内燃机则成为了汽车中极为重要的动力装置。

汽车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推动了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国际贸易、交流等活动。

3. 石油工业石油的开发利用和精炼处理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但最终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要归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化学工业的成熟和汽车、电机、飞行器等领域对燃料的需求。

美国、中东、俄罗斯等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油国,其石油的开采和加工使之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领域。

4. 钢铁工业钢铁工业一直以来就是工业化的重要产业,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冶金学上的一系列新发现,钢铁工业开创了新的时代。

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优化,铁路、桥梁、重工业等领域得以得到改善。

同时,车轮、船舶等行业所需要的产量也随着工业的成熟得到了稳定的保证。

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改善了人类生活,对传统的田园生产方式和手工业造成了冲击,强化了国家和企业的工业竞争力,引领了经济全球化和现代技术文明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1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政治领域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思想领域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键入文字]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成就、特点、影响1、背景和条件——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为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并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去奠定了基础。

市场: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资金:大机器的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聚了大量资金,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2、成就:①电力广泛应用(最显著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相继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及使用。

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

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和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还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热油泵中提取氨和苯染料等化学产品,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3、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1。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 产生背景(1)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

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东方则还没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程度,只有日本是的资产阶级国家。

故而在大约30年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产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当中。

这里的“和平”是指没有产生革命,并不是相对于战争而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连续克服世界等方面,都得到了庞大的发展,终于到达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成型的程度。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空前活跃并获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在自然科学庞大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起来的。

正是在这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又不断有新的突破,并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当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令人佩服地体现了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发挥出来的庞大气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入侵,为占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竞争更加猛烈。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工业在全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主导地位,而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对商品生产给予了强大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的前程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

这就只能依靠科学技术。

从而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去在残暴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象征):①、重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工业由蒸汽时期跨入了电气时期。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内燃机充作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造成了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这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工业部门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和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4、垄断经济的产生、定义、评判:垄断经济的产生: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很自然的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显现了垄断组织。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必背知识点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必背知识点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含义:19C中后期到19C末20C初,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时间:19C中后期到19C末20C初三、背景:(一)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二)科技条件: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三)资金: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殖民地掠夺累计的资金。

(四)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四、主要成就五、特点:(一)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二)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

(三)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俄)。

(四)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六、影响:(一)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

(二)工业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部分。

(三)生产组织方式:垄断组织产生。

垄断组织探究:1.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2.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3.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影响:(1)积极: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消极: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四)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C末20C初)。

(五)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

问题探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 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 主要发明者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考历史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考历史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考历史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1)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繁荣,科学家不断进行科学探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

(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

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电的广泛使用
①电的最早应用②发电机、电动机和发电厂的出现③电器产品(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化工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化肥等多种化工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钢铁工业的进步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

②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必考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开始的标志)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变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电机发明和运用。

相关领域的变化: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建立。

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形成的垄断资本,竞争更加激烈,扩大了社会两极分化,最终由于无序竞争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的动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笔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笔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笔记一、引言1.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地点:主要发生在欧洲和美国3.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二、主要发明与创新1.电力的广泛应用(1)发电机:如尼古拉·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机(2)电灯:托马斯·爱迪生的白炽灯泡(3)电力传输与配电系统2.内燃机(1)汽油发动机:如奥托循环发动机(2)柴油发动机:如鲁道夫·狄塞尔的压燃式发动机3.化学工业(1)石油化工:从煤和石油中提取燃料、染料、药品等(2)化肥生产:如弗里茨·哈伯的合成氨工艺4.通信技术(1)电话: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发明(2)电报:塞缪尔·莫尔斯的摩尔斯电码(3)无线电:古列尔莫·马可尼的无线电报系统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大幅提升:机器替代人力,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 1 —2.产业结构变革: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崛起,成为经济支柱。

3.城市化进程加速:工厂集中、人口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4.交通与通信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6.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列强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7.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兴起。

四、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富差距扩大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天继续关注和解决。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科技的双刃剑特性,在未来的工业和科技发展中注重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

五、教育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增加: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各类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应运而生,满足了这一需求。

— 2 —2.工程教育的兴起:工程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培养了众多的工程师,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的意义(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中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中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时代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核心考点】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

5.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

6.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中后期2.电的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70年代,实际可用发电机问世出现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纷纷出现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火车、轮船、汽车、飞机4.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炸药、人造纤维5.钢铁工业的进步: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2.工业生产结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3.垄断组织出现目的: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高利润手段: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迅猛、更广泛2.新型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和通讯手段(电报、电话)的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非拉落后国家成为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地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基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艰难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前言: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

总结: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势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1.背景:都是在资产阶级政权稳定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都有必要的科技积累都有广阔的市场,市场的需求对科技提出新的要求2.内容:都有许多科技发明创造3.本质: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4.影响: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相应的调整 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使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资本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和垄断制,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都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都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显著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者技师和工人科学家,工程师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以重工业为主科技含量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源国家英国,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快生产组织资本主义现代工厂制建立垄断组织、公司制产生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社会结构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终形成谈谈对世界市场作用的认识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是人类历史上巨大的进步,但世界市场形成以后,一旦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在高中的历史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关于这部分知识的把握,同学们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整个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前后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知识点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1.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难点知识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

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建议教师联系学生的物理化学知识制作一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简表,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的起点。

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研究与电动机、发电机出现的关系等。

(2)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

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建议以《印度工人正在铺设电缆》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近代电讯业的发生:在这一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来。

1876年,定居美国波士顿的苏格兰人贝尔试通电话成功,爱迪生等人在贝尔发明的基础上作了重要改进,使电话通讯很快风行全球的许多国家。

1877年,美国建成第一座电话交换台。

随后,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等地相继成立了电话局。

无线电的发明是19世纪末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利用这种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制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

1899年,马可尼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1901年,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

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

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

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

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

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

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4)化学工业的建立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

有机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

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

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5)“钢铁时代”伴随“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

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不过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

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仪表。

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链接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性技术革命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两个概念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性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突出特点和巨大影响,对于人们理解和记忆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很有帮助,因而为我国历史教学界(包括历史教材)所普遍采用。

从带头学科看,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是热力,第二次是电磁学。

从内容看,第一、二次世界性技术革命是以动力革命为中心内容。

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工业技术的革命。

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一座座工厂在绿色的原野上耸立起来,高大的烟囱冒出浓黑的烟雾,机器的轰鸣声惊醒了沉寂的山坳,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工业革命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这一切发生的直接动因则是不断创新的纺织技术导致的蒸汽机的出现,蒸汽机作为这个时代的核心技术,第一次解决了人类大规模制造和利用动力的问题。

蒸汽机时代发端的直接动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导致的纺织机发明与改进需要新的动力;英国采煤业的发展也急需要新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发明正是在矿井排水问题的刺激下产生的;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则是蒸汽机发明的必要条件。

概括地说,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催产婆,而自然科学的成就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理论基础,相关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则是蒸汽机得以发明的技术保证。

蒸汽机的发明,以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迎来了世界近代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的名字和蒸汽机一起传遍全世界,瓦特也被人们誉为“蒸汽大王”。

瓦特是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伟大旗手。

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到1784年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出现了蒸汽机时代的技术革命。

钢铁是机械工业的原料。

随着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使机械制造业以及相关的其他生产部门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大量钢铁,因此,也要求冶金有一个较快速度的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

但蒸汽机本身,最初却是用手工工具制造出来的。

如果机器本身不能摆脱手工业的羁绊,整个工业当然也就不能从旧的生产方式的躯壳中解放出来。

为了适应机器制造蒸汽机的需要,对加工机械以及工厂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受到了重视,并得了迅速地发展。

也正是因为蒸汽动力的运用,使运输机械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将文明社会推向了一个热火朝天的新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巨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汽船、铁路与火车。

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世界航运史上的新时代,在风暴面前,水手不再望而却步。

它穿梭在河海潮面,使全球连成一体,使人类生活世界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

蒸汽动力用于陆路运输的主要标志是火车的出现。

火车的鸣叫,召唤了一个“铁路时代”的到来,使世界真正认识到铁路运输的巨大优越性。

铁路使世界经济联成一体,隆隆的火车宣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

所谓电力时代,是指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新兴的电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能量形式支配着社会经济生活,推出了一个前人未曾想过的历史时期。

电能的突出优点在于:第一,它是一种易于传输的工业动力;第二,它还是极为有效可靠的信息载体。

因此,电力时代主要体现在动力传输与信息传输两个方面。

与动力传输相关联,出现了大型发电机,高压输电网、各种各样的电动机和照明电灯。

与信息传输相关联,出现了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

这些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

由于电、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电力传输的成功是使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重大突破,它使电力很快成为广泛应用的能源和动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电气化的高潮,美国、德国由于最早实现了电气化而迅速进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

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促进了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

以发电、输电、配电这三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产生并发展起来了。

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断路器以及电线、电缆等电气设备工业也迅速兴起,同时还促进了材料、工艺和控制等工程技术的发展。

电力技术的发展使许多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使一系列新技术应运而生。

通讯就是信息传输。

人类最基本的信息传输手段是语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远距离传输信息。

18世纪以来,人们开始探求新的通讯方式,而随着电力广泛应用和远距离输送的成功,于是,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电视等相继发展起来。

各种通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真正的推动力是社会的需要。

从此,人类真正进入了电力时代。

垄断、垄断组织的形成及类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产集中的加剧,使资本主义不得不在生产关系领域作出重大调整,其结果是垄断组织的产生。

所谓垄断,一般是指某些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独占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而形成的经济实体或经济同盟。

垄断组织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60、70年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它们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