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导学案(教师)

合集下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科《先秦诸子选读》导学案班级第七课导学案答案2.给下列生字正音葸( xǐ)悌(tì)笃(dǔ)4.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害)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几落贼手死(敌人)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就: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楚有善为偷者(偷窃)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好知不好学(“知”通“智”)今也则亡(“亡”通“无”)出则弟(“弟”通“悌”)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b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d陈亢问于伯鱼日(介宾短语后置句) 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7.试译第4、5则选文。

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说,“仁”“知”“信”“直”“勇”“刚”是值得肯定的六种德行。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端。

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其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

8.试译第6则选文。

子夏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答: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

在我国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义务,子夏视之为人生两大要求。

古人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称为五伦。

子夏提出的这四点,说到底都是道德修为,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把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5
学习目标:
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深入分析“学”的内涵,领悟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观点。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牢记:不读完课文,不做学案。

2、书面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

3、限时30分,独立完成。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检测下列重点文言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巩固通假现象。

1、给下列字注音
畏葸笃于亲慎于言邑
吾语女谨而信陈亢趋而过庭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民斯为下矣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居!吾语女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5】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高中语文《好仁不好学》教案

高中语文《好仁不好学》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两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关系。

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要内容是孔子的生存智慧。

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内容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

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

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主要内容是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

本单元采用现在这种形式编排,是为了使学生对《论语》及孔子有一系列专题性的了解,也是为了把《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学生。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和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从思想上极为重视。

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基础。

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选文,在学习中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词汇等多方面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本节主要内容是了解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

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第1—5则。

以下是内容: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认识到学习对于完善仁德的重要性。

2、探讨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和方法,思考其对现代学习的启示。

3、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追求仁德与智慧的协同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解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内涵,领会孔子的思想核心。

(2)分析孔子眼中“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与“仁”的关系。

2、难点(1)如何将孔子的学习观念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

(2)深入理解“仁”的概念,并探讨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仁德。

三、知识链接1、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文本解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出自《论语·阳货》。

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

孔子强调“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但仅有仁心是不够的,如果不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和智慧,就可能会因为缺乏判断力而被人欺骗或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表现出愚笨的一面。

那么,孔子所说的“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孔子看来,“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包括学习做人的道理、社会的规范、处事的方法等。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懂得礼义廉耻,从而更好地践行仁德。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教导弟子要“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不仅是复习知识,更是将所学的道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陷入迷茫和困惑。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仁德与学问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主题。

解释仁德的重要性。

强调学问与智慧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仁德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仁德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老师讲解仁德与学问的关系,解释“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第二章:仁德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德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仁德的定义和内涵。

举例说明仁德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解:老师通过讲解仁德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仁德的重要性。

举例:老师通过举例说明仁德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仁德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好学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

强调好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好学的重要性。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仁德与学问的结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德与学问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

4.2 教学内容:讲解仁德与学问的相互促进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

4.3 教学方法:讲解:老师通过讲解仁德与学问的相互促进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德与学问结合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含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仁德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2 教学内容: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因为好仁不好学而陷入困境。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仁德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老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人物的困境和原因。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倾向,领悟其现实意义,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学情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本章节的字词,疏通了文段内容。

我们了解到,孔老夫子,是多么地重视学习,乐于学习。

首先,作为“万世师表”,他本人就是一个博学之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如此教导我们,不仅要好学、博学,而且要活学。

那么,孔老夫子,又重视学习什么呢现在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这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先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二、理解孔子关于“学”的基本内涵。

1、大声齐读课文,感知内容。

2、明确何为“好学”师引:孔子好学,更爱好学之人。

孔子三千弟子,独一个弟子受孔子的倍加称赞。

更称好学之人,独此一个!那就是颜回!那么,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是好学之人呢(结合文中的语段)明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颜回好学者,不迁怒,不贰过……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也就是说,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勤做事慎言语,并随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

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

(补充资料:“不迁怒,不贰过”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

”“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

好仁不好学 教案

好仁不好学 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讲坛”法【课时安排】2——3课时。

第一课时一、回顾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孔子关于“教”的思想,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对孔子关于“学”的思想做一个了解。

二、从孔子的学习态度导入孔子认为学习就应该广泛的了解,广闻博见。

所以孔子什么都学,学无常师,多才多艺。

学无常师,才叫大师。

因为只有学无常师,才能兼收并蓄,自成一家,也才能成为大师。

何以谓之大?有容乃大。

何以谓之师?可法曰师。

因此,堪称大师的人,一定是博学多才、融会贯通,而且是可以学习,可以效法的。

成为大师的孔子,对于人的天资进行了客观的划分,也就是我们课文中说的:“上也,次也,其次也,下矣。

”三、研讨、翻译选文,掌握重点词语第一则【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人。

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接着孔子很清晰的认识了自己,虽然孔子在当时就已经名声卓著,但是他认为他不是天才,而是好学。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

所以他说――第二则【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的教案,以孔子的一句名言为切入点,探讨仁与学的关系,分析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仁与学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

第二章:仁与学的内涵2.1 仁的内涵介绍仁的概念,解释仁爱、仁慈、仁心等含义,阐述仁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学的内涵解释学的概念,阐述学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分析勤奋好学、求知若渴、谦虚好问等品质。

第三章:仁与学的相互关系3.1 仁与学的互动探讨仁爱之心与勤奋好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仁爱之心对学术追求的影响,以及学术成就对仁爱之心的促进作用。

3.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仁与学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仁与学的重要性。

第四章:好仁不好学的弊端4.1 好仁不好学的表现分析现实生活中好仁不好学的行为表现,如过分关注人际关系,忽视学术追求等。

4.2 好仁不好学的弊端阐述好仁不好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视野狭窄、停滞不前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好仁不好学的危害。

第五章:如何做到好仁好学5.1 培养仁爱之心介绍培养仁爱之心的方法,如关爱他人、宽容待人等,强调仁爱之心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5.2 勤奋好学5.3 仁学结合分析如何将仁与学相结合,实现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的提升,引导学生追求仁学兼备的人生目标。

第六章:仁学的实践路径6.1 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仁学思想,如在与他人交往中展现关爱与尊重,以及在处理冲突时体现仁慈与宽容。

6.2 社会公益活动介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仁学,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个人修养的提升7.1 道德修养阐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介绍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如自我反省、遵循社会公德等。

《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2、深入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1、学习选文第4则、第9则。

2、依据自身的时代特点,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审视自我、重塑自我,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青年。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由甲骨文“人”的形意导入,从形意上看它像一个人在作揖行礼,显然这是一种礼貌的表达,以此来定义我们人的身份可见修身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那么人是生来就知礼守礼的吗?显然不是,是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呢?(学习)听到这个词我们似乎感觉到压力山大,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们还未读懂学习的内涵,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与我们这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进行一次心灵对话。

二、教学过程针对导学案复习案的内容进行考核,目的为夯实基础,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本节课按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对第四则六言六蔽探究结果展示,一是对第九则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的理解。

1、第四则探究结果展示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出示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1)、组长抽签决定本组探究性学习内容。

(2)、收集材料,确定选材。

(3)、将探究结果形成文字。

出示探究结果展示流程:(1)每小组派代表发言组织本小组组员展示成果(2)组长依据本组探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展示评价:当每个小组成果展示完毕之后,相对应的小组要对该小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

评价标准:(1)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员的参与程度。

(2)组员发言的积极性(3)探究内容的优缺点(可从事例的选取与观点的结合程度角度考虑)(4)表达时语言的规范性,声音的清晰度,语速的掌控度。

自我审视:你的身上也有六言六蔽的行为吗?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从六言六蔽中认识自身立身处世方面的不足。

【完整版】《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完整版】《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导学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知识结构1-3则:学习态度4-6则:学习内容7-8则:好学标准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一、导学预习题1.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3.给下列生字正音葸()悌()笃()贰()4.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几落贼手死()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是天下之大贼也()趋:鲤趋而过庭()(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就:就有道而正焉()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闻:子亦有异闻乎?()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楚有善为偷者(偷窃)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知.不好学()今也则亡.()出则弟.()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生而知之者,上也() b君子笃于亲()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d陈亢问于伯鱼日()e敏于事而慎于言()8.试译第3则选文。

孔子推许“好学”的弟子是谁?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答:9.试译第4、5则选文。

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译文4: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没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认识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仁与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3.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出疑问。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仁与学的关系,如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

6.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仁与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论语》等相关儒家经典文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参考资料: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案例等。

七、教学内容1. 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2. 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分享儒家思想的认识,进行分组讨论。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引发学生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仁与学的关系。

3. 翻译: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出疑问。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仁与学的关系,如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

6.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仁与学的重要性。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明白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尊敬师长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

2. 掌握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深层含义。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儒家思想中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讲解“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分析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

2. 第二节: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危害,以及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

3. 第三节: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4. 第四节:讲解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尊敬师长的意义。

5. 第五节: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和教育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仁爱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仁爱的内涵,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仁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1. 理解仁爱的内涵。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八、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的真正含义。

2.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4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4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主备人崔向东【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点】1.主要是讲授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引导学生鉴赏第11则选文【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2.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链接】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这句话说明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习的。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去《文王操》也。

说的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

”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

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

【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邑()吾语女绞()笃()畏葸()2、找出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好仁不好学优秀教案

好仁不好学优秀教案

《〈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论语〉选读》之〈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

2、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

【课时建议】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0章中包含了孔子“学”内涵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0章,为克服为什么要学(第1、2、3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1、10、章)重点研读:学的基本内涵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知识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照章节文字,概括孔子所说“学”的基本内涵。

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学”,根本意义不是现在常说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

他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

(2)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贤贤易色”,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例:“不迁怒、不贰过”、六言六蔽、“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见附文)的认识。

附文:①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②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仁不好学教案

好仁不好学教案

好仁不好学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习兴趣,让好仁变好学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好仁不仅仅是品德修养,也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动力。

3.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1. 学习好仁的内涵及其与学习的关系。

2. 学习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习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点:1. 学习好仁的内涵及其与学习的关系。

2. 学习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仁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案例。

2.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学习资源齐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好仁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好仁与学习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学习好仁与学习的关系(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好仁不仅仅是品德修养,也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认识到好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步骤三: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0分钟)1. 教师介绍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经验和方法。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步骤四: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2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互动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资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步骤五:小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好仁不好学的理解和教案中提到的学习方法的感悟。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并定期回顾和总结效果,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习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重点难点】1.主要学习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学习方法】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们的论著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教学《先秦诸子论著选读》,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感悟。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本课共选取《论语》中的十一则文章,中心内容是“学”,选文依次强调好学,阐述好学的内容,说明好学的具体体现,突出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选文中的学不仅仅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技能,更是指人格修养,孔子将完善品格修养看成学习的重要内容。

【预习检测】文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生字正音。

葸(xǐ)悌(tì)笃(dǔ)贰(èr)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贼:①其蔽也贼(害)②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③几落贼手死(敌人)④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⑤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趋:①鲤趋而过庭(快走)②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就:①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②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③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闻:①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②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偷:①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②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③楚有善为偷者(偷窃)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你)②好知不好学(“知”通“智”:聪明)③今也则亡(“亡”通“无”:没有)④出则弟(“弟”通“悌” :敬爱兄长)4.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④不贰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⑤民斯为下矣:是⑥古之学者为己:为了⑦勇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⑧鲤趋而过庭:修饰连词⑨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⑩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连词,表并列⑾不如丘之好学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取消句子独立性⒀君子笃于亲:对⒁ 敏于事而慎于言:在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2)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3)(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4)陈亢问于伯鱼日 (介宾短语后置句) (5)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翻译下列句子,标出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句型,并说说你对该语句的理解与感悟。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第4则)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便有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容易受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放荡;喜好诚实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贼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说话尖刻;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叛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轻率狂妄。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第5则)孔子说:“只是注意态度恭敬而不知礼,就会有劳倦的弊病;只是谨慎而不知礼,就会有畏惧的弊病;只是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有闹出乱子的弊病;只是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有尖刻的弊病。

君子对待自己的亲族如果厚道,那百姓就会因此而按仁德要求自己;君子如果不遗弃旧时相好的人,寻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刻薄了。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6则)子夏说:“尊崇贤人而不重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侍奉君主,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可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7则)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服,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10则)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合作探究】理解每一则含义并评析一.先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的字面意思,并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再将全文概括成四部分。

知识结构提示:为什么要学(第1、2、3、9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0、11章)(1-3则:学习态度 4-6则:学习内容 7-8则:好学标准 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1.读第4、5则选文。

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说,“仁”“知”“信”“直”“勇”“刚”是值得肯定的六种德行。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端。

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其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

2.读第6则选文。

子夏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答: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

在我国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义务,子夏视之为人生两大要求。

古人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称为五伦。

子夏提出的这四点,说到底都是道德修为,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把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

由此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跟现在所说的学大不相同。

3.读第7则选文。

这则选文凸显了古人一种怎样的教育思想?答:这则选文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

这可以说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的是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的是要做什么。

孔子说能够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本点的教育思想。

4.读第11则选文。

孔子拿典籍教育后进的落脚点是什么?先秦儒家之教与学有何启发意义?答:《诗》就是《诗三百》,经过孔子等人的阐释和传授,先秦时候它就已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了。

孔子非常看重《礼》,视之为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根本。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拿《诗》《礼》等典籍教育后进,落脚点显然是在立身处世方面。

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家之教与学,都侧重于道德完善方面的内容,跟今天有所不同。

比起现今的教育来,那时候的教育当然有其局限性,然而现今的教育似乎也有一定的偏弊,就是相对忽视培育善德的意义,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效果。

而要纠正这种偏弊,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其启发意义主要就是:在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5.培养德行和“好学”何者为先?根据第三、四、六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按照孔子的观点,“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

然而现在所谓“好学”,内涵已完全不同。

惟其如此,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

现今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具有根本的意义。

6.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深入探究】结合课文与课文后面的“相关链接”,探究以下问题:孔子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例如:第5则中孔子强调恭、慎、勇、直等美德应该以礼作指导,否则就会出现劳、乱、绞。

第6则中子夏强调“好学”的内涵主要着眼于修养德行,比如,要尊重有才德的人、不贪美色、孝敬父母、诚信待友等。

还有第7、8、10、11等都表现了孔子重视对道德人格的修炼。

这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有所不同。

第二问的答案,应把落脚点放在孔子所说的好学关键是努力完善道德品质这一点上,因此,他给我们现在的启发是: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与技能时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中学生在成长历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德才兼备的人。

有一句话说:能力行,品德行,是绝品(极品);能力不行,品德行,是庸品(次品);能力行而品德不行,是危险品;能力不行而品德也不行,是废品。

讨论交流:孔子所说的“学”有什么特殊含义?参考答案见课后“相关链接”第2段训练案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民斯为下矣古之学者为已 B.不如丘之好学也又闻君子之远其子C.勇而无礼则乱鲤趋而过庭 D.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窘迫,受窘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笃厚C.贤贤易色贤:尊重,崇尚D.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迅速,敏捷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恭而无礼则劳 B.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课外阅读: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