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第一课。

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为后续学生建立有关电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微观认识到宏观认识的转换做好铺垫。

这一课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交流、预测、检验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学情分析】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

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物体摩擦产生了静电。

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

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

本课应该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教科版四年级下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下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2、能力目标:●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目标:●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三、学习难点: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四、学习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五、教材分析:孩子们关于电的感性知识,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和起点。

教材十分重视电的安全教育,多处强调用电的安全。

必须让学生知道家庭用的交流电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便去摆弄。

1.调查家中的电器认识电器,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我知道的电:摩擦起电、雷电、220V电……(2)我知道的安全用电事项:不靠近高压电线;不用插座的电做实验;遇雷雨时●内容丰富,都给学生讲吗?●出现了“ V ”,学生能理解吗?六、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课题2:点亮小灯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力目标:●连接简单电路。

●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三、学习难点:电路短路四、学习准备: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 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变化的原因。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和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植物的生长?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电(目录)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第一章:春天的脚步第二章:春天的植物第三章:春天的动物2. 第二单元:电路的探秘第四章:电路的组成第五章:电路的连接第六章:电路的应用3. 第三单元:力的作用第七章:力的概念第八章:力的测量第九章: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力的测量方法2.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观察电路的组成与应用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电路实验箱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图工具电线、电池、小灯泡等电路元件力的作用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法力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春天的植物、动物特点结合电路实验,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应用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作用效果3. 随堂练习: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自制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4. 课堂小结:梳理电路知识,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归纳力的概念,强调力的测量与作用效果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植物特点、动物特点2. 电路的探秘:电路组成、连接方法、应用3. 力的作用: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春天的变化自制一个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测量并记录生活中物体的重力2. 答案:春天的变化记录: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如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流动等物体的重力: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了解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春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开展电路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生活中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力的测量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电路实验,力的实验3. 作业设计:观察春天变化记录,自制简单电路,测量物体重力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电路的连接方法识别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掌握连接方法:如何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正确连接;理解电路原理:电流的流动路径,以及开关、电阻等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不够持久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持久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2.难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光线等。

2.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植物生长知识的相关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植物》1.1 植物生长1.2 植物繁殖1.3 植物适应性2. 第2章《电路奥秘》2.1 电路组成2.2 电路连接方式2.3 电路应用3. 第3章《骨骼与肌肉》3.1 骨骼结构与功能3.2 肌肉作用3.3 关节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让学生解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方式、骨骼与肌肉协调作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组成和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电路元件、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

2. 学具:显微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特点。

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探讨电路奥秘。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引导学生解人体运动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介绍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详细解析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分析其生长特点。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验证电路连接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肌肉力量测试,解肌肉作用。

4.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连接方式。

绘制骨骼、肌肉结构图,并解释其功能。

2. 答案植物生长特点:根据观察到植物进行描述。

简单电路设计:根据课堂所学,画出电路图并解释连接方式。

骨骼、肌肉结构图:参照教材或课堂所学,绘制结构图并解释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引言】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章主题是饮食与健康。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不同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搭配食物;4. 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如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教学重点】1. 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2. 饮食的分类和特点;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了解和区分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饮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幻灯片、图片、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吃什么食物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呢?"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呢?"二、讲授新知 (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维持体温,蛋白质帮助生长等,并结合图片和食物模型进行具体展示。

2. 分类和讲解各类食物的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外形、味道和营养功效等进行说明。

3. 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并提出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2. 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的饮食经验。

四、巩固练习 (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组织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给予其他组的评价和建议。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科教版四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学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学习流程】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合作探究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4)小结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2、电荷有什么性质.3 、简单电路【学习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下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3.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4.根据对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5.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6.激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7.意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重点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难点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种子有什么特征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生命的。

种子是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那么,种子有什么特征呢?(1)种子在哪儿?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保存在果实中,其外面是层层果皮。

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外果皮是外面薄薄的一层皮,比如桃子的外皮;中果皮通常指果实多汁多肉的部分,比如桃核和外层薄皮之间的部分;内果皮通常是指种子外面包裹的部分,比如桃核。

种子则是被包裹在果皮之内的。

(2)种子有什么特征呢?①有的非常小、有的比较大……②通常被果皮包裹着、也有直接裸露在外面的……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卵形、有的呈椭圆形……④学生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认识种子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区别,知道种子是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印象中的种子有哪些;有的呈白色、有的呈红色、有的呈绿色、有的呈黄色……⑤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粗糙……(3)我知道的种子有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各种豆粒、苹果的种子、西红柿的种子……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现象1.1 地球上的水1.2 空气的力量1.3 光和影子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动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特征2.3 生物的相互关系3. 第三章:力的世界3.1 力的测量3.2 力的作用3.3 简单机械4. 第四章:电的世界4.1 电路的组成4.2 电流的作用4.3 安全用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生物多样性、力的世界和电的世界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计算电路的连接与设计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规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实验器材、空气实验器材、光和影子实验器材动物、植物标本和模型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简单机械模型电学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记录本、尺子、放大镜等观察和实验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成果,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知识框架:自然现象生物的多样性力的世界电的世界3. 重点知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球上的水有哪些特点?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列举三种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如何安全使用电器?2. 答案:水的特点: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等。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生存条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A、实验材料
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
B、实验步骤
(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5)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C、实验现象
经过一天的时间,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下面,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2、播种过程
①透明中裹上一层卫生纸
②在纸和杯壁之间放一粒种子
③然后往杯中装土
④浇适量的水
⑤放置温暖的地方
注意:适量是指土壤湿润,没有积水。
(三)制定观察计划
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①植物名称②栽培时间③栽培地点④栽培方法⑤观察记录方法⑥观察记录内容
三、研讨
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根能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4、小结: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固定植物
◆吸收养分
四、作业布置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朝着有水的方向向下生长。植物的根起着吸收水分、养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不同。
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
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吧。
2、解剖实验
(1)实验材料:一粒干蚕豆、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镊子、放大镜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课题课型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

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导入: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出示自己收集的各种植物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眼(看):颜色、大小、形状;鼻(闻):气味手(摸):光滑程度学生活动32.取一粒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对比观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学生活动手册1.将准备好的白纸从中间对折,把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分别放在白纸的左右两边进行对比观察。

2.用镊子剥去两个种子的种皮。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小结:通过活动,观察到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教师活动2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一些植物种子。

你们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种子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填写记录表一。

3.引导建立不同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的认知。

4.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31.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猜想。

2.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3.针对学生在浸泡后,发现种子外有“皮”包裹着,告诉学生观察到的“皮”叫做种皮。

4.引领学生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去掉种皮的蚕豆,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蚕豆的特征,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蚕豆的内部结构(胚、胚根、胚芽、子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植物种子观察与对比,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观察和对比观察方法,观察出种子的特征,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引领学生能够观察蚕豆的内部结构,并能与其它种子进行比较,以便抽象概括出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说说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2.说说不同植物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4.请你翻开科学书3页,掌握科学词汇“种子、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并在下面画横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种植凤仙花》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种植凤仙花》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种植凤仙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植凤仙花》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凤仙花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植物的根系、茎、叶等部分的生长情况了解不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凤仙花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掌握观察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种植凤仙花的方法和观察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法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实践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凤仙花的种子、种植工具、观察记录表等材料。

2.教师提前种植好凤仙花,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准备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知识,如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生长过程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种植凤仙花。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凤仙花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展示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凤仙花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凤仙花的实践活动。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课题⒈我们关心天气总序第1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20年 9月 1日执教时间:2020年9 月2 日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刘立清审核人:教材与学情分析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

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导入: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

一、认识天气现象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课题⒈咱们关心天气总序第 1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20年 9月 1日执教时间:2020年 9 月 2 日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刘立清审核人:教材与学情分析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咱们的糊口,四年级学生已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糊口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甚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

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糊口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产生着变化并影响着咱们的糊口,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导入:咱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咱们就来共同关注和咱们糊口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

(板书:咱们关心天气)一、认识天气现象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解释静电现象2、认识正负电荷及其作用。

3、根据已有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学习流程】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呢?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合作探究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2)小组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4)小结2、小组讨论怎样让电荷流动起来巩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2、电荷有什么性质3 、简单电路【学习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理解什么事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学习重难点】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一)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3、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学生小组讨论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2、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教室的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请你画一个简单电路图。

拓展延伸: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2、点亮小灯泡【学习目标】1、掌握科学概念。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学习重难点】正确连接电路【学习流程】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1、什么是静电现象。

2、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合作探究1、小灯泡的构造1)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2)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3)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3、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4、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并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小组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3)分析接亮的共同点巩固练习:填空1、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V的电。

2、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通过。

3、( )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另一端是(),称为()。

当电池的正负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

4、只有()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5、静电存在于( )中。

6、同种电荷(),不同种电荷()。

7、什么是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起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直接用家里或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4、电路出故障了【学习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3、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学习重难点】会探究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理解完整的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合作探究(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1、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二)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2、学生小组合作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的方法。

5、学生小组讨论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应注意哪些问题,汇报交流6、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分组汇报。

7、强调安全事项巩固练习:(1)、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池的 _____极流出,经导线通过小灯座,回到电池的 ____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2)、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 ____电流通过。

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了 _____时,电流就会 _____(3)、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检测 ______的工具,用它可以检测 ______的电路。

拓展延伸:如果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能不能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为什么?你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吗?5、导体与绝缘体【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学习重难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二人小组互查电路检测器的作用2、一根电线,外面是一层塑料里面是铜丝,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哪一部分可以使电流通过让小灯泡发亮。

①教师演示;②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合作探究(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1.预习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4)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2.请学生把预习成果和大家分享。

3.请生上台来向演示一遍检测橡皮的过程?(二)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经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过程1.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巩固练习: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拓展延伸: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3.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6、做个小开关【学习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用绝缘体来做。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请四人小组快速完成一个用一个电池、两根导线、一个灯泡,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电路图。

2.我们用什么办法控制灯泡的亮灭呢?。

合作探究1、观察手电筒组成材料。

小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动手操作做个小开关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制作红灯、绿灯和黄灯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

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在装置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交流展示并汇报小组长展示本组制作的红绿灯。

巩固练习:1、这节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开关?2、手电筒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接通和断开的?3、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拓展延伸:了解遥控式开关与漏电保护开关等知识,要安全用电。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学习目标】1、了解电的通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在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

【学习重难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学习流程】温故互查1、演示通路和断路两种情况,复习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2.揭题。

合作谈究灯泡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把两个灯泡、一个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

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

然后进行比较,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实验,选择完成的案例准备演示。

3.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揭示“串联和并联”的名称。

4.交流: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何不同的效果?5.联系生活中实际。

我们家中的灯是采用哪一种方式连接的呢?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新|课|标|第| 一| 网电池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利用两个电池、一个灯泡组成一个电路,两节电池分别采用并联和串联的方式。

2.小组试验。

3.交流。

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明确串联和并联。

讨论:电池连接注意事项;探究两种连接的特点;为什么要用几节电池并联?4.课件出示电池并联的电路图,说说电流的流向,并进行动态演示。

巩固练习:填空题:1、在电路中把二节 1.5V的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________。

如果把二节1.5V的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_________。

2、串联电路有_______条通路,并联电路有_________。

选择题:1、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当取下一个后,另一个照常在发光,那么这个电路是()。

①、串联电路②、并联电路③不能确定拓展延伸:有一个3v的灯泡,有6节1.5v的电池,应该怎样连接电池才可以让它正常发光,而且使用时间长些?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我能填空:(每空2分,共28分)1、电路是指由、、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2、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3、电路连接一般有和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方法连接的。

4、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控制的。

5、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一种是,一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