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药学初级考试-中药专业知识(药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技术资格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练习题
说明:
本培训资料以练习题的形式,将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学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的初、中级均需掌握的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知识》课程的内容呈现出来,供考生学习,提升学习的技巧和记忆力,提醒考生要在全面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再做练习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道题的内容都是可以转化为其他题型的,因此学习时要掌握考点,不能只知道答案,考试题目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考点基本上都是教材的内容。
共1560条练习题。
第一部分中药学部分
一、中药学总论 1~3章
A型题
1.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中药的性状是指中药的形状、颜色、滋味、质地等
B.中药的性状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C.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D.中药的性能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E.中药的性状即中药的性能
【答案】 E
2.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寒凉性应用不当,有伤阳助寒之弊
B.温热性应用不当,有伤阴助火之害
C.石膏属凉性药物
D.温热属阳
E.寒凉属阴
【答案】 C
3.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发表行散多辛味
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
D.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答案】 E
4.辛的作用有
A.缓急、和中
B.软坚散结
C.行气活血
D.养阴生津
E.收敛止血
【答案】 C
5.甘的作用有
A.泻下通肠
B.收敛同涩
C.行气活血
D.补虚、缓急
E.发散解表
【答案】 D
6.关于甘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补虚
B.和中
C.缓急
D.调和药性
E.活血
【答案】 E
7.酸的作用有
A.解表散寒
B.活血行气
C.清热利湿
D.平肝息风
E.收敛固涩
【答案】 E
8.指出下列不宜用酸味药收敛之性治疗的是
A.大汗虚脱
B.遗精、滑泄
C.外感表虚汗出
D.崩漏经多
E.自汗盗汗
【答案】 C
9.咸味药的功效包括
A.软坚散结
B.清热利湿
C.收敛固涩
D.缓急止痛
E.行气消肿
【答案】 A
10.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辛味药大多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B.涩味与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C.坚阴,即坚厚肠胃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淡味药能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答案】 C
1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误的是
A.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
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毒”指药物的毒性
D.“毒”指药物的偏性
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
【答案】 E
12.指出下列错误的
A.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
B.药即“毒”,“毒”即药
C.未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无毒
D.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有毒
E.人参大量亦无毒
【答案】 E
13.关于七情配伍,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相须,即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B.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C.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D.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E.相恶,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答案】 E
14.哪些不属于七情配伍的内容
A.相杀
B.相须
C.相恶
D.单行
E.相生
【答案】 E
15.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人参配莱菔子
B.乌头配半夏
C.石膏配五灵脂
D.甘草配半夏
E.生姜配半夏
【答案】 B
16.下面哪两种药合用不属相反
A.附子配白及
B.川鸟配白蔹
C.甘草配京大戟 D藜芦配南沙参 E.甘草配细辛
【答案】 E
17.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藜芦反细辛
B.半夏畏生姜
C.附子反白及
D.藜芦反苦参
E.白蔹杀川乌
【答案】 E
18.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硫磺畏朴硝
B.草乌畏犀角
C.人参恶莱菔子
D.甘草畏海藻
E.官桂反石脂
【答案】 D, E
【答案解析】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是: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萎(全瓜萎、瓜萎皮、瓜萎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自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9.指出下列正确的
A.丁香杀郁金
B.水银畏砒霜
C.生姜畏半夏
D.五灵脂反人参
E.丁香反牵牛
【答案】 B
20.下面哪种属相杀
A.莱菔子杀人参
B.半夏杀生姜
C.生姜杀半夏
D.乌头杀半夏
E.人参杀莱菔子
【答案】 C
21.下面哪种属相畏
A.半夏畏生姜
B.生姜畏半夏
C.茯苓畏黄芪
D.莱菔子畏人参
E.甘草畏甘遂
【答案】 A
B型题
1.A.中药的性能 B.中药的作用 C.中药的性状 D中药的不良反应 E.中药的质地
(1).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答案】 D
(2).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答案】 A
(3).中药的轻重,疏密,坚软等【答案】 E
(4).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答案】 B
2.A.中药的性状 B.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C.中药相反的含义
D.中药的性能
E.中药相畏的含义
(1).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答案】 B
(2).以人体为观察别象【答案】 D
(3).包括有毒无毒【答案】 D
(4).包括药物的轻重坚软【答案】 A
3.A.四气 B.升降浮沉 C.归经 D.有毒无毒 E.五味
(1).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答案】 D
(2).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答案】 A
(3).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答案】 E
4.A.四气 B.药性确定依据 C.药性确定的基准 D寒凉不当 E.温热不当
(1).用药反应【答案】 B
(2).病证寒热【答案】 C
(3).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答案】 A
(4).伤阴助火【答案】 E
5.A.多辛味 B.多甘味 C.多酸味 D.多苦味 E.多咸味
(1).敛肺涩肠的药【答案】 C
(2).软坚散结的药【答案】 E
(3).降泄燥湿的药【答案】 D
(4).发表行散的药【答案】 A
6. A.黄连 B.生姜 C.蜂蜜 D.乌梅 E.芒硝
(1).味辛【答案】 B
(3).味成【答案】 E
(4).味甘【答案】 C
7.A.甘草 B.荆芥、薄荷 C.半夏 D.白芍+甘草 E.香附
(1).令人中满气滞【答案】 A
(2).治疗挛急作痛【答案】 D
(3).辛散表邪【答案】 B
(4).味辛行气【答案】 E
8.A.五味子 B.乌贼骨 C.山茱萸 D.木瓜 E.芡实
(1).味酸,治吐泻转筋【答案】 D
(2).味酸,治大汗虚脱【答案】 C
(3).味酸,治自汗、盗汗【答案】 A
(4).味酸,治五更泄泻【答案】 A
9. 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苦味 E.咸味
(1).多耗气伤阴【答案】 A
(2).多收敛邪气【答案】 C
(3).多伤津败胃【答案】 D
(4).多腻膈碍胃【答案】 B
10. A.辛味 B.甘味 C.酸味 D.苦味 E.淡味
(1).邪未尽者慎用【答案】 C
(2).津伤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答案】 D
(3).气虚阴亏者慎用【答案】 A
(4).阴虚津亏者慎用【答案】 E
11. A.清泄 B.苦坚 C.苦燥 D.辛散 E.酸收
(1).厚肠止泻【答案】 B
(2).坚阴【答案】 B
(3).黄连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答案】 A
(4).栀子味苦,能降泄清利,善导三焦之火及湿热从下而解【答案】 A
12. A.化湿醒脾 B.利水消肿 C.开窍 D.辟秽 E.疏肝
(1).苏合香【答案】 D
(2).香附【答案】 E
(3).猪苓【答案】 B
(4).麝香【答案】 C
13. A.辛 B.甘 C.咸 D.酸 E.苦
(1).心【答案】 E
(2).肾【答案】 C
(3).脾【答案】 B
14. A.相须 B.相畏 C.相使 D.相反 E.相恶
(1).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答案】 B
(2).即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答案】 E
(3).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答案】 A
(4).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答案】 D
15. A.先煎 B.包煎 C.烊化 D.后下 E.冲服
(1).阿胶【答案】 C
(2).芒硝【答案】 E
(3).葶苈子【答案】 B
(4).薄荷【答案】 D
16.A.先煎 B.包煎 C.烊化 D.后下 E.冲服
(1).鹿角胶【答案】 C
(2).白豆蔻【答案】 D
(3).滑石粉【答案】 B
(4).竹沥水【答案】 E
17.A.先煎 B.包煎 C.另煎 D.后下 E.冲服
(1).蜂蜜【答案】 E
(2).大黄、番泻叶【答案】 D
(3).人参【答案】 C
(4).川乌【答案】 A
18.A.包煎 B.先煎 C.另煎 D.烊化 E.后下
(1).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类,如磁石、牡蛎等应【答案】 B
(2).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久煎的药物,如薄荷、白豆蔻应【答案】 E
(3).胶类药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浪费药材又易熬焦,如阿胶、鹿角胶应【答案】 D
(4).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因其漂浮水面不宜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应【答案】 A
X型题
1.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有毒无毒
【答案】 A, B, C, D, E
2.中医学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
A.扶正祛邪
B.消除病因
C.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D合理运用四气五味 E.合理运用升降浮沉【答案】 A, B, C
3.中药的作用包括
A.四气五味
B.治疗效用
C.升降浮沉 D不良反应 E.中药质地
【答案】 B, D
4.中药的性状包括
A.药物的形状
B.药物的颜色
C.药物的气味 D药物的滋味 E.药物的质地
【答案】 A, B, C, D, E
5.药物的质地包括
A.药材的轻重
B.药材的疏密
C.药材的坚软
D.药材的润燥
E.药材的温凉
【答案】 A, B, C, D
6.寒凉药作用有
A.凉血
B.解毒
C.通阳
D.泻火
E.温经
【答案】 A, B, D
7.温热药的作用有
A.补火
B.助阳
C.回阳
D.泻火
E.温里
【答案】 A, B, C, E
8.四气的临床意义
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
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
C.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
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
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
【答案】 A, B, C, D, E
9.关于五味,下列哪是正确的
A.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所有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味
E.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答案】 A, B, D, E
10.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
A.黄连味苦
B.蜂蜜味甘
C.生姜味辛
D.芒硝味酸
E.乌梅味咸
【答案】 D, E
11.指出下面正确的
A.发表行散多辛味
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
D.降泄燥湿的药多咸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答案】 A, B, C
12.辛的作用有
A.泻下
B.活血
C.固涩
D.行气
E.发散
【答案】 B, D, E
13.关于辛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发散
B.能行气
C.能活血
D.气虚阴亏者慎用
E.多耗气伤阴
【答案】 A, B, C, D, E
14.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能发散
B.能清泄
C.能降泄
D.能润燥
E.能行气
【答案】 B, C, D
15.关于甘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调和药性
B.缓急
C.通淋
D.补虚
E.和中
【答案】 A, B, D, E
16.中药的性状是指
A.药物的形状
B.药物的颜色
C.药物的气味
D.药物的滋味
E.药物的质地
【答案】 A, B, C, D, E
17.酸的作用有
A.调和药性
B.收敛固涩
C.生津安蛔
D.通泄下引
E.腻膈碍胃
【答案】 B, C
18.苦的效用包括
A.能涩
B.能缓
C.能坚
D.能泄
E.能燥
【答案】 C, D, E
19.咸味的作用
A.行气化湿
B.活血止痛
C.软坚散结
D.缓急补虚
E.泻下通肠
【答案】 C, E
20.指出下列正确的
A.辛甘咸属阳
B.酸咸淡属阴
C.辛甘淡属阳
D.酸苦咸属阴
E.甘淡咸属阳
【答案】 C, D
21.下列哪些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A.是否含有毒成分
B.整体是否有毒
C.用量是否适当
D.给药的途径
E.药物的剂型【答案】 A, B, C
22.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体质
B.药物的配伍
C.药物的用量
D.药物的加工炮制
E.病人家属的情绪【答案】 A, B, C, D
23.中药的应用包含哪些内容
A.药物的配伍
B.药物的采集时间
C.用药禁忌
D.药物的剂量
E.药物的煎服法【答案】 A, C, D, E
24.所谓七情配伍含有
A.相杀
B.相须
C.相恶
D.单行
E.相生
【答案】 A, B, C, D
25.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藜芦配芍药
B.草乌配贝母
C.附子配白及
D.藜芦配南沙参
E.甘草配芫花
【答案】 A, B, C, D, E
26.指出下列正确的
A.藜芦反细辛
B.半夏畏生姜
C.附子畏白及
D.藜芦反苦参
E.白蔹杀川乌
【答案】 A, B, D
27.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畏
A.硫磺配朴硝
B.水银配砒霜
C.草乌配犀角
D.官桂配石脂
E.丁香配郁金
【答案】 A, B, C, D, E
28.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药物的寒热偏盛
D.药物的升降浮沉
E.药物的阴阳偏盛【答案】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