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分析
《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清单
《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清单一、政治1、封建制度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制度是政治的核心。
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骑士等,他们则对国王宣誓效忠,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如军事服务、纳税等。
这种层层分封的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从国王到公、侯、伯、子、男,再到骑士和农奴。
2、教会的权力基督教会在中古时期的欧洲拥有巨大的权力。
教会不仅在精神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还涉足政治和经济事务。
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拥有极高的权威。
教会可以干涉各国的政治事务,甚至可以废黜国王。
同时,教会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通过征收什一税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
3、城市自治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兴起。
城市居民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争取自治权。
他们通过赎买、武装斗争等方式,与封建领主进行斗争,最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城市自治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二、经济1、农业农业是中古时期欧洲经济的基础。
庄园是主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奴在庄园中劳作,为领主耕种土地,并缴纳租税。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主要依靠畜力和简单的工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农业技术逐渐出现,如三圃制的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2、手工业手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铁匠、木匠、裁缝等手工业者在城市中聚集,形成了各种行会。
行会对手工业者的生产和经营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行业的秩序。
3、商业商业在中古时期逐渐复苏和发展。
地中海、北海和波罗的海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商人通过贸易积累了财富。
货币经济开始取代实物交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1、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教堂建筑宏伟壮观,宗教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繁荣发展。
教会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培养了神职人员和知识分子。
宗教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大学的兴起12 世纪左右,欧洲的大学开始兴起。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学府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和学者。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例反思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新课程的推行,不仅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蜕变过程,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现教育教学智慧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尽量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亚研究”“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启迪心智,培育品格,从而全面落实新课程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课例呈现及其特点在9月份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上的公开课,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师以时序发展为基本思路,以西欧为叙述重点,将本课主题定为三个关键词:冲撞、融通和新生。
论述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背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导入:以课的标题入手,论述“中古”和“欧洲”两个概念,落实时空观念。
冲撞:“黑暗”的中世纪1.以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为背景,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中世纪的印象。
2.解释中世纪“黑暗”的一面,介绍中世纪“黑暗”一词的由来。
3.设问: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引出“蛮族”的概念。
4.以“本课导言”的图片为突破口,介绍亚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王国建立的过程,点明西欧中世纪早期的阶段特征。
使学生明白西欧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古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者结合的基础之上。
融通:“封建”的中世纪公元8到10世纪是欧洲封建制的确定时期,更是欧洲从混乱无序走向稳定有序的时期。
这一稳定有序主要得益于法兰克王国祖孙三位历史人物。
1.查理·马特:完善封君封臣制度。
在这一基础上,出现了庄园和农奴制度。
(这是本课两个重要概念,利用图片和材料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2.丕平: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教会权力介入世俗权力。
由此介绍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权力,介绍中古欧洲的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教权王权之间的争斗。
3.查理大帝:建立查理曼帝国,被称为“欧洲之父”。
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三部分,从而形成了今天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三个国家的雏形。
精品课件:中古时期的欧洲
时空坐标
西罗马帝 国灭亡
《查士丁尼法典》 颁布
基辅罗斯 建立
《大宪章》 签署
拜占庭帝 国灭亡
都铎王朝 建立
俄罗斯成为 地跨欧亚两
洲的帝国
476年 6世纪 9世纪 1215年 1453年 15世纪晚期 17世纪末
目 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 城市与教会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西欧封建社会
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453年)
➢ 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 间。也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 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 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 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 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 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 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农奴与奴隶的比较
领主或其管家 主持的庄园法 庭审理庄园内 的各种案件, 维护庄园的秩 序
庄园法庭
任务:庄园法庭主要审理庄园内的案件 主持人: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召开时间: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 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召开地点: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 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 庄 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领主的特权
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公开课PPT课件
曙光
城市之光 民族国家之光 法律之光 教育之光 人性之光 ......
1.右图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观察右图结合教材P15-P16分析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有什么特点?
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相互间尽义务
帝王 大封建主
3.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有什么影响?
小封建主
影响:一方面国王仅仅是名义
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
阶层形成了。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
和王权强化。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还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
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
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
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材料二: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 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 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 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在黑暗中 不断寻找曙光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活动探究:中世纪的欧洲到底是暗黑无光还是潜 藏曙光?
请结合教材相关知识,以教室中轴为线,我左 手边同学论证中世纪欧洲的黑暗表现;右手边 同学论证中世纪欧洲的曙光表现。
中古时期的欧洲
黑暗
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庄 园制 国家的长期分裂 基督教统治下的神权至上不同民族 间的冲突 蛮族入侵下的经济衰退 ......
件。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壮大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新兴集权国家的出 现;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创造条件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叙述了5—15世纪欧洲社会的变迁。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是本课重点。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封臣通过土地联系在一起,大小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领主独立行使权力的结果是西欧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庄园也是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随着封君封臣制度而产生的。
作为个生产单位,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
中古中后期,随着城市在西欧的兴起,国王利用城市的支持开始建立统一的王权国家。
在宗教上,中古西欧形成了教会和世俗政权并立的格局。
东欧部分主要谈了拜占庭帝国早期幸存的原因和《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订;俄罗斯部分重在说明近代俄罗斯国家是在反抗蒙古统治以及随后的扩张过程中形成的。
仔细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变化”和“多元”这两个关键词是本课的关键。
作为起始课,这里的“多元”不仅仅是指欧洲文明内部是多元的(西欧、东欧),而且,从世界各区域来看,欧洲文明也是当时世界“多元面貌”的具体“一元”。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变迁和《查士丁尼法典》已有基本了解,对教会的发展演变和俄罗斯不甚了解。
总体而言,学生对于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只停留在知识识记层面,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缺乏深入认知,需要通过某一因素构建起中古时期欧洲社会发展的逻辑框架。
三、教学目标1.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对中世纪的欧洲面貌有整体认知。
2.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补充材料,提取信息,具体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形成的条件与特征,理解其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3.通过图片和材料,认识教权的兴衰更替,理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二元制社会中的地位。
4.根据地图和材料,综合探究中世纪欧洲社会所隐藏的生机与活力。
5.根据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历史大事件时间轴,认识两者的共同点,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通,彰显中古时期欧洲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 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欧洲历史的兴趣,增强其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古时期欧洲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王权)的演变,以及经济形态(如庄园、手工业)的发展。
2. 教学难点:理解中古时期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
2. 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古欧洲历史。
3. 制作PPT,用于呈现课堂内容。
4.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上课时能更好地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同时,教师还会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会定期组织课外活动,如实地参观、讲座等,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宽视野。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欧洲城市兴起和基督教文化的背景和影响。
3. 能够分析中古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中古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文化、城市兴起与经济发展。
2. 难点:理解封建制度下社会等级制度的复杂性和基督教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说明。
2. 准备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准备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教案:《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b.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3.西欧庄园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碎片式地呈现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难点
教学难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讲授法、探究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献材料 多媒体等资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首先,尽力在各知识点之间寻找合理的联系,构建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知识结构。作 为当时西欧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历史现象,或多或少会某些联系,找到这些联系,就可以 把这几个点关联起来,让知识显得不那么零散,努力发掘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培养 学生历史思维的逻辑性。
其次,注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和思考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提升历史 核心素养。就这一课而言,有两个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即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 该教学设计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引导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相比的不同点,并根据材料二分 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答案(1)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 开放性(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掌握中古欧洲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欧洲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中古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文化、十字军东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分析中古欧洲社会矛盾和演变,理解欧洲历史的变迁。
3. 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史料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室展示。
2. 制作PPT课件,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和发言。
4. 确定分组,分配任务,组织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简要回答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
2. 引入新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奇特的欧洲中古文明。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这一课,了解这个时期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1. 查资料:请学生查找关于中古时期欧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2)这个时期的欧洲社会有哪些主要的特征?(3)这个时期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3. 全班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教室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教师关于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问题。
2. 讨论:关于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 辩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深入探讨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
(四)小结作业1. 小结:简要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特色和重要成就。
2. 作业:安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深入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继续探究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
希望 1. 学生应该按照指定的阅读清单进行阅读,理解并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呈现图片——圣彼得教堂彩图,并介绍:圣彼得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也是今天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以耶稣的门徒彼得命名的,彼得的含义是“磐石”,意思是它将成为教会的基石。
它是中古欧洲典型的标志性的建筑物。
这一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可以被看作中古欧洲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利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解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历史文物——中古欧洲的标志性建筑物圣彼得教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西欧封建社会知识拓展:中古西欧“黑暗”之说(教师简介)“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西方史学家一般认为“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加之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因此,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把中世纪看作“黑暗”时代的观念,特别是把这一时期整个世界都看得一团漆黑的偏见,早已受到史学家们的质疑和订正。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在西欧以外地区,文明还是在发展。
其次,就是从西欧本身来说,中古时期的欧洲既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桥梁。
因此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有一定偏见的,所以我将黑暗加个“”号。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哪些制度?它们的概况如何?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1)封君与封臣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 定的契约意义。 (2)封君封臣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导致西欧王权的衰落,但也 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3)欧洲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 行使权力,欧洲陷入分裂,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4)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 形成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西欧封建社会
封 君 封 臣 制 度 示 意 图
西
天子
周
分 封诸侯制示卿大夫意 图
士
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宣誓效忠,获得土地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
天子为巩固统治,主动 分封
不
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 系)
同 很大的独立性 点 (封臣拥有较大权力管理自
己的领地)
受中央辖制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 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 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 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 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 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 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到14世纪中期,欧洲的总人口增加到 约8000万……重型犁、马颈轭的发明和 改善……农业上从两田制种植到三田制 种植的变化。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古欧洲史上承罗马帝国,下启欧洲近代史,西欧封建社会是西欧社会形态演进的重要阶段,对深入理解唯物史观和全面认识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具有重要作用;中古欧洲是中古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认识中古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意义重大。
本课教材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讲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第二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涉及10—11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兴起,王权的强化,以及基督教会的地位;第三子目是“拜占庭与俄罗斯”,内容为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包括《罗马民法大全》的简要介绍,以及俄罗斯的崛起。
三个子目的内在逻辑是,首先介绍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然后讲述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即城市兴起和王权强化,最后拜占庭和俄罗斯作为补充,较为完整地呈现中古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学情分析初中历史教材用一单元四课内容介绍了封建时代的欧洲,学生对中古欧洲史有了一些直观了解,需要在此基础上理性分析欧洲封建社会的特征,深入认识其发展变化,全面认知中古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同时,高一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世界古代史与学生生活间存在距离,需要设置富有趣味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升材料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进一步锻炼辩证思维、批判思维,进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了解分析历史事物,通过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王权、城市、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的学习,了解中古欧洲封建社会产生发展的基本史事,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次是在史事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地图等学习资料,通过问题引导思考和认识封君封臣制度与庄园农奴制度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王权强化以及基督教会之间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对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理解西欧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化,认识中古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教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发展变化
2.教学难点
认识中古时期欧洲各地区文明的特点
哪些特征,又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今天我们便来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
问题1.西欧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出示西欧封建社会形成时间轴,并引用
教参“西欧封建社会是罗马帝国生产力发展与日
耳曼人相对温和的奴隶和亲兵制度等结合的产
物”,进行说明。
问题2.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封建时代,中国北宋都城开封、南宋都城临安动辄百万,而同时代的欧洲城市一般为几万人,结合所学并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从城市布局、功能等方面分析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8张 )
建立与发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走向衰亡
伊凡四世 改革扩张
欧洲中世纪11世纪前后对比
笔记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国徽
俄罗斯国国徽
拜占庭帝国
时间
事件
4世纪
建立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6世纪
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强大。
6世纪
《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
7世纪中后期
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
15世纪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曙光:政治:王权强化;经济:城市兴起;思想:大学建立,促进思想解放
黑暗: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经济:出现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基督教成为统治思想,控制文教和思想的传播。
西欧封建社会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蛮族入侵
东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牛津大学校徽
剑桥大学校徽
封建主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复兴:封建领主不仅保护自由人,还保护逃亡城市的农奴,当农奴在城市中居住一年零一天后,他们便获自由。德国中世纪有句谚语:“城市空气使人自由”。
1088年 博洛尼亚大学1261年 巴黎大学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 剑桥大学
基督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西方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发展中经历教权与王权之争,于13世纪达到教会权力的鼎盛,形成以罗马为中心、跨越国界的西欧天主教世界。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说课稿
(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是世界史的中古时期内容。
其要点包括两个: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二是要求学生“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城文明的多元面貌”。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它们之间大的逻辑关系是:欧亚大陆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心区城。
欧洲和亚洲文明各有自己的特点:非洲和美洲相对孤立,但非洲受阿拉伯文明影响较深,美洲则完全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并且创建了独特的国家制度。
欧洲部分,西欧是重点;亚洲部分,阿拉伯文明影响较大:美洲的农业生产与随后的两课联系密切,应作为重点处理。
本单元比较具体地展现了中古世界区域文明发展的多元面貌。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内容要求:1.16 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二、说教材分析本课立意在于揭示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一般特征,并通过与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比较,说明即使在欧洲内部,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彰显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性。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第二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第三子日是“拜占庭与俄罗斯”。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思维,首先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随后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一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
第6课 西欧封建国家
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
第6课
西欧封建国家
一、法兰克王国
1、建国:
建立时间:
481年
克洛维
建立者:
2、查理· 马特改革: 废除了给贵族无偿赏赐土地的办法,采取
8世纪
• 改革前
“采邑”分封制。
• 改革后
层层分封
封君与封臣
封君与封臣分别有怎样的义务? 义务 封君 封臣 保护封城 效忠封君,打仗时自备武器 和战马,随封君作战
2、发展历程
①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②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③12、13世纪,教皇和罗马教廷的权力达到顶峰。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④14世纪以后,罗马教廷逐渐衰落。
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
丕平献土
在经济上,罗马教廷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当时西欧 1/3的土地,教廷每年的收入比西欧诸国国王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 在思想上,罗马教廷垄断了文化教育。基督教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教会的教条不仅是政治信条, 而且具有法律效力。
构建体系 1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 王国
建立(481年、高卢地区、克洛维)
克洛维举措(宗教、土地、对外)
改革:8世纪前期 纽带:土地封赐 特点:等级森严 查理统治 (罗马人的皇帝、 当时西欧最大王国
2 封君与封臣
3 查理曼帝国
基督教的发 展历程
查理大帝、查理曼)
帝国分裂
一分为三,成为德意志、 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查理大帝实行了什么政策?
鼓励基督教的政策
二、基督教
1、兴起:
时间: 公元1世纪
地区: 巴勒斯坦地区
经典: 《圣经》
高中历史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落实案)【课程标准】1.中外历史纲要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多元面貌。
2.选择性必修1.1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选必1第2课)1.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选必1第6课)1.3了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选必1第9课)1.4了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
(选必1第12课)1.5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选必1第18课)2.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选必2第4课)2.2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选必2第7课)3.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选必3第4课)【考情分析】中古世纪的欧洲是课标新增内容,高考尚未涉及。
全国卷和地方卷考察都较少,考查方向侧重于西欧政治制度、民族国家、经济、宗教发展等角度,多与近代西欧相联系,常以背景出现考查,需要多加注意。
【时空框架】【概念清单】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自治、王权与教权、基督教会、《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基辅罗斯、特辖领地制、伊凡四世【知识梳理】一、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主要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产生与发展:1.产生:在罗马帝国废墟和日耳曼王国基础上建立。
2.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一世建立起庞大帝国,查理一世死后,形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主要国家雏形。
【资料拓展】中世纪(中古时期)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或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之前,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而中国则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四)曙光(11世纪后)
2.城市的自“治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
(1)背景城:市①住经满济一发年展零:一西欧天封,就建可社以会获走得向稳自定由,人封身建份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
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 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③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之处。
(1)原因: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 ②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③奥斯曼土耳其的蚕食。
(2)结果: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 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 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
——受希腊火所伤的十字军
二、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二)俄罗斯
基辅罗斯(882-1240)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四)曙光(11世纪后)
卡诺莎之辱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 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 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 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 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 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 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 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 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 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 夜,受尽精神侮辱后, 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 赦罪的吻。
拜 占 庭 帝 国 纹 章
莫 斯 科 大 公 印 章
俄 罗 斯 国 徽
教 阶 制 度
Ⅰ僧侣
什一税收缴图
婴儿接受洗礼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四)曙光(11世纪后)
卡诺莎之辱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 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 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 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 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 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 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 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 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 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 夜,受尽精神侮辱后, 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 赦罪的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皇国的建立(过程)
教皇国是756——1870年意大利中部以罗 马天主教教皇为首的神权政治国家) (1)建立的原因(有利条件): 西欧封建制初期,王权衰弱,地方势力割 据自拥基督教会趁机扩张势力 (2)建立基础: 8世纪中期丕平献土 (3)、建立: 丕平献土”后,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 主,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存在1000多 年,直到1870年才并与意大利王国)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附庸只效忠于直接 领主)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者、受封之间
,封建主的权利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 属于他的附庸
中古时代的西欧骑士
米盖尔· 德· 塞万提斯· 萨阿维德拉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9.29~1616.4.22 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西欧等级制度特点
1、分封基础:权利对应义务。(以土地为纽带组成自上 而下的封建等级体系。封主通过授予封地取得对下属 封臣的统治权,封臣由于得到采邑有接受封主号令的 义务) 2、从属关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互为主从 (这种关系只存在与上下相邻的贵族 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西欧等级金字塔
国王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骑 士 农 奴
西欧庄园情景图
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骑士精神:崇尚勇武、追 求荣誉、笃信宗教、保护 孺弱、忠于封主为特征的 道德观念,即骑士精神。
西欧封建庄园主的城堡
这幅16世纪的图描绘了一场城堡之袭。中世纪的城堡不仅是 军事建筑,而且是政治权力及社会机构的中心,对当地的经济具 有重要意义。
不同:西汉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国势力,巩固了皇权, 加强了统治。 西欧分封制削弱了国王势力,使整个社会处于 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之中。
查 理 大 帝 ( 查 理 曼 大 帝 )
四 张 国 王 牌 中 唯 一 一 张 不 留 胡 子
Charlemagne
国王(King) 查尔斯大帝又称为查理曼、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建立者矮子 丕平之子,在他执政的46年间(768~814年),力精图治,使法兰克王国达于 鼎盛。公元800年由教皇为之加冕称帝。在位时,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武 力扩张,形成庞大的查理曼帝国。
“
“丕平献土”与教皇国 《基 圣督 经教 》的 封经 面典
Jesus 公元前6/前4~约29/30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西欧的封建等级制; 罗马天主教廷。
一、西欧的封建等级制
1、背景(原因): 476年西罗马灭亡后,标志着西欧 奴隶制结束,日耳曼人在废墟上 建立一些王国,其中最重要的是 法兰克王国 2、形成:
从法兰克”) 法兰克王国是最大封建国家 时间:8世纪初 推行者: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 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 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 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 封地被分割。 影响: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相同:都消弱了势力。
西汉推恩令(中国封建社会)
讨论:西汉推恩令与西欧分封制有什么异同?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学习重点: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 罗马天主教廷
课时: 2课时
导入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 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末 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8世纪 台伯河畔出现罗马城
屋 大 维
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标志西欧奴隶制 和上古历史终结。
公元前30年 罗马帝国建立
务以及辅佐君王的亲近官员,
但后来演变成王国内实权所在。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CharlesMartel 约688~741
查理· 马特
封建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为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宫相(714~741),丕平 之父。当时,他已权势倾朝,是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他奠 定了卡洛林王朝的基础,巩固与发扬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
查理大帝(Charlemagne)
圣彼得大教堂
为梵蒂冈的教廷教堂,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 场所。建于公元1506年~1626年。梵蒂冈教廷从中古时 代起即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利奥三世面前接受加冕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800年圣诞节于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册封查理为罗马皇帝。
九世纪中叶查理帝国分裂
主 臣 关 系
向封君行跪拜礼的封臣
查理·马特任宫相期间,积极 推行封君封臣制度(又称“采邑 制”)。
西欧等级金字塔 (比较) 西周分封制 国王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骑 士 农 奴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嫡长子继承制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①分级基础: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相同: ②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西欧分封制采邑只供封臣终身享用,不可世袭。 不同: 中国西周分封制封地可以世袭。
核心:以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取代原来国王无条件赏赐的旧例
影响(结果):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 级制度
法兰克王国是在西罗马灭亡后,由日耳曼人一支的领袖克洛维于486年建 立;496年,克洛维率部众皈依基督教,使法兰克王国得到发展。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封臣制
宫相:名义上是掌管宫廷政
(英格兰)
( 德 意 志 ) (意大利)
( 法 兰 西 )
二、罗马天主教廷
梵蒂冈广场
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高地上,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人,为 以教皇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梵蒂冈原为“丕平献土”后中古时代教皇国的 中心,1870年并入意大利。1929年教皇与意大利签订条约,成为独立国家。
公元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
×
古罗马发展线索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尔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封 建时代的西欧大地,教堂与庄园星罗棋布,到处回响着教堂沉闷的钟声,到处 可见基督的十字架。除了教士之外,人们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人们不禁要问: 一个曾经充满生机的西欧为什么会步入愚昧与黑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