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理念(之一)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可是,从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

的设计过于强调认知;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过于强调预设,忽视生成等。教学设计中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阻碍新课程的实施,而要改变这种状况,设计理念的改革是关键性的前提。特别是我校正处在第二轮改革: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的关键期。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

应注意那些方面呢?我们认为:

一、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新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挑战出发,从以知识为价值取向,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来重建课程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该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要提出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为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中的课程目标正走向多元与综合。

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体现在:第一,教师要“目中有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而不是首先盯在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上,不能认为学生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当然,这不是说不要传播书本知识,而是要使知识的传授服务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第二,教师要有“全人”的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片

面发展,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并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使学生的知识增长的同时获得人格的健全发展。第三,注重个性发展。此次课程改革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承认差异,而且要辩证地看待差异,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这要求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二、教学过程设计从以教为本到学生主体参与

新课程体系充分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注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创造性,树立起“学生即目的”新理念。新课程与传统那种把知识当做客观的、一成不变的观念相反,它把科学知识看作是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

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必须从以教师的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本,真正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不是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而是要教师明确教学设计首先是为学生的学为本位,并不是否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而是要教师明确教学设计首先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这种观念要求教师设计教学做到:第一,把学生看作真正的学习主体,认

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起点,根据实际起点确定教学起点,为学生的学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都有所发展。第三,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不仅是智力因素参与,非智力因素也要参与;不仅思维参与,其他感官也要参与。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动眼观察、动耳听、动笔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三、教学策略设计注重情境建构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导建构学习,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要求教学策略的设计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撑。具体说来,就是为学生建构知识创造一种情境性的和协作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使他们在建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种学习环境的创造要求是:第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使学生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所谓真实的情境,就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的场所和条件。二要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二,设计协作情境。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师生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个体以其原有的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进行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会有多样化的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或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在设计时,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小组活动,促进信息交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观点。

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很多教师非常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金属钠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后,教师把网上一则报道压缩后引入谭堂,让学生做出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