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数学走班制

浅谈数学走班制---C班的教学启示第四十中学倪辉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除了学习习惯不好、数学基础差等因素外,还有就是这些学生缺乏对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兴趣与快乐,进而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和厌恶感,导致数学成绩一直低下,因此要想是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就要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作为教师,最关键的做法就是在课堂上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走班制的改革为实现转化数学后进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下面把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建立对班级和老师的归属感。
由于班里的成员来自于多个班,而每一个成员都是各班成绩较差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又不好的,重新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对新集体的归属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首先我召开了题为“我能行”的班会,树立自信心,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掉队,积极鼓励学生一定能学会、学好。
其次加强班级管理。
制定了班级口号“相信自己,我很重要”,选择了班级负责人,课代表,建立新的学习小组,确定了组长,班里的所有事务均有他们自己承担,他们有了主人翁意识,把重新组成的这个集体真正当成了自己的班,在原来的班级可以说他们是累赘,是多余,是负担,在这里他们是主人,是管理者,是实践者,对集体和老师的归属感加强了。
二、在课堂上给足自由发展的空间。
由于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低,所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和层次就要适合于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出示了一道平行四边形判定的证明题,先让4人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我原以为以他们的程度会两种方法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讲出了6种方法,在台上那个叫思维严谨、语言流畅、抑扬顿挫,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啊,更不可想象的是竟然有一位同学把6种方法进行了对比,提炼出最为简洁的一种,“多解归一”他们都体会到了,让听课的老师和领导惊叹啊,这样的学生竟然有这样的学习热情,竟然有这样的语言表达。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高考大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采用走班制,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走班制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
但是,在实践中,走班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走班制的实施需要高中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教学能力。
此外,走班制中分层教学的要求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其次,高中数学教学在走班制下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传统的班级教学往往只能提供简单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更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走班制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走班制也需要更好的管理与监控机制。
走班制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控机制,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业监测等,以确保教学安全和质量。
而这些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的努力和配合,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和素质。
总之,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步解决。
同时,学生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和学习,做好个人规划和定位,才能更好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问题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的方式作为教学依据,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自尊心的伤害,而且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也会给其带来更多学习上的压力。
因此,分层走班教学是利弊并存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认清其教学实质,进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给予教学方式上的选择建议。
下面,我主要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希望能为分层走班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1.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分层走班教学是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班级划分,一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学习成绩最好的班级,B层次则处于中端,C层次是学习水平最差的班级。
通过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没有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前,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学生,这也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教学困难,老师无法依据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符合每位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只能按照班上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来说都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
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为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此项内容时,老师的教学会存在些许差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来说,要掌握几何法和代数法等不同的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对于B层学生来说,如果太多的判定方法在一时之间难以掌握,可以先在学习初期掌握一种判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对于C层学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较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通过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不急于让学生将较复杂的方法学会,要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班级走班制度的好处与坏处

班级走班制度的好处与坏处学校教育是每一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因为在学校,我们学到了做人、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和知识。
而班级走班制度便是一种常见的学校教育形式。
它有它的好处和坏处,本文将分析并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来讨论班级走班制度的优点。
第一点便是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不同的科目和老师,这有利于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走班制度使学生们在学习上得以接触更多不同的科目,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这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
如果只有一位老师教授所有的课程,那么学生可能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并没有对自己的思维和知识的多样性进行充分的探索。
其次,班级走班制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正常的教学和课堂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而班级走班制度可以让学生们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学习压力会减小,而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奋斗的学生会更为有动力。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
然而,班级走班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
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受到了影响。
由于班级走班制度,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时间有限,这样就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也因为这种制度,学生也很少能有机会结交新的同学,导致了少数人的孤僻和内向,甚至在心理上造成了负担。
此外,班级走班制度也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在学校,学生不仅要上课,还要走动,这样时间就会被消耗掉。
综合来看,班级走班制度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
我们不能一面倒地否定这种制度,也不能一味地歌颂它。
首先,教育者应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教育方式。
其次,学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技术地解决班级走班制度的一些缺点。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在线课堂和讲座等手段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和视野,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
总结来说,班级走班制度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学校教育形式,它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优点和缺点。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第一篇: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走班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趋势,出现在我们眼前。
它的特点鲜明,并具有一定针对性,但自出现以来,对于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如何看待“走班教学”的利与弊,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下面,就由我来谈谈对于“走班教学”利与弊的一些观点。
“走班教学”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在保持原行政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成绩或结果以及学生的意愿,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班级进行授课,实行动态流动式分层次教学。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出的差异就更为明显。
而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规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问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走班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
“走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彰显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除此之外,“走班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起来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但“走班教学”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会乘此逃课。
因此,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首先,“走班教学”必然会使班级增多,学生自由选课必然使课程变动加大,教学管理将更加纷繁复杂:课表安排、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学研究、学生评价、社团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成绩分析、教师评价、教学评估等等,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作者:林建雯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8期【摘要】 2016年初本校在高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针对分层课堂教学模式、分层命题考试和走班制环境下的课后跟踪辅导展开了初步的研究,经过了两年半的实践研究发现,高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有利有弊.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潜能,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优生能够勇于拼搏,超越自我;使中等生能够收获信心,继续前行;使差生能够摆脱自卑,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优势与不足【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8-168-0202015年秋我校刚开办成立,由于我校是区薄弱学校,所以生源比较糟糕,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兄弟学校的差距比较大,初中入学数学平均分与区重点中学相差11.5分,学生间的差异也十分大,最高分110分,最低分27分,极差为83分,从而导致教学的进度难以推进。
经过高一第一学期的常规教学,期末佛山统考虽然缩小了与兄弟学校的差距,但尖子生的人数少、成绩也不突出、差生的面比较广、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厌学情绪日渐增加。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从整体上快速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我校毅然决定在2016年2月高一第二学期在高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经过两年半的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分层走班教学有利有弊,但从我校2018年高考成绩数据上看总体利大于弊。
下面笔者主要从两年半的实践研究的个案以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以后分层走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点1. 有利于培养尖子生在初中入学时我校是全区生源最薄弱的学校,尖子生严重缺乏。
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前,我校仅有2人次数学成绩进入区前100名,5人次进入区前200名。
走班制教师教学总结例文

走班制教师教学总结例文
在走班制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优势和挑战。
下面
是我对走班制教学的总结。
首先,走班制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
不同,走班制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走班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走班制教学中,学生需要自己
组织学习时间和制定学习计划。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
学习内容和复习重点。
这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有帮助,也对他们未来
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走班制教学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和挑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
和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进行教学。
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加热情和投入地进行
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满足学
生的需求。
尽管走班制教学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走班制教学增加了学校的管
理难度。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科选择、课程安排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师和教室资源,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走班制教学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需要同时教
授不同科目的知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和授课。
总的来说,走班制教学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很大
的优势。
然而,学校和教师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作者:谢涛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3期摘要:高中数学由于具有复杂性以及关联性较强的特点,使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较大难度,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学课堂教学无法真正消除这一教学弊端,实现真正符合所有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
因此,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来说,实行分层走班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水平选择真正符合其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
但是,分层走班教学也存在诸多教学弊端,影响着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需求;学习成绩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的方式作为教学依据,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自尊心的伤害,而且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也会给其带来更多学习上的压力。
因此,分层走班教学是利弊并存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认清其教学实质,进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给予教学方式上的选择建议。
下面,我主要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利与弊,希望能为分层走班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利1.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分层走班教学是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班级划分,一般分为A、B、C 三个层次,A层次是学习成绩最好的班级,B层次则处于中端,C层次是学习水平最差的班级。
通过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没有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前,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学生,这也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教学困难,老师无法依据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符合每位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只能按照班上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来说都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
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为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此项内容时,老师的教学会存在些许差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学生来说,要掌握几何法和代数法等不同的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对于B层学生来说,如果太多的判定方法在一时之间难以掌握,可以先在学习初期掌握一种判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对于C层学生来说,由于数学基础较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通过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不急于让学生将较复杂的方法学会,要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受到了重大挑战。
新高考强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倡导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因此采用走班制。
这也意味着数学老师要同时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学要求,这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应对新高考,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走班制意味着学生在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授课下进行学习,数学老师通常需要面对几十到上百名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教学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便于在教学中快速展示出数学运用、解题思路等内容。
2.开展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3.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要求,进行一对一或小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给出不同难度和不同内容的教学任务和习题。
二、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高考要求学生进行素质全面发展,即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数学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学自学,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注重拓展知识面在新高考下,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还要注重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科学、发现数学的美和乐趣。
注重数学教育的人文情怀特色,加强对数学应用的熟悉度、深化对技术应用的认知,培养出适应不同人才需求的数学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数学走班制下的教学环境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因此,必须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1.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特长和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开展针对性较高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走班制度的优势与挑战

学生走班制度的优势与挑战走班制度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所带来的挑战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学习激励、课程选择、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探讨学生走班制度的优势与挑战。
首先,走班制度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班级制度,走班制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科水平,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走班制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班级制度下,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成绩相对较好而得不到充分的激励,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成绩较差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而在走班制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长选择对应的课程,并与同等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激励,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第三,走班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课程选择。
在传统的班级制度下,学生的课程安排通常是固定的,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力。
而走班制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四,走班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传统的班级制度下,学生的社交圈通常局限于班级内的同学,缺乏与不同背景和不同学科特长的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
而走班制度下,学生可以通过选修不同的课程,结识到更多不同班级的同学,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开阔、见识广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走班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走班制度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高。
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

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让小草和大树共享阳光雨露,我们要让飞机按照飞机的速度飞,让燕子按照燕子的速度飞,让蚯蚓按照蚯蚓的速度爬。
初中学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具有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的特点,每个学生的数学程度也不同,因此数学“走班制”教学是针对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为了在班级在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数学个体差异问题,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级,使数学水平接近或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走到一起,不仅使学生之间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使老师上课的牵制面也少了,目的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努力使新课程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在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后发现“走班制”教学模式也有它的利与弊,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一)“走班制’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走班制”当前的突出问题有:1、刚开始分班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走班制”的理解产生误区,有些同学误认为老师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优差等级的,所以好多学习潜能生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学习比较被动,因此,必需在分层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铺垫”,让他们确实感觉到分层后,自己如鱼得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和发展。
2、“走班制”是学校每学期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三次选班机会,分别是两次月考和期中考试后组织学生选班,每次流动均已微调为主,就趁这个机会我们有些B班不想学的学生往C班调,而C班同学原地不动,最终C班就是一些不学数学的学生,最终没有达到“走班制”的目的。
所以,我们任课教师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关注对学生的指导。
3、学生经常换班,师生感情联系淡薄了,沟通交流少。
以前和几个任课老师聊聊天就能了解学生的情况,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分散在四个班,很难了解情况。
4、学生的课后辅导比较困难,例如老师想订正错题的话只能占用正课,那样又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找课余时间辅导的话,好多学生辅导不了。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分析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分析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走班制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了高中教育的常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以高二数学课堂为例,探讨走班制下高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分析。
一、走班制带来的挑战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有许多优点,如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师资资源优化利用等。
走班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课程内容的安排。
在走班制下,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分散,这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
由于学生课程安排的变化,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课后作业和复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再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走班制下每次上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在走班制下,高二数学教师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要避免内容过于繁杂,注重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和有机组织,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2. 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走班制下,高二数学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
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反馈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 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走班制下,高二数学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注重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要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及时进行教学调整;要多样化地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走班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
而在走班制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班级,因此教师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走班制下,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需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
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走班制下的数学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应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在新高考的走班制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评价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走班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学往往是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对独立,而在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这就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有机融合。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互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我国高中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走班制的实施对数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走班制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志向进行科目的选修,取消了原有的文理分科。
新高考的实施使得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走班制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更加突出。
走班制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数学课程。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走班制带来了数学题型和考试方式的变化。
以往,文理分科的高考中,数学试卷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而新高考中,数学试卷的题型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题目形式。
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注重能力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核。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走班制使得数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传统上,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榜样的塑造者。
而在走班制下,学生具有相对独立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合理选修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和指导。
第四,走班制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走班制取消了原有的文理分科,使得学校需要在资源配置上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选修情况,调整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数学教育资源。
这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部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校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只有充分认识并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中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的高中教育正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新高考走班制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意味着高中教育将朝着更加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将有更多的选择,也意味着高中教育教学模式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改变。
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在新高考走班制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在过去的高中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的课程进度学习,教学资源得到了相对均衡的分配。
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会带来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这就意味着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教学资源将会面临更大的差异性。
一些富裕地区的学校,可能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可能会面临教学资源的短缺。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学生之间的学习条件差异化,进而影响到高中数学教学的平等性和质量。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不足。
随着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中,仍存在着课程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而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更加多样化,教师队伍的素质不足将会成为制约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不确定性。
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们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质量的不确定性。
一些学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比较容易的课程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忽视了一些必修的、基础的课程,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
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的利与弊

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的利与弊发布时间:2021-07-06T15:00:24.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9期作者:杜瑶瑶[导读]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数学教育,并且在数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杜瑶瑶陕西省榆林高新中学【摘要】近些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数学教育,并且在数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不断地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质疑,有的教师认为它有利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也有的教师认为存在一定的弊端。
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评价不同,需要我们共同探究分层走班教学的好处和弊端。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利弊【正文】分层走班教学是我们国家在近几年来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
分层走班教学,是指把学生按照不同的成绩划分为不同的班级,然后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广泛的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质疑。
分层走班教学,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使学生都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从而避免了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对于高难度的知识难以掌握的问题。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会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不利于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
而且还会使教师的课堂效率低下,面对学习中差等的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难以接受,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下降,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口头传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做课后练习题或者试卷的方式,将答题技巧得到巩固和掌握。
高中数学教师认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努力的学习知识,在考试的时候将试题答对,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固定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灵活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使其教学效率也低下。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新高考走班制已经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种教育模式以弹性化的学习方式为特点,推动了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科和课程上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了各个学校和教师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学生学习压力大。
随着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和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个学科,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
而对于数学这一门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的学科来说,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明显。
如何在保证学生学业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是当前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二是教师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按照固定的时间和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
而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灵活,教师很难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会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指导。
教师在新高考走班制下需要更加灵活、贴近学生的需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三是学科整合能力需要提升。
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时都能够将知识相互整合和运用。
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整合性和应用性更加重要。
学生需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针对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
让小草和大树共享阳光雨露,我们要让飞机按照飞机的速度飞,让燕子按照燕子的速度飞,让蚯蚓按照蚯蚓的速度爬。
初
中学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具有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的特点,每个学生的数学程度也不同,因此数学“走班制”教学是针对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为了在班级在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数学个体差异问题,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级,使数学水平接近或兴趣爱好相同的学
生走到一起,不仅使学生之间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使老师上课的牵制面也少了,目的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努力使新课程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
走向自立的平台。
在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后发现“走班制”教学模式也有它的
利与弊,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数学走班制教学的利与弊:(一)“走班制’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走班制”
当前的突出问题有:
1、刚开始分班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走班制”
的理解产生误区,有些同学误认为老师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优
差等级的,所以好多学习潜能生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学习比较被动,因此,必需在分层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铺垫”,
让他们确实感觉到分层后,自己如鱼得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和发展。
2、“走班制”是学校每学期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三次选班机
会,分别是两次月考和期中考试后组织学生选班,每次流动均已微调为主,就趁这个机会我们有些B班不想学的学生往C班调,而C班同学原地不动,最终C班就是一些不学数学的学生,最终没有达到“走班制”的目的。
所以,我们任课教师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关注对学生的指导。
3、学生经常换班,师生感情联系淡薄了,沟通交流少。
以
前和几个任课老师聊聊天就能了解学生的情况,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分散在四个班,很难了解情况。
4、学生的课后辅导比较困难,例如老师想订正错题的话只
能占用正课,那样又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找课余时间辅导的话,好多学生辅导不了。
(二)“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
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
“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学生主体地位彰显。
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按照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确定教活动。
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
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
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
3. 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选班,能增
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
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4.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总之,“走班制”教学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层面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真正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