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亟待从“根”上发生变革。从课程实施层面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亟需一种灵活的、弹性的学习组织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分层走班制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它解决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矛盾。为此2008年初,我校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气氛更为和谐,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为学生创设了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等选择走班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各得其所。

③学生学会选择。走班制赋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为他们提供自我选择和选择的机会,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三.课题的涵义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

适的帮助造成的。”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授课制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它的先天的、致命的缺陷——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情况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之所以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它除了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反思,产生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构想。

2.差异性原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层”面的形式存在的,“层”实质上是一种差异。而作为学生全体,其差异的客观存在的,“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的差异性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3.成功教育理念。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不论学生的基础好与不好,都用“一把尺子”度量,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而成功体验的机会太少!成功教育主张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学生分层

首先将全年级12个班分成两组,每组各6个班。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和数学思维等把每6个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层各2个班。A层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层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好,学习比

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上进心不足,成绩较差。

在分组时,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层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更有好处等等。并明确指出各组之间不是不变的,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表现进行适当流动。

2.教学目标分层

A层目标:确保基础,适当拓展深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层目标:正常教学。要求学生会学,重双基扎实,培养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

C层目标:注重基础,适当降低要求。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

3.教学方法分层

A层教学方法: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

B层教学方法: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层教学方法:难度适时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少变化,多示范,多鼓励。

4.辅导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后,A层次班级中将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特别优异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作业分层

A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程;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本课题后,我们就按着上述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展开了研究。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我们调动起来了,但全区期末统考中,考试成绩与排名与实验前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认为可能是实验时间较短的缘故。

进入第二年的研究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人员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调整了第一年的一些做法,如A组的同学应如何辅导B组的同学,A组同学完全不做C 组同学的作业,对于B组同学做出A组的作业给以大大的表扬;教师再辛苦点,加大对B、C组同学的关心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二年的全区期末统考,全年级的平均分与全区的平均分相接近,排名也有了较大进步。分层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到了第三年,我们继续完善分层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经过两年的学习,各层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一些,而且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大了,总感觉分层辅导时间来不及,因此我们很多辅导都放在了课外,尤其是对C组同学的辅导,我们每星期单独组织他们针对中考辅导,在这一年对各层同学的考试也进行了分层的尝试,对不同类班级采用不同的试卷。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三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分层教学培育了学生的自尊感

传统的班级教学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致使部分基础不理想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加快了他们放弃数学学习的脚步。

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承认所有学生都可以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认可,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程计划,体现了学生在班级中具有价值,培育了人性的尊严以及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使学生沉浸在被接纳的感受中,体验到完成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的成功滋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