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分层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实践探究的意义、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分层走班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1.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2. 教学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3. 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三、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探究的意义1. 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走班教学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促进教育公平:分层走班教学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层走班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分层走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策略1. 科学划分教学层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2.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4. 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5.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沈明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制度被应用到普通高中教学中,这一制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学生根据实际能力、学科掌握程度、兴趣等选择适合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的教学内容、要求等各不相同。
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实施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普通高中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应当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我国自古以来不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激发学生的优势特长,促进其长远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教学、导师制、学分制等制度化改革在高中推广开来,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更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以下结合实际经验谈谈普通高中实施分层走班制的策略与方法。
1 分层走班制简析分层走班制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展开层次划分,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发展、个人兴趣对固定上课的教师、教师进行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中教学内容、作业及考试难度等存在差异,学生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切合的班级进行学习,有利于其个人能力的发展。
同时,走班制实施过程中,学生需开展自我管理,与传统固定授课班级不同,这一授课模式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同时,分层走班制选择的学科主要为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学科,该学科成绩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导致学科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受到教师、家长的赞许,自信心、学科成绩更突出,而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受到教师、家长的忽视或批评,导致其自信心受损,学习信心又导致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陷入学不好-不想学-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中。
采取分层走班制后,学生依据学习能力、成绩等自身情况展开分层学习,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较快,能够逐步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信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课程改革亟待从“根”上发生变革。
从课程实施层面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亟需一种灵活的、弹性的学习组织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分层走班制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它解决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为此2008年初,我校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气氛更为和谐,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走班制为学生创设了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等选择走班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各得其所。
③学生学会选择。
走班制赋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为他们提供自我选择和选择的机会,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三.课题的涵义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走班制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走班制教学的内涵、优势、实践案例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走班制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引言走班制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班级界限,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分组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走班制教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认可。
本文将从走班制教学的内涵、优势、实践案例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走班制教学的内涵1. 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将学生按照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分组,打破传统班级界限,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2. 教学内容:走班制教学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 教学方法:走班制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价:走班制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三、走班制教学的优势1. 个性化学习:走班制教学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分组,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走班制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走班制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走班制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四、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案例1. 案例一:某中学实施走班制教学,将学生分为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兴趣小组,开展个性化学习。
结果显示,学生在走班制教学下,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 案例二:某小学实施走班制教学,将学生分为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开展多元化课程。
结果显示,学生在走班制教学下,兴趣广泛,特长突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五、走班制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走班制教学对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要求较高,部分学校难以满足。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一、引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高中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新高考的实施。
新高考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多样性的课程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探究分层走班式教学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途径,以期为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分层走班式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兴趣和学习水平分组进行教学的方式。
它将学生按照学科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细分,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到不同的走班教室接受针对性的教学。
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层走班式教学旨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提供多元的课程选择在分层走班式教学中,学校可以提供多元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更加深入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设计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分层走班式教学要求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长,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
对于高水平学生,可以安排一些深化拓展的教学内容;对于低水平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巩固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设计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学生个性化学习分层走班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采用学分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速度。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分层走班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特长和学科特点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究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践分层走班式教学。
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关键是科学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长,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
分层的依据可以包括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测评成绩以及教师的评价等。
科学的分层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可以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因人而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扩展课程,提供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强化课程,提供更加基础的学习支持。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展需要实时监测和评估。
科学的分层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因此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展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动态调整,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分层走班式教学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管理。
分层走班式教学需要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配置。
师资力量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分层走班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需求。
走班制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打破传统班级界限,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结合我校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一、走班制分层教学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传统班级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进度快的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
走班制分层教学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走班制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个性化发展:走班制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走班制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我校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1. 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案,包括分层标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
(3)实施过程:按照方案,开展走班制分层教学,包括分组、教学、评价等环节。
(4)总结反思:对走班制分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2. 实践措施(1)分层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2)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其在我国教育中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改革一、引言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等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分层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其在我国教育中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分层走班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学效率分层走班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层走班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在分层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层走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分层走班教学的要求。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策略1.科学划分层次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之前,学校应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可以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2.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3.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分层走班教学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分层走班式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
分层走班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然后按照不同的学生需求安排不同的课程或者教学内容,并且采用走班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
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实践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学生自主选课来实现分层。
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英语、数学、历史等不同难度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来实现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学校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对于英语这门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普通班、进阶班和高级班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学习,避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或者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而导致学习的不积极性。
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来实现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课程或者更高难度的题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来实现分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智能化教育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分层走班式教学是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选课、不同层次的教学、个性化教学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多个途径来实施分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分层走班的思考与实践-最新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分层走班的思考与实践一、“分层走班”教学实施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教学计划合理落实,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已经成了老师们关注的课题之一。
入初中以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行为品质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两级分化日益凸显。
面对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别教学,如何让学生基于自身的差异,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是非常好的尝试。
实施分层教学是:1.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结构,正如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更不平等了。
”分层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选择性教育的要求班级授课制教学环境下,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材料、相同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教学要求对待所有学生,虽然能较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育得到普及,但却很难兼顾到学生间的不同需要,不能开展选择性的教学。
面对巨大差异的学生群体,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适应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的。
3.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分层教学的实施,教师会强化学生差异性的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进而得到相应的知识学习,让教学真正切合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搭建学生奋斗的阶梯对于优秀生,他们被分在一层,他们的获胜心理更强烈,彼此之间更有竞争意识。
对于学困生,他们也会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渐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会尝试“跳一跳摘到桃子”。
各个教学班会形成你最我赶的良好学风,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进步、奋斗的阶梯。
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1.学生的差异性教育是一项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事业,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智力、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适应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对于一些学习速度较快或较慢的学生来说,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学习支持。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走班式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个性化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强调个性化教学,即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而走班式分层教学正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它能够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全面的发展。
3.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在走班式分层教学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被分入不同的班级。
这样的分层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学习交流,相互促进,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不同的层次班级中也能够享受到更加专业化的教学服务,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1.确定分层标准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确定分层标准。
分层标准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在确定分层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业情况、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因素,以确保学生被分入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层次。
2.分层安排班级确定了分层标准之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组织不同的分层班级。
这样的分层安排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班级中学习,得到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学校还可以安排专业的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辅导,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调整教学方式走班式分层教学需要调整老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只是传授知识,而在走班式分层教学中,老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热点话题。
尤其是分层走班式教学在新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了广泛关注。
分层走班式教学是建立在课程教学改革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取适合不同层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将学生分组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持。
本文旨在对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实践途径进行探究。
一、培养师生分层思维要实现分层走班式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师生分层思维。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妥善安排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层次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寻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向班级中各层次的同学学习,并积极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个人目标和方向,努力学习,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二、建立科学的分层模式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模式。
具体而言,分层模式应该考虑以下方面:1.学科分层:针对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学生分层,将同一组学生的学科阶段相似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设置不同的课程难度和学习重点。
2.能力分层:根据学生的能力潜力、学科自主习惯及学习者类型,将学生分为普惠层、提前拔尖层、欠发展层等不同的层次。
3.需求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其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支持。
建立科学的分层模式,可以优化学生学习环节,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合理设计分组方式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分组方式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分组方式:1.同层同教组分组:考虑到学生科目水平不一,但需求、学习习惯等因素相似,可以将学生分成同层的小组,同一科目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负责教学。
这样可以保证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质量更高。
2.异层同教组分组:将各层次的学生混合分组,同一科目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教学。
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小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1. 分层走班教学的概念分层走班教学是指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教师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分层走班教学的特点(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走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2)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策略1. 建立科学的分层标准(1)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摸底考试、平时成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2)关注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
2.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优化教学策略(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新高考背景下的分层走班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生需要通过高考考试来进行升学选拔,因此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分层走班式教学应运而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开设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走班式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科能力测评和兴趣爱好调查,以确定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学习需求。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测评结果和调查数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然后,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开设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课程,并安排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和考试。
学校需要定期对分层走班式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分层走班式教学在实践中有许多途径可以进行探究,以下将从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师资培训在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中,师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掌握分层走班式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进行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分层走班式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观摩课等活动,以共同探讨如何在分层走班式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教学。
学校可以建立教研小组,通过教研活动和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课程设置在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学业进展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校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难度的主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
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体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走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走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走班分层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走班分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引言走班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和兴趣爱好,将学生进行分层,分别进行教学和评价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走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走班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走班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教育公平理论:走班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三、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科学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保分层合理、科学。
2.制定分层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3.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
四、走班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1.某中学语文走班分层教学实践某中学实施语文走班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素养,B层次学生语文水平中等,C层次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实践探索分层走班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分层走班教学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分层走班教学的背景、实践探索、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为主,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固定,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这种模式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效果不佳;而部分学生则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
2. 分层走班教学的兴起分层走班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探索1. 分层标准分层走班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分层。
分层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
(2)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分为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不同领域。
(3)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积极主动、一般、被动三个层次。
2. 分层教学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调整教学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3)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4)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3. 实施过程(1)学生自我评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2)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确定学生所属层次。
(3)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所属层次,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
(4)定期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调整分层结果,确保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要求课程实施要同学生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相连。
因此,中学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充分体现课程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中学教育与时俱进。
针对这种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当前中学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种新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发展,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组合,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尊重。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于我国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转型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逐渐普及,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模式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探究,总结和归纳中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好处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以期为中学教育教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中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进中学教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2.为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提升。
3.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提高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的内容:本研究将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素质、课程安排、学生选择等方面探究该教学模式的现状和特点,并分析该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思维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教育教学实践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同时,还将结合相关文献和实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式教学实践途径探究一、分层走班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走班式教学是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源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以及对个性化教育的追求。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速度、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集中授课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焦虑和挫折感。
分层走班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并采用走班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与此分层走班式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校教育的差异化发展和个性化服务。
1. 制定分层分类依据在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之前,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分类的依据。
这些依据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
在制定分层分类依据时,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尽量避免单一的标准,以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2. 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分层走班式教学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课程,以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普通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课程衔接和巩固,以帮助他们提高学科基础和应试能力;对于薄弱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强化性课程,以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3. 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支持分层走班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支持。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和沙龙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学团队,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分层走班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改进措施。
4. 学生学习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分层走班式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课程改革亟待从“根”上发生变革。
从课程实施层面看,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亟需一种灵活的、弹性的学习组织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分层走班制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它解决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为此2008年初,我校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气氛更为和谐,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走班制为学生创设了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等选择走班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各得其所。
③学生学会选择。
走班制赋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为他们提供自我选择和选择的机会,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三.课题的涵义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1.因材施教的原则。
班级授课制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它的先天的、致命的缺陷——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情况发展。
“因材施教”的原则之所以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它除了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
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反思,产生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构想。
2.差异性原则。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层”面的形式存在的,“层”实质上是一种差异。
而作为学生全体,其差异的客观存在的,“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的差异性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3.成功教育理念。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不论学生的基础好与不好,都用“一把尺子”度量,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而成功体验的机会太少!成功教育主张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层首先将全年级12个班分成两组,每组各6个班。
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和数学思维等把每6个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层各2个班。
A层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层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好,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层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上进心不足,成绩较差。
在分组时,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层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更有好处等等。
并明确指出各组之间不是不变的,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表现进行适当流动。
2.教学目标分层A层目标:确保基础,适当拓展深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层目标:正常教学。
要求学生会学,重双基扎实,培养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
C层目标:注重基础,适当降低要求。
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
3.教学方法分层A层教学方法: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
B层教学方法: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层教学方法:难度适时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少变化,多示范,多鼓励。
4.辅导分层分层教学实施后,A层次班级中将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特别优异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
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作业分层A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程;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本课题后,我们就按着上述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展开了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我们调动起来了,但全区期末统考中,考试成绩与排名与实验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可能是实验时间较短的缘故。
进入第二年的研究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人员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调整了第一年的一些做法,如A组的同学应如何辅导B组的同学,A组同学完全不做C 组同学的作业,对于B组同学做出A组的作业给以大大的表扬;教师再辛苦点,加大对B、C组同学的关心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第二年的全区期末统考,全年级的平均分与全区的平均分相接近,排名也有了较大进步。
分层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到了第三年,我们继续完善分层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经过两年的学习,各层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一些,而且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大了,总感觉分层辅导时间来不及,因此我们很多辅导都放在了课外,尤其是对C组同学的辅导,我们每星期单独组织他们针对中考辅导,在这一年对各层同学的考试也进行了分层的尝试,对不同类班级采用不同的试卷。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近三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分层教学培育了学生的自尊感传统的班级教学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致使部分基础不理想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加快了他们放弃数学学习的脚步。
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承认所有学生都可以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认可,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程计划,体现了学生在班级中具有价值,培育了人性的尊严以及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使学生沉浸在被接纳的感受中,体验到完成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的成功滋味。
在实验的第三年,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第7、8题要求不感兴趣者回答“不感兴趣的主要因为”、“不感兴趣的主要表现在”,其中选择“基础没打好,成绩不理想”,“害怕考试”的学生由第一次的最多,分别为51%、42.6%,下降为7%、9%。
可见教师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自尊感得到了保护。
第9题“学数学我感到”,选择“有点困难,努力一把便能克服”的学生由53.66%上升为59%,仍居首位。
教师在教学中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适应中学的数学学习,顺利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
<V:SHAPETYPEid="_x0000_t75" coordsize="21600,21600"path="m@4@5l@4@11@9@11@9@5xe" filled="f" stroked="f">strokeweight="3e-5mm">/><!--[if !vml]--><!--[endif]-->2.分层教学使学生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分层教学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保护,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就更容易确定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尽力实现。
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的成功而且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下面是本年级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前后数学学科在区统考中的情况对比:3.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4.构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八.经验与教训反思(一)出现的问题1.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六个班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
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
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2.教学方面的缺陷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
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
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3.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