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林冠截留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林冠截留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林冠截留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牛强崔卓卿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林冠截留是森林水文的重要过程,是大气降雨到达森林生态系统的第一次截持,在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主要对我国林冠截留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林冠截留;水源涵养;大气降雨中图分类号:S71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林冠截留是雨水在植物叶面吸着力、承托力、重力和水分子内聚力作用下的叶面水分储存现象。

在森林与降水的关系中,林冠截留是对降水的第1层阻截,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第1次再分配,其余大部分雨水通过林内穿透雨的形式落到地表枯枝落叶层,最终形成土壤蓄水。

1 林冠截留的研究现状目前,林冠截留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通过国内学者对林冠截留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截留率和截留量的实测数据。

据研究,在林分成熟、长势较好的天然林中,森林林冠层对降雨的截流量在10~20 mm,而林冠层年截留量一般跟该地区的年降雨量和年降雨次数有关,其截留量基本达到年降水量的15%~45%。

石培礼[1]等研究认为,林冠截留率为19.85%±7.16%,变动范围和变异系数分别在11.4%~34.3%和6.68%~55.05%。

刘世荣[2]等人对我国不同气候、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特征的研究表明:我国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年平均林冠截留量在134.0~626.7 mm,变动系数在14.27%~40.53%;而平均林冠截留率在11.40%~34.34%,变动系数在6.86%~55.05%。

由于森林冠层具有比较大的降水截留量和附加截留降水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进入林地内的降雨量,延长降雨和产流的历时,减少由于地表径流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

张胜利[3]等分别对不同树种林冠层对降雨动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当华山松的冠层下限高度高于7 m,林内穿透雨则具有较大的动能,当降雨等级为小雨时,华山松的林冠层能够有效的减少林内穿透雨的动能,而当降雨强度在中雨以上的情况下,森林冠层降雨动能的影响微弱。

隆化县植被覆盖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分析

隆化县植被覆盖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分析
第4 期
河 北 林 业 科 技
2 0 1 6 年8 月 隆Biblioteka 县植被覆盖对 土壤水蚀 的影响分析
宋海燕
( 承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院 , 河北 承德 0 6 7 0 0 0 )
摘要: 植被是连结土壤、 大气和水分等自 然要素的纽带,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 隆化县
水力侵蚀是 目前世界上分 布最广 、 危 害最为普 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是在降水、 地表
径流、 地下径流的作用下 , 土壤 、 土体或其 它地面组
成物质被破 坏 、 剥蚀 、 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l 】 , 其
率5 3 . 3 9 %,位居全省第六位 ,林木蓄积量 5 9 0 万
地处燕山北部 的冀北 山区南麓 , 属半干旱 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 , 土壤侵蚀 以水力侵蚀为主 。 该文通过在隆化县全境均匀布点 详细调查植被 覆盖度 、 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群落结构 , 分析植被覆盖对水力 侵蚀 的影 响, 并提 出增加植被覆盖及调整林分结构的 建议 , 为隆化县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2 . 1 研 究 区调 查样地 布设
程, 降低径流洪峰量 , 增加土壤人渗量 , 减少地表径
流量翻 。近年 来 , 随着城镇 建设 和各 类 开发建设 项 目
的增多 , 地表扰动 、 植被破坏 、 人 为造成 的水土流失 日 趋严重 , 危及 到人类正常的生产基础 、 生活环境
于 研 究 区 内均 匀 布 设 1 7个 面 积 均 为 1 k m2 的 野外抽样调查样地 。调查样地覆盖 了隆化县全境 ,
于第一种类型的调查样地采用遥感影像勾绘 。用
C A D打开 1 : 5 万地形图 , 勾 出调查样地 , 将调查样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分有效性的季节变化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分有效性的季节变化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分有效性的季节变化周方录;黄金柏;王斌【摘要】选取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区,以FA056推荐的参考作物的蒸散发计算公式和Penman- Monteith公式,利用观测的气象数据,以1h为时间步长分别计算参考作物的蒸散发ETo、草地植被的蒸散发ET以及水分有效性参数ma(ma=ET/ET0).2006年的计算结果表明:年ETo略高于年降雨量;ET占年降雨量的37%,雨季集中降雨发生后ET明显增加;年中大部分时间ma<0.4,其年平均价值为0.34;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功能分析、土壤水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5页(P40-43,47)【关键词】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参照植被蒸散发;草地蒸散发;水分有效性【作者】周方录;黄金柏;王斌【作者单位】大庆市松嫩工程管理处,黑龙江大庆16330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0 引言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土壤侵蚀剧烈,植被和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而风蚀水蚀二元侵蚀更加重了这一地区的环境负担[1]。

水蚀风蚀交错区有其独特的环境背景和土壤侵蚀过程,不合理的经营可导致生态平衡破坏,使土壤侵蚀急剧发展,甚至达到不可逆转的沙漠化境地。

植被建设是水蚀风蚀区治理的关键[2-3]。

水是制约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关键自然因素,土壤水分状况对植被生长的作用研究一直深受重视[4-6]。

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不仅是土壤侵蚀过程、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而且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因素之一[7]。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生态系统工程,要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8-10]。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王亚飞;樊军;贾沐霖【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16(024)002【摘要】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紫花苜蓿地(12,15,17,21,26,41 a)、荒草地(15,32,41 a)、弃耕地(12,21,41 a)、杏树地(14 a)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弃耕地>荒草地>杏树地>苜蓿地;苜蓿地、弃耕地0~200 cm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少,而荒草地的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却持续减少.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方式是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年限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总页数】7页(P344-350)【作者】王亚飞;樊军;贾沐霖【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岸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变化 [J], 霍竹;邵明安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 [J], 张丽萍;倪含斌;吴希媛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还林工程前后NDVI时空变化特征 [J], 杨灿;魏天兴;李亦然;郑粮;陈宇轩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煤田开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模式 [J], 王力;张青峰;卫三平;王全九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沙地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 [J], 王盛琦;傅文慧;寇建村;白玛嘎翁;乔千洛;杨文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5种典型草地群落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5种典型草地群落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S o i l En z y ma t i c Ac t i v i t i e s o f Fi v e Ty p i c a l Gr a s s l a n d Co mm u n i t i e s i n W a t e r — wi nd
Er o s i o n Cr i s s c r o s s Re g i o n o n t h e Lo e s s Pl a t e a u
摘要 : 以长芒草 ( S t i p a b u n g e a n a) 、 苜 蓿 长 芒 草一 铁杆蒿 ( M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 — S . b u n g e a n a - Ar t e mi s i a s a c r o r u m) 、 苜 蓿 铁杆蒿 ( M. s a t i v wA. s a c r o r u m) 、 长芒草一 铁杆蒿( S . b u n g e a n a - A.s a c r o r u m) 和 苜蓿 一 长芒草( M.s a t i v a - S . b u n g e a n a )
第 2 5卷
Vo l _ 2 5
第 1期
No .1
草 地 学 报
ACT A A GREST I A SI NI CA
2 0 1 7年
J a n .
1月
2 0 1 7
d o i : l 0 . 1 1 7 3 3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4 3 5 . 2 O 1 7 . 0 l _ 0 0 5
2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r y o f S o i l Er o s i o n a n d Dr y l a n d F a r mi n g o n t h e L o e s s Pl a t e a u,I ns t i t u t e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 Co ns e r v a t i o n, No r t h we s t

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物冠层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物冠层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西




施 肥 对 黄 土 高 原 水 蚀 风 蚀 交 错 区植 物 冠 层 及 根 系 生 物 量 的影 响
陶武辉 史 亚亚 李 世 清。 。 , ( .成 阳市 土壤 肥料 工作 站 , 1 陕西 成 阳 7 2 0 ;2 1 0 0 .成 阳师 范学 院 , 陕西 成 阳 7 2 0 ; 1 0 0 3 .西北农 林 科技 大 学 资源 环境 学 院 , 陕西 杨凌 72 0 ) 1 1 0
测定 ; 物冠 层及根 系生 物量用 烘 干法测 定 。 植
著 增加 , N4 高施 氮 ) 理 时 , 0 7和 2 0 P ( 处 20 0 8年黑 麦草产 量 分 别 为 P ( 施 氮 ) 的 2 8和 3 0 NO 不 时 . .
倍 。2 0 0 7年 和 2 0 0 8年施 氮 水平 与 黑 麦 草产 量 之 间呈极 显 著 正 相关 关 系 ( 1和 图 2 , 关 系数 图 )相 为分 别 0 9 ( <O 0 ) 0 9 ( < 0 0 ) . 5P . 1和 . 7P . 1 。
化 量大 于通 过植 物 残体 提 供 的 累积 量 , 累积 量 净
小于 或者 等于零 , 因此 , 何 增加 土 壤有机 质 的农 任 业 措施 , 值得 研究 的重 要课 题 之一 。 是 根 系是 作物 吸收 水 分 和 养 分 的 主要 器 官 , 在 作 物 吸收 水 分 和 养 分 过 程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 1 ]
于黄 土高原 向毛 乌素沙漠过渡 、 森林 草原 向典型 干 旱 草原过渡 的过渡地带 , 又属 于流水作用 的黄 土丘 陵区 向干燥剥 蚀作 用 的鄂 尔多 斯高 原过 渡 的水 蚀 风蚀交错带 。六道 沟流 域地 形 特点 为典 型 的盖 沙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几种常见植物凋落物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研究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几种常见植物凋落物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研究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几种常见植物凋落物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研究王祥;王春阳;周建斌【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8)012【摘要】[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几种常见树种凋落物(枯落叶及植物残体)中各种形态氮素的含量及其关系,为进一步评价其在植物-土壤氮素转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检测站周围山坡上的8种常见树种(乔木类刺槐和小叶杨,灌木类沙柳和沙棘,草本植物沙打旺、长芒草、白羊草和紫花苜蓿)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可溶性全氮(TSN)、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游离氨基酸(FAA)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供试8种树种凋落物TSN含量占全氮(TN)的比例为5.00%~29.07%;不同植物凋落物的SON含量为0.32~6.24 g/kg,占TSN的比例为35.56%~83.32%;沙打旺和紫花苜蓿凋落物中TSN和SON的含量较高,与其他植物凋落物的差异大多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8种植物凋落物中TSN、SON、无机氮和全氮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8种常见植物凋落物中的可溶性氮,特别是可溶性有机氮是凋落物中不可忽视的氮素形态.【总页数】7页(P105-111)【作者】王祥;王春阳;周建斌【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4【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J], 白一茹;邵明安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J], 傅子洹;王云强;安芷生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生境植物的叶性状 [J], 白文娟;郑粉莉;董莉丽;丁晓斌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呼吸特征 [J], 付微;黄明斌※;邵明安;杜书立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 [J], 张丽萍;倪含斌;吴希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白茹茹;张加琼;邓鑫欣;李志凤;南琼【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22(36)3【摘要】为明确风水交错侵蚀中风力和水力侵蚀的相互影响,针对风向和径流方向相反(迎风坡)的交错侵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风洞试验研究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的影响。

结果表明:(1)受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产流时间均较仅水蚀提前,径流强度较仅水蚀增大。

(2)前期风蚀加剧后继水蚀却未改变其变化趋势。

无论是否有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增加均逐渐增大而后趋于平稳;但当前期风蚀的风速较大时(12,15 m/s),后继水蚀速率较仅水蚀增大最显著,其侵蚀速率高达仅水蚀速率的4.6倍。

(3)受前期风蚀影响,水蚀对风水交错总侵蚀的贡献高于仅水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量之和的比例。

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随风蚀风速增大,水蚀对交错侵蚀的贡献从93%逐渐减小到0.5%。

未来的研究中应考虑多次营力叠加和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对交错侵蚀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理清风蚀和水蚀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

【总页数】8页(P30-36)【作者】白茹茹;张加琼;邓鑫欣;李志凤;南琼【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土壤的^(7)Be分布特征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与主控因素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蚀风蚀交错区柠条锦鸡儿叶片比叶面积和营养元素变化动态

水蚀风蚀交错区柠条锦鸡儿叶片比叶面积和营养元素变化动态

水蚀风蚀交错区柠条锦鸡儿叶片比叶面积和营养元素变化动态邓蕾;王鸿喆;上官周平;刘广全【摘要】通过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主要生长月份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lii Kom.)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探讨其对生境条件及生长时间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柠条锦鸡儿叶片SLA随生长月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叶片有机碳(C)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叶片全氮(N)含量、全钾(K)含量对生长月份的变化响应明显,变异幅度较大,而随生境条件发生的变异较小;叶片全磷(P)含量在不同生境随着生长月份发生的变异较大.不同生境叶片N/P随月份发生的变异较大、C/P的变异较小;叶片C/N、C/K在不同生境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随生长月份而产生较大变化,叶片N、P、K的含量与SLA相关性不明显.所以,生境条件和生长时间是柠条锦鸡儿叶片结构特性和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其叶片比叶面积与矿质养分含量受外界环境因子和自身发育状况的共同调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18【总页数】9页(P4889-4897)【关键词】柠条锦鸡儿;比叶面积;营养元素;生境;水蚀风蚀交错区;黄土高原【作者】邓蕾;王鸿喆;上官周平;刘广全【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气候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植物也正在经历着不同的生态变化与生理适应,由于不同植物对气候环境的敏感性不同,导致它们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也各不相同[1-4]。

1970—2020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研究及驱动因素分析

1970—2020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研究及驱动因素分析

1970—2020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研究及驱动因素分析黎珩;朱冰冰;边熇;王蓉;唐馨怡【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24(47)4【摘要】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作为中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因其独特地形和气候条件,极端降雨事件对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突出。

选取水蚀风蚀交错区28个气象站点,结合RClimDex模型计算11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交叉法,分析了1970—2020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1)1970—2020年水蚀风蚀交错区持续干燥日数(CDD)呈下降趋势,其余10个指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近50a研究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量级和强度不断增加。

交错区年降水量增加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具有密切关系,且极端降水事件增加主要是由中雨日数(R10)和大雨日数(R20)引起。

(2)1970—2020年极端降水事件在全区整体为增加趋势,交错区中部和西南部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发生,陕西段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极端化程度更显著。

(3)湿日总降水量(PRCPTOT)、暴雨日数(R25)、5d最大降水量(R5d)3个极端降水指数,与影响因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东亚夏季风(EASM)和太阳黑子(SN)具有不同的功率,与SN的交叉小波变换功率最大,说明影响因子中SN和极端降水指数的相关性最高,SN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大。

【总页数】10页(P539-548)【作者】黎珩;朱冰冰;边熇;王蓉;唐馨怡【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环境驱动2.近20年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还林工程前后NDVI时空变化特征5.黄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

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

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容易地说,侵蚀是土壤物质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外一个地方的过程。

水力或风力所造成的土壤侵蚀也相应地简称为水蚀或风蚀。

土壤侵蚀导致土层变薄、土壤退化、土地破裂和破坏生态平衡,并引起泥沙沉积、沉没农田和淤塞河湖水库,对农牧业生产、水利、电力和航运事业产生危害。

土壤水蚀还会输出大量营养元素,污染下游水体。

侵蚀亦会影响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对全球变幻也产生影响。

土壤侵蚀退化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地和水资源的严峻威逼。

Pimentel等(1995)估量全球土壤侵蚀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4 000亿美元,人均每年损失约70美元。

侵蚀可以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事实上它儿乎无所不在,但这里要论述的主要还是针对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加速侵蚀现象和其影响。

El-Swaify (1994)指出侵蚀退化占全世界2.0×107 km2退化土壤的55%,地球上没有免受土壤侵蚀退化影响的地区。

一、土壤水蚀及其影响因子 (一)土壤水蚀类型土壤水蚀是由降雨和水流所打算的过程,但自然地貌类型、地表情况和土壤特征对侵蚀过程都有显著的影响。

土壤水蚀通常可以分为沟蚀(包括大小不同的侵蚀沟)和沟间侵蚀(片蚀)。

沟间侵蚀是雨滴和极薄层水流(非径流)产生的土壤离位和搬运过程,在坡面特征不变的状况下它也是匀速的(Sharma1996)。

沟间侵蚀通常发生在雨滴影响到的1米范围之内,然后将土壤物质传输到附近侵蚀小沟中,侵蚀沟中的径流再进一步将土壤搬运至溪流。

假如没有细沟径流,沟间物质则会停歇在被剥离位置的附近。

与此对应的是所谓沟蚀,即土壤被流水剥离和搬运的过程。

沟蚀和沟间侵蚀显然不同,估量和控制它们的办法也因而有很大差别,它们对土壤退化的影响也是如此。

普通地提到土壤侵蚀时事实上包括了上述两个过程,但它们的计算办法是彻低不一样的。

广为人知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事实上是计算土壤沟间侵蚀的模型(Wischmeier et al.197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几种树木蒸腾耗水特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几种树木蒸腾耗水特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几种树木蒸腾耗水特性周海光;刘广全;焦醒;王鸿喆【摘要】利用PT茎流仪、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和LI-1400气象工作站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河北杨、小叶杨和山杏3种树木生长季节树干液流特征、叶片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典型天气3种树种树干液流昼夜节律明显,夜晚有微弱的稳定的树干液流存在,单双峰规律不明显,3树种树干液流启动和停止时刻基本一致,树干液流速率启动时间为7:00左右,停止时间为20:40左右;3树种平均树干液流速率分别为(3.65±0.40)kg · h-1、(2.22±0.21)kg · h-1、(1.63±0.13)kg ·h-1,日单株蒸腾耗水量分别为(49.29±5.42)kg、(30.64±2.92)kg、(22.19±1.73)kg;阴雨天气对树木蒸腾耗水影响较大;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相吻合,树干液流启动和停止特征时刻滞后于各环境因子对应的特征时刻,但滞后时间长短不一,而峰值特征时刻则早于各环境因子对应的特征时刻;树干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及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速率相关性依次排序为: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9【总页数】7页(P4568-4574)【关键词】黄土高原;水蚀风蚀复合区;人工植被;树干液流;影响因子【作者】周海光;刘广全;焦醒;王鸿喆【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Q945;Q948;S718.43黄土高原的强烈侵蚀中心出现在水蚀风蚀复合区,该区为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滇中不同次生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对林冠截留的影响

滇中不同次生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对林冠截留的影响
[ 2]
.
林冠截留量 ( I ) 用以下公式 计算: I = P - T - S 林冠截留率 ( Ic )计算如下: Ic = I P 100 %
3结 果
3 . 1 群落结构特征 为确 定各植 被类 型是 否属 于半湿润 常绿阔 叶林 不同 次生 演替阶段, 在本研究中采用类平 均法以各 群落中 组成 植物 的优 势度为参数对 16 块样地进行聚 类分析 ( 见图 1 ), 群落之间相似 程度采用 Sorensen 相似指数进行 度量, 结果表明 16 块样地聚类成 6 种植被类型 : 荒坡灌草丛、 桉树人工林、 云南松林、 针阔混交林、 次生常绿阔叶林及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顶
3 . 2 林冠截留与降雨量关系模型 通过对桉树人工林、 云南松林、 针阔混交林及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林冠截留进行试验研究 , 其结果见图 2( a) , 图中点为实测值, 线为模拟值 . 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现对数函数关系 I = a lnP + b( a、 b 为参数 ). 四种植被类型的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 但非直线关系. 降雨量 P < 15 mm 时, 四种 植被类型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其增幅较大 (近似线性增长 ) , 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各植被的林冠截留 量增幅逐渐减少 ; 当降雨量 P > 40mm 时 , 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增加其增幅逐渐趋于平稳 . 随着群落结构 复杂程度增高, 则参数 a 值也相应表现为桉树人工林 ( 3 . 05) < 云南松林 ( 6 . 04) < 针阔混交林 ( 7 . 13) < 次 生常绿阔叶林 ( 7 . 33), 这说明各植被类型随降雨量增加其林冠截留量增加幅度也相应表现为桉树人工林 < 云南松林 < 针阔混交林 < 次生常绿阔叶林.

我国植被冠层降水截留研究进展

我国植被冠层降水截留研究进展

我国植被冠层降水截留研究进展
吕爱锋;王蕾;曲波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年(卷),期】2022(20)4
【摘要】植被冠层通过对降水的拦截可以改变降水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调节地表径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

冠层截留过程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植被的冠层截留具有差异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水变异性的增加、植被的物候效应及土地利用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也会进一步对植被冠层截留造成影响。

对于植被冠层截留测定方法有人工模拟法和间接观测法,冠层截留模型的研究往往以间接观测结果作为基础。

当前我国研究的冠层截留模型主要分为3类:经验模型基于实测资料可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与冠层截留的关系;理论模型侧重于冠层截流内在机制,但对于研究者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参数较少且具有相对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我国冠层截留研究可重点关注草本植被冠层截留及变化、结合全球尺度的遥感数据进行方法改进以及冠层截留模型与全球环境变化模型耦合等方面。

【总页数】13页(P724-736)
【作者】吕爱锋;王蕾;曲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
【相关文献】
1.不同放牧制度下呼伦湖流域草原植被冠层截留
2.燕山北部山地人工针叶林及天然阔叶林植被层的降水截留量研究
3.广东省2004-2016年植被冠层降雨截留模拟及时空变化特征
4.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冠层截留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述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蚀的关系

论述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蚀的关系

论述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蚀的关系
李世庆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14(0)10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各项工业生产对于生态的破坏及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深。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开展该项工程时需要十分注重植被的保护和种植,其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也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关键要素。

植被的树冠层能够有效的截留雨水,减少其对于土壤的侵蚀作用,而其落叶覆盖在地面,也能够很好的保护水土,根系则能够优化土壤的抗冲击性。

在研究植被及水土流失的关系是重要的评价内容,进而制定相应的水土治理方案。

本文简单的分析了植被对于水蚀影响的主要表现,阐述了植被与水力侵蚀的关系,包括覆盖度与水力侵蚀的关系、植被高度与水力侵蚀的关系等,为进行水土治理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1页(P85-85)
【关键词】植被覆盖;土壤水蚀;面蚀;溅蚀;沟蚀;影响;关系;研究
【作者】李世庆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红船镇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以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为例 [J], 何霜
2.植被覆盖对土壤水蚀的影响评价 [J], 夏青;尚润阳
3.植被叶面积指数与覆盖度定量表征红壤区土壤侵蚀关系的对比研究 [J], 孙佳佳;于东升;史学正;顾祝军;张文太;杨浩
4.隆化县植被覆盖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分析 [J], 宋海燕
5.应用TM图像分析重庆南川市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J], 卢玉东;尹光志;熊有胜;何丙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电公司风电场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经典完整版

风电公司风电场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经典完整版

XXXX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XX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XXXX年XX月批准: XXX 水保监岗证第()号核定: XX 水保监岗证第()号审查: XXX 水保监岗证第()号校核: XX 水保监岗证第()号编写: XX 水保监岗证第()号其他工作人员: XX 水保监岗证第()号 XX 水保监岗证第()号XXX 水保监岗证第()号XX 水保监岗证第()号XXX (高级工程师)目录综合说明 (1)1 水土保持监测编制依据 (4)1.1法律法规 (4)1.2规范性文件 (4)1.3技术标准 (4)1.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5)1.5技术服务合同 (5)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2.1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7)2.2项目区概况 (11)3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7)3.1监测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7)3.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19)3.3监测重点地段、重点对象与监测点布局 (20)3.4监测时段与工作进度 (20)4监测内容、频率与方法 (23)4.1不同时段监测内容 (23)4.2各监测分区监测内容与监测点监测指标 (26)5监测结果与分析 (35)5.1实地调查监测与分析 (35)5.2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42)6结论与建议 (51)6.1结论 (51)6.2建议 (58)报告附图:1、XXXX风电场地理位置图2、XXXX风电场址地区地形及电厂总体规划图3、XXXX风电场及周边地区土壤侵蚀图4、XXXX风电场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5、XXXX风电场监测图片综合说明受XXXX风电场的委托,XX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承担了XXXX风电场水土保持监测任务。

根据双方签定的《监测合同》,我站成立了项目监测工作组,并按照国家《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及《XXXX风电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了项目监测工作。

土壤水力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途径与展望

土壤水力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途径与展望

土壤水力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途径与展望
张志强;王礼先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0)S1
【摘要】该文以土壤侵蚀的生态学过程为出发点,阐述了植被变化与土壤水力侵蚀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与植被变化相联系的生物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向物理学过程起主导作用的转变是土壤加速侵蚀的根本判据;概述了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的尺度依赖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研究途径;以植被管理作为生态系统管理(流域管理)的主要组分,指出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中所需解决的问题.【总页数】4页(P177-180)
【关键词】土壤水力侵蚀;植被变化;生物过程控制
【作者】张志强;王礼先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长汀侵蚀退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 [J], 李守中;余丽凡;邹怡静;陈金梅;袁宏伟;方舟易
2.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下植被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J], 汪邦稳;段剑;王凌云;杨洁
3.近100年植被破坏加速侵蚀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J], 张锋;郑粉莉;安韶山
4.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力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J], 王亚慧;王文瑞;王伟伟
5.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点与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J], 周佩华;刘炳武;王占礼;郑世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主要人工植物细根垂直分布研究

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主要人工植物细根垂直分布研究

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主要人工植物细根垂直分布研究成向荣;黄明斌;邵明安【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07(27)2【摘要】选择位于水蚀风蚀交错带强烈侵蚀中心的神术六道沟流域,通过分层挖掘法调查了6种典型人工植物细根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树、草种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即浅层土壤中细根分布较多,深层土壤少;(2)细根密度(Fine root density,FRD)垂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0~2 m土层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总FRD为1.195 m2·m-2,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0.927 m2·m-2,沙柳(Salix psammophila)为0.941 m2·m-2,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1.248 m2·m-2,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0.446 m2·m-2,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0.631 m2·m-2;(3)细根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总页数】7页(P321-327)【作者】成向荣;黄明斌;邵明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18【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几种常见植物凋落物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研究 [J], 王祥;王春阳;周建斌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水分和密度对人工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J], 李学章;邵明安;魏孝荣;贾小旭3.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J], 刘春利;邵明安;张兴昌;李世清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和神木试区的环境背景及整治方向 [J], 唐克丽;侯庆春;王斌科;张平仓5.黄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为例 [J], 高照良;穆兴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冠层截留
量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LAI)的自动准确测量可以为相关生态过程研究提供关键参数。

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鱼眼相机(DHP)和LAI-2200测量了黄土高原北部典型植被
柠条、沙柳、紫花苜蓿、长芒草、大豆和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冠层LAI,通过比较
两者测量结果去验证光学鱼眼镜头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在玉米、大豆和柠条样地固定安装鱼眼摄像机定时拍摄冠层照片,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CAN-EYE分析获取LAI动态变化,同期使用LAI-2200、LI-3000A、DHP仪器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测量LAI,对比校正摄像机数据。

最后将鱼眼摄像机法测量LAI应用于灌木冠层截留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柠条和沙柳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2017-2018年自然生长
状态下两样地的降雨再分配模式,明确两种灌木截留量的主控因素。

并通过人工控制沙柳样地LAI大小,对比相同气象因素条件下LAI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HP获取的多种植被类型的LAI与LAI-2200测量结果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5,P&lt;0.05),均方根误差为0.256。

拍照时的太阳辐射值直接影响专业软件处理照片时的关键参数,镜头朝下时,计
算LAI的关键参数-绿色指数随着拍摄照片时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
镜头朝上时,亮度参数随着太阳辐射值的增加而减少。

通过关键参数的调整,玉米、大豆和柠条样地LAI变化与LAI-2200测量结果一致,很好地反映了这些植物生长期的LAI动态变化,鱼眼摄像机可以用于定位监测LAI动态变化。

(2)利用鱼眼摄像机可获取阔叶作物(玉米和大豆)和旱生灌木(柠条)的每日LAI,它在测量植被LAI的动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本研究首次将玉米地生长后期拍摄的鱼眼照片中的衰老部分去掉,降低了光学仪器在测量玉米等阔叶作物生长后期时较大的不确定性(y=0.24x,RMSE=0.79),这与破坏法测量LAI值产生了
较好的一致性(y=0.75x,RMSE=0.37)。

朝下安装的鱼眼摄像机获取的LAI具有更好的代表性,适合于低矮植被,如大豆、苜蓿和长芒草等;而朝上安装的鱼眼摄像机由于处理照片时分类像素的不确定性较小,更适合较高的植被,如高杆作物(玉米)、灌木和乔木等。

使用CAN-EYE软件处理柠条地朝上照片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分类像素,可估计木质部分面积指数(WAI)。

鱼眼摄像机可以精确、廉价、简单和快速的测量冠层结构变量LAI和CI。

应该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评估,特别是对于密集的冠层。

(3)柠条林冠层截留量随降雨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稳定截留率约为15%。

沙柳林冠层截留率相对较低,稳定截留率约为10%。

沙柳样地LAI高水平(1.7)时,穿透雨最少,树干茎流居中,截留量最多;LAI 中水平(1.3)时,穿透雨居中,树干茎流量最多,截留量最少;LAI低水平(1.0)时,穿透雨最多,树干茎流量最少,截留量居中。

这表明沙柳截留量受树干茎流量的影响较大,LAI低水平时树干茎流量最少,进而推断叶片对茎流起积极作用,而相比LAI高水平,LAI中水平时树干茎流量更大,叶片似乎对茎流量又起消极作用。

适宜的LAI可减少截留蒸发,增加树干茎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