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广东省东莞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3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粤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时2粤教
12/10/2021
答案 25 m
图2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解析 答案(dá
总结提升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一切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guīlǜ)、推论对于自由落体运动都是适用的. (1)速度公式:vt=gt.
(2)位移公式:s= 12gt2.
(3)推论公式:vt2=2gs.
v0.( ×)
(4)在公式vt2-v02=2as中,a为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fāngxiàng)相反时a取负值.
12/10/2021
(√ )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答案
2.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则它向前(xiànɡ qián)滑行
12.5 m后的瞬时速度为___ m/5s.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比例式.
12/10/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达标 检测 (dá biāo)
12/10/2021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1.(速度—位移公式的应用)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
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小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
与第2 s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在走完第1 m时与走完第2 m时的速度之比为 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s1∶s2=1∶3,v1∶v2=1∶2
√B.s1∶s2=1∶3,v1∶v2=1∶ 2
C.s1∶s2=1∶4,v1∶v2=1∶2
D.s1∶s2=1∶4,v1∶v2=1∶ 2
12/10/2021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自主 预习 (zìzhǔ)
12/10/2021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知识整合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章末知识整合 粤教版必修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从静止开始,仅受重力的作用的运动2.特点⎩⎪⎨⎪⎧v 0=0a =g 3.运动规律⎩⎪⎨⎪⎧v t=gt s =12gt 2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特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基本公式⎩⎪⎨⎪⎧v t =v 0+at s =v 0t +12at 2导出公式⎩⎨⎧v 2t-v 2=2ass =v -·t =v 0+v t2t =v t 2t Δs =aT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汽车安全行驶、追及相遇问题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及应用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物理量正、负号的规定:公式涉及的物理量a 、v t 、v 0、s 等都是矢量,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2.灵活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比较多,由两个基本公式和若干个推论公式,但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程只有两个是独立的,而且推论公式具有明显的特点,因此,根据实际问题选用最简便的公式来解决会简化解题过程.例1(多选)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 ,经过10 s 速度的大小变为20 m/s ,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0.8 m/s 2B.1.4 m/s 2C.2.0 m/s 2D.2.6 m/s 2解析:经10 s 后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0 m/s ,速度的方向有两种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v t -v 0t可知,B 、D 正确. 答案:BD ►变式训练1.(多选)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 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可以知道(BD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15 m/sB.第三秒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25 m/s 2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例2 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时的加速度为5 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与开始刹车后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4B.3∶5C.3∶4D.5∶9解析:汽车的停车时间t 0=v 0-va=4 s , 刹车后2 s 的位移为s 1=v 0·t 1-12at 21=30 m.刹车后6 s 的位移等于4 s 的位移,刹车后4 s 的位移可看作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s 2=12at 22=40 m ,另解:s 2=v 22a=40 m. 答案:C名师点睛:①在解决汽车的刹车类问题时,要注意物体实际的运动时间,可先求出停车时间,再确定物体的实际运动时间.②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时,可把物体的运动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③运动学的公式比较多,根据题设的条件及要求的物理量不同选择恰当的公式可大大简化解答过程.►变式训练2.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 ;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B )A.0.03 m/s 2B.0.01 m/s 2C.0.5 m/s 2D.0.6 m/s 2解析:方法一 设从观测时刻起的初速度为v 0,则3分钟内的位移s 1=v 0t +12at 2,①隔3分钟后的1分钟内位移s 2=(v 0+a ·2t )t 2+12a ⎝ ⎛⎭⎪⎫t 32,②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a =0.01 m/s 2.方法二 以观测时刻为计时起点,则1.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v 1=s 1t 1=5403×60 m/s =3 m/s ,第6.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v 2=s 2t 2=3601×60m/s =6 m/s.则加速度a =v 2-v 1t 2-t 1=⎝ ⎛⎭⎪⎫6-35×60m/s 2=0.01 m/s 2. 例3 (多选)一个物体以v 0=8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 B.3 s 末的速度为零C.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D.5 s 内的位移是16 m解析:由t 上=v 0-va=4 s ,即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为4 s ,又根据v t =v 0+at 得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6 m/s ,A 对B 错.根据s =v 0t +12at 2,物体2 s 内的位移是12 m ,4 s 内的位移是16 m ,第5 s 内,物体沿斜面返回,仍可用上述公式求得5 s 的位移是15 m ,亦可求第5 s 内下滑1 m ,得5 s 内位移为15 m ,所以C 对,D 错.正解答案为A 、C.答案:AC名师点睛: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对这种情况的运动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比较方便. 例4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在连续放下n 个小球后,给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AB =15 cm ,BC =20 cm ,试求:(1)小球滚动的加速度; (2)拍摄时B 球的速度; (3)D 与C 之间的距离;(4)A 球上面正在滚动的球还有几个? 解析:因为每隔0.1 s 放下一个相同的小球,所以斜面上任何相邻两球的运动时间差都相等,都是0.1 s ,这些小球所构成的运动情景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的物体运动的点迹相似,因此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数据.(1)令T =0.1 s ,由公式Δs =aT 2得:小球滚动的加速度:a =Δs T 2=BC -AB T 2=20-150.12 cm/s 2=500 cm/s 2=5 m/s 2.(2)此时B 球的速度:v B =v -AC =AB +BC 2T =15+202×0.1cm/s =175 cm/s =1.75 m/s.(3)此时C 球的速度:v C =v B +aT =1.75 m/s +5×0.1 m/s =2.25 m/s ;同理,此时D 球的速度:v D =v C +aT =2.25 m/s +5×0.1 m/s =2.75 m/s ; D 与C 间的距离s CD =v -t =T (v C +v D )2=0.1×2.25+2.752m =0.25 m.(4)由v B =v A +v C2得,此时A 球的速度:v A =2v B -v C =2×1.75 m/s -2.25 m/s =1.25 m/s ,所以A 已运动的时间t A =v A a =1.255s =2.5T ,因此在A 球上方正在滚动的还有两个球.答案:(1)5 m/s 2(2)1.75 m/s (3)0.25 m (4)2名师点睛:①对于一些有关相等时间类问题的求解,可以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来处理,(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相应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等于加速度与相应时间平方的乘积等,)会简化分析问题的过程.②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有:基本公式法、推论公式法、比例公式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等,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用解题方法是处理运动学问题的关键.专题二 对纸带问题的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研究纸带可获取物体运动的信息,研究纸带可直接测量不同时刻的位移情况,通过计算可求解出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同时,还可利用“纸带问题”处理方法来处理等时间间隔记录的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情况.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都相等,我们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以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如图中若s 2-s 1=s 3-s 2=s 4-s 3=…成立,则该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物体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中点时刻的速度.如上图中C 点的瞬时速度v C =s 2+s 32T. 3.求物体的加速度: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系式Δs =aT 2求解. 例5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1)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 4= 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相邻计数点之间都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由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 4=(14.55-6.45)×10-22×0.1 m/s ≈0.41 m/s.(2)由Δs =aT 2得:a =(19.70-6.45)-6.459×0.12×10-2 m/s 2≈0.76 m/s 2. 答案:(1)0.41 (2)0.76名师点睛:①在求解瞬时速度时,选取所求的时间越短误差越小,如例题5中求第4点的速度就选第3至第5点之间的平均速度而不选其他.②在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Δs=aT 2求加速度时,可灵活选定时间间隔,如例题5中,选取0~3段,即选3T 作为时间单位进行计算,但一定要注意所选取的两段是连续且时间相等.►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如图中求出C点对应的速度是 m/s,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0.02 (2)0.21 0.6专题三运动图象问题运动图象主要指st图象和vt图象,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和运用,关键在于弄清图象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1)位移时间图象的特点: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①直线可以不过原点,这时在s轴上的“截距”表示0时刻的位移.②直线只表示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2)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的认识和应用.①图象的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及对应的位移.②图象的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③两条图线相交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时刻相遇.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①直线可以不通过原点,这时在v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②直线只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的认识.①图象的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及对应的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其方向.②图象的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两条图线相交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时刻速度相等,不是相遇.④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如下是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 s末物体距离初始位置最远B.3 s 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将发生变化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先向南后向北D.6 s 末物体返回初始位置 答案:AD 名师点睛:①物体运动方向应从速度的正负进行判断,速度是正时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速度是负时,表示速度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②加速度的正负反映了速度的变化趋势,在本例中加速度为正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但是,加速度为负时,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可能做反向的加速运动.►变式训练4.(多选)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C )A.0~2 s 内的加速度为1 m/s 2B.0~5 s 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 s 末与第5 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vt 图线在时间轴的上方,故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C 正确.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故0~2 s 内的加速度a 1=2-02 m/s 2=1 m/s 2,方向为正,A 正确.第1 s 末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0~2 s 内的相同,第5 s 末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4~5 s 内的相同,而4~5 s 内的加速度a 2=0-21 m/s 2=-2 m/s 2,方向为负,D 错误.0~5 s 内的位移s =12×(2+5)×2 m =7 m ,B 错误.例7 (多选)汽车B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沿同方向行驶的汽车A 速度较小,为了避免相撞,距A 车25 m 处B 车制动,此后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汽车B 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 2B.汽车A 、B 在t =4 s 时的速度相同C.汽车A 、B 在0~4 s 内的位移相同D.汽车A 、B 两车不会相撞解析:汽车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56 m/s 2=2.5 m/s 2,故A 错误;根据图象知,t =4 s时汽车A 、B 的速度相同,故B 正确;在速度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C 错误;当它们速度相等时,汽车A 的位移s A =5×4 m =20 m ,汽车B 的位移s B =12×(15+5)×4 m =40 m ,因为s B <s A +25 m ,故汽车B 追不上汽车A ,即不会相撞,D 正确.答案:BD名师点睛:①注意st 图象和vt 图象的交点物理意义不同,st 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同,而vt 图象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②运用图象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比较方便,但要注意由图象求得的“面积”只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变式训练5.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小球下落过程与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B.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为2 m/sC.小球是从2.5 m 高处自由下落的D.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粤教版必修1
一
二
三
知识(zhī
shi)精要
第十七页,共29页。
思考(sīkǎo)
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qiānyí)
应用
一
二
三
知识(zhī
shi)精要
第十八页,共29页。
思考(sīkǎo)
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qiānyí)
应用
一
二
三
知识(zhī shi)
精要
思考
(sīkǎo)探
究
典题例解
迁移(qiānyí)应
用
(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a=-0.6 m/s2,减速到汽车停止时的时间为
tmax=
0-0 0-12.5
=
-0.6
s=20.83 s>10 s
所以 10 s 后汽车的速度为
vt=v0+at=(12.5-0.6×10) m/s=6.5 m/s.
答案:(1)18.5 m/s
(2)6.5 m/s
第十页,共29页。
思考(sīkǎo)
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qiānyí)
应用
一
二
三
知识(zhī shi)
精要
思考(sīkǎo)
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qiānyí)
应用
在某次测试中,空警2000先进预警机监测到某地发射了一枚战术
导弹,导弹匀加速飞行了150 m,速度从5 m/s增加到了80 m/s.结合以上运
动实例,分析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第十五页,共29页。
一
二
三
知识(zhī
shi)精要
思考(sīkǎo)
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课件沪科版必修10829315
典例精析 一、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简单应用 例1 如图 2 所示,一辆正以 8 m/s 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 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为
A.8 m/s
B.12 m/s
C.10 m/s
①
1 2 s=v0t+2at
由①②两式联立消去中间变量t,得: v2-v02=2as
v=
2 2as+v0
②
答案
[要点提炼]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t 2-v02 = 若v0方向为正方向,则: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取 正值 ;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a取 负值 . (2)位移s>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相同 ,s<0说明物体 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相反 . 2as ,此式是矢量式, 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先选定正方向,并注意各量的符号.
2
v02+vt 2 2
答案
[要点提炼]
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 t
2
v0+vt 2 =
.
2.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v s =
2
v02+vt 2 2 .
3.平均速度公式总结: s v = t ,适用条件: 任意运动 . v 0+ v t v = 2 ,适用条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 v = v t ,适用条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达标检测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知识探究
一、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问题设计] 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如果把子弹 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子弹在枪筒中运动的初速度为v0, 子弹的加速度是a,枪筒长为s.试分析求解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高中物理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沪科版必修1
K12课件
6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公式 vt=v0+at 的物理意义 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描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1)v0 为开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t 为经时间 t 后物体的瞬 时速度,称为末速度。 (2)a 为物体的加速度,为恒量,表明速度均匀变化,即相等时间内速度的 变化量相等。
初速度
v0
和末速度
vt
的平均值,即������
=
������0+������������。把此关系式代入
2
s=������t
中,就得
到 s=������t=������0+2 ������������t,其中 vt=v0+at,代入后得到 s=v0t+12at2。
2课件
5
探究一
探究二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vt=v0+at 的理解
●问题导引●
如图所示,“嫦娥”3 号探测器开始发射时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我们可以用 v t 图像直观地描述“嫦娥”3 号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那么能否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它们呢? 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能,vt=v0+at。
K12课件
8
探究一
探究二
警示(1)公式 vt=v0+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时首先要对
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判断和分析。 (2)如果物体从某一个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可以用逆向思
维法来处理,当成 v0=0、a 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K12课件
9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 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 2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 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 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 止。求: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3 从自由落体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练习课教案 粤教版必修1
(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三、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A
BD
C
B
D
B
AD
11.解:运动员跳伞表演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降落伞打开前和打开后
(1)由公式v 2-v =2as可得
第一阶段:v2=2gh1①
第二阶段:v2-vm2=2ah2②
四、释疑解难
教师引导
学生回顾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
公布答案,
释疑解难。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2.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明确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2.掌握速度公式的推导,并能够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3.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过程与方法: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2.会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3.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4.物体以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大小为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0 s内的位移为()
A.100 mB.50 mC.200 mD.20 m
5.(双选)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乙比甲运动得快B.2 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物体第2秒末的速度为8 m/sD.物体第2秒内的位移为10 m
11.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 m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取g=10 m/s2.求: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二节 自由
1.如图2-2-1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 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打点计时器的频率是50 Hz, 利用该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时, 得到了一条如图2-2-2所示的纸带.
图2-2-1
图2-2-2 判断该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利用测量得到的数据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看是否在相 等的时间内速度增量相等,并求出加速度。
[特别提醒] (1)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t=gt、s=12gt2、v t2=2gs 都是矢量式,当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vt、g 及 s 都取正值。 (2)公式中的 g 在题中常作为隐含的已知条件,题 目中若无说明,g 取 9.8 m/s2。
3.一个小球自500 m的空中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取g=10 m/s2,求: (1)小球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2)小球在开始下落的第1 s内通过的位移。
是不同的
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
C.物体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一定都是
自由落体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 的运动才是自由落体运动,C项中若空气阻力较大, 不能忽略,则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3.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由于地球是 一个球体,所以各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不同的。
2.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重力加速度 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 计算中 g 取 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 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 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 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高重力加速 度g越小
解析:重力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A错。 在地球表面同一地方,g的大小相同,在不同的地方, g的大小略有不同,离地面越高,g的值越小,但相差 不是很大,故B、C、D对。 答案:A
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课件粤教版必修1
B.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③
答案:B
解析: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
加速度相等,同一时刻的速度相等.因下落高度相等,故下落的时间 相等,落地的速度相等,正确选项为B.
一二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实验原理及器材
重物拖着纸带竖直下落时,如果纸带阻力和空气阻力比重物的重
力小得多,可近似认为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
使用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重物及铁夹、铁
架台.
一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实验装置
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使两个纸带限位孔上下对齐,
如图所示.
一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3.主要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连接好电源.
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
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为了找出重物下落的规律,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一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思路分析:打点完成后,就是对纸带进行研究的过程,时间可以数
出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需要测量.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二
一、落体运动的思考
1.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后得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 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二
如果宇航员在月球上某一高度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 谁先落地呢?
提示:同时落地.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无答案)粤教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3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无答案)粤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3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无答案)粤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3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无答案)粤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A级巩固基础1、一个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A、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速度与位移成正比D、加速度不变化2、尝试证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3、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的初速度是4m/s,求:①这辆汽车在8s末的速度;②这辆汽车在8s内经过的位移。
4、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的初速度是4m/s,末速度是14m/s,求这辆汽车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移.B级提升能力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初速度为10m/s,现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求①这辆汽车在3s末的速度和3s内经过的位移;②这辆汽车在5s末的速度和5s内经过的位移;③这辆汽车在8s末的速度和8s内经过的位移。
6、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2=(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这个物体的s-46tt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多少?7、一辆无轨电车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匀加速沿直线行驶,求(1)10s末电车的速度为多大?(2)如果此电车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从10m/s的速度开始匀减速行驶,问经过8s此车的位移为多少?。
高中物理第2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2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粤教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栏目导航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式及推论 (1)第 1 s 末,第 2 s 末,第 3 s 末,…第 n s 末速度之比为 1∶2∶ 3∶…∶n; (2)前 1 s 内,前 2 s 内,前 3 s 内,…前 n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4∶9∶…∶n2; (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2n-1); (4) 连 续 相 等 位 移 段 所 用 时 间 之 比 为 1∶( 2 - 1)∶( 3 - 2)∶…∶( n- n-1);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栏目导航
答案:(1)靠近 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2)乙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力
12/9/2021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栏目导航
自由落体运动(yùndòng)规律
1.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t=gt. (2)位移公式:s=12gt2.
12/9/2021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栏目导航
(2)vt图象如图所示,由vt图象斜率含义,可求得自由下落的 加速度a=ΔΔvt =9.6 m/s2.
12/9/2021
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栏目导航
(3)由题意可设小球到1、2、3、4、5各点下落时间分别为 t1=T,t2=2T,t3=3T,t4=4T,t5=5T, 又1、2、3、4、5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5,代入 数据可得st211=st222=…=st255,即s∝t2.
2.(多选)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
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选择题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2.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研究不同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关于t 和h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t ∝hB .t ∝vC .t ∝hD .t ∝v3.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②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③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④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是都相同的.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电梯在启动过程中,若近似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1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2 s 内的位移是2.5 m ,由此可知( ).(第2题)受测者A .这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25 m/sB .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C .电梯的加速度是0.125 m/s 2D .电梯的加速度是0.5 m/s 2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之间和BC 之间的距离相等,质点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20 m/s 和30 m/s ,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 ).A .质点在AC 段的运动时间B .质点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C .质点的加速度D .质点在点C 的瞬时速度6.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为A =s末 - v v ,其中v 0和v 末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t末 - v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2+ 0末v vC .若A >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D .若A 不变,物体在中间位置处速度为2+ 2末20v v7.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A .四个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B .在第2 s 末,质点(d )回到出发点C .在第2 s 内,质点(a )(c )(d )做加速运动D .在第2 s 末,质点(b )(c )偏离出发点位移相同8.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 ;隔3分钟(第7题)后又观测l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0.03 m/s2B.0.01 m/s2C.0.5 m/s2D.0.6 m/s29.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的同时,汽车乙从该处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求出().A.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路程C.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乙车的加速度10.下列各图中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1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第11题)12.A、B、C、D、E五个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从A球碰到地面的瞬间开始计时,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B、C、D、E四个小球依次落到地面.下列四幅图中,能恰当表示五个小球刚释放时离地面高度的是().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前2 s 的加速度为5 m/s 2B .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6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 .8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4.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2s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2t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15.如图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二、填空题16.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30t -5t 2,则质点的初速度为v 0= m/s ,t =5 s 时刻的速度v = m/s .(第15题)(第13题)17.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 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 的长度表示 .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点B ,则AB 的长度表示 .18.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停止运动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表中是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根据分析计算,表中未给出的数据X =___________,Y =_______________.19.屋檐定时滴出水滴,水滴的运动可看作是从屋檐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当第5滴水正欲滴下时,第1滴水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水滴与第2滴水滴正分别位于高为1米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若取g =10 m/s 2,则此屋檐离地面高度为__________m ,滴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 .20.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因故需要在中途停车,如果停留的时间是1 min ,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是30 cm/s 2,启动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50 cm/s 2,火车因临时停车所延误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21.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 、B 、C 、D 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1)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打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 (2)在纸带A 中,打第1个点时物体的速度为 m/s .速度/(m ·sˉ1)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10 12 20 15 18 X 20 Y 80 2530125(第17题)(第19题)(3)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 的是.2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所用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 .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 :由g 1=212 - T s s ,g 2=223 - T s s ,…,g 5=256 - T s s ,取平均值g =8.667 m/s 2.方法B :由g 1=2143 - T s s ,g 2=2253 - T s s ,g 3=2363 - Ts s ,取平均值g =8.673 m/s 2.(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交变电流的电压为_________.(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 1、s 2、s 3、s 4、s 5、s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在方法A 中有_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填“A ”或“B ”)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四、计算题23.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点O 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通过BC 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第21题)(第22题)24.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点A 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点B 后进入水平面匀减速滑行(设经过点B 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点C .每隔0.2 s 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t /s 0.0 0.2 0.4 … 1.2 1.4 … v /(m ·s ˉ1)0.01.02.0…1.10.7…(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行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t =0.6 s 时的瞬时速度.25.“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 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受试者在加速和减速阶段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第24题)(第25题)26.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x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27.一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象求:(g取10 m/s2)(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第27题)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 1.B .解析:当物体沿不同倾角的斜面下滑时,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得,当倾角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物体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 错误,B 正确;当长度一定时,小球从不同的倾角向下加速时,由于斜面的高度会不一样,则到达底端的速度与时间都和倾角有关,所以C 、D 都错误.2.BC . 解析:由t =g h 2,t =gv可知,本题答案为BC . 3.B .解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s 、v 0、a 三者方向一定相同,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由位移公式s =v 0t +21at 2,仅当v 0=0时,s ∝t 2. 4.AD .解析: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t s s 221+=2522.+ m/s =2.25 m/s , A 正确;由s 2 - s 1=at 2,得a =212ts s -=0.5 m/s 2,D 正确,C 错误;第1 s 末的速度等于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B 错误,第3 s 末的速度应为v 3s =v 1s +at =(2.25+0.5×2) m/s =3.25 m/s .5.BD .解析:质点通过AB 段之间的时间t 1=1v AB s ,通过BC 段之间时间t 2=2v BC s. 由此,通过AC 段之间的平均速度v =21 + + t t s s BC AB =2121 + 2·v v vv ,代入数据解得 v =2 m/s .又设质点在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2 + BA v v =20 m/s , 2 + CB v v =30 m/s , 2+ CA v v =24 m/s . 联立方程,可得v C =34 m/s . 6.BC .解析:由两种加速度的定义得A a =t s ,即a =t s A ,无论是哪种定义,ts均为变化的量,因此当A 不变时,a 是变化的,A 错误.若A 不变,则As =v 末-v 0,设中间位置时的速度为v ,则A2s =v -v 0,B 正确,D 错误.当A >0且保持不变时,a =t s A 中的t s是增大的,所以加速度a 增大,C 正确.7.CD .解析: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对应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在第1 s 内,质点(a )的位移为负方向,(b )、(c )、(d )位移都为正方向,A 错误;0~2 s 内质点(b )、(c )位移为正,且离出发点最远,B 错误,D 正确.在第2 s 内,质点(a )(c )(d )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因此做加速运动,C 正确.8.B .解析:方法一:设从观测时刻起的初速度为v 0,则3分钟内的位移 s 1=v 0t +21at 2,①隔3分钟后的1分钟内位移 s 2=(v 0+a ·2t )3t +21a 23⎪⎭⎫⎝⎛t ,②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a =0.01 m/s 2.方法二:以观测时刻为计时起点,则1.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v 1=11t s =603540⨯m/s =3 m/s , 第6.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 v 2=22t s =601360⨯m/s =6 m/s . 则加速度a = v v 1212t -t -=⎪⎭⎫ ⎝⎛⨯60536 -m/s 2=0.01 m/s 2.9.A .解析:设乙车经过时间t 追上甲车时速度为v t ,则有v 0t =2+ 0tv t ,∴v t =2v 0. 10.A .解析:若加速度不变,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对应的是倾斜直线.且加速度图线在时间轴下方,即加速度方向为负方向,速度图线应向下倾斜,故B 、D 错误.加速度为正时,速度图线应向上倾斜,故C 错误.11.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上面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面物体明显是做匀速运动的.由于t 2及t 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故C 正确.12.C .解析:从A 球落地开始计时,由于B 、C 、D 、E 四个小球依次落地的时间间隔相等,因此,可以确定AB 间、BC 间、CD 间、DE 间的高度差应越来越大,故C 正确.13.A .解析:在v -t 图象中,0~2 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tΔΔv=5 m/s 2,故A 正确.该物体前4 s ,先加速运动2 s ,再减速运动2 s ,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而第5~8 s 反向运动,第8 s 末恰好回到出发点,故B 、C 、D 错误.14.D .解析:设物体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 0、v t ,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21v -20v =2a2s , 2t v -21v =2a 2s . 联立方程,可得v 1=2220t v v +.由中间时刻2t时的速度v 2=20t v v +.由数学知识可知,v 1>v 2.(提示:也可运用速度—时间图象来分析) 15.AC .解析:对汽车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所求解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2 s 内的位移x 1=v 0t 1+21a 121t =20 m >18 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v 0+a 1t 1=12 m/s <12.5 m/s ,汽车没有超速,故A 正确;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t 2=20a v =1.6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 2=21a 222t =6.4 m ,故C 正确,D 错误. 二、填空题 16.30;5.解析:由位移时间关系方程可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30 m/s , 加速度a =-5 m/s 2,代入速度公式可求得v =5 m/s . 17.平均速度;物块的末速度.解析:由题意知,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根据匀加速运动规律s =v t ,可得OD 的长度表示平均速度.由题意知,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点B ,则三角形AOB 的面积和矩形OAED 的面积相等.故可得AB 的长度表示物块的末速度.18.45;24.解析:初速度及反应距离可计算出该司机反应时间是1.2 s ;因此初速度达到20 m/s 时反应距离为Y =s 3=v 3t =24 m .初速度v 0、制动距离s 、加速度a 之间关系为20v =2as ,可得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s 220v =202102⨯m/s 2=2.5 m/s 2;在初速度为15 m/s 的情况下,制动距离为X =s 2=a222v =522152.⨯m =45 m .19.3.2;0.2.解析:设屋檐每隔一段时间T 滴下一滴水滴,当第5滴水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水滴已刚好到达地面,即恰好滴下了四滴水,这时5滴水滴的位置相当于某一打点记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且打点周期为T .设第1滴水滴至第4滴水滴距屋檐(即第5滴水滴的位置)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和x 4,则x 2-x 3=1 m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有x 1∶x 2∶x 3∶x 4=16∶9∶4∶1,解得x 1=3.2 m . 第1滴水滴刚好落地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为t =gx 12=0.8 s . 滴第5滴水滴时,刚好滴下了四滴水滴,故滴水的时间间隔T =4t=0.2 s . 20.100 s .解析: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t =a v =3015.s =50 s , 所经过的位移为x 1=a22v =302152.⨯m =375 m .从启动到速度达到v 所用时间t ′=a 'v =5015.s =30 s ,所经过的位移为x ′=a '22v =502152.⨯m =225 m . 火车停留的时间t 0=60 s ,火车以速度v 通过上述两段位移所需时间为T =v x x ' + =15225+ 372s =40 s . 所以延误时间为 Δt =t +t ′+t 0-T =100 s .三、实验题21.(1)3.11.(2)0.46.(3)丙. 22.(1)220 V .(2)s 1、s 6;s 1、s 2、s 3、s 4、s 5、s 6;B ;偶然.(3)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s 1、s 2、s 3、s 4、s 5、s 6 长度测量;交变电流频率波动;数据处理方法等.四、计算题23.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到达点A 的速度为v 0,通过AB 段和BC 段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l 1=v 0t +21at 2 ,① l 1+l 2=2v 0t +2at 2,②联立①②式,得 l 2-l 1=at 2, ③ 3l 1-l 2=2v 0t .④ 设O 与A 的距离为l ,则有l =a220v ,⑤联立③④⑤式,得l =)()(21221 - 8 - 3l l l l .24.解析:该题要求读取表格信息,同时要求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1)在斜面上加速度为a 1=112Δ - t v v =5.0 m/s 2; 在水平面上加速度为a 2=234Δ - t v v =201170... m/s 2=-2.0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 (2)通过计算可以判断物体在0.6 s 末是在斜面上还是在水平面上.设在斜面上滑行时间为t ,则有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a 1t ,该速度也是水平面上运动初速度,有0.7 m/s =v -2.0(1.4-t ).由以上两式联立可得t =0.5 s ,v =2.5 m/s ,故在0.6 s 末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了0.1 s ,v t =v +a 2Δt =2.3 m/s .25.6.25 s .解析: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t 1=1m a v =1 s ,s 1=21v m t 1=2 m ;减速阶段:t 3=2m a v =0.5 s ,s 3=21v m t 3=1 m ; 匀速阶段:t 2=m31 + -v )(s s l =1.75 s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t 4=1m a v =1 s ,s 4=21v m t 4=2 m ; 匀速阶段:t 5=m4-v s l =2 s .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 =t 1+t 2+…+t 5=6.25 s . 26.a ≥s2 - 212)(v v .解析: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近.若后车减速的加速度过小,则会出现后车速度减为与前车速度相等之前即追上前车,发生撞车事故;若后车加速度过大,则会出现后车速度减为与前车速度相等时仍未追上前车,就不会发生撞车事故.两车恰不相撞的临界状态,后车加速度大小为某值时,恰能使两车在速度相等时后车追上前车,此时对应的加速度即为两车不相撞的最小加速度.解法一:设经时间t ,两车恰追上而不相撞,则 v 1t -21a 0t 2=v 2t +x , v 1-a 0t =v 2解得a 0=x 2 - 212)(v v ,所以当a 0≥x2 - 212)(v v 时,两车不会相撞.解法二:两车间的距离Δx 为Δx =v 1t -21at 2-v 2t +x =21at 2+(v 2-v 1)t +x . 两车不相撞,Δx 应有21at 2+(v 2-v 1)t +x ≥0. 由根的判别式,不相撞时应满足(v 2-v 1)2-2ax ≤0, 由此得a ≥s2 - 212)(v v .27.(1)8 m/s 2.(2)158 m .(3)71 s .解析:(1)运动员在2 s 末才打开降落伞,所以在2 s 末之前匀加速下落,其速度-时间图线应为直线.a =tt 0 - v v =2016-m/s 2=8 m/s 2.(2)运动员发生的位移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与横轴之间“面积”的大小.估算该“面积”区域大约是39.5格,每小格“面积”为S 0=2×2 m =4 m ,所以h =39.5S 0=158 m .(3)运动员在14 s 内下落高度为h =158 m ,而14 s 之后几乎做匀速运动,且匀速运动速度等于6 m/s ,故在后段运动中高度为h 2=500-158=342 m ,时间为t 2=6342=57 s ,总时间为t =71 s .。
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202
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集体备课个人空间学习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特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及应用【温故知新】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2、末速度v t= ,位移s=.Vt2=图像过点,表示初速度为【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理解推导(一)小组讨论推导如下公式1。
初速度Vo,末速度Vt,加速度a,方向常以v0 的方向为正方向,v t= ,位移s=v t2-v02=2,若无a,v与v0和vt的关系式 s= 若有a和t, s=若有a无t,2as=【巩固提升】1、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
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是多大?(2)在5s内的位移是多大?平均速度是多大?(3)在第5s内的位移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人,以5m/s的初速度匀减速上一个斜坡,加速度大小是0。
4m/s2斜坡长30m,z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要多长时间?【检测反馈】1、A、B是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图(1)A、B各做什么运动?求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2)两图像交点的意义(3)求1s末A、B的速度(4)求6s末A、B的速度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认真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体会一题多解,要解题严谨。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位移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理解与准确应用。
难点: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
三、教学方法、教具:方法:分析、归纳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成直线运动,运动规律:
(1)速度时间关系
(2)位移时间关系
(3)推论 gh v t 22= 但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都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并具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加速度不变,这就是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如:将物体竖直向下抛出,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加速或减速成等等。
这些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a 恒定,由加速度的定义式联 得 物体在任意时刻由得到 0t v v at =+
板书一: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方法一:
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又如何呢?由我们已知的知识能推导出来吗?02t v v s v t
+== ,0t v v at =+ 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即:02t v v s v t +== 推导:02
t v v s vt +== 又因为0t v v at =+所以有: 22
1gt h =
板书二: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方法二: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图1: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2:初速度不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1讲述:在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s=vt 。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表示相应的位移呢? 启发:我们能否运用类似“用平均速度来近似地代表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当成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请同学们思考。
探究2提问得出:可以把整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过程分成几个比较小的时间段,把每一小段时间内的匀变速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讲述:为了简单处理,我们可以用时间间隔Δt 内任意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来代表该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然后把运动物体在每一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即小矩形的面积)都表示出来,最后求和,就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了。
讨论:由于时间间隔Δt 取得比较大,所以上面的做法比较粗糙。
为了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该如何改进?
提问得出:可以把时间间隔Δt 取得很小。
课件演示:时间间隔Δt 取得越小,小矩形面积的总和就越准确地表示物体发生的位移:
1.如果时间间隔Δt 取得非常非常小,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非常准确地代表物体发生的位移。
2.如果时间间隔Δt 取得非常非常小,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刚好等于v-t 图象下面的面积。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拓展:所有的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都表示位移,其正负表示位移的正负。
师:由0t v v at =+和21
02s v t at =+将t 消去得as v v t 2202=-
板书三:推论:as v v t 2202=- 注:该公式不涉及时间
(三)例题分析:
例1、一艘快艇以2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6m/s ,求快艇在8s 末的速度和8 s 内的位移。
请同学们把快艇的运动过程用图示表示出来
师引导提问:快艇作的是什么运动?怎么求速度和位移?
生:快艇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分别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速度和位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写下求解过程
生(3分钟)写解题过程(略,参考P37,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解题格式)
P37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乐趣
2、解决物理问题必须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教师评析: 1、使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首先要选取一致正方向
2、一般的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速度为0,取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若为加速运动,则加速度为正值,若为减速运动,则加速度为负值
例2、 一列火车以30m/s 的初速度匀加速从一长直斜坡驶下,经过700m 的斜坡后速度达到40m/s ,求火车在该段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解法一: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建方程组求解。
解法二:直接用推论求解
教师:引导学生去审题,比较用两种两种方法解题不同之处。
使学生学会活用公式。
教师板书规范解题过程,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四)、总结解题思路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五)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规律公式,及公式中各量的物理含义。
注意求解减速运动问题时,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判断物体是否会在给定时间内停下来。
(六)、作业布置:P38-3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