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严选内容)

合集下载

《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严选优质)

《伤寒论》中出现最多的经方(严选优质)

涉及条文经方48 承气汤方29 桂枝汤方27 小柴胡汤方12 五苓散方12 四逆汤方10 麻黄汤方9 白虎汤方8 大陷胸汤方8 理中汤方6 小青龙汤方6 吴茱萸汤方6 白虎加人参汤方5 小建中汤方5 大柴胡汤方5 抵挡汤方5 栀子豉汤方4 瓜蒂散方4 小半夏汤方4 猪苓汤方4 甘草干姜汤方3 大青龙汤方3 葛根汤方3 甘草泻心汤方3 泻心汤方3 桔梗汤方3 肾气丸方3 十枣汤方3 通脉四逆汤方3 附子汤方3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2 桂枝甘草汤方2 桂枝加芍药汤方2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2 桂枝加葛根汤方2 桂枝加黄芪汤方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2 芍药甘草汤方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2 桂枝人参汤方2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 炙甘草汤方2 奔豚汤方2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涉及条文经方2 当归芍药散方2 麻黄加白术汤方2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2 越婢加白术汤方2 甘草麻黄汤方2 柴胡桂枝汤方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2 黄芩汤方2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2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2 茯苓甘草汤方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2 真武汤方2 猪膏乱发煎方2 下瘀血汤方2 茵陈蒿汤方2 理中丸方2 理中加附子汤方2 白通汤方2 乌梅丸方2 桃花汤方2 竹叶石膏汤方2 栀子干姜汤方2 黄连阿胶汤方2 黄土汤方2 白头翁汤方2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2 赤小豆当归散方1 桂枝加桂汤方1 桂枝加附子汤方1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1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1 桂枝去芍药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1 桂枝附子汤方涉及条文经方1 桂枝当归汤方1 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方1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1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1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1 桂枝茯苓丸方1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1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1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1 黄芪建中汤方1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1 黄芪桂枝五物加干姜半夏汤方1 黄芪芍药桂枝汤方1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1 黄芪当归汤方1 乌头桂枝汤方1 栝蒌桂枝汤方1 当归四逆汤方1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1 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附子汤方1 温经汤方1 蜘蛛散方1 王瓜根散方1 当归散方1 阿胶艾叶汤方1 阿胶生姜汤方1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1 当归附子汤方1 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方1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1 麻黄茯苓汤方1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1 麻黄升麻汤方1 越婢汤方1 越婢加半夏汤方1 大青龙加附子汤方1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1 葛根加半夏汤方1 文蛤汤方1 文蛤散方1 半夏麻黄丸方1 厚朴麻黄汤方涉及条文经方1 射干麻黄汤方1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方1 鼻塞散方1 一物瓜蒂汤方1 皂荚丸方1 蜀漆散方1 三物小白散方1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1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1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1 柴胡加芒硝汤方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1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1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1 防己黄芪汤方1 旋复花代赭石汤方1 生姜泻心汤方1 半夏泻心汤方1 黄连汤方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 附子泻心汤方1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1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方1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方1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方1 小陷胸汤方1 栝蒌茯苓汤方1 黄芩牡丹栝蒌半夏枳实汤方1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1 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汤方1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方1 旋复花汤方1 葶苈栝蒌桔梗牡丹汤方1 黄连黄芩麦门冬桔梗甘草汤方1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方1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方1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方1 苦酒汤方1 半夏散方1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1 半夏干姜散方1 生姜半夏汤方涉及条文经方1 半夏茯苓汤方1 竹茹半夏汤方1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1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方1 甘遂半夏汤方1 橘皮汤方1 橘皮竹茹汤方1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1 排脓汤方1 排脓散方1 枳实芍药散方1 枳实栀子豉汤方1 枳实白术汤方1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方1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1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1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1 厚朴四物汤方1 厚朴七物汤方1 厚朴大黄汤方1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1 白术散方1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方1 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方1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1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1 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方1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1 茯苓白术戎盐汤方1 茯苓白术甘草汤方1 茯苓杏子甘草汤方1 茯苓泽泻汤方1 葵子茯苓散方1 防己茯苓汤方1 木防己汤方1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1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1 猪苓加人参汤方1 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方1 滑石乱发白鱼散方1 泽泻汤方1 牡蛎泽泻汤方1 泽漆汤方涉及条文经方1 栝蒌瞿麦薯蓣丸方1 狼牙汤方1 蛇床子散方1 矾石丸方1 硝石矾石散方1 苦参汤方1 诃黎勒散方1 雄黄散方1 猪肤汤方1 猪胆汁导方1 王瓜根导方1 蜜煎导方1 白蜜煎方1 麻仁白蜜煎方1 麻子仁丸方1 大陷胸丸方1 大黄甘遂阿胶汤方1 大黄厚朴甘草汤方1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1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方1 大黄芒硝汤方1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1 大黄香蒲汤方1 大黄牡丹汤方1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1 大黄蟅虫丸方1 抵挡丸方1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1 理中加黄芪汤方1 理中加人参栝蒌汤方1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1 大建中汤方1 四逆加人参汤方1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1 四逆散方1 茯苓四逆汤方1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1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1 干姜附子汤方1 人参附子汤方1 人参干姜汤方1 甘草附子汤方1 白术附子汤方涉及条文经方1 附子粳米汤方1 天雄散方1 大乌头煎方1 乌头赤石脂丸方1 薏苡附子散方1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1 九痛丸方1 禹余粮丸方1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1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1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方1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1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1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1 竹叶汤方1 竹皮大丸方1 人参石膏汤方1 白虎加桂枝汤方1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1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方1 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方1 白虎加地黄汤方1 栀子汤方1 栀子甘草豉汤方1 栀子生姜豉汤方1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1 栀子大黄汤方1 栀子黄柏汤方1 栀子连轺甘草栝蒌汤方1 甘草汤方1 甘草粉蜜汤方1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1 酸枣仁汤方1 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方1 麦门冬汤方1 栝蒌牡蛎散方1 紫参汤方1 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方1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方1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1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方1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1 柏叶阿胶汤方涉及条文经方1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方1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方1 连轺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1 黄连茯苓汤方1 柏叶汤方1 红兰花酒方1 鳖甲煎丸方1 升麻鳖甲汤方1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方1 王不留行散方1 黄连粉方1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1 百合洗方1 百合知母汤方1 百合鸡子黄汤方1 百合滑石散方1 百合滑石代赭石汤方1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1 百合地黄汤方1 百合地黄加牡蛎汤方1 百合地黄牡丹半夏茯苓汤方1 烧裩散方1五苓加茵陈蒿散方桃仁承气汤方调胃承气汤方小承气汤方大承气汤方。

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处方——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桂枝加白术汤

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处方——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桂枝加白术汤

中医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处方——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桂枝加白术汤小时候农村有很多人上了年纪的人都有风湿的病症,记得那时候他们都会买风湿膏来贴,贴了会好一些,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治标不治本。

这或许是我们对外界的接触太少了,了解的不够多,现在学了这些后深深地感觉到知识缺乏的年代真是太可怕。

伤寒论第一百八十四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大便溏,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病人伤寒八九天了,如果身体好的话,应该就自愈,可惜这个病人体内素有湿,伤寒外症没有好,有往里传的趋势,可是在往里传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湿在其表面,把外邪挡住了而入不了里,这样风与湿就相互混杂在一起,让人感觉十分地难受。

病人不呕代表没有往里传,没有转变成少阳病,不渴意味着病人体素有湿,体内有湿,病人就不会觉得口渴。

对于风湿的问题,那就采用去风、去湿,用桂枝去风,用附子去湿,这个时候就使用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组成:桂枝(四两)、附子(二枚,去皮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如果这个病人大便就是稀稀的,小便也是很正常的,这说明病人通过大便在排湿,也意味着病人的脾湿过盛,这个时候就要加白术袪除脾湿。

小便正常也表明病人的外症已经正常了,如果外症还在的话,病人的小便就会因为伤寒的原因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把桂枝去掉,加入白术,使用桂枝去桂枝加白术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组成:白术(四两)、附子(三枚,去皮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白朮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枝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也。

这个汤方中桂枝是否要加入,具体要看病人喝了汤方后的具体表现,如果喝了桂村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方后,病人身体还是不舒服,那就是不要去掉桂枝,变成桂枝附子加白术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讲师:徐朋吉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桂枝附子汤加减。

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加白术汤。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40克)附子(炮,去皮,破,三枚30)生姜(切,三两30克)大枣(擘,十二枚20克)甘草(炙,二两2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三才解析法阳性药:附子(热苦辛)3桂枝(温辛甘)4生姜(大温辛)3平性药:甘草(平甘滋)2大枣(平甘滋)2阴性药:无从上面可以看出,方子中没有阴性药,整个方子是温热的,六纲是少阴病,五证是滞证。

305.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宋174)《补遗》伤寒八九天,出现了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这是风湿相搏造成的。

脉浮是病在表,虚而涩是津液不足。

涩是有迟涩之意,有寒湿参与。

身体疼烦,这是寒湿痹阻造成的,这里的烦是因疼痛而烦,不是里热的烦。

不能自转侧,一是因为疼痛的厉害而不敢动,二是肌表有寒湿水饮,身体沉重。

不呕,是没入里,少阳和太阴、少阴都有呕。

(徐老师解疑注:呕是代指里证,少阳和太阴的呕要明显一些,少阴的呕一般不是很典型,但是也会有呕出现。

这里是告诉你不要局限了。

)不渴,说明没有里热。

本方实际就是少阴中风重症,感受寒邪重一些。

应该会有四肢逆冷的表现。

病机是津液不足,风邪在表,合并寒湿,没有里证。

治疗呢用桂枝附子汤。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药:附子(热苦辛)3臣药:桂枝(温辛甘)3生姜(大温辛)3佐药:甘草(平甘滋)2大枣(平甘滋)2使药:无这里用附子为君药,附子热苦辛《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附子祛风散寒止痛,温化寒湿。

在这里用量很大,为的就是去除较重的寒湿邪气。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组成】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

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

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

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

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

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

4. 鼻衄。

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

5. 乳漏。

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

6. 麻疹出而不透。

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

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

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

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伤寒论》113方(附“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1桂枝汤方: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方:21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一、汗出畏寒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

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

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

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

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

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证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

改用徒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茂,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

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

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二、大汗亡阳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o.2克、匹拉米洞o.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包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且损阴。

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有阳亡之虞,急以佳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

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房后伤风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

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

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

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孪而屈伸不利。

针、药屡治不效。

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于12克,白芍9克大枣7故,生姜9克,炙甘草6克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9漏汗案——刘渡舟医案崔某,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

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

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

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

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一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

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

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

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

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临证指南》论;同一个汗漏证,在不同人身上,反应的也不同。

这个自汗是怎么来的,就是外感伤寒而来的,营卫不和,则汗出不止。

附子大热温经,桂枝解肌,生姜温血海而行寒涩,所以全身有如冰雪融化的感觉。

正是表寒之缩,遏闭营血而生风,导致营卫不和,汗出不止也。

试问用桂枝加人参,或也可以。

本条恶风之症,是恶寒之义,因为汗出而皮毛窍开,所以稍有风寒,即是能感知,所以恶风寒。

汗出多而卫阳外泄,也就是卫阳之虚之义。

不能濡养肌肉,所以体疲乏力。

10自汗证——刘渡舟医案刘渡舟治疗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

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剂,而汗出犹未止。

一日向其求方,其曰: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

曰: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

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

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伤寒挈要》论;人参能补肝脾之阳,但不能解表,黄芪能升肝脾以行营卫之气,但人参、黄芪俱不能解表,所以汗出不止。

桂枝汤解表,附子温里助藏,以解虚惫。

表里双解,面面俱到,三剂而汗止。

10汗证——刘景琪医案(典型医案)王某,男,15岁,1976年12月6日初月感冒,服A.P.C.后汗出不止,手足心汗尤多。

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中风后遗症

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中风后遗症

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中风后遗症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中风后遗症案患者为男性,今年70岁,患高血压病20多年,长期服降血压药。

2个月前突然摔倒,处于昏迷状态。

经住院检查,诊断为脑梗阻、缺血性中风。

经治疗,病情好转而出院,可是右侧手足完全瘫痪了,变成了右半身不遂。

于2006年4月17日求诊于中医进行调理。

患者中等偏瘦身材,神疲乏力,血压正常。

右半身不遂,不能行走,右手握物无力,右足稍微能活动一些。

恶风恶寒,肢冷自汗,小便无力,大便每天自然排出,睡眠尚可,下肢时有浮肿。

舌大淡暗,苔薄白,脉缓。

腹肌按之无力,脐部悸动。

病人不愿意针灸,试投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疗。

桂枝10g,白芍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3 枚,附子10g,白术10g,茯苓15g。

1个月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手握力度增加,在家中能拄着拐杖行走了。

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连服半年,患者有明显进步,现在不需要拐杖也能慢慢走路,手能握筷子吃饭。

总之,生活能够勉强自理,身体状态稳定。

临证心悟01 患者有高血压病20多年,长期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得很好,避免了出血性中风,然而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缺血性中风,所以人们需要反思西医降压疗法的得失。

02 经方医学在临床中对中风的预防与中风后遗症的诊治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临床方证辨证大量病例的统计,实证病人出现大柴胡汤证、三黄泻心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防风通圣散证较多;虚证病人出现金匮肾气丸证、镇肝息风汤证、补阳还五汤证为多;而一般病人出现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证、小续命汤证较多。

在一般病人中,胖人中风后遗症中的小续命证较多,瘦人中风后遗症中的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证较多。

03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其实就是桂枝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的合方。

刘渡舟老师认为,脑梗阻一病要考虑“水气上冲”,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是治疗水气病的主方,所以在方证相对应的背后,还有许多深层次的东西值得进一步研究。

04 对于中风的诊治,后世医学与经方医学有着非常不一样的认识。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别名】
白术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处方】
附子3枚(炮,去皮,破),白术4两,生姜3两(切),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助里阳以逐表湿。

被湿温经。

主伤寒8-9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喝,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白术附子汤(《金匮》)、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金鉴》卷十三)、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汤(《伤寒瘟疫条辨》卷五)、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医效秘传》卷三)、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类聚方》)。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附子白术汤”、“附子汤”。

【注意】
忌葱、猪肉、菘菜、海藻、桃、李、雀肉。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桂发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

②《伤寒来苏集》:病本在脾,法当君以白术,代桂枝以治脾,培土以胜湿,土旺则风自平矣,桂枝理上焦,大便硬、小便利,是中焦不治,故去桂。

③《伤寒贯珠集》:去桂枝之辛散,加白术之苦燥,合附子之大力健行者,于以并走皮中,而逐水气,以避虚就实之法也。

④《古方选注》:湿胜于风者,用术附汤。

以湿之中人也,太阴受之,白术健脾去湿,熟附温经去湿,佐以姜、枣和表里,不必治风,但使湿去,则风无所恋而自解矣。

【摘录】
《伤寒论》。

桂枝系方剂(14)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系方剂(14)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系方剂(14)桂枝加附子汤
为了方便对比,仍然把桂枝汤放出来:
桂枝汤
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4枚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10g 芍药1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4枚附子10g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我们从最基础的加减学起,都非常简单,就是桂枝汤加附子一味药了,主治什么呢?
感冒发汗后表虚漏汗了,一般是桂枝汤证的虚人用麻黄汤发汗了,就会汗流不止、怕风、小便不利、四肢拘挛、屈伸困难。

直接把人发虚了,掉到少阴病了。

漏汗、怕风、小便不利,肾阳虚;四肢拘挛、屈伸不利是汗出太多,体液缺失的表现。

怎么办呢?止汗是桂枝汤的强项啊,让桂枝汤带到营卫位置,用附子来补肾阳。

本方让我感到不解的地方是不加补津液的人参之类,后来想了想,可能把漏汗补住了,人自然就不会拘急了。

想通以后就更感慨经方的精简到极致而不多用一味药的厉害。

临床应用:
可用于四肢运动麻痹或疼痛、神经痛、脑出血后遗症所致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神经麻痹、疝等。

辩证要点就是这种有点阳虚的出汗,出汗多、怕风或者有一些阳虚的症状,怕冷、小便难等。

有这些主证的过敏性鼻炎我用过效果都很好。

所以要点是抓主证,而不是西医病名,每次给的病名只是帮助大家具象化知识点,并不是禁锢大家的思路。

?白术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权威编辑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白术附子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金匾要略》卷上。

为剂,具有温阳通经,祛风除湿之功效。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别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伤寒论》出处《金匾要略》卷上组成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功用温阳通经,祛风除湿快速导航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附注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歌诀白术附子汤除痹,生姜大枣甘草炙;风寒湿痹重在湿,助阳除湿微汗知。

组成白术二两(6g),附子一枚半(炮,去皮)(10g),甘草一两(炙)(3g),生姜一两半(切)(4.5g),大枣六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三升(1200ml),煮取一升(400ml),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功用温阳通经,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方义附子可以温中,生姜能够散寒蠲饮降逆,白术、炙甘草、大枣则健脾和中,因此本方还具有很好的温中健脾降逆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恶阻,如同时兼有表阳虚恶寒者,则更为合拍。

配伍特点方用辛温散寒的生姜、附子,配以化湿祛风的白术,为其配伍特点。

运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身痛,临床应以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为其辩证要点。

现代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又用于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各种风湿痹痛等病证。

加减化裁如见恶寒疼痛甚者,可加制川乌、草乌;伴发热者,加石膏、知母、忍冬藤;体虚者加党参、黄芪、熟地;病久入络者,加红花、地龙、赤芍。

使用注意1、方注云:服汤后,其身如痹状,或冒状,此乃附子白术药力并走皮肤营卫欲驱逐邪气而尚未驱除之际,标志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对此现象,不必惊慌,待邪除自解。

2、服药期间,忌食海带、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伤寒论》113方——白术附子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白术附子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白术附子汤,典型医案1眩晕——刘含堂医案赵某某,女,44岁,工人。

2001年11月5日初诊。

1年来常感眩晕,以致不能上班,曾在市内多所医院就诊,西医以脑电图、多普勒、CT等特殊仪器检查,未查出实质病变,用药亦无效。

现症:面色淡黄而白,食欲差,便溏,神惫,腰膝酸痛,畏寒怕冷。

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诊为眩晕,证属脾失健运,肾阳虚衰。

治当健脾温肾。

用桂枝去桂加白术汤加味,处方:白术12克,炮附片10克(先煎),茯苓15克,厚朴10克,焦山楂15克,补骨脂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枚。

水煎服,10剂。

二诊:眩晕减轻,食欲改善,大便成形,畏寒怕冷等症状亦有所缓解。

继用上药,又服10剂,诸症消失。

按:本例眩晕,西医未查出实质病变,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肾阳虚衰。

仲圣原以桂枝去桂加白术汤治疗痹证,然本方有健脾温肾之效,故亦适于本患者的治疗,加茯苓、焦山楂、补骨脂在于增强健脾温肾之力。

脾肾功能恢复,阳气振奋,清升浊降,则眩晕等症自然消退。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现代主要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泄泻、肛痒等。

辨证宜掌握其病机要点为风寒湿相搏于表而偏重于寒湿,兼湿邪困脾,或为脾失健运,肾阳虚衰。

《经方治病经验录》2自汗——叶天士医案某,21。

脉细自汗,下体怯冷,卫阳式微(卫阳虚)。

去桂加白术汤加黄芪:黄芪9克,熟附子2.1克,白术4.5克,炙草1.5克,煨姜30克,南枣9个。

(《叶天士医案》)《经方研习》3肩臂疼痛——姜春华医案黄某,男,57岁。

右臂经脉疼痛,上及肩胛,下达肘部,兼有大便溏薄,为“漏肩风”,五十以后有之,多属血虚不能营养经脉,拟以白术附子汤及当归四逆汤加减:白术6克附块6克当归9克细辛2.4克桂枝6克川芎9克鸡血藤15克秦艽9克。

方14剂按:“漏肩风”亦属痹证,即现代医学所谓“肩关节周围炎”。

方用归、芎、鸡血藤养血活血,术、附祛寒湿,附、桂、细辛温阳散寒,加秦艽驱风通络,配合推拿及体育锻炼则收效较速。

伤寒论经方

伤寒论经方

《伤寒论》113方(附“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伤寒论》113方--------------------------------------------------------------------------------1桂枝汤方: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桂枝去芍药汤方:21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

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

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一、痹证秦伯未医案:黄某某,女,24岁。

下肢关节疼痛已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

现病情仍重,尤以右膝关节疼痛为甚,伸屈痛剧'行走困难,遇阴雨天则疼痛难忍,胃纳尚好,大便时结时烂,面色咣白,苔白润滑,脉弦紧,重按无力,诊为寒湿痹证,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24克,炙草18克,生姜18克,炙草12克,大枣4枚,3剂。

复诊:服药后痛减半,精神食欲转佳,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30克,生姜24克,大枣6枚。

连服1 O剂,疼痛完全消失。

按语:寒湿痹证而阳气不足,故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重,且面色冲白,苔白润滑,脉虽弦紧·但重按无力。

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祛风胜湿,正与本案相合也。

二、痹证刘渡舟医案:韩某某,男,37岁。

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每届天气变化,则身痛转剧。

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问其大便则称干燥难解。

辨为寒湿着外而脾虚不运之证,为疏:附子l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粘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

转方用:干姜1O克,白术 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服至3剂而下肢不痛,行路便利。

又用上方3剂而身痛亦止。

后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

按语:风去湿存,内困脾气,脾不健运,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而大便反硬,用去桂加白术汤以健脾气行津液,逐水气。

仲景用药精妙之处,于本案中可窥一斑。

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而痒,即大论所谓“其人身如痹,此正气得药力资助,与邪奋争,湿气欲出之象。

服药完毕见两膝汗出粘冷,反映了寒湿邪气由皮内而出,邪退正复,其病向愈。

三、头晕(低血压)刘新华医案:杨某,男,67岁。

入夏后劳累过度,体质素弱,心阳虚损,不能鼓血上荣,引起严重低血压症。

刻诊:血压70/40mmHg。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一案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一案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一案某患者,女,45岁,于09年3月初至吾友处就诊。

肩周炎针后痊愈,自述其腰连腿部(双侧)沉重疼痛,阴天加重,脉浮,尺有力,舌黄腻,语音洪亮有力,口不渴,饮水量不多。

大便七八日一解,针灸后改为二至三日一行。

小便黄,易出汗。

我友遂拟开活血化瘀药以之,后问吾经方可有良策,因思此人颇为棘手,经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其人小便利而大便涩,去桂枝以防通阳而大便更涩。

遂书桂枝加附子汤方去桂枝以之。

为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加强温阳止痛效果,合大黄附子汤。

制附子9克,白术12克,生姜10克(切),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大黄9克,细辛3克。

两副友遂问,何以去桂枝?温阳力恐稍小。

吾答:师云。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

风湿之邪盛也。

湿yin于中。

无方主桂枝。

为风胜于湿。

风为天之阳邪。

主桂枝之辛以化之。

后方去桂加术。

为湿胜于风。

湿为地之阴邪。

主白术之苦以燥之。

或问苦燥之品。

不更令大便硬小便自利乎。

曰。

太阴湿土喜燥而恶湿。

湿伤脾土。

则不能输其津液以入胃。

师所以去解表之桂。

而出补中之术也。

且湿既去而风亦无所恋而自除。

若径用桂枝,恐服后前病虽去,大便又难,故去之。

患者服后冷感减轻,大便一日一行。

身上肌肉反觉疼如针扎之状,游移不定。

头亦略有眩晕,然不痛苦,觉得比服药前大有改善。

吾友遂疑之,吾答:初服其人身如痹。

半日许。

复服之。

三服尽。

其人如冒状。

勿怪。

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

未得除。

故使之尔。

法当加桂四两。

去大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12克以之。

制附子9克,白术12克,生姜10克(切),炙甘草6克,大枣4枚,两副今日来诉,疼痛大减,唯足跟处有少许凉感,再书三副与之,嘱其慎起居调饮食,以巩固疗效。

此案初见,颇似承气证,后详问患者,知小便本不黄,近日因肩疼痛,服大活络丹。

若径下之,胃气必败。

径以大剂温阳与之,方向不错,然恐有口疮鼻衄之碍。

伤寒名医验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伤寒名医验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伤寒名医验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一、太阳水饮陈修园医案:嘉庆戊辰,吏部谢芝田先生会亲,患头项强痛,身疼心下满,小便不利。

服表药无汗,反烦,六脉洪数。

初诊疑为太阳阳明合病。

谛思良久,曰:前病在无形之太阳,今病在有形之太阳。

但使有形之太阳小便一利,则所有病气俱随无形之经气而汗解矣。

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一服遂瘥。

(《长沙方歌括》1982:76)按语:头项强痛,服解表药无效,知非表证,观其有小便不利一症,又见心下满,则为水气内停之候。

盖水邪内停于膀胱,郁遏其经脉中阳气,阳遏而经脉不利,故可见头项强痛、身疼等外证,看似表证而实非表证;水凝气结,里气不和,则见心下满等里证,似里实并非里实。

所以本证汗下皆不宜用,当用利小便之法,而使经气外达则愈。

二、癫痫李克绍医案:王某某,女,约50岁。

患者经常跌倒抽搐,昏不知人,重时每月发作数次,经西医诊断为“癫痫”,多方治疗无效,后来学院找我诊治。

望其舌上,一层白砂苔,干而且厚。

触诊胃部,痞硬微痛,并问知其食欲不佳,口干欲饮,此系水饮结于中脘,但病人迫切要求治疗痫风,并不以胃病为重。

我想,癫痫虽然是脑病,但是脑部的这一兴奋灶,必须通过刺激才能引起发作,而引起刺激的因素,在中医看来是多种多样的,譬如用中药治癫痫,可以选用怯痰、和血、解郁、理气、镇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有时都能减轻发作,甚至可能基本痊愈,就是证明。

本患者心下有宿痰水饮,可能就是癫痫发作的触媒。

根据以上设想,即仿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意……处方:茯苓,白朮,白芍,炙甘草,枳实,僵蚕,蜈蚣,全蝎患者于一年后又来学院找我看病,她说,上方连服数剂后,癫痫一次也未发作,当时胃病也好了。

现今胃病又发,只要求治疗胃病云云。

因又与健脾理气化痰方而去。

(《伤寒解惑论1978)按语:于本案足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重要。

三、胃院痛毕明义医案;徐某某,男,27岁,1989年8月29日初诊。

上腹部疼痛18年,加重2年。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加附⼦汤经典医案、⽅论[⽅剂组成]桂枝去⽪,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草炙,⼆两(6克),⽣姜切,三两(9克),⼤枣擘,⼗⼆枚,炮附⼦⼀枚炮,去⽪,碎⼋⽚(6克)[服⽤⽅法]上六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

[治则⽅解]病机:表证未解,阳⽓已虚,津液不⾜。

治则:扶阳解表。

⽅义:本⽅由桂枝汤加附⼦⽽成,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加⽤附⼦温经扶阳。

本⽅与真武汤鉴别:真武汤所治之证属阳虚挟⽔,有⽔泛各证,纯⾥⽆表;本⽅所治之证属阳虚及阴,可兼有表证,⽆⽔泛为患之证。

真武汤除阳虚见症外,可见⼼下悸,头眩,⾝睢动,振振欲摇地,下利等⽔⽓上冲或下泄各症。

本⽅以“汗漏不⽌”为主症,兼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便难等液耗阴伤各症。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汤与桂枝加附⼦汤三⽅均可治疗外有太阳中风证,⾥有阳⽓不⾜之证。

桂枝去芍药汤重在胸阳不⾜⽽郁滞;桂枝去芍药加附⼦汤重在胸中阳⽓不⾜⽽兼虚;桂枝加附⼦汤重在阳虚,次在阴损。

[辨证要点]本⽅可以治疗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的外感中风表虚之证,在中风表虚证的基础上可以见到⼿⾜拘挛,肢厥,脉沉⽽弱等阳虚之证。

本⽅也常⽤于治疗阳虚所致⿐出⾎等证,多伴见脉微芤迟,⼝淡,⾝⽆热象,苔⽩,尿清等阳虚症状。

临床见⾯⾊绕⽩,头痛,微热,汗漏不⽌,倦怠⽆⼒,恶风寒,指尖冷,四肢拘挛疼痛,⼩便量少,频数⽽不畅,⾆质淡⽩,脉浮⽽虚等症,辨证属阳虚兼有表证者,均可⽤本⽅加减治疗。

仲景回阳救逆⽤⽣附⼦,轻者⼀枚,重者⼤者⼀枚。

如四逆汤、⽩通汤、通脉四逆汤等。

治阳虚⽤炮附⼦⼀枚,如本⽅、附⼦汤、真武汤、芍药⽢草附⼦汤等;治风湿疼痛,如⽢草附⼦汤⽤炮附⼦两枚,桂枝附⼦汤⽤附⼦三枚。

“漏汗”除可以表⽰汗出外,亦可指体液因阳虚⽽漏泄不⽌者,如⿐衄、便⾎、尿⾎、⼆便漏泄不⽌、妇⼈漏经带下等。

[仲景⽅论]《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其⼈恶风,⼩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汤主之。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去桂加白术汤附子...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去桂加白术汤附子...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去桂加白术汤附子...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去桂加白术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功用】健脾祛湿,温阳逐寒。

【主治】外邪里饮兼有津伤证。

湿胜于风者,用术附汤。

以湿之中人也,太阴受之,白术健脾去湿,熟附子温经去湿,佐以姜、枣和表里,不必治风,但使湿去,则风无所恋而自解矣。

【方证要点】
1.外邪里饮兼有津伤证:以关节疼痛,小便自利、大便偏干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身体烦疼沉重,关节疼痛,受凉加重,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浮虚而涩。

2.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症属于风湿相搏,湿在肉腠者。

3.对“小便自利”的理解,是解读本条的关键。

一些注家把小便自利视作小便正常,影响了对本条的理解。

胡希恕先生通过多方研究,认为此条文中的“小便自利”是小便频利。

桂枝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方剂组成]桂枝去皮,四两(12克),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15克),生姜切,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枣擘,十二枚[服用方法] 桂枝附子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治则方解]病机:风湿相搏于肌肉关节之间。

治则:温阳通经,祛风散寒。

方义:桂枝附子汤,方中桂枝温阳散寒。

.附子温壮阳气,驱逐寒湿,与桂枝相用,振奋阳气,驱散风寒湿。

生姜温阳散寒,大枣补益中气。

甘草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本方具有温阳散寒止痛之功,大凡全身肌肉关节酸胀、疼痛、重着,临床表现热象不明显者,均可酌情选用。

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都可治疗阳虚痹证。

桂枝附子汤主治阳虚痹证偏于寒者,病以疼痛剧烈为特点,治疗重在散寒;白术附子汤主治阳虚痹证偏于湿者,病以烦痛且重为特点,治疗重在除湿。

本方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药味相同,但桂枝多一两,附子多两枚。

桂枝附子汤用于阳虚肌痹证,故重用附子三枚,桂枝四两,以温阳散寒止痛为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胸阳虚弱之恶寒脉微证,用桂枝三两,附子一枚,以温阳散寒为主。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miam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注家方论]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荣卫,通津液,以和表也,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此以得之寒因,故身头疼烦,不呕不渴也。

不能自转侧者,湿主重着也。

浮,风也;虚,则汗后之不足,涩,湿也。

桂枝附子汤者,即甘草附子汤,以姜枣易术之变制也。

2.3.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八九日后,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又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非为表证。

脉浮为风,脉涩为湿,烦则为风,身疼为湿,乃风湿证也。

桂枝汤去芍药以治风,加附子以散表中之风湿寒邪也。

此汤须用脉浮虚而涩,无热不渴,身体烦疼,不能转侧者,方可服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白术汤》一、痹证秦伯未医案:黄某某,女,24岁。

下肢关节疼痛已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

现病情仍重,尤以右膝关节疼痛为甚,伸屈痛剧'行走困难,遇阴雨天则疼痛难忍,胃纳尚好,大便时结时烂,面色咣白,苔白润滑,脉弦紧,重按无力,诊为寒湿痹证,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24克,炙草18克,生姜18克,炙草12克,大枣4枚,3剂。

复诊:服药后痛减半,精神食欲转佳,处方:桂枝尖30克,炮附子30克,生姜24克,大枣6枚。

连服1 O 剂,疼痛完全消失。

按语:寒湿痹证而阳气不足,故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重,且面色冲白,苔白润滑,脉虽弦紧·但重按无力。

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祛风胜湿,正与本案相合也。

二、痹证刘渡舟医案:韩某某,男,37岁。

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每届天气变化,则身痛转剧。

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问其大便则称干燥难解。

辨为寒湿着外而脾虚不运之证,为疏:附子
l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粘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

转方用:干姜1O克,白术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服至3剂而下肢不痛,行路便利。

又用上方3剂而身痛亦止。

后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

按语:风去湿存,内困脾气,脾不健运,津液不能还于胃中而大便反硬,用去桂加白术汤以健脾气行津液,逐水气。

仲景用药精妙之处,于本案中可窥一斑。

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而痒,即大论所谓“其人身如痹,此正气得药力资助,与邪奋争,湿气欲出之象。

服药完毕见两膝汗出粘冷,反映了寒湿邪气由皮内而出,邪退正复,其病向愈。

三、头晕(低血压) 刘新华医案:杨某,男,67岁。

入夏后劳累过度,体质素弱,心阳虚损,不能鼓血上荣,引起严重低血压症。

刻诊:血压70/40mmHg。

全身乏力,头重脚轻,肢凉脉弱。

用能量合剂等疗效不显。

拟桂枝、制附子、炙甘草各1 O克,大枣4枚。

冲开水,代茶频饮。

5剂后血压上升至1 10/70mmHg,头晕乏力等症好转,脉亦较前有力。

原方剂量减半,加红枣1O克,又5剂善后,复查血压稳定。

按语:本案低血压起于高年气血两虚,又加劳倦之后,清阳不升,血运无权。

治非桂附,不能达功,取异病同治之理,以辛温助阳通络之桂枝附子汤治之。

然高年体虚,不任峻剂,故改
用开水泡冲之法,重药轻投,取气舍味,且频频饮服,得使药力持续,终获良效。

据报道,本方治疗低血压病效果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