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合集下载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方解)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方解)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方解)一、桂枝汤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二、桂枝加桂汤方:桂枝15克,芍药9克,生姜(切)9克,甘草(炙)6克,大枣(擘)4枚。

(方解)木方于桂枝汤加重治上冲的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烈者。

三、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切)9克,甘草(炙)6克,大枣(擘)4枚。

(方解)桂枝汤加量芍药,以在解表的同时加强缓急止痛。

四、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甘草(炙)6克,大枣(擘)4枚,大黄6克。

五、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枣(擘)4枚,葛根12克。

(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方解)葛根甘平,《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

可见是一清润性的解热药,而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部强急的作用。

今加味于桂枝汤,故治桂枝汤证而又见项背强急者。

六、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9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方解)栝蒌根苦寒,《神农本草经》谓: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

可见为一强壮性的滋润解热药。

本方用之即取其滋润组织枯燥的作用,故治桂枝汤证而身拘急者。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方剂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芪10克。

(方解)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

”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

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气虚衰,邪留肌肤不去,为湿、为水,为黄汗以及上述诸病,均有用本药的机会。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附子汤加减讲师:徐朋吉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桂枝附子汤加减。

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加白术汤。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40克)附子(炮,去皮,破,三枚30)生姜(切,三两30克)大枣(擘,十二枚20克)甘草(炙,二两2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三才解析法阳性药:附子(热苦辛)3桂枝(温辛甘)4生姜(大温辛)3平性药:甘草(平甘滋)2大枣(平甘滋)2阴性药:无从上面可以看出,方子中没有阴性药,整个方子是温热的,六纲是少阴病,五证是滞证。

305.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宋174)《补遗》伤寒八九天,出现了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这是风湿相搏造成的。

脉浮是病在表,虚而涩是津液不足。

涩是有迟涩之意,有寒湿参与。

身体疼烦,这是寒湿痹阻造成的,这里的烦是因疼痛而烦,不是里热的烦。

不能自转侧,一是因为疼痛的厉害而不敢动,二是肌表有寒湿水饮,身体沉重。

不呕,是没入里,少阳和太阴、少阴都有呕。

(徐老师解疑注:呕是代指里证,少阳和太阴的呕要明显一些,少阴的呕一般不是很典型,但是也会有呕出现。

这里是告诉你不要局限了。

)不渴,说明没有里热。

本方实际就是少阴中风重症,感受寒邪重一些。

应该会有四肢逆冷的表现。

病机是津液不足,风邪在表,合并寒湿,没有里证。

治疗呢用桂枝附子汤。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四象解析法君药:附子(热苦辛)3臣药:桂枝(温辛甘)3生姜(大温辛)3佐药:甘草(平甘滋)2大枣(平甘滋)2使药:无这里用附子为君药,附子热苦辛《神农》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附子祛风散寒止痛,温化寒湿。

在这里用量很大,为的就是去除较重的寒湿邪气。

桂枝汤

桂枝汤
桂芝要炒姜枣【方剂名称】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防风、神曲、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陈皮。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寒气入胃,吐虫,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桂枝汤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厚朴(炒)、陈皮、甘草、桔梗、红花、柴胡、麦芽、神曲、木香。
2.对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跖部的汗腺分泌,抑制安痛定所致的汗腺
分泌亢进,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减少。
3.抗炎镇痛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对抗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
鼠足肿胀,对小鼠甲醛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发
生数,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反应潜伏期。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实变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降低肺实变,减
少肺组织中增殖的病毒颗粒数量。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
炭末廓清功能为指标所作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桂枝汤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的各种组合。方中各组
方歌(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四)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明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桂枝、白芍、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服用方法】水煎温服,服后饮用少量热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为度。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功效作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芍药苦平,调和血脉,敛阴缓急,生姜味辛,解表散寒,大枣味甘。

调中和里。

全方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虚证,亦可用于治疗病后、产后因营卫不和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本方具有调整汗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感冒病毒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发热,自汗,苔白滑,脉缓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发热、自汗、虚性便秘、腹痛、频发性室性早搏、面神经麻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病、偏头痛、偏瘫、无脉症、妊娠恶阻、梦交、奔豚、冻疮、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落枕、冠心病心绞痛、心房颜动、心神经官能症、不寐、郁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胃脘痛、肠道激惹综合征、半身无汗、遗精、小便后恶寒、暑疟、猩红热、僵人综合征、荨麻疹、猪肉过敏症、皮肤瘙痒症、湿疹、痛经、经迟、经期呕吐、经期头痛,经期身痛、经期瘙痒、妊娠子肿、产后腹痛、产后自汗、产后眩晕、产后拘挛、小儿厌食症、小儿疝气、眼肌麻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溃疡、神经衰弱、小儿地图舌、鼻衄、产后发热、嗜睡、胫骨结节骨骺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汗自出,流鼻涕,干呕,口淡,或发热怕风,舌苔薄白,脉缓乏力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鼻衄(营卫不和,肺气虚弱型)治宜调和营卫,补益肺气。

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徐长卿、苍耳子、辛夷花各12g,白芍、白芷、桂枝各10g,川芎、白术、防风、甘草各6g为主治方。

2.胫骨结节骨骺炎(营卫不和,气血瘀阻型)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活血。

以本方加玄参-12g,葛根15g,桃仁8g,红花6g为主治方。

3.荨麻疹(风寒外袭型)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

张仲景用方解析:桂枝汤类方十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6克,大枣4枚,厚朴6克,杏仁6克。

歌诀:桂枝汤中加厚杏,外寒内饮见咳症,咳喘新久若如此,解表化痰皆能正。

【方解】杏仁主咳逆上气,厚朴理气化痰、消胀除满。

此两味加于桂枝汤中,故治桂枝汤证兼见咳逆喘满者。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

解析:喘家,是指素有咳喘的患者,当其反复发作时,表现为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时,用桂枝汤治疗则宜加厚朴杏仁兼治咳喘为佳。

《伤寒论》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析:微喘是气上冲的证候。

太阳病宜汗不宜下,下之后微喘,知是表未解,依法当与桂枝汤,但因有微喘之症,故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临证思考】咳喘患者不论新久,不论是慢性气管炎、咽喉炎,还是感冒等病常出现本方证。

要排除热实证,再审有本方证则可用之。

【辨证要点】咳喘,见桂枝汤证者。

【验案】张某,男,38岁,1966年4月4日初诊。

近1周来,咳嗽吐白痰,鼻流清涕,汗出恶风,腰痛,胃脘动悸,舌苔薄白,脉浮缓。

此属表虚气逆,治当调和荣卫,理气化痰,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10克,赤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

结果:4月23日来诊告知:上方服二剂咳即止。

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龙骨9克,生牡蛎9克。

【用法】水煎温服。

歌诀:桂枝汤加龙牡敛,惊悸梦遗不得眠,皆因汗出伤津液,调营和卫使其安。

【方解】龙骨、牡蛎均为强壮性的收敛药,治疗烦惊、不眠、多梦等心神症,尤其有治胸腹动悸的特能,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其适应证为桂枝汤证又见胸腹动悸、烦惊不安梦交失精等。

【仲景论述解析】《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8条: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方,被载入了《伤寒杂病论》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严谨,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被广大医生和患者们所认可和推崇。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

其中,桂枝为主药,具有温阳解表、强筋骨作用。

生姜为佐药,能够温里散寒、解表散邪。

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和中益胃的作用。

甘草为引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物相互协同,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调整气血平衡的效果。

桂枝汤不仅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还能够治疗内伤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

桂枝汤疗效确切、方便易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配方组成和各个成分的功效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历史背景、传统配方及其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疗效,并在需要时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读者对于桂枝汤及其配方组成的基本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桂枝汤的作用和应用进行简要概述,描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桂枝汤的历史背景和桂枝汤的传统配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桂枝汤的历史背景部分,可以对桂枝汤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进行介绍,说明其在中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桂枝汤的传统配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桂枝汤所使用的主要药材及其配伍原理,解释每种药材的功效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总结桂枝汤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在结论部分中,可以简要概述桂枝汤对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经方:桂枝加芍药汤

经方:桂枝加芍药汤

经⽅: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原⽂】桂枝三两(去⽪) 芍药六两 ⽢草⼆两(炙) ⼤枣⼗⼆枚⽣ ⽣姜三两(切)右五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作者】张仲景【出⾃】《伤寒》【经典回顾】1、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实痛者,桂枝加⼤黄汤主之。

【剂量】1、重⽤芍药因为腹胀。

芍药是桂枝的两倍。

这是桂枝汤加重⽩芍药。

2、桂枝、⼤枣、⽣姜各7克,芍药14.5克,⽢草5克。

【组成】⽢草桂枝⼤枣姜芍药【⽅解】1、桂枝加芍药汤就是芍药加倍。

张仲景在⽤⽩芍,⽩芍的药味是酸的,酸主收敛,所以重⽤⽩芍的时候,主收敛。

脾脏肿⼤的时候,芍药让脾脏收敛起来,因为脏⾥⾯静脉很多,动脉⼤部份是在腑⾥⾯。

⽩芍让静脉收敛起来,所以往往需要固表的时候,或⼈虚的时候重⽤⽩芍,⽐如真武汤⾥⾯有芍药,当归四逆汤⾥⾯也有芍药。

芍药⽌腹痛,只要腹痛就⼀定加芍药,只要不是⼤便不通的腹。

2、与⼩建中汤的区别就是饴糖。

【应⽤集锦】1、⾎癌:加⽣附⼦2钱(⼩孩),⼤⼈5、6钱,因为⾥寒很盛。

也加⽩术和茯苓利湿;2、(1)左侧脐旁天枢⽳处挛急疼痛者,⼜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腹腰间聚结、⼿⾜冷、脉细⽆⼒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建中汤之腹证。

3、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芍药⼀倍;⼤实痛,桂枝加⼤黄汤。

4、腹胀时有疼痛,属疝痛之⼀种,投给桂枝加芍药汤。

5、⼩⼉疝⽓,⼩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都有使⽤的机会。

但对于乳幼⼉,⽤⼩建中汤的时候多。

6、桂枝加芍药汤,结肠炎在左腹部触得索状硬结、压痛、腹痛、⾥急后重者,⽤之有著效。

【⽐较集锦】1、桂枝汤,重⽤桂枝或加⾁桂为桂枝加桂汤;桂枝汤重⽤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

2、腹痛:(1)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较缓,有休作。

(2)⼩建中汤的腹痛较急,痛⽆休⽌。

3、桂枝汤加减:(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2)⼤实痛者,加⼤黄汤(桂枝加⼤黄汤);(3)拘紧甚⽽急痛者,⽤⼩建中汤;(4)⼼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姜⼈参汤(桂枝加芍药⽣姜⼈参新加汤);(5)渴⽽⼝⼲者,加⽠蒌根汤,栝蒌桂枝汤;(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7)若⼼下满、⼩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4、(1)腹满时痛(左腹痛)为不⾜,桂枝加芍药汤,不愈,⽤理中汤。

桂枝汤的组成方剂

桂枝汤的组成方剂

桂枝汤的组成方剂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歌诀总括】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五味药组成,为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代表方剂。

全方以解肌发表散邪、调和营卫为主,发汗力柔和,对卫气受邪不能顾护肌表,而见汗出、恶风的表证最为适用。

【歌诀详解】桂枝汤是张仲景的名方之一,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就是歌诀中所提到的太阳中风证。

充分理解外感风寒表虚证的证候、病机,是掌握本方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治疗的风寒表虚证与麻黄汤治疗的风寒表实证均为感受风寒所致,但症状表现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表虚证区别于表实证最大的特征是“汗出”的症状,且在症状描述中不强调恶寒而强调恶风。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外感风寒邪气中风邪与寒邪的侧重不同。

寒为阴邪,当寒邪偏重时,寒邪收引的特征更为突出,故卫气凝滞、毛窍闭塞,表现为恶寒无汗。

而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侵犯卫气时,卫气浮越于肌表,不能行护卫、温煦之职,故见发热、恶风之症状;卫气不能固守营阴,营阴随之外泄,则汗出。

由此可知,桂枝汤所治风寒表虚证,为风邪偏重所致,故此亦称“太阳中风证”。

正是由于风邪袭表后,卫阳浮越于肌表,给人以“阳盛则热”的假象,同时汗出导致营阴的损伤,故桂枝汤证的病机有“卫强营弱,营卫不和”之说。

需要注意,此处所说的“卫强”,仅仅是卫气浮越的假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卫气强盛,否则就不会同时伴有“恶风”的症状。

方中最核心的配伍药物是桂枝配芍药。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邪而发汗力不峻;臣药芍药敛阴益营,兼顾受损之营阴。

两药配合发表而不伤营阴,敛阴而不敛邪,共奏调和营卫之效。

另配伍生姜、大枣,散寒益阴,鼓舞中焦胃气,也可以调和中焦之营卫。

炙甘草调和药性,同时配合桂枝、生姜辛甘化阳,配合芍药酸甘化阴,共奏滋阴和阳之效。

【应用点睛】本方发汗力较缓和,适用于平素体质偏弱、卫气偏虚者外感风寒所致的营卫不和,以发热、汗出、恶风作为辨证要点,在感冒、流行性感冒中多有应用。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桂枝汤药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灸)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嗲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热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仍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l)感冒、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为营卫不调者,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临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

叶氏报道,以桂枝汤加黄芪10g、姜半夏10g治疗流感95例。

其症状:发热占60%,寒冷占52%,流涕占63%,头痛占52%,伴咳嗽,鼻塞,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白或黄白,脉浮数。

经服上方煎剂,平均3天康复,疗效达100%。

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管营卫和与不和,有无桂枝汤证候,均以本方收效。

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扶正撤邪的结果。

(2)低热症:低热症于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低热者,有时治疗颇为棘手。

林氏报道,对68例低热症者的辨证分型为8种,其中属营卫不和型者5例,证见乍寒乍热或恶风,汗出,乏力,脉细小(关键信息!)等,治以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结果4例治愈,1例好转。

并举1例,低热4个月,午后发热(37. 4~38.1℃),暮夜恶寒,出汗,头昏乏力,苔薄白,脉细濡(注意!)。

以本方加煅牡蛎,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证消失。

王氏报道以本方加玉竹、牡蛎,治疗1例低热(37. 4~37.9℃)2个月者,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脉如常,连服6剂,低热即退。

作者认为低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病理兴奋性有关。

(3)自汗症:桂枝汤能治疗卫气失和,营卫不调而无外感风寒表证的常自汗出或多汗或时有发热汗出者。

桂枝汤及临证加减

桂枝汤及临证加减

桂枝汤及临证加减【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 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5味,破碎,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3次服,每次服200毫升。

注: 1 . 煎法:“㕮”,用牙咬碎;“咀”,口尝滋味。

“哎咀”,指将药破碎,以便煎出有效成份。

煎时当用微火。

2. 服法:服药后啜粥法:服已第1服200毫升须臾,啜热粥1碗,大口喝之,以益中气而为作汗之资助。

因为啜粥后,可助胃气益津液,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多入,因此用之发汗不致亡阳,用之止汗,不致于留邪。

服药后温覆微汗法:取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所谓“微似有汗”,是周身潮润,并不是汗出很多,这样正气不伤而外邪自解。

不可令汗出太多,如汗多则病必不可除,医为汗出如水淋漓,则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

如服第1服药而汗出病愈,就应当停药不服,这是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如服第1服药不汗,继进第2服药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半日许将3服药服完。

若汗不出,可连服药2~3剂,迫病愈为止。

(全量谓之一剂,三分之一谓之一服)服药期间必须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禁入口。

现代用法:有的医家主张,一次服毕,嘱病者趁药热服,服后盖被,待遍身津津汗出,或作小量运动,达微汗为度,但不宜过汗不止。

一般每次药服2天,并嘱注意,如有副作用,当即停药。

加减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

很多人都知道加减桂枝汤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

很多人都知道加减桂枝汤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加减桂枝汤。

【处方】桂枝、麻黄、杏仁、半夏、生姜、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痰垂。

身热神昏,声如齁睡,喘急不宁,语言不便,脉浮紧。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桂枝钱半,白芍1钱(炒),制草1钱,蔻米5分(研),扁豆1钱半(炒)。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风寒,,吐泻慢惊,鼻塞,手稍带凉。

【用法用量】生姜1片,大枣1枚为引。

【摘录】《揣摩有得集》
看了上文对加减桂枝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

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常识分享。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

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

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

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

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

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

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不均衡了。

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

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

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桂枝加减8大类方

桂枝加减8大类方

桂枝加减8大类方一、桂枝加芍药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甘草(炙)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歌诀:桂枝加芍为建中,表里并病腹满疼,芍药加倍为缓急,虚劳里急常为宗。

【方解】桂枝汤加量芍药,以在解表的同时加强缓急止痛作用。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解析:本太阳病,依法当发汗解表,而医反下之,不但表未解,并且因误下使腹肌不和,拘急剧甚,以至腹满时痛。

腹满时痛是太阴病常见的证候,因称属太阴也。

其实此腹满并非太阴病的虚满,此时的腹痛也非太阴病的寒痛,而是由于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而呈为表里并病,但不是阴证而是阳证。

故以桂枝汤以解外,更加芍药以治腹满痛。

【临证思考】桂枝汤加芍药、饴糖即小建中汤,加饴糖更加强缓中止痛作用。

有的药房无饴糖,只好用本方,也能治腹满痛。

后世常加当归,是增加温中补血活血作用。

如加五灵脂亦妙。

凡腹痛伴见太阳表虚证,而里实不明显者,可选用本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验案】刘某,男,30岁,1966年3月18日初诊。

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见汗出恶风,左臂疼痛,胸胁满闷,脉弦滑,左浮细。

证属表虚挟腹肌不和,与桂枝加芍药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10克。

结果:上药服五剂,胃脘疼减,仍感胸脘堵闷或灼热,与栀子豉枳实汤继调服而解。

二、桂枝加大黄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甘草(炙)6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歌诀:桂枝加大黄汤方,本于桂枝加芍汤,虽然都是表里病,今有里实加大黄。

【方解】本方是于桂枝加芍药汤再加攻下的大黄,故治桂枝加芍药汤证而大便不通者。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解析:本条的前半部分已在桂枝加芍药汤方解析,兹再就大实痛者以下文字略加说明。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今天我们学习小前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加减,主要有两个方证: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也就是伤寒论里面的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关于前胡和柴胡的问题,我们汉传已经说过很多,这里就不老话重提了,不了解的新群友可以去我们的论坛了解之前的讲课内容。

小前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典型方证,少阳病,病位在半表里,病理为寒热错杂,热多寒少。

总的病机原理就是:病邪在表里和三焦之间,营卫痞塞不和,上焦热而津亏,下焦夹带寒饮,中焦寒热痞结。

外而营卫寒热不和,内而上实热,下虚寒,中焦寒热痞结,热多寒少。

小柴胡汤在六神方里属于阴旦类方。

小前胡汤主要治疗的症侯群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往来寒热、心烦、呕恶、胸胁硬满、默默不欲饮食、腹痛、便溏。

桂枝汤除了治疗外感中风:头痛、身痛、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脉浮缓数者外,根据它的配伍原则,它针对的病机是寒热夹杂,寒多热少,津亏不足,略夹痰饮。

六神方里属于阳旦类方,它也可以治疗厥阴病。

其治疗的症状为:外感风寒湿邪、风湿痹痛、关节痛、头痛、发热汗出、咳嗽胸闷、喉痹、胸腹结气胀闷、腹痛、积聚癥瘕、小便不利、畏寒肢冷,虚乏等虚劳不足。

第一个方证:前胡桂枝汤小前胡汤、桂枝汤合方的前胡桂枝汤,它能治疗少阳和厥阴合病,范围很广,基本上寒热虚实错杂有以上两个方的症状合并的都可以治。

我们看方子【前胡桂枝汤】桂枝(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前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刘志杰经方解析法:三才解析法:阴性药:前胡4,黄芩1.5,人参1.5,芍药1.5平性药:炙甘草1,大枣6枚阳性药:半夏2,生姜1.5,桂枝1.5四象解析法:君:前胡4 (主症)臣:黄芩1.5,人参1.5,芍药1.5 (兼症)佐:大枣6枚,炙甘草1 (护胃气)使:半夏2,生姜1.5 ,桂枝1.5 (夹杂症)君药:前胡凉辛苦《神农》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转载]桂枝新加汤

[转载]桂枝新加汤

[转载]桂枝新加汤组成:桂枝三两45g(去皮)芍药四两60g 甘草二两30g (炙)人参三两45g 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60g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现代用量:桂枝15g 芍药20g 甘草10g 人参15g 大枣4枚生姜20g方歌: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名「新加汤」者,是张仲景说明此方系在前人所创桂枝汤的基础上,调整用量并增加药味化裁而成。

这正是张仲景治学严谨,实事求是高尚医德的体现。

刘渡舟教授曾由此而推出:「《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绝大多数是张仲景博采所得,而非其一人所首创」之语。

一、阳虚感冒赵守真医案:朱某,男。

体赢瘦,素有遗精病,又不自爱惜,喜酒多嗜好,复多斫丧。

平曰恶寒特甚,少劳则喘促气上,其阳气虚微肾元亏损也明甚。

某冬曰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免风寒侵袭。

次曰感觉不适,不恶寒,微热汗出,身胀,头隐痛。

自煎服葱鼓生姜汤,病末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兴而来诊。

切脉微细乏力,参之前证,则属阳虚感冒,极似太少两感证,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两方,殊不宜阳虚有汗之本证。

……遂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又增附子,并损益分量,斯与治合证情:党参15克,桂枝、芍药、甘草各9克,生姜4.5克,大枣5枚,附子9克。

嘱服3帖再论。

复诊:诸症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局萎顿,脉仍微弱。

阳气末复,犹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乾、构记、鹿胶、芦巴补肾诸品,调理善后。

(《治验回忆录》1962:5—6)按语:本案素久肾元亏损,阳不外固,即感于寒而成太少两感证,其麻附辛汤亦当掂量用之。

因本方是用于“少阴病,始得之”,与本案之肾元久亏不符,况麻黄宣发,细辛温窜,如再发汗则足以损其阴津,病转恶化,此当所忌。

唯桂枝新加汤再加附子,于阴中求阳,使阳固阴守,庶病可愈。

二、头身剧痛程连禄医案:郝某某,女,40岁。

桂枝汤加减治疗验案六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验案六则

2021年第39卷第1期2021Vol.39No.1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83•治验集萃•桂枝汤加减治疗验案六则孙丹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矿业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用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中风、干燥综合征、遗精项痹、失眠等,取得良效。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验案桂枝汤乃《伤寒论》治太阳中风证首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滋阴和阳,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作用。

桂枝和甘草滋阳,芍药和甘草调阴,生姜和大枣调营。

药味少,但结构严谨,内涵丰富。

桂枝汤似乎只能用于解表,其实不然,它不仅治疗外感病,也治内伤病。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不同疾病而获得良效,感触颇深。

报道如下。

1过敏性鼻炎李某,女,10岁。

2015年6月7日就诊。

主诉: 鼻塞、鼻痒时打喷嚏10d o病史: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诉症状,服用凯瑞坦效果不显,故来我中医科就诊。

查形体消瘦、面黄,时有自汗、肢冷畏风,舌质白、脉沉、吸凉气时鼻塞鼻痒加重。

治宜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故用桂枝10g、白芍10g、甘草5g、大枣10g、生姜5g、蝉蜕10g o服3剂后,自汗畏风感缓解。

去大枣,加太子参10g,服3剂后,诸症消失。

按:过敏性鼻炎因受风寒、阳气不足以及脏腑虚损而发。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邪易侵叫在肺虚卫气失固情况下,患儿抵抗能力下降,鼻为肺窍,肺气失和,因而风寒得以乘虚而入。

故应把握和营卫、盛正气、驱寒邪为主线,而桂枝汤正对此病病机。

桂枝温通卫阳,芍药益阴和营,大枣味甘益脾,助芍药补益中气,生姜亦佐桂枝有辛甘化阳之效。

作者简介:孙丹丹(1973—),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Tel:150****7386,E-mail:3402616700@com置、日常维护中必不可少,而且在每日评估导尿管的必要性,并提醒医生尽早拔除导尿管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方-----桂枝汤

经方-----桂枝汤

经方-----桂枝汤认识桂枝汤桂枝汤出自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魁"。

又称阳旦汤。

组成服法: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上五味,哎咀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功能主治: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桂枝汤与现代疾病的治疗现在临床上桂枝汤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诸多疾病。

如用于感冒、发热性疾病、各种汗证、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眼耳鼻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骨关节疾病等病种。

1.呼吸系统: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发炎症。

桂枝汤对体温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退热降温,又能散寒升温。

2. 消化系统:桂枝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广泛,临证以脘腹不适或疼痛时作,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弱等为辨证要点,现代临床发现,桂枝汤对大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治脾虚运化不利的久利,又能治气郁、结肠痉挛引起的便秘。

3.循环系统:桂枝汤及其类方,能治疗心血管疾病巳被临床所证实。

桂枝汤对心率、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治心动过速,又有治心动过缓;慢性病后期或产生气血亏虚引起的低血压及中气不足、阴阳失去维繫的高血压,常可用之。

临证以畏寒、心悸、胸闷、气短、舌质淡黯,苔白,脉缓等为辨证要点,各种器质性心臟疾病所致的胸闷、怔忡症、心臟神经官能症及受恐吓后心悸等,只要符合辨证要点者,皆可用桂枝汤类治疗。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

桂枝汤---调和阴阳第一方桂枝汤“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需啜粥一碗,以助药力。

覆取微似汗为佳。

汗出停服· 正· 文·来· 啦·1浅谈在伤寒金匮的方剂中,十之有六出自于“桂枝汤”的加减,历代经方家称桂枝汤为“调和阴阳第一方。

人之所以会生病,其实就是受到外邪或者是情志上面出了问题,导致“阴阳不平衡”,怎么知道阴阳不平衡呢?一个人白天精神不好,昏昏沉沉,到了晚上精神焕发,这其实就是阴阳不平衡(此处只是举一个例子),吃同样的东西,别人都没事,你反而拉肚子了,也就是你的身体除问题了。

因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所以,倪海厦老师说过,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喝喝“桂枝汤”能够预防感冒,增强自身免疫力。

伤寒论中的经方,其药物搭配是很紧密的,每一味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且经方中的药物比例是“黄金比例”,也就是计量可以变,但是比例不能变,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实践出来的比例,具有很权威的临床意义。

2方解桂枝:壮心阳,加速动脉血液流速,使病毒通过人体免疫系统以“汗液”为载体清除体外。

白芍:加速经脉血液回流速度,轻用还有补血的作用。

因为人的动脉长度和静脉长度是等长的,所以桂枝和白芍是等量的。

甘草:解百毒,人体生病以后,食欲不振,因为能量都跑去对抗病毒了,所以肠胃蠕动减缓,会有食物坏死在肠道里。

大枣:因为喝完桂枝汤,人会出汗,为了防止津液不足,红枣将其肠胃津液补足,防止便秘。

生姜:起发阳的作用,就是提供动能,加速肠胃蠕动,恢复食欲。

桂枝汤的主力是桂枝、白芍,把人体的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甘草、生姜、大枣,起的主要作用是“固本”,保护肠道。

桂枝汤是恢复胃阳、脾脏功能的方剂,桂枝、白芍使心脏的力量加强,就五行来说“火生土”所以会调动食欲,此时啜粥一碗,可以增强药力,加速人体机能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

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

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

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

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

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

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

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

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

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

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

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芍药三两(使)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这个方临床应用很多,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而成,治疗表证不解,还有太阴的里虚水饮上逆。

厚朴,性温,味辛苦,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厚朴,性温,味辛苦,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杏仁,性温,味辛苦,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

杏仁不但能治咳喘,更可以治疗奔豚上气。

厚朴、杏仁,这两个是治疗“水气上逆”的主药,能够降气化饮止咳。

桂枝汤加上这两味药,解表、降逆的力量比桂枝加桂汤更大,因此本方常用来治疗一些五证属阴痞证、四本为水气互结的慢性咳嗽、鼻炎咽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哮喘的缓解期,临床疗效肯定。

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里讲过,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者,有用桂枝去芍药加厚朴杏子汤的可能。

攻下后,什么时候要去芍药,什么时候不去芍药,在于表证攻下后,里面的虚实与否。

表证有内陷征兆而出现阳明里实,就可以用芍药。

表证不内陷而里虚,就要去芍药,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条文:太阳病,下之
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攻下而虚其里了,就不能再用芍药去继续虚其里了。

芍药有泻里实的作用,又称“小大黄”,易动胃肠,有里虚的,不要用。

恩师释“脉促”,有紧促、催促的意思,就像排队,后面人往前挤这个表象。

在寸口脉上的表现,就是寸实而浮盛,尺部沉而稍弱;脉率可以快,也可以不快,不要理解促脉单纯为脉率的急数。

临床上,高血压,呕吐等等都常见到此脉,还有肺痈及一些心脏病患者也可以见到。

这个脉的意思就是上焦实,下焦虚,是气上冲逆的脉象。

方中的桂枝和生姜,都有解表降逆气、解胸满的功效。

这个方证,里饮不盛,主要是气机上逆夹微饮。

这一点微饮,生姜就可以解决。

姜这味药,治疗胸满咳逆上气,并可止呕吐,“生者尤良”,用生姜比干姜更好。

而如果是脉促、胸满,还痰涎壅盛、吐涎沫不止,就要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上,再加一味涤痰药皂荚,即成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皂荚一两(君)桂枝三两(臣)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五枚(佐)条文:治肺痈吐涎沫不止,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这个方的主治,条文说了:“肺痈吐涎沫不止”。

肺痈要和肺痿相区别。

上节课讲了肺痿,热性的肺痿,可以用炙甘草汤治疗,肺痿咳吐涎沫,严重了
伤及血络会咳血似脓,但总体讲是虚性的疾病。

而肺痈呢,痰涎壅盛、吐涎沫甚至咳脓血不止,那是实性的,需要去除病理产物才能达到根治。

寒性肺痈,初起不重的,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疗。

加皂荚,是药症相对:皂荚,性温,味辛苦,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

这个药刺激性很大,辛烈的厉害,研成末,闻一下都会打喷嚏,因此,具有宣发、开窍作用。

《辅行诀》通关散,就用它来开窍醒脑,治疗卒死,息闭不通;治慢性久哮的蜀椒丸也用它来涤痰止哮。

要注意,这个药有毒性,《别录》说它“可作沐药,不入汤”,沐浴用的肥皂就是用肥大的皂荚来做的,入汤药就必须方证相应、药症相对乃可服,且用量不能大,要谨慎使用。

大枣十五个,是为了缓皂荚的燥烈刺激,取五脏兼顾,护养中州和四旁的意思。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白术三两(臣)
甘草二两20克(佐)
大枣十二枚20克(佐)
茯苓三两30克(佐)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原文为: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这个方,是少阴表虚寒外感,合并太阴里虚寒水饮证。

表现为头项强痛、低热或无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等少阴病中风证症状;以及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太阴水饮不化且上逆胸膈症状。

桂枝汤类方,对治的是中风证,中风证当有汗。

本方证《伤寒论》条文中说“无汗”,这要结合“小便不利”症状来看。

太阴虚寒水饮重,必然导致阳虚津液生化不足;津液匮乏,汗源不充,必然汗出较少甚至无汗;这不是因为寒邪束表,汗不得出而无汗,而是津液不足,热象不显,因此无汗或少汗出。

本证用桂枝生姜辛温解表,白术茯苓渗湿祛饮,甘草大枣甘滋津液。

全方合用,可圆满解决“少阴病中风证合并太阴病本证”这样一个复杂的外感病、内伤病并病情况。

用这个方后,容易出现小便多、大便次数多、性质偏稀等排水饮的表现,这可以看做起到了“下”法的作用。

古人非常有智慧,他们把方剂按汗法、吐法、下法来归类,在最早的史书《尚书》里就记载“若药弗瞑眩,厥疾不瘳”,也就是说,吃药后必须有汗、吐、下等形形色色的排病反应,病邪物质全部排出体外、去除干净,才算根治痊愈。

今天讲的这几个方,都是对治虚寒水饮的方剂。

师父刘志杰老师把水饮证的典型症状概括为“喘呕眩悸”四症,其中咳嗽喘息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水饮证。

当今社会,由于空
气和环境污染、现代人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咳喘病见的格外多,特别是儿童,由于喂养不当、失治误治、甚至输注抗生素等寒凉助水饮药,导致了很多咳喘患儿久治不愈。

咳喘病的论治,需要四诊合参,详辨寒热病理、表里病位而处方用药,并不能仅条文症状描述死套方。

总的来讲,可分为寒咳、热咳、寒热夹杂咳三大类,治疗上要方证相应,不可犯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的错误。

病本上,主要是水饮气滞为主,对于水饮重,久咳而顽固哮喘的,那是顽痰停于心下,要用到吐法,或者服药之后,自动呕吐大量痰涎。

有人说痰是呼吸系统产生的,怎么会从胃肠道呕吐而出呢?但人体很奇妙,临床中每每见到服药之后,呕吐出大量痰涎,哮喘咳嗽立止,整个人轻松的案例。

关于病机、病位、病理、病理产物的系统性辨证,我们在七期论坛中会详细讲授。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中医治病求本,大道至简,而某些人把《金匮》饮证发挥成了“四饮”,流散无穷的诡异发挥,并不是质朴实用的汉传学术。

《伤寒论》是本朴实的书,却被后人发挥成了玄学。

我们学习仲景的《伤寒论》,最重要的是学习仲景的治学方法、医术和医德,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