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及笔画顺序。

2. 认识并区分常用汉字字形和字音。

3. 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2. 教辅资料:汉字书写练习纸、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拼音。

2. 出示汉字“大”、“小”,请学生朗读并说出汉字的意思。

(二)学习笔画规范1. 出示“点、横、竖、撇、捺”的图片,给出示例字“一”、“人”等,请学生模仿描绘,并加以练习。

2. 分别介绍不同类型的汉字形状,如“横折钩”、“竖提”等,并示范书写。

(三)认识字音1. 出示汉字“一”、“人”等,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说出字音。

2. 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些已学汉字,朗读并尝试书写。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带有简单汉字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用正确的读音朗读并写出对应的汉字。

2. 发放汉字书写练习纸,让学生按照给定的字形和顺序,认真练习汉字书写。

(五)拓展活动1. 出示一些常见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读并模仿书写。

2. 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提问,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总结1. 针对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点评并指导。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的课后习题。

2. 继续每天练习汉字书写,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板书和图片示范,又有练习和互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范和常见字音。

同时,结合拓展活动和课堂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游戏元素,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小桔灯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小桔灯_初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小桔灯_初中语文教案小桔灯ﻭﻭﻭ教学目的:ﻭﻪ1.理解“小桔灯”对烘托小姑娘的精神作用。

ﻪﻪ2.认识小姑娘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ﻭ3.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ﻭﻪ教学重点:ﻪﻭﻪ1.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ﻭﻭ2.恰当的使用修饰词语。

ﻭﻪﻭﻪﻭ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精讲全文,分析人物形象,3.复述。

ﻭ提示中心,使学生有个整体认识,第二课时以练为主,讨论写作特ﻪﻭ教学时间:2课时点,复述课文。

ﻭ教学步骤:ﻪﻪ第一课时ﻭﻪﻭ导语: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小桔灯》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喜爱和敬佩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ﻪﻭﻪﻭ默读课文,正音解词:ﻭﻪﻭ仄(zè)挪(nuó)掀(xiān)唇(chún)聊(liáo)髻(jì)揉(róu)捏(niē)叩(kòu)愣(lèng)瓤(ráng)瓣(bàn)盏(zhǎn)ﻪﻭﻪ①仄仄:形容狭窄。

②无聊:此处是由于清闲而烦闷之意。

ﻪ③越发:更加。

④朦胧:月光不明,这里指小桔灯不亮。

⑤光景:表示对数量(时间)的估计。

⑥灵巧:灵活而巧妙。

ﻪﻭﻪ⑦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⑧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跟“悲观”相对)ﻪﻭﻪ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ﻭ再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层次ﻪﻭ(一)1—4段,点明时间,写初遇小姑娘。

ﻭﻪ(二)5—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

ﻭ(三)11—13段,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十二年后得以证实。

ﻭﻪ预习提示,作者介绍。

ﻪﻪ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句独立成段(倒叙)ﻪ提问:“这”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有关小桔灯的事,点明故事的时间)ﻭﻪ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故事发生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时期)ﻭﻪ(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朋友住处的环境、格局布置等)ﻪﻪ2.找出描写朋友住处环境格局布置的句子,说说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集五篇

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集五篇

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集五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女娲造人》一、学情分析这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这篇文章兴趣较浓。

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老师可调动他们平时的阅读体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去了解神话的特点,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喜悦之情。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课文中女娲的形象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第二课时,将让学生做一次思维提升,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并运用课文运用的细节描写的方法,以读促写,尝试改写、续写《女娲造人》的部分片段。

二、教学目标1.语文常识(1)了解袁珂的生平简介。

(2)了解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女娲造人》的相关知识。

2.语言:(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细腻的词句。

3.阅读(1)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生发的内容。

(2)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3)拓展阅读,体会神话的魅力。

4.写作: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三、教学重难点1.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2.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改写、续写。

四、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读写结合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二)把握神话特点,对比《风俗通》,确定文章丰富和发生的内容。

(三)朗读品味,把握女娲的形象,体会她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都看过哪些神话?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愚公移山……为什么喜欢看神话?故事情节巧妙有趣,运用夸张,想象奇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神话是怎么产生的?上古时代,人类文化知识很少,无法解释世界起源(如: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自然现象(刮风、打雷、发洪水、干旱等),就通过神话故事来表达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理解。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标题: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2.鉴赏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3.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体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抒情情感;2.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古诗词选本、黑板、粉笔等;2.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播放一首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2.提出问题:你对古诗词有什么了解?你平时喜欢阅读古诗词吗?步骤二:呈现古诗词基本形式(10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古诗词的基本形式(每行字数相等,每句后的字音相同等);2.解读并分析一首经典古诗词的基本形式。

步骤三:学习古诗词修辞手法(15分钟)1.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以具体的例子展示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

步骤四:品鉴古诗词作品(15分钟)1.选取经典古诗词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品味;2.教师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五:创作古体诗(15分钟)1.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单的古体诗;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使用修辞手法,让诗句更富有表达力。

步骤六:展示和点评(10分钟)1.鼓励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诗作;2.全班共同点评每位同学的作品,如赏析优点、提出改进意见等。

步骤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概括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和收获;2.提供额外阅读材料推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的古诗词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体诗。

同时,通过鉴赏和品味古诗词作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更多古诗词作品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初中一年级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步骤:1. 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起学生兴趣。

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故事、课文或者图片展示。

3. 听说读写:通过听力练习、口语练习、阅读练习和写作练习等不同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解读其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5. 课文演练: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演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者讨论和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 总结复习: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进行复习巩固。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伙伴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定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与反馈:1. 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

2. 终身评价:通过学期末的考试、作业和平时的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1篇)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1篇)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1篇)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__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__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__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__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人性美,品味__的意境美。

教学手段:互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人生最真挚的情莫过于亲情。

亲情虽然没有爱情那样浪漫,瑰丽,却像小溪一样平淡中见隽永。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那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回答)是的,哪怕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莫怀戚一家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浓浓亲情吧。

二、走进课文,感受亲情。

带着问题于都课文A、散步的人有:B:散步的地点是:C:散步的季节是: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E:结局齐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说“我”的背上和她的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难点理解)品析课文,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赏析难点句子,__重点段落,以及分析__主旨句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__的语感和情感。

(1)扫除字词障碍(2)思考:①课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②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学生自主发言,辩论走大路还是小路)过渡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③面对母亲和儿子的分歧,我做出了什么决定:“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④我已经决定走为什么我觉得责任重大?⑤最后,全家是怎样走过那条小路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__主旨。

第一册为学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为学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为学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课设计为学一、教课目的1.认识以事喻理和正反对照的阐述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以事喻理的浅易文言文。

3.感觉“谋事在人”的正确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

4.掌握蜀、鄙、恃、僧、钵等五字。

二、教课假想1.就谈论文角度而言,本文的构造和内容学生是简单接受的,困难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第一课时侧重在文言词句的熟习理解,即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谈论以事喻理的写法。

2.教课要点:以事喻理的写法。

3.教课难点:事理和看法之间的联系和一致。

4.教课方法:导读——谈论——训练。

5.教课进度:二教时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读通课文,理解大体内容,区分段落。

二、教课过程1.简介作者平生易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朝人,进士出身,从前当官,以后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鼓舞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编者删去。

2.投影习题。

检查预习的注音和释义。

3.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

(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 4.学生跟读、齐读全文。

5.谈论。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为何 ?明确: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用蜀鄙贫富二僧东朝南海的故事来论证论点,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明确谈论文的基本构造即: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点是哪句话 ?为何是这句话 ?明确:人之为学难易,要点在于“学”与“不学”。

虽则开头一句话是讲“天下事”,但全文环绕的中心是“为学”。

第一句话是引文。

6.部署作业。

背诵全文,准备口述第二部分故事。

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1.理解以事喻理的写法。

2.落实课文字句。

二、教课过程1.发问:《为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2. 论点是由第二部分的二个故事来证明的,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白话文口译)假想:进一步熟习课文,并检查鄙、语、之、恃、去、顾等字的掌握状况。

3.谈论。

(1)蜀之鄙去南海简单吗 ?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明确:不简单。

初中一年级教材教案模板

初中一年级教材教案模板

初中一年级教材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第一篇课文《我的老师》:讲述作者童年时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第二篇课文《怀念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悟母爱的伟大。

(3)第三篇课文《第一次真好》:讲述作者第一次独自回家的经历,体会成长的喜悦与挫折。

2. 生字词:(1)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生字词。

3. 写作训练:(1)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叙事作文。

(2)以“怀念母亲”为主题,写一篇抒情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分析和感悟。

四、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设立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4课时,分别用于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生字词、写作训练和课堂总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第一册《春》初级中学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春》初级中学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

ﻪﻭﻭ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ﻪﻭﻭﻪ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

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ﻪﻭﻭ(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ﻪﻭﻭﻪ3.齐声朗读课文。

ﻭﻭﻭ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ﻭﻭ(设计说明:①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ﻪﻭﻭ4.课堂小结。

ﻭﻭﻪ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ﻪ(设计说明: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ﻭﻪ四、布置作业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ﻪ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ﻪ第二课时ﻪﻪ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ﻭﻪ1.听写生字词;ﻭ2.背诵1-5段;ﻪﻭ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ﻪﻭﻪﻭ(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ﻪ二、研习课文ﻪ1.齐声诵读课文ﻭ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ﻪﻭﻪﻭ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

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

初中一年级上册语文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修辞手法,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画的草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草原的印象。

2. 学生分享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正确书写。

2. 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词的书写,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理解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感受草原的美丽(10分钟)1. 学生分组欣赏草原图片,用词语或句子描述草原的美丽。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欣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度和准确度。

2. 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程度。

4. 学生对草原美丽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课文的描述和修辞手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有更深刻的体会。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初中一年级教材教案语文

初中一年级教材教案语文

初中一年级教材教案语文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学会关爱他人,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草原吗?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草原》,那么你们对课文中的故事有什么感悟呢?二、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的掌握程度。

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一课

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一课

初中一年级语文第一课内容较多,回答部分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为阅读打下基础。

2.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1. 重点是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和用词说话、写话。

2. 难点是用词语表达平时的意思。

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的大气质量,自然引入保护环境的主题。

教师简单讲解作者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解决两个问题。

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 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学生就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教师明确答案。

四、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强调书写规则。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再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六、尝试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七、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在学校、家庭、生活小区里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谈谈怎样保护环境?八、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强调要树立环保意识,不破坏环境就是为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

九、布置作业:积累本课的四字词和优美段落。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

二、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三、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家乡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家乡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强调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积累本课的四字词和优美段落。

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四字词和优美段落,学生齐读巩固记忆。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了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初中教材第一年级第一章节教学方案

语文初中教材第一年级第一章节教学方案

语文初中教材第一年级第一章节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掌握第一章节《词语的分类》的主要内容;- 理解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词语分类和归纳。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词语的分类和归纳;-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词的概念和运用分类法进行有效分类。

3. 教学准备- 教材:语文初中教材第一年级,第一章节;- 课件:包含课文、词语分类的例子和练习题的PPT;- 板书:整理好的课文、分类方法和相关知识点的板书。

4. 教学过程安排步骤一:导入-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提问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分类的想法。

- 引入话题: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每天会听到很多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有没有分类呢?”步骤二:学习-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并分析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词语分类的基本概念。

- 教授分类方法: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演示如何根据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同时,提供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按词性、按用途等。

步骤三:实践- 练习活动: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词语分类和归纳的实践。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作品,并分享归纳的方法和思路。

步骤四:拓展- 拓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类和归纳练习。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和见解。

步骤五:总结-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类方法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于词语分类的理解。

步骤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完成课后习题或写一篇关于词语分类的小作文。

5.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阅读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分类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归纳,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年级: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冬天、雪人、小手、明月、星星”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儿歌《雪人》和古诗《静夜思》。

(3)学会写字“手、月、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儿歌和古诗,感受冬季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3)通过练习写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生词,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 流利地朗读儿歌和古诗,理解儿歌和古诗的意思。

3. 学会写字“手、月、星”。

教学难点:1. 生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别是“手、月、星”的写法。

2. 儿歌和古诗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的生词和诗句。

2. 引导学生谈论冬季的景色和活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儿歌《雪人》(10分钟)1. 教师展示儿歌《雪人》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说出雪人的样子。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感受冬季的美景。

3. 教师逐句讲解儿歌,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的意思。

4. 学生跟读儿歌,巩固认读生词。

三、学习古诗《静夜思》(10分钟)1. 教师展示古诗《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夜晚的景色。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教师逐句讲解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学生跟读古诗,巩固认读生词。

四、写字练习(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字“手、月、星”,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 教师讲解生字的书写要点,特别是“手、月、星”的写法。

3. 学生在田字格上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字成果,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和古诗。

2. 学生互相交流对儿歌和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分享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分享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分享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能正确使用汉字中的基本笔画和基本部首。

2. 能正确拼写和书写汉字,并能识别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

3. 能正确朗读和理解教材中的短文和诗歌。

教学内容:1. 汉字基本笔画和基本部首2. 汉字拼写和书写3. 短文和诗歌的朗读和理解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本、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汉字卡片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汉字,并请他们说出这些汉字的笔画和基本部首。

通过互动让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2. 新知呈现(15分钟)a. 通过投影仪展示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部首,并讲解其用法和特点。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结构和写法。

b. 通过示范,教师引导学生一起书写几个常用汉字。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按照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来书写汉字。

3. 练习(20分钟)a. 学生使用教材练习册上的汉字部分,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b. 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的书写练习,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写法。

c. 适时让学生互相检查书写练习,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帮助。

4. 巩固和拓展(10分钟)a. 教师朗读一段短文或诗歌,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并理解文中的内容。

b. 学生跟读并尝试回答与短文或诗歌相关的问题。

c.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并提供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5. 总结和梳理(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所掌握,并向学生展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学过的汉字和之前的书写练习,让学生迅速回忆之前的学习内容。

2. 新知呈现(15分钟)a. 教师以故事或图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新的汉字,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b. 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新汉字。

3. 练习(20分钟)a. 学生使用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性格。

春天温柔,夏天热情,秋天潇洒,冬天婉约,每个季节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

—题记春之韵春。

风儿是你的使者;春。

云彩是你的笑靥;春。

燕子是你的信使;春。

兰香是你的新韵。

春天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温柔且天真。

她轻轻唤醒沉睡中的大地母亲,为她准备了多彩的新衣。

看,那纤细的雨丝是柔软的纱衣,嫩绿的草儿是华丽的长裙,艳丽的花儿便是斑斓的外套。

瞧,大地母亲多高兴呀,乖巧的鸟儿齐声高唱,欢快的小河也指挥伶俐的鱼儿跳起轻盈的舞蹈一起为她助兴。

夏。

莹露是你的清泪;夏。

娇荷是你的恋人;夏。

蝉鸣是你的歌声;夏。

蝶舞是你的柔情。

夏天是一个多情的少女,纯洁而羞涩。

清晨,晶莹的露水在初阳的照射下闪烁,随着太阳的升高,渐渐消失了。

正午骄阳似火,小蝉不知疲倦地歌唱着,娇艳的荷花在荷叶伞的保护下尽情绽放。

缤纷的彩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纤秀的蜻蜓在草丛中穿梭。

勤劳的蜜蜂哼着歌儿在花丛中忙碌,丝毫不畏惧火热的骄阳。

秋之吟秋。

红叶是你的色彩;秋。

秀菊是你的姿容;丹桂是你的芬芳;秋。

风声是你的轻吟。

秋天是一位优雅的女郎,矜持而高傲。

似火的红叶在轻风中舞蹈,轻轻落在地上。

纤弱的菊花显得那么弱不禁风,却傲然地在风中摇曳。

丹桂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久久没有散去。

蓝天在一片片白云映衬下看起来得更高了,时不时飞过一队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蓝天下的一棵棵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看起来那么诱人。

冬之语冬。

雪花是你的娇姿;冬。

红梅是你的傲骨;冬。

青松是你的巧手;冬。

竹曳是你的低语。

冬天是一位美丽的母亲,平静而祥和。

洁白的雪花随风飞扬,大地一片洁白。

寒风呼啸中,一棵棵火红的腊梅迎风怒放,好似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以温暖,为沉寂的冬季注入活力。

雪地里一片碧色的竹林显得生机勃勃,一阵风吹过,叶片上的雪花缓缓飘落,露出了翠绿的竹叶,像是在呼唤着春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散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散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散文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领悟文章的象征意义。

2.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课文《春》2.相关教学图片、视频3.课堂讨论话题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分析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研讨文章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领悟春天的美好寓意。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二)散文写作指导1.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以《春》为例,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三)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我的春天”为题,进行散文写作。

2.学生交流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第三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

2.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课文欣赏1.欣赏《春》的插图,感受春天的美好。

2.欣赏其他关于春天的诗歌、散文,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课后作业1.背诵《春》。

2.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题目自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在山的那边一、教学目标1.阅读文学作品,要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要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重视朗读训练。

3.从第一课开始,着力开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设计1.看导语,默读课文。

2.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3.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各自练习朗读。

(3)领读。

(4)齐读。

4.内容研讨。

可在适当时候将“有关资料”中的诗人创作谈读给学生听,以帮助理解诗歌。

研讨,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疑难就是问题,深层的含义或奥妙也是问题。

让学生用铅笔打问号,然后提出问题,教师补充。

(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想望是“幻想”?(4)“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铁青着脸”?(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改用议论语言,怎么说?(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5.小结内容研讨的经验。

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是教学目标。

学习笔记应该有一部分专门记“语文学习经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等方面应该分页记。

每次小结只须提要式地记一两点。

6.再朗读。

7.课外作业。

从“研讨与练习”选题,或自行设计。

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二、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

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

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

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

于是,“海”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

“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

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

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

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

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语(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

“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2.默读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

到时说“时间到”。

默读后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3.复述故事情节(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

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1.多角度阅读(1)学习方法指导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

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

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

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2.语言运用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投影或出示大卡片(1)时隔年,。

(2)我一直牢记着叫我不要的训诫。

(3) 向攀爬。

(4) 有人啜泣。

(5) 正纳罕。

(6)暮色开始四合,。

(7)暮色苍茫,。

(8) 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9)带着的口气说。

(10)我小心翼翼地。

(11) 我的信心大增。

(12) 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3.练笔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

当堂没有完成的,课外完成。

组织同学布置专栏。

第三课:生命生命一、教学目标和重点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

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思考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香瓜子:生命力价值心跳:生命珍视、奋斗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不停地在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 在小憩。

(3) 令我震惊。

(4) 令我肃然起敬。

(5) 昂然挺立。

(6) 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也可以。

(8) 庸碌一生。

(9)我应许。

(10)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第四课:紫藤萝瀑布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二、教学大体步骤第一课时1.看导语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

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4.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抽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5.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辅助性问题设计: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图(略)“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

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

这一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什么经验?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谈到的,记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内容探究”上。

7.布置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常见的花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印象模糊。

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准备课堂发言,写一个发言提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