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实验研究 类实验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实验研究 类实验

第四章 实验研究 类实验

精品课件
干预
✓ 指研究者对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施加某些护 理措施,即处理因素。
✓ 这些处理因素是研究的自变量,其引起的结 果是研究的因变量。
干预是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
精品课件
设立对照
✓ 是指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
组接受某种与对照组不一样的试验措施,最 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 目的是控制干扰变量的影响,突出两组(或 多组间)结果的差异和程度。
精品课件
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具备干预 与实验性研究不同的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或没有 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精品课件
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 时间连续性设计
精品课件
不对等对照组设 计
O1
X
O2
O1
O2
例:研究责任制护理对护士工作士气的 影响
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定义 特点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优点和局限性
精品课件
定义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 干预某些因素,并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观察 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精品课件
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1
2
3
干 预 设立对照 随机化
精品课件
自身对照示意图
研究对象
结果1
干预前
干预措施 比较
结果2
干预后
精品课件
3.历史性对照
将目前干预措施所引起的结果 与过去的同类研究作比较,是一种非随 机、非同期的对照研究。
精品课件
历史性对照示意图

化学研究类实验报告

化学研究类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有机合成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学习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定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合成一种具有特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以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得到苯乙酮,再通过氧化反应得到苯乙酸。

具体反应如下:1. 苯甲醛与丙酮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苯乙酮。

2. 苯乙酮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生成苯乙酸。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苯甲醛、丙酮、浓硫酸、氧化剂等。

2.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g苯甲醛和10mL丙酮。

3. 将圆底烧瓶放入水浴中,加热至60℃,保持30分钟。

4. 将圆底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

5. 向反应液中加入10mL浓硫酸,搅拌均匀。

6. 将圆底烧瓶放入水浴中,加热至60℃,保持30分钟。

7. 将圆底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

8. 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氧化剂,搅拌均匀。

9. 将圆底烧瓶放入水浴中,加热至60℃,保持30分钟。

10.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11. 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3次。

12. 将有机层倒入干燥器中,晾干。

13. 将干燥后的苯乙酸用无水乙醇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50mL。

实验结果:1. 通过反应得到了预期的有机化合物,即苯乙酸。

2. 通过薄层色谱(TL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

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对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反应的产率和纯度。

2.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

但需注意,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操作时需小心。

3. 氧化剂的加入是为了将苯乙酮氧化成苯乙酸。

氧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反应产率和纯度有很大影响。

4.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了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观察,以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就类实验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步骤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定义类实验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它与实验研究方法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类实验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无法随机分组,只能进行自然观察。

类实验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无法进行真实实验的情况,例如研究人类行为、社会现象等。

二、特点1. 控制变量:类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控制研究对象的某些变量,来研究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使结论更加可靠。

2. 自然观察:类实验研究方法不同于实验研究方法的是,它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只能进行观察。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3. 一致性:类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其他变量,减少误差。

4. 简便性:相比于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更加简便,不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三、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2. 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研究目标的对象进行观察。

3. 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对象,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4.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记录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

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6. 结果解释:根据研究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四、应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社会现象研究:例如研究人们的购物行为、社交网络的影响等。

2. 教育实验:例如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3. 市场调研:例如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等。

4. 医学研究:例如研究某种药物的疗效、疾病的发展规律等。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
Your Site Here
LOGO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
亦称半实验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区别是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但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内容(操纵)。 类实验性研究结果虽对因果关系论述较弱,不如实验 性研究可信度高,但类实验性研究结果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在护理研究中比较实用。由于在实际对人的研究中,很 难进行完全的实验性研究,特别要达到随机分组比较困难 ,故选择类实验性研究的可行性较高。
局限性
由于类实验性研究无法 随机,已知的和未知的干 扰因素就无法向随机实验 那样均衡分布在各组中, 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 实验,效果的判断更是很 难完全归因于干预措施, 故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 可信度高。
YOUR SITE HERE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3. Challengers Forward
YOUR SITE HERE
二、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一)无相等对照组设计 (二)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二)时间连续性设计
YOUR SITE HERE
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类实验性研究在实 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 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 同实验性研究相比更为 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 践中当无法严格控制干 扰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 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 时,类实验性研究是较 好的研究方法。
YOUR SITE HERE
一、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类实验性研究同样具备有人为地施加影响因素 的特点。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的另外两个特点中的一个。也就是
2. Strategy

类实验研究

类实验研究
是核心内容 组别间有不同的异质因素 含便利抽样
类实验研究实战关注?
1.新的技术或管理模式是什么? 2.在哪些人群中实施干预方案? 3.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是什么? 3.评价干预效果的主客观指标有哪些?
类实验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何找到评价工具? 如何设计新颖的干预方案? 如何聚焦特征对象? 如何制定干预周期?
类实验研究设计的案例辨析
2 型糖尿病社区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
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精华
预防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中 压疮预防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结局为定性 变量
刘桂华.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研究[D].福建医科大 学,2014.
两样本均数 比较样本量 计算公式
结语
规范表述选题 广泛阅读护理专业文献 多方了解护理技术新进展(汉化及新概念、新技术、结果的移植) 精心设计干预内容(理论框架、新技术、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等) 多方寻求最新评价工具(量表及问卷的汉化、研制)
thank you!
未交代样本量计算的依据:公式、参数
李香风,刘薇. 微信对改善癌症患者疼痛强度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54-1457.
样本量计算不合理
Hertzog MA. Considerations in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pilot Studies[J]. Res Nurs Health, 2008, 31(2): 180-191.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非随机同期 对照试验) 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时间连续性设计:当自身变量不稳定时,需多次观察。
类实验研究设计分类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时间连续性设计:当自身变量不稳定时,需多次观察。

研究生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

研究生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举 例
1. 判断颜色对销售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实际上也
就是检验具有同方差的四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是 否相等的问题 2. 如果四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可以期望四个样本 的均值也会很接近 § 四个样本的均值越接近,我们推断四个总体均值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 随机误差
2.
在因素的 同一 水平 ( 同一 个总体 ) 下 ,样本的 各观 察值之间的差异 § 比如,同一种颜色的饮料在不同超市上的销售量 是不同的 § 不同超市销售量的差异可以看成是随机因素的影 响 ,或者 说是 由 于 抽样的随 机 性 所 造 成 的, 称 为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 在因素的不 同 水平 ( 不 同 总体 ) 下 , 各观 察值之 间 的差异 § 比如,同一家超市,不同颜色饮料的销售量也是 不同的 §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造成的,也 可能 是由 于颜色本 身所造成 的,后者 所形成的 误 差是由系统性因素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
什么是方差分析?
(例子的进一步分析)
① 检验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是否有影响,也就 是检验四种颜色饮料的平均销售量是否相同 ② 设µ1为无色饮料的平均销售量,µ2粉色饮料的 平均销售量,µ3为橘黄色饮料的平均销售 量, µ 4 为绿色饮料的平均销售量, 也就是检 验下面的假设 ① H0: µ1 = µ2 = µ3 = µ4 ② H1: µ1 , µ2 , µ3 , µ4 不全相等 ③ 检验上述假设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方差分析
1 2 3 4 5
该饮料在五家超市的销售情况 无色
26.5 28.7 25.1 29.1 27.2

(研究生)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第一章-第四章

(研究生)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第一章-第四章
•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浙江省实验动物管 理实施办法等。
• 思考题:
• • • • • 1、什么是实验动物, 2、什么是实验动物学? 3、什么是3R原则? 4、什么是AEIR基本要素? 5、简述实验动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
50年代,Russel 和 Bruch提出了 动物基因型、表现型和演出型关系模式: • 动物的基因型(染色体、基因、DNA及构象)在发育环境 下,产生某种表现型(酶、蛋白质、动物形态与新陈代谢 特征),而这种表现型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则导致不同的 演出型(即生物反应现象)的产生。即现实生活着的动物 实际上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 发育环境 周围环境
第一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
• 一、实验动物品种(stock) 、品系(strain)概念
• 1、 种(species) • 种是生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可以相互交配,其后代 有繁殖能力的一群指定范围的生物。 • 2、品种、品系 • 品种、品系是实验动物的基本分类单位,是由一个种继续 分类得到,但并非动物学上的分类。 • 品种:一般指杂交群动物。如新西兰兔、青紫蓝兔、日本 大耳白兔、SD大鼠、ICR小鼠等。 • 品系:通常指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如近交系C57BL/6J 、 突变系的BALB/c-nu品系。
• 2、实验用动物: • 泛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要求严格的实验动物、 经济动物、野生动物、观赏动物等。 •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豚鼠、兔子、犬等。 • 经济动物:马、牛、羊、猪、鸡、鸭等。 • 观赏动物:家犬、家猫等 • 野生动物:鼠、兔、蛇等
• 3、实验动物学
• 是以生命科学为主体的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基础学科, 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 • (1)实验动物:是以实验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 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保种、培育新品种、品 系、疾病控制、营养需要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提供标 准化实验动物的目的。 • (2)动物实验:是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研究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机能反映,形态组织变化,研 究在动物发生疾病以及人为制作病理模型中观察疾病发 生、发展的规律和其他有关技术问题。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实验,来研究特定变量或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会有意地干预或改变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对一个实验组进行特定处理,并与一个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性研究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控制变量:实验性研究要求精确地控制其他相关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确保所观察到的效应是由所研究的变量或因素引起的。

研究者需要通过实验设计和随机分配等方法来控制其他变量的干扰。

2. 多组对比:实验研究通常需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组别进行比较。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或干预,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处理或干预。

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异,研究者可以确定处理或干预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3. 统计分析:实验研究通常会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检验实验处理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是否显著,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

实验性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下面以一项心理学实验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研究者想要研究音乐对人们心情的影响,研究者将设计一个实验,选择一些参与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会在试验期间听到具有积极情绪的音乐,而对照组则不听音乐。

研究者首先会让参与者填写一份问卷,测量他们的心情状态,然后实验组会开始听音乐,而对照组则保持没有听音乐的状态。

一定时间后,研究者再次让参与者填写问卷,以测量他们的心情状态。

通过对两组参与者的问卷分析,研究者可以比较两组的心情状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实验组的参与者在听音乐后心情更积极,那么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音乐对心情确实有积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设置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偏见,比如研究者的态度、行为等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实验研究往往是在人工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自然情况。

总而言之,实验性研究是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设计和控制实验来揭示变量或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反应时

实验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反应时

Posner的实验 Posner的实验——结论 的实验 结论 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 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 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和听觉编码 两个连续阶段. 两个连续阶段.
不足: 不足:
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并不太清楚任务中所包含 实际研究中,
的认知过程. 的认知过程.
提取过程中具有 独立作用的四个 因素: 因素:
1,测试项目 的质量
2,识记项 目的数量
3第一节 反应时的研究历史
第一阶段(1850~1969) 第一阶段( ) ——唐德斯反应时 唐德斯反应时ABC时间或减数法时期 唐德斯反应时 时间或减数法时期 赫尔姆霍兹(德,1950年)测定蛙的运动神经传 导 赫尔姆霍兹( 年 速度.——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 速度. 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 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 唐德斯(荷兰)运用反应时测定心理活动所用的 时 唐德斯(荷兰) 间.——反应时正是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实验 反应时正是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实验 冯特(德)及其学生们 冯特( 及其学生们——测定简单反应时 测定简单反应时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69~) ) 斯滕伯格加法加因素法
(二)加因素法的应用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Sternberg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 上,确定 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 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 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 识记项目的数量(记忆集大小) 探针刺激的质量(清晰和不清晰) 探针刺激的质量(清晰和不清晰) 反应的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 反应的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 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二,速度—准确性权衡 速度 准确性权衡

04-第四章-研究设计.

04-第四章-研究设计.

五、社会产品
• 指无法包括到前述4中分析单位类型中去 的其他分析单位形式,包括各种人类行 为及其社会产物。
• 如:书籍、歌曲、图片、工高、建筑、 服饰等;
• 又如:婚礼、殡葬仪式、考试、课堂教 学、实习、求职、约会等;
• 家庭制度、文化传统等
• 判断下面例题中的分析单位:
• 例1:女人看电视的时间比男人长,因为 女人在家庭之外工作的时间比男人短。 年轻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老年人平均 少30分钟。
2、同期群研究
• Cohort studies,又称人口特征组研究, 它指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 变化的研究。
• 注意:每次研究的样本可以不一样,但 他们必须都属于这一特殊人群。
• 例1:“老三届”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 例2: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人在不同时期
经济态度的研究
3、同组研究
• Panel studies,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 究,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 化的研究。
• 又称简约论,指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 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第五节 时间维度
• 一、横向研究 • Cross-sectional studies,也称横剖研
究,它指的是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 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 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 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纵向研究
• 一、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 1、含义: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
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 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 2、应用情形: • (1)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特殊、新鲜,很少有 人涉及时。 • (2)研究者本人对所研究的问题不熟悉。

实验心理学5(记忆)

实验心理学5(记忆)

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
巴特莱特总结了心理重建过程中的三种特点:
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加简略概括,一
些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 特征被保持。
保持的内容变得更鲜明,一些细节被加以强调,
更加突出、生动,更具特色。
识记的内容被已有的经验同化,某些细节被改变
了,使整个内容更符合被试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 景。
外显记忆:依赖意识提取的记忆类型。
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提取过程表现出来的记忆类型。被 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特定 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 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例如,我们生活中 的大部分技能动作,如游泳、走路、跳绳等,都属于内隐 记忆。
伪装(实际不重要的)实验任务,同时告知被试碰到 某些情况时或者过一定时间后要去做某事,根据被试 是否完成了这些事情来评估他们的前瞻记忆。
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关系:
爱因斯坦和麦克丹尼尔(1990)指出成功的前瞻记忆的
两点要求:1)记住目标事件;2)记住必须要在将来特 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特定的目标事件做出反应。 因此,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但回溯记忆不需 要前瞻记忆。
词根词段完词: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要求他们用想到的
错误记忆的其他研究范式
集中联想研究范式 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 错误关联范式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Kk范式
集中联想研究范式: 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包括一个未呈现的目 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 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然 后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过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如果被试报告了实际未呈现过的目标词,则发生了错误记 忆。

实验研究的类型与实验设计

实验研究的类型与实验设计

一、实验研究的类型实验研究根据标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实0设计的不同,分为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根据实脸研究场所的不同.分为实骏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根据社会科学的特殊研究需要而创造的双盲实验等等。

(一)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是针对实0的规范程度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能力而做的区分。

一个完备的标准的实验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组;前侧和后侧;封闭的实验环境,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纵等。

一般来讲,具备这些因素的实验称做标准实验。

然而,社会科学的实验不间于自然科学的实验,也不同于心理学的实验,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往往使得设置一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实验比较困难,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往往在许多方面限制了严格的实验设计在现实杜会中的应用。

顾名思义,非标准实验指的是并不其备标准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为了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省略或者特殊设计的实验。

例如在社会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单次研究设计(one - shot,study)、单组前后测设计((one一group pret,卜posttest design).睁态组间比较(static一group comparison)等实验方法都属于非标准实获,但是这些实验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实脸却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代表着实验规范程度的两个极端,在实际的实验研究中,完全的标准与非标准都是很难做到的。

标准实验往往体现出某种弹性(尤其在社会科学实验中);非标准实验必然以标准实验为依据,在设计和操作上向标准实骏靠拢,因而有时也将其称为“准实验”.指类似于、接近于标准实验的意思。

在具体的实验中是倾向于标准实验还是倾向于标准实验.完全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精度要求。

(二)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0人们一般认为.实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是从自然科学的实骏中形成的常规思维定势。

由于自然物自身的特点。

实验并不受场所变化的影响,在实验室中对于物质活动规律的认识完全反映了物质的本质属性,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护理研究 科研设计--类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

护理研究 科研设计--类实验性研究与非实验性研究

分类
1. 描述性研究
2. 分析性研究
Jump to first page
描述性研究的常见设计方案
非实验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Jump to first page
1. 描述性研究 概念
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
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和暴露因素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类型
1.不对等对照组仅后侧对照设计 E C X O2 O2
E=实验做 C=对照组 X=施加干预或处理因素
On=第n次观察或测量
Jump to first page
不对等对照组仅后测对照设计--举例
研究: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指导对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 患者的影响
设计要点 试验组 (医院甲) 非 CRF患者 随 机 对照组 (医院已) 试验组(医院甲) 强化健康指导
非同期不对等对照设计--举例 历史式对照设计
研究:新编的康复训练操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 住院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
Jump to first page
分组方法
非随机非同期分组
按历史式对照分组 阶段1 对照组 观察结果 阶段2 试验组 干预措施 观察结果
随机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发分组
非随机同期分组
方法: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MSAS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
表、状态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 研究对象:107例确诊3个月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
调查方案:进行6个月的追踪调查
1 2 4 3 消化道恶性 个 测评生 个 测评生 个 测评生 个 测评生 ....6个月 肿瘤患者 Jump to first 月 命质量1 月 命质量2 月 命质量3 月 命质量4 page

第四章 教育实验法

第四章 教育实验法
(一)概念: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 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 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 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特点
1.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⑴探 究因果关系;⑵自变量的操作;⑶控制 无关变量. 2.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3.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第五章 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教育实验法的概念与特点 三,教育实验的类型 四,教育实验法的功能和局限 五,教育实验的一般步骤
一,教育实验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 进教育领域,这是一条沿着物理学—— 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教育学的发展线索,代表人物有 冯特,艾宾浩斯,梅伊曼,拉伊,比纳, 西蒙等.
五,教育实验的一般步骤
(一)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课题 2.进行实验设计 ①形成研究假设; ②明确界定该教育; 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及呈现方式,因变量及其 测定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措施; ④确定取样大小及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类型, 安排实验的具体步骤及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二)实施阶段 (三)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二)较复杂单因素试验设计 1.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 XO1 R O2
2.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R R O1XO2 O3 O4
(三)多因素实验设计 以2×2的两因素实验设计为例:
因素 因 பைடு நூலகம் B
三,变量控制
(一)被试的分配 (二)自变量的选择与操作 (三)因变量 的观测 (四)无关变量的控制
1.单组法 2.等组法 3.轮组法
1.自变量的表述要清晰,准确; 2.自变量应是可以改变的条件; 3.一次实验中自变量不宜太多. 3.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8 实验动物的易获得性和成本考虑
根据科研经费的预算,在宏观上估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 前提下,选择最易获得、最经济、最易饲养管理的实验动 物进行实验研究。
开题前应做好调查,以免在准备实施计划时,才发现无法 获得所需实验动物,而十分尴尬。
9 实验动物体型大小及操作的可行性考虑
应该注意的是,科研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是上述选择原则
清洁级:目前国内科研要求的实验动物,适合于大多数科研课题
SPF级:国际通用的实验动物,适合国际交流的科研课题。 无菌及悉生动物:特殊课题需要。
4 实验动物年龄、体重的选择
一般实验:选用成年动物
慢性或长期实验:选用幼龄动物
老年医学实验:选用老龄动物
ICR小鼠
SD大鼠
性成熟前后生长发育最快,而体成熟后生长发育趋 缓。因此用性成熟前后动物做实验,如实验因素对动物 生长发育有影响,就能很快反映出来。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二、 部分学科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基本原则: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动物 选择患有人类类似疾病的近交系和突变系 选择科研、检定和生产上传统使用的实验动物 选择来源容易、价格便宜的实验动物 在缺乏专门技术条件下,选择温顺、易保持安定的实验动物 在无完善检疫条件下,选择不易患病的实验动物 尽量选择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得到控制的标准化合格 的实验动物
猴、犬、大鼠与人在药物代谢方面的相似性
动 物 种 类 猴
与 强 12 中 15


似 弱 -无 4
性 合计 31

大鼠
5
1
12
13
14
17
31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是指在进行类实验研究时,如何选择和确定参与研究的目标对象的方法。

类实验研究是一种类似于实验研究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在现实世界环境中对目标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来探究不同因素对目标结果的影响。

入组方法是指选择和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程序和操作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的示例:
1.简单随机抽样:将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按一定的概率随机抽取出来组成样
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每个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等,适用于大样本的研究。

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间隔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
用于总体较大、样本较小的情况,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3.分层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从每个层次或类别中抽取一
定数量的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层次或类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4.目标抽样: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些特定单位或群体作
为样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某些特定群体的研究,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5.自愿参与:让参与者自愿参加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意愿参与研
究的个体或群体,可以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类实验研究入组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实际条件等因素。

在选择入组方法时,需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研究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类实验研究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

类实验研究方法1. 什么是类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和实验研究方法类似,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缺少随机分配。

相比于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更适用于一些伦理或实施上的限制下,无法进行真实随机分配的情况。

2. 为什么选择类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具有一些优势。

它可以在控制实验环境的情况下对因果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它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因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不受实验设置的限制。

类实验研究方法也可以在一些实验设施不可行或不道德进行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案。

3.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类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与实验研究方法类似。

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选择合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然后,确定变量并制定测量指标。

接着,设计实验或介入措施,并收集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解释。

4.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类实验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相对于实验研究方法,类实验研究方法更加现实和可行,因为它可以在一些限制下进行研究。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比组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发现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以在一些伦理限制下进行,提供一些其他研究方法无法获得的数据和结论。

5.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缺点类实验研究方法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缺乏真实随机分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内外部效度问题,即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推广性。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选择偏差,研究对象可能不够典型或代表性。

类实验研究方法可能难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如历史事件或个体差异等。

6.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类实验研究方法适用于许多研究领域。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类实验研究方法评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资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可以利用类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社会政策或社会干预措施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7. 类实验研究方法的实施注意事项在实施类实验研究方法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类实验研究

类实验研究

类实验研究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类实验研究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类实验研究是一种以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的方法,目的是检验特定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类实验研究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首先,类实验研究又被称为准实验研究,其主要特点是研究者不能随意分配参与者至控制组或实验组,而需要依赖一些现有的条件。

因此,类实验研究是一种无法进行随机分组的研究设计。

例如,研究者可以根据某个机构的规定或者某个地区的特点将参与者分组,然后观察他们在某个变量下的差异。

其次,类实验研究具有相对较低的内部效度。

也就是说,由于研究者无法随机分组参与者,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然而,尽管如此,类实验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类实验研究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和问题的研究中,例如医学、教育、心理学等。

在医学领域,研究者可以观察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对病人的效果。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以观察某种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可以观察某种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与传统的实验研究相比,类实验研究具有一些优势和劣势。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参与者的真实行为,从而提高外部效度。

它的劣势在于无法随机分组参与者,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干扰变量。

总的来说,类实验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到各个领域。

尽管它存在一些缺点,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其他变量的干扰,从而得到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类实验研究的方法,以使其更加科学和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
教学目标
掌握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熟悉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熟悉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了解常用实验性研究的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
定义
特点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优点和局限性
定义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
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 关系的影响 设计2: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或测量两组患者与 丈夫的关系。然后试验组给予心理辅导,对照 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两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实验前后对照研究
例:研究责任制护理对护士工作士气的 影响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第一种措施
第二种措施
洗脱期
研究对象
结果1
结果2
时间连续性设计
O1 O2 O3 X O4 O5 O6
应用于依变量稳定性无法确定时
例:继续教育学分与晋升挂钩的方法对 出勤率、参加业务学习的人数、工作的 差错、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及缺点
优点:在实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因
素研究的可行性高。同实验性研究相 比更为实用。 缺点: 类实验研究不能很好地控制附 加变量,因此在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 的关系时,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 高。
例:护士电话随访对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结局的临床实验研究。
索罗门四组设计
设计要点
为避免霍桑效应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将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和单纯实验后设计结合起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适用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研究。

例:AIDS病研讨会对能否影响护士对AIDS的态度
索罗门四组设计模式
实验组1 研 究 对 象 随 机 分 组 对照组1 实验组2 前 测 量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设计要点: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只有试验组给予干预或处理因素,然后观
察或测量所研究的因变量,比较两组结果
的不同。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模式
研 究 对 象 随 机 分 组 试验组 干预
测 量
对照组
适用:避免霍桑效应,有些研究无法进行前后比较
例:分娩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的临床研究。
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设计
索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设计要点: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组,试验组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 予干预措施,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 系。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模式 研 究 对 象 随 机 分 组 试验组 对照组 干预
前 测 量
后 测 量
例:糖尿病病人观看卫生宣教录像带后的效果研究。
2给予心理辅导,对照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
段时间后,再次观察四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
并比较之。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索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性研究的优点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干扰因素对所施加
的处理因素的可能结果的影响,得出
的结论比较客观和可靠。
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
究设计
实验性研究的局限性
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设计
设计要点: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组,观察或测量所研究的因变量,然后 向各组施加不同的干预或处理因素,再 次观测或测量所研究的应变量,比较两 组结果的变化。
临床随机实验研究设计模式
研 究 对 象 随 机 分 组 试验组 对照组 干预A
前 测 量
干预B
后 测 量
适用:探讨和比较某一种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主要内容
特点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优点和局限性
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具备干预

与实验性研究不同的是类实验性研究 缺少实验性研究中的随机分组或没有 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常用的类实验性设计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时间连续性设计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O1 O1 X O2 O2
实验干预以前对夫妻关系的观察 和测量可能影响患者有意识重新思考 或调整夫妻关系,为了避免这种霍桑 效应,应该如何优化研究设计?
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 关系的影响 设计3: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1、2和对照组1、2,观察试验组1和 对照组1两组患者与丈夫的关系。然后试验组1、
干预某些因素,并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观察
或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1 2 3
干预
设立对照
随机化
干预

指研究者对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施加某些护
理措施,即处理因素。

这些处理因素是研究的自变量,其引起的结
果是研究的因变量。
干预是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
设立对照

是指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
组接受某种与对照组不一样的试验措施,最
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是控制干扰变量的影响,突出两组(或
多组间)结果的差异和程度。
设立对照组的要求
均衡性
各比较组之间除实验因素不同外,其他
重要的、可控制的干扰因素的分布尽量保
持一致。
常见的对照类型
1 2 3
组间对照 自身对照 历史对照
4
交叉设计对照
1.组间对照
2.自身对照
对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两个阶 段的效果进行观察或测量,以评价干预措 施的效果如何。自身对照中,对照组和试 验组的数据来自同一组样本。
自身对照示意图
研究对象 结果1 干预措施 结果2
干预前
比较
干预后
3.历史性对照
将目前干预措施所引起的结果与 过去的同类研究作比较,是一种非随机、 非同期的对照研究。
指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施加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未施加干 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或测量两组 结果并进行比较。组间对照中,相比较的 两组数据来自不同的受试者。
组间对照示意图
A组(试验组) 干预措施
结果A
比较
结果B B组(对照组) 无干预措施
组间对照的类型
随机同期对照 随机分组 同时间 同地点 非随机同期对照 非随机分组 同时间 同地点
历史性对照示意图
B组(对照组) A组(试验组) 干预措施 已有结果B 比较 研究结果A
现在
以往
4.交叉设计对照
将整个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第一阶段试验组接受干预措施,对照组只 有常规措施,观察两组结果。两组患者经 过一段时间洗脱期后进入第二阶段,将两 组接受的治疗措施对调。
干预
后 测 量
干预
对照组2
例:研究心理辅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与丈夫 关系的影响 设计1:对18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辅导, 对照组不给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两组患者与其丈夫的关系,并比较之。
该研究设计属于何种设计类型?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为了减少偏倚,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 服力,应该如何优化研究设计?
临床研究中,干扰变量的控制比较困难。 伦理的原因,有时很难做到完全随机分组。 难以找到完全对等的对照组。
教学目标回顾
掌握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熟悉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熟悉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三节 类实验性悉常用的类实验性研究设计 熟悉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了解常用类实验性研究的设计方法
交叉设计对照示意图
第一阶段 A组 B组 干预 常规 洗 脱 期 第二阶段 A组 B组 常规 干预
结果A 结果B
比较1
结果A 比较
结果B
比较2
时间方向
随机化
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体有同等机
会被抽取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每个研究对象有同等机会被
分配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