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进位加法进行20以内的加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数线、计数器等工具辅助计算,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位加法的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进位加法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满十进一”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
3.数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进位加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
1.进位加法概念的建立:一年级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教具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2.教学实施:教师以8+3为例,演示计算过程,解释“满十进一”的含义。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学生互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教具演示,积极思考,并尝试解答类似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2.教学实施:教师给出几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
a.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b.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故事导入新课,讲述小猴子和妈妈去果园摘水果的故事。小猴子摘了8个苹果,妈妈又摘了3个苹果,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学会将两个数相加,并能够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进位加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卡片:用于游戏教学,巩固知识。
3.学习用品:如笔、纸等,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和。
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他们对加法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出示一个加法算式:3 + 5 = ? 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说明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或者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竞赛。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
心。
二、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原理和方法。
2.进位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进位加法的思维逻辑:如何正确进行进位计算。
2.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进位加法的示意图和计算步骤。
2.教学工具:计算器、小黑板等。
3.教材: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进位的概念,引出进位加法的主题。
2. 探究
老师给出一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目,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和讨论,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3. 梳理
总结进位加法的规则和计算步骤,让学生掌握进位的核心思想。
4. 强化
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进位加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七、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位加法(1)》教案(2024秋)
进位加法(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2~83 页单元主题图、例 1,完成第 84 页课堂活动第 1~3 题和第87 页练习十二第1~2 题。
【教学目标】1.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掌握“凑十法”的算法,并能用“凑十法”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凑十法”的生成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抽象、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喜欢体育活动吗?我们一块儿看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好不好?(好!)请看大屏幕(出示单元主题图)。
你们能发现什么?学生:同学们都来参加体育活动了,有踢毽子的,还有踢足球的……教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学生1:操场上有8 个小朋友,又来了5 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出算式是:8+5。
(板书:8+5)学生2:操场上已经有9 个小朋友在踢毽子,又来了5 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踢毽子?列出算式是:9+5。
(板书:9+5)学生3:足球场上有9 个小朋友在踢足球,场外有3 个小朋友在观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出算式是:9+3。
(板书:9+3)学生4:箱子里面有9 瓶水,箱子外面有3 瓶水。
一共有多少瓶水?列出算式也是:9+3。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加法算式:8+5、9+5、9+3,与我们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1:8+2 等于10,8+5 的结果大于10 了。
学生2:9+1 就等于10 了,9+5 的结果也一定大于10。
学生3:我们原来学的加法算式,个位上的数相加,结果最大是10,这几个算式的结果都大于10 了。
教师:很好!像8+5、9+5、9+3 这样的加法算式,两个数字相加大于10 了,我们把这样一类的算式叫作“进位加法”的算式。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程名称:数学适用年级:一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进位加法。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强调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进位加法,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进位加法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进位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进位加法的应用方法。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进位加法的应用方法。
2. 强调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秀3篇)《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
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
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
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
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
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能够解决进位加法的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法、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解决进位加法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具、小黑板、练习册、教学PPT等。
2. 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进位加法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
2. 呈现新知(15分钟)通过PPT展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解释进位的概念和方法。
3. 基础训练(20分钟)老师出示数张小黑板,出示几个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进位的具体操作。
4.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由合作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 拓展延伸(15分钟)利用教具“进位进位块”进行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巩固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例如,教具中的小球每5个可以通过一个进位块进位。
6.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总结并理解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作业布置(5分钟)将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留部分题目供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8. 课堂小结对本堂课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准备和实施,学生能够初步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延伸题目,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运算的应用水平。
教学上可以引入一些具体实物完成进位加法的计算,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进位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加法运算,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法运算,但对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教具等。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教具等展示与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进位加法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和步骤。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运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正确运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运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摸索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先做9+ =10(幻灯片2)练习(幻灯片3)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方法。
学生有可能显现的几中情形:(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
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还有其他的分发,那个地点什么缘故要把它分成1和4?(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什么缘故还要减1呢?”(把这种方法和10+几连起来)2、得出最佳方法。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什么缘故?(1)、(3)(4)这三种方法也专门好,只是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专门难想出来,这时依旧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电子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熟练运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电子白板、计算器。
2.教学素材:进位加法的相关练习题目、解答示范。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内容1.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概念•进位加法是指相加时某位的和达到或超过10时,将进位给更高一位加1的运算方法。
2. 进位加法的基本原理•当两个个位数相加时,如果和达到或超过10,则需要进位。
•进位的规则是将相加结果中满10的部分留在当前位置,把超出10的部分变为进位。
3. 进位加法的步骤1.从个位开始相加,若和小于10,则写下结果,若和大于等于10,则需进位。
2.进位的规则是将10的个位数加到十位。
3.继续向高位进行进位加法运算,直至所有位数相加完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重要性。
2. 讲解•通过电子白板展示进位加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逐步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确保他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技巧和规则。
五、教学反馈1. 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目。
2.总结进位加法的规则和技巧,写出感想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进位加法题目,拓展应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以上是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3.让学生能够成功应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如何让学生顺利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3.如何让学生成功应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
三、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1.数的概念2.进位加法的概念3.20以内的数加法2.教学步骤:1.进入课堂,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进位加法。
2.通过课件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3.进行数学练习,练习20以内的数加法。
从简单的数对加法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做进位加法。
4.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用例,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从教材中学习一些例子并进行演示,巩固所学知识。
6.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互动式讲授法。
2.练习式教学法。
3.示范式教学法。
4.讨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1.课件2.实物资料3.黑板和白板4.教材六、教学评估对本节课教学进行评估,包括考试和课堂表现。
七、教学延伸可以通过提供专题问卷、让学生书写体会和日常事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做讲座,深入讲解进位加法和其他数学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秋)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观察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与计算方法。
难点: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授课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教具和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前述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新知呈现: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启发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进位。
第二步:授课内容1.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向学生介绍进位加法具体操作步骤。
2.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练习。
第三步:操练训练1.个别辅导:根据学生能力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合作能力。
第四步:课堂反馈1.解答疑问:学生自主答疑,澄清疑惑。
2.总结归纳:在课堂结束前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课堂延伸1.拓展练习:布置相关作业或课后练习,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2.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进位加法的实际场景。
六、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查看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改进方法: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
2.思考新知识的应用场景,予以举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先做9+=10(幻灯片2)练习(幻灯片3)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
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6、题目2:(第8、9张)7、练习(第10张)8、课堂小结(第11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024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笔记五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学习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计算分为三个部分: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
大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三,让学生在不借助实物的情况下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在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两个例题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其中例5主要体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6主要体现利用画图的策略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
教科书编排时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的认识与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科书在编排时由开始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逐步过渡到小棒图、分解图,体现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将“凑十法”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
第三,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各数,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但是本单元的计算相比前面的计算内容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进位”“凑十”,对于学生来说,用数的分解与组成计算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问题中,本单元出现了“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弄清楚条件和问题;二是学生可能受错误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剩下”就用减法。
所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为正确应用“凑十法”奠定基础。
针对不同的数据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拆数策略。
所以,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在计算中达到灵活应用。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秋)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秋)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进位加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小棒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挂图和海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可以使用数学卡片或小棒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可以使用数学卡片、小棒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找规律,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找出规律,总结简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困难:学生在计算公式中容易出错:7+5、7+6和8+5。
课前准备:(一)教具:磁铁黑板,算式卡片,加法表11~18的数字卡片,小红花。
(二)学具:1~2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揭示课题老师说:我们以前学过进位加法。
今天我们有一堂复习课,复习20分钟内的进位加法。
板书: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
(二)课前谈话提问:1.孩子们,你们知道2000年前的年份吗?(1999)2. 那一年的出生属性是什么?(兔子)3。
你喜欢小兔子吗?师说: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放给大家听,“小白兔”。
(放录音)老师说: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兔子,想把它们送给大家。
老师会给他一只小兔子,这取决于谁喜欢在课堂上动脑,说话积极。
(3)显示加法表并通过垂直查看加法表找到规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加法表,了解加法表的编排规律,使学生对加法表有一个整体认识,使学生对20以内加法形成网络,便于理解,便于运用。
1.观察第一竖行提问:(1)看看第一条垂直线,你发现了什么规则?指名说: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谁能贴上得数?在前面命名,并在9加上几个的公式后粘贴数字。
(3)数字和公式之间的规律是什么?指名说: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4)少的这个“1”哪去了?指名说:少的这个“1”和9凑成十。
老师说:当计算9的加法时,从第二个加数中减去“1”,数字就超过了10。
(5)你觉得9加7这个问题怎么样?2.观察第二条垂直线并提出问题:(1)观察第二竖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名称:第一个加数是8,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并整理思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整理与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我们将回顾加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将为我们提供学习的内容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2. 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3.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进位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购物时找零,来引入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
2. 知识回顾: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20以内的加法运算。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比如23+5,来讲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具体的例题和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比如:1. 23+5=2. 37+8=3. 46+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是否有学生还存在困难。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进行更大的数的进位加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进位的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景和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卡片3.学生活动材料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中的小动物需要进行进位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规律。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进位加法,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进行一些思维训练。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算盘、计算器等。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加法的基本概念。
1.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法,那么20以内的加法该如何计算呢?2. 探索新知2.1 出示例题:8 7=?2.2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
2.3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4 出示更多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计算心得。
3. 巩固练习3.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4. 拓展延伸4.1 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解答。
4.2 学生分享解答过程,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5.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第8单元的相关练习。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 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如何调整?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环节,特别是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总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照例1运动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学过程:一、准备性练习1.课件出示口答:数的组成2.课件出示“9+()=10”,指名学生口答。
3.卡片出示口算。
9+1+2 9+1+5 9+1+3二、新课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i8qoQp0CUENDRk8ZzBLKw1LNMqjAhsaB2Wk5JVPOQeeDpXghk2yVO8HgnDCp5plsucBV03fELWT hM7nO91feTfMTe4I6jpJqSM8c。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此时,出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课件设计配有声音和动作显示点数过程。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
课件显示出与点数的区别,在说“纸箱里有9盒”之后,出现接着数的声音和动作。
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课件显示放进纸箱1盒饮料的动作,并配有口述“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ZCPehADpeu9t1yOkksa1jfs3QruMTmwd2GjlVLjuRpo3p7TvKWsnsSVKaLoP5RvSYWrkfspy8GaUQpEI yZ1XU8K9Lzaamuo0Tv5t。
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XG6GKJGTUrLql0wDlM7pEcTPE4cJPl8thCUiaDJmQfnM13amSgP7RkbLMg1FxW4zji8I5etI2KzoP7OB UQRyv1BXr9vTB4PTbNtJ。
(4)强化“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
回想一下,怎样算的?我们来看屏幕。
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
所以要用9+4计算。
(板书:9+4)eh7VCuhrYtuxa4575yrztPRmmenyDXZ9uTeeaG2qC18WPS9JV7UFNlWppLzn7IN0tl3gPRWpw0XsGV xt4DDw3kl8XPOp6EjUd7st。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briL5jKbcP33AWBDHP4B0guxTcRCJBgb0fvLMvN56PgEwDRtJFmnYsRUWKRTr7sAzR2lqQQb2Yva0 Q1glnT3eSdxoBO2EUDYnF5E。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ZAsxu39IoXBTw7tXhkbKz6XcC3ldLtAka9KMK9wU1OrDLGx9f926Oc8TDfUqHWXVmgJnnHd8OhIKE jqWwcYBqtwY0R9ue5c5Qwgv。
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
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3)教师口述: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9+6。
(板书出算式)UeTq9vF5VELuM8B08Ghf3Y3hKYtpbqIA5Wtzqm8aBGDEOxhUP3F5kZpVaCGb1gUuVboQE2zLy7Em lpsdGzA7LCf5wyoOGW8kL8ID。
(4)让学生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15kLRoILo16ZqzelkMUQHDWqOBGyF1bPstjLOQqiWlq99UevVfbJR4oo9UWgI95mQhwXgswumCTm cMgUmaCqPrYo4UCTUazMf3jS。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分组活动。
1.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各组要有专人记录收集的信息)bmlwkQr0lPn0YiKYwHutoIzXHLnezi4lFl96Qe6zykfY3ZklIZP6P2mtNnOzscr3K1lC8E7hBUU3sBUIq2vzs XwCYGjsqx6mTcd1。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明确提出:各组准备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教师整理板书出学生提的问题。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比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4.评价。
(1)请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四、练习1.做练习十七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
(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读填写结果,集体订正。
(3)依次观察两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主要让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是9没有变,第二个加数不同(变化了),得数也不同(也随着变化)。
“9加几”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zToNxRxFp1HSSQf0bYRNYdTKpDlcEcspOxPBXG0U2tEBb16klp5GVPmlZDoTwk1cyi3l1D3uYXKuyiz nx0Re7MuZatCji6nIsr2T。
1、认知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LupOcjfK1szZfLkpQkZ7YmgIbygzYkXUK3q0jbAjVMEwVDdkR7iwq6QpdHDE3FMHvEeclj6FKFbbHK MxlWIQ2quEc1NByVgg0X1g。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w2arWv0drPEnFftIy18vS55tA5bQFTPOpCcITKLGk37LGaRiNtCiCFaqXGRQk9yxZQX32LPNfsaOXjN qdS3bgxbKrMKdTUmbvzM。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z3q6PZ9E4WMs9xcVcjFI7yi1JuuMptCvnaGu0C4MWbY7Z6bqfBNMl5r1KpnlumeAkh4YQHVAeTMVz b2Di4xOGPaiJFJBfIhzXnNI。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TAeyPa13XqVnR1dGMxvdB3PruILBn5i8odMvMPdXaznLYWWztMsJWfgPLN47oqFS7MZEfIUWky32 F3syLc8BDzb8WWKZL6yKTvEc。
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
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hTNhpEXIff76lqJBtqUSIWT67zSEy7Z6Iv5NP7eThCv6XwYK2iAaO9Kk0GaPLj98g0nPkWMmb1A5rM9 AB8BfwPizKKN8Wp7Ytm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