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小结复习参考题1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练习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答案解析】:是集合,因为这些点有确定性.(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答案解析】:不是,因为是否能手没有客观性,不好确定.2.用符号“∈”或“∉”填空:0___ N; -3___ N; 0.5__Z; √2__z; ⅓__Q; π__R.【答案解析】:根据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即可判断.0是自然数,则0∈N ;-3不是自然数,则-3∉N ; 0.5,√2 不是整数,则0.5∉Z,√2∉Z;⅓是有理数,则⅓∈Q ;π 是无理数,则π∈R故答案为:(1)∈;(2)∉ ;(3)∉ ;(4)∉ ;(5)∈ ;(6)∈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x²-9=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3, 3}.(2)一次函数y=x+3与y=-2x+6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 {(1, 4)}.(3)不等式4x- 5<3的解集.【答案解析】:{x | x<2}.习题1.1一、复习巩固1.用符号“∈”或“∉”填空:(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 A,美国____A,印度____A,英国____ A;【答案解析】: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2)若A={x|x²=x},则-1____A;【答案解析】:A={x|x²=x}={0, 1},则-1∉A.(3)若B={x|x²+x-6=0},则3____B;【答案解析】:若B={x|x²+x-6=0}={x|(x+3)(x-2)=0}={-3,2},则3∉B; (4)若C={x∈N|1≤x≤10},则8____C, 9.1____C.【答案解析】:若C={x∈N|1≤x≤10}={1, 2, 3,4,5, 6,7, 8,9,10},则8∈C, 9.1∉C.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答案解析】: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有4个:2,3,4,5,所以集合为{2,3,4,5}.(2) A={x|(x-1)(x +2)=0};【答案解析】:(x- 1)(x+2)=0的解为x=1或x=-2,所以集合为{1, -2}.(3) B={x∈Z|-3<2x-1<3}.【答案解析】:由-3<2x-1<3,得-1<x<2.又因为x∈Z,所以x=0.或x=1,所以集合为{0,1}.二、综合运用3.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1) {2,4,6,8, 10};【答案解析】:{x |x=2k, k=1, 2, 3, 4, 5}.(2)由1,2,3这三个数字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一切自然数;【答案解析】:{1, 2, 3, 12, 21, 13, 31, 23, 32, 123, 132, 213, 231, 312, 321}.(3) {x∈N|3<x<7};【答案解析】:{4, 5, 6}.(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答案解析】:{指南针,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y=x²-4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 {y | y≥-4}.(2)反比例函数y=2/x的自变量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x | x≠0}.(3)不等式3x≥4- 2x的解集.【答案解析】:{x |x≥4/5}.三、拓广探索5.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于19 世纪末创立的.当时,康托尔在解决涉及无限量研究的数学问题时,越过“数集”限制,提出了一般性的“集合”概念.关于集合论,希尔伯特赞誉其为“数学思想的惊人的产物,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中人类活动的最美的表现之一”,罗素描述其为“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伟大的工作”.请你查阅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报告阐述你对这些评价的认识.【答案解析】:略.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1.写出集合{a, b,c}的所有子集.【答案解析】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a}, {b}, {c};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a, b}, {a,c}, {b, c};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a, b, c};综上,可得集合{a,b, c}的所有子集有: 0, {a}, {b}, {c}, {a, b}, {a,c}, {b, c}, {a, b, c}.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a__ {a,b,c}; (2) 0__ {x|x²=0};(3) B___ {x∈R|x²+1=0}; (4) {0,1}___N(5) {0}___ {x|x²=x}; (6) {2, 1}___{x|x²-3x+2=0}.【答案解析】:(1)∈;(2)=;(3)=;(4)⊆;(5)⊆;(6)=.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 A={x|x<0}, B={x|x<l};(2) A={x|x=3k,k∈N},B={x|x=6z,z∈N};(3) A={x∈N₋|x是4与10的公倍数},B={x|x=20m, m∈N₊}.【答案解析】:⫋A B B A A=B习题1.2一、复习巩固1.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若集合A={x|2x-3<3x}, B={x|x≥2},则-4___B,-3___ A, {2}___B,B___ A;【答案解析】:∵集合A= {x|2x-3< 3x}= {x|x>-3},B = {x|x≥2},则∴-4∉B,-3∉A,{2}B,B A.故答案为:∉,∉,,。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再如,实数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具有q╱p(p, q∈Z,p≠0)的形式,这些数组成有理数集,我们将它表示为 Q={X∈R|X=q╱p,p,q∈Z,p≠0}. 其中,X=q╱p(p,q∈Z,p≠0)就是所有有理数具有的共同 特征。
例如,
不等式X-7<3的解是X<10,因为满足X<10的实数有无数个, 所以X-7<3的解集无法用列举法表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解集中 元素的共同特征,即:X是实数,且X<10,把解集表示为 {X∈R|X<10}.
又如,整数集Z可以分为奇数集和偶数集。对于每一个X∈Z,如 果它能表示为X=2k+1(k∈Z)的形式,那么X除以2的余数为1, 它是一个奇数;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解: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 4,5,6,7,8,9}.
注,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 此一个集合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故以上例题的集合还可以写成 A={9,8,7,6,5,4,3,2,1,0}.
集合E={X∈Z|X=2k+1,k∈Z}也可表示为E={X| X=2k+1,k∈Z}.
练习
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A,B是平面α内的定点,在平面α内与A,B等距离的点;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2.用符号“∈”或“∉”填空: 0_N; -3_N; 0.5_Z; √2_Z; 1╱3_Q; π_R.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1) 1
N
(3) -12
Z (5) √2
R
(2) 0
N* (4) √3
Q (6) π
R
解析: (1) ∈ (3) ∈
(5) ∈
(2) ∉ (4) ∉ (6) ∈
03
集合的表示
一、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小于5的自然数集合A,有哪些元素? 2、小于5的实数集合B,包括哪些元素?
1、集合A,包括元素:0,1,2,3,4。 集合A中的元素可以一 一列举。
③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④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⑤ 数集:N , N* , Z , Q , R ⑥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06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1、用符号“∈”或“∉”填空:
(1) -3
N, 0.5
N, 0.3
N
(2) 1.5
Z, -5
Z,
3
Z
(3)-0.2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目录
01 集合的概念
0 元素与集合 2
0 集合的表示 3
04 集合的分类
01
集合的概念
一、导入生活情景
情景1-上架商品:
如右图,“美汇”生活超市新进了一批果蔬:苹果, 葡萄,黄桃,柠檬,石榴,西瓜,土豆。茄子,西蓝 花等。
作为陈列员,你该如何分类摆放这些商品呢?
四、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
1 集合中的元素 必须是确定的
无序性
2 集合中的元素
无顺序之分 {a, b, c} = {a, c, d}
互异性
3 集合中的元素 是互不相同的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例: 表示 以内所有素数构成的集合,则4 ___ ,3____ .
新课引入
概念深化
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或
Natural number
Zahlen quotient Real number
N*或N+ N Z Q R
新课引入
应用举例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
×√ (2)较小的数.
新课引入
牛刀小试
2022年8月底,我们踏入了心仪的校园,找到了自己的班级.下列现象能 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你所在班级中的全体学生; (2)你所在班级中比较高的同学; (3)你所在班级中身高超过178cm的同学; (4)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
能 不能 能 不能
新课引入
遍性的特点
新课引入
布置作业
•作业1: 习题1.1第2,3,4题 •作业2: 《课时练习册》第一节内容 •作业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的,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又 有多少种?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来解答.
新课引入
结束语
谢谢观看!
元素
新课引入
概念形成
一、概念 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
表示集合,用小
写拉丁字母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 1918) 德国数学 家, 集合论创始 人, 他于1895年 谈到“集合”一词.
1.列举法: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 合的方法.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描述: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2.集合的三个特性:(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地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总体.(3)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能是模棱两可的)判断给定的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这个集合里,二者必居其一.@简单高中生(2)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先后顺序,任意调换集合中的元素位置,集合不变.4.集合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大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5.集合的相等当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时,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 B6.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读作a属(1)属于: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于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7.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方程21x =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如不等式10x ->的解组成的集合.8.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2)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9.集合表示的方法(1)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所有正方形组成的集合,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例如,三角形的集合.@简单高中生(2)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其格式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逗号隔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吧“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把“方程(1)(2)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1,2}-.(3)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一般格式为{()}x p x ,其中x 是集合中的元素代表,()p x 则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73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73}{10}x R x x R x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Í或(B A Ê)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可用Venn 图表示如下:或关于子集有下面的两个性质:(1)反身性:A A ⊆;(2)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简单高中生A B ⊂≠(或B A ⊃≠),读作集合A 真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真包含集合A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可用Venn 图表示如右.3.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且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为A B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可用Venn 图表示如右.4.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1)A ∅⊆(A 是任意一个集合);(2)A ⊂∅≠(A ≠∅).1.3集合的运算1.并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简单高中生符号语言:{,}A B x x A x B ⋃=∈∈或.图形语言:理解:x A ∈或x B ∈包括三种情况:x A ∈且x B ∉;x B ∈且x A ∉;x A ∈且x B ∈.并集的性质:(1)A B B A ⋃=⋃;(2)A A A ⋃=;(3)A A ⋃∅=;(4)()()A B C A B C ⋃⋃=⋃⋃;(5)A A B ⊆⋃,B A B ⊆⋃;(6)A B B A B ⋃=⇔⊆.2.交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符号语言:{,}A B x x A x B ⋂=∈∈且.图形语言:理解:当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只能说A 与B 的交集是∅.@简单高中生交集的性质:(1)A B B A ⋂=⋂;(2)A A A ⋂=;(3)A ⋂∅=∅;(4)()()A B C A B C ⋂⋂=⋂⋂;(5)A B A ⋂⊆,A B B ⋂⊆;(6)A B A A B ⋂=⇔⊆.3.补集(1)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2)补集的概念自然语言:对于一个集合A ,由属于全集U 且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 A ð.符号语言:{,}U A x x U x A =∈∉且ð图形语言:补集的性质(1)()U A A ⋂=∅ð;(2)()U A A U ⋃=ð;(3)()()()U U U A B A B ⋃=⋂痧;(4)()()()U U UA B A B ⋂=⋃痧.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简单高中生p q ⇒,并且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q 是p 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成是:q ⌝⇒p ⌝(q ⌝表示q 不成立),其实,这与p q ⇒是等价的.但是,在数学中,我们宁愿采用第一种说法.如果“若p ,则q ”为假命题,那么由p 推不出q ,记作/p q ⇒.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 q⇒,又有q p⇒就记作⇔.p q此时,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简单高中生“p是q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等价于q”或“q当且仅当p”等.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全称量词命题“对M中的任意一个x,有()p x,"Î,()x Mp x成立”.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量词命题.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存在量词命题“存在M中的元素x,使()p x,x M∃∈,()p x成立”.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使()2.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全称量词命题:x M "Î,()p x ,它的否定:x M ∃∈,()p x ⌝.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存在量词命题:x M ∃∈,()p x ,它的否定:x M "Î,()p x ⌝.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简单高中生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比较原理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b =,那么b a =;性质2如果a b =,b c =,那么a c =;性质3如果a b =,那么a c b c ±=±;性质4如果a b =,那么ac bc =;性质5如果a b =,0c ≠,那么a b c c=.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b >,那么b a <;如果b a <,那么a b >.即a b b a>⇔<性质2如果a b >,b c >,那么a c >.即a b >,b c >a c ⇒>.性质3如果a b >,那么a c b c +=+.由性质3可得,()()a b c a b b c b a c b +>⇒++->+-⇒>-.这表明,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不等号的另一边.性质4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性质5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性质6如果0a b >>,0c d >>,那么ac bd >.性质7如果0a b >>,那么n n a b >(n N ∈,2n ≥).2.2基本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a b R ∀∈,有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如果0a >,0b >,则2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简单高中生2a b +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3.与基本不等式相关的不等式(1)当,a b R ∈时,有22a b a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当0a >,0b >时,有211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3)当,a b R ∈时,有22222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0x >,0y >,那么@简单高中生(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4S .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0)a >0>∆0=∆0<∆二次函数cbx ax y ++=2(0>a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无实根的解集)0(02>>++ac bx ax {}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x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简单高中生2.区间: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x a x b ≤≤闭区间[,]a b {}x a x b <<开区间(,)a b{}x a x b ≤<半开半闭区间[,)a b{}x a x b <≤半开半闭区间(,]a b (4)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用区间分别表示为[,)a +∞,(,)a +∞(,]b -∞,(,)b -∞.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定义符号数轴表示{}x x -∞<<+∞(,)-∞+∞{}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注意:@简单高中生(1)“∞”是一个趋向符号,表示无限接近,却永远达不到,不是一个数.(2)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点必须用小括号.3.函数的三要素(1)定义域;(2)对应关系;(3)值域.值域随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的确定而确定.4.函数的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5.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表示法从“数”的方面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图象法直观地表示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值改变的变化趋势,从“形”的方面刻画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将自变量的一个值0x 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0()f x 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00(,())x f x .当自变量取遍函数的定义域A 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函数()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在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值域.@简单高中生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3)列表法通过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立方表都是表示函数关系的.6.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的概念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如(1),0,(),0x x f x x x x -<⎧==⎨≥⎩,(2)22,0,(),0x x f x x x ⎧≤⎪=⎨->⎪⎩.说明: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要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在哪个区间,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②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③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所有取值区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成几个集合的形式.④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值域的并集.(2)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简单高中生3.2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性质是指在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规律性.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增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 .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我们就称它是增函数.(2)减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时,我们就称它是减函数.(3)单调性、单调区间、单调函数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那么就称此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函数.(4)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基本步骤如下:①设值:设12,x x D ∈,且12x x <;②作差:12()()f x f x -;③变形:对12()()f x f x -变形,一般是通分,分解因式,配方等.这一步是核心,要注意变形到底;@简单高中生④判断符号,得出函数的单调性.(5)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②最小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小值.2.奇偶性(1)偶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关于偶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②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反.(2)奇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奇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奇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简单高中生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如果奇函数当0x =时有意义,那么(0)0f =.即当0x =有意义时,奇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④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同.3.3幂函数1.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x α=(R α∈,α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对于幂函数,我们只研究1α=,2,3,12,1-时的图象与性质.2.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x y =2x y =3x y =21xy =1-=x y 定义域RRR[0,+)∞(,0)(0,+)-∞⋃∞值域R[0,+)∞R[0,+)∞(,0)(0,+)-∞⋃∞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非奇非偶奇函数单调性增函数在(,0]-∞上递减在[0,+)∞上递增增函数增函数在(,0-∞),0,+)∞(上递减定点(1,1)3.4函数的应用(一)略.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指数1.n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1)方根如果n x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1n >,且*n N ∈.①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n 方根是负数.这时,a 的n 方表示.@简单高中生②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0a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关于根式有下面两个等式:n a =;,,a na n⎧⎪=⎨⎪⎩为奇数为偶数..2.分数指数幂(1)正分数指数幂mna=0a>,m,*n N∈,1n>).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2)负分数指数幂1mnmnaa-=0a>,m,*n N∈,1n>).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a a a+=(0a>,r,s Q∈);②()r s rsa a=(0a>,r,s Q∈);③()r r rab a b=(0a>,0b>,r Q∈).3.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1)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当x是无理数时,x a是无理数指数幂.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数指数幂来认识无理数指数幂.当x的不足近似值m和过剩近似值n逐渐逼近x时,m a和n a都趋向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就是x a.所以无理数指数幂x a(0a>,x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简单高中生(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实数指数幂,即对于任意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a a a+=(0a>,r,s R∈);②()r s rsa a=(0a>,r,s R∈);③()r r rab a b=(0a>,0b>,r R∈).4.2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x y a =(0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R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01a <<1a >图象定义域R值域(0,)+∞性质(1)过定点(0,1),即0x =时,1y =(2)在R 上是减函数(2)在R 上是增函数4.3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简单高中生当0a >,且1a ≠时,log N x a a N x =⇔=.2.两个重要的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10log N 记为lg N .(2)自然对数:以e (e 是无理数, 2.71828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并把log e N 记作ln N .3.关于对数的几个结论(1)负数和0没有对数;(2)log 10a =;(3)log 1a a =.4.对数的运算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5.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bb a=(0a >,且1a ≠,0b >,0c >,1c ≠).4.4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简单高中生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01a <<1a >图象定义域(0,)+∞值域R3.反函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4.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对于对数函数log a y x =(1a >)、一次函数y kx =(0k >)、指数函数x y b =(1b >)来说,尽管它们在(0,)+∞上都是增函数,但是随着x 的增大,它们增长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对数函数log a y x =(1a >)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一次函数y kx =(0k >)增长的速度始终不变;指数函数x y b =(1b >)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总之来说,不管a (1a >),k (0k >),b (1b >)的大小关系如何,x y b =(1b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y kx =(0k >)的增长速度;y kx =(0k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log a y x =(1a >)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会存在一个0x ,当0x x >时,恒有log x a b kx x >>.4.5函数的应用(二)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解,也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简单高中生方程()0f x =有实数解⇔函数()y f x =有零点性质(1)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2)增函数(2)减函数⇔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2)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解.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在区间[,]a b 上图象连续不断且()()0f a f b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简单高中生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 f x =零点0x 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零点0x 的初始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2)求区间(,)a b 的中点c .(3)计算()f c ,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①若()0f c =(此时0x c =),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0f a f c <(此时0(,)x a c ∈),则令b c =;③若()()0f c f b <(此时0(,)x c b ∈),则令a 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 ε-<,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由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解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3.函数模型的应用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这一过程包括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增长情况(是“对数增长”“直线上升”还是“指数爆炸”);根据增长情况选择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通过运算、推理、求解函数模型;用得到的函数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画图、运算等.第五章三角函数5.1任意角和弧度制1.任意角(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叫做角的始边和终边.(2)正角、负角、零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而形成的角叫零角.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3)象限角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时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简单高中生(4)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360,S k k Z ββα==+⋅︒∈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象限角的表示:第一象限角的集合{}|36090360,k k k Z αα⋅︒<<︒+⋅︒∈第二象限角的集合{}|90360180360,k k k Z αα︒+⋅︒<<︒+⋅︒∈第三象限角的集合{}|180360270360,k k k Z αα︒+⋅︒<<︒+⋅︒∈第四象限角的集合{}|270360360360,k k k Z αα︒+⋅︒<<︒+⋅︒∈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重要,它们的表示如下表.位置表示终边在x 轴非负半轴{360,}k k Z αα=⋅︒∈终边在x 轴非正半轴{180+360,}k k Z αα=︒⋅︒∈终边在x 轴{180,}k k Z αα=⋅︒∈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90+360,}k k Z αα=︒⋅︒∈终边在y 轴非正半轴{270+360,}k k Z αα=︒⋅︒∈终边在y 轴{90180,}k k Z αα=︒+⋅︒∈终边在坐标轴{90,}k k Z αα=⋅︒∈2.弧度制(1)弧度的概念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简单高中生在半径为r 的圆中,弧长为l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αrad ,那么l rα=.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2)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关于扇形的几个公式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α(rad ),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有①l R α=;②212S R α=;③12S lR =.5.2三角函数的概念1.三角函数的概念(1)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R α∈,它的终边OP 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把点P 的纵坐标y 叫做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 α,即@简单高中生sin y α=;把点P 的横坐标x 叫做α的余弦函数,记作cos α,即cos x α=;把点P 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yx叫做α的正切函数,记作tan α,即tan yxα=(0x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通常将它们记为:正弦函数sin y α=,x R ∈;余弦函数cos y α=,x R ∈;正切函数tan y α=,2x k ππ≠+(k Z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不与原点重合)的坐标为(,)x y ,点P 与原点的距离为r =.可以证明:sin y r α=;cos xr α=;tan y xα=.(2)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2π,π,32π的三角函数值如下表所示:α函数2ππ32πsin α0101-cos α101-0tan α不存在0不存在(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4)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简单高中生sin(2)sin k απα+⋅=,cos(2)cos k απα+⋅=,tan(2)tan k απα+⋅=,其中k Z ∈.2.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αα=.作用:(1)已知α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余的两个三角函数值;(2)化简三角函数式;@简单高中生(3)证明三角函数恒等式.5.3诱导公式1.公式二sin()sin παα+=-,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2.公式三sin()sin αα-=-,cos()cos αα-=,tan()tan αα-=-.3.公式四sin()sin παα-=,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小结:(1)2k απ+⋅(k Z ∈),πα+,α-,πα-的三角函数,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2)利用公式一∼公式四,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一般可按下面步骤进行:4.公式五sin()cos 2παα-=,cos()sin 2παα-=.5.公式六sin()cos 2παα+=,cos()sin 2παα+=-.小结:2πα-,2πα+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弦(正弦),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5.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1)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象.①画点00(,sin )T x x @简单高中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原点O 为圆心的单位圆,O 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1,0)A .在单位圆上,将点A 绕着点O 旋转0x 弧度至点B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点B 的纵坐标00sin y x =.由此,以0x 为横坐标,0y 为纵坐标画点,即得到函数图象上的点00(,sin )T x x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元素。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4.常见数集的符号表示: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B⊇A.2.真子集:若A⊆B,但∃x∈B,且x∉A,则A B或B A.3.相等:若A⊆B,且B⊆A,则A=B.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子集与真子集的快速求解法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集合间的两个等价转换关系(1)A ∩B =A ⇔A ⊆B ; (2)A ∪B =A ⇔B ⊆A2.集合间运算的两个常用结论: (1)∁U (A ∩B )=(∁U A )∪(∁U B ); (2)∁U (A ∪B )=(∁U A )∩(∁U B ).基 础 自 测1.已知集合A ={0,1},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0∈A B .{1}∈A C .∅⊆AD .{0,1}⊆A2.已知集合A ={x |x >1},B ={x |-1<x <2},则A ∩B =( ) A .{x |-1<x <2} B .{x |x >-1} C .{x |-1<x <1}D .{x |1<x <2}3.已知集合M ={1,2,3},N ={x ∈Z |1<x <4},则( ) A .M ⊆N B .N =M C .M ∩N ={2,3}D .M ∪N =(1,4)4.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答案】 BDCD考 点 突 破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1 B .3 C .5 D .9(2)已知集合A ={m +2,2m 2+m ,-3},若3∈A ,则m 的值为________.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已知a ∈R ,b ∈R ,若⎩⎨⎧⎭⎬⎫a ,ba ,1={a 2,a +b,0},则a 2 014+b 2 014=________.(2)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A∪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A.[-2,-1]B.[-1,2)C.[-1,1]D.[1,2)(2)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A.{x|x≥0} B.{x|x≤1}C.{x|0≤x≤1} D.{x|0<x<1}【答案】(1)C(2)-3 2【答案】(1)1(2)(-∞,3]【答案】(1)A(2)D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3.如果p与q不能相互推出,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基础自测1.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2+b2+c2≥3”的否命题是()A.若a+b+c≠3,则a2+b2+c2<3B.若a+b+c=3,则a2+b2+c2<3C.若a+b+c≠3,则a2+b2+c2≥3D.若a2+b2+c2≥3,则a+b+c=32.命题“若α=π4,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A.若α≠π4,则tan α≠1 B.若α=π4,则tan α≠1C.若tan α≠1,则α≠π4D.若tan α≠1,则α=π43.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A.1 B.2C.3 D.4【答案】 A C B考点突破一、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1)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A.若x+y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B.若x+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C.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D.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2)以下关于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①“若log2a>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是真命题;②命题“若a =0,则ab =0”的否命题是“若a ≠0,则ab ≠0”; ③命题“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为真命题;④命题“若a ∈M ,则b ∉M ”与命题“若b ∈M ,则a ∉M ”等价.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1)设U 为全集,A ,B 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是“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2)给定两个命题p ,q .若綈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 是綈q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1)设命题p :2x 2-3x +1≤0;命题q :x 2-(2a +1)x +a (a +1)≤0,若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C (2)②④ 【答案】 (1)C (2)A 【答案】 ⎣⎢⎡⎦⎥⎤0,12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一、命题p∧q,p∨q,¬p的真假判断常见词语的否定形式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1)“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三、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基础自测1.已知命题p:∀x∈R,sin x≤1,则()A.¬p:∃x0∈R,sin x0≥1B.¬p:∀x∈R,sin x≥1C.¬p:∃x0∈R,sin x0>1D.¬p:∀x∈R,sin x>1【答案】 C2.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A.p∧q是真命题B.p∨q是假命题C.¬p是真命题D.¬q是真命题【答案】 D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x∈R,x2+2x+1=0B.∃x0∈R,-x20-1≥0C.∀x∈N*,log2x>0D.∃x0∈R,cos x0>x20+2x0+3【答案】 B4.命题“∃x0∈R,2x20-3ax0+9<0”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22,22]考点突破一、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1)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 ∧q;②p∨q;③p∧(¬q);④(¬p)∨q中,真命题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已知命题p,q,“¬p为真”是“p∧q为假”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1)C(2)A二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x ∈⎝ ⎛⎭⎪⎫0,π2,x >sin xB .∃x 0∈R ,sin x 0+cos x 0=2C .∀x ∈R,3x >0D .∃x 0∈R ,lg x 0=0 三、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p :∀x ∈R ,x 2-x +14≥0; (2)q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3)r :∃x 0∈R ,x 20+2x 0+2≤0; (4)s :至少有一个实数x 0,使x 30+1=0.(1)¬ p :∃x 0∈R ,x 20-x 0+14<0,假命题,这是因为∀x ∈R ,x 2-x +14=⎝ ⎛⎭⎪⎫x -122≥0恒成立.(2)¬ q :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假命题. (3)¬ r :∀x ∈R ,x 2+2x +2>0,真命题,这是由于∀x ∈R ,x 2+2x +2=(x +1)2+1≥1>0成立.(4)¬ s :∀x ∈R ,x 3+1≠0,假命题.这是由于x =-1时,x 3+1=0.。
集合的概念(人教新课标A版2019)
1.1 集合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set
一、 复习引入
1.1 集合的概念
1.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2.初中几何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二、 概念形成
看下面的例子: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2)龙门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所有的正方形;
(4)到直线 的距离等于定长 的所有点;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解题方法(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题型三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及应用
解题方法(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五、 名人简介
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父亲是犹太血统 的丹麦商人,母亲出身艺术世家。1856年全家迁居德国的法兰克福。先在一所中 学,后在威斯巴登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学习。
2、 集合的表示
1.1 集合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
母a、b、c、d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观察下列例子:
(1)我们班长得帅的男同学(2)课本上的所有难题(3)较小的数
上述例子能构成集合吗?
确定性
问题4:一个商场进货两次,第一次进的货是衬衣、长裤、皮鞋、
零食,第二次进的货是衬衣、文具、玩具、零食,问两次一共
进了多少个品种的货?
互异性
问题5:我们重新调整座位之后,是否还是原来的班集体?
无序性
3、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1 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概念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确定的,即给定元素a和集合A, a∈A与a∉A必居其一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即a∈A且b∈A时,必有 a≠b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顺序
例1:
1.你所在的班级中,身高不低于175cm的同学能组成一个集合 吗? 2.你所在的班级中,高个子同学能组成一个集合吗?为 什么? 3.不等式x-2>1的所有解能组成一个集合吗?
N* 或N+
N ZQR
数的分类:
【例2】用 和 填空:
(1)0____Z;
(2) ____Q;
(3)如果n N,那么n+1____N.
独学内化(3mins)
整理【例2】,并独立完成任务单【独学探究2】
小组讨论(3mins)
讨论【独学探究2】
师生交流(2mins)
对于独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解疑答惑
例:判断下列例子能否组成集合,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人”
(3)所有的正方形;
“图形”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点”
(5)方程 x2 3x 2 0 的所有实数根; “数”
(6)地球上的四大洋.
“物”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独学内化(5mins)
整理【例1】,并独立完成任务单【独学探究1】
小组讨论(5mins)
讨论【独学探究1】
师生交流(4mins)
对于独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解疑答惑
一、精讲
4.集合相等
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 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课件
[解] ∵-3∈A,∴—3=a—3 若 — 3=a—3,
或 — 3=2a—1,
则a=0,
此时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 — 3, — 1,符合题意;
若 — 3=2a—1, 则 a=—1,
此时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 — 4, — 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0 或 a=—1.
第一章 集合 常用逻辑用语
1.1 合 的 概 念
第 1 课 时 集合的含义
学
2. 掌 握 集 合 中
素与集 住常用数集的表示 点 、易混点)
核心素养
合概念的学习,逐步 抽象素养.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由
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自主预
新
新知初探
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
(1)元素: 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个 集 合 .B项,方程x²—9=0 在实数范围 内的解,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 性,能构成一个集合.C 项 ,√3的近似值 的全体,元素不具有确定性,不能构成一 个集合 .D 项,某校身高深过170厘米的同 学,同学身高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 性,能构成一个集合.故选C.]
解析答案
4. 已知集合 A 含有两个元素a—3 和 2a—1, 若一3∈A, 试求实数a 的值.
(2)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 有6—a∈A,a=2∈A,6—a =4∈A,
所以a=2, 或者a=4∈A,6—a=2∈A, 所以a=4, 综上所述,a=2 或4.故选B.]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2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 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提醒:解答此类问题易忽视互异性而产生增根的情形.
课 堂 小结 1.判断一组对象的全体能否构成集合的根据是元素的确定性,若考 查的对象是确定的,就能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个特性,求解与集合有关的字母参数值(范围) 时,需借助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来检验所求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3.解答含有字母的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问题时,要有分类讨论的 意识.
集合的概念
2.做一做
(1)下列所给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A )
A.“金砖国家”成员国 B.接近 1 的数
C.著名的科学家
D.漂亮的鲜花
(2)用适当的符号(∈, )填空.
0________
解析 答案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方法
一般地,确认一组对象a1,a2,a3,…,an(a1,a2,a3,…,an均不相 同)能否构成集合的过程如下:
[跟踪训练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大于 3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一个集合; (2)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3)1,0.5,32,12组成的集合含有四个元素; (4)周长为 10 cm 的三角形组成一个集合. 解 (1)中的对象是确定的,互异的,所以可以构成一个集合,故正确. (2)中的“高科技”标准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构成集合,故错误. (3)中由于 0.5=12,所以 1,0.5,32,12组成的集合含有三个元素,故错误. (4)中的对象是确定的,所以可以构成一个集合,故正确.
知识点五 集合相等 给定两个集合 A 和 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 01 __完__全__相__同____,就称这 两个集合相等,记作 02 ___A_=__B___. 知识点六 集合的分类
1集合
01 02
__有__限__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_无__限___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2)空集可以看成包含 03 _0__个元素的集合,所以空集是 04 __有__限__集.
例1 下列所给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 ①所有的正三角形; ②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上的所有难题; ③某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女生; ④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的点; ⑤参加某运动会的年轻运动员.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件
若 B⊆A,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则 m2m+-1≥1≤-72 m+1<2m-1
,解得 2<m≤4.
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 m≤4.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思维启迪 解析 探究提高
【例 2】 已知集合 A={x|-2
(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以作为
≤x≤7},B={x|m+1<x<2m-1},解题的依据和突破口;(2)对于数集
=0,ba,b,则 b-a=__2___.
思维启迪 解析 答案 探究提高
(1) 用 描 述 法 表 示 集 合 时 要 把 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 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 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 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 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2)=-4,且 m=(-2)· (-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 ∴B≠{-2};
的值是________.
③若 B={-1,-2},则应有-(m +1)=(-1)+(-2)=-3,且 m=
(-1)·(-2)=2,由这两式得 m=2.
要点梳理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4.集合的运算性质 并集的性质: A∪∅=A;A∪A=A;A∪B=B∪A; A∪B=A⇔ B⊆A . 交集的性质: A∩∅=∅;A∩A=A;A∩B=B∩A; A∩B=A⇔ A⊆B . 补集的性质: A∪(∁UA)= U ;A∩(∁UA)= ∅ ; ∁U(∁UA)= A.
3.正确区分∅,{0},{∅}
∴B≠∅. ∴B={-1}或 B={-2}或 B={-1,
-2}.
①若 B={-1},则 m=1;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题型三
集合的概念ppt课件
(2) 设x B, 则x是整数,则x Z,且10 x 20. 因此, 用描述法表示为: B { x Z | 10 x 20}
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学习新知
我们约定, 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看, x R, x Z 是明确的, 那么, x R, x Z 可以省略, 只写其元素x.
学习新知
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如:
自然数的集合
有理数的集合
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到一个定点的距离 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
学习新知
观察下列实例:
1 1~10以内的所有奇数 2 方程x2-9=0的实数根 3 小于8的素数
集合
设A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所组成的
集合表示为:
x A P(x)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描述法。
x为该集合的代表元素
P(x)表示该集合中的元素x所具有的性质
学习新知
例如,实数集R 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具有 q ( p, q Z, p 0) 的 p
形式,这些数组成有理数集,我们将它表示为:
{0}.
(4) b
{a,b,c}.
【总结提升】求解此类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熟记常见的数集的符号; ②正确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总结新知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直接法:
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 出现即可,此时应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总结新知 思考:除字母表示法和自然语言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集合?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4.集合A中的元素y满足y∈N且y=-x2+1,若t∈A,则t的值为 __0_,__1__.
[解析] 因为y∈N且y=-x2+1,所以y=0或y=1. 即A中有两个元素0,1,又t∈A,所以t=0或1.
5.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解析] (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可以组成集合,因为这些点是确 定的.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 定的.
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D)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b,c互不相等,故选D.
3.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1∈N
B.0∉N*
(B )
C. 3∈Q
D.25∉R
[解析] 因为-1 是整数,不是自然数,所以 A 不正确;因为 0 不是 正整数,所以 B 正确;因为 3是无理数,不是有理数,所以 C 不正确; 因为25是实数,所以 D 不正确.
②③中的对象都是确定的、互异的,所以②③可以组成集合.填② ③.
[归纳提升] 1.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关键在于看是否有明 确的判断标准,使给定的对象是“确定无疑”的还是“模棱两可” 的.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就可以构成集合;如果是“模棱两可” 的,就不能构成集合.
2.判断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时,要注意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集合时 只能算作一个,即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互异性.
练一练: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__①__④___(填序号). ①0∈N;②π∈Q;③ 2∈Q;④-1∈Z;⑤ 2∉R. [解析] π, 2为无理数, 2为实数,故填①④.
高一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新人教A版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知识导学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3.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A a ∉则B a ∈),则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如果A ⊆B ,并且A ≠B ,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4.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同时满足A ⊆B 、B ⊇A ,则A=B.5.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 A C s .6.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7.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8.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9.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Φ.10.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1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1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13.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疑难知识1.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和“=”两种情况,同样“⊇”包括“”和“=”两种情况.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2.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3.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4.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中,B =Φ易漏掉的情况.5.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6.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7.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8.要注意集合与方程、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的密切联系与综合使用. 9.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n 2,所有真子集个数为:n 2-1三、经典例题[例1] 已知集合M={y |y =x 2+1,x∈R },N={y|y =x +1,x∈R },则M∩N=( )A .(0,1),(1,2)B .{(0,1),(1,2)}C .{y|y=1,或y=2}D .{y|y≥1}错解:求M∩N 及解方程组⎩⎨⎧+=+=112x y x y 得⎩⎨⎧==10y x 或 ⎩⎨⎧==21y x ∴选B 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 、N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x,y ),因此M 、N 是数集而不是点集,M 、N 分别表示函数y =x 2+1(x∈R),y =x +1(x∈R)的值域,求M∩N 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正解:M={y |y =x 2+1,x∈R}={y |y ≥1}, N={y|y=x +1,x∈R }={y|y∈R}.∴M∩N={y |y ≥1}∩{y|(y∈R)}={y |y ≥1}, ∴应选D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2+1,x ∈R}、{(x ,y )|y =x 2+1,x ∈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例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错解:由x 2-3x +2=0得x =1或2.当x =1时,a =2, 当x =2时,a=1.错因: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 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B=A .当a =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正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 ∴C={0,1,2}[例3]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 ( )A .m +n ∈A B. m +n ∈B C.m +n ∈C D. m +n 不属于A ,B ,C 中任意一个错解:∵m ∈A ,∴m =2a ,a Z ∈,同理n =2a +1,a ∈Z, ∴m +n =4a +1,故选C错因是上述解法缩小了m +n 的取值范围.正解:∵m ∈A, ∴设m =2a 1,a 1∈Z, 又∵n B ∈,∴n =2a 2+1,a 2∈ Z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故选B.[例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错解:由x 2-3x -10≤0得-2≤x≤5.欲使B A ,只须3351212≤≤-⇒⎩⎨⎧≤-+≤-p p p∴ p 的取值范围是-3≤p≤3.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正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由-3≤p≤3.∴ 2≤p≤3②当B=时,即p +1>2p -1p <2.由①、②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若A=B ,求c 的值.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2ac=0,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c 2-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ac -a=0,∵a≠0,∴2c 2-c -1=0,即(c -1)(2c +1)=0,又c≠1,故c=-21.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例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 -11∈A ,1≠a 且1∉A.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⑶若a∈A,证明:1-a1∈A.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⑴2∈A ⇒ -1∈A ⇒ 21∈A ⇒ 2∈A ∴ A 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1⑵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a-11即12+-a a =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⑶a∈A ⇒ a -11∈A ⇒ a --1111∈A ⇒111---a a ∈A ,即1-a 1∈A ⑷由⑶知a∈A 时,a-11∈A, 1-a 1∈A .现在证明a,1-a 1, a -11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a -11,即a2-a+1=0 ,方程无解,∴a ≠a-11②若a=1-a 1,即a 2-a+1=0,方程无解∴a ≠1-a1 ③若1-a 1 =a -11,即a2-a+1=0,方程无解∴1-a 1≠a -11.综上所述,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四、典型习题1.集合A={x|x 2-3x -10≤0,x ∈Z},B={x|2x 2-x -6>0, x ∈ Z},则A ∩B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A .16B .14C .15D .322.数集{1,2,x 2-3}中的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A .{2,-2 }B .{-2,-5 }C .{±2,±5 }D .{5,-5}3. 若P={y|y=x 2,x∈R},Q={y|y=x 2+1,x∈R},则P∩Q 等于( )A .PB .QC .D .不知道4. 若P={y|y=x 2,x∈R},Q={(x ,y)|y=x 2,x∈R},则必有( )A .P∩Q=B .P QC .P=QD .PQ 5.若集合M ={11|<xx },N ={x |2x ≤x },则M N = ( ) A .}11|{<<-x x B .}10|{<<x xC .}01|{<<-x xD .∅6.已知集合A={x|x 2+(m +2)x +1=0,x∈R },若A∩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设a R ∈,函数2()22.f x ax x a =--若()0f x >的解集为A ,{}|13,B x x 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集合的概念
(3)所有正方形;
(4)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点;
(5)方程 2 −3 + 2 = 0 的所有实数根;
(6)地球上的四大洋.
思考:上述每个问题都由若干个对象组成,每
组对象的全体都能组成集合吗?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
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用小写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问题4 已知下面的两个实例:
(1)用A表示高一(1)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
(2)用a表示高一(1)班的一位女学生,b表示高一(1)
班的一位男学生.
思考: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
a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b 不是集合 A 中的元素.
如果 a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 ∈ ;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思考1: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思考2:方程 2 −3 + 2 = 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可以表示为{1,2}.
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
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 = 3 + 2 , ∈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被3除余2的正整数可用3 + 2, ∈
来表示,
∴被3除余2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 = 3 + 2 , ∈ .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 2 − 2 = 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课时作业1 集合的概念知识点一 集合的概念1.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B .我市跑得快的汽车 C .上海市所有的中学生 D .香港的高楼 答案 C解析 对于A ,“著名”无明确标准;对于B ,“快”的标准不确定;对于D ,“高”的标准不确定,因而A ,B ,D 均不能组成集合.而对于C ,上海市的中学生是确定的,能组成集合.2.由实数-a ,a ,|a |,a 2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的元素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答案 B解析 当a =0时,四个数都是0,组成的集合只有一个数0,当a ≠0时,a 2=|a |=⎩⎨⎧a (a >0),-a (a <0),所以组成的集合中有两个元素,故选B. 知识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给出下列关系:①12∈R ;②2∉Q ;③|-3|∉N ;④|-3|∈Q ;⑤0∉N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解析 ①②正确;③④⑤不正确. 4.集合A 中的元素x 满足63-x∈N ,x ∈N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0,1,2解析∵63-x∈N,x∈N,∴当x=0时,63-x=2∈N,∴x=0满足题意;当x=1时,63-x=3∈N,∴x=1满足题意;当x=2时,63-x=6∈N,∴x=2满足题意,当x>3时,63-x<0不满足题意,所以集合A中的元素为0,1,2.知识点三集合中元素特性的应用5.已知集合A由a,a+b,a+2b三个元素组成,B由a,ac,ac2三个元素组成,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实数c的值.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若a+b=ac,a+2b=ac2,消去b,得a+ac2-2ac=0.当a=0时,集合B中的三个元素均为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a≠0.所以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个元素相同,不符合题意.②若a+b=ac2,a+2b=ac,消去b,得2ac2-ac-a=0.由①知a≠0,所以2c2-c-1=0,即(c-1)(2c+1)=0.解得c=-12或c=1(舍去),当c=-12时,经验证,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1 2.易错点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致误6.方程x2-(a+1)x+a=0的解集中含有几个元素?易错分析本题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字母a的取值带有不确定性而得到错误答案两个元素.事实上,当a=1时,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正解x2-(a+1)x+a=(x-a)(x-1)=0,所以方程的解为x1=1,x2=a.若a=1,则方程的解集中只含有一个元素1;若a≠1,则方程的解集中含有两个元素1,a.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构成集合的是()A.正三角形的全体B.所有的无理数C.高一数学第一章的所有难题D.不等式2x+3>1的解答案C解析因为A,B,D三项可以确定其元素,而C中难题的标准无法确定.因此选C.2.“notebooks”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A.5B.6C.7D.8答案C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notebooks”中的不同字母为“n,o,t,e,b,k,s”,共7个,故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7.3.已知x,y都是非零实数,z=x|x|+y|y|+xy|xy|可能的取值组成集合A,则()A.2∈A B.3∉AC.-1∈A D.1∈A答案C解析①当x>0,y>0时,z=1+1+1=3;②当x>0,y<0时,z=1-1-1=-1;③当x<0,y>0时,z=-1+1-1=-1;④当x<0,y<0时,z=-1-1+1=-1,∴集合A由元素-1,3组成.∴-1∈A.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a∉N*,则a∈N*;③若a∈N*,b∈N*,则a+b的最小值是2;④x2+4=4x的解集中包含两个元素2,2.A.0B.1C.2D.3答案C解析N*是正整数集,最小的正整数是1,故①正确;当a=0时,-a∉N*,a∉N*,故②错误;若a∈N*,则a的最小值是1,同理,b∈N*,b的最小值也是1,所以当a和b都取最小值时,a+b取最小值2,故③正确;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④错误.5.已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1,a,a-1,若-2∈A,则实数a的值为()A.-2 B.-1C.-1或-2 D.-2或-3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a=-2或a-1=-2,即a=-2或a=-1,故选C.6.已知集合A中元素满足2x+a>0,a∈R,若1∉A,2∈A,则()A.a>-4B.a≤-2C.-4<a<-2D.-4<a≤-2答案D解析∵1∉A,∴2×1+a≤0,a≤-2.又∵2∈A,∴2×2+a>0,a>-4,∴-4<a≤-2.二、填空题7.设直线y=2x+3上的点集为P,点(2,7)与点集P的关系为(2,7)________P(填“∈”或“∉”).答案∈解析直线y=2x+3上的点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具有y=2x+3的关系,即只要具备此关系的点就是集合P的元素.由于当x=2时,y=2×2+3=7,故(2,7)∈P.8.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2,4,6,若a∈A,且6-a∈A,那么a=________.答案2或4解析若a=2,则6-2=4∈A;若a=4,则6-4=2∈A;若a=6,则6-6=0∉A.故a =2或4.9.已知集合A由a,b,c三个元素组成,集合B由0,1,2三个元素组成,且集合A与集合B相等.下列三个关系:①a≠2;②b=2;③c≠0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则100a+10b+c等于________.答案201解析可分下列三种情形:(1)若只有①正确,则a≠2,b≠2,c=0,易知a≠0,b≠0,所以a=b=1,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只有①正确是不可能的;(2)若只有②正确,则b=2,a=2,c=0,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只有②正确是不可能的;(3)若只有③正确,则c≠0,a=2,b≠2,所以b=0,c=1,所以100a+10b+c=100×2+10×0+1=201.三、解答题10.已知集合A由0,1,x三个元素组成,且x2∈A,求实数x的值.解因为x2∈A,所以x2=0或x2=1或x2=x.若x2=0,则x=0,此时A中三个元素为0,1,0,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若x2=1,则x=±1.当x=1时,集合A中三个元素为0,1,1,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当x=-1时,集合A中三个元素分别为0,1,-1,符合题意.若x2=x,则x=0或x=1,由以上可知,x=0和x=1都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x=-1.课时作业2 集合的表示知识点一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15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 (2)不大于10的正偶数集;(3)方程组⎩⎨⎧2x +y +6=0,x -y +3=0的解集.解 (1)因为15的正约数为1,3,5,15, 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1,3,5,15}. (2)因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有2,4,6,8,10, 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2,4,6,8,10}. (3)解方程组⎩⎨⎧ 2x +y +6=0,x -y +3=0,得⎩⎨⎧x =-3,y =0.所以所求集合可表示为{(-3,0)}. 知识点二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2)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解 (1)偶数可用式子x =2n ,n ∈Z 表示,但此题要求为正偶数,故限定n ∈N *,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x |x =2n ,n ∈N *}.(2)设被3除余2的数为x ,则x =3n +2,n ∈Z ,但元素为正整数,故x =3n +2,n ∈N ,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的集合可表示为{x |x =3n +2,n ∈N }.(3)坐标轴上的点(x ,y )的特点是横、纵坐标中至少有一个为0,即xy =0,故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xy =0}.3.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内的点构成的集合.解 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1≤x ≤32,-12≤y ≤1,且xy ≥0. 知识点三 集合表示法的综合应用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x ⎪⎪⎪x ∈Z ,且86-x ∈N =________.答案 {-2,2,4,5} 解析 ∵x ∈Z 且86-x∈N ,∴1≤6-x ≤8,-2≤x ≤5.当x =-2时,1∈N ;当x =-1时,87∉N ;当x =0时,43∉N ;当x =1时,85∉N ;当x =2时,2∈N ;当x =3时,83∉N ;当x =4时,4∈N ;当x =5时,8∈N .综上可知A ={-2,2,4,5}.5.已知集合A ={x |x <5且x ∈N *},B ={(a ,b )|a +b 2=1,b ∈A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________.答案 {(0,1),(-3,2),(-8,3),(-15,4)}解析 ∵x ∈N *,且x <5,∴x =1,2,3,4,∴A ={1,2,3,4}.又∵a +b 2=1,且b ∈A , ∴当b =1时,a =0;当b =2时,a =-3; 当b =3时,a =-8;当b =4时,a =-15. ∴B ={(0,1),(-3,2),(-8,3),(-15,4)}.6.已知集合A ={x |ax 2+2x +1=0,a ∈R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解 应根据a 是否为0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a =0,此时A =⎩⎨⎧⎭⎬⎫-12,符合题意;②a ≠0,则必须且只需Δ=4-4a =0,即a =1. 所以a =0或a =1.易错点 忽略元素形式而出错 7.下列说法:①集合{x ∈N |x 3=x }用列举法可表示为{-1,0,1}; ②实数集可以表示为{x |x 为所有实数}或{R }; ③方程组⎩⎨⎧x +y =3,x -y =-1的解集为{x =1,y =2}.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D .0易错分析 ①易忽略代表元素x ∈N ,导致判断错误;②出错是对常用数集的符号理解不到位;③出错是对“方程组的解为有序实数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答案 D正解 由x 3=x ,即x (x -1)(x +1)=0,得x =0或x =1或x =-1,因为-1∉N ,故集合{x∈N |x 3=x }用列举法可表示为{0,1}.故①不正确.集合表示中的符号“{ }”已包含“所有”“全体”等含义,而符号“R ”表示所有的实数组成的集合,故实数集正确表示应为{x |x 为实数}或R .故②不正确.方程组⎩⎨⎧x +y =3,x -y =-1的解是有序实数对,其解集应为⎩⎪⎨⎪⎧⎭⎪⎬⎪⎫(x ,y )⎪⎪⎪⎪⎩⎨⎧ x =1,y =2.故③不正确.一、选择题1.方程组⎩⎨⎧x +y =3,x -y =1的解组成的集合是( )A .{2,1}B .(2,1)C .{(2,1)}D .{-1,2}答案 C解析 先求出方程组的解⎩⎨⎧x =2,y =1,再写成集合的形式.注意集合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2,1),故选C.2.下列各组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3,2)},N ={(2,3)} B .M ={3,2},N ={2,3}C .M ={(x ,y )|x +y =1},N ={y |x +y =1}D .M ={3,2},N ={(3,2)} 答案 B解析 由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故{3,2}={2,3}.3.-5∈{x |x 2-ax -5=0},则集合{x |x 2-4x -a =0}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2 B .3 C .4 D .5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5)2-a ×(-5)-5=0,得a =-4,故方程x 2-4x +4=0的解为x =2,即{x |x 2-4x -a =0}={2},则其所有元素和为2.故选A.4.集合⎩⎨⎧⎭⎬⎫3,52,73,94,…可表示为( )A.⎩⎨⎧⎭⎬⎫x ⎪⎪⎪ x =2n +12n ,n ∈N *B.⎩⎨⎧⎭⎬⎫x ⎪⎪⎪x =2n +3n ,n ∈N *C.⎩⎨⎧⎭⎬⎫x ⎪⎪⎪x =2n -1n ,n ∈N* D .⎩⎨⎧⎭⎬⎫x ⎪⎪⎪x =2n +1n ,n ∈N* 答案 D解析 ∵3=31,观察集合中的元素,不难发现,若令分母为n ,则分子为2n +1,且n ∈N *,∴集合为⎩⎨⎧⎭⎬⎫x ⎪⎪⎪x =2n +1n ,n ∈N *.5.已知集合A ={x |x =2m -1,m ∈Z },B ={x |x =2n ,n ∈Z },且x 1,x 2∈A ,x 3∈B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 1x 2∈AB .x 2x 3∈BC .x 1+x 2∈BD .x 1+x 2+x 3∈A答案 D解析 由题意易知集合A 表示奇数集,集合B 表示偶数集.又由x 1,x 2∈A ,x 3∈B ,则x 1,x 2是奇数,x 3是偶数.对于A ,两个奇数的积为奇数,即x 1x 2∈A ,故A 正确;对于B ,一奇一偶两个数的积为偶数,即x 2x 3∈B ,故B 正确;对于C ,两个奇数的和为偶数,即x 1+x 2∈B ,故C 正确;对于D ,两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为偶数,即x 1+x 2+x 3∈B ,故D 错误.二、填空题6.已知集合A ={(x ,y )|y =2x +1},B ={(x ,y )|y =x +3},若a ∈A ,a ∈B ,则a 为________. 答案 (2,5)解析 由题知,a ∈A ,a ∈B ,所以a 是方程组⎩⎨⎧ y =2x +1,y =x +3的解,解得⎩⎨⎧x =2,y =5,即a 为(2,5).7.若集合A ={-2,2,3,4},集合B ={x |x =t 2,t ∈A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________. 答案 {4,9,16}解析 当t =-2,2,3,4时,x =4,4,9,16,故集合B ={4,9,16}. 8.给出下列说法: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 ,y )|x >0,y >0}; ②方程x -2+|y +2|=0的解集为{2,-2};③集合{y |y =x 2-1,x ∈R }与{y |y =x -1,x ∈R }是不相等的.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③解析 对于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均大于0,且集合中的代表元素为点(x ,y ),所以①正确;对于②,方程x -2+|y +2|=0的解为⎩⎨⎧x =2,y =-2,解集为{(2,-2)}或⎩⎪⎨⎪⎧⎭⎪⎬⎪⎫(x ,y )⎪⎪⎪⎪⎩⎨⎧ x =2y =-2,所以②不正确;对于③,因为集合{y |y =x 2-1,x ∈R }等于集合{y |y ≥-1},集合{y |y =x -1,x ∈R }等于R ,故这两个集合不相等,所以③正确.三、解答题9.设y =x 2-ax +b ,A ={x |y -x =0},B ={x |y -ax =0},若A ={-3,1},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解 将y =x 2-ax +b 代入集合A 中的方程并整理得x 2-(a +1)x +b =0. 因为A ={-3,1},所以方程x 2-(a +1)x +b =0的两根为-3,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3+1=a +1,-3×1=b , 解得⎩⎨⎧a =-3,b =-3.所以y =x 2+3x -3.将y =x 2+3x -3,a =-3代入集合B 中的方程并整理得x 2+6x -3=0, 解得x =-3±23,所以B ={-3-23,-3+23}.10.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判断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方程x 2(x +1)=0的解组成的集合;(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 (3)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解 (1)由x 2(x +1)=0,得x =-1或x =0,所以该集合可表示为{-1,0}.故该集合为有限集.(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y )|xy ≤0,x ∈R ,y ∈R }.故该集合为无限集.(3)自然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0,12,22,32,…},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x =n 2,n ∈N }.故该集合为无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