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与技巧例题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与技巧

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步曲”证全等牢记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一看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平移型;②对称型;③旋转型(复杂图形可分离出基本图形)二看条件:(一)应先看有无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某些角的和差,某些线段的和差。

)1、利用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例1:如图1,AB DC =,AC DB =,△ABC ≌△DCB 全等吗?为什么?练习1:已知:如图,AB ⊥BC ,AD ⊥DC ,AB=AD ,若E 是AC 上一点。

求证:EB=ED 。

DA E CB2、利用对顶角相等例2:如图2,已知AC 与BD 交于点O ,∠A=∠C ,且AD =CB ,你能说明BO=DO 吗?练习2:已知:如图,AB 、CD 交于O 点,CE//DF ,CE=DF ,AE=BF 。

求证:∠ACE=∠BDF 。

3、利用等边(等角)加(或减)等边(等角),其和(或差)仍相等例3:如图,AB=DC ,BF=CE ,AE=DF ,你能找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练习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

求证:BE =CD 。

AED CBA BCDEFO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例4:如图4,AB ∥CD ,∠A =∠D ,BF =CE ,∠AEB =110°,求∠DFC 的度数.练习4:如图,△ABC 中,AB=AC ,过A 作GE ∥BC ,角平分线BD 、CF 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 于E 、G ,试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给出证明。

(二)再分析显性条件,如果条件不够,应确定还需什么条件,然后证明该条件。

基本思路:1.已知两角――任一边;2.已知两边――找夹角或第三边;3.已知一角与邻边――找另一角或另一邻边;4.已知一角与对边――找另一角。

例1:如图,已知点E C ,在线段BF 上,BE=CF ,AB ∥DE ,∠ACB=∠F . 求证:ABC DEF △≌△.例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则∠BDC 的度数为 .例3: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图1图2D CE A BCEBFDAFEDCBH练习1:已知:如图,AB=CD ,AD=BC ,O 是AC 中点,OE ⊥AB 于E ,OF ⊥CD 于F 。

12.1 全等三角形 解题技巧

12.1 全等三角形 解题技巧

12.1全等三角形技巧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运用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如图,△ABC≌△DEF,若AB=DE,∠B=50°,∠C=70°,∠E=50°,求∠D的度数.解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知∠A的度数,∠D与∠A是对应角.解:∵∠A+∠B+∠C=180°,∠B=50°,∠C=70°,∴∠A=180°-∠B-∠C=180°-50°-70°=60°.∵△ABC≌△DEF,∴∠D=∠A=60°.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如图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ABE≌△ACD,AB=10,AD=4,求线段CE的长.解析:由△ABE≌△ACD可求出AB,AD的对应边分别为AC,AE,然后由CE=AC-AE的关系求出CE.解:∵△ABE≌△ACD,AB=10,AD=4,∴AC=AB=10,AE=AD=4.∴CE=AC-AE=6.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两线位置关系如图所示,△ADF≌CBE,且点E,B,D,F在同一条直线上.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平行线的综合应用.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可以初步判别AD和B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欲说明AD//BC,需说明∠3=∠4,要说明∠3=∠4,可以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解: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AD//BC.理由如下:∵△ADF≌△CBE,∴∠1=∠2,∠F=∠E.又∵点E,B,D,F在同一条直线上,∴∠3=∠1+∠F,∠4=∠2+∠E(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4(等量代换).∴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技巧2利用全等的基本图形解决几何问题1.利用基本图形求角度如图,△ABE和△ADC分别是△ABC沿着AB,AC边翻折形成的,若∠1:∠2:∠3=28:5:3,则∠α=.解析:翻折后,△ABE≌△ABC≌△AD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得∠ABE=∠2,∠DCA=∠3.因为∠1:∠2:∠3=28:5:3,设∠1=28x,∠2=5x,∠3=3x,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1+∠2+∠3=28x+5x+3x=36x=180°,解得x=5°,所以∠2=25°,∠3=15°,所以外角∠α=∠EBC+∠DCB=2(∠2+∠3)=80°.答案:80°.2.利用基本图形求面积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且AC=BC=4 cm,已知△BCD≌△AC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解析:由于线段AC把四边形AECD分成两部分,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把△ACE旋转到△BCD的位置,使之与△ACD恰好构成△ABC,从而可求面积.解:∵△BCD≌△ACE,∴S△BCD=S△ACE.又∵S四边形AECD=S△ACE+S△ACD,∴S四边形AECD=S△BCD+S△ACD=S△ABC=12×4×4=8(cm2).3.利用基本图形解决折叠问题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BC=8 cm,∠1=40°,求∠2的度数与AF的长度.解析:因为折叠后△AFE与△ADE完全重合,所以△AFE≌△ADE,可以得到AF=AD,∠F AE=∠DAE,又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每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可求出角度与线段长度.解:由题意可知:△AFE≌△ADE.∴AF=AD,∠3=∠2.在长方形ABCD中,AD=BC=8 cm,∠1+∠2+∠3=90°.∴AF=8 cm,∠2=12(90°-∠1)=25°.。

全等三角形解题技巧

全等三角形解题技巧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一、见角平分线试折叠,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

求证:∠B:∠C=2:1。

点评:见到角平分线时,既可把△ABD沿AD折叠变成△AED,也可把△ACD沿AD折叠变成△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使问题得以解决。

练习:如图3,△ABC中,AN平分∠BAC,CN⊥AN于点N,M为BC中点,若AC=6,AB=10,求MN的长。

图3提示:延长CN交于AB于点D。

则△ACN△ADN,∴AD=AC=6。

又AB=10,则BD=4。

可证为△BCD的中位线。

∴。

点评:本题相当于把△ACN沿AN折叠成△AND。

二、见中点“倍长”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 如图4,AD为△ABC中BC上的中线,BF分别交AC、AD于点F、E,且AF=EF,求证:BE=AC。

图4点评:见中线AD,将其延长一倍,构造△GBD,则△ACD△GBD。

例3 如图5,两个全等的含有、角的三角极ADE和ABC如图放置,E、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取BD中点M,连接ME、MC图5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注:①本题也可取EC的中点N,连接MN,利用梯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

②亦可连接AM,利用角的度数来证明。

练习1:如图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中点,连接BE、CE,∠BEC=,图6求证:(1)BE平分∠ABC。

(2)若EC=4,且,求四边形ABCE的面积。

提示:见图中所加辅助线,证△ABE△DFE。

练习2:△ABC中,AC=5,中线AD=7,则AB的取值范围为多少?三、构造全等三角形,证线段的和差关系例4 如图7,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1=∠2。

图7求证:BE+DF=AE。

二、解题技巧.1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题.2 利用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题在等腰三角形的题目中常添加的辅助线是顶角的平分线,由此可以得到线段相等和垂直关系.另外,在未指明边(角)的名称时,应分类讨论.在解题时常会遇到与中线有关的问题,由中线可以提供的常见思路有:①线段相等构造全等;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③中线倍长:即延长中线,使延长的部分等于中线构造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练习
注意边角对应关系
在应用AAS判定定理时,要特 别注意边和角的对应关系,确 保角度和边长能够匹配。
简化计算过程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尽量采 用简单的计算方法,避免复杂 的运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多做练习
通过多做练习,加深对全等三 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解题能力。
05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基础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综合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题目5
题目:已知$bigtriangleup ABC cong bigtriangleup DEF$,且$angle A + angle D = 150^circ$,则$angle C + angle F = ($ )
综合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A.$150^\circ$ B.$130^\circ$ C.$120^\circ$ D.$100^\circ$
04 解题思路与技巧
解题思路分析
检查答案
最后,检查推导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 要求,确保解答正确无误。
理解题意
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的含义和 应用场景。
分析条件
根据题意,分析给出的已知条件,如角度 、边长等,并确定哪些条件可用于证明三 角形全等。
逻辑推理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01
02
03
04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 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对 应角所对的弧都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 角平分线也相等。
全等三角形具有相同的内角和 外角。
02 AAS判定定理的介绍
AAS判定定理的内容
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和一边分 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相似及综合应用模型(6大模型+解题技巧)—2024年中考数学(全国通用)(解析版)

三角形全等、相似及综合应用模型(6大模型+解题技巧)—2024年中考数学(全国通用)(解析版)

三角形全等、相似及综合应用模型题型解读|模型构建|通关试练三角形基础知识部分多以选择或者填空题形式,考察其三边关系、内角和/外角和定理、“三线”基本性质等。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也是考查重点,年年都会考查,最为经典的“手拉手”模型就是以等腰三角形为特征总结的,且等腰三角形单独出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直角三角形的出题类型可以是选择填空题这类小题,也可以是各类解答题,以及融合在综合压轴题中,作为问题的几何背景进行拓展延伸。

模型0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应用高(AD)中线(AD)角平分线(AD)中位线(DE)模型0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应用(1)三角形的内角:(1)三角形内角的概念:三角形内角是三角形三边的夹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且每个内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不唯一,但其思路都是设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移到一起,组合成一个平角.在转化中借助平行线.(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用在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①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②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2)三角形的外角:(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其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相等,因此共有三对.(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①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3)若研究的角比较多,要设法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②将它们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去.(4)探究角度之间的不等关系,多用外角的性质③,先从最大角开始,观察它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模型0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应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2)大小相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原卷版)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原卷版)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 (1)12.1 全等三角形 (2)知识框架 (2)一、基础知识点 (2)知识点1 全等形的概念及性质 (2)知识点2 全等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拓展 (2)知识点4 全等变换的保形性 (2)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3)知识框架 (3)一、基础知识点 (3)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 (3)二、典型题型 (4)题型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4)三、添加辅助线方法 (5)方法1 关于中点的辅助线 (5)方法2 作垂线构造全等求点的坐标 (7)方法3 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7)12.3角平分线的性质 (9)知识框架 (9)一、基础知识点 (9)知识点1 角平分线的性质 (9)知识点2 角平分线的判定 (9)知识点3 三角形的内心和旁心 (9)二、典型题型 (9)题型1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的应用 (9)题型2 三角形内心的应用 (10)三、添加辅助线方法 (10)方法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10)方法2 过边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11)方法3 过平分线上的点作一条边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12)方法4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两边截长补短 (12)12.1 全等三角形知识框架一、基础知识点知识点1 全等形的概念及性质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2)全等形的性质:①形状相同;②大小相同注:①全等图形与其所在的位置无关(只要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能够使两个图形完成重合即可)。

对称图形要求更苛刻些。

②因两图形完全相等,故图形所有对应条件都相同(例:周长、面积、对应角角度等皆相等)知识点2 全等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长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表示方法:①△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②顶点需要一一对应(即长得一样的在描述中至于同等地位)③从书写中,我们根据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得:a.点A与点D为对应顶点,点B与点E为对应顶点,点C与点F为对应顶点;b.∠A与∠D为对应角,∠B与∠E为对应角,∠C与∠F为对应角;c.AB与DE为对应边,AC与DF为对应边,BC与EF为对应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解题技巧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解题技巧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在△ABC中,AB=4,AC=6,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A.0<AD<10B.1<AD<5C.2<AD<10D.0<AD<5答案:B分析:延长AD至点E,使得DE=AD,可证△ABD≌△CDE,可得AB=CE,AD=DE,在△ACE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解:延长AD至点E,使得DE=AD,∵在△ABD和△CDE中,∵{AD=DE∠ADB=∠CDEBD=CD,∴△ABD≌△CDE(SAS),∴AB=CE,AD=DE∵△ACE中,AC﹣AB<AE<AC+AB,∴2<AE<10,∴1<AD<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D≌△CDE是解题的关键.2、“经过已知角一边上的一点作“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过程如下:已知:如图(1),∠AOB和OA上一点C.求作:一个角等于∠AOB,使它的顶点为C,一边为CA.作法:如图(2),(1)在0A上取一点D(OD<OC),以点O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E;(2)以点C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弧,交CA于点F,以点F为圆心,DE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3)作射线CC.所以∠CCA就是所求作的角此作图的依据中不含有()A.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知,作图依据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接判断即可.解:由题意可得: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推知△EOD≌△GCF,故A正确;结合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故B正确;作射线CG,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D正确;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明确作图原理,准确进行判断.3、如图,在△ABC中,∠C=90°,BD平分∠ABC,AB=10,CD=3,则△ABD的面积为()A.30B.20C.15D.10答案: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辅助线,即可得出AB边上的高线长度,根据面积公式计算,解:如图,过D作DE⊥AB于E,∵BD平分∠ABC,DE⊥AB,DC⊥BC,∴DE=DC=3,∴S△ABD=12AB⋅DE=12×10×3=15.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性质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已知PQ=5,NQ=9,则MH的长为()A.3B.4C.5D.6答案:B分析:先证明△MQP≌△NQH,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Q=QH=5,根据MQ=NQ=9,即可得到答案.解:∵MQ⊥PN,NR⊥PM,∴∠NQH=∠NRP=∠HRM=90°,∵∠RHM=∠QHN,∴∠PMH=∠HNQ,在△MQP和△NQH中,{∠PMQ=∠QNHMQ=NQ∠MQP=∠NQH=90°,∴△MQP≌△NQH(ASA),∴PQ=QH=5,∵NQ=MQ=9,∴MH=MQ﹣HQ=9﹣5=4,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推理证明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找到边与边的关系解决问题.5、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D=90°,BD平分∠ABC,AB=6,BC=9,CD=4,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A.24B.30C.36D.42答案:B分析:过D作DE⊥AB交BA的延长线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CD=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如图,过D作DE⊥AB交BA的延长线于E,∵BD平分∠ABC,∠BCD=90°,∴DE=CD=4,∴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D+SΔBCD=12AB⋅DE+12BC⋅CD=12×6×4+12×9×4=30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ABC与△DEF,B,E,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AB=DF,BC=EF,AC=DE,则∠ACB等于()A.∠EFD B.∠ABC C.2∠D D.12∠AFE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证△ABC≌△DFE,则∠ACB=DEF,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AFE=∠ACB+∠DEF,进而可求解.在△ABC和△DFE{AB=DF BC=EF AC=DE∴△ABC≌△DFE∴∠ACB=DEF∵∠AFE=∠ACB+∠DEF∴∠AFE=2∠ACB,即∠ACB=1∠AFE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角相等.7、如图,若∠B=∠C=90°,AB=AC,则△ABD≌△ACD的理由是()A.SAS B.AAS C.ASA D.HL答案:D分析:根据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推出即可.解:∠B=∠C=90°,在Rt△ABD和Rt△ACD中,,{AD=ADAB=AC∴Rt△ABD≌Rt△ACD(HL),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8、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OA=OD,OB=OC,不添加辅助线,判定△ABO≌△DCO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HL答案:B分析:根据OA=OD,OB=OC,∠AOB=∠COD正好是两边一夹角,即可得出答案.解:∵在△ABO和△DCO中,{OA=OD∠AOB=∠CODOB=OC,∴△ABO≌△DCO(SAS),故B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两边对应相等,且其夹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E⊥BD,垂足为M.若∠ABC=30°,∠C=38°,则∠CDE的度数为()A.68°B.70°C.71°D.74°答案:D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1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ED=∠BAD即可解决问题.解:∵∠ABC=30°,∠C=38°,∴∠BAC=112°,在△BMA和△BME中,{∠ABM =∠EBMBM =BM ∠BMA =∠BME =90°.∴△BMA ≌△BME (ASA ),∴BA =BE ,在△BDA 和△BDE 中,{BA =BE∠ABD =∠EBD BD =BD,∴△BDA ≌△BDE (SAS ),∴∠BED =∠BAD =112°,∴∠CED =68°,∴∠CDE =180°-∠C -∠CED =74°,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30cm 2,AB =13cm ,AC =7cm ,则DE 的长( )A .3cmB .4cmC .5cmD .6cm答案: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 =DF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解:∵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DE =DF ,∴12×AB ×DE +12AC ×DF =S △ABC =30,即12×13DE +12×7DE =30,解得DE =3. 故选:A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11、如图,在△ABC 中,∠A =90°,DE ⊥BC ,垂足为E .若AD =DE 且∠C =50°,则∠ABD =_____°.答案:20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先求解∠ABC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证明:BD 平分∠ABC, 从而可得答案.解:∵∠A =90°,∠C =50°,∴∠ABC =180°−90°−50°=40°,∵∠A =90°,DE ⊥BC,DA =DE,∴BD 平分∠ABC,∠ABD =12∠ABC =20°, 所以答案是:20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已知AB =CB ,要使△ABD ≌△CBD (SSS),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答案:AD =CD分析:要利用SSS 判定△ABD ≌△CBD ,已知AB =CB ,公共边BD =BD ,只需要再添加一组对边相等即可.解:∵AB=CB,BD=BD,∴要利用SSS判定△ABD≌△CBD,只需要在添加一组对边相等即可.∴AD=CD,所以答案是:AD=CD.小提示:本题考查用三边对应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根据图形找到相关的条件是解题关键.13、如图,AP,BP分别平分△ABC内角∠CAB和外角∠CBD,连接CP,若∠ACP=130°,则∠APB=___.答案:40°分析:根据AP平分∠CAB,BP平分∠CBD,可得∠CAB=2∠PAB,∠CBD=2∠PBD,再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CBD=∠CAB+∠ACB,∠PBD=∠PAB+∠APB,化简得2∠APB=∠ACB;过P作PE1⊥AB于点E1,PE2⊥BC于点E2,PE3⊥AC延长线于点E3,易得PE1=PE2=PE3,可得CP平分∠E3CE2,即有∠E3CP=∠E2CP,根据∠ACP=130°,可得∠E3CP=50°,∠E3CE2=2∠E3CP=100°,则有∠ACB=80°,再根据∠APB=1∠ACB求解即可.2解:∵AP平分∠CAB,BP平分∠CBD,∴∠CAB=2∠PAB,∠CBD=2∠PBD,又∵∠CBD=∠CAB+∠ACB,∠PBD=∠PAB+∠APB,∴2∠PBD=2∠PAB+∠ACB∴2(∠PAB+∠APB)=2∠PAB+∠ACB∴2∠APB=∠ACB如图示,过P作PE1⊥AB于点E1,PE2⊥BC于点E2,PE3⊥AC延长线于点E3,∵AP平分∠CAB,BP平分∠CBD,∴PE1=PE3,PE2=PE1,即PE1=PE2=PE3∴CP平分∠E3CE2,∴∠E3CP=∠E2CP又∵∠ACP=130°∴∠E3CP=180°−∠ACP=180°−130°=50°∴∠E3CE2=2∠E3CP=100°∴∠ACB=180°−∠E3CE2=180°−100°=80°∴∠APB=12∠ACB=12×80°=40°故答案是:4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外角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即ASA)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角边角公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公理直接作答即可.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即ASA)指的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答案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角边角公理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Δ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O点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②∠BOC=90°−12∠A;③点O到Δ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m,AE+AF=n,则SΔAEF=12m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对结论进行判定即可.解:在Δ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A+∠ABC+∠ACB=180°,∴∠OBC+∠OCB=90°−12∠A,∴∠BOC=180°−(∠OBC+∠OCB)=90°+12∠A;故②错误;在Δ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OBE,∠OCB=∠OCF,∵EF//BC,∴∠OBC=∠EOB,∠OCB=∠FOC,∴∠EOB=∠OBE,∠FOC=∠OCF,∴BE=OE,CF=OF,∴EF=OE+OF=BE+CF,故①正确;过点O作OM⊥AB于M,作ON⊥BC于N,连接OA,在Δ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N=OD=OM=m,∴SΔAEF=SΔAOE+SΔAOF=12AE·OM+12AF·OD=12OD·(AE+AF)=12mn;故④正确;在Δ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点O到Δ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③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③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的有关角平分线的综合问题,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一个点只要在角的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该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答题16、如图,已知AB=DC,AC=DB,BE=CE,求证:AE=DE.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SSS证明△ABC≌△D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DCB,再由SAS定理证明△ABE≌△CED,即可证得AE=DE.证明:在△ABC和△DCB中,{AB=DC AC=DBBC=CB,∴△ABC≌△DCB(SSS).∴∠ABC=∠DCB.在△ABE和△DCE中,{AB=DC∠ABC=∠DCB BE=CE ,∴△ABE≌△DCE(SAS).∴AE=DE.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7、命题:如图,已知AC∥EF,AC=FE,A,D,B,F共线,(1),那么ΔABC≅ΔFDE.(1)从①AB=FD和②BC=DE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填入横线,使得上述命题为真命题,你选择的条件为_______(填序号);(2)根据你选择的条件,判定ΔABC≅ΔFDE的方法是________;(3)根据你选择的条件,完成ΔABC≅ΔFDE的证明.答案:(1)①(2)SAS(3)见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2)根据(1)直接填写即可;(3)利用SAS进行证明.(1)解:∵AC∥EF,∴∠A=∠F,∵AC=EF,∴当AB=FD时,可根据SAS证明ΔABC≅ΔFDE;当BC=DE时,不能证明ΔABC≅ΔFDE,所以答案是:①;(2)解:当AB=FD时,可根据SAS证明ΔABC≅ΔFDE,所以答案是:SAS;(3)证明:在△ABC和△FDE中,{AC=EF∠A=∠F AB=FD,∴ΔABC≅ΔFDE.小提示:此题考查了添加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ABC中,∠A=100°,AB=AC,BE是∠ABC的平分线,求证:AE+BE=BC.答案:见解析分析:延长BE到F,使BF=BC,连接FC,由AB=AC,∠A=100°,得到∠ABC=∠ACB=40°,由于BE平分∠ABC,于是得到∠ABE=∠EBC=20°,通过△FCE≌△F′CE,得到EF=EF′,∠EF′C=∠F=80°,证得△ABE≌△F′BE,于是得到AE=EF′,于是得到结论.解:如图,延长BE到F,使BF=BC,连接FC,∵AB=AC,∠A=100°,∴∠ABC=∠ACB=40°,∵BE平分∠ABC,∴∠ABE=∠EBC=20°,∵BF=BC,∴∠F=∠BCF=80°,∴∠FCE=∠ACB=40°,在BC上取CF′=CF,连接EF′,在△FCE与△F′CE中,{CF=CF′∠F′CE=∠FCECE=CE,∴△FCE≌△F′CE(SAS),∴EF=EF′,∠EF′C=∠F=80°,∴∠BF′E=100°,∴∠A=∠BF′E,在△ABE与△F′BE中,{∠A=∠BF′E∠ABE=∠F′BEBE=BE,∴△ABE≌△F′BE(AAS),∴AE=EF′,∴AE=EF,∴AE+BE=BE+EF=B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二数学里的一个重要话题——全等三角形。

这一话题可是数学中的“重头戏”哦!那么,全等三角形到底是什么?它们怎么用?如何解决全等三角形的问题?别急,今天咱们一步一步地来搞懂这些问题。

咱们就像在逛市场一样,轻松愉快地把这些知识一一捋清楚。

1. 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和大小都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它们的角度全都相等,边长也是一模一样的。

听起来有点像魔术吧?其实,这可是数学中的一门“绝活”,通过几个简单的条件就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1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就像一套“魔法公式”,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咱们就能断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常见的全等条件有:边边边(SSS):三边分别对应的三角形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夹着的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也全等。

角边角(ASA):两个角和它们夹着的边相等,三角形也是全等的。

角角边(AAS):两个角和一个边相等,也能确定三角形全等。

直角斜边直角(RHS):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相等,它们就是全等的。

1.2 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三角形全等其实就像在解谜题。

比如,你看到两个三角形,想要证明它们全等,你可以从上面提到的条件入手,找出相等的边或角。

有了这些,你就能像侦探一样,一步一步推理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经典例题讲解说了这么多,光说不练假把式。

咱们来看看几个经典的全等三角形例题,这样理解起来更容易。

2.1 例题一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AC=DF,且∠BAC=∠EDF。

请问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解答:我们可以用边角边(SAS)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题目给出了两边和夹角相等,因此,根据边角边条件,三角形ABC和DEF全等!2.2 例题二两个直角三角形MNO和PQR,已知∠MNO和∠PQR都是直角,NO=QR,且MN=PQ。

请问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解答:由于这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直角斜边直角(RHS)条件。

三角形全等证明,10道考试真题,6种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技巧.doc

三角形全等证明,10道考试真题,6种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技巧.doc

三角形全等证明,10道考试真题,6种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六种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和技巧。

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方法一、双垂直构造三角形全等。

遇见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直,必出三角形全等。

例题1,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题型。

有些,需要我们证明角平分线的时候,同样可以向角两边做垂直,那么只要两个垂线段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例题2,过点P做MN平行BC,则出现在AB边和CD 边上,双垂直。

根据题意,证明三角形QNP全等于三角形PMB,结论得证。

方法二,倍长中线。

三角形中,遇见中点,很容易想到倍长中线。

例题3,倍长中线后,得出三角形ACE全等于三角形ACM。

例题4,延长AD至E,使DE=AD。

得出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DB。

第2小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量代换,即可求出AD的取值范围。

方法三、截长补短法。

求证两个线段和等于一个线段的时候,很容易想到截长补短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截长补短法,包括了截长法和补短法,两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道题,既可以用截长法,也可以用补短法。

例题6、解析中用了延长AD至M,使MD=FD。

请认真看解答过程。

再请按照图3的辅助线,自行练习推理,举一反三,得出结论。

方法四、平行线发或者平移法。

解题方法1,过点O做OD平行BC。

还有两个方法,请自行推理,如图3和图4.方法五,旋转法。

把一个三角形,经过旋转,旋转后必出三角形全等,得出结论。

例8和例9,其实也就是,最近经典的半角模型。

之前也专门讲过,这个几何模型。

请认真参考,这个两个例题。

从中总结规律和解题方法。

方法六、翻折法,或者叫对称法。

例题10,看起来很难,当你认真看完解题过程,肯定会有所收获。

8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含答案解析)

8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含答案解析)

8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含答案解析)12.1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 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求证:△ABE≌△CDF.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2)证明:3.如图,△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B上,BD=BE,要使△ADB≌△CE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1)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CE;②AE=CD;③∠BAC=∠BCA;④∠ADB=∠CEB;请你从中选出一个能使△ADB≌△CEB的条件,并给出证明;(2)在(1)中所给出的条件中,能使△ADB≌△CEB的还有哪些?直接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满足题意的条件序号.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A6B.4 C.23D.55.【2013·襄阳】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AC与AB重合,点D落在点E处,AE的延长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M,EB的延长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N.求证:AM=AN.NMEDB CA6.【2012·泸州】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A.60°B.90°C.120°D.150°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B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B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两端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9.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对吗?为什么?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温馨提示】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必须有一条边分别相等,只有角分别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HL”定理指的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而不是斜边和直角分别相等.【方法技巧】1.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2)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边是对应边;(3)公共边(角)是对应边(角);(4)对顶角是对应角;(5)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以依据字母的对应位置来确定,如若△ABC≌△DEF,说明A与D,B与E,C与F是对应点,则∠ABC与∠DEF是对应角,边AC与边DF 是对应边.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参考答案: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D ,∠A=∠C ,AB ∥CD , ∴∠ABD=∠CDB .∵∠ABE=21∠ABD ,∠CDF=21∠CDB ,∴∠ABE=∠CDF .在△ABE 与△CDF 中,⎪⎩⎪⎨⎧∠=∠=∠=∠CDF ABE CDAB C A ∴△ABE ≌△CDF . 2.解:(1)DC BD =(或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ED FD =,BE CF =中任选一个即可﹒ (2)以DC BD =为例进行证明: ∵CF ∥BE ,∴∠FCD ﹦∠EBD .又∵DC BD =,∠FDC =∠EDB , ∴△BDE ≌△CDF . 3.解:(1)添加条件②,③,④中任一个即可,以添加②为例说明. 证明:∵AE=CD ,BE=BD , ∴AB=CB .又∠ABD=∠CBE ,BE=BD , ∴△ADB ≌△CEB . (2)③④.4.B 解析:∵∠ABC =45°,AD ⊥BC ,∴AD =BD ,∠ADC =∠BDH , ∠AHE =∠BHD =∠C .∴△ADC ≌△BDH .∴BH =AC =4.故选B . 5.证明:如图所示,M∵△AEB由△ADC旋转而得,∴△AEB≌△ADC.∴∠3=∠1,∠6=∠C.∵AB=AC,AD⊥BC,∴∠2=∠1,∠7=∠C.∴∠3=∠2,∠6=∠7.∵∠4=∠5,∴∠ABM=∠ABN.又∵AB=AB,∴△AMB≌△ANB.∴AM=AN.6.证明:∵△ABC和△EDC是等边三角形,∴∠BCA=∠DCE=60°.∴∠BCA-∠ACD=∠DCE-∠ACD,即∠BCD=∠ACE.在△DBC和△EAC中,BC=AC,∠BCD=∠ACE,DC=EC,∴△DBC≌△EAC(SAS).∴∠DBC=∠EAC.又∵∠DBC=∠ACB=60°,∴∠ACB=∠EAC.∴AE∥BC.7.B 解析:∵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又∵BC=EF,AC=DF,∴Rt△ABC≌Rt△DEF.∴∠ABC=∠DEF,∵∠DEF+∠DFE=90°,∴∠ABC+∠DFE=90°.故选B.8.解:在△ABC和△CED中,AC=CD,∠ACB=∠ECD,EC=BC,∴△ABC≌△CED.∴AB=ED.即量出DE的长,就是A﹨B两端的距离.9.解:对.理由:∵AC ⊥AB,∴∠CAB=∠CAB′=90°. 在△ABC 和△AB′C 中,ACB ACB AC AC CAB CAB =⎧⎪=⎨⎪=⎩∠∠′,,∠∠′, ∴△ABC ≌△AB′C (ASA ). ∴AB′=AB .。

5.3用全等三角形说明常见结论的技巧

5.3用全等三角形说明常见结论的技巧
期末提分练案
第5讲 全等三角形 第3课时 用全等三角形说明常见结论的
技能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见习题 2 见习题 3 见习题 4 见习题 5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E 分别在
AB,AC 上,BD=CE,BE,CD 相交于点 O.
(1)试说明:△DBC≌△ECB; 解:因为 AB=AC,所以∠ECB=∠DBC. BD=CE, 在△DBC 和△ECB 中,∠DBC=∠ECB, BC=CB, 所以△DBC≌△ECB(SAS).
1.(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E 分别在 AB,AC 上,BD=CE,BE,CD 相交于点 O.
(2)试说明:OB=OC.
解:由(1)知△DBC≌△ECB, 所以∠DCAB=AD,BC=DC,点 E 在 AC 上.试说明:
AE=AE, 所以△BAE≌△DAE(SAS).所以 BE=DE.
3.如图,在△ABC 中,AC=BC,∠ACB=90°,D 为 BC 延长 线上一点,BF⊥AD 于点 F,交 AC 于点 E.
(1)试说明:BE=AD;
解:因为∠CBF+∠D=∠CAD+∠D=90°,
所以∠CBF=∠CAD. ∠ECB=∠DCA=90°,
因为∠ACE=90°, 所以∠ACF+∠FCE=90°,∠ACB+∠DCE=90°. 所以∠FCE=∠DCE. 因为 C 为 BD 的中点,所以 BC=DC.所以 DC=FC. 又因为 CE=CE,所以△FCE≌△DCE(SAS). 所以 DE=FE. 所以 AE=AF+FE=AB+DE.
5.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 M 为 BC 的中点.试说明:DE=2AM. 解:如图,延长 AM 至点 N, 使 MN=AM,连接 BN. 因为 BM=CM,∠BMN=∠CMA, 所以△NBM≌△ACM(SAS). 所以 BN=AC=AD,∠N=∠MAC.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知识总结和经典例题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知识总结和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 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1.判定和性质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边角边( SAS)、角边角( ASA)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角角边( AAS)、边边边( SSS)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2.证题的思路:找夹角( SAS)已知两边找直角( HL )找第三边( SSS)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任意角( AAS)找已知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已知边的对角(AAS)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ASA)找两角的夹边(ASA)已知两角找任意一边(AAS)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 以上可以简称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运用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

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 SAS找全等三角形。

4、用在实际中,一般我们用全等三角形测等距离。

以及等角,用于工业和军事。

有一定帮助。

5、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做题技巧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摘要:一、引言二、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回顾1.边边边(SSS)2.边角边(SAS)3.角边角(ASA)4.角角边(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三、动点问题解题策略1.利用已知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2.添加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3.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简化问题四、动点问题实例分析1.实例一:直角三角形动点问题2.实例二:锐角三角形动点问题3.实例三:钝角三角形动点问题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数学竞赛和中学几何学习中,全等三角形动点问题常常出现。

这类问题既考验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掌握,又考验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回顾,并掌握一些解题策略。

二、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回顾1.边边边(SSS):当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当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动点问题解题策略1.利用已知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在动点问题中,通常会给出一组或多组已知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尝试构建全等三角形。

2.添加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在动点问题中,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来构建全等三角形。

辅助线的作用是将复杂的图形简化,形成易于判断全等条件的情况。

3.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简化问题:在动点问题中,可以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如垂直、平行、角平分线等,来简化问题。

这些性质有时能帮助我们快速判断全等条件。

四、动点问题实例分析1.实例一:直角三角形动点问题题目:如图,点A、B分别在边AC、BC上,且AB=AC,求∠B的度数。

解:作AD⊥BC,BD⊥AC,垂足分别为D、E。

(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及答题技巧

(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及答题技巧

(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及答题技巧单选题1、如图,已知AB∥DC , AD∥BC , BE=D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总对数是A.3B.4C.5D.62、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在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3、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些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 C.第3块D.第4块4、如图,B,C,E,F四点在一条直线上,下列条件能判定△ABC与△DEF全等的是()A.AB∥DE,∠A=∠D,BE=CF B.AB∥DE,AB=DE,AC=DFC.AB∥DE,AC=DF,BE=CF D.AB∥DE,AC∥DF,∠A=∠D5、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A.AB=EDB.AC=EFC.AC∥EFD.BF=DC6、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到里边直接测,于是拿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把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那么△OAB≌△OCD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7、如图是作Δ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A.已知两边及夹角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8、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到里边直接测,于是拿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把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那么△OAB≌△OCD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填空题9、如图,若△ABC≌△A1B1C1,且∠A=110°,∠B=40°,则∠C1=______°.10、已知△ABC≌△DEF,BC=EF=5cm,△ABC的面积是20cm2,那么△DEF中EF边上的高是______cm.11、如图,在△ABC中,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作DE⊥AB,已知AB=4,AC=2,△ABD的面积是2,则△ADC的面积为___.12、如图,△ABC≌△DEF,BE=5,BF=1,则CF=_____.13、如图,AB⊥BC于B,DC⊥BC于C,AB=6,BC=8,CD=2,点P为BC边上一动点,当BP=________时,形成的R t△ABP与R t△PCD全等.解答题14、已知: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EA//FB,EA=FB,AB=CD.(1)求证:△ACE≌△BDF;(2)若∠A=40,∠D=80°,求∠E的度数.15、如图,三角形纸片中,AB=8cm,BC=6cm,AC=5cm.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求△ADE的周长(文末带解析)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_00A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AB∥DC,AD∥BC,∴∠DAC=∠BCA,∠CDB=∠ABD,∠DCA=∠BAC,∠ADB=∠CBD,又∵BE=DF,∴由∠ADB=∠CBD,DB=BD,∠ABD=∠CDB,可得△ABD≌△CDB;由∠DAC=∠BCA,AC=CA,∠DCA=∠BAC,可得△ACD≌△CAB;∴AO=CO,DO=BO,由∠DAO=∠BCO,AO=CO,∠AOD=∠COB,可得△AOD≌△COB;由∠CDB=∠ABD,∠COD=∠AOB,CO=AO,可得△COD≌△AOB;由∠DCA=∠BAC,∠COF=∠AOE,CO=AO,可得△AOE≌△COF;由∠CDB=∠ABD,∠DOF=∠BOE,DO=BO,可得△DOF≌△BOE;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或者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2、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断即可.解:由题意可知OC=OD,MC=MD在△OCM和△ODM中{OC=OD OM=OM MC=MD∴△OCM≅△ODM(SSS)∴∠COM=∠DOM∴OM就是∠AOB的平分线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关键.3、答案:B解析:本题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看这4块玻璃中哪个包含的条件符合某个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答案:A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解:A、∵AB∥DE,∴∠ABC=∠DEF,∵BE=CF,∴BE+CE=CF+CE,即BC=EF在△ABC和△DEF中∵{∠A=∠D∠ABC=∠DEFBC=EF∴△ABC≌△DEF(AAS),故A符合题意;B、∵AB∥DE,∴∠ABC=∠DEF,再由AB=DE,AC=DF,不可以利用SS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B不符合题意;C、∵AB∥DE,∴∠ABC=∠DEF,再由AC=DF,BE=CF,不可以利用SS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不符合题意;D、∵AB∥DE,AC∥DF,∴∠ACB=∠DFE,∠ABC=∠DEF,再由∠A=∠D,不可以利用AA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A. AB=ED,可用ASA判定△ABC≌△EDF;B. AC=EF,可用AAS判定△ABC≌△EDF;C. AC∥EF,不能用AAA判定△ABC≌△EDF,故错误;D. BF=DC,可用AAS判定△ABC≌△EDF;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6、答案:A解析:OC=OA,∠AOB=∠COD,OB=OD,根据SAS得:△OAB≌△OCD.则AB=CD.故选A.7、答案:C解析:观察ΔABC的作图痕迹,可得此作图的条件.解:观察ΔABC的作图痕迹,可得此作图的已知条件为:∠α,∠β,及线段AB, 故已知条件为:两角及夹边,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作图及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8、答案:A解析:OC=OA,∠AOB=∠COD,OB=OD,根据SAS得:△OAB≌△OCD.则AB=CD.故选A.9、答案:30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来求角的度数.∵△ABC≌△A1B1C1,∴∠C1=∠C,又∵∠C=180°-∠A-∠B=180°-110°-40°=30°,∴∠C1=∠C=30°.故答案为3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时,除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将条件和所求联系起来,即将所求的角与已知角通过全等及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10、答案:8解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以及对应边上的高也相等,利用面积法求出EF边上的高即可.解:∵△ABC≌△DEF,BC=EF=5cm,△ABC的面积是20cm2,∴1BC•h=20,即h=8,2则△DEF中EF边上的高是8cm,所以答案是:8.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答案:1解析: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DE= 1,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点D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ADC的面积.∵DE⊥AB,∴S△ABD=1× DE × AB= 2,2∴DE=2×2=1,4∵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点D到AC的距离为1,∴S△ADC=1×2×1= 1.2所以答案是: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3解析:先利用线段和差求EF=BE﹣BF=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BC=EF,再结合线段和差求出FC 可得答案.解:∵BE=5,BF=1,∴EF=BE﹣BF=4,∵△ABC≌△DEF,∴BC=EF=4,∴CF=BC﹣BF=4-1=3,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EF.13、答案:2解析:当BP=2时,R t△ABP≌R t△PCD,由BC=8可得CP=6,进而可得AB=CP,BP=CD,再结合AB⊥BC、DC⊥BC可得∠B=∠C=90°,可利用SAS判定△ABP≌△PCD.当BP=2时,R t△ABP≌R t△PCD.理由如下:∵BC=8,BP=2,∴PC=6,∴AB=PC.∵AB⊥BC,DC⊥BC,∴∠B=∠C=90°.在△ABP和△PCD中,∵{AB=PC=6∠B=∠C=90°BP=CD=2,∴△ABP≌△PCD(SAS).所以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4、答案:(1)见解析;(2)60°解析:(1)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FBD,根据AB=CD即可得出AC=BD,进而得出△EAC≌△FBD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解答即可.证明:(1)∵EA∥FB,∴∠A=∠FBD,∵AB=CD,∴AB+BC=CD+BC,即AC=BD,在△EAC与△FBD中,{EA=FB ∠A=∠FBD AC=BD,∴△EAC≌△FBD(SAS)(2)∵△EAC≌△FBD,∴∠ECA=∠D=80°,∵∠A=40°,∴∠E=180°-40°-80°=60°,答:∠E的度数为60°.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时注意: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已知得出△EAC≌△FBD是解题关键.15、答案:7cm解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DE=CD,BE=BC,然后求出AE,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列式求解即可.解:∵BC沿BD折叠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DE=CD,BE=BC,∵AB=8cm,BC=6cm,∴AE=AB-BE=AB-BC=8-6=2cm,∴△ADE的周长=AD+DE+AE,=AD+CD+AE,=AC+AE,=5+2,=7cm.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翻折前后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得到相等的线段是解题的关键.。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BPAa【变式1】如图,在t R ABC △中,AB AC =,90BAC ∠=︒,过点A 的任一直线AN ,BD AN ⊥于D ,BD AN ⊥于E求证:DE BD CE =-NEDCBA【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求证:DE AD BE =+.EDCBA专题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知识点解析作三角形的三种类型:①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AS ② 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ASA 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SS典型例题【例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O’B’,使A’O’B’=∠AOB【例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b,c.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作法:【例4】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m,n, ∠α.求作:△ABC,使∠A=∠α,AB=m,AC=n.【例5】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α,∠β,线段c .求作:△ABC,使∠A=∠α,∠B=∠β,AB=c.随堂练习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B.三角形的三条边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D.三角形的三个角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专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知识点解析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1.题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2.题型二:手拉手模型3.题型三:半角模型4.题型四:旋转模型5.题型五:倍长中线法6.题型六:截长补短法题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或者正方形直角顶点的一条直线。

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作该直线的垂线段,会有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常见的两种图形:题型二手拉手模型【基本模型】一、等边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二、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两个共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点C旋转过程中(B、C、D不共线)始终有①△BCD≌△ACE;②BD⊥AE(位置关系)且BD=AE(数量关系);③FC平分∠BFE;12题型三半角模型过等腰三角形顶点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题技巧:在图1中,△AEB 由△AND 旋转所得,可得△AEM ≌△AMN ,∴BM +DN =MN∠AMB =∠AMNAB =AH△CMN 的周长等于正方形周长的一半在图2中将△ABC 旋转至△BEF ,易得△BED ≌△BCD 同理得到边角之间的关系;总之:半角模型(题中出现角度之间的半角关系)利用旋转--证全等--得到相关结论.题型四旋转模型31一、奔驰模型旋转是中考必考题型,奔驰模型是非常经典的一类题型,且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类题型,提升利用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一点:旋转的本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化,从而解决问题2二、费马点模型费马点就是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最值问题是中考常考题型,费马点属于几何中的经典题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中考题都是从经典题改编而来,所以掌握费马点等此类最值经典题是必不可少的.题型五倍长中线法三角形一边的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或中点,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该中线延长一倍,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思路: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4在△ABC 中AD 是BC边中线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作CF ⊥AD 于F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延长MD 到N ,使DN =MD ,连接CD截长补短法截长补短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用来证线段的和差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一直贯穿着整个几何教学的始终.那么什么是截长补短法呢?所谓截长补短其实包含两层意思,即截长和补短.截长就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要证的两段较短的线段中的一段,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外一段较短的线段.当条件或结论中出现a +b =c 时,用截长补短.1.补短法: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在证所构造的线段和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2.截长法:通过添加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相等的线段,在证明截剩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相等。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三角形两大知识点之一(全等和相似),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若能根据图形特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并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出奇制胜,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友情提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SSS、AAS、ASA、HL(Rt△)。

一、见角平分线试折叠,构造全等三角形二、例1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

求证:∠B:∠C=2:1。

练习:如图3,△ABC中,AN平分∠BAC,CN⊥AN于点N,M为BC中点,若AC=6,AB=10,求MN的长。

图3二、见中点“倍长”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 如图4,AD为△ABC中BC上的中线,BF分别交AC、AD于点F、E,且AF=EF,求证:BE=AC。

例3 如图5,两个全等的含有、角的三角极ADE和ABC如图放置,E、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取BD中点M,连接ME、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练习1:如图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中点,连接BE、CE,∠BEC=,求证:(1)BE平分∠ABC。

(2)若EC=4,且,求四边形ABCE的面积。

三、构造全等三角形,证线段的和差关系例4 如图7,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1=∠2。

1.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有如下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2.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1)等边对等角;(2)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3)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4)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并且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5)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6)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3.等腰三角形可分为腰和底边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它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学生版)

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学生版)

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考点导航】目录【典型例题】【考点一已知两边对应相等解题思路】【考点二已知两角对应相等解题思路】【考点三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解题思路】【过关检测】【典型例题】【考点一已知两边对应相等解题思路】基本解题思路:已知两边对应相等:①找夹角对应相等(SAS);②找第三边对应相等(SSS).1(2023·云南昭通·统考二模)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BC∥EF,AF=DC,BC=EF.求证:△ABC≌△DEF.【变式训练】1(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如图,点A,D,B,E在一条直线上,AD=BE,BC=EF,AC=DF.求证:∠C=∠F.2(2023春·上海徐汇·七年级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AD⊥AB,AC⊥AE,BE与DC交于点F,且AD=AB,AC=AE.试说明:DC=BE,DC⊥BE.【考点二已知两角对应相等解题思路】基本解题思路:已知两角对应相等:①找夹边对应相等(ASA);②找非夹边的边对应相等(AAS).1(2022·云南昭通·八年级期末)如图,已知:∠1=∠2,∠C=∠D.求证:BC=BD.【变式训练】1(2023·湖南长沙·八年级期中)如图,∠A=∠D,∠B=∠C,BF=CE,求证:AB=DC.2(2022·四川泸州·八年级期末)已知:∠B=∠C,∠1=∠2,AB=AC.求证:BE=CD.3(2023·云南文山·统考二模)如图,AB=AC,∠BAD=∠CAE,∠B=∠C,求证:AD=AE.4(2023春·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D在BC上,∠ADB=∠B,∠BAD=∠CAE.(1)添加条件:(只需写出一个),使△ABC≅△ADE;(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写出证明过程.【考点三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解题思路】基本解题思路:(1)有一边和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找另一角对应相等(AAS).(2)有一边和改边的领角对应相等:①找夹该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SAS);②找另一角对应相等(AAS或ASA).1(2023·湖南邵阳·统考二模)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E,已知AB=CD,∠ABE=∠DCE,求证:△ABC≌△DCB.【变式训练】1(2023·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C=∠DBA=90°,BC=EB,DE∥BC,求证:AC= DB.2(2023·陕西西安·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BC=FE,∠A =∠D=90°.求证:AC∥DE.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三模)如图,AD,BC交于点E,AC=BD,∠C=∠D=90°.(1)求证:△ACE≌△BDE;(2)若∠CAE=26°,求∠ABC的度数.【过关检测】一、解答题1(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B=∠F,BD=C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EFD,(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并写出证明过程.2(2023·福建福州·福州黎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在等腰△ABC中,BA=BC,点F在AB边上,延长CF交AD于点E,BD=BE,∠ABC=∠DBE.求证:AD=CE.3(2023·四川泸州·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考二模)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 BE,∠A=∠EDF,∠E=∠ABC.求证:AC=DF.4(2023·福建泉州·统考二模)如图,点B,D重合,点F在BC上,若BF=AC,BC=EF,∠E+∠EDG=∠A,求证:AB=DE.5(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四边形ABCD中,BC=CD,AC=DE,AB∥CD,∠B=∠DCE=90°,AC与DE相交于点F.(1)求证:ΔABC≅ΔECD(2)判断线段AC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6(2023·江苏·八年级假期作业)在△ABC中,∠ACB=90°,AC=BC,过点C作直线MN,AM⊥MN于点M,BN⊥MN于点N.(1)若MN在△ABC外(如图1),求证:MN=AM+BN;(2)若MN与线段AB相交(如图2),且AM=2.6,BN=1.1,则MN=.7(2023·浙江·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ABC和△CD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CD=CE,∠ACB=∠DCE,点D在线段AB上(与A,B不重合),连接BE.(1)证明:△ACD≌△BCE.(2)若BD=3,BE=7,求AB的长.8(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三模)已知: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D=CE.(1)如图1,求证:∠B=∠C;(2)如图2,BE交CD于点F,连接AF,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三角形.9(2023春·广东深圳·七年级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已知AB=DC,AE=DF,EC=BF,且B,F,E,C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AB∥CD(2)若BC=10,EF=7,求BE的长度10(2023·全国·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C为BE上一点.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 CE,BC=ED.(1)证明:△ABC≅△CED;(2)若∠A=135°,求∠BCD的度数.11(2023春·江苏无锡·九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已知∠B=∠E,AB=AE,∠1=∠2.(1)求证:△ABC≅△AED;(2)若∠1=40°,求∠3的度数.12(2023·甘肃兰州·统考一模)如图,已知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EF,AC=DF.从下面①②③中选取一个作为已知条件,使得△ABC≌△FED.①∠A=∠DFE;②∠ACB=∠D;③BC=DE.你选择的已知条件是(填序号),利用你选择的条件能判定AB∥DE吗?请说明理由.13(2023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AD、BC相交于点O,AD=BC,∠C=∠D=90°.(1)求证:△ACB≌△BDA.(2)若∠ABC=35°,求∠CAO的度数.1114(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如图,在△ABC 中,AB =AC ,CD ∥AB ,连接AD ,E 为AC 边上一点,∠ABE =∠CAD ,求证:△ABE ≌△CAD.15(2023秋·四川绵阳·八年级校考期末)已知:如图,AD ∥BC ,∠A =90°,E 是AB 上的一点,且AD =BE ,∠1=∠2.(1)求证:△ADE ≅△BEC ;(2)若DE =10,试求△CDE 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一、字母顺序确定法
由于在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是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也要注意应这样写),所以可以利用字母的顺序确定对应元素.
例1已知△ABC≌△ADE,指出△ABC和△ADE的对应边、对应角.
分析:先把两个三角形顶点的字母按照同样的顺序排成一排:A→B→C,A→D→E,然后按同样的顺序找出对应元素:(1)点A、A;B、D;C、E分别是对应点;(2)线段AB、AD;BC、DE;AC、AE分别是对应线段;(3)∠ABC、∠ADE;∠ACB、∠AED;∠CAB、∠EAD分别是对应角.
二、图形特征确定法
(1)有公共边的,公共部分一定是对应边.
如图1,△ADB和△ADC全等,则AD一定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如图2中,△ABD和△ACE全等,∠DAB和∠EAC是对应角.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如图3中,∠1和∠2是对应角.
(4)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
(5)对应边(角)所夹(对)的角(边)是对应角(边)
三、图形分解法
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比较困难,这时可把要证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用不同颜色标出或另画,图形简单了就容易找出对应元素.
如图4,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AM,BC=NC=BN,请说明:BM=AN.
此题若作如图5的分离,则容易找出对应部分:AC,MC;NC,BC;∠CAN,∠MCB分别是△ACN
和△MCB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三步曲”证全等
牢记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一看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平移型;②对称型;③旋转型(复杂图形可分离
出基本图形)
二看条件:
(一)应先看有无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某些角的和差,某些线段的和差。


1、利用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如图1,AB DC =,AC DB =,△ABC ≌△DCB 全等吗?为什么?
2、利用对顶角相等
如图2,已知AC 与BD 交于点O ,∠A=∠C ,且AD =CB ,你能说明BO=DO 吗?
3、利用等边(等角)加(或减)等边(等角),其和(或差)仍相等
如图3,AB=DC ,BF=CE ,AE=DF ,你能找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如图4,AB ∥CD ,∠A =∠D ,BF =CE ,∠AEB =110°,求∠DFC 的度数. (二)再分析显性条件,如果条件不够,应确定还需什么条件,然后证明该条件。

基本思路:1.已知两角――任一边;2.已知两边――找夹角或第三边;3.已知一角与邻边――找另一角或另一邻边;4.已知一角与对边――找另一角。

1.如图,已知点E C ,在线段BF 上,BE=CF ,AB ∥DE ,∠ACB=∠F .
求证:ABC DEF △≌△.
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
点E 处,则∠BDC 的度数为 .
3.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
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
三创条件:条件与结论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难度大,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图1
图2
(例题3)
C E
B
F
D
A
D
C B A
B
A
C A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截长补短
如图,已知在△ABC 内,0
60BAC ∠=,0
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
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Q+AQ=AB+BP
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 >PB-PC
F
E D C B A 3、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 (1)说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AC=b ,求AE 、BE 的长.
4、借助平移或旋转构造全等
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DF=EF ,求∠EAF 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应用
一、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另:线段等――等角对等边;中点定义;中垂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借用第三边。

角等――对顶角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等;平行线中的相关角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的性质。


如图,已知AD=AE,AB=AC.求证:BF=F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出ΔACD ≌ΔABE ,而BF 和FC 分别位于ΔDBF 和ΔEFC 中,因此先证明ΔACD ≌ΔABE ,再证明ΔDBF ≌ΔECF ,既可以得到
BF=FC.
E
D
G
F
C B A
和CE. 求证:ΔCEB≌ΔCFB.
四、证明线段相互垂直
已知:如图,ΔADC、ΔBD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如何?证明你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四、活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1、巧代换
.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过点C引∠A的平分线AM的垂线,垂足为M,AM交BC于E,连接MB,MD.(1)求证:BE=DC;(2)求证:∠MBE=∠MDC

2、巧构造
(1)作角平分线
如图是三条两两相交的笔直公路,现要修建一个加油站,使它到三条公路的距
离相等,这个加油站的位置共有()个.
A.1 B.2 C.3 D.4
(2)作垂线段
作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 cm,BD=5 cm,那么D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cm.
(3)延长垂线段
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ABE-=∠EBC,CE⊥BD的延长线于E,求证:BD=2CE.
五、巧用角平分线的判定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可以用来证明一条射线是不是一个角的平分线,进而获得角相等的结论,特别是可以借助它证明角相等的问题。

例1:如图,PA、PC分别是△ABC外角∠MAC与∠NCA的平分线,并交于点P,PD⊥BM于点D,PF ⊥BN于点F,求证:BP是∠MBN的平分线.
例2:已知: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在△ABD和△ACE中,∠BAD=∠CAE=90°,AD=AB,AC=AE.试猜想:∠AFD和∠AFE 的大小关系,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