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环境(课堂PPT)
“绿色环保教育主题活动”讲学部分课件PPT
开发更多具有实际意义和针对性的环保教材、教具和活动方案, 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拓展教育领域
将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和企业,形成全社会的环保教育网 络,提高环保教育的覆盖面。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教育经验
加强各国之间的环保教育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解 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CHAPTER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
数字化教育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环保教育内容,如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 提高学习趣味性和效果。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亲 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在线学习平台
建立环保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学习资源,方便学 生自主学习。
跨国合作项目
开展跨国性的环保教育项目,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与联动,共同推进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国际环保组织合作
与国际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环 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05 案例分享与启示
CHAPTER
成功的环保教育项目案例
案例一
“绿色校园”项目
总结词
该项目通过在校园内推广环保知识和实践,成功提高了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绿色环保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的营 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应注重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共同推进绿色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 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以身作 则,引导孩子关注环境问题,养成节 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良好习惯。
社区活动
02 绿色环保教育的实践方法
CHAPTER
课堂教育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8题
查淡水资源。
题难度中等,考查
2020年 卷Ⅰ 选择,第9~ 以 长 白 山 岳 桦 林 为 背 形 式 上 选 择 题 、 综
全国卷
11题
景,考查气候变暖。 合题都有,以选择
卷Ⅲ 选择,第9~ 以堪察加半岛雪线为背 题为主。
题考查频率较
年全
国卷 乙 非选择,第 结合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考查 高 , 内 容 较 多 ,
卷 36题
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主 要 集 中 在 气 候
变暖的影响,
年份
题型、题号
考查角度
备考导航
2021年 全国卷
乙卷
选择,第9题
以气候变暖为背景,考 以某区域为背景考
查苔原带变化。
查灾害的成因、危
以下二图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分布图,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暖季平 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冰川进退的不一致性,反映了当地气温变化具有 ( D )
A.均匀性
B.间歇性
C.稳定性
D.波动性
2.1976~1981年间,该区域冰川进退变化的总趋势是 ( C )
A.增温增水,冰川前进 B.降温增水,冰川前进
通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冰面呈现绿色环保属性,表明 其环保性能高,不会加剧气候变暖,A错误;其能效提高,且余热可回 收,所以制冰成本和维护成本不会增加,B、D错误;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使用,有利 于减少臭氧层破坏,C正确,故选C。第2题,目前工业产污量不可能完 全没有,减少碳排放和吸收抵消一部分已排放的碳就是实现碳中和的有 效途径,①错误;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 使用,利于实现碳中和,②正确;减少过度包装可保护植被,公交出行 可减少私家车碳排放,③④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故 选D。
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人类生活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造成危害。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资源过度开发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 致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 砍伐、过度捕捞等。
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 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如废水、废气、 固体废弃物等。
生态恢复与重建
01
02
03
04
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 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 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 进生态产业的发展。
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自然景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开发
总结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度开发导致森 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 境质量。
环境污染
总结词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能源资源短缺
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它们的储量和开采量都是有限的。能源资源短缺不仅会 影响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还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土地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给越来越紧张。土地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发 展,还会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影响。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02
优秀课件,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ppt-PowerPoin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小组协助: 张莹 伍抗抗 徐 锋 林艳燕 刘广泽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1920.11.19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8:10:3318:10:3318:1011/19/2020 6:10:33 PM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D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4.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垃圾污染 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C.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不受国界的影响 D.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练习 结束
课外拓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请大家在课后选择大家熟悉的一个小 区、或街区等(如:中南商业区、东湖风 景区),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一下在你所 选择的地方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什么, 它们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希望大家在课后自由结组,充分发挥 小组的作用,团结协作,积极展开展调查。 我们下节课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的分析结 果。
利用资源 的方式不 当或强度 过大
原因
原因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城市地区
原因 集中分布
环境污染
形式
表现
发展中国 家重于发
地区差异 环 境 问 题
《共筑生命家园》PPT精品教学课件
知识整合 发展道路、战略、社会形态?
,需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理念、
➢ 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理 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 ➢ 战 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青少年可以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什么? ①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 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约资源,纸张双面使用;保护 环境,植树造林; ③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④为我国的节能环保工作献计献策。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 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 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知识拓展: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国家
①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惩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业。
2、坚持绿色富国 绿色惠民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4、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7月全球极端气温肆 虐已造成超过1700人死亡
猴痘扩散蔓延
新冠疫情反复
重庆山火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森林公园
海绵城市
美丽乡村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课件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要求: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其改变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发展(深圳罗湖1983年)黑岱沟露天煤矿荷兰风车(磨房或发电)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给区域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以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说明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1)利于加快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2)促进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3)提供能源;(4)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2)破坏自然景观;(3)产生环境污染;(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因此,一要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利用率;二要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三要加强环境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增加水资源调入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2.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改善生态环境;3. 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4. 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循环,从而利于水土的保持。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和用水需求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人口占全国(%)耕地占全国(%)人均水量(米3)黄河流域 2.6%8.2%12.7%912淮河流域 3.4%15.7%14.9%623北方14.4%43.5%58.2%938长江流域34.2%34.8%24.6%2760南方81.0%54.4%36.6%4180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结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活动:阅读课文图文资料,思考问题: (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生物多样性锐减原 因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如何应对生物 多样性锐减?
6 生物多样性锐减
总结: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环境 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生物多样 性锐减
①人口迅猛增加; ②生态环境的破坏;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入侵。
①破坏了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 ②破坏了药物来源; ③破坏了工农业资源;破坏了 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 ④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⑤影响生物考古及科研等。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5 土地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和17.9%。荒漠化地区不仅是 我国国土绿化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
自主学习:读课文120页,思考问题: 1.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土地荒漠化会产生哪些危害? 4.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臭氧层分布在哪里? 2.臭氧层空洞有何危害? 3.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4.怎样解决?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7 臭氧层破坏
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顶部
臭氧层被誉为“生命保护伞”
氟氯烃化合物加速臭氧分解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7 臭氧层破坏
总结: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①计划生育政策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战争 ④粮食 ⑤
年龄结构 ⑥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 ⑦性别比例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⑦
D.①②④⑤⑦
答案:B
解析:①③是社会因素,②⑤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④是(粮食)
资源,只有⑥对人口的数量变化无影响。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 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 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但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答案:B
6.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答案:C
7.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人口增长速度越慢越好 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象集中出现在发达国家 D.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答案:D
二、人口变化的原因 1.人口变化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是世界人口激 增的主要原因。
三、人口激增引发的后果 1.人口激增会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2.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人口容纳量的主要因素。 3.人口增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致使耕地面积、 水资源、粮食等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也加剧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规律总结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 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人类与环境PPT
谢谢合作!
敖江四中 林乃民
水样中的细菌含量越多,细菌分解有机物 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越多。
课堂练习:
•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 规模的蝗虫灾害,对农作物和牧草破坏 严重。农牧民通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 杀死蝗虫。2000夏季,北方某地区发生 蝗灾。当地政府引进了几十万只鸭子放 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获得了良 好的效果。
我 们 只 有 一 个 地 球
复习
人类与环境
执教:敖江四中 林乃民
丁 讨论: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现要在该城市 投资办企业,你会选择哪个位置?(请说明理由)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PH<5.6
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渣 过量施肥 难降解的垃圾
危害:
重金属或可溶的有毒物质污染
土壤的生物性污染
过量的农药
末经处理的排泄物 生活垃圾污水
破坏土壤结构
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富集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据统计,南中国海(未包括香港及台湾) 在1972年至1998年间共发生了320次赤 潮,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水质,造 成海鱼死亡,使海产养殖业面临严重 威胁。1998年春发生的南海赤潮,单 在香港方面养鱼业界就损失3亿港元。 特别是某些赤潮品种还能释出毒素, 通过食物链造成人类消化或神经系统 中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建来自 消烟除尘、燃料脱硫 污水处理厂
垃圾再利用或填埋
扩建城区、计划生育 …… ……
课堂练习:
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取水对水中细菌含量进行测试。 1、测试所用染料 0.01%的亚甲基蓝溶液 现象: 细菌多的水样中的亚甲基蓝溶液 先被分解,溶液蓝色消失。
, 。
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课堂PPT)
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下几条:
• (1)认真完成值日工作。 • (2)不带零食进校园,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 • (3)不往花池中丢垃圾。 • (4)看见垃圾能主动弯腰捡起。 • (5)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 (6)愿做环保小卫士,保护校园环境!
24
判断对错
• (1)冰冰小朋友爱劳动,每次学校大扫除,她总是 积极参加。
13
14
15
这 俩 个 在 干 什 么
16
?
我们应该这样做:
1、爱护花草树木 2、节约水资源 3、不随手乱丢垃圾
17
改变我们的行为!
18
19
20
节约用水
不吃零食,
不乱扔垃
圾
21
打扫好本班卫生,及时清理垃圾。
不把垃圾丢 到水沟里
22
我是绿色小卫士
一、制定绿色行动计划。
(1)人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环境? (2)我们小学生能开展哪些行动当好 “绿色小卫士”?
• (2)一天,小明看见周围没有人,就很快把桔子 皮丢地上。
• (3)轮到小华值日时,小华总要组长催了才打扫 。
• (4)一次,小花看见一个小妹妹把纸片丢地上, 她连忙跑过去捡起纸片,并告诉小妹妹,垃圾要 丢在垃圾筒里。
• (5)课间,小阳看见楼梯口有个塑料瓶掉在地上
,他把头一抬,假装没看见,从瓶子上跨了过去
5课间小阳看见楼梯口有个塑料瓶掉在地上他把头一抬假装没看见从瓶子上跨了过去26你拍一我拍一不要乱扔脏东西
保护环境 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年级主题班会
Kim旭
1
2
3
4
5
6
7
8
昨天竹筏小舟
广西专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人类与环境第2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课件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3.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辐射的危害, 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
是( ) A.SO2的排放 B.氟利昂、哈龙等含氯氟烃类气体的排放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答案:B
4.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 B.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湖泊 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 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答案:D 解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原油泄漏等都会引起水 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则有利于改善水质。
第二节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突出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了解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形成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 计划。
知识概览
三、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1.含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 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和硝酸等酸性 物质,从而形成酸雨,pH小于5.6。 2.危害:伤害陆地植物,导致土壤酸化,水体酸化、有毒金属 释放,腐蚀金属和建筑物等。
3.防治措施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量。采取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开发无污染新能源、减 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措施。
四、荒漠化不断扩大 1.含义: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是由 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 2.产生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变化趋势:不断扩大。 4.措施:制定公约,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 干旱日”。
五、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 1.土壤污染 (1)含义: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 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化肥等。 (3)特点: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4)措施:综合治理工业“三废”,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的使用,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公开课课件】中图版地理必修二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共32张PPT)
用清洁能源
措施 2.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3.加强国际合作
返回主页
二、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分布在哪里? 2、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的 保护伞? 1、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 2、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读图思考:右图反映了臭氧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臭气层破坏 严重的地区在哪里?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
酸雨
金属,引起国际纠纷
分布: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措施:1、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
3、加强国际合作
返回主页
练一练:
1.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 B ) A.心血管病增多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
C.原子能发电问题
D.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问题
2.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 B )
C.原子能发电问题
D.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问题
3.臭氧层空洞最早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美洲上空
完成第三节练习
生态破坏:①②④⑧、土地盐碱化···
河北张家口农村土地的沙化 最后的绿叶
水 土 流 失
黄河山东段河水的含沙量
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 人口压力 ▪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
原因?
1、全球气温呈波动上 升趋势。
2、这种气温变化与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浓 度变化呈正相关。
3、人类活动排放了大 量CO₂(大量燃烧 矿物燃料),破坏 森林
材料:
中国海平面上升状况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源短缺等。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资源短缺
思考&:据表分析我国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大多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需求不断提升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人均 资源占有量不足,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表现突出
资源衰 竭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生物污染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 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 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 的减少和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问题产生一般机制
机制一: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
机制二: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课堂互动--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性
活动一: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 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②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 双重压力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 境问题更加严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GO
Part 2 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概念: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
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 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 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污染
人口与环境ppt课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到沿海,从而出现了规模浩大的民工潮现象。请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民工潮给我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后果?
【知识拓展】
?
中国的“民工流” 影响对迁入地: (1)为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城市劳动力的不足 (2)许多民工承担了建筑、环卫、服务业等方面的工 作,为城市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水平的调高,改善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 (4)增加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治安等方面 的问题(不利)……..
解析答案
解析 地球上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导致环境人口容量的有限性。
2.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发展速度很慢 B.地球上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增长 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
解析答案
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有关知识,回答3~4题。 3.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该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 A.8 000人 B.10 000人 C.4 500~6 000人 D.4 500人
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迁移方向
人口迁移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
80年代以来
比较中国80年前后人口迁移的特点
意愿性迁移少
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内地、边疆)迁移
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
自发性迁移增多
中部向东部,西南、西南向中部和东部迁移(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答案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最高人口数量
环境
最大经济效益
第19课爱护家园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爱惜家园
教学课件
目课堂小结 5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返回目录
导学
美丽的地球
导学
美丽的地球
导学
受伤 的地球
说一说 你看到这张图片的感受
2
课堂讲授
返回目录
课堂内容
随着科技日渐发展,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化, 你知道有哪些污染现象呢?
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
设计制作保护地球的 绘画、卡片、招贴、 手抄报,也可以绘制 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彩。
人于地球和谐相处
3
作品欣赏
课外欣赏
1、要有惜水意识,只有意识到 “勤俭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 3、使用节水器具,
跳跃的海豚
课外欣赏
课外欣赏
课外欣赏
4
课堂小结
返回目录
总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家园破坏 了,我们将无处容身。让我们携手关爱地球,共建美好家园!
返回目录
5
拓展延伸
课堂内容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
主题招贴
主题绘画
卡片
课堂内容 文化衫
环保宣传活动
谢谢观看
水污染
课堂内容
沙尘暴
课堂内容
大气污染
课堂内容
树木被砍伐,废气源源不断的排向空中,本 来碧蓝的天空已经变得灰蒙蒙,鸟类慢慢 减少,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课堂内容
地球将会变成这样!
课堂内容 地球将会变成这样!
课堂内容
保护地球 人人有责
导学
地球是生命栖息的美丽家 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 与我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我 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崇拜自然
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人地关系思想
恐惧和依赖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2.改造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依附减弱,对抗增 强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萌芽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发展速度惊人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 为环境主宰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4.谋求人地协调
阶段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达到较高的水平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湘教版选修Ⅵ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人类与环境
学习目标
1.A类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类与自然环 境的相互关系,B类知道人类与自然环境 的相互关系
2.全体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3.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 能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A类能正 确判断人类哪些做法是合理的。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地关系思想 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一)尊重和善待自然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①维持生命的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②经济上的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③娱乐和美感上的价值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态的价值
④历史和文化价值
自然生态的价值
⑤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的价值
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二)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三)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邯郸二手网 邯郸二手车
活动:教材 P17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如何做有 利于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
环
境
依存、互相影响,他们
之间的关系体现到两个
方面: 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
物质和 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而生存和发展;
2.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 环
境
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