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三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三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三篇】一、题解1、口占(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质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

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浮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2022 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910 年 3 月 31 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即将处斩”。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

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彻底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 年代文学洛神”。

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一辈子命运极其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辈子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辈子。

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 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傲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1942 年 1 月 22 日,萧红在香港的一家法国医院去世(1 月 12 日日军占领香港),时年 31 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萧红墓畔口占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萧红墓畔口占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

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二、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

..着,长夜漫漫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目标一、了解红山茶的品性,结合萧红的才情品行,让学生理解诗人选择红山茶意象的深意。

二、结合戴望舒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以戴望舒与萧红的身份进行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明确诗中意象的深厚意蕴。

三、尝试进行诗画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写作与绘画相结合的综合表达能力。

四、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摧折,乐观前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层层铺垫,结合萧红的性格命运,戴望舒的处境心境,深入理解“红山茶”意象。

教学难点:一、“红山茶”意象挖掘的深度,对话的方式改写诗歌是否充分表达诗人情感。

二、诗歌创作是否体现出较高的水准。

教学过程一、因诗识山茶(希沃课堂活动:选词填空。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首诗,作者是清代诗人段琦,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大家发现这首诗少了什么吗?这首诗的诗题是一种花,同学们觉得应该选择哪一种?指名上台选择。

在这首诗中,你能读到山茶花具有哪些品性,生说。

二、才情品性的写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新诗《萧红墓畔口占》,去读懂那一束红山茶。

(希沃出示诗歌,打开配乐音频)同学们跟着音乐慢慢地进入情境,深情地朗诵一遍诗歌。

生朗诵,评价。

世间花开千万朵,诗人为何独选红山茶送给好友呢?生说。

(预设:这首诗写于1944年初冬,正值红山茶开放的时节,诗人触景生情。

红山茶的品行与萧红有着相似的地方。

)评价。

萧红是何许人呢?(希沃播放萧红生平视频),萧红在她临终前曾写下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文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希沃展示)仿照示例说一句话:那是一朵不屈的红山茶,在纷乱喧扰的世界里抗争着。

小组成员相互说,小组比赛接龙。

评价。

我们已经找到答案了,那一束红山茶是萧红才情品行的真实写照,世间花开千万朵,独爱山茶真性情。

三、穿越时空的对话红山茶的意蕴还远远不止这些,要深入的探究,还需对诗人戴望舒有一定的了解。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理解诗歌内容上还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我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还不够详尽。下次授课时,我要确保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为学生讲解清楚,并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它是一种艺术,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墓畔口占》这首诗。这首诗以口占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萧红墓前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魅力。
3. 意象和隐喻: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象化的形象,它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4. 诗歌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情感可以是喜怒哀乐,也可以是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5. 《墓畔口占》的诗意解读:这首诗以口占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萧红墓前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诗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通用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通用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通用16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篇1一、题解1、口占(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

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出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16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

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一生命运极为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的一家法国医院去世(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 ),时年31岁。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3课 短诗五首 《萧红墓畔口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2、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3、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题目解读】萧红墓畔口占萧红墓畔:拜谒对象及诗歌创作的地点口占:即兴作诗词【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

其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语言的锤炼,讲究节奏和音乐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因《雨巷》一诗传诵一时,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舒望草》《舒望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41年香港沦陷。

1942年诗人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

他的挚友,年仅31岁的萧红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

1944年面对祖国山河的破碎依旧及挚友的逝去,诗人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徒步探访萧红的墓地。

本诗就是诗人在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字词清单】漫漫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图片释义:长夜漫漫路途漫漫【形近字】【听读课文】播放音频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新课精讲】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长途:本指人物的心情,这里却用来修饰“长途”,采用移情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心境无比地孤寂、悲凉,同时暗示此行的艰难。

红山茶:“红山茶"富有激情的颜色,是诗篇的一线光亮,映照出诗人压抑状态下真实的心境。

“到你头边放一束山茶花”一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表明诗人希望萧红仍然活着,幻想她是暂时安睡,蕴含着诗人对萧红早逝的痛惜。

诗人在萧红墓前放红山茶有什么寓意?(1)“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

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情感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分享,展示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
1.课堂小练: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改写句子等,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追求和贡献。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萧红墓畔口占》,学生可能对墓畔口占这一文学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正处于青春期,对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较为敏感,但可能对生死、友情等深层次的主题思考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写作实践:让学生仿写墓畔口占,或创作一首表达对友情、生死等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互动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所学:对本节课所学的墓畔口占的文学特点、修辞手法、情感主题等进行回顾,巩固知识。
2.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写作任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墓畔口占或抒情诗,表达对友情、亲情等主题的感悟。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3.情感日记:鼓励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萧红墓畔口占》过程中的感受,思考生死、友情等深层主题对自己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一、文本研读:《月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霜风呼啸的月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却表现出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意识。

《萧红墓畔口占》这首诗描述的是去墓前凭吊,寄托了作者对已故革命作家萧红的怀念之情,然而全诗的情感表达十分克制。

是一首独特的伤逝之作,真挚的怀念在诗中平静地流淌,似有举重若轻的意味。

二、创意说明:《月夜》和《萧红墓畔口占》是中国新诗,均短小精致,意蕴丰富。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品读语言感知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联系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早期白话诗的特点。

三、活动组织:1.检查预习导入:通过自读《短诗五首》,发现这五首诗有什么特点?(预设: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2.文体知识介绍今天就让我们感受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学习《月夜》(一)、作者介绍。

(二)、初读诗歌,感受意蕴。

1.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把握重音,感受意蕴。

2.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三)、细读诗歌,感悟诗意。

1.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霜”“风”“月”“树”)2.“霜”“风”“月”这几个意象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它们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4.背景介绍。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的意识。

学习《萧红墓畔口占》(一)、作者、背景介绍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二)、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朗读语气。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教案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教案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教案设计《<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萧红的怀念与敬意。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简洁的语言、独特的意象等。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2、难点(1)领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萧红和戴望舒都是璀璨的明星。

萧红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沧桑和人性的挣扎,而戴望舒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歌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戴望舒为萧红所写的《萧红墓畔口占》,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怀念与敬意。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戴望舒(1905 年 11 月 15 日-1950 年 2 月 28 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

2、萧红(1911 年 6 月 1 日-1942 年 1 月 22 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42 年 1 月 22 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 31 岁。

3、写作背景:1942 年 1 月,萧红病逝于香港。

1944 年,戴望舒前往香港,拜谒萧红墓,并写下了这首《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 教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 教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捣鼓捣鼓《萧红墓畔口占》的教学设计。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我带着你们在诗的世界里撒欢儿。

先说说教学目标吧。

这就好比是我们这场冒险要找的宝藏。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就像教小猴子认识香蕉一样重要,那是最基本的“觅食技能”。

还有诗歌的意象,这意象啊,就像魔法世界里的小精灵,每个都有独特的魔力,得让学生把这些小精灵都找出来,感受它们的奇妙。

那教学重难点呢?重难点就像是冒险途中的大怪兽。

理解诗歌中那种复杂又深沉的情感,那情感可深沉得像大海沟,又复杂得像一团乱麻,得一点点帮学生捋顺了。

还有诗歌简洁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这语言精致得像手工雕琢的水晶球,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它的美。

导入部分,咱就像说书先生一样开场。

可以先讲讲萧红的传奇一生,萧红的一生那可是比过山车还刺激。

她就像一颗璀璨却又历经风雨的流星,划过文学的天空。

然后引出这首诗,说咱们今天要去她的墓畔看看诗人留下了什么悄悄话。

初读环节,就像让学生们去摸摸这个神秘宝藏的轮廓。

让他们大声朗读,就像在森林里呼喊,感受诗歌的韵律。

这韵律就像有魔法的小鼓点,一下一下敲在心里。

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那就好玩啦。

比如说诗中的“红山茶”意象,这红山茶就像萧红在诗里的小代表,娇艳又坚韧,就像一个穿着红裙子在风雨中跳舞的小仙女。

而诗人在墓畔的低吟,就像是和老朋友在耳边的悄悄话,轻声细语却饱含深情。

在教学方法上,小组讨论就像是一群小侦探在破案。

大家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分享自己发现的“蛛丝马迹”,也就是对诗歌的理解。

拓展延伸部分呢,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站在萧红墓畔会说什么。

这就像让他们走进时光机,穿越到那个场景里。

他们的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有的可能像火箭一样冲出去,充满奇思妙想,有的可能像小蜗牛一样慢慢爬,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最后总结的时候,就像把我们在这场冒险中捡到的宝贝都装进宝箱。

把诗歌的重点、情感都整理好,让学生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像是一场充满欢笑和惊喜的旅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萧红墓畔口占》的世界,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新人教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批改:我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其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出,并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同时,我会在批改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2)点评:在作业反馈课上,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其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点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改进的方向。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在生活中的人文价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例题二:《短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语言运用最出色?请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答案:《某某诗》的语言运用最出色,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3. 例题三:《短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韵律和节奏最吸引人?请分析其韵律特点和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5)诗歌交流小组:成立诗歌交流小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和心得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短诗五首》中,哪一首诗的主题是你认为最有意义的?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答案:《某某诗》的主题最有意义,因为它通过描绘某某场景或情感,引发了读者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之《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教案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之《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教案

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之《萧红墓畔口占》赏析教案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在中国新诗史上,戴望舒属于诗作不多但影响力很大的诗人,尤其在诗的情调上别有风味,是新诗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尽管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贬抑过他的诗,认为他的诗的语言不够成熟;也有其他一些诗歌爱好者认为他的诗的措辞有甜腻夸饰之嫌,某些诗作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但这都不会影响戴望舒及其诗作在我心中的“塔尖”地位和对其喜爱之情。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还镶嵌有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尽管这颗明珠小了许多。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名为悼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不似典型悼亡诗的图式,诗人用墨极为克制,甚至于吝啬,既没有描述逝者的音容笑貌、性格品性和人生遭际,也没有渲染自己与逝者的交游情谊,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

许多年来,这短短的几行小诗,在读者中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淡淡的忧伤凄美的感觉意境,读来意味深长。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旨。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 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修辞等手法来分析诗歌。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3.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内容的理解1. 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意象“红山茶”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语言的分析1. 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朴素洗练、情感真挚。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隐喻等。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1. 诗歌中隐含的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思考。

2. 诗歌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诗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怀念之情。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诗歌背景介绍(1)戴望舒的文学地位我们来聊聊戴望舒,这位被誉为“雨巷诗人”的现代象征派诗人。

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洗练,情感真挚深沉,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萧红墓畔口占》就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

(2)萧红的生平与贡献让我们走进萧红的世界。

萧红,原名张廼莹,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如《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然而,这位文学洛神的生命却异常短暂,1942年在香港因病去世,年仅31岁。

2. 诗歌创作背景(1)戴望舒与萧红的友情戴望舒与萧红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

1944年,戴望舒访问萧红墓地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萧红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

2、认识萧红墓畔及其口占的背景和意义。

3、读懂并理解《萧红墓畔口占》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认识萧红及其文学作品。

2、阅读《萧红墓畔口占》。

3、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墓畔口占》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2、掌握如何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萧红的照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萧红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在黑板上先写下“墓”字,让学生自己想象墓地的场景以及自己最初对“萧红墓畔口占”的感想。

二、阅读课文1、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文本,了解萧红墓畔及其口占的背景,为课堂阅读打下基础。

2、整体阅读在正式阅读之前,教师或学生展示萧红墓畔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地了解萧红墓畔的景象。

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们可以结合从图片中感受到的气氛以及文字在形象上的描写来感悟文本。

并对生词进行解释,梳理课文思路。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或者教师进行带领。

三、分步阅读1、语言态度分析阅读时间:10分钟根据课文,分析出文化和精神元素,把握和领悟语言态度。

先询问学生,文本中哪些内容颇具琐碎,为什么?哪些地方词语运用非常得当,务实且严谨?引导学生找到口占中所反映的情感因素、文化元素、精神因素。

2、情感体验分析阅读时间:10分钟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感受情感体验,花点时间写下自己的感想,也可以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对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萧红为何要写下这篇《萧红墓畔口占》?口占中透露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三、人生哲理分析阅读时间:10分钟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和理解的观点,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哲理判断和分析。

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内容进行分析,深化学生们对生命及爱情,比如“萧红墓畔口占”中涉及到的生、死与爱情,对于生命及爱情的看法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信息•教材名: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标题:《萧红墓畔口占》2. 课文内容概述《萧红墓畔口占》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萧红为了表达对时局和社会的触动而创作出的一首激昂的诗歌。

3. 课文目标通过学习《萧红墓畔口占》,学生将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主旨;•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表达意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演方法;•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理解和创作其他诗歌作品。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运用刚学到的知识,理解和创作其他诗歌作品。

3. 教学过程本节课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导入与预习(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快速回顾前期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预测本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2: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15分钟)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诗歌,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随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诗歌的主要意义和情感表达。

步骤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20分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韵律、修辞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分析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步骤4:朗诵和表演(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批判性朗诵和表演,让学生通过朗诵和表演的形式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同时,老师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朗诵和表演的能力。

步骤5: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创作其他诗歌作品。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步骤6:课堂总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成果,并预告下堂课的主要内容。

萧红墓畔口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萧红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和掌握“墓畔口占”的含义及其文学特点;3.能够解读和欣赏“墓畔口占”;4.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掌握“墓畔口占”背景及其特点;2.理解古风词语的含义;3.掌握诗歌韵律及诗歌的语感表达;4.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墓畔口占的背景•萧红简介:萧红,原名谢婉莹,安徽六安人,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品有《呐喊》、《生死场》、《三堂课》等等。

她以清新、率真的语言风格,描绘了农民的苦难和凄凉,创造了一批精彩的佳作。

•《墓畔口占》简介:《墓畔口占》是萧红的一篇小词,以“哀怨、凄楚、詈词和感伤”等情感为主旨,歌颂了为民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表达了她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墓畔口占的分析•词牌体裁:折叠词•篇目结构:四句联唱,两四韵•词句分析:1.墓畔长草尽,来人何在?墓畔:墓旁尽:消失来人:墓主人何在:在哪里2.隐伏风云里,古道西飞鸦。

隐伏:隐藏风云:意指奋斗的历史古道:古时人们通行的路西飞鸦:远方传来的信报3.一纸态依依,天涯人不归。

一纸: 一张文件态:状态依依:缱绻不舍天涯人:流浪在外的人不归:无法回家4.信屑湖边蹒跚,拂过高田岗。

信屑:信碎湖:指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岳阳县东洞庭湖边领导农民运动高田岗:指黄麻起义的战场创新点探究•接地气的情感表达:萧红是一个写实主义的作家,她凭借对生活的深度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创造出了众多的佳作。

在《墓畔口占》中,她引用了古典意境和工农斗争的现实题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有一种深沉而恢宏的格局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古风词语的运用:萧红在《墓畔口占》中运用了大量古风词语,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塞上长城空自许”等等。

这些古典的词语不仅运用灵活,意境深邃,而且与现实题材相结合的效果更加明显,让读者既能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能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深刻情感。

部编版9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萧红墓畔口占

部编版9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萧红墓畔口占

部编版9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 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 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1. 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

2. 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3. 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所用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所译魏尔伦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附:戴望舒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上海水沫书局1029年版《望舒草》(诗集),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版《望舒诗稿》,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版《灾难的岁月》(诗集),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版《戴望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小说戏曲论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现代中国作家选集?戴望舒》,香港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戴望舒译诗集》,施蛰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戴望舒诗全编》,梁仁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戴望舒全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二、文本详析萧红(1911-1942)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戴望舒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 简要了解萧红的身世及其与戴望舒的友谊。

3. 把握本诗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1. 诗歌创作和修改的背景、过程。

2. 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意蕴。

3. 诗中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的特色。

【所用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所译魏尔伦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不久在北京病逝。

附:戴望舒著作书目《我的记忆》(诗集),上海水沫书局1029年版《望舒草》(诗集),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版《望舒诗稿》,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版《灾难的岁月》(诗集),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版《戴望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小说戏曲论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现代中国作家选集?戴望舒》,香港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戴望舒译诗集》,施蛰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戴望舒诗全编》,梁仁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戴望舒全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二、文本详析萧红(1911-1942)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创作背景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

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

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

诗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

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

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文学赏析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

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倘若知道了诗人和被凭吊者萧红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会有别样的感悟了。

其平实、自然,“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推而广之,它又何尝不是萧红不幸的原因所在。

第二行“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为诗篇带来了一线亮色,萧红爱花,也常在作品中写到各式花卉,如今送上一束鲜艳的山茶花,不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名家点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蓉《大学语文(B版)》:“我等待着,长夜漫已无须说出。

“我”的“等待”与“你”的“卧听”,“我”的“长夜漫漫”与“你”的“海涛闲话”两相对应,这是“生”和“死”的对话,“生”的艰难的行走还要继续,而“死”则是永恒和安详的,短短的四句诗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慨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 教案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识方法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是爱诗的民族,方块字的排列组合绘出的是诗意,方块字的抑扬顿错唱出的是诗情。

今天,让我们走近五首短诗,去体会这些句短意长,言简意丰的诗句。

读诗之前,老师先教大家几种诗歌赏析方法,我们一起通过一段微课来学习一下。

诗歌赏析方法情境还原法情境还原法是一种最普遍、最常用的诗歌赏析方法,它往往是我们走近一首诗歌的第一步。

情境还原法是指把作品放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作者的个人际遇、创作意图展开分析,即知“时”论“诗”,知“人”论“诗”,从而力求客观、真实地接近作品的原貌,还原作者创作时的情境,这种方法让我们更加真实地理解诗人创作的意图和情感,不至于曲解作者的本意。

文本细读法文本细读法,简言之就是通过对作品的仔细阅读和分析来阐释诗作蕴含的深意。

在对一首诗歌进行细读时,我们可以从它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遣词造句、文本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的品味和分析。

这种细读让我们能够各抒己见,对某一诗作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超越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赋予诗歌更丰富的意蕴。

切身感悟法切身感悟法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经验去走近作者,理解诗作,在此基础上得出我们的感受和体会,它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南宋诗论家严羽认为“诗道亦在妙悟”,谈的就是感悟诗歌的重要性。

当然每个人因人生经历的差别对每首诗的理解也有不同。

同一首诗有的人或许体会颇丰,有的人或许共鸣甚少,甚至两个人对同一首诗的感悟也会截然不同,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切身感悟都是有价值的。

主题归类法这种方法是把诗作的主题抽取出来进行理解和分析。

一方面,我们可以就某一诗作的主题进行单纯的、封闭的分析。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对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作品进行对比式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萧红墓畔口占》九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创作背景
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

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

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

诗人
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

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
是十分沉重的。

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
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文学赏析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
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

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
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倘若知道了
诗人和被凭吊者萧红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会有别样的感悟了。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诗篇缓缓而起。

没有过头的形容和
修饰,显得极其平实、自然,“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
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
心境的真实写照,推而广之,它又何尝不是萧红不幸的原因所在。

第二行“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为诗篇带来了一线亮色,萧红
爱花,也常在作品中写到各式花卉,如今送上一束鲜艳的山茶花,不就
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
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名家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蓉《大学语文(B版)》:“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在萧红墓前,诗人应该内心有
一些和萧红的对话,但此时已无须说出。

“我”的“等待”与“你”的“卧听”,“我”的“长夜漫漫”与“你”的“海涛闲话”两相对应,
这是“生”和“死”的对话,“生”的艰难的行走还要继续,而“死”
则是永恒和安详的,短短的四句诗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慨叹。

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孙维屏《中国新诗名作赏读》:诗
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
得异常准确。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己《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有人评
李金发和戴望舒时,称戴的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远远高于李。

从《口占》一诗所具有的古典诗词的意味来看,这种评价不是没有根据的。

作者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