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让枣推梨唐朝时期,李延寿在《南史.王泰传》中有记载:王泰在年轻的时侯,祖母把他的几个孙子都叫到一起来,给他们发红枣和栗子吃,孩子们都蜂拥而上地上去抢,希望自已多抢到一点,王泰这时侯却站在一边没有参与,尽管他也爱吃红枣和栗子。
后来又根据《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中说的,孔融四岁的时侯,跟哥哥们在一起吃梨时,他总是找最小的吃,大人们对此很奇怪,便开诚布公地问他为什么不挑大的吃,孔融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是小孩,吃小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后来人们便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有了“让枣推梨”这个成语。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片言折狱春秒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他身强体壮,粗暴好斗,在孔子的教育下有了改变,便以孔子为师。
孔子出行子路总是为老师驾车、做侍卫。
孔子说:“有了子路以后就没人敢当面对我说无礼的话。
”孔子也说:“子路的勇已超过了我的要求,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子路虽然鲁莽但却很刚正不阿,他孝顺母亲。
他穿着破棉衣坦然地同穿狐皮袍子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毫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低贱。
难得的是他的诚实,答应办的事一定办,决不拖泥带水,人们称颂他“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篇》有一句孔子对子路的赞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打官司闹纠纷从来没有人能够根据单方的只言片语来作出正确判决。
孔子说,要有,就只有子路可能。
因为子路为人忠厚老实,大公无私,所以别人不会欺骗他,向他说的都是真话。
古人形容明决善断,就叫“片言折狱”,“片言决狱”、“片言断狱”或“片言可决”。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3风驰电掣西周时期,周武王有一次向精通兵法的姜太公请教道:“君王率兵师作战要有什么样的‘股肱’、‘羽翼’呢?”姜太公实事求是地回答说:君王带兵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股肱”、“羽翼”共七十二人。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爱好、扩大视野、增长学问、丰富词汇。
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展思想教育,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造就学生的缔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开展,将来社会所须要的正是有缔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缔造思维的人才能在将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旺盛兴盛的重担,所以造就缔造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历史成语故事1韩信是汉朝闻名的开国大将,诞生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
他年轻时生活困顿,人们都很轻视他。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楚人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军队。
但是在那里,韩信始终没有时机展露锋芒。
项梁战死后,韩信被项羽委任为侍卫官。
他设法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从未被采纳过。
后来,韩信坚决地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
有一回韩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虽然幸运被救下,也只是被派去掌管军粮,仍旧人微言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时机。
后来,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萧何发觉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賦,因而非常佩服他。
当时,刘邦刚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汉中地区。
刘邦的手下多来自于关中旁边地区,那些人归乡心切,接连逃亡。
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也弃官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立刻连夜追逐,最终追上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刘邦知道后,特别生气,责怪萧何不该大张旗鼓地追一个逃兵。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之才异于常人。
您要是只满意于汉中王的位置,那就不用管他;但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必需重用此人!”他竭力夸赞韩信的才能,劝刘邦尽快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必须要择吉日良辰慎重地举办拜将仪式。
刘邦非常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战胜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打算。
刘邦听后极为开心。
后来,刘邦依据韩信的策略,举兵东征,歼灭了魏国和赵国,战胜了燕国和齐国,最终与项羽绽开决战,并赢得了成功,实现了统一大业。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戴罪图功【成语故事】明朝时期,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皇室风雨飘摇。
马芳东征西剿,升到甘肃总兵,他率军镇压了甘肃大规模的回民起义。
督师孙传庭要调动马芳的军队,马芳不予理睬。
孙传庭上奏皇帝弹劾他。
崇祯允许他戴罪图功,以观后效。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木雁之间【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人问大思想家庄周:昨日山中的树木因为不能成材才得以终其天年,今日主人家里的大雁也因不成材而死,先生你感觉自己怎么样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没上没下【成语故事】贾琏经贾珍贾蓉父子的撮合,私自在外娶了贾珍的二姨妹尤二姐为二奶,过起了夫妻生活。
有时贾琏不能自己去,就派家人去送东西。
尤二姐向小童兴儿打听贾府宝玉的情况,兴儿说宝玉高兴时就没上没下与下人玩,不高兴时就谁也不理。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胆如斗大【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军大举进攻蜀国,姜维放弃阴平而退守剑阁,钟会劝姜维投降。
姜维坚决拒绝。
蜀亡后,钟会暗地里谋划背叛魏国。
姜维认为这是复兴汉室的机会,为他出谋划策,事败被魏军所杀,剖开其肚,见其胆大如斗。
出豕败御【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造父因为没给马带辔筴到了河边而翻车。
王子期接受造父的驾车教训,在为赵简子驾车时就取道而行,改走山路。
快到山沟时,突然钻出一头野山猪,马受到惊吓,车子立即翻下山崖。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6持刀执棍【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
关于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
关于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关于历史成语故事大全5篇成语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才智和价值观念。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大事和道德教导,成语故事关心人们熟悉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弘扬传统价值观念,促进文化认同和传承。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历史成语故事大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成语故事大全篇1包藏祸心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公子围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郑国访问。
郑国特别弱小,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楚国使者极力巴结。
究竟,有了楚国的爱护,别的强国就不敢任意欺凌郑国了。
郑国的大夫公孙段为了国家利益,打算把女儿嫁给公子围,表示两国的友情牢不行破。
公子围对这门婚事一口应承下来,其实他心中另有阴谋。
在迎亲时,公子围带来了许多兵马,想带进城去夺取郑国的政权。
没想到郑国大夫子产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围的心机,因此拒绝他进入京城。
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客人说:“本国的都城特别狭窄,无法容纳公子那么多的随从,假如肯定要迎亲,就请在城外进行仪式吧!”公子围很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复道:“哪有在野外进行婚礼的先例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向祖先祭告过了,假如在城外娶亲,岂不是对我们楚国进行羞辱?这样做也显得郑国太小气了。
况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国的令尹!假如我真的在野外结婚,回国后将被人瞧不起,再也没有做令尹的资格了。
所以贵国的支配恕我难以接受。
”子羽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正颜厉色地说道:“不错,我们郑国是个小国。
可是国家弱小并不是错误,假如依靠大国而不进行防备,那才是错误。
我们本想通过联姻来让楚国爱护我们,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办法,我们又怎能不作一点儿防备!”公子围看到郑国早有防备,自己实在讨不到廉价,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允许他进城迎亲。
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围进入郑国都城,与公孙段的女儿结婚,婚后立刻离开郑国回去了。
关于历史成语故事大全篇2东晋闻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慧,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闻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全【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四⾯楚歌 公元前203年12⽉,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个适当的地⽅,把他围困起来。
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得⿐孔喷⽕,头顶冒烟才好。
他编了四句话,叫⼠兵冲着楚营叫喊:“⼈⼼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霸王率领⼗万⼤军⼀直冲到垓下,没碰着韩信,⼀看四⾯全是汉兵,楚军进⼊了重围。
霸王带领⼈马只管向前冲,谁也抵挡不住。
他见了韩信,更不肯放过。
韩信⼀边作战,⼀边后退。
霸王追赶了好⼏⾥地,杀散⼀批,⼜来了⼀批,杀出⼀层,还有⼀层。
四⾯⼋⽅全是韩信“⼗⾯埋伏”的⼈。
霸王转过⾝来,跑回垓下⼤营去了。
夜⾥,项⽻听到周围汉营⾥的⼠兵唱的净是楚⼈的歌。
“四⾯楚歌”的`成语就是从这⼉来的。
霸王吃惊不⼩,他说:“难道楚军都投降刘邦了,为什么汉营中的楚⼈这么多呢?”说着他就在营帐⾥喝起闷酒来。
他留恋他宠爱的美⼈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边;还有那匹骑了五年的乌骓马。
想到这⼉,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壮愤慨地唱起⾃⼰作的诗歌来:⼒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歌的意思是:⼒⽓拔得起⼀座⼭,⽓魄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
马⼉不跑怎么办,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连唱了⼏遍,虞姬跟着⼀块⼉唱。
他唱得流下⼏⾏眼泪,伺候他的⼈全都哭了,不忍⼼抬头看他。
霸王跨上乌骓,带着⼋百⼦弟兵,猛虎似的冲出去,突出重围,往南跑。
他打算渡过淮河再往东去。
霸王和⼋百⼦弟兵沿路杀散了汉兵。
韩信、英布、周勃、樊哙他们分头追赶。
霸王拍着乌骓,飞⼀样地直跑。
等霸王渡过淮河,到了南岸,⼜跑了⼀程,就迷了道⼉,不知道哪⼀条道⼉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就向⼀个庄稼⼈问路。
那个庄稼⼈不愿帮他,就说:“往左边⼉⾛。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1.中华成语故事: 三折其肱晋国时, 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 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要看民众是否支持, 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 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 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
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 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 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 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 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 换句话说, 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 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 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 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 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却仍不断地奋斗, 结果才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 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 他受到楚王的派遣, 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 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 便向他请教。
于是, 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 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 卞庄子见了, 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 “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 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 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 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 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 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 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故事成为了经典,下面是历史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了解。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篇1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篇2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骄奢淫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十分溺爱他的儿子公子州吁,促使他固执放荡,为所欲为,横行霸道。
大夫石腊劝告卫庄公不要把州吁培养成骄横跋扈、奢侈腐化的人。
庄公死后,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己做国君,因为性情残暴,被石腊用计杀害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2狐死首丘【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3涸辙之鲋【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庄周家贫,一次向他的朋友监河侯借粮食时,朋友推说等收了租再借给他,他讲了一个车痕沟里水快干的鲫鱼向他求助,他对鲫鱼说到吴国越国去给你借水的故事。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4侯门似海【成语故事】唐朝秀才崔郊与他姑母家的婢女相恋,感情很深,后来她被卖给连帅,两人不得相见。
一天,崔郊与她在路上相遇而不能交谈。
崔郊感慨万分,就写下一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5哭天抹泪【成语故事】贾宝玉调戏王夫人身边的丫鬟金钏儿,正欲动手动脚时,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将金钏儿狠狠教训了一顿后,把她赶出大观园。
金钏儿受了委屈,在家里哭天抹泪的,没几天就跳井自杀。
贾宝玉听到消息后,找机会出门拜祭她。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6绝长补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削足适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
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
弃疾杀死太子禄。
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2田父之获【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
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
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3天下汹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
”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4头撞南墙【成语故事】从前山东淄川县的王生从小相信道术,跑到崂山学道术。
道士见他娇生惯养认为不是学道的料,让他先砍柴锻炼。
他一心想学道,道士教他穿墙术。
他学成立即回家给妻儿表演穿墙术,结果头撞南墙碰了一个大包。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5以德报怨【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6惟命是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9篇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9篇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神采英拔【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期,江总以他的述怀诗而出名,他与尚书仆射张瓒等人结为忘年交。
梁武帝称他是神采英拔、才气出众的人。
到了陈后主时期,江总得到重用,经常出席陈后主的酒座赋诗作曲,欢歌酣饮,通宵达旦。
【出处】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陈书·江总传》【解释】指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质【近义词】英姿焕发、神采奕奕【成语示列】他神采英拔,英姿焕发。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2神武挂冠【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
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3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8篇)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8篇)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1[不耻下问]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
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
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
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
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
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
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
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老夫我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
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
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千万别把忧患当做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时候尽力防止它。
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后来的势态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国都的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
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后来,人们就用“不可救药”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古代文化成语故事典故2[抛砖引玉]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
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
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誓死不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
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
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三谏之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
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
”曹伯说不行。
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
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蜀犬吠日【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
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如见肺肝【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解释诚意的含义,他认为一个人如真有诚意就必须慎独。
不慎独的人背后无恶不作,等见到诚意的君子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迹,却不知人家一看他就如见肺肝一样,是万万遮盖不过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鼠窃狗盗【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
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
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
二世升了他的官。
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克勤克俭【成语故事】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
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
舜认为禹能够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就让位给他。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2入幕之宾【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桓温因为赫赫战功开始居功自傲,先是废海西公立晋文帝。
后来又图谋篡夺皇位。
他拉拢郗超等人。
在召见敌对派谢安时,让郗超躲在幕后偷听。
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
谢安风趣地称他为入幕之宾。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3如火如荼【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3万大军来到卫国黄池会盟。
他让将士穿统一的红、白、黑三色战袍,按颜色分别整齐地排列,让人感觉到如火如荼,如此整齐的军容使他成为军事霸主。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4呵壁问天【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离开郢都,乘一叶孤舟沿江而下,踏上归家的路途,他多么希望能够与楚王共议国事,推行法治。
他来到荒滩野地之间,弃舟登岸,彷徨山泽之间,见到先王的宗庙,他感慨万千,于是面壁呵斥,大声质问苍天为什么会怀才不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5【成语故事】南朝齐时有一个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台尚书,他十分鄙视文学,当面嘲笑文人刘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
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强凋悴矣!”刘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只好认可。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6后顾之忧【成语故事】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
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序。
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
中国历史长篇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长篇成语故事(10篇)意义上的整体性。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
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长篇成语故事1道合志同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登基以后,对他才高八斗的弟弟曹植一直心存疑忌,总要加以限制和暗算。
先是由监国使者诬告曹植酗酒怠慢皇使,企图罗织他交读朝廷尊严的罪名,好在曹植得到太后的庇护,才仅以降爵为安乡侯而了结此案。
接着是不断变换曹植的封地,叫他不得安宁。
就在封安乡侯那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第二年名义上还封为鄄城王。
太和元年将其封地改封在浚义、后又还封雍丘,以后又封到东阿。
再者是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连母亲也不能轻而易举地见到他。
为此,学富五车曹植常常抱怨空有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
他多次上书给魏文帝,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看法,却始终得不到重视。
有一次,他上书说:“过去伊尹作为陪嫁的小臣,是低贱到了极点,吕尚在当屠夫钓叟的时候,也是敝陋到极点。
等到他们被推举到商汤和周文王那里的时候,实在因为‘道合志同’的缘故,决不是靠了左右近臣的引荐。
”中国历史长篇成语故事2直言不讳公元379年,前秦皇帝苻坚派苻丕率领十七万军队进攻东晋襄阳,襄阳守将朱序凭险固守,形势危如累卵。
急报传到朝廷,孝武帝派赫赫有名的冠军将军刘波率八千人马驰救襄阳。
刘波率军赶到离襄阳五十里处安营扎寨,军探报告前秦的兵力有十七万,他权衡对比认为无法救援,于是不再前进。
朝廷认为刘波救援不力免去了他的冠军将军。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将前秦军打得溃不成军。
孝武帝命令刘波坐镇北方,这时刘波已经病入膏肓,接到诏书后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他想自己不久于人世,决定上一道奏疏。
他在奏疏中开诚布公地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历史,联想起如今的国事,所以不顾自己的肆无忌惮,毫不忌讳地把话说出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8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8篇)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
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从旧石器时代的发明创造,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雕虫小技]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夠让大人欣赏。
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2[对症下药]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ó)。
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
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成语典故精选400字_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典故精选400字汉语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化系统,更是人们日常中观察、累积的结晶,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它从来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精选4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精选400字篇一:龙飞凤舞的成语故事相传唐宋年间,西天目山森林中长有一棵特异的大树,形状怪异,可容8个人合抱。
曾有樵夫偶然远看似见一位白发老翁盘坐在树上,走近时又不见其踪影,消息传开后民众奉为“树神”,尊相祭拜。
某日,有赵钱孙李四个家族同往叩拜祝愿。
其中,赵家祈求保佑子孙“尊贵”;孙家祈求保佑子孙“富有”;李家祈求保佑子孙“显名”;钱家只求保佑子孙“和谐”。
后来四个家族各有所获,鸿运长短却大有差异。
赵家有兄弟两人共得天下,两人的子孙各享帝位百余年。
北宋亡于女真入侵,赵光义的子孙大多遭掳戮,只有赵构一人渡江南逃,另立南宋;但赵构苦于无亲生子嗣,赵光义一系至此灭绝。
于是转由赵匡胤的后裔维持南宋的统治,百余年后又遭到北方游牧部族南侵,南宋亡国,赵匡胤的后裔也灭绝了。
可见“尊贵”到至高无上的皇室,也难久持,唯“有德”始能保住地位,久传于世。
孙家后人孙承佑,靠姐姐嫁给吴越王而成一方富豪。
后人孙奕又善于理财,曾管陈州酒税,晋升福建转运使,为人仁义,处事公信,为政“厚裕安民”,因而不但一家富盈,而且惠及辖区百姓。
但正如俗语所说“富不过三代”,孙家三四代后也不能例外的贫困了。
至于李家,成才,诗名传世。
有一代奇士,名高德薄,落水而死。
令人遗憾。
唯有钱家,以“和谐”传家,注重“修身齐家”、“重学好礼”,子孙繁衍,安乐济世,代有人才。
这就是生于临安、发于杭州、惠及两浙、分布五洲的“吴越钱氏”。
事实说明“和谐”为传家之宝、兴业之本。
芸芸“百姓”,当以此为鉴。
这个传说故事,虽未必真有所谓“天目山大树王”的树神保佑,不过宋代苏东坡有过这样的颂辞:“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历史成语故事400字
历史成语故事400字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同时成语又受到它产生时所处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制约。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历史成语故事4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成语故事篇一:如出一辙首先是关羽。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
当年他与袁绍作战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
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锐气。
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
当年他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围。
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
后来王思政迁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
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
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
他感慨道:“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历史成语故事篇二:韬光养晦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
刘备很高兴,曹操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漏嘴,得小心点。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贵之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
曹操跟刘备聊得很开心,问了刘备一个问题:“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刘备心里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现在不得已。
”但刘备不敢说,说了,要被曹操宰。
刘备想了想,就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顾左右言其它。
绕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烦,端起一杯酒喝完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人物就是你跟我。
”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
刘备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弹了一下。
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听到了筷子落地又弹起的声音,就问刘备:“怎么啦?”刘备赶紧把筷子捡了起来,顺口说了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
[作文素材]成语故事作文400字5篇
[作文素材]成语故事作文400字5篇成语故事作文400字5篇成语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厌诈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
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
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
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
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
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
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
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
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
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成语故事作文400字二:滥竽充数爸爸在《成语故事》这本书中给我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它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很喜欢听吹芋,但他喜欢听大家一齐吹,那里面有个南郭先生混在里面,不会吹但装成会吹的样子。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和他的父亲不一样,他喜欢听一个人吹,南郭先生听说以后,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说,这个成语故事是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真才实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刻苦学习钻研,努力拼搏得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成语故事400字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
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
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
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
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
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
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
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
一手好瑟。
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
”说罢,真的吩咐
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
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
fǒu,一种瓦器,能够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
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
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
助兴吧。
”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
秦国
的兵力虽然强大,不过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
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
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
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给赵王击缶。
”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
【完壁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
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
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
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
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
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
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
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
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
小道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
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