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基本理论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毛笔行书书法学习PPT课件
横折
竖折
圆转
方圆兼备
第二节 行书偏旁部首
字头
字底
字左旁
给一行字画出它们的行外轮廓线,我们发现一行字的外轮廓呈现起伏变化的曲线,这都要靠创造性的对单字进行收放伸缩、大小错落 、疏密对比等来处理变化。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 分布,一行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谱上动人的音符; 如“鹤”、“衢”、“终”、“秋”、“旅”等字。 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 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 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 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 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 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 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 上图第三行是把字的轴线调整后,行的运动线呈现直线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变化的话,这样真的是如古人所说“字如算子”了。 行书的章法较楷书的章法复杂得多,行书可分为字字独立的行书,如《兰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于字距行距 较大,使人视觉易于集中到单字上来,这类行书追求单字内的完美,字的大小变化含蓄,字与字之间呼应含蓄,行轴线变化不大,这 类行书有静气,更为灵空平淡; 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下面我们以米芾的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书法基础教程》教学课件 第四章 毛笔行书(共71张PPT)
第五页,共71页。
2.垂点
垂点起笔有露锋、逆锋之别;外形斜倚或直垂。
第六页,共71页。
3.挑点
挑点与上点笔断意连,重落回挑,向右上出笔峻厉。
第七页,共71页。
4.相对点
相对点的左点起笔略低,有挑势,右点起笔稍高,作撇点,两点笔势呼应,笔断意连 低右高。
第八页,共71页。
5.相背点
相背点左右分开如鼎足稳立,笔意呼应,可断可连,整体上左低右高。
第二十七页,共71页。
2.竖弯钩
顿峰起笔,转左下行笔,至竖弯处向右横行,渐行渐重,顿笔以蓄势,后迅速向上钩
第二十八页,共71页。
3.卧钩
露锋起笔,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 钩出,此钩宜稍长。
第二十九页,共71页。
七、挑
第三十页,共71页。
1.短挑
落笔稍顿,随后逐渐提笔用力,向右上挑出,笔势昂扬,短小精悍。
(2)左宽右窄,这类字的左边笔画较多,并向上 取势。书写时,右边应略低于左边。
第六十三页,共71页。
2.左右结构
(3)左短右长,这类字的左边笔画紧凑,右边重 心平稳。
(4)左长右短,此类字的左边笔画紧凑,右边字 形短,要因字随势,以显得自然、和谐。
第六十四页,共71页。
2.左右结构
(5)左右相向,这类字的左边向右边取势,右边 向左边包抄,笔画之间穿插避就,整个字形有相抱之势。
“土”顺笔写成,但不可写得太大,应找准重心,末点可有可无。
第四十九页,共71页。
“女”整体取横势,撇折与斜撇交叉,横画微斜穿插而过。
“灬”整体取横势,首点要重起,中点带过,末点呼应首点,四点各异,亦可以横带点。
第五十页,共71页。
2.垂点
垂点起笔有露锋、逆锋之别;外形斜倚或直垂。
第六页,共71页。
3.挑点
挑点与上点笔断意连,重落回挑,向右上出笔峻厉。
第七页,共71页。
4.相对点
相对点的左点起笔略低,有挑势,右点起笔稍高,作撇点,两点笔势呼应,笔断意连 低右高。
第八页,共71页。
5.相背点
相背点左右分开如鼎足稳立,笔意呼应,可断可连,整体上左低右高。
第二十七页,共71页。
2.竖弯钩
顿峰起笔,转左下行笔,至竖弯处向右横行,渐行渐重,顿笔以蓄势,后迅速向上钩
第二十八页,共71页。
3.卧钩
露锋起笔,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 钩出,此钩宜稍长。
第二十九页,共71页。
七、挑
第三十页,共71页。
1.短挑
落笔稍顿,随后逐渐提笔用力,向右上挑出,笔势昂扬,短小精悍。
(2)左宽右窄,这类字的左边笔画较多,并向上 取势。书写时,右边应略低于左边。
第六十三页,共71页。
2.左右结构
(3)左短右长,这类字的左边笔画紧凑,右边重 心平稳。
(4)左长右短,此类字的左边笔画紧凑,右边字 形短,要因字随势,以显得自然、和谐。
第六十四页,共71页。
2.左右结构
(5)左右相向,这类字的左边向右边取势,右边 向左边包抄,笔画之间穿插避就,整个字形有相抱之势。
“土”顺笔写成,但不可写得太大,应找准重心,末点可有可无。
第四十九页,共71页。
“女”整体取横势,撇折与斜撇交叉,横画微斜穿插而过。
“灬”整体取横势,首点要重起,中点带过,末点呼应首点,四点各异,亦可以横带点。
第五十页,共71页。
书法行书ppt课件
书法行书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行书简介 • 行书基本笔画 • 行书结构规则 • 行书章法布局 • 行书名家作品欣赏 • 行书创作与实践
目录
01
行书简介
行书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行书起源于汉代,是楷书和草书 之间的过渡书体。
历史发展
行书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流行, 历代书法家不断发扬和创新,形 成了多种风格。
详细描述
在行书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点 ,但整个作品又应保持一定的统一感。这种 统一感可以通过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 规律性和重复性来实现。同时,适当地运用
变化可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04
行书章法布局
幅式与格式
要点一
幅式选择
根据书写内容选择适当的幅式,如横幅、竖幅、对联等。
要点二
竖的写法
总结词
挺拔有力,刚柔相济
详细描述
行书中的竖画要求挺拔有力,自上而下保持直挺。在书写时,要注意调整笔画的粗细和角度,使其既 能表现出竖画的刚劲,又不失行书的流动感。
撇的写法
总结词
飘逸流畅,收放自如
详细描述
行书的撇画要求流畅自然,起笔时要稍重,然后逐渐提笔, 笔画末端轻轻收尾。书写时要注意控制撇画的弧度和角度, 使其既显得飘逸又不失力度。
06
行书创作与实践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摹是基础
通过临摹经典行书作品,掌握行书的 笔画、结构和章法,培养对行书的感 知和理解。
创作是目的
相互促进
临摹和创作是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 临摹学习行书的规律和技巧,再将这 些规律和技巧运用到创作中,提高自 己的书法水平。
在临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巧,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达个人 情感和思想。
xx年xx月xx日
• 行书简介 • 行书基本笔画 • 行书结构规则 • 行书章法布局 • 行书名家作品欣赏 • 行书创作与实践
目录
01
行书简介
行书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行书起源于汉代,是楷书和草书 之间的过渡书体。
历史发展
行书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流行, 历代书法家不断发扬和创新,形 成了多种风格。
详细描述
在行书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点 ,但整个作品又应保持一定的统一感。这种 统一感可以通过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 规律性和重复性来实现。同时,适当地运用
变化可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04
行书章法布局
幅式与格式
要点一
幅式选择
根据书写内容选择适当的幅式,如横幅、竖幅、对联等。
要点二
竖的写法
总结词
挺拔有力,刚柔相济
详细描述
行书中的竖画要求挺拔有力,自上而下保持直挺。在书写时,要注意调整笔画的粗细和角度,使其既 能表现出竖画的刚劲,又不失行书的流动感。
撇的写法
总结词
飘逸流畅,收放自如
详细描述
行书的撇画要求流畅自然,起笔时要稍重,然后逐渐提笔, 笔画末端轻轻收尾。书写时要注意控制撇画的弧度和角度, 使其既显得飘逸又不失力度。
06
行书创作与实践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临摹是基础
通过临摹经典行书作品,掌握行书的 笔画、结构和章法,培养对行书的感 知和理解。
创作是目的
相互促进
临摹和创作是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 临摹学习行书的规律和技巧,再将这 些规律和技巧运用到创作中,提高自 己的书法水平。
在临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巧,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表达个人 情感和思想。
行书的欣赏及学习ppt课件
•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 端正
• 5、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 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什么价值
• 使用价值、艺术价值
• 6、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是谁
• 王羲之的《兰亭序》
11
黄州寒食诗卷跋
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 所珍视, 与原帖合称“双璧”。
“宋四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黄州寒食诗帖》
宋徽宗
宋代文人书家甚多,林逋、范仲淹、欧阳修、苏洵、司马 光、王安石、陆游、朱熹、文天祥、岳飞等。
3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
四川)人。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各家吸取营养,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38
39
3、《 黄州寒食帖》
40
《黄州寒食帖》之由来
《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 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 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 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 ,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 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 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 长啸。
13
北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行 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纸本 纵29.1, 横213.8厘米。 是黄庭坚晚年杰作 ,落 笔奇伟 ,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 笔笔似自空中蕩漾而來,充滿飞动之势。 结体舒展大度,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 十分显著。
14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激箭 ,人世若浮 萍。 癡属根本业,爱为煩恼阬。 轮迴几許劫,不解了旡明。 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癡半。有事对面說,所以足人怨。心 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 寄语 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知來。 任运堂 試张通笔为法聳上座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兩卷。涪翁題。 15
毛笔行书书法课件
竖
竖在行书中起到支撑和垂直的作用。起笔时略按,然后向下行笔,收笔时略按后向左上方 回锋收笔。长竖则需保持垂直,避免过弯或过直。
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
撇
撇在行书中起到流畅和轻盈的作用。起笔时略按,然后向 左下方行笔,收笔时轻提并回锋收笔。撇的长度和角度应 根据上下文进行调整。
捺
捺在行书中起到平衡和稳定的作用。起笔时轻按,然后向 右下方行笔,收笔时向右下方稍按后回锋收笔。捺的角度 和长度应根据上下文进行调整。
位置和角度来控制。
输入 标题
主笔
主笔是指行书中的主要笔画,通常是字中最长或最粗 的笔画。主笔的突出可以增强整个字的视觉效果,使 其更加醒目和突出。
重心
避让
穿插是指行书中的笔画要相互穿插、衔接自然。通过 调整笔画的方向和连接方式,使整个字看起来衔接自
然、流畅连贯。
穿插
避让是指行书中的笔画要相互避让、错落有致。通过 调整笔画的位置和角度,使整个字看起来错落有致、 生动活泼。
行书的特点和风格
行书的特点
行书书写流畅、变化多端,既有楷书 的端正,又有草书的奔放,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行书的风格
行书的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秀丽、清 新脱俗的风格,也有豪放不羁、气势 磅礴的风格。
行书与其他书体的比较
与楷书的比较
行书与楷书相比,更加流畅、灵活,书写速度也更快。
与草书的比较
行书与草书相比,更加规范、易读,适合日常书写和书法创作。
毛笔行书书法课件
目录 CONTENT
• 行书简介 • 行书的笔画和结构 • 行书的章法 • 行书的临摹与创作 • 行书作品欣赏
01
行书简介
行书的起源和历史
行书的起源
竖在行书中起到支撑和垂直的作用。起笔时略按,然后向下行笔,收笔时略按后向左上方 回锋收笔。长竖则需保持垂直,避免过弯或过直。
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
撇
撇在行书中起到流畅和轻盈的作用。起笔时略按,然后向 左下方行笔,收笔时轻提并回锋收笔。撇的长度和角度应 根据上下文进行调整。
捺
捺在行书中起到平衡和稳定的作用。起笔时轻按,然后向 右下方行笔,收笔时向右下方稍按后回锋收笔。捺的角度 和长度应根据上下文进行调整。
位置和角度来控制。
输入 标题
主笔
主笔是指行书中的主要笔画,通常是字中最长或最粗 的笔画。主笔的突出可以增强整个字的视觉效果,使 其更加醒目和突出。
重心
避让
穿插是指行书中的笔画要相互穿插、衔接自然。通过 调整笔画的方向和连接方式,使整个字看起来衔接自
然、流畅连贯。
穿插
避让是指行书中的笔画要相互避让、错落有致。通过 调整笔画的位置和角度,使整个字看起来错落有致、 生动活泼。
行书的特点和风格
行书的特点
行书书写流畅、变化多端,既有楷书 的端正,又有草书的奔放,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行书的风格
行书的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秀丽、清 新脱俗的风格,也有豪放不羁、气势 磅礴的风格。
行书与其他书体的比较
与楷书的比较
行书与楷书相比,更加流畅、灵活,书写速度也更快。
与草书的比较
行书与草书相比,更加规范、易读,适合日常书写和书法创作。
毛笔行书书法课件
目录 CONTENT
• 行书简介 • 行书的笔画和结构 • 行书的章法 • 行书的临摹与创作 • 行书作品欣赏
01
行书简介
行书的起源和历史
行书的起源
行书PPT课件
55
❖ 行书风格多样,就结字来说,各种风格的行书 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即他们的行书结字都 有基本的规律可寻。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 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以下所列的如 “平正欹侧”、“疏密匀豁”等都无不源于 和谐、变化的需要。学习掌握好行书基本规 律,可以指导我们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 下面我们以米芾的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24
竖提
25
撇提
26
直钩
27
圆曲钩
28
竖弯钩
29
回锋钩
30
横折
31
竖折
32
圆转
33
方圆兼备
34
第二节 行书偏旁部首
35
字头
36
37
38
39
字底
40
41
42
43
字左旁
44
45
46
字右旁
47
48
49
50
字框
51
52
53
54
第三节 行书结字的规律
73
墨的变化
❖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 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 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分布,一行 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 谱上动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 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 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墨 的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书家有意使用不同浓淡的 墨色来配合笔、纸写出不同美感的行书作品,如 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于《箧 中帖》。
69
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70
❖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 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 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 行书风格多样,就结字来说,各种风格的行书 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即他们的行书结字都 有基本的规律可寻。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 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以下所列的如 “平正欹侧”、“疏密匀豁”等都无不源于 和谐、变化的需要。学习掌握好行书基本规 律,可以指导我们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 下面我们以米芾的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24
竖提
25
撇提
26
直钩
27
圆曲钩
28
竖弯钩
29
回锋钩
30
横折
31
竖折
32
圆转
33
方圆兼备
34
第二节 行书偏旁部首
35
字头
36
37
38
39
字底
40
41
42
43
字左旁
44
45
46
字右旁
47
48
49
50
字框
51
52
53
54
第三节 行书结字的规律
73
墨的变化
❖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 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 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分布,一行 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 谱上动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 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 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墨 的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书家有意使用不同浓淡的 墨色来配合笔、纸写出不同美感的行书作品,如 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于《箧 中帖》。
69
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70
❖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 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 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行书基本理论讲解ppt课件
行书的用笔特点
•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 [2]以欤侧代替平整; •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 [5]以圆转代替方折;
2
• 中锋 • 偏锋 • 侧锋 • 藏锋 • 露锋
笔法的区分
3
转与折
• 转与折 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 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 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 折点。
6
行书的产生
•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 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 “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 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 《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
7
行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 1.魏晋时期以二王为主导的书风 • 2.以欧阳询,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书风 • 3.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人书风 • 4.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朝复古书风 • 5.元代隐士书风以杨维桢,倪瓒为代表 • 6.董其昌(云间书派),文征明(吴门书派)把
• 2.笔顺理清后把整个字用一笔书的方式写出 来
• 3.力争做到笔断意连,把前面一笔书的字用 笔断意连的方式再反复练习,做到主次分 明(笔画和牵丝的关系)
16
行书学习步骤三
• 1.折的练习 • 上折 下折 转折互用
• 2.转的练习 • 练习画圆,做到笔锋调整自如,线条粗细
变化得心应手
17
行书学习步骤四
4
行书结构特点
•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 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 断有连,顾盼呼应。
行书笔画ppt课件
27
行书基本笔画
28
之
必
闻
字
29
王
中
二师30不源自八应人31
行书组合笔画
32
三
曲
且
耳
33
畅
尽
彩
心
34
函 求
35
4
5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草书
小篆
楷书
隶书 行书
6
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7
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 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 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 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 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 盼呼应。
8
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 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 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 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 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 右收,上放下收。
23
“波”字的“水”部与“皮”部笔势,写成彼此呼应的走向, 明显的呈现出浪涛此波下去彼波又起的景象。
24
“携”字右部连笔写成,您看那字型,像不像一位母亲的手携着 小孩的手呢?
25
此“竹”字的布局,斜直横随性的笔势,一眼看去,映进脑海里的 就是一片不规则生长的竹园画面。
26
“手”字拉长笔势的写法,一只修长手的画面,乃立即浮现眼前。
16
把“云”字的“云”部,写成弯曲状,这不就是云朵卷曲飘 行的样貌吗?
17
“闲”字的起笔、行笔、收笔,整个安排都是那么慵懒、轻柔,不带一 点刚气,把“闲”字写出像喝下午茶般的闲雅情境。
18
“追”字的走之底往前倾,把“追”的动感牵引出来,不就像 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的画面吗?
19
“风”写成那种波动的气势,把起“风”的流动样貌,整个勾画出来。
行书基本笔画
28
之
必
闻
字
29
王
中
二师30不源自八应人31
行书组合笔画
32
三
曲
且
耳
33
畅
尽
彩
心
34
函 求
35
4
5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草书
小篆
楷书
隶书 行书
6
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7
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 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 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 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 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 盼呼应。
8
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 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 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 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 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 右收,上放下收。
23
“波”字的“水”部与“皮”部笔势,写成彼此呼应的走向, 明显的呈现出浪涛此波下去彼波又起的景象。
24
“携”字右部连笔写成,您看那字型,像不像一位母亲的手携着 小孩的手呢?
25
此“竹”字的布局,斜直横随性的笔势,一眼看去,映进脑海里的 就是一片不规则生长的竹园画面。
26
“手”字拉长笔势的写法,一只修长手的画面,乃立即浮现眼前。
16
把“云”字的“云”部,写成弯曲状,这不就是云朵卷曲飘 行的样貌吗?
17
“闲”字的起笔、行笔、收笔,整个安排都是那么慵懒、轻柔,不带一 点刚气,把“闲”字写出像喝下午茶般的闲雅情境。
18
“追”字的走之底往前倾,把“追”的动感牵引出来,不就像 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的画面吗?
19
“风”写成那种波动的气势,把起“风”的流动样貌,整个勾画出来。
硬笔行书PPT课件
05
硬笔行书的实践与应用
日常书写中的应用
硬笔行书在日常书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记笔记、写信、填写表格等。 其流畅、自然的书写风格能够提高书写的效率和可读性,同时也能够展 现书写者的个性和风格。
硬笔行书强调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这使得书写更加迅速 和自然。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硬笔行书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书写方
考。
进步作品
展示一些在硬笔行书学习过程中 取得明显进步的作品,这些作品 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可以看出
学习者在不断努力和进步。
创意作品欣赏
总结词
跨界作品
创意硬笔行书作品突破了传统书法的 规范和限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将硬笔行书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 融合的作品,如与绘画、设计等领域 的结合,这些作品能够拓展学习者的 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详细描述
主笔是构成字形的核心笔画,通常较长或较粗。在书写时,应将主笔放在突出 位置,使其成为字体的亮点,以增强整体的美感。主笔突出的字形更具动态感 和活力,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例适当
总结词
硬笔行书书写时,应保持笔画和字形的比例适当,以使整体协调美观。
详细描述
在书写硬笔行书时,应根据字形特点合理安排笔画的长短、粗细和角度,使整体 比例协调。比例适当的字形更加匀称、平衡,给人以舒适和美感。同时,适当的 比例还能提高书写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06
硬笔行书作品欣赏
名家作品欣赏
总结词
田英章
硬笔行书名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 风格,是学习和欣赏硬笔行书的典范。
田英章的硬笔行书作品以端庄、秀丽、流 畅、规范著称,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流 畅,是硬笔行书学习的经典之作。
(行书)硬笔书法教程 ppt课件
下笔稍按,挺直 下行,向左上方 钩出。
下笔稍按,斜 向右上方挑出。
ppt课件
38
横钩
一、基本笔画学习
5.钩和挑
竖钩
②钩和挑的变化
斜钩 卧钩
长挑
短ppt课挑件
39
一、基本笔画学习
6.折
①折的基本写法
下笔如横,转角 稍按,收笔不出锋。
下笔如竖,转角 稍停,收笔如横。
ppt课件
40
一、基本笔画学习
6.折
(b)枕指法(正面) 枕指法(背面)
ppt课件
17
三 学习书写硬笔字的方法
3.执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倾斜度
ppt课件
18
三 学习书写硬笔字的方法
3.执笔方法
错误的执笔姿势
注意啦!这几 种执笔姿势都 是错误的!
握拳 拇指钩笔 食指上移 双指夹笔
ppt课件
19
三 学习书写硬笔字的方法
4.临摹方法
一般说,临摹有以下几个步骤:
的基本变化规律,练习行书的基本功。
ppt课件
51
其系独相虽 规,特承然 律在的的楷 性笔本东书 的画质西和 法和特,行 则笔征但书 。画而是有
布形行很 局成书多 方一有相 面个自通 有体己或
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
ppt课件
52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钩、挑、 折八种。当两个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笔画组合在一 起时,在行书中就形成了连笔。连笔基本上有 三种形式:
60
2.横竖连笔、点横竖连笔
(2)横、竖连笔
先竖后横 笔顺改变
ppt课件
61
2.横竖连笔、点横竖连笔
(2)横、竖连笔
书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无让之《吴均帖》局 部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 尾”、“一波三折”。
《曹全碑》局部
《张迁碑》局部
《礼器碑》局部
《乙瑛碑》局部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 (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比划,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使 结构上更趋严整。是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其中魏碑和唐楷最具代表性。
《书谱》局部
《古诗四贴》局部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 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 代达到了新的高峰,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 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由宰相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 础上,进行简化,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自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 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后清代书家,推崇“碑学”,又加之小篆线条柔美,又使小篆书体复兴,
但较秦小篆又有不同。
《泰山刻石》局部
《峄山刻石》局部
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 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辞右 》图
: 商 《 祭 祀 狩 猎 涂 朱 牛 骨 刻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根据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 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
书法教程第七章硬笔行书课件
写法基本上同楷书,或收笔顺势将笔意连向下一笔,如图 7-37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6.横撇弯钩
写法基本上同楷书,弯钩处圆转,如图7-38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7.横折折钩
两个折先方折后圆转,如图7-39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1.横折斜钩
横折处圆转,速度要放慢,形成的弧度以椭圆为主,如图 7-33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2.横折竖钩
横折处圆转,速度要放慢,注意竖线的弧度变化,如图734所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七、重心平稳
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 与楷书的笔画相反,行书中大部分笔画的重心是不稳定的。由于 行书的大部分笔画处于笔势呼应的动态中,不能像楷书那样求得 一种静态的平稳,它只能求得一种动态的平稳,即相互牵制的平 稳,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因此,其笔画左伸右展皆受到一 种内在的平衡制约,即“势似欹而反正”。所以不管行书结构造 型如何,重心平稳是前提,当然行书结构做到重心平稳的难度要 比楷书大。
五、笔顺可以改变
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书写为了求快与方便,往往改变笔顺以达到更佳的 效果,如图7-5所示。
Company Logo
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六、行书结构体势多变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中间体,就一个字而言, 其结构造型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如行草、行楷等,如图7-6所 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6.横撇弯钩
写法基本上同楷书,弯钩处圆转,如图7-38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7.横折折钩
两个折先方折后圆转,如图7-39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1.横折斜钩
横折处圆转,速度要放慢,形成的弧度以椭圆为主,如图 7-33所示。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九、组合笔法 2.横折竖钩
横折处圆转,速度要放慢,注意竖线的弧度变化,如图734所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七、重心平稳
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 与楷书的笔画相反,行书中大部分笔画的重心是不稳定的。由于 行书的大部分笔画处于笔势呼应的动态中,不能像楷书那样求得 一种静态的平稳,它只能求得一种动态的平稳,即相互牵制的平 稳,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因此,其笔画左伸右展皆受到一 种内在的平衡制约,即“势似欹而反正”。所以不管行书结构造 型如何,重心平稳是前提,当然行书结构做到重心平稳的难度要 比楷书大。
五、笔顺可以改变
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书写为了求快与方便,往往改变笔顺以达到更佳的 效果,如图7-5所示。
Company Logo
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六、行书结构体势多变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中间体,就一个字而言, 其结构造型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如行草、行楷等,如图7-6所 示。
Company Log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古书风发挥到了极致的明早期 • 7.帖学盛极而衰,书风由美到丑转型的晚明时期,
代表人物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 • 8.碑学兴起,帖学没落,行书的又一鼎盛时期清
朝书风,代表人物:王铎,傅山等
8
主要行书流派分类
• 1. 在二王书风影响下的,以韵美为主的书风: • 代表人物排序:王羲之-王献之-杨凝式-智永-欧阳
询-虞世南-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王铎 • 2.颜真卿的行书影响下的书风 • 代表人物排序:颜真卿-苏轼-黄庭坚-杨维桢-黄道
周-傅山-徐渭 • 3.碑学行书代表人物: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
9
王羲之行书的风格分类及其在学习 中的作用
• 1.圣教序 基础类 解决笔法和结构问题 • 2.兰亭序 提高类 解决笔法的细致化问题
这句话是王羲之笔法的精髓 • 4.连接处交待清楚(转、折)
14
行书的学习步骤一
• 1.单个笔画练习方法 • A 观察起笔、收笔的形状并尽力模仿,着
重观察起笔的毛笔入纸的角度 • B 观察单个笔画的弧线并尽力模仿 • C 观察单个笔画的粗细变化关系并尽力模
仿
15
行书学习步骤二
• 1.理清字的笔顺(行书写法中很多笔顺和我 们日常写字过程中的笔顺有区别)
11
王羲之的线条要求
• 1.干净 切不可涂泥带水犹犹豫豫 • 2.流畅 行笔要迅捷 • 3.圆润 中锋行笔 • 4.丰富 侧锋配合
12
王羲之行书结构要求
• 1.重心平正 • 2.布白均匀 • 3.字形长扁互现 • 4.正中取险势
13
王羲之的行书笔法特点
• 1.中锋铺毫,笔锋不可裹行 • 2.重两头形状,中间一带而过 • 3.重点理解: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含义,
• 2.笔顺理清后把整个字用一笔书的方式写出 来
• 3.力争做到笔断意连,把前面一笔书的字用 笔断意连的方式再反复练习,做到主次分 明(笔画和牵丝的关系)
16
行书学习步骤三
• 1.折的练习 • 上折 下折 转折互用
• 2.转的练习 • 练习画圆,做到笔锋调整自如,线条粗细
变化得心应手
17
行书学习步骤四
行书的用笔特点
•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 [2]以欤侧代替平整; •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 [5]以圆转代替方折;
2
• 中锋 • 偏锋 • 侧锋 • 藏锋 • 露锋
笔法的区分
3Leabharlann 转与折• 转与折 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 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 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 折点。
• 1.结构练习 • 抓形准确,要做到笔画位置关系相对准确 • 字形比例合理 • 重心安排得当 • 平中求险(造势)
18
行书临帖后的创作过度
• 1.集字创作
• 2.独立创作
• 3.丰富性创作(以一家为宗,辅以多家之丰 富性)
19
以上内容纯属一家之言,不妥之处 还请大家见谅
•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平时的部分临帖作 品,请诸位道友批评指正
• 轻重相生。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 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 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 么草。
5
审美要求
• 即理法通达(法度严谨) • 何谓法度?即是规则,法则,书写技法的
分寸(度),示例:楷书,隶书的笔法区 别 • 笔力遒劲 • 姿态优美
20
4
行书结构特点
•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 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 断有连,顾盼呼应。
•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 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 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 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 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 多姿。
行书的定义
•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 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 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 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 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 法的叫“行草”。
1
和映带问题 • 3.阁贴类 (大观帖,淳化阁帖)解决笔法
的丰富性,结构的多样性 • 4.手札类 创作类 解决章法的统一性,章
法的丰富性,艺术语言的对比性
10
学习王羲之行书的硬件准备
• 1.笔的要求 • 2.纸的要求 • 3.墨的要求 • 4.执笔法
短,尖,弹性强,可含墨多 细腻,偏熟宣 偏淡墨,不可太粘稠 三指执笔 五指执笔
6
行书的产生
•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 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 “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 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 《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
7
行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 1.魏晋时期以二王为主导的书风 • 2.以欧阳询,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书风 • 3.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人书风 • 4.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朝复古书风 • 5.元代隐士书风以杨维桢,倪瓒为代表 • 6.董其昌(云间书派),文征明(吴门书派)把
代表人物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 • 8.碑学兴起,帖学没落,行书的又一鼎盛时期清
朝书风,代表人物:王铎,傅山等
8
主要行书流派分类
• 1. 在二王书风影响下的,以韵美为主的书风: • 代表人物排序:王羲之-王献之-杨凝式-智永-欧阳
询-虞世南-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王铎 • 2.颜真卿的行书影响下的书风 • 代表人物排序:颜真卿-苏轼-黄庭坚-杨维桢-黄道
周-傅山-徐渭 • 3.碑学行书代表人物: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
9
王羲之行书的风格分类及其在学习 中的作用
• 1.圣教序 基础类 解决笔法和结构问题 • 2.兰亭序 提高类 解决笔法的细致化问题
这句话是王羲之笔法的精髓 • 4.连接处交待清楚(转、折)
14
行书的学习步骤一
• 1.单个笔画练习方法 • A 观察起笔、收笔的形状并尽力模仿,着
重观察起笔的毛笔入纸的角度 • B 观察单个笔画的弧线并尽力模仿 • C 观察单个笔画的粗细变化关系并尽力模
仿
15
行书学习步骤二
• 1.理清字的笔顺(行书写法中很多笔顺和我 们日常写字过程中的笔顺有区别)
11
王羲之的线条要求
• 1.干净 切不可涂泥带水犹犹豫豫 • 2.流畅 行笔要迅捷 • 3.圆润 中锋行笔 • 4.丰富 侧锋配合
12
王羲之行书结构要求
• 1.重心平正 • 2.布白均匀 • 3.字形长扁互现 • 4.正中取险势
13
王羲之的行书笔法特点
• 1.中锋铺毫,笔锋不可裹行 • 2.重两头形状,中间一带而过 • 3.重点理解: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含义,
• 2.笔顺理清后把整个字用一笔书的方式写出 来
• 3.力争做到笔断意连,把前面一笔书的字用 笔断意连的方式再反复练习,做到主次分 明(笔画和牵丝的关系)
16
行书学习步骤三
• 1.折的练习 • 上折 下折 转折互用
• 2.转的练习 • 练习画圆,做到笔锋调整自如,线条粗细
变化得心应手
17
行书学习步骤四
行书的用笔特点
•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 [2]以欤侧代替平整; •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 [5]以圆转代替方折;
2
• 中锋 • 偏锋 • 侧锋 • 藏锋 • 露锋
笔法的区分
3Leabharlann 转与折• 转与折 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 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 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 折点。
• 1.结构练习 • 抓形准确,要做到笔画位置关系相对准确 • 字形比例合理 • 重心安排得当 • 平中求险(造势)
18
行书临帖后的创作过度
• 1.集字创作
• 2.独立创作
• 3.丰富性创作(以一家为宗,辅以多家之丰 富性)
19
以上内容纯属一家之言,不妥之处 还请大家见谅
•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平时的部分临帖作 品,请诸位道友批评指正
• 轻重相生。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 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 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 么草。
5
审美要求
• 即理法通达(法度严谨) • 何谓法度?即是规则,法则,书写技法的
分寸(度),示例:楷书,隶书的笔法区 别 • 笔力遒劲 • 姿态优美
20
4
行书结构特点
•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 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 断有连,顾盼呼应。
•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 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 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 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 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 多姿。
行书的定义
•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 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 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 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 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 法的叫“行草”。
1
和映带问题 • 3.阁贴类 (大观帖,淳化阁帖)解决笔法
的丰富性,结构的多样性 • 4.手札类 创作类 解决章法的统一性,章
法的丰富性,艺术语言的对比性
10
学习王羲之行书的硬件准备
• 1.笔的要求 • 2.纸的要求 • 3.墨的要求 • 4.执笔法
短,尖,弹性强,可含墨多 细腻,偏熟宣 偏淡墨,不可太粘稠 三指执笔 五指执笔
6
行书的产生
•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 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 “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 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 《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
7
行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 1.魏晋时期以二王为主导的书风 • 2.以欧阳询,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书风 • 3.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人书风 • 4.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朝复古书风 • 5.元代隐士书风以杨维桢,倪瓒为代表 • 6.董其昌(云间书派),文征明(吴门书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