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精调技术交底
无砟道床施工交底格式(轨排粗调、精调)

施工技术交底单
工程名称:中铁隧道局集团黔张常铁路Ⅱ标标段:QZCZQ-2标段编号:
一、交底范围
适用于新建黔张常铁路2标永定2号隧道无砟轨道轨排粗调、精调施工。
二、施工工艺
1、轨排精调:轨排现场组装到一定长度后应对轨排进行粗调,轨排粗调直接采用轨检小车进行粗调。
⑴粗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而言,粗调顺序为:1→4→5→8→2→3→6→7→1→2→3→4→5→6→7→8。
(见图1)
图1 轨排粗调顺序
⑵中线调整:配备全站仪和精调小车,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设站时应至少观测附近4对CPⅢ点,测量轨排框架中线位置,轨排两侧各安排4人同时对轨向锁定器进行调整。
如偏离轨道中线左侧,则采用54mm开口扳手松动右侧轨向锁定器(逆时针旋转),同时采用54mm开口扳手拧紧左侧轨向锁定器(顺时针旋转)使轨排向右移动至设计轨道中线位置后拧紧右侧轨向锁定器;如偏离轨道中线右侧,则采用54mm开口扳手松动左侧轨向锁定器(逆时针旋转),同时采用54mm开口扳手拧紧右侧轨向锁定器(顺时针旋转)使轨排向左移动至设计轨道中线位置后拧紧左侧轨向锁定器。
中线一次调整不到位时应循环进行,直到中线偏差满足2mm要求。
⑶高程调整。
使用全站仪及精调小车测量每榀轨排对应横梁处钢轨的标高(每榀。
轨道铺设技术交底

(1)钢轨用抬轨钳人工抬运到位,抬轨要设专人指挥,做到叫号走,轨缝应根据铺设时轨温及留好。
(2)钢轨到位后,用预先涂好油的夹板和螺栓连接,钢轨将选好的扣件散布在钢轨两侧轨枕面上,顺序放好各部件,清除轨枕表面杂物,拧紧垫圈压平,螺栓拧紧。
三、安全文明施工
(2)、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具备详尽的配轨资料,铺设标准。
(4)、对需要铺设的钢轨检尺,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
(5)、轨枕 钢轨运输到铺轨地点
二、操作工艺
1、工作流程:
测量中线→拉间隔绳→散布轨枕→抬运钢轨→上扣件
2、散布轨枕:
钢轨枕应由两人用轨枕钳抬运,按拉好的轨位的标记布置,轨枕间距为75cm,铺设的数量和质量必须符合技术标准。
(1)对所有进场工人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扣好安全带。
(2)作业时,配备好安全防护用品及灭火设施。
(3)施工过程中如有机械作业,必须配专人指挥,防止意外伤人。
(4)夜间施工时施工场地外围必须设置红色警示灯。
(5)施工场地内材料堆放整齐,及时覆盖。
(6)施工现场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对施工现场的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或回收。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编号: 表B2
工程名称
轨道铺设技术交底
交底时间
2014年3月12日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主要机具:轨距尺、钢卷尺、手锤、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弯道器、起道器、轨缝尺等。
2、作业条件
(1)、铺设前测量确定线路中线,并做好标识桩,直线间距不大于25m,曲线距离不大于20m。线路起讫点、缓圆点、曲中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及岔头、岔尾加设中桩。(由地测部做好中线、腰线的放线工作.
无缝线路轨道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编号:主送单位轨道精调队日期2019-05-01工程名称轨道工程根据图号相关设计要求交底内容:无缝线路轨道精测、精调施工技术交底一、作业内容新建京雄城际铁路李营至新机场段( K15+300-DK45+560段)无缝线路轨道精测、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二、基本要求(1)精调标准1)静态几何尺寸同轨道精调作业设计静态允许偏差。
2)结构标准①钢轨钢轨硬弯 1m内的矢度不大于 0.2mm,钢轨母材轨顶面凹凸或马鞍型磨耗不大于 0.2mm,不得出现波浪型磨耗。
②焊缝全面调查钢轨所有焊缝(含厂焊、接触焊和现场焊,胶接绝缘接头比照焊缝标准执行),并建立台帐,焊缝的验收,建议除一米平直尺外,还要采用双轨波磨小车,该问题需要和公司进一步沟通对接。
经打磨后的钢轨焊缝平直度 1m范围内:轨顶面控制在 0.2 ~0.4mm以内,钢轨内侧作用边控制在 -0.2 ~0mm以内,轨底控制在 0~0.5mm以内。
对经整治后轨顶面仍有下凹、上拱度超过 0.3mm、作用边有支咀的焊缝,原则上必须由施工单位切割重焊。
③联结零件钢轨扣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
弹条“三点”密靠,间隙不大于0.5mm,且扭矩为符合相关安装标准。
④道岔技术交底书编号:主送单位轨道精调队日期2019-05-01工程名称轨道工程根据图号相关设计要求尖轨、可动心轨竖切部分均匀密贴;顶铁与轨腰的间隙不大于 0.5mm;框架尺寸控制在 2~- 1mm的范围内;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的距离(简称尖趾距离),误差不得为负;尖轨、心轨轨底与台板离缝不大于 0.5mm,且不得连续;道岔的轨距、方向、水平高低、扭曲控制标准与线路相同;支距控制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方向和轨距的达标,导曲线下股不得高于上股;岔枕间隔误差不大于 5mm;道岔扣件的螺栓扭矩应为 120~ 150Nm;固定弹性基板的螺栓扭矩应为 300~330Nm。
3)作业标准①扣件安装前承轨台必须清扫干净, WJ-8C扣件绝缘轨距块安装时,将弹条紧靠后侧、扣压端尽可能压在绝缘轨距块中部,扭力矩控制在160N.M,弹条中部与轨距块离缝≯ 0.5mm,也不宜接触。
轨道技术交底

(5)轨道各尺寸,应在第二次上碴整道后,逐步整正至规定的验收要求。
(6)临时道床面高差,应以不大于5‰的坡度顺接。
(7)混凝土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固。
(8)起道应先校正一股轨面高程(曲线应先校正内股轨面),据此调整另一股轨面高程,左右均匀进行。每次起道高度不宜大于150mm。
⑴由受过训练的施工人员操作;
⑵操作人员不兼做其它工作;
⑶操作人员必须人不离机,手不离把;
⑷注意防护信号,随时做好下道准备。
19、起道时,起道机应稳固地安放在道碴上,不得歪斜。起道机松扣下落时,施工人员的手脚不得放在钢轨下。起道机用完后,应放在限界以外,严禁留在道心内或钢轨旁。
20、人工捣固,采用4人一组,站成八字形,在同一根轨枕进行。4人中应指定一名组长。和组捣固距离不应少于3根轨枕。打镐应由组长指挥,齐起齐落,速度均匀,次数适度,捣固钢轨底道碴时,应采用斜打镐法。
(3)轨道方向应直线顺直,曲线圆顺,中线对正。轨距应符合规定。
3、钢轨联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缝按规定尺寸用轨隙片预留。与已铺轨节联结后,新铺轨节应即对中拨正,偏离中线不得大于20mm.
(2)钢轨端部和联结配件应涂油,垫圈开口朝下。
(3)铺轨过车后的3天内,每天应按规定的力矩复紧一次接头螺栓。各钢轨接头螺栓的拧紧度应相等。初冬和入夏时,各螺栓力矩应按要求再进行复拧。
2、同一种类的轨枕应连续铺设(不同类型钢轨接头处除外)。
3、钢轨接头(含异型钢轨接头)前后应各铺设不少于5根同种类同类型的轨枕。
4、人工向工地散布轨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枕宜用平板车或底边车运往工地。
轨道施工技术交底书(全面)

技术交底书单位:XXXX主送单位编号工程名称轨道工程日期关于轨道施工的技术要求如下:1、道钉锚固2、上道碴3、铺钢轨、道岔4、上碴整道5、各技术员、技术主管、质检工程师对上述工序进行控制检查具体内容见附页。
编制:复核:签收:附页:技术交底1、道钉锚固1、硫磺:砂子:水泥:石蜡=1:1.2:0.4:0.032、按选定的配合比,称好各种材料的一次溶制量,先倒入砂子加热道100~200℃时,将水泥倒入加热到130℃,最后加入硫磺和石蜡,继续捣拌加热到160℃,熔浆由稀变稠成液胶状时,即可使用。
3、火力控制,火候不得过猛;熔制过程应不段搅拌。
4、工地锚固道钉时,一般可用两个铁锅轮流熔制;每锅溶制量不宜大于50Kg;熔制地点与锚固地点不宜过远。
锚固浆温度不得高于180℃,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处,并应佩戴好防护用品,融制场地禁止堆放易燃物品。
5、锚固完成质量要求:a:螺纹道钉锚固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b:螺纹道钉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与承轨槽垂直,偏斜不得大于2º。
C:道钉圆台底应高出承轨槽:弹条扣件为0-2mm。
2、上道碴道碴材质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的规定。
1、粒径级配符合下表:道碴粒径级配方孔筛边长(mm)16 25 35.5 45 56 63过筛质量百分率(%)0-5 5-15 25-40 55-75 92-97 97-1002、道碴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均不得大于50%。
3、黏土团或者其他杂质含量的百分率不得大于0.5%4、正线道岔预铺道碴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 的机械分层碾压,压实密度不得低于1.7g/cm3。
碴面平整度用3m直尺检查不得大于30mm。
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
道岔前后各30m范围内做好顺坡并碾压。
3、铺钢轨、道岔1、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铺轨时(集宁地区为-25.7℃-35.4℃),预留轨缝值按下计算式计算A=0.0118(Tmax-t)L-C。
CRTSⅢ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先导段精调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十四局鲁南高速铁路LQTJ-1标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
2、作业准备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全站仪须经过专门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轨道板精调测量前,应进行气压温度改正,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气压计读数精确至0.5hPa。
2.1 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对精调测量人员及调板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悉作业程序及操作要点;精调前对所需的轨道板精调数据进行换手复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无误;应对精调段CPⅢ网进行复测检核,并经铁三院测量咨询评估项目部CPⅢ控制网评估合格,确认无误后开始精调施工;精调施工前对精调测量系统进行相关的调试检校,确保测量系统正常工作。
3、技术要求3.1 测量要求⑴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轨道板施工完成后,直接安装扣件及钢轨,为了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要求轨道板的定位精度非常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调整定位,减少后期扣件的调整量。
⑵轨道板精调前,应对底座板进行高程检测,确保底座板高程误差在 0~-10mm 范围内,如不满足应在粗铺前进行处理。
⑶精调施工前需要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
⑷轨道板精调应以 CPⅢ点为依据,全站仪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精调前,对 CPⅢ点进行检查。
3.2 精调过程3.2.1标架检校:精调系统在上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如:棱镜高等)、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相关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数据不符需重复检校。
3.2.2 架设全站仪和定向棱镜每块轨道板上使用测量系统的作业步骤如下:架设全站仪,将6个测量标架安放在待调轨道板上,开启无线电装置,建立全站仪与电脑系统间联系,对全站仪进行初始定向和精调软件数据初始化。
技术交底大全技术交底轨道施工技术交底

轨道施工技术交底一、站场土方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铺设道碴,道碴材料必须符合道床技术条件。
铺轨前,要将底层铺足,厚度应比设计枕底低5—10厘米,顶面整平,钢筋砼枕地段中间设槽约宽60厘米。
铺轨、铺道岔,先铺设和站内联锁无关的线路轨道,道岔,能预铺的道岔预铺,转线施工时推进.轨道施工采用人工铺轨.混凝土枕,人工锚固螺栓,采用锚固架方法,由有锚固施工经验的人员操作.二、安全:1、施工中各种材料机具不得侵入限界,材料装卸应遵照有关安全规定办理。
2、途卸轨料应遵守隔辆卸车的规定,统一号命,轨条随卸随顺直。
3、施工人员应在规定位置跨越行车线,不得在行车线上逗留和行走,规定位置处应设醒目标牌,“一停、二看、三通过”,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1、营业线施工起道作业,严禁使用齿条起道机。
2、施工作业人员上班和下班,严禁在线路中间、两线间枕木头、碴床上行走,必须在路肩上行走。
3、施工人员严禁扒、钻列车,严禁在列车底部传递料具,严禁坐、卧列车下乘凉、休息,严禁在钢轨、枕木头、碴床上坐卧休息.4、电气化铁路施工人员,必须配发、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
5、营业线附近,机具、材料存放或堆码必须保证行车限界,不得侵限,确保行车安全.6、行车线、轨道电路上施工作业,施工所用撬棍压机杆等其他长度超过1米的铁制工具,必须套上绝缘套。
7、临近行车线施工作业必须设专职防护员。
三、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改建线路预既有线间距2.0米以内采用拨移方式,改建线路和既有线交叉地段,与既有线间距2。
0米以内采用封锁线路一次完成拨移方式,其他改建线路地段采用预铺线路方式。
2、当拨移地段为无缝线路时,应先进行应力放散,然后进行拨移,并重新锁定,当既有线与设计线交叉地段为无缝线路时,需利用封锁时间将长轨换成标准轨,再进行拨移,如果施工时间无法满足锁定轨温要求,需在合适时间重新进行钢轨应力放散,并按照锁定轨温要求重新锁定。
3、改线起终点和改建线与既有线交叉处,施工单位在转线牵应作好施工安排,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作好配合,保证转线工作顺利完成.4、无缝线路严格按照锁定轨温要求进行施工.。
轨道板精调技术交底

4、精调注意事项
⑴、保证标架棱镜、全站仪、对中棱镜避免阳光照射;三者的镜头要用镜头纸随时擦拭,防止粘染灰尘、水汽,这些均是造成全站仪照准精度偏差的重要原因;
⑵、安放全站仪、对中棱镜时清理GRP测钉内的杂物,调好位置后锁死调高螺母,防止全站仪转动时、微风吹过时三角架的微动;
⑸、当开始精调作业时,一定要将支承木条取出;同时对标架支承轮在安放时用手清理轮缘附着颗粒,保证放置承轨台后处理稳定状态;
⑹、标架放置好后用弹性橡胶圈与扣件固定;
⑺、每个工作日开始都要对标架进行检校,并检校倾角传感器校准标架时,每支标架读取两到三次数值,每读一次数值,要重放置一次标架,防止由于标架放置不准确带来的系统误差;
5、开启无线电装置,建立设备间的通讯。
3、精调程序
⑴、提前粗调相邻轨道板。相邻板缝处用辅助标架或水平尺调整平面和高程,粗调后可保证相邻板的过度误差小于5mm。
⑵、1、8、3、6号棱镜处四角测量。
⑶、2、7号棱镜调高程。
⑷、在进行⑴、⑵步骤时,对1、2、3、6、7、8号棱镜进行单点跟踪测量,保证每个棱镜读数均在限差±0.3mm之内。
⑶、调整标架棱镜的纵横向角度,使其与全站仪镜头对中照准时处于最佳角度;
⑷、提前检查轨道板精调爪内侧的泡沫垫安放位置是否合适,如果发现粘贴偏外,要提前裁割,要确保精调爪放置时紧贴轨道板底面和侧面。(由于泡沫垫靠外,用力安装千斤顶时支承爪插入泡沫垫中或千斤顶与轨道板侧面有泡沫垫夹层,导致千斤顶与轨道板之间存在弹性垫层,使得在精调过程中轨道板始终处不稳定状态,数据跳跃频繁);
轨道板粗铺完成后即可开始轨道板精调作业。
轨道工程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精调施工技术交底书

轨道工程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精调施工技术交底书调轨方向,指导现场的调轨作业。
精调后支撑点处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中线±0.5mm,高程-0.5~0mm,水平0.5mm。
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前再次对每根轨枕处对应的轨道进行复测。
所用仪器、棱镜均应满足精度要求,并定期校核检查。
(4)模具、轨排工装提前运到施工现场,并对轨排进行试拼,检查其规格、尺寸是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5)施工前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并合格。
4、施工工艺4.1施工工艺流程图上道工序验收合格→轨排检查、清理→精调设备的架设→轨道几何状态测量→轨道精调→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精调顺序为先中线后搞成。
对两个轨排框架,精调顺序宜为:1→4→5→8→2→3→6→7→1→2→3→4→5→6→7→8,具体点位如下图所示。
图1 轨排框架法轨道精调顺序示意图4.2 轨道精调(1)精调工作进行前首先对轨枕的编号进行信息化采集,然后确定全站仪坐标。
每工作面配备 1 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 8 个(4 对)CPIII 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2)测量轨道数据。
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中线。
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3)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根据小车电脑上的指示,调整轨向锁定器。
如要向左侧调整,要将右侧的锁定螺栓拧松,然后拧紧左侧的锁定器螺栓,轨排即可向左移动。
图2 设站示意图(4)调整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5)精调的前提是粗调的质量,粗调精度越高,精调速度及精度就越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粗调质量;严格控制,粗调时应”先中线,后高程”;精度控制要求为:中线偏差不大于5mm,高程偏差-5mm~0mm。
轨道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1.4、设站的同时组装轨检小车,将双轮部分靠近左轨
1.5、在稳固的轨道上校准超高传感器,一般每天开始测量前校准一次,如气温变化迅速,可再次校准;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之和应在0.3mm以内
1.10、第二次精调:逐一测量螺杆调节器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使用螺杆调节器尽可能将偏差调整到0。
1.11、浇注前精调:逐一测量螺杆调节器处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使用螺杆调节器尽可能将偏差调整到0.5mm并采集数据
1.12、将轨检小车停在当前设站区间的最后一对螺杆调节器上,将其偏差尽可能调整到0.5mm并采集数据,在下一站开始测量前不要移动轨检小车
1.13、检核全站仪设站,看与上次检核结果的偏差;
1.14、全站仪搬站并重新设站,检核设站后,在上一站最后一个点处察看偏差数据,如果小于2mm则再次采集数据,软件将自动开始交叠补偿,如果偏差大于2mm,需重新设站
1.15、重复7-14操作,条件较差时可增加全站仪检核次数二 Nhomakorabea固定轨排
A.轨道调整定位合格后,固定轨排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横向移位及上浮。
编制人
复核人
接收单位
接收人
C轨排精调测量点应设在螺杆调节器位置,以确保钢轨及其接头的平顺
D在下一个循环施工时,测量应伸入上一个循环不少于一个10m轨排的距离,以保证钢轨的平顺。
E精调完成后,检查横向横向调整装置的固定,及时做好警示标志,严禁在精调完成后的轨排上扰动轨排。
F轨道精调后,尽早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轨道精调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第1页共10页1目的规范轨道精调施工过程,保证轨道精调精度。
2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2009】674号)(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 号)(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适用范围适用于轨道精调。
4工序流程轨排组装轨排检查轨排的清理不满足精度要求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技术交底第2页共10页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5.施工要求5.1轨排粗调5.1.1轨排组装检测(1)用墨线在底座板上弹出轨排组纵、横向位置。
(2)双块式轨枕布枕允许偏差为士5mm(3)用钢尺丈量每两组轨排之间的纵向间距,在底座两边确定轨排的横向位置。
(4)安装扣件及轨排并检查外观质量。
5.1.2轨排粗调定位后测量与调整规定(1)粗调设备支撑轨排。
(2)通过CPIII测量轨排。
(3)计算获得轨排调整量。
(4)按调整量调整轨排。
(5)轨排粗调到位后,安装螺杆支撑器固定轨排。
复核人:批准人:签收人:日期技术交底第3页共10页粗调顺序为:1 f 3宀4宀6宀2宀5宀1宀2宀3宀4宀5宀6。
如图5-1 :- - nN i«fli i|| - _ 二(1)中线调整利用全站仪使用周围4对CPn点进行设站,精调小车对轨排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当轨排偏离线路方向左边时,拧紧左方轨向锁紧器螺栓,同时松开右方锁紧器螺栓;反之当轨排偏离线路右方时,拧紧右方锁紧器螺栓,松开左方锁紧器螺栓。
调整完成后专人检查确保两侧螺栓必须密贴支承层侧面。
(2)高程调整根据精调小车显示的数据,对轨排的高程和水平进行调整。
调整时如果左轨需抬高,就顺时针拧紧左侧高程调节杆反之则逆时针调整。
调整完成后检查左右两侧螺杆底部紧贴梁面。
粗调工作必须重视,粗调到位能大大提高精调时的效率。
5.2轨排精调5.2.1仪器及设站要求(1)仪器检查精调设备使用前需进行自检、自校,检校前将精调设备现场组装复核人:批准人:签收人:日期:技术交底第4页共10页完毕后放置一段时间,待设备适应环境温度后开始检校具体做法:复核人: 批准人: 签收人: 日期:技术交底引起脚架伸缩,仪器气泡偏移。
铁路轨道技术交底

铁路轨道技术交底介绍本文档旨在向相关人员交底铁路轨道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要求。
铁路轨道技术是确保铁路线路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铁路轨道技术对于完成铁路建设和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技术概述轨道类型铁路轨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通用轨:适用于大部分列车运行的铁路轨道。
2. 高速轨:适用于高速列车运行的铁路轨道,具有更高的轨道标准和要求。
3. 磁悬浮轨:采用磁悬浮技术的铁路轨道,用于实现更高速度和更平稳的行驶。
轨道构造铁路轨道的构造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轨道基床:用于承载铁轨和传递列车荷载的承载结构。
2. 铁轨:承载列车荷载,并提供行车支撑的组件。
3. 轨道固定件:固定铁轨在轨道基床上的固定件,如螺栓、垫块等。
4. 轨道连接件:连接铁轨的组件,如钢筋混凝土连接板、弹性连接件等。
轨道维护为确保铁路轨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轨道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检查:定期检查轨道的几何和物理特性,包括轨面高差、轨距、轨道平直度等。
2. 轨道修复:对发现的轨道缺陷进行修复,包括轨道磨耗、裂纹、变形等。
3. 轨道维护设备:使用轨道维护设备进行轨道维护工作,包括轨道车、动态轨道砂浆注浆机等。
安全要求铁路轨道技术在保证安全方面有以下要求:1. 轨道稳定:确保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防止因轨道松动而导致的事故。
2. 设备安全:确保轨道维护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减少人员和设备损伤的风险。
3. 警示标识:设置适当的警示标识和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和乘客注意安全事项。
结论铁路轨道技术是确保铁路线路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铁路轨道技术对于完成铁路建设和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始终牢记铁路轨道技术的安全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轨道维护工作,以确保铁路的平稳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轨道工程技术交底

XXXXXXXXXXXXXXXXXX工程XXXXXXXXXXX项目部轨道施工技术交底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XXXXXXXXX公司XXXX年XX月技术交底表格编号技术交底1510 项目名称XXXXXXXXX工程共16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XXXXXXXXXXX工程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轨道工程交底日期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NK2+200(白庄含)~NK10+500(付庄I场含)增建复线,单开道岔14组,交叉渡线2组,拆除既有道岔8组。
其中白庄站西咽喉新建单开道岔4组,交叉渡线1组,拆除道岔3组;白庄站东咽喉新建单开道岔9组,拆除道岔3组;付庄站新建单开道岔1组,交叉渡线1组,拆除道岔2组。
2、施工技术标准本工程轨道施工分三段进行施工,分别为白庄站、区间、付庄I 场站。
混凝土枕采用汽运,人工配合自卸吊车,依照设计每公里枕木数量,在新建路基上集中堆放,之后提前在指定区域对道碴进行备料,施工平面图4.2.2轨枕散铺轨枕采用装载机散布在底碴上,人工按技术人员测量放线位置进行摆放。
4.3硫磺锚固(1)锚固材料选取①硫磺:含硫量95%以上的工业用硫,颗粒直径不大于1毫米(经打碎碾压后)。
②水泥:P.S42.5矿碴硅酸盐水泥。
③砂子粒径不大于2毫米,泥污含量不得大于5%,配制前应烘干。
④石蜡:一般工业用蜡,配制前应破碎成块。
⑤各种材料不得有杂物。
(2)施工配合比硫磺:砂:水泥:石蜡=1:1.5:0.5:0.02(3)硫磺水泥混合熔融液的配制:①按选定配合比称好各种材料的一次容制量,先倒入砂子加热到100~120℃时,将水泥倒入,加热到130℃时,最后加入硫磺和石蜡,继续搅拌加热到160℃,熔浆由稀变稠成液胶状时即可使用。
②火力要控制好。
火候不得过猛,熔制过程应不断搅拌,随时观测和控制温度。
③工地锚固道钉时,可用两个铁锅轮流熔制。
每锅熔制量不宜大于50kg,熔制地点与锚固作业距离不宜过远。
无砟道岔精调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无砟道岔精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无砟道岔施工过程中的精调作业。
三、施工前准备1.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无砟道岔精调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3. 所用施工设备、工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经过检验合格。
4. 施工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质量合格。
四、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1. 道岔精调前,应对道岔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变形等异常情况。
2. 精调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调整道岔位置,确保轨道平顺。
3. 使用专业工具进行道岔精调,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道岔损坏。
4. 精调过程中,注意观察轨道两侧及道岔附近的轨道状况,防止发生轨道位移。
5. 道岔精调完成后,对轨道进行检测,确保轨道平顺,符合设计要求。
6. 施工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相关管理人员。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戒线,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3. 施工车辆、设备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驶,不得随意停放。
4. 施工现场设置消防器材,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5. 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六、应急措施1. 如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 施工人员应掌握急救知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伤员。
3. 施工现场设置急救箱,配备常用急救药品。
七、交底人及接受人1. 交底人:项目负责人2. 接受人: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八、交底时间年月日九、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本交底内容,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3. 本交底为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指导文件,如有未尽事宜,由项目负责人解释。
请各施工人员认真阅读并遵守本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无砟道岔精调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轨道板精调技术交底书

目录1 交底范围 (2)2 设计情况 (2)3施工准备 (2)3.1 技术准备 (2)3.2 施工准备 (3)3.2.1人员准备 (3)3.2.2设备准备 (3)4施工工艺和方法 (3)4.1工艺程图 (3)4.2施工方法 (4)4.2.1 施工准备 (4)4.2.1架设全站仪、设置仪器常数 (4)4.2.2 注意事项 (6)5质量控制及检验 (6)6保证措施 (8)技术交底内容1 交底范围xxx铁路xxx支线工程DKxxx+xxx~DKxxx+xxx段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
2 设计情况轨道板精调施工以CPⅢ控制点为依据,全站仪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
轨道板精调后精度要求见下表表2-1轨道板精调后精度要求表在进行轨道板精调作业时严禁碰撞损坏轨道板,严禁使用蛮力旋转精调器。
3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审核施工图纸。
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
(2)各种精调设备已校检合格。
3.2 施工准备(1)轨道板粗铺已完成,且达到粗铺精度要求,位置偏差在1cm以内。
(2)施工现场无影响精调作业的因素。
(3)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4)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气压计读数精确至0.5hPa。
(5)站仪须经过法定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距离或坐标测量时,应进行气象数据改正。
3.2.1人员准备测量人员2人,精调工人4人。
3.2.2设备准备徕卡1201全站仪1台、建站棱镜6-8个、精调扳手4把、精调器100套4施工工艺和方法4.1工艺程图4.2施工方法4.2.1 施工准备4.2.1架设全站仪、设置仪器常数(1)选择线路中心线附图4.1-1轨道板精调工艺流程图近的合理位置架设全站仪,精确整平后,用线路两侧的CP Ⅲ控制网完成全站仪的后方交会。
轨道安装技术交底

四、轨道安装质量 1、吊车梁中心线的位置对设计定位轴线的偏差应不大于 5mm,否则应调整
好吊车梁的定位后,才能安装轨道。 2、轨道安装的偏差要求: (1)轨道中心线位移偏差不大于 t/2mm; (2)厂房横向同一跨间两条轨道中心线间距离偏差不大于 10mm; (3)厂房横向同一跨间同一位置上两条轨道顶面的标高差,在吊车梁支座
连铸主厂房的出坯Ⅰ跨、出坯Ⅱ跨及出坯Ⅲ跨厂房天车轨道均采用 QU100 的轨道,轨道长均约 287 米,重均为 25.5 吨;连退切割跨轨道采用 QU80 的轨 道,长约 286 米,重 18.2 吨;连退浇铸跨轨道采用 QU120 轨道的长约 286 米, 重 33.7 吨,采用 43kg/m 轨道的长约为 144 米,重 6 吨。炼钢主厂房的精炼跨轨 道采用 QU120 的轨道,长约 286 米,重 33.7 吨;散状料跨、通道跨及配料跨均采 用 QU80 的轨道,散状跨和配料跨长度均为 286 米,重均为 18.2 吨,通道跨长为 143 米,重为 9 吨。钢轨均采用全长焊接,做法见 05G525。43Kg/m 轨道压轨器型 号选用 CGTK 系列中的 CGTK43,压轨器间距均为 500mm。QU80 轨道压轨器型号选 用 CGTK 系列中的 CGTK80,压轨器间距均为 500mm。QU100 轨道压轨器型号选用 CGEK 系列中的 CGEK100;压轨器间距均为 500mm。QU120 轨道压轨器型号选用 WJKC1,压轨器间距均为 500mm。轨道的焊接方法采用坡口焊,轨底、轨头为 V 型坡口,轨腰为 X 型坡口,坡口宽度约为 10mm。 电焊机采用直流电焊机,焊接 材料选用 E6016 焊接,并在距轨顶 5mm 处用 E8515 焊条盖面。 二、轨道施工技术
轨道更换技术交底

(10)多人操作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弧光的伤害。
轨道安装最大允许误差附表1
序号
项目
图示
最大允许误差
1
轨距
A=+5mm
A=-0mm
2
钢轨直线度
B=±10mm
每2米长度范围内:
b=±1.0mm
3
坡度
C=±10mm
在2米长度范围内:
(2)旧轨道吊装、倒运:
吊装见轨道安装方法中的(2.5轨道吊装程序),轨道倒运至业主指定位置规整摆放。
2.4轨道吊装布置
热轧板坯库行车轨道吊装布置
热轧钢卷成品库行车轨道吊装布置
2.5轨道吊装程序
(1)采用25T汽车吊单机旋转法就位为主,(杆长31.5m),板坯库内吊机站位于南侧大门处,轨道吊至行车梁平台后,将轨道滑移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成品库内吊机站位于44--45线之间,对行车轨道进行吊装作业。行车轨道均采用2根钢丝绳吊装。
(2)旧轨道切割时:
切割位置附近松掉压轨器,使轨道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安排专业并明确切割位置的人员,来进行操作,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3)压轨器的拆除应按照由中间向两端,由内向外交错的顺序拆除,拆除过程中应慎防螺杆、螺帽及其它构件的掉落。
2.3旧轨道拆除、倒运
(1)待压轨器未全部拆除完毕时,在轨道两端垂直焊接-10*100*200的挡板,以防止拆除吊装过程中,轨道倾斜滑落。
(4)根据轨道的形状、长度、质量、起吊方法及吊机性能等因素,采用钢丝绳绑扎,钢丝绳绑扎处垫以麻袋或木块。为确保轨道平稳起吊,首先测量并标记出绑扎点。
(5)待上述工作准备完毕后,将新轨道安全吊至相应位置,而后将其滑移至安装位置。
轨道工程技术交底

轨道工程技术交底一、区间正线1.钢轨正线无缝线路钢轨采用60kg/m钢轨,材质采用PD3。
有缝线路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
曲线地段外股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轨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缩短轨长度为24。
84m,其铺设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和《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第5。
0.9条的有关规定。
2。
配件钢轨接头采用60kg/m钢轨接头夹板,采用10。
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和10级高强度螺母,以及高强度平垫圈。
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有缝线路轨道钢轨接头螺栓扭矩标准铺设无缝线路地段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力矩为 1000N·m,接头阻力要求达到570kN。
3。
轨枕及扣件(1).轨枕类型及铺设标准新建正线采用Ⅲ型混凝土有挡肩轨枕(枕长2。
6m,每千米铺设1667根);轨下橡胶垫板采用ⅢA型。
铺设护轮轨的正线范围内,采用新Ⅲ型混凝土桥枕,铺设标准与正线相同.(2)。
扣件采用类型轨道铺设Ⅲ型混凝土轨枕地段,采用弹条Ⅱ型扣件.无缝线路地段弹条扣件要求中点压靠,不靠者扭力矩不小于120N。
m。
4.有砟道床(1)。
道床材料全线除湾湾川隧道为无砟道床,其余均采用碎石道床.碎石道床材料标准执行“TB/T2140”《铁路碎石道砟》和“TB/T2897"《铁路碎石道床底砟》的规定。
本工程采用一级道砟。
(2).道床铺设厚度、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非渗水土路基的道床采用双层道床,总厚度0.5m.其中面层厚度0。
30m,底层厚0。
20m。
硬质岩石和渗水土路基、隧道内的道床均采用单层道床,厚度0.35m。
桥梁上道砟槽内道床厚度不得小于0.35m。
桥梁与两端线路的道床厚度差在桥台外30m范围内顺坡。
隧道内道床砟肩至边墙(或高侧水沟)间应以道砟填平。
无缝线路地段道床顶面宽度采用3。
40m,砟肩堆高0.15m.有缝线路地段道床顶面宽度采用3.10m半径小于600m的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床顶面宽度应增加0.10m。
四项调直技术交底

四项调直技术交底
根据相关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为了保证长轨条在调直过程中的各项工序操作、质量、安全达到施工规范要求,特编制此技术交底。
一、四项调直作业内容:
1、用开口型尺及塞尺测量焊缝两侧1米范围内的变形情况。
2、对焊缝两侧各500mm范围内的变形进行三点调直。
3、认真填写《四项调直工位质量记录表》。
4、对上道工序及外观进行检查和自检。
二、四项调直技术标准:
1、调直作业前,钢轨调直作业区表面温度应低于400度。
2、在焊缝两侧500mm范围内,轨顶面的预留平直度为0.4mm~1.0mm,侧面工作边的平直度为0mm~0.6mm。
(因温度起伏变化,可根据前后工位实际情况和温度高低进行适当微调)
3、在作业中,钢轨垂直方向顶块压力不得大于160KPa,钢轨水平方向顶块压力不得大于60KPa。
4、对焊缝两侧各500mm范围内的变形进行三点调直。
三、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1、启动四项调直机前检查四项调直机各部件运转情况及液压系统油压的变化情况。
2、对调直范围严禁进行两点调直。
3、单个顶块的一侧必须沿相应的油缸中心线位置放置,其它两顶块
一侧必须沿相应的油缸中心线对称位置放置。
4、操作中注意四项调直机各部位的限位开关情况。
5、定期检查顶块质量情况,有裂纹和压溃时要及时更换顶块。
6、作业完毕后,检查调直范围是否存在裂缝等缺陷。
7、保持工作间的整齐清洁,佩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
粗调顺序为: 1→3→4→6→2→5→1→2→3→4→5→6。
如图
5-1:
(1)中线调整
利用全站仪使用周围4对CPⅢ点进行设站,精调小车对轨排的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当轨排偏离线路方向左边时,拧紧左方轨向锁紧器螺栓,同时松开右方锁紧器螺栓;反之当轨排偏离线路右方时,拧紧右方锁紧器螺栓,松开左方锁紧器螺栓。
调整完成后专人检查确保两侧螺栓必须密贴支承层侧面。
(2)高程调整
根据精调小车显示的数据,对轨排的高程和水平进行调整。
调整时如果左轨需抬高,就顺时针拧紧左侧高程调节杆反之则逆时针调整。
调整完成后检查左右两侧螺杆底部紧贴梁面。
粗调工作必须重视,粗调到位能大大提高精调时的效率。
5.2 轨排精调
5.2.1仪器及设站要求
(1)仪器检查
精调设备使用前需进行自检、自校,检校前将精调设备现场组装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
用套筒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粗调后顶面标高应略低于设计顶面标高。
调整螺杆时要缓慢进行,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拧紧调整附近的螺杆。
(3)安装鱼尾板后再次精调
轨排第一遍精调完成轨道偏差在1mm后,相邻轨排用鱼尾板进行连接,夹板处扣件必须要安装到位。
轨缝宜控制在10-30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或错台。
再次对轨排进行精调,精调完成后逐轨枕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检测调整。
5.2.3精调方法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轨道检测小车需要“定点定位,两点一线,由远及近,顺序进行”的使用原则,并结合“测点距离、平差精度、同测点的测量绝对偏差值”来综合判断测量数据的精度。
(1)步骤:将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通过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使用调整系统调整轨排架。
(2)精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而言,精调顺序为:1→3→1→2→3→2→3→4→5→3→4→6→4→5→6→5→6
工程名称无砟轨道编制时间
编制单位接收单位无砟轨道作业一队交底内容轨道精调技术交底编制人
(3)顺接过渡方法:以两个设站区间(见图5-4)为例。
相邻设站点间隔60m,精调测量区间为距设站点第10~80m范围,每两个设站点之间各留有10m的顺接段和顺接过渡段。
原理:
①因使用了不同的CPⅢ控制点,全站仪设站测量平差的精度也有所不同,对过渡段的三个点使用不同的设站进行测量的时候,所得到的轨道偏差数据有所不同;
②因为同点位,不同设站点测量得到的数据不同,为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需要对顺接段后的测点进行顺接过渡处理;
③顺接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同两设站点测量的同测点绝对偏差值大小有关,根据测量偏差值的大小来确定顺接过渡段的长度,测量偏差量越大,过渡段段设置长度越长,一般可取4~10m(图中以10m 为例)。
顺接过渡方法:
一般来讲,在CPⅢ点精度、设站精度、全站仪精度、轨检小车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两设站点测量同测点的绝对偏差值不会大于2mm;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不大于2mm时,不必进行调整;顺接段在站点2测量的偏差值大于2mm时,则需要检查设站点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