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定教合练定学双定教学模式
新密市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练预案(编号:07)
课题:《最后一课》课型:新授课主备人:何永杰郑明慧
审核人:时间:2012年2月
学习目标:
⒈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⒉理解并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⒊体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⒈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⒉领会本文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⒈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⒉揣摩问中关键语句的丰富内涵
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在这里作者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学习时,先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再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把握小说中的主人公和线索人物,然后细读课文根据线索人物了解故事情节。最后跳读课文、划出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其意义和作用
学练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自学反馈
⒈走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经历了战争生活,目睹了法国战败的惨状,受到了人民爱国精神的感染,使都德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的创作源泉。
⒉下列字注音或填写汉字
赚.钱()郝叟
..()哽.()膝.头()
ào huǐ() chéng fá() yào shi() qí dǎo()
⒊问题思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说叙述了什么事件?(不超过50字)
(2)小说中主要人物是谁?线索人物是谁?
三、课堂助学
1、理清故事情节:根据小弗郎士的行踪给小说划分层次。
2.小弗郎士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3、本文表述韩麦尔先生的什么情感?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当堂检测
一、阅读文章第一部分(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一句属于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
2、小弗郎士觉得上学途中的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为什么又“急忙向学校跑去”?这表明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4、“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听完铁匠的话,小弗郎士为什么会“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说明什么?
二、阅读文章第二部分(7—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后,发现今天上课情形和平时不大一样,有哪些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2、韩麦尔先生穿戴上了节日盛装,是为了
3、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郎士为什么会“心里万分难过”?
4、“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大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监狱大门”
指,“钥匙”指。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文章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6、韩麦尔先生对小弗郎士的迟到,不会背分词用法也不责备,而是深深的自责,并对阿尔萨斯人的直率批评表现了什么?
7、为什么平时不爱学习的“我”“今天听讲”“全都懂”?
8、“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这一联想表明什么?
三、阅读文章第三部分(24—2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脸色惨白”?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下课时,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你是怎样理解他的举动的?
六、拓展延伸
下边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某学校的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试与《最后一课》相比较,想一想,为什么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课堂上的气氛和老师的情绪却如此相同呢?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地,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什么鬼追着似的。
学(教)反思及日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