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后一课 (2)
7最后一课(用)ppt (2)
拓展延伸
片段写作: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 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 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进行续写, 200字左右。
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 并做一些批注。
示例: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 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 着那顶绣边的小黑比帽。 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他穿戴庄 重,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充满悲剧色 彩。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线索? 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平日上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街上也能听到。 上课前,开课桌啦, 关课桌啦,捂着耳 朵大声背书啦…… 最后一课 一切偏偏安安静静的,整个 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 肃气氛。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自己的座位上了。
心理描写,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4、语段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动词有:哽住、呆、靠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结尾,如果换成一段 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 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韩麦尔 节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 念。 先生已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 没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语 言更真实、更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整体感知
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2、理清思路。
一、(1~6)上学路上
——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 察和感受。 二、(7~10)上课前 ——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 室里的情景。 三、(11~23)上课中 ——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 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四、(24~29)下课后 ——高潮和结局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诵读,理解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3.反复诵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4.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自学交流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3、下面几句话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⑵.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⑶.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四、展示点评五、当堂检测阅读老舍《为汉语忧心》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为汉语忧心①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语文初二上人版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2
语文初二上人版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2[整体设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要紧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么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教学预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确实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假如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一般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闻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久不记得祖国,好永久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如此的时代背景。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蒙阴第四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新人教版下册)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五阅读第20自然段(重点讲析这一段)
1.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课题:最后一课
学习
目标
1、朗读,体会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主要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导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导入第二节课
二速读课文,然后继续分析第三、四部分
3、明确: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小结:第21—23自然段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习的情况。从第11—23自然段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让学生默读第12-16自然段。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精选7篇)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精选7篇)《最后一课》续写作文篇一放学了,我背着书包,失落地走在街上。
往常,放学后我总喜欢流连于奇妙的大街上,看着时而迎面走来的人——我最喜欢根据他们的神情,猜测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可今天我却没这个兴致了。
路过熟悉的面包店,熟悉的香味飘了过来,我却没大在意——以往我可要在门口嗅上半天呢。
我失落地回到家,既没有跟邻家孩子捉虫子,也没有与小狗嬉闹。
我躺在床上,双眼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回忆着早晨韩麦尔先生的话。
忽然觉得自己多对不起韩麦尔先生,他含辛茹苦地教育我们,我上学却总是迟到,也总是背不得那些现在看来多么美妙的文字。
现在他走了,我好想念他呀。
从前他对我们严厉地责骂,现在看起来却像是温柔地嗔怪;从前严酷的戒尺,现在却成了亲切的回忆。
抱着懊悔与思念,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新老师来教我们德语。
同学们却不大配合,总是阴阳怪气地叫出该死的德语音节。
老师着急地踱来踱去,同学们却乐开了花。
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几日。
一日放学,几个同学鬼鬼崇崇地在路上走着。
我好奇地悄悄跟上去,跟他们钻进巷子,来到一个地下室里。
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韩麦尔先生!我又惊又喜,才发现已经好多同学在这儿了。
这是一个既不宽敞,光线也不强的地下室。
其中一面墙上挂着块黑板,还写有法语字迹,几张课桌整齐摆放着。
我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韩麦尔先生开始教我们法语,我们也打起十二分的劲,学得格外卖力。
没有人在课桌下画画,也没有人交头接耳。
大家都像久旱后的小草,鼓足劲儿吮吸着生命的露珠。
时间突然被拧上了发条,飞快地过去了。
下课了,大家一边兴奋却又不敢声张地谈论法语,一边向家赶去。
就这样,白天同学们在德语课上消磨时光,放学后却拼命儿地学习法语。
先生的问题我再也不会答不上来了。
“小弗朗士,你能把这条分词用法说出并用它造句吗?”韩麦尔先生问我。
我自豪又响亮地报出了答案。
不知为何,法语课突然变得如此有趣。
韩麦尔先生也不总是在教我们语法——“我们不是亡国奴!我们至今仍说着法语!我们有抵抗文化侵略的决心!我们的心中永远地装着法兰西!”当韩麦尔先生慷慨激昂地说出这些话时,我们也高声呼喊:“永远的法语!永远的法兰西!”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来到那间隐蔽的地下室,却没有了韩麦尔先生。
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最后一课阅读及答案「篇一」(一)阅读短文,完成5~6题。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5.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______与眼前的紫藤萝______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用原文回答)。
6.理解下边两句话的含义。
(1)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二)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为下列字注上拼音。
穗淀8.解释词语。
(1)忍俊不禁:(2)仙露琼浆:9.为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紫藤萝瀑布》阅读答案(一)5.花朵稀落生机勃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1)生命也像紫藤花一样由无数个故事组成,每一个都是组成灿烂的一分子。
7.最后一课2集体备课卡
2、理解: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3、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二、课文探究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分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三、课堂作业神态:结尾部分“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3、你打算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学好语文。
板书
或
后记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阅读理解
《最后一课》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________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________穿戴。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________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选文加线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fèn hǎo sǒu xīhénɡB. fēn hǎo sǒu qīhénɡC. fèn hǎo suǒxīhènɡD. fēn hǎo sǒu xīhénɡ解题思路:加点的词以易于误读的词为主。
如氛(fēn)、横(hénɡ),生活方言中易误读(fèn)(hén);郝(hǎo)是不常见的词,只是姓氏,属于生僻字。
答案:D(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正确的是()。
A. 平静宁静B. 平静肃静C. 宁静安静D. 平静安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词语的准确适用。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肃静:严肃寂静。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答案:B(3)在选文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A. 只、才、但是、而且B. 只要、就、因为、所以C. 只、才、而且、还D. 只要、就、虽然、却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适用和辨析。
只: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也有“只有”的意思,“只有”后常用“才”和“方”呼应。
只要:表示必要条件,后常用“就”或“便”呼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生字词归纳
人教版语文七(下)课文生字词归纳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生字攒cuán 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轻捷jié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ɡzhǒnɡ脑髓suǐ相宜书塾shú方正博学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 鼎沸dǐng油蛉 línɡ斑蝥máo珊瑚shānhú长妈妈 chánɡ敛liǎn 秕谷bǐ系jì窦 dòu 厥jué倜傥tìtǎng叵 pǒ盔甲kuī锡箔bó缠络 chánluò觅食mì竹筛shāi渊博yuān宿儒 sù豁huō陌生mò鉴赏,传授shòu,2、解词(1)确凿:非常确实。
(2)缠络:缠绕。
(3)觅食:寻找食物。
(4)渊博:形容学识深广。
(5)倜傥:洒脱;不拘束。
(6)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比喻无所顾虑。
3、多音字吓 xià吓唬 hè恐吓间jiàn 间隔;j iān 中间攒cuán人头攒动;zǎn攒钱拗ào 拗口;ǎo 拗断;niù执拗2、爸爸的花儿落了1、生字肿胀zhǒnɡzhànɡ叮嘱dīnɡ zhǔ恐惧kǒnɡ jù骊歌líɡē花圃huā pǔ鸡毛掸子jīmáodǎnzi 咻咻xiūxiū玉簪花yù zān huā2、解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丑小鸭1、生字来势汹汹lái shì xiōnɡ xiōnɡ嫉妒jídù丑陋 chǒu lòu讪笑shàn xiào 木屐mù jī2、解词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课件2 苏教版
3.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 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 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 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 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 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 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
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 法描写小弗郎士?你 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心理描写
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6.分析韩麦尔先生 (分组讨论)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开 端
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 上学路上 常的情景 (1——6) (7——10) 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小弗郎士 上课 纪念 发 (7——23) (11——16) 展 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 下课 (24——29) 景 高潮和结局 (17——23)
从文中画出能表明小弗朗士感 情和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谈一 谈你对小弗郎士的认识.
(1)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 老师;(3)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重点语句的理解
• “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
这两个词写出了小弗朗士怎样的心理 活动,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状态?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描述一下当 时的情景。
整体感知: 1.“最后一课”是一堂 什么课?这堂课的特 殊含义是什么?有何 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请同学们复述课文,并按照小说的三要 素,找出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环 境描写。
• 人物——韩麦尔、小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稿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稿教学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语言描写等方法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想象、朗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投影仪课型:讲读课教学过程一、“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复习字词及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2.熟读课文最后一部分,看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3.概括“最后一课”的含义及本文的中心。
4.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二)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韩麦尔先生。
(三)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通过那些描写表现出来?)从文段中找出并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练习二)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朗读指导: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朗读中的重点句:"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初中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原文及备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原文及备课教案初中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教案
合肥38中余玉权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
——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
——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
——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
——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