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及参考问题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和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组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是适应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具有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活动性的特征。

群体:群体是两个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特征:1.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领导: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必须有以下3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观念形态文化、制度一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

团队: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

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组织承诺: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组织承诺结构的三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它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并且指引行为导向目标。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简述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即指向的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个体,态度的特殊性越高,预测就越准确

2、时间因素:态度与相应行为的时间间距越短,二者的关系就越是密切,预测越准确。

3、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高的人较为关注自身的行为标准,态度与行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公众自我意识高者较关注外在的行为标准,如哲学家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致性较高,政治家则较低。

4、态度的强度:态度越强、信息知识越多,与行为越一致

5、态度的可接近性:指态度被主体意识到的程度,越是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越大。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管理中的作用):

1.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哪些?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可分为四种:

1、动力作用。动力作用即价值观作为个体追求价值行为的动力。

2、标准作用。标准作用即以价值观作为评价标准判断人们行为的利害、美丑、善恶,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取舍,影响人们的态度。

3、调节作用。调节作用即以价值观调节自已的行为为指向和一定的价值目标。

4、定向作用。价值观包含着价值要求,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鲜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

3、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将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凝聚力的形成有三个层次:人际吸引、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成员认同群体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可见,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强弱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员对群体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和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就成员个人而言,群体对其凝聚力的大小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一,群体自身对成员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成员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其二,成员与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是否遵循了互惠性原则,保

持一致;其三,群体的关系结构是否具备一致性和互补性,即成员能否在群体中寻找到与自身志向、爱好、观念、信仰等相一致的伙伴,或别的成员能否与该成员在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互补。另外,影响群体凝聚力的还有环境因素,表现在群体外部冲突所形成的压力。当一个内部凝聚力较弱的群体,遇到来自外部激烈冲突的巨大压力时,凝聚力会大大增强。

4、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是由需要支配的,但其三者之间并不一定一一对应。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只有在需求的对象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转化为动机。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其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一一对应,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动机会指导行为,同时行为也会反作用动机。

一般说来,其三者满足下列链式关系:

需要→心里紧张→动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新的需要。5、群体决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头脑风暴法:按照一定规则召开创造性思维的会议的形式。要求不重复、不质疑、不反驳,没有框架限制,可以补充观点。

2.反头脑风暴法: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反驳、质疑。

3.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匿名发表意见,团员间不发生横向关系,只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反复填写问卷,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要求独立思考。①匿名性;②反复性;③定量性;④集体性;⑤准确性。优点:花费少,得到的信息量大;缺点:耗时,互动性差。

4.名义群体法:群体成员先进行个体决策,然后各成员逐一说明自己的看法,直到所有成员表达完毕再进行群体讨论,挑选最佳方案。优点: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