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进展缘故及其历史启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进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要紧科技功效要紧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第一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运算机银河I型巨型运算机,1984年我国第一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一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平安返回,XX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辉煌历程。

究其缘故,要紧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进展制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进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进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取得较全面的进展。

它带给咱们深刻的历史启发:民族独立是科技进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进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进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紧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分析】充分熟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进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进展提供了壮大驱动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习题(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习题(2)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程标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__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__________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的内容?()A. 建设装备工业基地B. 发展农业生产C. 提高国防科技水平D.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2、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的一个重要科技成果是()。

A. 地质馆B. 哈尔滨电站C. 东方红一号卫星D. 邓小平理论3、20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A. 国际地位得到提升B. 国防实力显著增强C. 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前列D. 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4、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A. 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B. 采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C. 借鉴苏联的科技经验D. 完全封闭,不与其他国家交流5、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A、首颗气象卫星发射成功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核武器技术的垄断C、发明了杂交水稻D、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卫星6、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A、1964年10月B、1967年6月C、1970年4月D、1974年10月7、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哪颗卫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A. 东方红一号B. 卫星一号C. 低温卫星D. 回声一号8、以下哪项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时间?A. 1970年B. 1984年C. 1999年D. 2003年9、()项标志着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

A. 196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196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0、()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

A. 1965B. 1966C. 1967D. 196811、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以下哪个年份被研制成功?A、2007年B、2009年C、2010年D、2012年12、哪一项技术不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重大科技成就?A、首次实现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设计制造B、自主研发并成功实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C、大亚湾核电厂1、2号机组的建设与运行D、首个商用댁堆——秦山核电厂的建设与运行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性成就?()A. 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 获得了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胜利C. 初步实现了科技强军目标D.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4、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A. 启用了全球首个5G商用牌照B. 成功研发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C. 完成了港珠澳大桥主体的建设任务D. 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了навч底肽晶体结构15、题干: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是:A.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B. 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的研制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D.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16、题干: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下列哪项不是我国自主研发的?A.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高速铁路技术D. 高分一号卫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涵盖诸多领域。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原因: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两弹一星(1)原子弹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②建成②和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2)导弹①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③试验成功。

(3)卫星①成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发射成功。

②意义: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⑧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成就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⑫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⑬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⑭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K知识参考答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八市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业测评)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原子弹成功爆炸A.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B.振奋了民族精神C.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改善了民众生活【答案】B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作用(2017—2018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

季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训练卷

季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训练卷

季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训练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其特点是A.大力发展尖端科学技术B.推动社会主义建设C.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D.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政策【答案】D4.下表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缓慢C.“左”倾错误的发展D.中苏关系恶化【答案】C5.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下列重大成就,按其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答案】B6.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这是因为中国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答案】A7.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

”这一规划A.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B.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同防科技的主要宗旨C.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若一定差距D.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答案】D8.1986年3月,中科院院士王大珩等四位著名科学家向中央提交《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据此,我国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此计划被称为A.火炬计划B.星火计划C.八六三计划D.嫦娥工程【答案】C9.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测试-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测试-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其中的“两弹”是指A. 原子弹氢弹B. 原子弹导弹C. 氢弹导弹D. 氢弹炸弹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 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3.有位名人曾放言“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B. 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C. 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D.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4.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③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④“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5.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D.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6.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 网络技术B. 籼型杂交水稻C. “两弹一星”D. 火药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A. 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B. 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C.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 个人英雄主义8.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其影响下,我国科技界的成果有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 银河Ⅰ、Ⅲ型巨型计算机先后研制成功C.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 李四光确认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9.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7.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7.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②当代国际间的经济、军事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的竞争③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尖端科技的发展在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发展空间技术、开发空间资源,为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我国大国地位服务”是新时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宗旨。

在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包括()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D.“嫦娥一号”探月3.1999年,党和国家授予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这23位科学家中,有21位是留学归国人员,其中19位是解放前出国留学的,这其中大部分又是新中国初期回国的。

促使他们纷纷选择回国的主要因素是()A. 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B. 回国能够在科研中取得更大成果C. 对西方国家反华政策的不满D. 具有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之心4.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 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下列历史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二月逆流”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③中国原子弹爆炸④中共八届八中全会⑤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⑥周恩来逝世⑦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A.⑦④②⑧⑥B.④①③⑤⑥C.④③②⑥⑤D.④⑦⑧②⑤6.温家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D.实施希望工程7.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B.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与正确决策C.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D. 国家提出了研制计算机的“863”计划8.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2.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3•“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料型杂交水稻育成⑤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④①③⑤5.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寒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6.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测试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测试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近年来,我国量子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京沪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机、量子卫星“墨子号”交付使用……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更是因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上的突破,在2017年12月登上了《自然》杂志封面。

诞生百余年的量子理论正在中国绽放风采。

一百多年前,首次提出量子假说的是A.牛顿B.爱因斯坦C.普朗克D.达尔文2.A.逐步推进B.发展迅速C.规模强大D.自主研发3.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问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该报纸报道的是我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4.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这表明中国核试验的成功A.有利于中苏联合对抗美国霸权B.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实现了中美苏的战略平衡5.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削发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

”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是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B.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神舟”号飞船实验成功6.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蚴蚴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同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C.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成功D.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7.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大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突破了“六个难关”: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标志。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就主要有: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⑤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⑥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研制成功;⑦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

二、学习延伸
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如同意第一种观点,需从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破坏和平、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考虑;如同意第二种观点,需从维护中国安全、保卫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考虑。

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集(人教版必修三).doc

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集(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泰州学业水平检测)27.1970年4月24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是关于C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2.(长春外国学校)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A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C.与美国争霸 D.用于收复台湾答案3.(·盐城高二检测) 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D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4.(广东实验中学)中国成为首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亚洲国家,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D.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答案 D5.(山东威海)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D6.(广东韶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习题(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习题(1)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组委会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原子能、原子弹解析:钱学森对中国原子弹、导弹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B2.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A.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成就。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A3.“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

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

”材料中的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A.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B.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C.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D.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解析:为了打破美苏的核技术封锁、垄断,我国积极开展“两弹一星”项目,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答案:A4.“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

由“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远离饥饿”等信息可知是指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袁隆平。

答案:D5.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D项正确。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历史第7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达标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历史第7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达标习题及答案

习题(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依据图片可知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而④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地位,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2.下图所示都是新中国成立以的重大技成就。

其中,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志是( )A.原子弹爆炸B.“东方红一号”.“天宫一号”D.“神舟十号”【解析】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A项发生于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

项发生于2011年,D项发生于2013年,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答案】 B3.下列中国的技成果中,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的是( )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原子弹研制成功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

A项是1973年,B项是2003年,项是1964年,D项是1970年。

故选B项。

【答案】 B4.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家的名字命名,他是( )A.钱森B.袁隆平.邓稼先D.华罗庚【解析】根据材料中“水稻”判断可知,应该是袁隆平。

【答案】 B5.200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几个能发布5至7天中期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据统计)的国家之一。

此成就与下列技术密切相关的是( )A.“南优2号”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神舟”飞船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解析】“银河­Ⅰ号”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银河­Ⅱ号”计算机每秒运算10亿次,符合材料中的“海量据统计”,故B项符合题意。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C、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2012·台州高二检测)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这“惊人”创举有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③“一五”期间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一号”卫星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5、①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②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

③前不久,“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两次交会对接成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2.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3.“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籼型杂交水稻育成⑤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④①③⑤5.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塞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6.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7.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 7.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7.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2.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评论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感动中国”委员会对一位当选的老人有这样的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双鬓不坠青云志。

”符合这个评价的是A.邓小平B.钱学森C.袁隆平D.杨利伟4.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说明A.中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B.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新中国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意义重大D.中国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5.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了人类飞天和探索宇宙苍穹的梦想。

中国人为实现这一梦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7.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的贡献是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8.“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期末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还包括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C.“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2.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3.1970年5月,某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响彻宇宙的中国乐曲使人觉醒,这种(美苏)两头政治局面几乎已经过时了。

”此评论折射出A.中国开始跨入核大国行列B.美苏两国已无力遏制中国C.中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D.中国开始致力于国防科技4.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C.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5.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

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

这从侧面反映出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6.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一20、歼一10C红旗一22等六款新型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

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C.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7.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据此,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是()A.增强国防力量B.打破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军事力量上超越美苏D.打开外交僵局8.《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9.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

下列科技成就中,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A.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C.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10.“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11.“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评论是指( )A.“神舟五号”顺利返航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Ⅰ号”计算机成功研制12.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13.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

1987年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试验,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

这表明A.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B.传统农业日渐衰落C.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D.我国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14.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5.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为期30天的空间科学实验。

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中国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C.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D.航天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二、材料分析题16.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

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所以,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阅读文字与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一:古代人的飞天梦航天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梦想,只是苦于没有交通工具,数百年间这个梦想一直停靠在无数人的心里无法实施。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众人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将万户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他梦想触及的地方,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梦想二:“两弹一星”强国梦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脱裤子当了,也要搞导弹、原子弹”,曾经的豪言壮语见证了“两弹一星”梦想背后的艰辛。

梦想三:“禾下乘凉梦”袁隆平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遮阴乘凉。

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

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1)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中国“两弹一星”的强国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最终实现了吗?(3)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了哪些成就?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参考答案】1.C2.D3.C4.D5.C6.A7.A8.B9.D10.C11.A12.D13.C14.A15.C16.(1)标志: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成果:①1999年4次无人飞行成功;②2003年载人飞行成功;③2005年“神舟6号”实验成功。

④2008年“神舟7号”实验成功。

(2)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但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②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③苏联、美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进行垄断;④中国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结果:最终实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世纪60年代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70年卫星发射成功。

(3)成就: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比常规水稻增产20%。

影响: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7.(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